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海淀区清华附中初一下期中语文.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777326 上传时间:2023-02-22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189.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市海淀区清华附中初一下期中语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北京市海淀区清华附中初一下期中语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北京市海淀区清华附中初一下期中语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北京市海淀区清华附中初一下期中语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北京市海淀区清华附中初一下期中语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京市海淀区清华附中初一下期中语文.docx

《北京市海淀区清华附中初一下期中语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市海淀区清华附中初一下期中语文.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北京市海淀区清华附中初一下期中语文.docx

北京市海淀区清华附中初一下期中语文

2018北京市海淀区清华附中初一(下)期中语文

一、基础·运用(共16分)

阅读下面语段,根据要求,完成1-5题。

(共16分)

“世界读书日”全称“世界图书与版权日”,又称“世界图书日”。

每年的这一天,世界一百多个国家都会举办各种各样的庆祝和图书室宣传活动。

世界各地的人们会用读书、讲座、到纪念馆zhān仰文化大师遗像等形式纪念这个节日。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选择4月23日成为世界读书日的灵感来自于一个美丽的传说。

4月23日是西班牙文豪塞万提斯的忌日,也是加泰罗尼亚地区大众节日“圣乔治节”。

传说中勇士乔治亚屠龙救公主,并获得了公主回赠的象征着知识与力量的一本书。

_____,每年的这一天,加泰罗尼亚地区的妇女们会给丈夫或男朋友赠送一本书,男人们则会回赠一枝玫瑰花。

实际上,这一天也是莎士比亚出生和去世的纪念日,又是美国作家纳博科夫、法国作家莫里斯·德鲁昂、冰岛诺贝尔文学奖获得主拉克斯内斯等多位文学家的生日。

这些大师,________不是政治上叱咤风云的民族领袖,________都可以被看作是本民族甚至世界文化史上的无miǎn之王。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1972年向全世界发出“走向阅读社会”的召唤,倡议社会成员人人读书,图书成为生活的必需品,读书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1.下列与文段相关的词语其字音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赡仰无勉之王叱咤(chà)风云

B.瞻仰无冕之王叱咤(zhà)风云

C.瞻仰无勉之王叱咤(chà)风云

D.赡仰无冕之王叱咤(zhà)风云

2.在文中横线处填写恰当的词语,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因此不仅而且

B.此外不仅而且

C.因此虽然却

D.此外虽然但是

3.为了纪念“世界读书日”,你所在的班级开展了一次名著灯谜会,所有谜语的谜底都是一本书的书名,请你从下列灯谜中任一则,写出谜底。

(2分)

A.非地狱,不是天堂。

(打一苏联文学名著)

B.小儿小儿排排坐。

(打一先秦诸子典籍)

C.黛玉日暮收艳骨,犹记清晨绽芳容。

(打一鲁迅作品集)

D.蜂蝶蝇蚁皆莫忘,雷动惊蛰第一声。

(打一科普名著)

我选____________,谜底是《____________》。

4.在今年的“世界读书日”,你想打一本《论语》送给一位与你朝夕相处的性情直爽、知识渊博的好朋友作为礼物,并在扉页上抄写《论语》中的一句话作为赠言。

下列句子中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A.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力而众星共之

B.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C.益者三友:

友直,友谅,友多闻

D.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5.在今年的“世界读书日”系列活动中,班委会准备制作一些书签,赠送给同学们,其中一些书签的打印出了问题,一些文字被遗漏了,请你将这些文字补充出来。

(8分)

①,流响出疏桐

万籁此俱寂,②

曲每奏,钟子期③

④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

家人⑤,则《论语》二十篇也

曲径通幽处,⑥

读书人啊,但愿你的心永远在云端飞翔,但愿你的美德与声誉,不是借着你的地位、财富和权力传扬,而是因你心灵的高贵远播。

愿你像一只柳荫里的鸣蝉:

⑦,⑧

答案:

①垂缕饮清露②但余钟磬音③辄穷其趣④虽多忌克⑤发箧视之⑥禅房花木深⑦居高声自远⑧非是藉秋风

二、文言文阅读(共10分)

阅读下面两则寓言,完成6-9题。

黔之驴

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

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

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

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

稍近,益狎,荡倚冲冒。

驴不胜怒,蹄之。

虎因喜,计之曰:

“技止此耳!

