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近六年全国卷文言文挖空训练.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778861 上传时间:2023-02-22 格式:DOCX 页数:38 大小:101.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语文近六年全国卷文言文挖空训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高三语文近六年全国卷文言文挖空训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高三语文近六年全国卷文言文挖空训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高三语文近六年全国卷文言文挖空训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高三语文近六年全国卷文言文挖空训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三语文近六年全国卷文言文挖空训练.docx

《高三语文近六年全国卷文言文挖空训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语文近六年全国卷文言文挖空训练.docx(3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三语文近六年全国卷文言文挖空训练.docx

高三语文近六年全国卷文言文挖空训练

高三语文近六年全国卷文言文挖空训练

2018全国一卷鲁芝传

鲁芝字世英,扶风郡人也。

世有名德(名望与德行),为西州豪族(豪门大族)。

父为郭汜所害(被动句),芝襁褓(婴儿时期)流离,年十七,乃移居雍,耽思(专心致志于思索)坟籍(古代典籍)。

郡举(推选)上计吏(向国家汇报情况的地方官),州辟(选聘)别驾。

魏车骑将军郭淮为雍州刺史,深敬重之。

举孝廉(汉代选拔人才的科目),除(任命)郎中。

后拜(授予官职)骑都尉、参军事、行安南太守,迁尚书郎。

曹真出督关右,又参大司马军事。

真薨(诸侯去世),宣帝代焉,乃引(推举)芝参骠骑军事,转天水太守。

郡邻于蜀,数被侵掠,户口减削,寇盗充斥,芝倾心镇卫,更(重新)造(建造)城市,数年间旧境悉复(回复)。

迁广平太守。

天水夷(少数民族)夏(内地人民)慕(仰慕)德,老幼赴阙(借指京城)献书,乞留芝。

魏明帝许焉。

曹爽辅政,引为司马。

芝屡有谠言(正直的言论)嘉谋,爽弗能纳(采纳)。

及宣帝起兵诛爽,芝率余众犯(进攻)门斩关,驰出赴爽,劝爽曰:

“公居伊周之位,一旦以(因为)罪见(表被动)黜(罢免官职),虽欲牵黄犬(悠闲的日子),复可得(能够)乎!

若挟(挟持)天保许昌,杖(通“仗”,凭借)大威(皇帝的威势)以羽檄(紧急文书)征四方兵,孰(谁)不从!

舍此而去,欲就东市(刑场),岂不痛(痛心)哉!

”爽懦(懦弱)惑(心疑不定)不能用(听取),遂(最终)委身受戮。

芝坐(因…犯罪)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争辩是非),志不苟免。

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

诸葛诞以寿春叛,魏帝出征,芝率荆州文武以为先驱。

诞平,迁大尚书,掌刑理。

武帝践阼(帝王登基),转镇东将军,进爵为侯。

帝以芝清忠履正(践行正道),素无居宅,使军兵为作屋五十间。

芝以年及悬车(七十岁,古人一般七十岁辞官家居),告老(辞官)逊位(放弃职位),章表十余上,于是征为光禄大夫,位特进,给吏卒,门施行马(允许在家门口放上木头架子,遮挡人马,这是魏晋之后高官的殊荣)。

羊祜为车骑将军,乃以位让芝,曰:

“光禄大夫鲁芝洁身寡欲,和(友穆)而不同(结党),服事(从事公职)华发(白发),以礼终始,未蒙此选,臣更越之,何以塞天下之望!

”上不从。

其为人所重如是。

泰始九年卒,年八十四。

帝为举哀,赗赠有加,谥曰贞,赐茔田百亩。

(节选自《晋书·鲁芝传》)

2018全国二卷王涣传

王涣字稚子,广汉郪(qī)人也。

父顺,(任)安定太守。

涣少好侠(喜欢行侠),尚(崇尚)气力(武力,力量),数(shuò屡次,多次)通(往来,交好)剽轻(强悍轻捷)少年。

晚而改节(改变了原来的节操),敦(注重,重视)儒学,习《尚书》,读(研读)律令,略举(列举,提出,说出)大义(要旨,大义)。

为\太守陈宠\功曹,当职(担任职务)割断(专断,决断),不避豪右(豪门大族)。

宠风声大行(名声大震),入为大司农。

和帝问曰:

“在郡何以(以何,用什么(办法)?

