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必修二客观题大全.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782707 上传时间:2023-02-22 格式:DOCX 页数:141 大小:6.0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必修二客观题大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1页
高考历史必修二客观题大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1页
高考历史必修二客观题大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1页
高考历史必修二客观题大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1页
高考历史必修二客观题大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必修二客观题大全.docx

《高考历史必修二客观题大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必修二客观题大全.docx(14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历史必修二客观题大全.docx

高考历史必修二客观题大全

必修二高考真题选择题大全

一、1.(2014·天津文综·2)《齐民要术》自序:

“盖神农为耒耜,以利天下。

尧命四子,敬授民时。

舜命后稷,食为政首。

……殷周之盛。

《诗》《书》所述,要在安民,富而教之。

”这段话主要强调(  )

A.儒家对农业的重视B.改进生产工具的意义C.历法与农业的关系D.农业技术的重要性

2.(2014·福建文综·13)明、清皇帝每年春都要举行一种祭祀仪式。

读图7,从中透析出的核心信息是(  )

A皇室祭祀的隆重排场B专制君主的权威至上C以农为本的立国理念D统一国家的繁荣昌盛

3.(2014·重庆文综·3)战国秦汉时期,北方一直是全国的经济重心,但是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原经济区独占鳌头的局面不复存在了,原本落后的江南经济区获得了显著发展,使长期以来的南北经济发展不平衡性与悬殊性缩小了。

这说明魏晋南北朝时期(  )

A.江南经济发展水平迅速超过北方B.江南经济开发的新格局初步形成

C.中原经济区的优势地位不复存在D.全国的经济重心已经转移到南方

1.(2013·安徽文综·12)图2是据有关资料绘制的汉唐间安徽境内水利兴修统计示意图。

它反映了这一时期(  )

图2图3

A.安徽农业生产居全国领先水平B.安徽农业生产总体呈发展态势

C.长江流域为农业生产重要区域D.我国经济重心已经转移到南方

2.(2013·重庆文综·2)白寿彝《中国通史》指出:

“自北魏产生,经历隋唐的均田制,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国家所有的田制。

”在这一“田”制下(  )

A.土地全部归国家所有B.土地都可以自由买卖

C.农民只需向国家缴纳赋税D.无主荒地由国家重新分配

3.(2013·江苏单科·1)现代考古在秦、魏等国故地出土了许多生铁铸造的农具。

1950~1951年河南辉县发掘了5座大型魏墓,1号墓出土铁器65件,其中农具占58件,包括钁、锄、铲、镰、犁铧等一整套铁农具。

材料说明战国时期(  )

A.生铁铸造由魏国独断经营B.成套铁农具有利农业精耕细作

C.铁制农具成为随葬必备品D.铁制农具最早出现于河南辉县

4.(2013·全国新课标卷Ⅱ文综·25)汉唐制定土地法规,限制私有大土地的发展,宋代一改此法,“不抑兼并”。

据此可知宋代(  )

A.中央集权弱化B.流民问题严重C.土地兼并缓和D.自耕小农衰退

5.(2013·海南单科·1)商代甲骨卜辞中,有大量“受禾”、“求年”、“有足雨”的内容。

这反映了当时(  )

A.农业生产已是重要的经济活动B.农业的收成与祭祀活动密切相关

C.巫师是农业生产的重要组织者D.自然环境恶化影响农业生产

6.(2013·海南单科·8)上图图3反映的是(  )

A.“小国寡民”的生活图景B.小农经济的生产形式

C.儒教“夫为妻纲”的伦理观念D.“男主外、女主内”的家庭关系

1.(2012·广东文综卷·12)有学者认为早在商代就可能出现了牛耕,对他最有利的证据是(  )

A.商代遗址中出土了牛骨B.《诗经》里有农耕生活的描写

C孔子学生冉耕字伯牛,名字有耕、牛二字D古文字学家发现甲骨文中有字呈牛引犁头启土状

2.(2012·浙江文综·14)史籍记载,东汉南阳樊氏“能治田,殖至三百顷。

广起庐舍,高楼连阁,波陂灌注,竹木成林,六畜放牧,鱼蠃梨果,檀棘桑麻,闭门成市,兵弩器械,资至百万。

”下列关于樊氏庄园的说法,错误的是()

