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化融合国标4合1word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782032 上传时间:2023-02-22 格式:DOCX 页数:129 大小:77.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两化融合国标4合1word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9页
两化融合国标4合1word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9页
两化融合国标4合1word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9页
两化融合国标4合1word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9页
两化融合国标4合1word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两化融合国标4合1word版.docx

《两化融合国标4合1word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两化融合国标4合1word版.docx(12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两化融合国标4合1word版.docx

两化融合国标4合1word版

 

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管理体系基础与术语

范围

本标准确立了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以下简称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基础,包括理论说明、导向与原则、框架与方法、持续改进、GB/T23001-20XX与GB/T23020-2013之间的关系,以及两化融合管理体系与其他管理体系之间的关系等内容,并界定了有关术语。

本标准规定的内容适用于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系列标准,可为开展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建设的组织,提供相关咨询、培训和审核服务的人员和机构,以及制定相关标准的人员提供帮助。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23001-20XX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管理体系要求GB/T23020-2013工业企业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评估规范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基础

3.1理论说明

随着信息化和工业化两大历史进程不断发展、交叉、渗透与融合,工业社会正在加速向信息社会演进,两化融合已经成为组织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组织应深刻认识两化融合的发展理念、战略目标和重点任务,建立适宜的推进方法和工作机制,从而在动态的竞争环境中加速转型变革,获取发展先机。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是引导组织强化变革管理、系统推进两化融合的管理方法论,明确了组织系统地建立、实施、保持和改进两化融合管理机制的通用方法。

通过规范两化融合过程,并使其持续受控,引导组织充分发挥数据要素的创新驱动潜能,推动和实现数据、技术、业务流程、组织结构四要素的互动创新和持续优化,挖掘资源配置潜力,夯实新型工业化基础,抢抓信息化发展机遇,从而帮助组织不断打造信息化环境下的新型能力,获取与其战略相匹配的可持续竞争优势,实现创新发展、智能发展和绿色发展。

3.2导向与原则

3.2.1导向

按照两化融合的发展理念,引导组织围绕其战略,以获取可持续竞争优势为关注焦点,坚持数据为驱动、综合集成为突破口、流程化为切入点、服务化为方向,以打造新型能力为主线,稳定获取预期成效,持续提升总体效能效益。

3.2.2原则

本标准提出的原则是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标准的基础,应被确定为组织建立、实施、保持和改进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指导原则:

以获取可持续竞争优势为关注焦点

在工业化和信息化两个历史进程融合发展过程中,组织内外部环境日益复杂多变,个性化竞争优势成为组织生存和发展的必然要求。

通过不断打造信息化环境下的新型能力,形成并保持动态竞争优势,是组织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因此,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引导组织以获取可持续竞争优势为关注焦点,并将其作为两化融合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战略一致性

两化融合涉及理念的变革、发展要素的演变、模式的转型和技术的创新,服务于组织全面优化和升级发展。

因此,组织应将两化融合提升到战略高度,确保两化融合工作与其战略的一致性和协调性,并为战略的实现和持续改进提供可管控的手段。

领导的核心作用

两化融合是一个需要持续改进的长期过程,涵盖业务和管理的优化与变革,覆盖组织的所有职能和层次。

领导的理念意识、变革决心和领导能力,是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有效运行的基本前提和坚实保障。

最高管理者的战略决策、管理者代表的统筹落实、各级领导主观能动性的充分发挥以及对上级决策的有效执行,对于组织获取可持续竞争优势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全员参与,全员考核

两化融合各项要求的全面贯彻落实,需要组织的全员达成共识、积极配合和充分参与。

组织应应用新技术、新方法、新理念,不断加强员工赋能和绩效激励,以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更好地发挥其价值,实现个人与组织同步发展。

过程管理

采用过程方法,确保两化融合过程持续受控,提升两化融合的效率和效果。

全局优化

采用系统方法,加强两化融合过程之间的有机关联性,提升两化融合的整体有效性。

循序渐进,持之以恒

两化融合是一个长期的逐步优化过程,组织应不断识别和确定新型能力及目标,坚持持续改进,不断获取新的竞争优势。

创新引领

数据已经成为驱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素,为组织发展开辟了新空间、创造了新机遇。

组织应不断推进数据、技术、业务流程、组织结构的互动创新和持续优化,从而加速转型变革,抢占发展先机。

开放协作

信息化为组织带来了开放的机会和创新的潜能,组织应充分利用内外部资源,逐步探索、建立和完善信息化环境下的动态组织和价值网络。

3.3框架与方法

3.3.1基本框架

图1所示的基本框架阐释了通过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引导组织持续推进战略循环(发展方向)、要素循环(融合路径)和管理循环(推进机制),以稳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方法和机制。