”因跳踉大㘎,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柳宗元《柳宗元集》

罴①说

鹿畏貙②,貙畏虎,虎畏罴。

罴之状,被③发人立,绝有力而甚害人焉。

楚之南有猎者,能吹竹为百兽之音。

寂寂持弓矢罂火,而即之山。

为鹿鸣以感④其类,伺其至,发火而射之。

貙闻其鹿也,趋而至。

其人恐,因为虎而骇之。

貙走而虎至,愈恐,则又为罴,虎亦亡去。

罴闻而求其类,至则人也,捽⑤搏⑥挽⑦裂而食之。

今夫不善内而恃外者,未有不为罴之食也。

柳宗元《柳宗元集》

【注释】①罴(pí)哺乳动物,体大,能爬树和游泳。

亦称“棕熊”。

②貙(chū):

一种像狐狸而形体较大的野兽。

③被(pī)同“披”,披散。

④感:

召唤,引诱。

⑤捽(zuó):

揪住。

⑥搏:

搏击。

⑦挽:

拿来。

6.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2分)

A.有好事者船载以入为鹿鸣以感其类

B.至则无可用至则人也

C.因跳踉大㘎因为虎而骇之

D.乃去虎亦亡去

答案:

A(A项前一个是连词,相当于“而”,表修饰,无实意;后一个是“来”的意思,表目的。

B都是“到”的意思,C都是“于是”的意思,D都是“到”的意思。

C都是“于是”的意思,D都是“离开”的意思)

7.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2分)

(1)稍近益狎狎:

_______________

(2)能吹竹为百兽之音为:

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新近而态度不庄重

(2)模仿(每空1分,共2分)

答案详解;本题

(1)题作答很好。

(2)题作答很不好,为讲解方便,先看一下课外文言文的译文。

鹿害怕豺狗,豺狗害怕虎,虎又害怕罴。

罴的样子为头上披着长发,好像人—样站着,非常有力而且会严重地伤害人们。

  楚国的南部有个打猎的人,能用竹笛模仿出各种野兽的叫声。

他悄悄地拿着弓、箭、装火药的罐子和火种来到山上。

模仿鹿的叫声来引诱鹿出来,等到鹿一出来,就用火种向它射去。

貙听到了鹿的叫声,快速地跑过来了,猎人见到豺狗很害怕,于是就模仿虎的叫声来吓唬它。

豺狗被吓跑了,虎听到了同类的叫声又赶来了,猎人更加惊恐,就又吹出罴的叫声来,虎又被吓跑了。

这时,罴听到了(声音)就出来寻找同类,找到的却是人,罴就揪住他、搏击他、捉住他、撕裂他,最后把他吃掉了。

  现在那些没有真正的本领,却专门依靠外部力量的人,没有一个不成为罴的食物的!

词语翻译要非常准确,并且要结合上下主翻译出最符合原文的意思。

(2)句中的“为”可以说是万能动词,在翻译的时候一定要结合上下文。

根据文意,发现猎人一遍遍模仿动物的叫声,所以“为”翻译为“模仿”是最恰当的。

典型示例:

(2)题的“为”被翻译成“成为”“吹出”“变成”等,这些答案均不给分,必须写出“模仿”的意思才可以。

8.用现代汉语下列句子。

(2分)

(1)以为且噬己也翻译: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未有不为罴之食也翻译:

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参考答案:

(1)认为将要咬自己。

(2)没有一个不成为罴的食物的。

(每空1分,功2分)

答案详解:

够大2翻译最好字字落实,但此次批发只要大概意思对了就给分了,因为翻译难度还是比较大的。

(1)句中“认为”要翻译出来。

(2)句只要写出“都会被罴吃掉”的意思即可。

典型示例:

第一题作答情况很好。

第二题有个别同学把句子翻译成“从来没有不把罴当食物的”“没有不成为哺乳动物的食物的”“没有不想把它煮了吃了的”等,这些均是因为没有读懂原文,或者把“罴”看成了“煮”造成的。

9.《黔之驴》结尾其实还有这样一段话:

“噫!

