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宝鸡市高三教学质量检测三语文试题.docx
《陕西宝鸡市高三教学质量检测三语文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陕西宝鸡市高三教学质量检测三语文试题.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陕西宝鸡市高三教学质量检测三语文试题
陕西宝鸡市2011年高三教学质量检测三语文试题
高三
2011-04-3011:
47
陕西省宝鸡市2011年宝鸡市高三教学质量检测(三)
语文试题
第Ⅰ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我国众多历史性城市的文化遗产资源极为丰富,既蕴含了城市文化的深厚底蕴,也体现了城市对中华文明所做出的贡献。
世界上没有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任何一座城市都有自己的生命历程,文化遗产体现着城市独特的思维方式和文化价值,是城市生命历程的根基。
城市发展和演变的过程,点点滴滴地都记录在每一座城市的记忆中,每一处名人故居、官府宅第、寺庙宫观、亭台楼阁、雕塑石刻、造像壁画和墓、碑、塔、坊、井、桥等文化遗存以及其背后大量的史实和文献,都承载着丰富的历史、社会和文化信息。
更重要的是,在城市中保留下来的传统文化使这种记忆变得更为真实,通过城市风貌、民族风情、市民习俗等,我们可以实实在在地感受到历史的积淀。
因此,一座历史性城市的文化遗产保护要远比一组古代建筑群或一处古代文化遗址的保护复杂得多,同时对我们现实生活的影响也更加明显。
文化遗产是城市特色的重要体现,所谓托物寄情、托物寄史。
从河流山脉、地形地貌、树林草地,到历史街道、文物古迹、传统民居,再到传统技能、风俗习惯、文化情操等等,这些都是形成一个城市记忆的有力物证。
其中,众多物质的与非物质的文化遗产,往往是一座城市文化价值的重要体现。
这些文化遗产存留在城市的空间中,融合在人们的生活里,对城市的风貌、人们的行为起着无法替代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和作用。
每一座文化遗产保护先进城市,总是在城市规划及建设中,千方百计地设法保留那些构成历史文脉的重要遗存,让这些历史坐标点在未来的城市建设中得到彰显。
城市文化遗产不但是城市发展的历史见证,而且是城市文明的现实载体。
一座古代城市的营建,包括宫殿、衙署、里坊、道路和水系等,是一个规模宏大、布局合理、功能完备的完整的科学体系。
特别是城市中留存至今成片的历史街区和数量众多的传统民居,是城市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们既是先人活动的遗存,又是今人生活的空间,它们凝聚着一代又一代居民的思想、智慧、生活气息,它们夜以继日地诉说着城市的历史和文化,让人们不但可以了解许多令人难忘的城市故事,而且可以清晰地看到城市生动的成长过程。
这些文化遗产是市民世世代代的创造和积累,积淀着他们在各个历史时期的杰出贡献。
它们给予我们巨大的物质和精神享受,并启发我们的智慧以开拓未来。
它们是先人对后人的恩赐,我们必须感谢它,善待它,呵护它。
但是,在经历了大规模“旧城改造”后的今天,人们切实感到城市留存下来的历史街区已经不多,甚至导致城市历史信息难以全面感知。
为此,在历史性城市的保护上,不但要强调历史的真实性、风貌的完整性,而且要维护生活的延续性。
(摘编自单霁翔《城市文化遗产保护与文化城市建设》)
1.下列关于“城市文化遗产”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 )
A.城市文化遗产体现着城市独特的思维方式和文化价值,记录着城市发展和演变的过程,是城市发展的历史见证,是城市生命历程的根基。
B.体现着城市传统文化的城市文化遗产,使人们更为真实地记忆城市,通过城市风貌、民族风情、市民习俗等,实实在在地感受到城市历史的积淀。
C.作为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城市文化遗产体现着一座城市的特色和文化价值,它对城市的风貌、人们的行为起着无法替代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和作用。