)为理(治理)?

”宠顿首(以头叩地而拜,是古代交际礼仪。

)谢曰:

“臣任功曹王涣以(来)简贤选能(简贤=选能:

选拔有才能的人),主簿(bù)\镡(tán)显\拾遗补阙(弥补疏漏或失误),臣奉(命)宣(读)诏书而己(罢了)。

”帝大悦,涣由此显名。

州举(举荐)(他)(做)茂才(秀才。

东汉时为避光武帝刘秀名讳,改称茂才。

),除(授予……官职)温(县)(县)令。

县多奸猾(奸诈狡猾的人),积\为人患(当地人的隐患)。

涣以(采取)方略(方法和策略)讨击(讨伐打击),悉诛之。

境内清夷(清平,太平),商人露宿于道。

其(其中)有放牛者,辄(总是)云以(把)(之,代指牛)属(通“嘱”。

托付;委托)稚子,终无侵犯。

在温三年,迁兖州刺史,绳正(用律法纠正)部(统帅)(的)郡(县),风威(名声威望)大行(大震)。

后\坐(因为)考(核查,检查)妖言(怪诞不经的邪说)不实(被)论(判罪)。

岁余(一年多),征拜(征召任命)侍御史。

永元十五年,从驾(随从皇帝出行)南巡,还为洛阳令。

以平正(公平正直)居身(立身处世),得(能够)宽猛之宜(宽严相济)。

其(那些)冤嫌(冤屈仇怨)久讼(长期打官司),历政(历代)所不断(判断,裁决),法理(法律和情理)所难平者,(王涣)莫不(没有不)曲尽(竭力,竭尽)(弄清)情诈(实情与伪诈),压塞(平定,消释)群疑(大家的疑问)。

又能以(用)谲(诡诈)数(屡次,多次)发擿(发=擿(tī):

揭发)奸伏(隐伏未露的坏人坏事)。

京师称叹,以为涣有神算。

元兴元年,病卒。

百姓市道(市井及道路之人,这里指普通人。

)莫不咨嗟。

男女老壮皆相与(一起,共同)赋敛(收齐赋税),致(送来)奠醊([zhuì]祭奠酒)(的人)以(用)千数(计数)。

涣丧(骨殖shi,尸骨)西归,道经弘农,民庶(百姓)皆设盘案于路。

吏问其故,咸言平常持米到洛,为卒司(兵士衙门)所抄(搜查并没收),恒亡其半。

自王君在事(居官任事),不见侵枉(侵害,受冤枉),故来报恩。

其政化怀物(心里存有万物)如此。

民思其德,为立祠(于)安阳亭西,每食辄(总是)弦歌而荐(献)之。

延熹中,桓帝事黄老道,悉毁诸房祀(祠堂,庙宇),唯\特诏\密县\存\故太傅卓茂庙,洛阳留王涣祠焉。

自涣卒后,连诏三公特选(专门挑选)洛阳令,皆不称职。

永和中,以剧(剧县)令勃海任峻补之。

峻擢用(提拔选用)文武吏,皆尽其能,纠剔(督察惩治)奸盗,不得(能)旋踵(1、意指掉转脚跟,比喻时间极短。

2.转身。

指畏避退缩。

成语:

死不旋踵,比喻不畏艰险,坚决向前。

亦比喻极短时间内即死去。

),一岁断狱(审理,判决案件),不过数十。

威风猛于涣,而文理(条理)不及之。

峻字叔高,终于太山太守。

(节选自《后汉书·王涣传》)

2018全国三卷范纯礼传

纯礼字彝叟,以(因为)父仲淹荫(庇荫。

因祖先有功劳或官职而循例受封,得官),知(做……知县)陵台令兼永安县。

永昭陵建,京西转运使\配木石砖甓(pì瓦)及工徒(工匠)\于一路(宋元时期的行政区划名),独永安不受令。

使者以(把)(之)白(报告,禀告)陵使\韩琦,琦曰:

“范纯礼岂不知此?

将必有说。

”他日,众质之,纯礼曰:

“陵寝皆在邑境,岁时(一年或四季)缮(修缮)治(管理)无虚日(空闲的日子),今乃(居然,竟然)与百县均赋,曷若(何如,不如)置此,使之奉(供奉)常时用乎?

