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0KNm分层强夯方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782705 上传时间:2023-02-22 格式:DOCX 页数:36 大小:230.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3000KNm分层强夯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3000KNm分层强夯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3000KNm分层强夯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3000KNm分层强夯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3000KNm分层强夯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3000KNm分层强夯方案.docx

《3000KNm分层强夯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3000KNm分层强夯方案.docx(3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3000KNm分层强夯方案.docx

3000KNm分层强夯方案

 

分层强夯施工方案

一、编制依据

1.1甲供资料

1、维修备件库至亚铁库部分详勘中间资料

2、分层强夯施工图图号为:

S1326-01075(图纸不足部分后补)

3、项目规划B区现状地貌测量

4、岩土勘察报告

5、分层强夯坐标图

1.2建筑规范、规程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7-2011)

《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12)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11)

《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12

《强夯地基处理技术规程》CECS279:

2010

《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99)

《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JGJ33-2012)

《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

二、工程概况

2.1工程概况

拟在沿江开发区建设搬迁项目,本项目需对污水处理站等区域的场地进行分层强夯处理,项目建设资金来自企业自筹和银行贷款。

本项目场地总面积约67965㎡,西侧紧邻园区江桐大道。

2.2工程地质条件

2.2.1地形、地貌

拟建场区原始地貌属为构造剥蚀浅丘地貌,目前场地北东侧已大致整平,场地总体地势东高西低,场地内地形标高176~230m,相对高差54m。

2.2.2场地地层结构

场区地质构造处于洛渍向斜的南东翼,场地内岩层呈单斜产出,岩层产状:

316∠33º。

根据地表地质调查,岩层层面裂隙一般较发育,结合程度很差,为软弱结构面,局部有泥化现象。

场区内主要发育两组构造裂隙,其特征如下:

①L1裂隙:

产状:

倾向146°,倾角81°,裂面较平直,裂隙宽度约1~3mm,裂隙间距约1.0~2.0m,泥钙质充填,结合差,属硬性结构面。

②L2裂隙:

产状:

倾向234°,倾角87°,裂面较平直,裂隙宽度约3~5mm,少量泥质充填,结合差,裂隙间距约1.0~3.0m,属硬性结构面。

经钻探揭示,场地钻孔岩芯钙质泥岩及泥岩较完整,裂隙不发育,多呈柱状,泥岩及砂岩岩芯破碎~较完整,裂隙较发育,多呈碎块状~短柱状。

综合分析场地内基岩岩体破碎~较完整,裂隙较发育~不发育,区域现状未见构造运动活动的迹象,场地的区域地质环境一般。

2.2.3地层岩性

根据钻探揭示深度和地表地质调查,场区上覆土层为第四系全新统人工素填土(Q4ml)、坡残积(Q4dl+el)粉质粘土及冲洪积粉质粘土(Q4al+pl);下伏基岩为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J2s)泥岩及砂岩组成。

地层简述如下:

1)素填土(Q4ml):

杂色,主要由强~中风化的砂、泥岩、碎块及粉质粘土组成,碎块含量约占全重的10%~70%,稍湿,松散,人工堆填,厚度0~25.80m,主要分布在场地北侧。

2)粉质粘土(Q4dl+el):

黄褐色、可塑状。

主要由粉粒和粘粒组成,次含少量的风化状泥岩、砂岩角砾,无摇震反应,稍有光泽,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部分手可搓条。

主要分布在丘陵斜坡地带。

3)粉质粘土(Q4al+pl):

褐色、软~可塑状。

主要由粉粒和粘粒组成,无摇震反应,稍有光泽,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主要分布在场地槽谷地带。

4)泥岩(J2s):

紫红色,主要矿物成分为粘土矿物,泥质结构,中厚层状构造。

强风化带岩质较软,岩芯不完整,多呈碎块状;中风化带岩质较硬,裂隙不发育,岩芯较完整,多呈短~长柱状。

5)砂岩(J2s):

