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泰州南通扬州苏北四市七市届高三历史第二次模拟考试试题.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778341 上传时间:2023-02-22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88.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泰州南通扬州苏北四市七市届高三历史第二次模拟考试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江苏省泰州南通扬州苏北四市七市届高三历史第二次模拟考试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江苏省泰州南通扬州苏北四市七市届高三历史第二次模拟考试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江苏省泰州南通扬州苏北四市七市届高三历史第二次模拟考试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江苏省泰州南通扬州苏北四市七市届高三历史第二次模拟考试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苏省泰州南通扬州苏北四市七市届高三历史第二次模拟考试试题.docx

《江苏省泰州南通扬州苏北四市七市届高三历史第二次模拟考试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泰州南通扬州苏北四市七市届高三历史第二次模拟考试试题.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江苏省泰州南通扬州苏北四市七市届高三历史第二次模拟考试试题.docx

江苏省泰州南通扬州苏北四市七市届高三历史第二次模拟考试试题

名师考前提醒

01

选择题做完就填答题卡

这是针对考试总会忘记填答题卡的考生,为避免非智力因素失分,一般每门一做完选择题就填答题卡。

这时填答题卡心态较平静,不会因为担心时间不够而出现涂写错位的情况。

考试成绩的好坏往往与考试的心情有关,所以我们一定要调节好自己的考试心情。

特别是刚开始的状态,利用一些小的技巧如做完试题就填涂答题卡等,这样可以避免在最后时间较紧的情况下因匆忙而涂错、涂串或是没有涂完而造成遗憾。

02

考前看相关资料转换思维考英语前最好看看复习资料,并不是要记住什么知识点,而是让大脑提前进入状态。

而数学试卷对一些学生来说比较发怵,建议在心中回忆梳理一下相关知识点,可驱使自己进入状态,效果不错。

考试紧张,这是很正常的事情,考试不紧张,就不正常了。

但是不能过度紧张,那样会给自己很大的压力不利于水平的发挥。

可以和同学聊一聊天,说说话放松一下。

03

遇事都往好处想

看大题时,先不想该怎么做,只是看它如何表述,甚至跟自己说“这题我会做,第一问认真看就能做对”,让自己有一个平和的心态答题。

即使是弱科,我们也要知足常乐,我只要把会做的都做上,在一场考试中把会的都做对其实就是很好的发挥了。

时刻给自己打一打气,阿Q一下,这样把对自己的期待放低一些,心态就平稳了,也就高兴了,这可以使得思路更顺畅,而超水平发挥也就很正常了。

04

别看他人答题的速度

考场上不要左顾右盼,观察别人做题的进度,万一人家比自己快,会给自己压力。

在考场上和比较熟悉的老师、同学可以主动打个招呼。

即使是不认识的老师,也可问候一声“老师好”,一般老师都会像老朋友似地回以微笑,这可以缓解紧张的情绪。

这一些方法和措施都是很有助于调节考试心态与考试情绪的。

有心理学家研究证明,人在平稳的平稳或是心情高兴的时候,智商最高,情商也不错,更容易发挥出自己的高水平来。

05

答题遇困难要镇静,巧用考前5分钟

这个问题是涉及到考试策略与方法的,对于每一学科的考试,我们都应该有自己的考试策略和答题风格。

即考试时间的规划,答题的原则,遇到问题时的心理准备与应对方法、如何调节自己的在答题方案等等。

计划不如变化快,我们的计划要随着试题的难易程度随时调整,目的是在有限的时间里有质有量的完成每一道试题。

要随机而动,在发卷后的5分钟里,要先浏览一下第二卷的试卷结构和试题的分布、难易程度等等,初步制定出本试卷的答题计划和答题顺序。

先易后难,先熟后生,这就要充分利用这5分钟,做很好的规划。

只有这样才不至于把难度较大的先做而浪费了时间和精力。

2019届高三年级第二次模拟考试

历史

本试卷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20分,考试用时10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 共60分)

一、单项选择题:

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周王打破旧式部族方国血缘界限,建立各部族混合、以周人为统治者的新型国家,过去那种一族即一国的情况不复存在。

这一局面出现是因为(  )

A.宗法制度的衰落B.贵族统治的完善

C.分封制度的推行D.血缘政治的打破

2.汉代士人在具备了基本知识技能、并获得舆论对其人品的好评之后,担任郡县佐吏以获得基层吏务经验后才能得到察举。

举至中央时,还要接受考试检验后授官。

熟悉朝廷行政过程后,要再经过一次选拔方能“出宰百里”“典城牧民”。

由此可见,汉代察举制(  )

A.打破世代为官限制B.注重官员吏治才能

C.用人标准相对单一D.选才程序平等公正

3.下表信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唐朝农业现实生活。

据表中信息推断合理的是(  )

A.曲辕犁普及于盛唐B.西北农耕技术领先全国

C.唐朝犁耕形式多样D.晚唐铁犁牛耕推广缓慢

4.在外来印度文化哲学与本土道教文化哲学挑战下,儒学家通过诠释伦理与天道的连接,使心性为核心的传统儒学获得了新的生命,从而构建起不同于佛老的新儒学的理论形态。

“新儒学”兴起于(  )

A.先秦B.西汉

C.两宋D.明清

5.朝野并存、五方杂处的京师文化,使它融会了宫廷趣味与民间精神、南方风情与北方神韵。

就创作而言,虽然没有出现过能与关汉卿相媲美的大家,但它的意义在于民众喜闻乐见,能寓教于乐。

这里的“它”应是指(  )

A.宋词B.元曲

C.明清小说D.京剧

6.《天朝田亩制度》的核心是“田产均耕”的土地制度,按人口平分土地,土地所有权归公。

它一方面抓住土地所有权不放,另一方面作出“剩余归公”的原则规定,农民剩余劳动所生产的一切都收归国家。

这反映出《天朝田亩制度》(  )

A.充分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B.契合资本主义发展潮流

C.实现土地和产品平均分配D.严重脱离农民实际要求

7.19世纪70年代后,江苏通州、海门一带洋纱洋布销售日广,本纺土布去路滞减。

乡人购用洋纱,参织大小布匹线带。

类似现象在晚清苏北农村地区相当普遍。

这主要表明(  )

A.传统小农经济开始瓦解B.手工织布业获得新发展

C.列强加强对华资本输出D.民族纺织工业日益萎缩

8.叶圣陶在日记中写道:

“武昌据天下上游,可以直捣金陵,北通燕赵。

从此而万恶之政府即以推倒,亦未可知也。

自由之魂其返,吾民之气当昌,其在此举矣。

”当他获悉各地纷纷响应,只有南京未动时,希望“英雄四起,光复神州。

得南京则东南定矣。

”叶圣陶评论的应是(  )

A.定都天京B.辛亥革命

C.北伐战争D.南昌起义

9.孙中山在谈到民族问题时说:

“自欧战告终,世界局面一变,潮流所趋,都注重到民族自决。

凡夫一切帝国主义之侵略,悉当祛除解放,使中华民族与世界所有各民族同立于自由平等之地。

”这表明,此时的孙中山(  )

A.强调普遍平等民权B.极力宣传反清排满主张

C.主张推翻封建帝制D.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

10.1939年3月,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增设的鲁苏、冀察两个战区成立。

国民政府派遣三个军的国军兵力分赴山东、河北,以加强游击战兵力,袭扰、牵制日军,配合正面战场。

国民政府的这一举措(  )

A.意图贯彻全面抗战路线B.积极应对抗战战略相持的态势

C.直接推动百团大战开展D.开创国民党军队敌后游击先例

11.1954年7月7日,周恩来总理向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报告时提出,根据“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方针,“原想再关一年的门,现在看来是关不住了,新中国的声誉是很高的,苏联也希望我国能够参加国际事务,有欲关不能之势!