战略循环(战略—可持续竞争优势—新型能力):

组织的战略应充分融入两化融合的发展理念,

识别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并明确与战略相匹配的可持续竞争优势需求,通过打造信息化环境下的新型能力,获取预期的可持续竞争优势,实现战略落地。

通过对战略循环过程进行跟踪评测,寻求战略、可持续竞争优势、新型能力互动改进的机会。

要素循环(数据—技术—业务流程—组织结构):

围绕拟打造的新型能力及其目标,通过发挥技术(包括但不限于:

信息通信技术、管理技术、服务技术、能源技术、应用领域技术等)的基础性作用,优化业务流程,调整组织结构,并通过技术来实现和规范新的业务流程和组织结构。

不断加强数据开发利用,挖掘数据这一核心要素的创新驱动潜能,推动和实现数据、技术、业务流程、组织结构四要素的互动创新和持续优化。

管理循环(策划—支持、实施与运行—评测—改进):

围绕数据、技术、业务流程与组织结构四要素,充分发挥领导的核心作用,建立策划,支持、实施与运行,评测与改进管理机制,规范两化融合过程,推动新型能力的螺旋式提升,稳定获取预期的竞争优势。

注:

“PDCA”的方法适用于所有过程。

P(Plan)——策划:

围绕可持续竞争优势需求,识别和确定拟打造的信息化环境下新型能力及其目标,

并据此策划两化融合过程;

D(Do)——支持、实施与运行:

确保支持条件和资源的有效提供,并在受控条件下实现过程;

C(Check)——评测:

对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进行评估与诊断、监视与测量、审核、考核和管理评审;A(Action)——改进:

采取措施,包括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等,以持续改进两化融合过程。

3.3.2过程方法

过程是运用资源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一项或一组活动。

为使组织有效运行,必须识别和管理许多相互关联和相互作用的过程。

通常,一个过程的输出将成为下一个过程的输入。

系统地识别和管理组织所应用的过程,特别是这些过程之间的相互作用,称为“过程方法”。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由相互关联的过程所组成。

沿着打造信息化环境下新型能力这条主线,应采用过程方法提高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有效性,确定相应过程,确保其持续受控。

在两化融合管理体系中应用过程方法时,应强调:

明确过程的输入和输出;

明确过程的职责和权限;

确定支持条件和资源;

确定过程之间的联系和相互作用关系,并对其进行管理,以有效实现预期目标;

监测、分析和持续改进过程。

3.3.3系统方法

通过交互作用,共同完成某种特定功能的一组相互依赖和相互关联的活动,可以视为一个系统。

为了获得预期的结果,从系统的整体层面出发,实现分解与综合、分工与协作的有机结合,加强定性与定量分析的交互应用,科学处理局部与总体的关系,以实现全局优化的方法称为“系统方法”。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标准鼓励在建立、实施、保持和改进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过程中采用系统方法,确定和管理相互关联的一系列两化融合过程,并推动其协调运转,以提升过程的有机关联性和总体有效性,从而稳定获取预期结果。

在两化融合管理体系中应用系统方法时,应强调:

将两化融合管理体系作为一个有机整体进行管理;

明确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总体与局部的分解关系以及分工协作机制;

充分应用新技术、新方法、新理念,全面提升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有效性,实现全局优化。

3.4持续改进

两化融合是一个需要循序渐进和不断完善的过程,持续改进是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有效性得到确立、保持和提升的必然途径,适用于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所有相关过程。

改进是一系列持续的活动,包括但不限于:

评估分析现状和问题以识别可改进的机会;

确定改进目标,寻找可行方案以实现这些目标;

评审并实施所选择的方案;

对实施结果进行评估分析以确定改进目标的实现情况。

3.5GB/T23001-20XX与GB/T23020-2013之间的关系

GB/T23001-20XX与GB/T23020-2013具有相通的理念和原则,这些理念和原则均源于对两

化融合科学规律的共识,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作用,可为组织提供实现持续改进的管理机制。

但二者也存在区别,GB/T23001-20XX为组织系统、有效地推进两化融合提供管理方法和手段;GB/T23020-2013为组织评判其两化融合现状、重点、方向和成效提供系统分析方法,可帮助组织评估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有效性及改进的机会。

3.6两化融合管理体系与其他管理体系之间的关系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与其他管理体系都遵循PDCA方法,是系统提升过程有效性的管理方法论。