D.城市文化遗产是市民世世代代的创造和积累,积淀着他们在各个历史时期的杰出贡献。
它们给予我们巨大的物质和精神享受,并启发我们的智慧以开拓未来。
2.下列理解。
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 )
A.相对于一组古代建筑群或一处文化遗址的保护,一座历史性城市的文化遗产保护要复杂得多,因而对我们现实生活的影响也更加明显。
B.有关城市的河流山脉、地形地貌、树林草地和历史街道、文物古迹、传统民居,以及传统技能、风俗习惯、文化情操等文化遗产,可以加深人们对于这个城市的记忆。
C.一座古代城市的营建是一个规模宏大、布局合理、功能完备的完整的科学体系,通过这些城市文化遗产,我们就可以研究城市发展的历史和推知城市文明的现实状况。
D.城市文明凝聚着城市居民的思想、智慧、生活气息,诉说着城市的历史和文化,让人们不但可以了解许多令人难忘的城市故事,而且可以清晰地看到城市生动的成长过程。
3.下列理解和分析。
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3分) ( )
A.我国众多历史性城市的文化遗产资源极为丰富,它蕴含了城市文化的深厚底蕴,感谢、善待、呵护这些文化遗产资源,也是在保护着我们的中华文明。
B.一个城市只有在建设中努力保护好历史文化遗产,并让这些历史坐标点在未来的城市建设中得到彰显,才有资格入选文化遗产保护先进城市。
C.城市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中留存的历史街区和的传统民居,因此保护文化遗产,就要千方百计地设法保留这些构成历史文脉的重要遗存。
D.在城市现代化“旧城改造”过程中,一定要强调历史的真实性、风貌的完整性,维护生活的延续性,这样才能全面感知城市的历史信息。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傅岐①,字景平,仕梁,起家南康王左常侍,后兼尚书金部郎。
母忧去职,居丧尽礼,服阕后疾废久之,复除始新令。
人有因斗相殴而死,死家诉郡,郡录其仇人,考掠备至,终不引咎。
郡乃移狱于始新,岐即令脱械,以和言问之,便即首服。
法当偿死,会冬节至,岐乃放其还家。
狱曹掾固争曰:
“古者有此,今不可行。
”岐曰:
“其若负信,县令当坐。
”竞如期而反。
太守深相叹异,遽以状闻。
岐后去县,人无老少皆出境拜送,号哭闻数十里。
至都,除延尉正,入兼中书通事舍人,累迁安西中记室,兼舍人如故。
岐美容止,博涉能占对。
大同中与魏和亲,其使岁中再至,常遣岐接对焉。
太清元年,累迁太仆,司农卿,舍人如故。
岐在禁省十余年,机事密勿,亚于朱异。
此年冬,贞阳侯萧明伐彭城,兵败,囚于魏。
三年,明遣使还述魏欲通和好,敕有司及近臣定议。
左卫朱异曰:
“边境且得静寇息人,于事为便。
”议者并然之。
岐独曰:
“魏既新得志,何事须和?
必是设间,故令贞阳侯遣使,令侯景②自疑,当以贞阳侯易景,景意不安,必图祸乱。
若许通好,政是堕其计中。
且彭城去岁丧师,涡阳复新败退,今使就和,益示国家之弱。
和不可许。
”异等固执,帝遂从之。
及遣使,景果有此疑,遂举兵入寇,请诛朱异。
二月,侯景于阙前通表,乞割江右四州安置部下,当解围还镇。
敕许之,乃于城西立盟。
求遣召宣城王出送。
岐固执宣城王嫡嗣之重,不宜许之。
乃遣石城公大款③送之。
及与景盟讫,城中文武喜跃,冀得解围。
岐独言于众日:
“贼举兵为逆,岂有求和?
”及景背盟,莫不叹服。
寻有诏,以岐勤劳,封南丰县侯。
固辞不受。
宫城失守,岐带疾出围,卒于宅。
(节选自《南史·列传六十·傅琰传》)
【注解】①傅岐,南朝梁重臣傅琰的孙子;②侯景:
东魏旧将,降梁,后又举兵反梁,史称“侯景之乱”。
③大款:
隆重盛大的礼节。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考掠备至,终不引咎 咎:
罪过
B.岐美容止,博涉能占对 止:
举止
C.必是设间,故令贞阳遣使 间:
时机
D.当以贞阳侯易景,景意不安 当:
如果
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直接表明傅岐见识出众的一组是(3分) ( )
①会冬节至,岐乃放其还家 ②其使岁中再至,常遣岐接对焉
③若许通好,政是堕其计中 ④乃遣石城公大款送之
⑤贼举兵为逆,岂有求和?