黄色,灰白色为主。

主要矿物成分为长石、石英及云母,钙质胶结。

中细粒结构,中厚层状构造。

强风化带岩质较软,岩芯不完整,多呈碎块状;中风化带岩质较硬,岩芯较完整,多呈短~长柱状。

该层多与泥岩呈互层产出。

2.2.4基岩顶界面及基岩风化带特征

拟建场地内基岩埋深0.00~25.80m(ZY5);基岩顶面坡度角受原始地形控制,与原始地面坡角近于一致,最大坡角约20º。

据钻探获取岩芯的实际情况,将场地内基岩划分为中等风化带,其特征分述如下:

中等风化带:

岩心较完整,主要呈柱状,岩心节长一般5~48cm,质硬,锤击声脆。

本次揭露最大铅直厚度7.60m。

各风化带情况详见钻孔柱状图。

2.2.5地下水概况

拟建场地属构造剥蚀浅丘地貌,斜坡地段总体地势向西倾斜高,地表水易于排泄,勘察场地中部沟槽地带成为地表水的汇集场所,地下水主要赋存于场地原始地形谷心地带的土层和强风化带岩层中,下卧基岩以透水性差的泥质岩类为主,场地内地下水主要为上层滞水和基岩风化裂隙水,补给源主要为大气降水,水量大小与降水因素关系密切,受气候和季节性变化较大。

通过本次钻孔终孔水位量测,场地内大部分区域无地下水,仅在原始沟心地带存在少量地下水,地下水埋深不一,无统一地下水位。

场地内及附近无污染源,根据地区经验:

环境水对混凝土结构微腐蚀性,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钢筋微腐蚀性。

三、强夯设计

3.1设计要求

根据,强夯设计要求,本次强夯施工应满足以下要求:

(1)强夯区要求处理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200Kpa,有效加固深度6~8m。

(2)消除填土的自重沉降,提高地基承载力。

利用处理后的填土作为轻型的对沉降不敏感拟建物的复合地基。

消除桩侧填土的负摩阻力。

3.2强夯设计

根据以上设计要求,本次强夯共分为6个区,第一层为1、4、6三个区,其余两层为6个区,夯击能为3000kn.m,夯锤重量为180~300KN,夯锤提升高度为10.0~15.0m,夯锤直径2.5m。

处理深度4~5m。

夯点布置:

夯点间距按照7×7米梅花形布置,每遍夯击数为10~14击。

本次污水处理站等区域采用3000kN.m夯击能进行分层强夯施工、检测。

分层强夯与工业园区场平交叉施工,由工业园区进行场平,施工承包单位进行分层强夯。

根据工业园区场平计划网络组织分层强夯施工,工业园区在原始地貌的基础上回填至3米后进行第一层分层强夯施工;第一层强夯施工完成后园区进行第二层土方回填,回填至9米后进行第二层分层强夯施工、用瑞利波及动力触探检测;第三层回填至设计标高后开始进行强夯施工、用瑞利波及动力触探、静载荷检测(强夯后的实际标高为竣工验收标高)每层第二遍夯完后将夯坑推平,最后再以低能量(1500KN·m)满夯两遍,满夯采用低落距锤两次夯击,锤印搭接四分之一夯锤直径。

间隔7日后由检测单位根据《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12)采用面波测试、重型动力触探、静载试验方法进行检验。

夯点平面布置图待进场后根据园区回填情况做详细夯点布置图设计。

四、检测计划

强夯完成后由检测单位采用重型动力触探、面波测试、静载试验方法进行检验,检测数量以设计的施工图为准,考虑到总工期较短,若等强夯全部完成后进行检测,则检测所需时间达到20天,因此施工时每完成一个区检测一个区,使强夯施工和检测同步进行,有效的缩短工期。

 