A.庄园经济力量强大B.自给自足程度很高C.草市交易十分发达D.生产经营活动广泛

3.(2012·安徽文综卷·15)据有关统计资料,元朝岁收粮赋,河南江北行省占全国总额的21.39%,江浙行省占37.10%,江西行省占9.56%,湖广行省点6.97%

结合图1分析,正确的是(  )

图1图2

A.长江中下游地区粮赋总额约占全国的3/4B.长江以南各行省粮赋总额占全国一半以上

C.长江以北各行省经济均落后于江南各行省D.我国的经济重心开始向长江以南地区转移

4.(2012·海南单科卷·1)《礼记·月令》载,每年正月周天子亲率臣下耕作,称为“藉田”;三月王后亲率嫔妃举行采桑养蚕仪式,称为“

亲蚕”。

后来,历代

皇帝、皇后不断举行这样的仪式。

这反映了(  )

A.周代制度在后代被严

格奉行B.古代政治制度变迁异常缓慢

C.重农抑商从周代始一直推行D.农桑是古代社会经济的主体

1.(2011·福建文综·14)图2所示坎儿井(井渠)是我国古代具有地方特色的水利灌溉工程,至今还流行于新疆的吐鲁番、哈密地区。

联系历史地理知识,对坎儿井解读正确的是(  )①在汉代就已出现②我国古代最早的灌溉工程③利用了天山、昆仑山的冰雪融水④井深随地势坡降而改变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2.(2011·山东文综·10)图4描绘了汉代农民使用四齿钉耙耕作的场景。

它反映出当时(  )

A.开始使用铁器B.注重精耕细作C.尚未推广牛耕D.雇佣关系盛行

3.(2011·全国新课标文综·25)图3是依据《隋书·食货志》等制作的南北朝时期各地区货币使用情况示意图。

该图反映出(  )

图3图4

A.长江流域经济水平总体上高于黄河流域B.河西走廊与岭南地区经济发展速度最快

C.黄河流域的丝织业迅速发展D.长江流域经济发展相对稳定

4.(2011·上海单科·12)图4是某一时期的诗人分布示意图。

根据所学知识判断,这一时期应该是(  )

A.春秋战国B.秦汉C.隋唐D.两宋

5.(2011·海南单科·5)徐光启《农政全书》载,“今北土之吉贝(棉花)贱而布贵,南方反是:

吉贝则泛舟而鬻诸南,布则泛舟而鬻诸北”。

这说明当时(  )

A.商业是棉纺织发展的前提B.商人买贱卖贵伤害了农业

C.北方农业生产比南方发达D.南方经济较北方更有优势

1.(2010·天津文综·1)图1到图2的变化,反映我国古代农业生产中(  )

图1图2

A.铁犁牛耕的出现B.耕犁技术的成熟C.精耕细作的开始D.单位亩产量提高

2.(2010·浙江文综·14)农耕技术的发明与改进,推动了农业经济的发展。

比较下面左侧两图,其中图3中图8

(1)所示的耕作技术始见于(  )

图3图4

A.战国B.秦C.西汉D.东汉

3.(2010·浙江文综·15)下列是从古诗“二月卖新丝,五月粜新谷。

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中读出的信息,其中错误的是(  )

A.农民生活艰辛B.土地兼并严重

C.农副产品进入流通领域D.小农业和小手工业紧密结合

1.(2009·福建文综·14)古代有“闽人以海为田”之说,这种说法突出反映了福建人(  )

A.临海而居的居住方式B.围海造田的生产方式

C.靠海谋生的生存方式D.四海为家的生活方式

2.(2009·宁夏、辽宁文综·24)上图图4是甲骨文的“年”字,该字由两部分组合而成,上部为“禾”。

卜辞中常见“有年”、“大有年”的记载。

据此,“有年”的意思应是(  )

A.人寿年丰B.祈盼丰收C.庄稼收获D.祭祀谷神

3.(2009·重庆文综·15)隋唐时期,淮水以北新增的有利于农田灌溉的水利工程是(  )

A.郑国渠B.芍陂C.通济渠D.邗沟

1.(2008·北京文综·14)某古代水利工程“旱时引水浸润,雨则杜塞水门,故记曰‘水旱从人,不知饥馑’。

后来三国时蜀相诸葛亮“征丁十二百人护之”,据此判断,这项水利工程是(  )

