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全集.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078149 上传时间:2022-10-16 格式:DOCX 页数:44 大小:37.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全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全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全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全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全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全集.docx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全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全集.docx(4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全集.docx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全集

 

第一课太阳和影子

过程与方法:

*能够连续观察记录阳光下物体的影子变化。

知识与技能:

*知道一天中阳光下影子变化的规律。

*懂得一天中气温和影子与太阳的运动有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增进持之以恒的观察品质。

意识到完整的观察记录对结论的重要性。

学习成果:

预计学生能够:

知道影子是怎么样的方向、长短受太阳的影响。

知道气温和太阳的运动的关系。

能够坚持观察一天中影子方向、长短、气温和太阳位置的关系。

学习成果评价

概念发展

层次1:

学生不知道影子的变化和太阳运动的关系,也不知道气温和太阳运动的关系。

层次2:

学生知道影子的变化和太阳运动的关系,但不能将气温的变化和太阳的运动建立起联系。

层次3:

学生能够将影子的变化、气温的变化和太阳的运动建立起联系。

探究能力:

能够坚持长时间观察。

层次1:

学生不能进行自行观察。

层次2:

学生能够进行自行观察,但不能坚持长时间观察。

层次3:

并能够坚持观察一天中影子、气温与太阳的运动。

教学材料指南针、直尺、铅笔、计时器、手电筒、铅笔、橡皮

教学步骤

教学步骤

互动性质

学生/教师互动的目的

集中话题

1、和学生猜一个有关影子的谜语。

引起学生的好奇心

探索和调查

1、在黑板上画一个人,让学生画出人的影子。

2、师:

太阳和影子之间到底有什么关系呢?

3、到室外进行太阳和影子之间关系的测量。

4、进行一天中太阳和影子关系的模拟实验。

1、引起学生的思维冲突,因为没有太阳的存在,就画不出影子,从而让学生认识到太阳和影子的关系密切。

1、实验检测。

回顾和解释

1、经过这节课的研究,你知道了什么?

2、布置课后观察一天影子、气温和太阳运动的关系的实验。

1、总结。

2、一天中太阳和影子关系的模拟实验并不能代替实际观察,在有条件的情况下,还是进行实际观察。

气温的观察也是一样。

第二课太阳钟

过程与方法:

*做一个用太阳的影子表示时间的钟表。

知识与技能:

*了解太阳钟的计时原理。

*认识古代的计时工具——日晷以及其他计时工具。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意识到可以利用自然规律为人类和社会的发展服务。

*体会到科学技术是不断发展进步的。

学习成果:

预计学生能够:

知道可以利用影子推断时间。

会自己制作太阳钟。

了解古代的计时工具。

学习成果评价

概念发展

层次1:

了解古代计时工具,但不理解用影子推断时间的理由。

层次2:

学生能够大概了解用影子推断时间的理由。

层次3:

学生能够清楚了解用影子推断时间的理由。

探究能力:

能够制作太阳钟。

层次1:

不能够制作太阳钟。

层次2:

在老师的指导下可以制作太阳钟。

层次3:

学生能够自己制作太阳钟。

教学材料:

硬纸板、双面胶、铅笔

教学步骤

教学步骤

互动性质

学生/教师互动的目的

集中话题

1、出示几种影子,让学生估计当时的时间

为后面做铺垫。

探索和调查

1、刚才你们是如何根据影子来推断时间的呢?

2、你们知道哪些用影子来推断时间的例子?

全班交流。

3、如果让你自己制作一个太阳钟,你打算怎么做?