五、施工总体部署

5.1项目管理机构

5.2施工现场平面布置

5.2.1办公及临建

施工临建建在北侧,场地内只设置各施工队的临时办公工棚。

5.2.2通讯及交通

为方便对内对外联络,为现场施工主要负责人和现场主要管理人员配备手机电话,并购置10KM对讲机4部;项目部配值班车一辆。

5.2.3水、电设置

本工程用电主要为项目部生活及办公用电,由于业主未达到供电条件,项目部采用发电机组供应。

5.3主要施工机械设备计划

拟投入本工程的主要施工机械设备表

机械或设备

名称

型号

规格

数量

国别

产地

制造

年份

1

履带吊

QUY-50

4

2011

2

重锤

18~30T

3

3

电焊机

1

4

水准仪

1

5

经纬仪

1

6

全钻仪

GTS332

1

日本

2010

7

推土机

1

5.4劳务计划

工种、级别

按工程施工阶段投入劳动力情况

9月20日

10月20日

项目管理人员

2

2

技术管理人员

2

2

电工

1

1

机组人员

16

16

推土机司机

2

2

挖机司机

2

2

其他人员

2

2

合计

27

27

六、施工准备

6.1施工技术准备

⑴ 收集准备本工程适用的国家及地方规范规程,收集与本工程条件类似的工程资料。

⑵ 组织项目施工技术、管理人员学习国家及地方规范规程相关条文,了解各项参数指标和有关施工强制性规定。

⑶ 组织项目技术人员熟悉图纸,了解工程情况和工程施工内容,理解施工图各种设计技术要求和各项指标。

⑷ 组织全体施工人员熟悉本工程各项操作规程,了解以往类似工程施工情况,学习以往工程施工经验。

⑸ 分部、分项编写详细的施工组织设计,为进场正式施工做好指导性技术文件。

6.2施工人员准备

⑴ 根据工程需要制定各工序劳动用工计划,按各工序、各岗位进行用人计划统计,确定全体施工人员数量。

⑵ 通过公司总工办和人事部门,遵照“协调能力强,管理力度大,技术水平高”的原则,选择施工具有经验的、能力强的施工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组成项目部。