A.都江堰B.郑国渠C.灵渠D.芍陂

2.(2008·广东历史·4)齐国管仲说:

“凡为国之急者,必先禁末作文之巧。

末作文巧禁,则民无所游食,民无所游食则必事农。

民事农则田垦,田垦则粟多,粟多则国富,国富者兵强,兵强者战胜,战胜者地广……”某研究者据此得出“中国精耕农业的产生与专制国家农业政策密切相关”的结论。

该判断(  )

A.材料充分、理解准确,结论合理B.材料充分、理解不准确,结论不合理

C.材料不充分、理解准确,结论合理D.材料不充分、理解不准确,结论不合理

1.(2007·上海历史·18)一项考古统计表明,我国新石器时代稻谷遗存120余处,其中长江流域90余处,黄河流域12处,另有闽、浙、台数处。

炭化粟粒、粟壳遗存40余处,分布于山东、河北、浙江、新疆等省区。

据此可以推断(  )

①我国已由采集进入种植的时代②我国的原始农业南北各具特色

③南北之间粮食品种已有交流④我国北方种植粮食早于南方

A.①③B.①②③C.②④D.①②④

2.(2007·广东历史·1)下列选项中,能反映商朝农耕生产的是(  )

殷墟戴刑具陶俑牛耕图甲骨文铁犁

ABCD

3.(2007·江苏历史·3)中国古代某项水利工程兴建后,当地出现了“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的景象。

该水利工程的始建者是(  )

A.孙叔敖B.管仲C.李冰D.郑国

4.(2007·广东理基·62)“一夫不耕,或受之饥;一女不织,或受之寒”这句话反映了(  )

A.小农经济的生产方式  B.手工业经济的生产方式C.古代妇女的地位较高D.商品经济的发达

5.(2007·山东文综·11)白居易诗:

“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

……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

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

”诗中的描述反映了(  )

①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②重视农业的观念

③家庭手工业的发展促进了商品流通④安土重迁的思想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二、1.(2014·海南单科·6)文献与考古表明,唐代中后期,“波斯锦”“胡锦”“番锦”通过丝绸之路,不断输入中国,内地也生产“胡式锦”。

这表明(  )

A.外来文化改变了唐代的社会生活B.唐代中后期手工业趋于衰落

C.外来的丝织技术超过了唐朝D.中外文化交流互动日益深入

2.(2014·浙江文综·13)有学者认为,中国的瓷器(china)深受世界人民喜爱,所以,中国被称为China。

更有学者指出,China是“秦”的音变(Qin→Chin-a)。

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是(  )

A.在考古学上取得突破,找到有说服力的证据

B.利用计算机等先进科技手段,进行广泛调查,得出科学结论

C.调查中外著名历史学家意见,用民主方式解决这一学术问题

D.弄清最早用China称呼中国者先获悉了“秦”还是“瓷”的信息

1.(2013·北京文综·14)1985年,一艘荷兰东印度公司的沉船被发现,船上载有景德镇生产的青花瓷。

该船沉没的时间最早应为(  )

A.北宋中期B.元末明初C.明末清初D.鸦片战争时期

2.(2013·福建文综·15)《唐六典》记:

“工巧业作之子弟,一入工匠后,不得别入诸色”;《新唐书》载:

“细镂之工,教以四年;车路、乐器之工,三年;平漫刀矟(长矛)之工,二年……教作者传家技。

”这表明唐代工匠(  )

①频繁更换工种②长期在官府作坊干活③职业是世袭的④是临时工人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④

3.(2013·四川文综·2)纺织业在商代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下列选项中可以支持这一判断的是(  )

A.马王堆汉墓出土的素纱襌衣B.纺织家黄道婆创立的新式纺车

C.甲骨文中关于祭祀蚕神的内容D.《说文解字》中有关纺织产品的字

4.(2013·天津文综·2)“从宋代起,棉花开始成为一种重要纺织原料……到了元代,丝、麻、棉鼎足而三,明代以后,棉花的重要性超过麻。

”出现这些变化的前提条件是(  )

A.政府的大力推广B.棉纺织技术的改进C.商品经济的发展D.棉花成为经济作物

5.(2013·上海单科·3)商代青铜冶铸技术日臻完善,留下了众多青铜礼器。

这表明商朝人已将其用于他们最看重的(  )