⑥及景背盟,莫不叹服
A.①③⑤ B.②④⑤ C.①④⑥ D.②③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傅岐在梁国做官,最初担任南康王左常侍,后来兼任尚书金部郎。
因母亲去世辞去官职,服丧结束后因忧伤成疾被闲置了很久,后被授予始新县令的官职。
B.郡府对在斗殴中致死人命的罪犯严刑审讯,毫无结果;始新县令傅岐却轻而易举地让案犯认罪伏法。
太守对此惊叹不已,当即将傅岐审理案子的情况上报。
C.为让梁国把叛臣侯景交还魏国,魏国指使败将萧明派人回梁国,表明魏国想与梁国通好的愿望。
梁国众臣一致议和,傅岐却力排众议,揭穿了魏国的阴谋。
D.在叛将侯景的要挟下,梁国与侯景订立城下之盟,文武大臣以为都城之围就此解除,欣喜不已,傅岐却看破了侯景的用心,后来侯景果然背盟,率兵攻城。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郡乃移狱于始新,岐即令脱械,以和言问之,便即首服。
(5分)
(2)朱异曰:
“边境且得静寇息人,于事为便。
”议者并然之。
(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
完成8一9题。
乱 后
[南宋]辛愿
兵去人归日,花开雪霁天。
川原宿荒草,墟落动新烟。
因鼠呜虚壁,饥鸟啄废田。
似闻人语乱,县吏已催钱。
【注秽】①这首诗是金末战乱后诗人初回家园时所作。
②虚壁:
空荡荡的四壁。
8.这首诗第二联运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
有何作用?
请具体分析。
(5分)
9.有人认为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喜——悲——愤”的思想感情。
请你联系全诗,对诗人的感情发展线索进行简要而具体的解说。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四题任选三题j6分)
(1)民生各有所乐兮, 。
,岂余心之可惩。
(屈原《离骚》)
(2)登斯楼也, , ,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范仲淹《岳阳楼记》)
(3) ,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 。
(孟子《鱼我所欲也》)
(4)北风卷地白草折, 。
,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乙 选考题
请考生从以下三、四两大题中选定一大题作答,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
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记分。
作答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对应的大题号涂黑。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一面的文字,完成
(1)一(4)题。
(25分)
啼血红鸟
钱 岩
木镇依山傍水。
山重重,阻断了路,水潺潺,行不了舟。
青年诗人小鱼费尽周折才来到这偏僻的小镇。
小鱼来到小镇是为了见见诗友红鸟。
小鱼想自费出版一本诗集,手头缺钱,于是想到红鸟。
红鸟为创办一本诗刊《瀑布》,曾向自己约过稿,小鱼的诗在省内诗歌圈子里有一定的影响。
诗歌现在不景气,诗人们正忙不迭地“逃离”和“自杀”。
小鱼不相信一个山村青年能创办一本诗刊,向作者支付稿酬更让小鱼觉得是天方夜谭。
小鱼后来还是很随便地寄去了几首短诗,但根本不抱希望。
没想到半年后,小型真的收到了一本很不错的油印诗刊,同时还收到了五十元稿酬,小鱼很是激动了一番。
一个先富起来的山村青年,竞如此钟情诗歌,这实在让人兴奋。
很遗憾,小鱼一连问了几个人,都摇头不知道木镇有个名人叫红鸟。
第六位是个青年,他耐心地听完了小鱼的解释,便暧昧地笑道:
“你要找的人是丁二宝吧?
”
众人闻罢恍然大悟起来:
“对,对,丁傻子写诗……”
“红鸟?
……”
“哗——”众人哄笑着四下散去,又在远处立定,目光再肆意地把诗人小鱼剥光了一次又一次。
小鱼诧异不已。
小鱼立在白房子前问门口的汉子。
汉子坐在那翻飞着篾片编织着篾器。
汉子抬眼白了一下诗人小鱼,旋又低下,同时从嘴里挤出两个字:
“死了!
”
“这不可能!
”小鱼失态地惊叫了一声。
汉子再一次抬起头,面无表情:
“我是他父亲。
我说他死了,那他肯定就是死了。
”
“这……”难言的悲哀迅速地扩充小鱼全身。
小鱼突然觉得自己迷失了方向,于是失魂落魄地在光滑的青石小道上踢踢踏踏。
“我领你去,我儿子现在一人住在后面的山上。
”从屋子里走出来个老妇人,朝小鱼笑笑,笑得很悲哀。
小鱼默默地点点头,是该到红鸟坟前向他道个谢,问声好。
上了山,让小鱼惊喜的是小鱼看到的不是坟头,而是一间茅棚。
在翠翠青竹间,茅棚安详得宛如摇篮中的婴孩。
茅棚门锁着。
“大概又是下山给人家抬石头去了,这一下就不得回来了。
他抬上几个月石头挣上一笔钱后,就呆在这屋里写诗、编诗。
”
“他老子反对他写诗、编诗,说弄这玩意生不来钱还耗钱。
他不听,他老子便把他从家里撵出来了。
撵出来了他也不恼,在山上搭个茅棚还写、还编。
”
“镇上人都笑话他为丁傻子。
我看这孩子是有点傻了,我只这一个儿子呢!