项目经理由我公司优秀项目经理国家一级项目经理同志担任,项目总工由对解决现场技术难题具有丰富施工经验的高级工程师同志担任。

其他管理人员均按照持证上岗的要求配备。

⑶ 确定各工种用人用工数量,确定人员名单,组织工人进行技能操作和安全培训,为随时进入施工现场做好准备。

6.3施工机械准备

⑴ 按照工程设计情况进行设备选型,确定工程用设备型号及数量。

⑵ 对工程设备进行检查、维修和保养,并预备足够数量的易损零部件。

⑶ 所有工程施工用机械设备在进场前进行试运转,保证机械设备状况良好。

6.4施工现场准备

⑴ 根据工程量和设备数量,进行水、电用量的测算,制定用水、用电计划表。

⑵ 对施工现场及周围进行水、电、交通状况进行详细考查,初步确定施工用水的供应点、电力的供应计划、交通工具的选用计划。

⑶ 根据考查情况和水、电、交通工具的计划,组织施工设备和运输车辆,并对运输车辆和发电机等设备进行试运转,保证其状况良好。

⑷ 对进场路线进行考察,规划设备和物资进场路线和置放地点,同时施工现场做好准备工作,施工设备和材料的进场做到有条不紊,井然有序。

⑸根据当地有关要求搭设施工围档,搭建临时设施。

6.5测量放线

测量放线工作为各项工作的定位依据,必须在各施工工序前安排好。

依据甲方提供的坐标点及大地高程点精心导出引点,并据此放出各控制线及标高控制点。

七、施工工艺

7.1工艺流程图

7.2施工工艺

1.放线标出第一遍夯点的位置,并测量强夯前场地高程。

2.设备就位,使夯锤对准夯点位置。

3.测量夯前锤顶高程。

4.将夯锤吊起到预定高度,待夯锤脱钩自由下落后,测量锤顶高程,若发现因坑底倾斜而造成夯锤歪斜时,及时将坑底整平。

5.重复步骤(4),按设计规定的夯击次数及控制标准完成一个夯点的夯击。

6.重复

(2)—(5),完成第一遍全部夯点的夯击。

7.用推土机推平夯坑,并测量场地高程。

8.待第一遍强夯施工后土中孔隙水压力消散后,重复上述步骤进行第二遍强夯施工。

9.待超孔隙水压力消散后(检测孔隙水压力),最后用低能量满夯,将场地地表层松土夯实,并测量夯后场地高程。

7.3施工质量要求

1、高程、坐标控制点引到不受强夯影响便于测量使用的地方,稳定牢固。

2、施工放线误差不大于2cm,夯后夯点中心位移不大于15cm。

3、施工中必须做好测量工作,并做好强夯施工原始记录,以免重夯或漏夯。

4、第一遍夯点与第二遍夯点交错布置。

5、第一遍与第二遍两遍夯击间歇时间根据地基土的渗透性而定,该地层渗透性好,原则上为2天。

6、强夯排水:

根据工程现场的情况分析,为更好达到强夯效果,首先对夯坑尽早回填,尽可能随夯随填、随压实,并高于附近地面,防止坑内填土吸水较多。

场地内四周设置明沟排水。

7、强夯后检测:

检测工作由甲方统一组织安排。

强夯处理后的地基竣工验收承载力检验,应在施工结束后7天之内进行检测。

检测点数由业主确定。

 

八、目标工期及保证措施

8.1各分项或分部工程进度计划

本工程绝对工期80天,强夯施工投入4台强夯机(单机效率600m2/d)。

8.2工期保证措施

在本工程施工中,我们将按照“快速度、高效益、高质量、有秩序”的原则进行均衡施工,按照工期要求,合理安排,精心施工,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采取如下措施:

⑴为保证本工程总工期的顺利实现,项目经理部进场后根据实际情况认真编制实施性进度网络计划,并严格按照此组织施工,制订单机作业计划。

⑵每天召开生产调度例会,由项目经理负责,召集各职能部门人员和专业施工负责人检查当日完成情况,对第二天可能出现的问题及早采取对策,对于农忙季节提前落实劳动力,保证施工生产的正常进行。

⑶合理安排劳动力,执行日夜轮流作业,节假日不休息,积极关注并搜集气象资料,对天气情况提前考虑,早做安排。

⑷各种材料保证及时充足供应,各种周转材料储备充足,各类型机械设备保养运转良好,保证施工在最优状态下进行。

⑸加强同甲方驻地代表及监理联系,对变更图纸疑问、社会因素等问题提前考虑,积极协商解决。

⑹按照ISO9001质量体系,进行严密的科学化、程序化管理,保证工程质量达到合格标准,杜绝工程缺陷,减少浪费,使工序检查,质量评定和检验等环节有序无误。

⑺安全是施工生产的主题,必须安全生产,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根据安全保证体系,针对本工程特点,制定各岗位安全生产责任制,使安全生产思想深入到每个员工的心里,确保施工生产的顺利进行。

⑻合理计划施工段,注意减少不同单位的交叉施工,给施工单位统筹安排施工作业,优化资源利用,组织规模生产,创造最佳的施工条件。

项目经理部工期控制的主要措施。

①全面编制各项总工期、阶段工期和工序作业工期三级网络计划,并向所涉及工期的直接、间接施工队伍分解落实。

②强化施工过程中的劳动力、机械设备、材料供应等资源平衡协调、监督指导。

③预先制订网络计划,制订如不能按计划实施时的调整和补救措施。

④不断优化、调整项目技术方案,促进工期提前。

⑤充分利用网络计划的自由时差,均衡资源利用,实现最优生产。

⑥建立工期控制的各项资料收集、记录制度,并严格实行。

九、工程质量目标及保证措施

9.1、质量方针、质量目标、质量承诺

9.1.1、质量方针

科学管理,精心施工,质量第一,产品和顾客满意。

9.1.2、本工程质量目标

①档案资料:

优良。

②工程质量:

达到国家现行有关施工质量验收规范要求,并一次性验收合格。

9.1.3、质量承诺

①保证履行合同,工程产品符合设计要求和规范要求,为业主做好服务工作,满足业主的需求,使业主满意。

②遵守执行国家主管部门发布的质量、方针、政策、法规。

③工程质量保修期:

按招标文件规定的保修。

9.2、质量组织管理机构、管理流程和创优保证体系

质量管理领导小组是整个工程质量管理的最高领导机构,由项目经理、总工程师、副经理、质检部长、实验主任、工程管理部长组成,制定整个合同段工程质量创优规划、方针、措施。

各施工队分别设质量管理现场领导小组,由施工、质检、工程部门主管、主任工程师组成。

质检部门和试验工程师专职抓现场质量管理。

施工队一级的质量管理机构在项目经理部质量小组领导下,制订本工段施工区段的创优措施,质量实施计划,并在现场落实。

施工队所属各施工班组根据自己的创优任务,拟定项目工程具体的分项实施计划,责任到人,严格要求,全员全过程质量控制。

建立“谁管理谁负责,谁操作谁保证”的质量管理制度。

将质量管理职能分解到每一个部门,每一个岗位,每个人。

项目经理部执行我公司的质量方针,满足业主动提出的质量目标要求,建立以项目经理为质量第一责任人的管理职责及职权体系,形成一个完整的质量体系。

管理者必须支持该体系,并由项目总工具体负责该体系,1名经验丰富的质量工程师负责质量体系的日常工作,确保体系正常运行。

9.2.1、为本工程设立的质量管理机构

本工程拟组织单独的质量管理机构,以项目经理为该项目的第一责任人,技术经理负责整个项目质量的管控。

质量员作为工序间的质量管控。

9.2.2、项目部质量管理职责分配表

工作内容

项目经理

项目总工程师

质检部

工程部

合同部

作业队

物资部

技术部

试验室

施工准备阶段

接收技术资料

图纸审查草拟施工方案

编制施工规划

编制施工组织设计

现场测量控制网点

施工图纸设计交底

施工图纸自审、会审

施工方案技术交底

编制创优工程规划

施工阶段

建立工序管理点

开展QC活动

组织技术攻关

组织均衡施工

工序交接管理

班组自检

专检

联检

材料检验

施工技术问题处理

计量管理

质量信息管理

质理诊断

竣工验收

工程资料整理

创优工程检验

工程质量评定

组织工程交工

技术总结

服务

用户回访

图例

■●◇□

决策主办协同协办参加

○▲◎◆★

督促执行审批会审诊断

9.2..3、质量管理流程

 

 

9.3、强化质量意识、健全规章制度

9.3.1、建立施工组织设计审批制度

9.3.1.1施工组织设计必须有项目经理、副经理、项目总工程师、工程技术部负责人、质检工程师等的签字。

9.3.1.2施工组织设计必须在工程实施前15天报监理工程师和工程部,由工程管理部主任工程师审核后报总工程师审批。

9.3.1.3施工组织设计必须经各级审批并最后由监理工程师审批后,并且按审批意见进行修改完善,方可进行施工。

9.3.1.4施工组织设计编制完毕并送业主和总监审批确认后,由项目经理牵头,项目总工程师组织全休人员认真学习施工方案,并进行技术、质量、安全书面交底,列出关键分部工程和施工要点。

9.3.1.5本着谁负责施工谁负责质量、安全工作的原则,各分管分项工程负责人在安排施工任务同时,必须对施工班组进行书面技术质量、安全交底,必须做到交底不明确不上岗,不签证不上岗。

9.3.2、二级验收及分部分项质量评定制度

9.3.2.1分项工程施工过程中,各分管负责人必须督促班组做好自检工作,确保当天问题当天整改完毕。

9.3.2.2分项工程施工完毕后,各分管负责人必须及时组织班组进行分项工程质量评定工作,并填写分项工程质量评定表交施工队长确认,最终评定由项目质检部专职质量员核定。