A.经济生产B.政治活动C.艺术审美D.日常交往

1.(2012·山东文综卷·11)《登州府志》记载,“纺织花布,以自衣被。

穷乡山陬(zōu,山脚),无问男妇为之,其织作须织工。

勤有余布,亦兼鬻(yù,卖)于乡市,复有布贾贩之城市”。

这反映出当时登州(  )

①自然经济解体②家庭手工业发展③商品经济发展④出现经济区域分工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2.(2012·四川文综卷·13)下图是成都地区出土的东汉说唱俑。

作为历史材料,它(  )

①展现了汉代高超的雕塑艺术②有助于我

们了当时的文化生活

③证明了汉代娱乐方式的多样性④增加了我们对说唱人的直观感受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3.(2012·江苏单科·1)《周礼·考工记》载:

“攻木之工七,攻金之工六,攻皮之工五,设色之工五,刮摩之工五,抟埴之工二。

”材料所反映的当时官营手工业生产的显著特点是(  )

A.技术先进,生产标准化B.产品丰富,生产多样化

C.分工细致,生产专业化D.产量庞大,生产规模化

4.(2012·重庆文综卷·12)图5所示是建于河南安阳的一位中国古代妇女的塑像。

在她的墓葬中出土了大量精美的(  )

图5图8

A.铁器B.玉器C.瓷器D.漆器

1.(2011·重庆文综·16)中国古代丝织业一直很发达,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表现。

下列选项中,反映明代丝织业状况的是(  )

A.使用新式“纱绸机”B.开始吸收波斯织法和图案风格

C.开始培育八辈之蚕D.丝绸和养蚕缫丝技术开始西传

2.(2011·浙江文综·13)瓷器是中国古代文明的象征之一。

图8是宋代部分名窑分布示意图,符合钧窑、定窑、景德镇窑、耀州窑排列顺序的是(  )

A.①②③④B.①③④②C.②①④③D.③②④① 

3.(2011·山东基能·22)青铜器反映了古代高超的铸造工艺,是人类智慧的结晶。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青铜是一种铜锡化合物B.青铜器最早出现在我国西周时期

C.青铜比纯铜的硬度低D.湖北出土的曾侯乙编钟是青铜制品

4.(2011·上海文综·8)为迎接2011年“5·18国际博物馆日”。

某历史兴趣小组开展探究性学习活动。

同学们围绕“博物馆与记忆”的主题搜集到一组中国古代器物图片(见下图)。

并制作了如下标签:

①商代兽面乳灯纹鼎②5000~4000年前良渚文化玉琮③新石器时代磨制工具石斧④战国曾侯乙编钟。

上述标签与下组图片自左至右对应的顺序是(  )

A.②①④③B.③②①④C.③①②④D.④①②③

1.(2010·安徽文综·12)安徽六安双墩汉墓遗址被评为全国“2006年度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

图2所列物品不可能由该墓葬出土的是(  )

ABCD

2.(2010·重庆文综·13)文献记载“钢铁是杂炼生(生铁)鍒(熟铁)为刀镰者。

”此文献提到的金属冶炼技术发明于(  )

A.春秋战国时期B.两汉时期C.魏晋南北朝时期D.隋唐时期

3.(2010·江苏单科·4)东汉南阳太守杜诗“造作水排,铸为农器,用力少,见功多,百姓便之”,“水排”主要应用于(  )

A.灌溉B.制瓷C.耕种D.冶铁

4.(2010·上海文综·28)汉代形成的“丝绸之路”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

若当时一位外国商人来中国采购商品,他可能购买到的商品有(  )

①丝绸②纸张③瓷器④棉布

A.①②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

1.(2009·海南历史·7)明代中期以后,私营手工业在许多行业取代以前占主导地位的官营手工业。

这主要是因为(  )

A.官营作坊产品有限B.私营作坊工人增加C.资本主义的萌芽D.商业经济的发展

2.(2009·广东历史·3)康熙皇帝任命曹雪芹的祖父曹寅主持江宁织造局的生产。

根据当时的制度,该局生产(  )