”琦是(认为……对)其对(对答,应答)。

还朝,用为\三司盐铁判官,以比部员外郎出知遂州。

泸南有边事,调度(征调赋税)苛棘(繁重,急迫),纯礼一以静待之,辨其可具(准备,备办。

例句:

故人具鸡黍)者,不取于民。

民图像(用作动词。

挂上图像或画像)于庐,而奉之如神,名曰“范公庵”。

草场火,民情(内心)疑怖(疑虑害怕),守吏惕息(心跳气喘。

形容极其恐惧)俟(等待)诛。

纯礼曰:

“草湿则生火,何足(哪里值得)怪!

”但使密偿之。

库吏盗丝多罪至死,纯礼曰:

“以棼然(fénrán乱糟糟的样子)之丝而杀之,吾不忍也。

”听(准许,允许。

例句:

听臣微志)其家趣(cù通“促”,赶快,从速)买以(来)赎,命释其株连者。

除(授;拜(官职))户部郎中、京西转运副使。

徽宗立,以龙图阁直学士知开封府。

前尹(前任府尹)以(把)刻深(苛刻严酷)为(作为)治(治理的原则),纯礼曰:

“宽(宽松)猛(严苛)相济(相辅相成),圣人之训。

方(正)务(从事,致力)去(去除)前之苛,犹虑未尽,岂有宽为患也。

”由是(因此)一切以宽处之。

中旨(皇帝直接发出的诏令)鞫(jū审讯)享泽村民谋逆,纯礼审其故,此民入戏场观优,归途见匠者作桶,取而戴于首曰:

“与刘先主(刘备)如何(和……比,怎么样)?

”遂为匠擒。

明日(第二天)入对(入朝应对),徽宗问何以(以何,怎么)处之,对(回答,对答)曰:

“愚人村野(粗暴鲁莽)无所知,若以叛逆蔽罪(判罪),恐辜(辜负)好生(爱惜生灵)之德。

以\不应为(不应该做这件事的罪名)\杖(杖责)之,足矣。

”曰:

“何以戒后人?

”曰:

“正欲外间知陛下刑宪不滥(不滥刑宪,不滥用刑罚),足以(把)(之)为(作为)训(典范)尔,徽宗从之。

纯礼沉毅(沉稳坚毅)刚正(刚强正直),曾布惮之,激驸马都尉王诜(shēn)曰:

“上欲除(拜授官职)君承旨(官名),范右丞不可。

”诜怒,会(恰逢)诜馆(招待)辽使,纯礼主宴,诜诬其辄(总是)斥(直呼)御名(皇上的名字),罢为\端明殿学士、知(做……知府)\颍昌府,提举(掌管,或做……提举)\崇福宫。

崇宁五年,复(复任)左朝议大夫,提举鸿庆宫。

卒,年七十六。

2017全国一卷谢弘微传

谢弘微,陈郡阳夏人也。

父思,武昌太守。

从叔(堂叔)峻,司空琰[yǎn]第二子也,无后,以弘微为(把……当成\作为)嗣(继承人),弘微本名密,犯所继(“所”字结构,相当于名词或名词性短语,一般情况下在句中做主语或宾语。

如“所见所闻”,意即“所见到的事情所听到的事情”。

这里的“所继”就是弘微过继的家庭。

)内讳(指母亲、祖母等的名讳),故以字行(仅称呼此人的“字”代名。

“以字行”即是因为种种原因,多仅称呼此人的“字”,而不熟悉其“名”。

例如项羽,名籍,字羽,但世人通常仅知其字,所以称之为“以字行”。

反例,如李白,字太白,因名、字都为世人所熟悉,就不能说是“以字行”),童幼(童年,儿童)时,精神(有生气、活力)端审(稳重谨慎),时(合时宜的,适时的)然后(这样以后)言(说话),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能鉴察人的品行、才能),见而异(意动用法,“认为……非同一般”)之,谓思曰,此儿深中(符合)夙敏(早慧),方成佳器(良材,有用的人材),有子如此,足矣。