形之庞也类有德,声之宏也类有能。

向不出其技,虎虽猛,疑畏,卒不敢取。

今若是焉,悲夫!

”这句话里的“技”,在《黔之驴》中是指“

(1)”“

(2)”,在《罴说》里则可以指“(3)”。

由此可见,两则寓言都讽刺了“(4)”这一类性格特征的人。

(第

(1)

(2)空分别用《黔之驴》原文里的词语作答,第(3)空用《罴说》原文的词句作答)(4分)

参考答案:

①参考答案①

(一)鸣②

(一)蹄③能吹竹为百兽之音④不善内而恃外(此空学生答“不善内”或“恃外”也给分)(每空1分,共4分)

答案详解:

略。

典型示例:

本题难度不高,但失分很严重。

有些同学是没有用原文回答问题,例如第四个空有人答“外强中干”;有些同学是理解错误,题干说“这句话里的技,在《黔之驴》中是指”,应该答驴的“技”,有同学回答的是“庞然大物”和“驴不胜怒”,个别同学审题粗糙,前两个空填写的是“驴”和“虎”,莫名其妙。

三、名著阅读(共9分)

阅读下面连环画,完成10-12题。

1师徒四人这天来到了(),恰巧观主有事外出了。

2童子按照师父交代,摘了两颗人参果给唐僧吃。

唐僧不知是神果,不肯

3童子讨论人参果时被()听到了。

八戒嘴馋,叫悟空偷几个果子尝。

4悟空承认偷了三人上,童子却说四个,悟空一气之下将树连根推倒。

5不久,()回来了,他听说事情后立刻驾云追上唐僧师徒,向他们讨树。

⑥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图①三藏离鞍下马,师徒四人来于门首观看,只见那山门左边有一通碑,碑上有十个大字,乃是“_______福地,万寿山洞天”(横线处填地点)。

图③和图⑤括号里的人名分别是______和______。

(3分)

参考答案:

万寿山,猪八戒,镇元子(每空1分,共3分)

答案详解:

名著阅读对小说的要求一贯是考查主要情节、主要人物和主题理解。

本题严格按考纲考查,这段故事是《西游记》中的精华,是必须要了解的,千万不要认为知道了“大闹天宫”“三打白骨精”“三调芭蕉扇”这能应对名著阅读的考题了。

一定要阅读原著,一定要了解名著的主要内容,而且这个故事在《西游记》中很特别,没有常见的“吃唐僧”的起因,没有外援灭妖的桥段,最后镇元子还和悟空结为兄弟。

本题第一个回答“五庄观”也可,第二个空回答“八戒”、“悟能”、“猪悟能”也可。

第三个空回答“镇元大仙”“镇元之祖”也可。

典型示例:

第一个空错答为“五观庄”;第二个空错答为“猪八戎”;第三个空作答情况最不好,有些人错答为“观主”,更多的同学是错答为“文殊菩萨”“观音菩萨”“如来佛”“菩提老祖”……各路角色,闪亮登场。

可惜,都不对。

11.结合前五幅画的内容,为第6幅补写一段文字。

(要求20-30字)(2分)

答案:

观音菩萨用杨柳枝蘸瓶中的甘露,画了一道符,转眼间树活了,并且结满了果子。

(2分)

①答案采分点:

观音菩萨/救活了树

②分析:

有许多同学弄不清是哪位菩萨,扣1分,因为《西游记》中的菩萨特别多,观音菩萨、灵吉菩萨、文殊菩萨等。

还有同学表述不准,救活了树,有同学说种树,有同学说“修树”都不准确。

扣1分。

③建议与指导:

保证真正读过《西游记》,并能记住书中大致的情节(特别是那些经典情节)认真审题,注意要描述的画面在整个故事情节中的位置。

(答案示例)

12.阅读名著中的片段,完成下列问题。

(1)根据左边方框里的内容,找出右边相对应的人物,并按顺序把人物名字填写在答题纸的横线上。

(2分)

①解剖实习了大概一星期,他又叫我去了,很高兴地,仍用了极抑扬的声调对我说道:

“我因为听说中国人是很敬重鬼的,所以很担心,怕你不肯解剖尸体,现存总算放心了,没有这回事”

 

苏七块

②假如她看见我们吃冰,一定和蔼地笑着说,“好,再吃一块,我记着,看谁吃的多。

 

藤野先生

③“哥儿,有画儿的‘三哼怪’,我给你买来了!