”
小鱼脸紧贴门缝,和阳光一起挤进屋。
目光所及,仅是零零几件破落的用品,惟有一台油印机崭新,这让小鱼灵魂震撼。
“镇上有家闺女是个跛子。
我托人去说亲,人家姑娘说,自己腿不好,再找个脑不好的,这日子怎么过?
”
“邻镇还有个瞎女,我想过几天托个媒人去说说。
”
……
老妇人还要唠叨,小鱼突然转过脸来,吼道:
“你怎么这样作践你儿子?
你儿子不是傻子,是诗人!
诗人!
懂吗?
”
“我懂!
我懂!
”老妇人忙赔上笑脸,小心地问,“这么说我儿子以后能讨上媳妇?
闺女,你别哄我。
”
“真的,你儿子一定能娶上很好的媳妇的。
”小鱼望着茅棚说话时泪水已铺天盖地。
此时,茅棚已被阳光涂抹成一只啼血红鸟。
(选自《微型世界》2004年年第4期)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
A.这篇小说以农村文学青年“红鸟”丁二宝的所作所为为线索,精心选择了几个有深意的细节表现了他的文学追求。
B.同村人对“红鸟”的嘲讽、污蔑,从一个侧面写出了他生存的艰难及平日受到的精神折磨,但也强化了人物的个性特征。
C.写了茅棚,小说突出了崭新的“油印机”,犹如舞台上“追光”的手法,强化读者的视觉,让人心灵受到极大的震撼。
D.结尾处,老妇人一句“闺女”点明了小鱼的女性身分;小鱼的“你儿子一定能娶上很好的媳妇的”,则表明她有心要嫁给红鸟。
E.小说用多种手法刻画人物,让读者对人生、社会产生丰富的联想,也给有精神追求的农村青年指明了一条奋斗道路。
(2)当小鱼问起诗人“红鸟”时,父亲却说儿子“死了”,作者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6分)
(3)请对小说题目“啼血红鸟”作简要分析。
(6分)
(4)这篇小说运用了侧面虚写、对比衬托、设置悬念等多种表现手法,请任选一种,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
(8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题。
(25分)
“国之大医”吴阶平
摇曳的烛光,舒缓的小提琴曲,遗像中的吴阶平,在洁白的鲜花丛中微笑着静静地倾听。
这是一个温馨的追思场面,他的学生和同道们,从全国各地赶来,缅怀这位新中国泌尿外科的奠基人、著名的医学科学家、医学教育家、泌尿外科专家和社会活动家。
而他自己,生前总喜欢别人称他“吴大夫”。
吴阶平的人生经历是独特的。
在他94年的人生中,从医达60多年。
他被称为“红色御医”。
他作为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保健医,长达20多年,这期间,他更是与周恩来总理长期接触和交流,伟人的光辉对他产生了很大影响,以致在他的后半生中,时时以周总理为榜样,认真、勤勉忘我地工作。
他还给世界各国的许多政要们看过病。
他的医术名播海内外,他的逝世引起世界泌尿外科界的重视,国际泌尿学组织、欧洲泌尿学组织、非洲泌尿学组织都纷纷发来唁电,对他的逝世表示哀悼。
“一个老人走了,他的音容笑貌却长久地留在我们心里。
”他的学生,朝阳医院吴克让教授,讲起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与老师一起工作的情形,感到了他那工作中一丝不苟对待工作的认真劲所感动。
友谊医院的杜林栋教授,感受到的是一位医学大师的平易。
那会儿,杜林栋刚刚穿上白大褂,吴阶平接过病人的片子,首先问他:
“你看到了什么?