 弘微家素(一向)贫俭,而所继丰泰(丰盛,丰裕),唯受书数千卷

(定语后置),遗财(遗产)禄秩(1.俸禄2.官吏食禄的品级3、犹禄位),一不关豫(关心)。

(谢)混风格高峻(清高,超凡脱俗),少所交纳(结交),唯与族子(祖父的亲兄弟的曾孙,这里指家族中的晚辈)灵运、瞻、曜[yào]、弘微并以(因为)文义(文章的义理,文章的内容)赏会(1.欣赏领会2. 玩赏聚会),尝共宴处,居在乌衣巷,故谓之乌衣之游。

瞻等才辞(才气辞章)辩富(雄辩),弘微每(经常)以(用)约言(简约的语言)服(使信服)之,混特(特别)所敬贵(敬重推崇),号约微子(对男子的尊称,如孔子、孟子)。

 义熙八年,混以(因为)刘毅党见(被)诛,妻晋陵公主以(把)混家事委(嘱托,托付)以弘微。

弘微经纪(对产业的经营管理)生业(产业,资财),事若在公,一钱尺帛(一钱,一枚钱;形容一丝一毫的财产)出入,皆有文簿(文册簿籍记录)。

高祖受命(受天之命,古帝王自称受命于天以巩固其统治;即位,等级),晋陵公主降为东乡君,听(准许)还谢氏。

自(谢)混亡,至是(这时)九载,而室宇修整(整齐),仓廪(贮藏米谷的仓库)充盈,门徒业使(供役使之人),不异平日,田畴(泛指田地)垦辟,有加(加倍,增多)于旧(状语后置,比过去),中外(中表之亲,父亲一脉亲属和母亲一脉亲属)姻亲(因婚姻关系结成的亲属),道俗(出家之人与世俗之人)义旧(故交故友),入门莫(没有人,没有谁)不叹息,或(有的人)为之涕(眼泪)流,感弘微之义也。

 

性严正(严肃正直;严格公正),举止必循(遵循)礼度,事(侍奉)继亲之党(上古社会组织形式,以五百家为一“党”,亦引申为乡里,但这里只亲族),恭谨过(超过)常(平常,这里只一半人或一半情况),太祖镇江陵,弘微为(担任)文学(官职)。

母忧(母亲的丧事)去(离开)职,居丧(一种旧俗;尊亲死后,在家守丧,不办理外事;在服丧期满之前停止娱乐和交际,表示哀悼)以孝称(被称道),服阕(守丧期满除服)逾年,菜蔬不改(仍然吃守丧期间吃的粗劣的食物)。

兄曜历(担任;先后担任各种官职)御史中丞,元嘉四年卒。

弘微蔬食积时(时间久,多时),哀戚(悲痛伤感)过礼(超过常礼。

这里指比正常哀悼兄长的礼节更重),服虽除(服丧期满),犹不啖(吃)鱼肉。

弘微少孤(少年丧父或父母双亡),事兄如父,兄弟友穆(友好和睦)之至,举(全,整个)世莫及(比得上,赶得上)也。

弘微口不言人短长(偏义复词,短处,弊端,缺点),而曜好臧否(褒贬、评比、评定、评价、评介、评论)人物,曜每言论(谈论,评论),弘微常以它语乱(混淆,这里指岔开话题)之。

九年,东乡君薨[hōng](古代称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死去,也可以用于皇帝的高等级妃嫔和所生育的皇子公主,或者封王的贵族),资财钜万(为数极多),园宅十余所,奴僮犹有数百人。

弘微一无所取,自以私禄(古代官员的薪水,自己的薪水)营葬(办理丧事)。

曰:

“亲戚(父母兄弟)争财,为(是)鄙(被人轻视,看不起)之甚。

今分多(财产多就分用)共少(少了共用),不至有乏(匮乏),身死之后,岂复见关(见,被;关,旧指发给或支领薪饷;被领取)?