”周恩来的这一判断反映出(  )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应用B.意识形态对外交的影响消除

C.朝鲜问题得到了和平解决D.万隆会议提高中国的影响力

12.右图时事漫画生动反映了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画中有中高低三株竹笋。

漫画作者以“一夜风吹一尺长”的雨后春笋寓意着(  )

A.社会主义改造的要求过急

B.农轻重产业比例严重失调

C.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蓬勃发展

D.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基本完成

13.面对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决定,江苏省委抓住机遇,果断决策,把“加快发展沿海、重点发展沿江”的战略列入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八五”计划,并着重制定了开发建设沿江经济带的总体规划。

党中央、国务院的“重大决定”应该是(  )

A.创办第一批经济特区B.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

C.开发和开放上海浦东D.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14.早期罗马的法律都由祭司们记录在卷,秘密保管,不让平民知道。

祭司们偶尔也会改变原文,以适合贵族之目的。

《十二铜表法》的颁布(  )

A.摒弃了习惯法的内容B.打破了贵族垄断司法

C.维护了罗马帝国统治D.推动了万民法的形成

15.研读欣赏右侧马丁·路德肖像画。

该画创作于1521年,与画家先前的画作相比,画中路德的姿态从正面变成了侧面,发型不再是典型的僧侣头,而是戴起了一顶博士帽。

该肖像画佐证了(  )

A.文艺复兴运动兴起

B.宗教改革揭开序幕

C.浪漫主义美术出现

D.路德思想走向民众

16.下图是英国各部门产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示意图,据图中的数据变化可知(  )

A.英国工业化转型尚未完成B.圈地运动导致农业发展缓慢

C.服务业所占比重略有下降D.机器生产基本取代手工劳动

17.1819年,职员马卡洛代表联邦银行拒绝向马里兰州纳税而被地方法院罚款,他向联邦最高法院提起上诉。

法官马歇尔从宪法起源和本质出发,指出联邦银行是国会立法批准的国家机构,州对其没有管辖权,判决马里兰州不能向联邦银行征税。

上述司法案例表明(  )

A.国会立法受到最高法院制约B.联邦政府与各州权力相互制衡

C.美国州政府不再拥有征税权D.最高法院拥有解释宪法的权威

18.首都彼得格勒工人和士兵涌上街头,打出了“全部政权归苏维埃!

”“打倒十个资本家部长!

”“决不同英法资本家签订秘密条约!

”的横幅,举行示威。

同时,莫斯科等大城市也爆发了群众游行活动。

由于前线战事吃紧,这次全国性的抗议活动没有继续下去。

这一抗议活动(  )

A.促使两个政权并立局面出现

B.遭到沙皇政府的严厉镇压

C.说明和平取得政权失去可能

D.得到布尔什维克党的指导

19.1988年,英国政府实行养老金改革。

国家只提供最基本的养老金,同时强制所有企业一律推行职业养老金制度。

政府还规定任何职工按期缴付一定费用,到退休时,由国家负责支付个人养老金。

这一改革旨在(  )

A.减少国家干预,缩减福利规模B.加强社会保障,缓解失业压力

C.节省政府开支,放弃社保责任D.扩大政府职能,缩小贫富差距

20.东亚经济的崛起,美国经济重心的西移,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在经济上融入亚洲,这些结构性变化所产生的巨大合力直接推动(  )

A.关贸总协定的签署B.亚太经合组织的发展

C.上海合作组织成立D.北美自由贸易区建立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60分)

二、非选择题:

本大题共4小题,共计60分,包括必做题和选做题两部分。

其中第21~第23题为必做题,每个试题都必须作答。

第24题为选做题,包括A、B、C、D四小题,请选定其中两小题,并在相应的答题区域内作答。

若多做,则按作答的前两小题评分。

21.(14分)明朝中后期,经济领域出现了一些值得注意的新因素。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明朝中后期,原产美洲的玉米、红薯等高产作物传入中国,提高了粮食的单位面积产量,使许多耕地可改种棉花、蚕桑等经济作物。