9.3.2.3项目经理部每月组织一次施工队之间的质量互检,并进行质量评审。

9.3.2.4质检部对每个项目进行不定期抽样检查,发现问题以书面形式发出限期整改指令单,施工队负责在指定期限内将整改情况以书面形式反馈到质检部。

9.3.3、技术、质量交底制度

技术、质量的交底工作是施工过程基础管理中一项不可缺少的重要工作内容,交底必须采用书面签字确认形式。

9.3.4、工程质量奖罚制度

9.3.4.1遵循“谁施工、谁负责”的原则,对各施工队,班组进行全面质量管理和追踪管理。

9.3.4.2凡各施工队、班组、包工队在施工过程中违反操作规程,不按图施工,屡教不改或发生了质量问题,项目部有权对其进行处罚,处罚形式为整改停工、罚款直至赶出本工地。

9.3.4.3凡各施工队、班组在施工过程中,按图施工,质量优良且得到业主、监理好评,项目部对其进行奖励,奖励形式为表扬、表彰、奖金。

9.3.4.4项目部在实施奖罚时,以平常检查、抽查、业主大检查、监理工程师评价等形式作为依据。

9.4、施工过程控制

总则:

对施工过程进行有效控制,保证施工全过程处于受控状态。

9.4.1、施工准备阶段的控制

9.4.1.1由项目经理部总工程师组织有关人员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文件。

9.4.1.2编制施工总进度计划、劳动力计划,材料计划。

9.4.1.3组织有关人员详细阅读设计文件,透彻理解设计意图。

9.4.1.4在施工组织设计中,详细制定各分项工程的施工工艺,提出本工程的质量控制点和相应的控制计划,对关键工序实行典型施工。

9.4.1.5在工程正式开工前七天,提供一份完整的施工组织设计给甲方及监理工程师审查。

9.4.2、施工过程控制

9.4.2.1施工计划控制:

①由项目经理部各职能部门编制、落实、检查和督促日、周、

月生产计划执行情况。

②召开调度会,检查落实施工进度,工程质量、安全生产等工作,协调人、机、物,控制工程形象进度,每月召开一次质量例会,专题研究工程质量情况和改进措施。

9.4.2.2设计变更控制

无论何种原因需作出设计变更时,必须经甲方、监理工程师签认

同意后方可施工,并将变更文件妥善保管,作为竣工验收的依据。

9.4.2.3工序控制

①施工过程中严格执行三检制度。

 

自检:

每一作业班组设一名兼职质检员,负责对本班组完成的工序按检验评定标准要求进行检查、验收,填写自检卡经施工员签认后交下道工序。

互检:

由下道工序班组兼职质检员对上道工序质量进行检查签认。

专检:

工序在自检、互检合格的基础上,由专职质检员进行复检并与自检卡核对符合后方可转入下道工序施工。

隐蔽工程或监理有明确要求检查验收的分项工程经专检合格并填写隐蔽工程验收单报监理签认。

如检验不合格按“不合格产品的控制程序”处置。

②按设计文件要求,对工序施工中的工艺和技术要点编制作业指导书(技术交底书)。

③每道工序施工前进行技术交底。

十施工技术及安全保证措施

10.1、安全生产的原则和目标

10.1.1、原则

10.1.1.1坚持管生产必须同时管安全的原则;

10.1.1.2坚持生产与安全必须同步实施的原则;

10.1.1.3生产与安全发生矛盾时,坚持安全第一的原则。

10.1.2、目标

本工程所有活动均须在安全的方式下进行,将施工中的伤害或损坏的风险减至最小。

安全目标为无一例死亡事件,事故直接经济损失总和不超过3万元。

10.2、施工安全组织机构及工作程序

10.2.1、成立安全领导小组

(1)安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