田晓红五语第3周教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783886 上传时间:2023-02-22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1.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田晓红五语第3周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田晓红五语第3周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田晓红五语第3周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田晓红五语第3周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田晓红五语第3周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田晓红五语第3周教案.docx

《田晓红五语第3周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田晓红五语第3周教案.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田晓红五语第3周教案.docx

田晓红五语第3周教案

3、古诗两首第二课时

备课人:

田晓红2015年9月14日(第3周星期一)累计10节

课型:

新授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6个字。

2、在反复诵读中引导学生理解诗的内容,体会诗歌的韵味和美好意境,受到美的感染熏陶,培养想象力。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背诵。

4、培养学生阅读故事的兴趣和能力,激发对祖国古典文学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感受古诗美的意境,使学生受到自然美和艺术美的熏陶。

教学难点

感受古诗美的意境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诵诗爱诗

1、对话导入:

刚才我们一起背了许多古诗,从朗朗的背诗声中老师感受到了大家对古诗的热爱。

古诗是我国古代文化的一座宝库。

今天老师就和大家一起走进这座宝库,去学习一首新的古诗。

2、板书课题:

所见。

二、整体感受:

勾勒牧童轮廓。

1、谁愿意把诗的题目读给大家听听。

这个生字的音读得真准,是平舌音,请你带大家读读。

有谁能为所找个朋友?

释题:

“见”什么意思?

“所见”就是所看见的。

2、告诉学生:

这首诗是清代大诗人袁枚写的,诗里写的内容都是诗人袁枚亲眼所看见的。

(出示袁枚及诗)

3、自由读读诗,看看袁枚都看见了什么?

圈出没学过的生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争取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学生自由读)

谁会读?

(请两个)正音。

——请你读给同桌听一听,读错的字帮忙纠正一下,读的好的,请你送上你的掌声鼓励一下。

——都会读了,那我们一齐读。

(随机进行正音和生字的认读。

蝉、振、声、意、欲这几个字稍难读,注意这些字的发音。

蝉:

是什么?

什么季节会叫个不停?

闭:

谁能为他找个朋友?

立:

说反义词,做动作。

4、离开了古诗,生字宝宝你还认识吗?

(出示生字认读——做小老师读)

有谁愿意为其中的一个生字宝宝找个朋友呀?

(生字组词)

怎么样的孩子叫牧童?

(放牛的)

5、看生字宝宝又回到了古诗中,可是拼音娃娃不见了,谁还会读?

(指名读——齐读)

6、大家读的真好。

学习古诗呀,朗读是一个好办法,那我们就进行一次朗读比赛好不好?

请四个小组每组推荐一个小朋友,我们来比一比,谁读得好。

其他同学请竖起你的神耳朵,评评谁最棒!

(朗读评价)

7、现在我们再换一种方式,男女生比着读。

(老师来评价,竖大拇指)

8、看到你们读的这么好,我也加入好不好?

你们帮助我一起读。

(齐读)

三、情景悟意:

感受捕蝉意趣。

1、情景导入:

一天,诗人袁枚在郊外散步,走着走着,他停下了脚步,他看到了什么呢?

(课件演示:

牧童骑黄牛的情景。

引导学生发挥想象说具体说生动。

(评价:

你的话说的真完整。

你说的真美,也像一位小诗人。

你可真会观察。

2、是呀,小牧童骑在牛背上,多么自在呀,他看到蓝蓝的天、绿绿的树、青青的草,红红的花,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就唱起歌来了。

(播放音乐,学生跟着做律动操)他的歌声怎么样?

(你的声音也很响亮)

3、袁枚看到这么活泼可爱的牧童,听到这么嘹亮动听的歌声,脱口就吟出两行诗。

出示: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谁来读读这两行诗?

(2个)

4、我们不仅要会读诗,还要知道他的意思。

,想想这两行诗是什么意思呀?

然后跟同桌交流一下。

5、谁明白了,来说一说。

(学生交流,补充)

6、谁能快乐地读读这两句诗?

(指名——齐读)

7、我们的小朋友真了不起,再读读,这两句中还有不懂的地方吗?

看谁最能会问题。

提出来,请大家帮忙。

重点理解“振”、“林樾”。

林樾:

看看这是什么地方?

周围的树怎么样?

(林樾就是茂密的树林)

振:

听,牧童的声音怎么样?

这么响亮的声音传遍了树林,林子里的鸟都听得到他的声音。

(回荡)

8、多么快乐、活泼的小牧童呀!

我们再来读一读。

9、他正唱得高兴呢,忽然听到了——(放蝉鸣声)于是,他就……(想象他会怎么想?

怎么做)

学生猜测牧童“下牛、闭口、捕蝉”的情景。

如果你是可爱的牧童你会怎么做呢?

请一个小朋友来表演(老师配音:

小牧童正唱着歌,忽然听到知了的叫声,他马上闭上嘴巴,跳下牛背,站在树下,屏住呼吸,踮起脚尖,轻一点,扑上去,抓住了吗?