小组讨论。

4、制作太阳钟。

1、引起学生思考

2、以古代的计时工具引发学生思考,为后面制作太阳钟做铺垫。

3、通过讨论,思考,学生对太阳钟就有了更深一层次的思考,再进行制作,在制作的时候,可以由教师把钟面复印给学生进行制作。

回顾和解释

1、用自己所做的太阳钟进行实际检测时间。

2、课后思考还有什么方法可以利用自然规律推断时间。

1、应用。

2、为后续学习做铺垫。

第三课昼夜交替

过程与方法:

*会做地球自转形成昼夜现象的模拟实验。

*能收集资料,了解人类对昼夜现象认识的历程。

知识与技能:

*知道昼夜的成因。

*知道哥白尼和托勒密的主要观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意识到科学是在不断发展的,人类对自然的认识是在不断进行的。

学习成果:

预计学生能够:

知道地球自转引起了昼夜交替。

了解人类认识昼夜交替的历程。

学习成果评价

概念发展

层次1:

不知道昼夜交替的原因。

层次2:

知道昼夜交替的原因,但不能体会人类对昼夜交替的探索历程。

层次3:

知道昼夜交替的原因,并能体会人类对昼夜交替的探索历程。

探究能力:

进行地球自转形成昼夜现象的模拟实验。

层次1:

不能进行地球自转形成昼夜现象的模拟实验。

层次2:

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地球自转形成昼夜现象的模拟实验。

层次3:

学生能够自己进行地球自转形成昼夜现象的模拟实验。

教学材料:

手电筒、地球仪

教学步骤

教学步骤

互动性质

学生/教师互动的目的

集中话题

1、如果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开幕式定在晚上20点,那么美国的观众应该在什么时候收看实况直播?

引起学生思考。

探索和调查

1、通过刚才的讨论,我们知道,同一时刻,地球上各个国家的时间不一定一样,那么为什么会这样呢?

2、进行地球自转形成昼夜现象的模拟实验。

3、实验的时候注意地球自转的方向,并注意观察同一时刻,地球上不同国家的时间为什么不同,找出不同时间的国家例子。

4、交流人类对昼夜交替的探索历程。

1、将时间与地球、太阳建立起联系。

3、用实验和前面的问题建立联系。

回顾和解释

1、课后思考为什么会出现“极昼”、“极夜”的现象。

1为后续学习留有余地

第四课昼夜交替

过程与方法:

*能够根据记忆,画出多个月相图,并能够按顺序排列。

*连续一个月观察月亮,给月亮记日记。

知识与技能:

*了解月相的变化规律。

*知道月亮在天空的运行模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能够坚持长期观察。

*能够实事求是地观察。

*意识到如实观察的重要性。

学习成果:

预计学生能够:

知道月相变化的顺序和规律。

能够坚持长期实事求是地长期观察。

学习成果评价

概念发展

层次1:

不知道月相在一个月中不同。

层次2:

知道月相在一个月中不同,但不知道月相变化的规律。

层次3:

知道月相在一个月中不同,知道月相变化的规律。

探究能力:

能够坚持长期实事求是地长期观察。

层次1:

不能够独立观察月相的变化。

层次2:

能够独立观察月相的变化,但不能坚持长期实事求是地长期观察。

层次3:

能够独立观察月相的变化,能坚持长期实事求是地长期观察。

教学材料:

月相变化盒、硬纸板

教学步骤

教学步骤

互动性质

学生/教师互动的目的

集中话题

1、请同学上黑板画月亮。

1、让学生回想原认知中月亮的形状,学生画出的月亮肯定是有不同的,就为后面月相的变化做了铺垫。

探索和调查

1、让学生交流曾经观察月相的经验。

2、小学讨论,提出月相变化可能是什么规律。

3、用月相观察盒,观察模拟的月相变化。

4、再交流月相变化的规律。

5、讲解月相为什么会变化。

6、制作月相日记卡纸。

7、分观察小组。

2、让学生养成自己思考、总结的习惯

4、月相变化的规律也可以留在学生自行观察月相、记月相日记之后进行。

5、应该让学生知道月相变化的原因,不要让他们感觉月相变化有那么神秘。

6、在课堂上把卡纸做好,有利于激发学生记日记,而且可以统一格式、材料。

7、学生个别观察的时候常中途放弃,组成小组观察可以起到相互提醒的作用。

回顾和解释

1、布置记月相日记。

1、鼓励学生重在坚持,教师还应提醒学生月亮每天“出现”的时间不同,和出现阴雨天如何处理。

第五课昼夜对动植物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

*学会调查身边动植物变化与昼夜交替之间的关系。

*能根据调查作出相应地分析和判断。

知识与技能:

*知道昼夜变化对动植物会产生影响。

*知道动植物、人体有自己的生物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尊重证据的科学品质。

学习成果:

预计学生能够:

知道昼夜交替对动植物有影响。

能够调查身边动植物变化与昼夜交替之间的关系。

学习成果评价

概念发展

层次1:

不知道昼夜交替对动植物有影响。

层次2:

知道昼夜交替对动植物有影响,但不能举出实际的例子。

层次3:

知道昼夜交替对动植物有影响,并能举出实例。

探究能力:

能够调查身边动植物变化与昼夜交替之间的关系,能根据调查作出相应地分析和判断。

层次1:

不能够调查身边动植物变化与昼夜交替之间的关系。

层次2:

能够调查身边动植物变化与昼夜交替之间的关系,但不能根据调查作出相应地分析和判断。

层次3:

能够调查身边动植物变化与昼夜交替之间的关系,能根据调查作出相应地分析和判断。

教学材料:

学生课前准备的资料

教学步骤

教学步骤

互动性质

学生/教师互动的目的

集中话题

1、昨天晚上你干了什么事?

探索和调查

1、你所做的事情,哪些事你白天一般不会做。

2、还有哪些事情是你白天做,但晚上不做的呢?

3、你还知道哪些情况是昼夜交替对动植物有影响的。

资料交流。

4、这些昼夜交替对动植物影响的事实,能够对我们日常生活有什么帮助呢?

5、如果让你研究昼夜交替对动物或植物的影响,你打算怎么做?

6、交流观察计划、注意点。

2、让学生先从自身认识到昼夜对自己的影响。

3、课前要准备资料,在课上进行交流。

分动物、植物两部分进行。

4、可以从身边说起,也可以说通过资料收集找到的。

5、指定计划。

回顾和解释

1、布置课后观察。

1、观察活动不要困难。

第一课光怎样行进

课程标准:

科学探究方面:

知道在科学探究中,要运用理性思维对收集到的证据进行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整理加工,并在此基础上形成种种解释。

知道在探究过程的各个环节,需要探究者之间的相互合作、交流与分享。

知道探究过程与探究结论应该允许别人的质疑,结论应该是可以重复验证的。

能在总结证据的基础上,做出合理的解释。

科学知识方面:

了解光的直线传播现象。

了解平面镜或放大镜可以改变光的传播路线。

知道日光可以分解成不同颜色的光。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

热爱科学,尊敬科学家,喜欢看科技书籍和影视作品。

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

能从自然中获得美的体验,并用一定的方式赞美自然美。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学会做小孔成像实验盒。

●能够用语言和简图来解释小孔成像的成因。

知识与技能

●知道会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了解光的直线传播现象。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感受到光学世界的神奇和奥妙。

教学重难点:

1.学会做小孔成像实验盒。

2.能够用语言和简图来解释小孔成像的成因。

学习成果:

预计学生能够:

●能认识光源

●光线沿着直线行进的。

●小孔成像的原因

教学准备:

有关光源、光的直线传播和小孔成像的图象资料。

分组实验材料:

小孔板,电筒、白纸屏

学生准备:

纸盒、剪刀、胶水、透明纸

教学步骤:

1、情境导入。

(1)、我们首先来朗读一首优美的小诗。

(2)、猜猜这里的“谁”你们知道是什么吗?

(3)、谈谈关于光与色彩你都知道哪些知识。

(4)、导入:

今天我们就来了解有关光与色彩的知识。

2、认识光源

(1)、你知道哪些物体会发光吗?

(2)、学生说,教师有意识地把学生说的物体写在黑板上。

(3)、介绍光源的定义:

会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4)、辨别会发光物体中的真假光源。

(5)、黑板上的光源哪些是自然光源?

哪些是人造光源?

你能分分类吗?

(6)、学生讨论分类说出理由。

(7)思考:

会发光的物体都会发热吗?

(8)介绍冷光源。

3、光的直线传播

(1)、出示三幅图片,问:

光怎样行进?

(2)、学生说出自己的推测。

(3)、你们该如何来证明你们的假设是正确的呢?

(4)、布置任务:

使手电筒的光穿过所有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