在松江府,妇女们“晨抱绵纱入市,易木棉花以归,机杼轧轧,有通宵不寐者”,催生枫泾镇成为棉纺业专业市镇。

湖州府双林镇的丝织业,广东佛山镇的铁器业等,也远近驰名。

随着工商业市镇的勃兴,由中小商人和手工业者构成的市民阶层形成,明代阶级结构发生新变化。

——摘编自卜宪群《简明中国历史读本》

材料二 隆庆元年(1567)部分开放海禁后,海外贸易蓬勃发展。

中国精美的丝绸和瓷器等产品,在世界市场上有着极好的销路,白银便源源不断地往中国内流。

到万历年间,白银的使用已相当普遍,手中握有大量白银的徽商几乎遍布全国各地,进行大宗的商品长途贩卖。

明朝后期,许多富商带着大量资本经营起矿冶业等产业。

在这种历史潮流推动下,徽州的士人十之七八“以儒而贾”,甚至“左儒而右贾”,习以为常。

——摘编自晁中辰《明后期白银的大量内流及其影响》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高产作物传入中国后,明朝农业和手工业发生的变化。

(5分)

 

(2)据材料二,指出明朝中期“海外贸易蓬勃发展”的国内因素。

概括白银内流推动的商业发展表现。

(6分)

 

(3)有学者认为,商品经济繁荣促使明朝中后期萌动社会转型。

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

(3分)

 

22.(13分)在争取近代中国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斗争中,五四运动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的消息传至国内,国人的爱国情绪空前的蔓延开来,受到新文化运动洗礼的青年学生情绪尤为激烈。

5月4日下午,北京三千余名学生手持写有“拒绝和约签字”等内容的小旗,发表演说,沿途向群众散发传单。

以游行示威为开端的罢课、罢市、罢工风潮席卷全国,蔚为壮观的五四爱国运动以中国代表拒签《凡尔赛和约》而圆满结束。

中国近代以来在对外交涉中首次做出没有屈服的抗争,日本也最终未能获得继承德国在山东权益的合法依据,从而为中国此后收回山东创造了条件。

——摘编自李喜所、李来容《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 在6月3日北京学运再掀高潮之际,上海的学、工、商界群起响应,成为五四运动由学生爱国运动普及为全民爱国运动的转折点。

中国人民对政治发出了自己的声音,从而使政府再不能完全轻视社会民意的表达。

学生对政治的热情并不始于五四运动,资产阶级对政治的参与在清末则有明显的表现,唯有工人阶级作为一个阶级对政治的参与开始于五四运动,并表现出不可低估的阶级力量。

中国工人阶级成长为自为阶级时代的到来,对中国未来的政治发展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

——摘编自张海鹏主编《近代中国通史》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与辛亥革命相比,五四运动具有哪些新的历史特点?

结合新的时代和社会条件,分析这些特点的基本成因。

(6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促使五四运动“转折”的最具意义的历史事件,指出这一事件对中国民主革命进程的影响。

(4分)

 

(3)五四运动是中华民族复兴的历史起点。

据材料一、二,谈谈你对这一论断的理解。

(3分)

 

23.(13分)启蒙运动之后,作为一个整体的人类文化,渐次被划分成了“人文文化”和“科学文化”两大部类。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 自18世纪各门类科学确立以来,科学的实证、理性精神以及基于其上的启蒙自由、怀疑批判精神成为人文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而推动启蒙运动在反封建、反教会方面较文艺复兴更加明确和彻底,沉重打击了教会和专制政治。

科学的进步通过广大公民的个人启蒙促进了社会进步。

启蒙思想高扬人的自由探索和创造精神,为启蒙运动时代科学的繁荣开辟了道路。

19世纪被称为“科学时代”,对思想文化的影响日益显著。

科学精神、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广泛进入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不仅使人们发现了人类社会历史的客观规律,还导致发展演化的世界观形成,并深刻影响到文学艺术的发展。

——以上材料摘编自马龙闪《近现代科技与思想文化》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启蒙运动的科学基础,阐释启蒙运动较文艺复兴“明确和彻底”的含义。

(4分)

 