10、袁枚看到这个情景,马上又吟出了后两行诗——出示: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指名读,正音,齐读。

11、同桌读读这两行诗,说说这两句诗是什么意思呀?

12、汇报交流。

随机朗读指导

13、还有不懂的吗?

,大胆地问。

重点理解“意欲”。

“闭口立”用动作演示。

闭口立:

谁愿意帮助他?

能不能用动作来表演一下?

12、牧童很想捕到蝉,他的动作、心情会是怎么样的呢?

该怎么读好这两句诗?

自由读——指名读——评价——加动作读——齐读

13、袁枚看到此情此景,回到家里,马上拿出纸和笔,写下了这首所见。

——齐读。

四、表演朗读,探寻诵背乐趣。

1、小朋友,我的这首诗写得好不好?

喜欢这首诗吗?

你最喜欢什么?

(牧童、知了……是呀,袁枚真是个有心人,把自己看见的写下来就是一首好诗。

我们也日记也要像他一样,把自己看见的,听见的写下来就行了)

2、你们真能干,又会学习,又会提问。

想不想听听,老师是怎么读的?

(诗配音朗读)

3、听着我的朗读,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听到了什么?

4、那就请你也做一回大诗人,用你的方式,可以是读,也可以是背,也可以是表演读来把你的所见表达出来吧。

5、学生展示——齐背

6、是呀,诗人们之所以成为大诗人,就是因为他们很细心,把所见的及时写下来,老师这儿还有一首所见,看看这位大诗人写的内容是什么时候的所见?

在哪里写的?

齐读题目。

再读诗看见了什么?

(指名读——交流所见——齐读)

五、复习生字,写字指导。

1、你们学得真好,虽然只上了一节课,但老师已经喜欢上你们了。

我要把好吃、的水果送给你们,看谁能接住。

出示带苹果的生字,学生认读。

2、别着急,我这儿还有许多,只要你能把两个生字宝宝写漂亮,看他们停在田字格里,谁认识他们?

要想把这两个字写漂亮,要注意些什么?

仔细观察,谁愿意给大家提醒一下。

3、老师范写。

学生写字。

互评。

六、课后作业。

1、背诵《所见》

2、把《所见》编成一个故事演给家长看,争取得一个小演员的称号。

教学反思

 

习作1

备课人:

田晓红2015年9月14日(第3周星期一)累计11节

课型:

新授

教学目标

1、从学习写作的角度读懂例文《我的班主任》片断,回忆《师恩难忘》一文的写法,联系习作要点提示,领会通过具体生动的事例把人物写得细腻感人的方法。

2、根据作文的要求,自拟题目,抓住一两件事写一位老师。

教学重点

围绕中心选择和组织材料。

教学难点

把人物动作、神态写得细腻感人。

教学过程

一、复习《师恩难忘》,明确写法。

指导学生重读《师恩难忘》。

师恩“难忘”,师恩“深重”,田老师教了作者4年,发生的事很多,作者选择了什么事来写?

为什么要回忆这件事呢?

读了文章,我们仿佛“身临其境”,我们为什么会产生这种感受呢?

学生朗读思考,教师检查点拨。

师生共同小结:

由此可见,写人要选好典型事例,还要把人物写生动,写具体。

二、学习例文《我的班主任》,领悟写法

自读例文,想一想:

作者选择的事例有什么特点?

作者是怎样把人物写生动、写具体的?

把描写冯老师动作、神态的句子画出来,读一读。

分小组讨论、交流。

选取生活中的日常小事,从“小”处见“大”。

写时抓住了人物动作、神态来描写,细致入微,具体感人。

如“一只温暖的手扶着我的前额”,“慢慢地向上抬起”,“一双眼睛望着我”……

相应地写出“我”的感受和反应。

三、阅读习作要求,运用写法

指导学生阅读习作要求:

“我们的成长无不渗透着老师的心血。

像上面上课时纠正写字姿势之类的事,哪个老师没做过?

启发学生回忆所有教过你的老师(包括课外兴趣小组的辅导老师)。

确定其中一个,选择他(她)帮助、教育你的一两件事,认真想一想后来再写下来。

引导选材:

老师关心帮助你的事有哪些,其中印象最深的是哪件事?

组织讨论:

怎样才能把这件事叙述得生动具体

四、拟题,完成初稿。

五、组织修改。

教学反思

 

练 习 1第一课

备课人:

田晓红2015年9月15日(第3周星期二)累计12节

课型:

新授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处处留心观察自然,积累背诵古诗,并能展开想象,续写诗歌。

2、学习古诗《题秋江独钓图》,诵读理解,感受诗人逍遥自在、怡然自得又难免孤独寂寞的心情。

3、写好钢笔字。

4、练习口语交际,学会请教。

5、学写毛笔字。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注意积累背诵古诗;诵读理解古诗,感受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教学第一题(语文与生活)

1、教学第一部分。

(1)要求学生自读第一部分,了解诗歌所写的内容。

(2)引导学生从诗歌的前两部分寻找共同点。

都是以“风儿在哪里?