A.全部投放市场,收入归皇室B.部分用于纳税,部分投放市场

C.全部供皇室使用,不投放市场D.部分供皇室使用,部分投放市场

3.(2009·江苏历史·4)沈括《梦溪笔谈》载:

“世间锻铁所谓钢铁者,用柔铁屈盘之,乃以生铁陷其间,泥封炼之,锻令相入,谓之团钢。

”这项技术最早出现于(  )

A.春秋时期B.西汉C.南北朝D.北宋

1.(2008·山东基能·59)传统文化是现代流行文化的重要灵感源泉。

《青花瓷》这首歌在同学们中间广为传唱,“素坯勾勒出青花笔锋浓转淡”“色白花青的锦鲤跃然于碗底”,传神地表达了青花瓷的特点。

下列关于青花瓷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青花瓷的出现要早于青瓷、白瓷B.青花瓷的烧制成功,使瓷器与书画的结合更为紧密

C.青花瓷是一种彩瓷,景德镇是其重要产地

D.元代以后,包括青花瓷在内的瓷器大量销往海外

1.(2007·海南历史·5)图2为“胡人执犁俑”。

该陶俑可能最早制作于(  )

图2图3

A.汉代B.唐代C.宋代D.元代

2.(2007·上海文综·8)据报道,上海发现了一张可能是元朝棉纺织革新家黄道婆的真人画像(见上图3)。

某同学想从下列四方面考证画像真伪,最关键的应该是确认画像的(  )

A.人物年龄B.尺寸大小C.创作时间D.色彩浓淡

三、1.(2014·重庆文综·2)汉武帝时张骞出使西域,远至今中亚阿姆河流域,受到渴望与汉通使往来的大宛等国的欢迎。

其间,汉设置河西四郡,打通了与西域的直接交通。

张骞在出使过程中所获得的信息对打开丝绸之路和建立中国与西方的联系起到了关键作用。

据此可知,张骞出使西域的功绩是(  )

A.开辟了沟通中西的丝绸之路B.建立了汉朝与西方的联系

C.确立了汉朝对西域的管辖权D.开启了中国与中亚的交往

2.(2014·江苏单科·2)唐前期规定“诸非州县之所不得置市”。

后期则规定:

“中县户满三千以上,置市令一人、史二人,其不满三千户以上者,并不得置市官。

若要路须置,旧来交易繁者,听依三千户法置”。

由此可见唐后期(  )

A.市的建置制度已有所调整B.县不满三千户绝不许设市

C.市的交易不再受官府监管D.只有州县所在地才许设市

3.(2014·海南单科·6)文献与考古表明,唐代中后期,“波斯锦”“胡锦”“番锦”通过丝绸之路,不断输入中国,内地也生产“胡式锦”。

这表明(  )

A.外来文化改变了唐代的社会生活B.唐代中后期手工业趋于衰落

C.外来的丝织技术超过了唐朝D.中外文化交流互动日益深入

4.(2014·山东文综·15)唐宋时期,户籍中出现了茶户、桑户、药户、漆户、蚕户等许多新的称谓。

这反映出当时(  )

A.自然经济开始解体B.传统农业生产衰退

C.农业生产商品化程度提高D.农民对地主的人身依附加强

5.(2014·全国新课标卷Ⅱ文综·26)北宋中期,“蜀民以铁钱重,私为券,谓之交子,以便贸易,富民十六户主之。

其后,富者资稍衰,不能偿所负,争讼数起”。

这表明交子(  )

A.具有民间交易凭证功能B.产生于民间的商业纠纷

C.提高了富商的社会地位D.促进了经济重心的南移

6.(2014·浙江文综·14)下列是宋、元、民国、当代编纂的浙江地方志及其部分目录,这些地方志按先后排列是(  )

《山阴志》

选举、书院、学堂、新军、警察

《临安志》

宫阙、宗庙、三省、台阁、禁军、科举、坊市

《四明志》

职官考(府州官员)、学校考(本路蒙古学、本路儒学)

《绍兴志》

科学技术、报刊、文物古迹、名家学术思想

A.①②④③B.②③①④C.③①②④D.③①④②

7.(2014·北京文综·15)在历史学科的研究性学习中经常出现的错误是,使用单一或不充分的论据得出普遍性的结论。

下列选项中没有这类错误的是(  )