但是,其他管理体系(如质量管理、环境管理、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信息安全管理、能源管理等)的应用范围都侧重于某一专业领域,其管理对象和管理内容相对固定。

而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拟探索推动工业时代向信息时代演进的新管理规律、管理方法和管理机制,其管理对象和管理内容覆盖了组织的全部活动,将随着组织的战略调整和内外部环境变化而动态改变。

同时,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系列标准在制定过程中充分考虑了与其他管理体系的相容性,可为组织开展多体系融合提供支持。

组织organization

实现其目标,具有特定职能且具有职责、权限和相互关系的一个人或一组人。

1:

组织包括但不限于公司、集团、商行、企事业单位、行政机构、合营公司、社团、慈善机构和研究机构,以及上述组织的部分或组合。

无论其是否为法人组织,也无论其是公有还是私有。

 

新型能力enhancedcapability

为适应快速变化的环境、不断形成新的竞争优势,整合、建立、重构组织的内外部能力,实现能力改进的结果。

注:

新型能力原则上是影响组织全局的,其载体是组织的整体,是在组织成长历程中积累产生的,并随组织

业务发展、环境变化等因素动态改变。

新型能力相对于已有能力,可以表现为量的增长,也可以是质的

跨越。

技术technology

为实现某一目的所需的技能、方法、手段、工具、知识或规则的组合。

注:

如信息通信技术、管理技术、服务技术、能源技术、应用领域技术等。

业务流程businessprocess

组织(或组织的一部分)在追求给定目标过程中,为了实现某一期望的结果,所执行的组织活动的部分有序集。

注:

改写GB/T16642-2008,定义3.4,以及改写GB/T18757-2008,定义3.5。

 

组织结构organizationalstructure

人员的职责、权限和相互关系的安排。

 

业务流程职责responsibilityofbusinessprocess

业务流程的工作目标、范围和任务,以及在业务流程各环节相关任职者完成这些任务所需承担的相应责任。

注:

相关任职者应包括组织所有职能与层次中与该业务流程相关的人员。

4.7

信息资源informationresources

在业务活动和过程中所产生、采集、处理、存储、传输和使用的数据、信息、知识等的总和。

4.8

文件化信息documentedinformation

组织需要控制和保持的信息及其载体1:

文件化信息不限制格式、载体和来源。

2:

文件化信息可包括:

——管理体系,包括相关过程;——组织运转过程中所产生的信息;——所达成结果的证据。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以下简称两化融合)管理体系中可持续竞争优势、领导作用、策划、支持、实施与运行、评测、改进的通用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有下列需求的(各类)组织:

通过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有效应用和持续改进,打造信息化环境下的新型能力;

通过内部或外部(包括评定机构)评定其两化融合管理体系,以证实其在信息化环境下具有获取可持续竞争优势的能力。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23000-20XX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GB/T23020-2013工业企业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评估规范

术语与定义

GB/T23000-20XX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可持续竞争优势

4.1总则

组织应深刻认识影响其可持续发展的内外部环境变化,按照本标准的要求,建立、实施、保持和改进两化融合管理体系,以打造信息化环境下的新型能力,获取与组织战略相匹配的可持续竞争优势。

4.2识别组织的内外部环境

组织应识别与其战略、可持续竞争优势有关的各种外部和内部因素。

组织应对这些外部和内部因素的相关信息进行分析和确定。

注1:

这些因素可能包括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以及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所带来的影响。

注2:

外部环境相关的因素可能包括国内外文化、法律法规、政策、客户需求、合作伙伴、市场态势、竞争

对手、行业标杆、技术发展趋势等。

注3:

内部环境相关的因素可能包括组织的愿景、使命、价值观、现状等。

4.3以获取与组织战略相匹配的可持续竞争优势为关注焦点

4.3.1识别和确定可持续竞争优势的需求

组织应将两化融合作为贯穿战略始终的重要内容。

组织应围绕其战略,考虑内外部环境的变化,按照所形成的规定对可持续竞争优势的需求进行识别、调整、评审和确定,并保留文件化信息。

组织确定的可持续竞争优势的需求,应与其战略相匹配。

4.3.2获取可持续竞争优势

组织应按照所确定的可持续竞争优势的需求,对信息化环境下的新型能力进行策划、实施、运行、评测与改进,确保获取与组织的战略相匹配的可持续竞争优势。

4.4两化融合管理体系

4.4.1确定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范围

组织应确定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边界和适用性,以确定其范围,并通过文件化信息予以明确。