”而来自301医院的王晓雄教授,则谈起了吴阶平的“讲话艺术”。
每当与病人在医疗上达不成共识时,他总是请吴老出面,而最终问题总能迎刃而解。
学生们记得,吴阶平很欣赏培根的警句:
“学问本身并不教给人如何运用它,运用学问的智慧在学问之外,靠观察体会才能得到。
”他说:
“实践、思考、知识的自觉结合至关重要。
三者缺一不可,思考是结合的关键,从重视思考到善于思考要认真学习辩证唯物主义,在实践中认真总结自己的学习体会。
”1987年6月13日北京医科大学向吴阶平颁发了首届“伯乐奖”荣誉证书和闪光的银鼎。
吴阶平兴奋地表达自己的感想:
“我平生获得的奖励不只一种,但我最重视的是北京医科大学授予我的第一个‘伯乐奖’。
”
几十年过去了,他的学生仍然记得当年课堂上的情形:
身材不高的吴阶平在讲桌后站定,首先把目光投向所有在座的同学,全场立刻静下来。
他讲课效率高,讲得生动、具体,中心思想突出,思维逻辑严密,语言精炼富有哲理,引人入胜。
学生们人人爱听,认为有兴趣,易懂、好记。
临床医生们最爱跟吴阶平一起查病房,听他主持病例讨论会。
和讲课一样,他启发诱导并鼓励大家多思考多探讨。
人们最感兴趣的是吴阶平经常能从哪怕是一份常见病的病例记录或是一张普通的X光片上,发现和提出不寻常的问题,给人新的启示。
这样的活动常常是座无虚席,气氛十分活跃,同行和后辈都很受益。
吴阶平领导的泌尿外科研究所是全国闻名的,几十年来培养了大批从各地来进修深造的医生和研究人员,先后百余人成了各自单位的骨干,有些已卓有贡献。
2002年11月30日,在吴阶平从医60周年之际,中国科技界和医学界专家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大会。
高士其之子、高士其基金会秘书长高志其(吴阶平为高士其基金会会长)特撰写《大医赋》一文,称赞吴阶平不愧为令人敬仰的“国之大医”。
吴老的精湛医术、高尚医德、大爱情怀,赢得了海内外患者的尊敬,他作为国之瑰宝,当之无愧。
(摘自《光明日报》2011年3月10日)
(1)下列对文中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
A.吴阶平作为周恩来总理的保健医生长达20多年,长期接触与交流,他深受伟人影响而忘我工作,以至于被称作“红色御医”,成为全世界著名的医学科学家。
B.吴阶平对工作一丝不苟,对同事平易近人,“讲话艺术”高超,他身边的学生、工作人员深受感染,而他生前也总喜欢人们称自己为“吴大夫”。
C.学生们受听吴阶平的课,是因为他讲课因材施教,举例精当,幽默风趣,通俗易懂,思维敏捷,逻辑严密,中心突出,语言精彩,富有哲理,引人入胜。
D.吴阶平查病房,主持病例讨论会,医生们很感兴趣,他们往往能从常见病的病例记录或普通的X光片上发现和提出不同寻常的新问题,并进行思考的探讨。
E.本文通过对“国之大医”吴阶平事迹的描述,表现了一位作为令人敬仰的“国之瑰宝”的伟大医学家的精湛医术、高尚医德和大爱情怀。
(2)吴阶平说过“我平生获得的奖励不只一种,但我最重视的是北京医科大学授予我的第一个‘伯乐奖’”。
结合全文,请你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
(6分)
(3)高志其撰写《大医赋》一文,称赞吴阶平为“国之大医”。
为什么?
请你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6分)
(4)吴阶平在教育学生时说:
“实践、思考、知识的自觉结合至关重要。
”请就你对“实践”、“思考”、“知识”三个方面的理解,任选一个方面,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
(8分)
第Ⅱ卷 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 )
A.去年六月份,电脑商城里来了一家商户,在和周围商户熟悉之后,他便向其他商户赊欠财物,直到有一天这家商户突然消失,警方抽丝剥茧,历时五个月,终使案件真相大白。
B.在珍贵的出土文物中,在经书诗赋的字里行间,在叹为观止的石窟崖画艺术中,在山村沟寨沟走会、社火、闹灯的民间节日……我们分明感受到中华舞蹈的魂魄无所不在。
C.春晚坚持20多年,为烹制好这顿除夕夜的“欢乐大餐”,中央电视台可以说是处心积虑,下了十分的工夫,但正所谓众口难调,议论之中还是谴责居多。
D.要要解决房价过快上涨的现实问题,必须面对房地产市场积重难返的历史问题,还有复杂变幻的国内外经济运行大环境带来的诸多不确定性因素。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 )
A.许多花店门前摆满了五颜六色的鲜花,花店里弥漫的玫瑰花香扑鼻而来,沁人心脾.娇艳欲滴。
以红颜色:
勾主基调的玫瑰花装点了整个花店,成为众多前来选花人的最爱。
B.春节文化所蕴:
函的和谐与喜庆、团聚与亲情,如春风般吹拂,为世界文明增添了一道亮色,不仅让世人感知中华文化的魅力,更推动了文化间的沟通与交流。
C.古琴,是最古老且富有民族色彩的中国弹拨乐器,它不仅是一种演奏乐器,而且有着丰富深厚印文化内涵和很高的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