(2)据材料并结合18、19世纪世界史相关知识,就“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关系”问题写一篇小论文。

(9分)(要求:

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达通畅;280字左右)

 

24.【选做题】本题包括A、B、C、D四小题,请选定其中两小题,并在相应答题区域内作答。

若多做,则按作答的前两小题评分。

A.【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0分)

1861年农奴制改革是俄国历史上一个重大的转折点,推动了俄国社会的近代化进程。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 在19世纪中叶,越来越多的俄国人已经发现,农奴制度需要进行彻底的改革。

一些俄国人认为农奴制度野蛮而不文明,尤其是那些访问过西欧的人,从人道主义的角度赞同解放农奴。

军队的新兵都征自农奴,他们在战场上表现糟糕。

当时的俄国处在水深火热之中。

通过1861年农奴制改革,农民能够获得自由,但仍然要同之前一样付钱给原主人。

大部分地方的农民虽然不满意,还是平静地接受了他们的新地位。

一些贵族和具有进取心的农民开始尝试现代化农业,俄国的农业生产率有了可观的提高。

更多农民发现来到迅速发展的工业化城市,谋生会更为容易。

农奴解放使得俄国向资本主义经济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摘编自[美]弗兰克·萨克雷主编《世界大历史1799—1900》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推动俄国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因素。

(4分)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农民获得的“自由”,说明农奴解放对国家的积极影响。

(6分)

 

B.【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0分)

秦始皇对法治高度重视,将法治理念贯彻到秦帝国的政治实践中。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 秦始皇继承前代的法治传统,提出了以法治国的政治准则。

从新出土的秦简看,秦始皇编纂的成文法典内容丰富,体系庞大。

他将法律、法令公布于众,进行法律的普及工作,使更多的人知法守法。

在秦始皇时代,军政大事和百姓日常生活,都有法律进行规范,一定程度上真正实行了法治。

秦法要求官吏必须精通法律,依法办事,恪尽职守,公正无私。

在严格考核的基础上实行责任追究制,奖勤罚懒,劝善惩恶,这对秦统一的巩固和政治控制是极有好处的。

——摘编自马平安《中国传统政治的基因》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归纳秦始皇推行法治的主要举措。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始皇继承的“法治传统”。

(6分)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秦始皇推行法治的历史影响。

(4分)

 

C.【探索历史的奥秘】(10分)

克里特文明是古希腊文明的源头。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在埃及和两河流域文明的冲击下,克里特文明进入了快车道,靠近海岸的地方出现了堪称“宫殿”的大型建筑群。

这些宫殿规模相当大、结构紧凑且合理、所用建筑材料为优质石材。

宫殿内部即便以现代标准衡量也称得上豪华,里边发现了大量青铜短剑、精美的壁画、雕塑和其他奢侈品,还有以现代标准看也不落后的沐浴设施。

种种迹象表明,克里特岛上的居民不仅从事农业生产,也同周边地区的人们进行海上贸易。

材料二 由于缺乏足够的证据,目前研究者对克里特文明覆没的确切原因只能进行猜测。

原因可能是由于岛内严重的社会动乱造成的损害,也可能是由于一波又一波的海上入侵者造成的破坏,同样可能是由于内部动乱和外敌入侵合力造成的一种不可逆转的灾难性局面。

无论如何,迄今为止学术界在克里特文明消失的原因上尚未达成一致意见。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阮炜《不自由的希腊民主》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克里特文明兴盛的表现,指出今人对克里特人知之甚少的主要原因。

(6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克里特文明消失的可能原因,指出克里特文明的发现对西方文明史研究的意义。

(4分)

 

D.【世界文化遗产荟萃】(10分)

平遥古城展示了明清时期非同寻常的文化、社会、经济发展画卷。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平遥民居以四合院为主,多为清代所建,也有部分为明代遗存。

这些四合院华丽精美,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水平。

四合院为人们提供了舒适的生活场所,关上大门便把外界的尘嚣留在高墙之外,在园中赏花栽木,宁静养心,满足了道家遁世的渴求;打开大门又可以投身世俗生活之中,实现了儒家出世的愿望。