你不知道,我不知道。

”提出疑问,以“风儿已从那里走过”收尾。

(3)引导学生观察诗歌旁边的插图,进一步理解诗歌。

(4)你能模仿这两小节续写这首诗歌吗?

充分展开想象,注意观察插图。

学生自由续写。

同桌相互交流,小组交流。

(5)指名交流,选择写得好的师范读鼓励。

2、教学第二部分。

(1)学过的古诗有很多,指名背诵几首。

(2)在我们学过的古诗中,带有“风”字的你知道多少?

分组交流,共同回忆。

(3)将全班分成两组,比比哪一组背得多。

(4)选择其中的一两首齐读背。

二、小结

在课外注意古诗的积累,还可自己尝试着写一些简单的诗歌或儿歌。

练 习 1第二课

备课人:

田晓红2015年9月16日(第3周星期三)累计13节

课型:

新授

一、教学第二题(诵读与欣赏)

1、请学生借助字典,认读古诗。

(教师正音)

2、指名读古诗,齐读古诗。

3、简单介绍古诗的作者。

4、仔细观察古诗边上的插图,图诗结合,尝试着理解。

分小组交流理解。

5、指名全班交流,师相机点拔。

从这首古诗中,你感受到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6、练习背诵。

7、指名背诵,集体背诵。

二、教学第三题(写好钢笔字)

1、指导。

(1)认读要写的一段话。

(2)引导学生读帖,重点观察这段话的版面(行、列)安排。

老师在学生观察比较的基础上小结,指导学生书写。

(3)提示个别不太容易写好的字应认真描红。

2、练习。

(1)学生练习描红,教师巡视指导。

(2)教师及时小结,再让学生仿写。

3、反馈。

展示写得好的字,说说好在什么地方;对写得不好的字,予以纠正,再练习。

三、小结

作业:

抄写古诗;写习字册。

练 习 1第三课

备课人:

田晓红2015年9月17日(第3周星期四)累计14节

课型:

新授

一、教学第四题(口语交际)

1、审题。

(1)启发谈话:

当我们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遇到困难自己不能解决的时候,就要向别人请教。

那么,请教别人要注意什么呢?

(2)指名读题,明确此次口语交际的内容和要求。

2、指导。

(1)回忆自己遇到过的请教别人的生活场景。

(指名说)

(2)不同的说话方式带来的结果相同吗?

体会请教别人的方法的重要性。

(3)选择下面的实例,想想应该怎么说,怎么做。

分组练说推荐理由。

(4)每组推荐代表发表讲话,师生评议。

3、反馈。

二、教学第五题

 

4、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第一课时

备课人:

田晓红2015年9月18日(第3周星期五)累计15节

课型:

新授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在对课文语言的品味的过程中,感受世界的绚丽多彩,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和探索大自然的兴趣。

教学重点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感受诗歌节奏美。

教学过程

一、分步揭题。

1、先板书“课本”两个字,再让学生说说课本的用处。

2、补全课题,“为什么把大自然称作‘绿色的课本’呢?

”带着这个问题自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

1、教师范读课文。

2、检查自读情况。

*逐节指名读课文。

*纠正读音。

洋溢 沃野 胸襟 芬芳

苍劲 耕耘 浩瀚 绚丽

三、细读课文。

1、细读第一部分。

(1)

①指名读课文。

②理解诗句意思。

“祖国敞开了绿色的大门,给孩子一片清凉的绿阴。

”开头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表明什么意思?

“去吧,去呼吸山水间芬芳的空气,去吧,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

”两个“去吧”是谁发出的召唤?

“芬芳”什么意思?

“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什么意思?

③指导朗读。

用向往、赞美的语气来读。

2、细读第二部分。

(2-5)

谈话:

为什么把大自然说成是“绿色的课本”?

这“绿色的课本”里究竟隐藏着多少神奇的秘密?

*细读第2节。

①指名读第2节。

②理解诗句,边读边想这一节描绘了大自然哪些动人的画布。

③指导朗读。

孩子们在美丽的大自然中心情怎样?

我们应该以怎样的语调来读?

(以欢快的语调,读出喜悦之情。

*细读第3节。

①女生齐读第3节。

②图文对照,说说自己的感受。

③使用工具书,理解“温馨”什么意思。

④指导朗读。

(要用轻快的语调,读出大自然的热情友好。

*细读第4、5节。

①男生齐读第4、5节。

②理解诗句的意思。

③指导朗读。

*朗读第二部分。

3、细读第三部分。

(6)

①齐读第6节。

②弄清作者将“大自然”比作“绿色的课本”的原因。

③指导朗读:

语调要热烈、高昂些。

四、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