A.《授时历》的颁行比现行公历早300年,所以中国古代科技水平领先世界

B.《西游记》是明代的一部优秀小说,所以明代文学蓬勃发展

C.唐代369位宰相中有83%来自北方,所以唐代宰相的来源存在地域差异

D.南宋扬州的城市人口占扬州总人口的81.83%,所以南宋的城市化水平很高

8.(2014·全国大纲卷·15)芜湖是明代中后期著名的浆染业中心,当时松江的白布也要送到芜湖浆染,故有“织造尚松江,浆染尚芜湖”之说。

这一历史现象反映出(  )

A.商品生产呈现区域化分工B.区域间有着不同的市场需求

C.手工业技术水平日趋平衡D.抑商政策阻碍区域经济发展

9.(2014·海南单科·7)明中后期介绍商路、商业信息的书籍大量出现,徽商黄汴的《天下水陆路程》记载了全国143条水陆交通路线的里程。

这说明(  )

A.社会经济发展促成知识结构的更新B.印刷技术的进步促进了商业的繁荣

C.商业类书籍为士子科举的必读书目D.商人成为知识的主要生产和传播者

10.(2014·福建文综·14)乾隆以后,“关东每岁有商船二三千只至于上海”,“载豆、麦、杂粟,一岁三运以为常”。

据此,判断有误的是(  )

A.商品经济繁荣B.长途贩运发达C.区域经济发展D.抑商政策改变

11.(2014·全国新课标卷Ⅰ文综·27)据记载,清初实施海禁前,“市井贸易,咸有外国货物,民间行使多以外国银钱,因而各省流行,所在皆有”。

这一记载表明当时(  )

A.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处于优势地位B.外来货币干扰了中国资本市场

C.自然经济受到进口货物的冲击D.民间贸易发展冲击清廷的统治

1.(2013·北京文综·16)下列各项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

史实

结论

A

宋代发明了活字印刷术

宋代以后雕版印制技术基本不再使用

B

考古发现唐长安城中的坊建有坊墙

唐代城市中普遍实行坊市制

C

19世纪中期,英国生活资料及生产原料进口占其进口总额的95%,约50%的工业产品销往国外

英国已经成为典型的外向型经济国家

D

1951~1955年,苏联对农业的投资由年均200亿卢布增长到409亿卢布

苏联工农业发展失衡的局面得以改变

2.(2013·重庆文综·4)宋代文献记载,真宗时,“诏商旅自京[携]便钱至诸州者,所在即给付,无得稽滞。

按,太祖开宝三年置便钱务(机构),许民入钱左藏(国库),给以券,于诸州便换。

”文中“便钱”是(  )

A.自由流通的支票B.中国最早的纸币C.国家发行的债券D.兑换货币的凭证

3.(2013·江苏单科·4)清前期《望江南百调》唱道:

“扬州好,侨寓半官场,购买园亭宾亦主,经营盐、典仕而商,富贵不归乡。

”材料反映了(  )

A.仕商身份界限完全打破B.商业发展改变社会风气

C.地方商业均由官员经营D.政府摒弃传统抑商政策

4.(2013·全国新课标卷Ⅱ文综·26)明朝有人描述在广东大庾岭所见:

“盖北货过南者,悉皆金帛轻细之物;南货过北者,悉皆盐铁粗重之类。

过南者月无百驮,过北者日有数千。

”这表明当时(  )

A.岭南经济发展程度高于北方B.岭南是商人活动的主要地区

C.以物易物是商贸的主要方式D.区域差异造成长途贸易兴盛

5.(2013·海南单科·5)唐初征收赋税时,钱币与绢布、粮食并收,财政收入以贯、匹、石等为单位计算;到南宋时,赋税征收以钱币为主体,以“贯”为单位计算。

这表明南宋(  )

A.商品经济快速发展B.农业手工业地位下降

C.重农抑商政策松弛D.经济控制逐步加强

1.(2012·福建文综卷·14)《隋都城图》题记:

“畦分棋布,闾巷皆中绳墨,坊有墉(墙),墉有门,逋亡奸伪无所容足。

而朝廷官寺、民居市区不复相参,亦一代之精制也。

”由此可见,隋都城的设计重在(  )

A.打破市坊的空间界限B.便利居民的交通出行

C.加强官府的严格控制D.促进城市的商业活动

2.(2012·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