严谨的空间序列、对称的布局、沿轴线空间等级的递进,反映了宗族合居中尊卑、长幼的等级差别。

——摘编自宋昆主编《平遥古城与民居》

材料二 清道光三年,在平遥诞生了票号鼻祖——日升昌。

平遥票号无论从时间、数量、规模上都可谓全国之冠,从清朝中期至六七十年代平遥是中国最大的金融中心。

日升昌票号建筑群体现了山西晋中民居的传统特色,也吸收了晋中商业店铺的风格,使用功能、空间利用和建筑艺术和谐统一。

——摘编自谢璞《世界遗产中的早期本土银行建筑》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概括平遥民居所体现出的文化内涵。

结合所学知识,从经济角度分析平遥民居具有高超建筑艺术的原因。

(4分)

 

(2)据材料二,说明平遥古城的经济地位。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日升昌票号建筑群整体布局的特点和保护原则。

(6分)

 

2019届高三年级第二次模拟考试(南通七市)

历史参考答案

1.C 2.B 3.C 4.C 5.D 6.D 7.B 8.B 9.D 10.B 11.A 12.C 13.C 14.B 15.D 16.A 17.D 18.D 19.A 20.B

21.

(1)变化:

粮食产量增长;经济作物大量种植;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家庭手工业日益市场化;手工业专业市镇大量兴起。

(5分)

(2)国内因素:

中国手工业品精美畅销;明政府开放海禁。

(2分)

表现:

白银成为主要货币;商人资本雄厚;长途贩运发展较快;商业资本转向生产领域。

(4分)

(3)说明:

市民阶层崛起;阶级结构变动;资本主义萌芽产生;贱商观念开始改变。

(3分)

22.

(1)特点:

青年学生发挥先锋作用;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反封;群众基础广泛。

(3分)

成因:

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壮大了新的社会力量;新文化运动的思想熏陶;俄国十月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3分)

(2)事件:

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1分)

影响:

工人阶级成长为自为阶级;推动新民主主义革命到来;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阶级基础。

(3分)

(3)理解:

国际地位缓慢回升、国家利权逐渐收复;民众民主意识高涨;民族凝聚力增强。

(3分)

23.

(1)科学基础:

经典力学的发展;18世纪各门类科学的确立。

(2分)

含义:

直接抨击天主教会;反对封建专制统治。

(2分)

(2)

24.A.【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1)主要因素:

废除农奴制思潮的涌动;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工业发展举步维艰;农奴不断起义抗争。

(4分)

(2)自由:

获得人身自由;出钱赎买份地。

(2分)

积极影响:

促进俄国资本主义农业的发展;为工业生产提供充足自由劳动力;推动工业革命和城市化进程;推动俄国的政治近代化。

(4分)

B.【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1)主要举措:

重视立法;普及法制;依法行政;依法治吏。

(4分)

法治传统:

法家以法治国思想。

(1分)商鞅变法的法治成果。

(1分)

(2)简评:

巩固了秦的统一;有利于提高封建国家统治效能;严刑峻法激化阶级矛盾;为后世推行法治提供借鉴。

(4分)

C.【探索历史的奥秘】

(1)表现:

以宫殿为中心的城市繁华;手工业和海外贸易发达;文化艺术繁荣;社会生活充满情趣。

(4分)

原因:

无法释读线形文字和泥版;研究主要依靠考古实物和历史传说。

(2分)

(2)原因:

社会动乱;外敌入侵;火山爆发和地震。

(3分)

意义:

使希腊跻身于世界文明古国之列。

(1分)

D.【世界文化遗产荟萃】

(1)文化内涵:

儒家传统礼制;儒道融合。

(2分)

原因:

晋商的崛起;明清商品经济的发展。

(2分)

(2)地位:

出现最早的私人金融机构;一度成为近代中国金融业中心。

(2分)

特点:

前店后宅;呈中轴线左右对称。

(2分)

原则:

真实性、完整性;文化与自然协调一致。

(2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