”十年,卒,时年四十二,上甚痛惜之,使二卫(天子的左、右或前、后两护卫军)千人营(筹划,管理,建设)毕葬事,追赠(或作追封、追晋,即加封死者的官职、勋位,一般用在因公殉职或者阵亡的军人、警员、公务员等,或特别表扬对政府有贡献的死者)太常。

  

(节选自《宋书﹒谢弘微传》)

1、嗣

①2015年高考新课标2卷)炀帝嗣位,被追入朝《北史·来护儿传》;嗣位(继承君位);嗣产(继承子产的事业);嗣封(承袭先人而受封);嗣统(继承皇位)。

③过继。

如:

嗣母(继母)。

④通“司”。

主持,掌管。

如:

远近高下,各得其嗣。

——《管子·版法》。

⑤君位或职位的继承人。

如:

以弘微为嗣。

⑥后代。

如:

(2014年高考浙江卷)不可使欧阳氏之文遂绝其所传也,为题其序,亦以卒后嗣之愿云《欧阳行周文集序》。

后嗣;嗣息(子孙);嗣继(子孙);嗣续(子孙世代继承)。

2、夙

①早,早年。

《陈情表》:

“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②早晨。

《出师表》: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

③平素;过去的;旧有的。

《葫芦僧判断葫芦案》:

“死者冯渊与薛蟠原系夙孽相逢,今狭路既遇,原应了结。

3、豫

①欢喜

②安闲,舒适:

逸~。

(2016年高考新课标Ⅰ卷)帝不豫,辽使至不能见。

③古同"与",参与。

3、 素

①平素;一向。

《廉颇蔺相如列传》:

如素贱人,吾羞,不忍为之下。

②朴素;不加修饰的。

《陋室铭》: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③白色。

《三峡》: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④白色的生绢。

《孔雀东南飞》:

“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

4、见

①用在动词前,表被动,译为“被”。

《廉颇蔺相如列传》: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②召见;接见。

《廉颇蔺相如列传》:

“秦王坐章台见相如。

③拜见;谒见。

《邹忌讽齐王纳谏》:

“于是入朝见威王。

④在动词前,表示说话人自己,可译为“我”。

《孔雀东南飞》:

“君既若见录,不久望君来。

 一、文化常识

1、太守,原为战国时代郡守的尊称。

西汉景帝时,郡守改称为太守,为一郡最高行政长官。

2、从叔:

堂叔。

中国古代亲属称谓一览

 3、讳,又称名讳,即古代帝王或尊长者之名。

封建时代等级森严,封建礼教极端强调等级名分,为了体现下对上、卑对尊的恭敬,避讳便应运而生。

避讳的对象有四类,一是帝王,对当代在位的帝王及本朝历代皇帝之名要避讳,称之为“国讳”或“公讳”。

如在刘秀时期,秀才被改成茂才;二是长官,即下属要讳长官本人及其父祖的名讳。

甚至一些骄横的官员严令手下及百姓要避其名讳,称“官讳”,亦称“宪讳”。

“只许州官放火,不准百姓点灯”的成语所反映的,就是避官讳。

三是圣贤,称“圣讳”,主要指避至圣先师孔子和亚圣孟子的名讳,比如孔夫子,名“孔丘”,北宋朝廷下命令,凡是读书读到“丘”字的时候,都应读成“某”字,同时还得用红笔在“丘”字上圈一个圈。

四是长辈,即避父母和祖父母之名,称“家讳”或“私讳”。

与别人交往时应避对方的长辈之讳,否则极为失礼。

唐代诗人李贺之父名晋,“晋”与“进”同音,故李贺一生不能举进士。

司马迁的父亲叫“司马谈”,所以《史记》里,把跟他父亲名字相同的人,一律改了名。

又如唐朝的诗人杜甫,父亲的名字叫“杜闲”,为了避“闲”字的讳,杜甫写了一辈子的诗,却没在诗中用过“闲”字。

杜甫母名海棠,《杜集》中无海棠诗,避母名也。

避讳的形式,主要有三种:

  其一为改字。

若遇到应避讳的字时,就改用其他的字。

这种避讳的方法出现较早,也较普遍。

如秦始皇讳政,秦朝改正月为端月。

“端月,正月也。

秦讳政,故曰端。

”(《史记》)汉文帝讳恒,传说的后羿之妻恒娥遂改称嫦娥。

清圣祖讳玄烨,紫禁城的北门玄武门遂改称神武门。

  其二为空字。

若书写中遇应避讳的字时,采用空一格(字)、打一方框或“讳”、“某”等字表示。

许慎在《说文解字》中,凡遇当朝皇帝的名讳,就不作任何解释,只写“上讳”二字。

如“秀,上讳”。

  其三为缺笔。

如遇到应避讳的字时,则少写一笔或两笔。

一般多为最后的一笔或两笔。

如清雍正时规定,凡书中遇“丘”字,必须缺笔。

若姓名或地名中的“丘”字,一律改为“邱”字。

《红楼梦》第二回“冷子兴演说荣国府”:

“雨村拍案笑道:

‘怪道这女学生读至凡书中有`敏'字,皆念作`密'字,每每如是,写字遇着`敏'字,又减一二笔,我心中就有些疑惑.今听你说的,是为此无疑矣……’”写的就是黛玉每遇其母的名字“敏”时,读、写都注意避讳(即家讳)。

 古代的地名,也有因犯讳而改名的;如秦始皇之父,秦庄襄王讳楚,秦始皇称帝后,即下令将湖北楚州改称荆州。

西晋愍帝(末帝)司马邺即位,建业(今江苏南京)改称建康。

五代后唐庄宗李存勖即位,因其父名国昌,遂改孝昌县为孝感县。

4、降为东乡君:

东晋灭亡,晋陵公主自然不能再称公主。

乡君是我国古代妇女封号。

公主:

帝王、诸侯之女的称号。

公主,最初的意思是公爵主持婚礼,周天子下嫁女儿给诸侯,同为姬姓的公爵给女儿主持婚礼,后逐渐成了周天子女儿的代称。

由于周天子姓“姬”,所有周天子的女儿也被称为“王姬”,战国始称公主。

郡主:

即郡公主。

晋始置。

唐制太子之女为郡主。

宋沿唐制,而宗室女亦得封郡主。

明清均以亲王之女为郡主。

县主:

皇族女子的封号。

东汉帝女皆封县公主。

隋唐以来,诸王之女,亦封县主。

明、清郡王女封县主。

秩:

“秩”字从禾,从失;“禾”指五谷、俸禄,“失”意为“动态排序”。

“禾”与“失”联合起来表示“官员俸禄的动态排序”。

本义:

根据功过确定的官员俸禄。

引申义:

根据功过评定的官员品级。

再引申义:

次序。

5.禄:

指古代官吏的俸给,也指福气。

2017全国二卷赵憙传

赵憙[xǐ]字伯阳,南阳宛人也。

少有节操(指人的气节、操行、正义感)。

从兄(堂兄)为人所(被)杀,无子,憙年十五,常思报(为……报仇)之。

乃挟兵(带着兵器)结客(约上宾客,常指结交豪侠之士),后遂往(前去)复仇。

而仇家皆疾病,无相(他)距(通“拒”,抵抗)者(……的人)。

憙以(认为)因(趁着)疾报杀,非仁者(指有德行的人)心,且释(释放)之而去。

顾(回头)谓仇曰:

“尔曹(你们。

曹,辈)若健(康复),远相(我)避也。

” 

更始(汉帝刘玄年号)即位,舞阴(地名,属南阳郡)大姓(指世家大族,人口众多的姓氏或某一地域人数众多、势力强大的姓氏)李氏拥(占据)城不下(不肯投降),更始遣柱天将军李宝降之,不肯,云(说)闻(听说)宛之赵氏有孤孙憙,(省略“以”,因为)信义著名,愿得降(能够向……投降)之。

更始乃(于是)征憙。

嘉年未二十,既(已经,……之后)引见(旧时皇帝接见臣下或外宾,须由官员引领,叫“引见”),即除(授予官职,任命)为(担任)郎中,行偏将军事(行……事:

做……工作),使(省略“之”,他)诣(到……去;前往)舞阴,而李氏遂降。

光武破寻、邑,憙被(遭受)创(创伤),有战劳(战功),还拜(授予官职,任命)中郎将,封勇功侯。

邓奉反于南阳(状语后置,在南阳),憙素(一向)与奉善(交好),数遗书(wèi,送信)切责(严词斥责)之,而谗者(进谗言的人)因(趁机)言憙与奉合谋,帝以为疑。

及奉败,帝得憙书(信),乃惊曰:

“赵憙真长者(德高望重的人)也。

”后拜怀令(县令)。

 

大姓李子春先为(做,担任)琅邪相(汉时诸侯王国的实际执政者,相当于郡太守),豪猾(强横狡诈不守法纪)并兼(合并、并吞土地),为人所(被)患(憎恶,讨厌,害怕)。

憙下车(官吏到任),闻其二孙杀人事未发觉(被发现觉察,暴露,败露),即穷诘(深究问责)其奸,收考(拘捕拷问)(李)子春,二孙自杀。

京师为(为了,省略“之”,他)请者数十,终不听(被允许)。

时赵王(刘)良疾病将终,车驾(帝王所乘的车,指帝王皇帝)亲临(赵)王(刘良),问所欲言。

王曰:

“素与李子春厚(亲厚),今犯罪,怀令赵憙欲杀之,愿乞其命。

”帝曰:

“吏奉法(奉行或遵守法令),律不可枉(弯曲,弯屈,引申为行为不合正道或违法曲解)也,更(重新)道它(其它)所欲(想要的东西,想实现的愿望)。

”王无复言(说话)。

 

其年,迁(升职调动;重新任命)憙平原太守。

时平原多盗贼,憙与诸郡讨捕(搜捕),斩其渠帅(首领,旧时统治阶级称武装反抗者的首领或部落酋长),余党当坐(牵连治罪)者数千人。

憙上言:

“恶恶(wù è,指憎恨邪恶)止其身,可一切(全部,所有;一概,一律)徙京师(帝王的都城)近郡。

”帝从之,乃悉移置(迁移安置省略“于”,到)颍川、陈留。

于是(在这时,在这种情况下)擢举(选拔荐举)义行(有善行的人),诛锄奸恶。

后青州大蝗(大面积遭受蝗灾),侵入平原界辄(就)死,岁屡有年(丰收;年成好),百姓歌(歌颂)之。

二十七年,拜太尉,赐爵(爵位,诸侯获封赐的封建等级;如“五爵”,分“公、侯、伯、子、男”五个等级)关内侯。

时南单于称臣,乌桓、鲜卑并来入朝(指属国、外国使臣或地方官员谒见天子),帝令憙典(主持,主管)边事(边防事务),思为(做)久长规(长久规划)。

 建初五年,憙疾病,帝亲幸(皇帝亲临)视(看望,探病)。

及薨(古代称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死去,也可以用于皇帝的高等级妃嫔和所生育的皇子公主,或者封王的贵族),车驾(皇帝)往临吊(临丧哭吊)。

时年八十四。

谥(古代帝王或大官死后评给的称号)曰正侯。

 

(节选自《后汉书·赵憙传》)

重点实词:

1、除①任命,授职。

李密《陈情表》:

“拜臣郎中,除臣洗马。

②清除,去掉。

《荆轲刺秦王》:

“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2、善

①亲善;友好。

《鸿门宴》: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

②好好地。

《荆轲刺秦王》:

“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秦王必喜而善见臣。

③表示赞许。

同意的应答之词。

《邹忌讽齐王纳谏》:

“王曰:

‘善。

’乃下令。

④善于;擅长。

《劝学》: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⑤喜欢;羡慕。

《归去来兮辞》:

“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3、相

动词

①帮助;辅助。

《游褒禅山记》:

“至于幽暗昏惑而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

②辅佐君王的大臣;宰相。

《廉颇蔺相如列传》:

“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

③相貌。

《孔雀东南飞》:

“儿已薄禄相,幸复得此妇。

④主持礼节仪式的人。

《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

“宗庙之事。

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副词Xiāng

①互相。

《陈情表》:

“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②表示动作偏向一方。

《孔雀东南飞》:

“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

”(这里翻译成“我”)

4、坐

①牵连治罪。

《苏武传》:

“副罪,当相坐。

②因为;由于。

《陌上桑》:

“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③空;徒然。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5、典

①法则;制度。

《张衡传》:

“时国王骄奢,不遵典宪。

②重要的书籍、文献。

《张衡传》:

“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③抵押。

《鲁提辖拳打镇关西》:

“着落店主人家追要原典身三千贯。

文化常识:

1、薨:

古代称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死去,也可以用于皇帝的高等级妃嫔和所生育的皇子公主,或者封王的贵族。

2.崩殂:

死。

古时指皇帝的死亡。

崩:

君主时代称帝王死。

3.天子死,崩,也叫“驾崩”、“山陵崩”、“归西”、“驾鹤归西”、“驭龙归西”、“殡天”。

4.诸侯或后妃死:

薨(或薨逝、薨亡)。

5.大夫死:

卒,士死,不禄。

2016年高考新课标Ⅰ卷“旋以太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