在确定范围时,组织应考虑:

a)内外部环境,见4.2;

b)可持续竞争优势的需求,见4.3.1;

c)信息化环境下的新型能力及其所涉及的业务流程、组织单元和区域等。

4.4.2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及其过程

组织应按照本标准的要求,建立、实施、保持和持续改进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包括所需过程及其相互作用。

当组织确定需要对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进行变更时,应考虑:

a)变更目的及其潜在后果;

b)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连续性和完整性;

c)资源的可获得性;

d)职责和权限的分配或再分配。

4.4.3文件化信息

4.4.3.1总则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文件化信息应包括:

a)两化融合管理手册,包括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范围和边界,对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过程及其

相互作用的表述,以及文件化信息的查询途径;b)两化融合方针;

c)可持续竞争优势;

d)新型能力及其目标;

e)本标准所要求的文件化信息;

f)组织确定的为确保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有效性所需的文件化信息。

4.4.3.2文件化信息的创建与更新

在创建和更新文件化信息时,组织应确保必要的:

a)标识和说明(如:

标题、日期、作者、索引等);

b)格式(如:

语言、软件版本、图示)和载体(如:

纸质、电子);c)评审和批准,以确保适宜性和充分性。

4.4.3.3文件化信息的控制

组织应对本标准所要求的及其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所需的内外部文件化信息予以识别、保护和控制,并得到有效使用。

为控制相关的内外部文件化信息,必要时,组织应进行下列活动:

a)分发、访问、检索和使用;

b)存储和防护,包括保持可读性;

2c)更改控制(如:

版本控制);

d)保留和处置。

领导作用

5.1最高管理者

最高管理者应承诺建立、实施和保持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并持续改进其有效性。

通过以下活动予以落实:

a)在组织的战略层面统筹推进两化融合,向全员传达本组织推进两化融合以获取可持续竞争

优势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b)制定两化融合方针,确保有效获取与组织的战略相匹配的可持续竞争优势;

c)在组织的决策层中任命两化融合管理者代表,并进行充分授权,以确保其有效发挥组织协

调、统筹落实的领导作用;

d)推动并支持其他相关管理者在其职责范围内有效发挥领导作用;

e)建立健全职责与协调沟通机制;

f)确保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及其过程融入组织的经营管理活动;

g)组织管理评审,推动持续改进;

h)确保支持条件和资源保障到位。

5.2两化融合方针

两化融合方针是组织推进两化融合以获取可持续竞争优势的宗旨,应:

a)适应组织的战略;

b)包括对持续改进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有效性的承诺;

c)遵循GB/T23000-20XX中3.2.2所述的原则,充分体现基于数据、技术、业务流程、组织结

构四要素互动创新和持续优化的发展模式;

d)在持续适宜性方面得到评审;

e)在组织内得到全面沟通和理解,获得员工普遍认同。

5.3管理者代表

两化融合管理者代表应确保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得以建立、实施、保持和改进。

通过以下活动予以落实:

a)提出本组织的两化融合相关决策建议;

b)组织识别信息化环境下的新型能力及其目标;

c)统筹落实信息化环境下新型能力的策划、打造、保持、持续改进的过程,以确保其有效

性;

d)应用信息通信技术推动技术、业务流程、组织结构的优化、创新和变革,持续提升数据开

发利用能力;

e)向最高管理者报告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运行情况和改进建议;

f)提升组织全员对打造信息化环境下新型能力的意识。

5.4职责与协调沟通

5.4.1职责与权限

组织应确保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及其过程的相关角色(包括高层管理者在内的所有相关人员)的职责和权限得到合理划分、规定、沟通和理解,并得到有效执行。

5.4.2协调与沟通

组织应确保:

a)建立适当的协调机制,对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建立、实施、保持和改进进行协调;

b)在组织的内部和外部建立适当的沟通机制,对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有效性进行沟通。

策划

6.1新型能力的识别与确定

组织应围绕可持续竞争优势需求,按照所形成的规定对拟打造的新型能力及其关键指标进行识别、调整、评审和确定,并保留文件化信息。

组织确定的新型能力,应能够有效支撑其获取预期的可持续竞争优势。

为充分、稳定获取可持续竞争优势,组织宜规划并形成系统性的新型能力体系。

6.2新型能力目标的确定

组织应根据拟打造的新型能力,建立新型能力目标,并按照所形成的规定进行调整、评审和确定。

目标应是具体的、可测量的、可实现的且有时间要求的。

6.3两化融合实施方案的策划

6.3.1总则

组织应围绕拟打造的新型能力策划两化融合实施方案,明确数据、技术、业务流程、组织结构互动创新和持续优化的需求和实现方法,以有效实现预期目标。

组织应形成策划两化融合实施方案的规定,包括确定策划的方法与过程、责任人和参与人的职责和权限等。

6.3.2策划的输入

策划的输入应包括但不限于:

a)组织的内外部环境;

b)业务需求;

c)拟打造的新型能力及其目标;

d)数据、技术、业务流程、组织结构现状;

e)支持条件和资源现状。

6.3.3策划的输出

策划的输出应包括但不限于:

a)确定业务流程与组织结构的优化需求;

b)确定技术实现的需求;

c)确定数据开发利用的需求;

d)确定支持条件和资源的需求;

e)明确两化融合实施的职责、方法和进度等。

组织应根据策划的输入和输出形成两化融合实施方案。

6.3.4评审、批准、更改与控制

组织应按照所形成的规定,对两化融合实施方案进行评审,并得到相关管理者的批准。

评审的参加者应包括与两化融合实施有关的专家和职能的代表。

组织应对两化融合实施方案的执行进行动态控制,必要时进行更改,并对更改进行评审和批准。

更改、评审、批准和必要措施应保留文件化信息。

支持

7.1总则

组织应识别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及其过程所需要的内外部支持条件和资源,并围绕新型能力的打造进行统筹配置、评估、维护和优化。

为确保支持条件和资源的持续提供,组织应评估其适宜性和有效性,并寻找改进机会。

7.2资金投入

组织应按照所形成的规定,围绕新型能力的打造、保持、持续改进对相关资金投入与使用进行统筹安排和优化调整,确保资金投入与使用的合理性、适度性和及时性。

组织应保留资金投入与使用的文件化信息。

7.3人才保障

组织应:

a)确保员工理解其职责和活动在两化融合管理体系中的意义及作用,以及如何为实现新型能

力目标作出贡献;

b)建立、保持和改进相应机制,确保员工充分参与;

c)确定从事两化融合工作的员工所需的能力;

d)提供培训或采取其他措施以帮助员工获得所需的能力;

e)基于对员工在两化融合工作中的绩效,建立适当的激励制度;

f)必要时,雇用外部专业人员;

g)评价所采取措施的有效性;

组织应保留培训、激励以及所采取其他措施的文件化信息。

7.4设备设施

组织应按照所形成的规定,明确设备设施相关方的责任和权限,统筹安排设备设施的提供、维护和升级改造,并形成文件化信息,以确保:

a)设备设施的自动化、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水平与新型能力目标相适宜;b)设备设施的可用性、可维护性和完整性;c)设备设施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组织应识别和评价与设备设施相关的风险,采取措施降低风险,必要时制定应急预案。

7.5信息资源

组织应将信息资源作为战略性基础资源予以管理。

组织应建立机制,以确保:

a)不断推进信息资源的标准化;

b)识别、采集、获取和存储数据、信息和知识,并确保其准确性和时效性;

c)持续提高信息资源的传递和共享水平;

d)适宜时,统一管理数据,并挖掘、提炼信息和知识;

e)信息资源的可用性、完整性和保密性。

7.6信息安全

组织应:

a)采取适当措施,确保全员认识到信息安全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增强信息安全意识;

b)确立信息安全责任制,完善管理和防范机制;

c)提供必要的技术条件和设备设施保障;

d)识别可能存在的信息安全风险,进行持续性管理,确保信息安全事件得到有效处理。

实施与运行

8.1总则

组织应围绕拟打造的新型能力,根据两化融合实施方案,主动管理实施与运行过程,推动数据、技术、业务流程、组织结构的互动创新和持续优化,以确保稳定获取预期目标。

组织应确保:

a)实施与运行过程的时效性和有效性;

b)实施与运行过程持续受控;

c)员工充分参与;

d)与供方建立以有效实现预期目标为导向的沟通合作机制。

8.2业务流程与组织结构优化

8.2.1业务流程与组织结构优化方案

组织应制定业务流程与组织结构优化方案,方案应:

a)明确业务流程与组织结构优化的实施主体及相关方的责任和权限,并制定计划;

b)确保业务流程与组织结构优化的需求得到有效安排和沟通;

c)确保拟打造新型能力涉及的业务流程职责、部门职责与岗位职责得到合理划分、规定和沟

通,并建立职责协同机制;

d)按照所形成的规定进行沟通和确认(包括与技术实现、数据开发利用相关的主管部门进行

沟通和确认),并得到相关管理者的批准。

8.2.2业务流程与组织结构优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