 

衍太太

④他人高袍长,手瘦有劲,五十开外,红唇皓齿,眸子赛灯,下巴儿一绺山羊须,浸了油赛的乌黑锃亮。

张口说话,声音打胸腔出来,带着丹田气……他手下动作更是“干净麻利快”,逢到有人伤筋断骨找他来,他呢……

 

阿长

(2)依据上题中②的内容,分析其人物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

(2分)

(2)衍太太的形象特点是背后经常怂恿孩子们干不好的事,事后又充当“老好人”。

(2分)

四、现代文阅读(共20分)

(一)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3-16题。

(共6分)

人们“踏上”火星的地表,亲身感受火星地面布满尘土的砂岩,人们还会“亲临”新闻现场,感受最鲜活的现实体验……这是虚拟现实技术将会在未来带给人们的新娱乐方式。

“虚拟现实”让人们活在电影里

在未来的闲暇时间,人们可能是这样度过的——蜷缩在沙发上,用手机选好电影,戴上虚拟现实眼镜,然后就进入了极具现代感的虚拟IMAX影厅。

借助互联网,人们邀请远在另一个城市的好友一起观影,并且能看到他就“坐”在身旁。

人们还可以选择进入电影场景,汤姆·汉克斯或者安妮·海瑟薇就会在身边点头致意。

一只萤火虫飞来,人们能看到它在自己指间盘旋。

电影的情节如何展开,将取决于人们选择了哪个场景。

“虚拟现实”①

这种技术的应用绝不仅限在电影这一个领域。

未来人们戴上眼镜,可以立刻置身当红歌星的演唱会现场、《中国好声音》演播室,或者世界杯决赛的现场。

夜深人静,如果你想和远在地球另一边的好友通电话,拨完号码,你就“坐”到了她对面,此刻她可能在海边晒着日光浴。

新闻不再是用来“看”的,而被用来“经历”和“体验”,新闻记者需要通过虚拟现实技术将观众带到“新闻现场”,给人们最鲜活的现实体验,重大新闻事件发生时,人们可以瞬间“抵达”新闻现场。

“虚拟现实”让人们体验“灵魂出窍”般的真实娱乐

这种体验究竟会真实到什么程度呢?

美国《连线》杂志的一位记者曾戴着OculusVR的头戴设备和耳机,体验从700英尺高的绝境长城俯瞰美国电视剧《权力的游戏》里著名的“维斯特洛大陆”。

他是这样描述这种体验的:

“从绞车盘升降机里往外看,我可以清晰地看到黑城堡里石头建筑被火炬映射出的幽暗光芒。

门,闭上了。

升降机带着我缓缓上升,无垠的雪山,如同一幅画卷在我面前展开。

风儿抚弄着我的脸庞,升降机绞车盘的齿轮声敲打着我的耳朵,升降机在我脚下摇摆、振动。

”这种“灵魂出窍”般真实的体验,是如何产生的呢?

对此,作者陈赛在《无尽的现实》一文里如此解释:

看3D电影的时候,你只有很短暂的存在感,因为稍微转个头,就能看到屏幕的边界,存在感立刻被打破了。

但虚拟现实技术利用计算机图形、算法和镜头,把边界隐藏起来,随着你的头部运动随时调整视角,360°环绕,就好像屏幕没有尽头一样。

无论左转、右转、前进、后退,你在虚拟图像中所看到的都与现实世界一模一样。

除了视觉信号之外,你的大脑还会接收到声音、味觉、嗅觉甚至触觉信号,比如风和震动,让你不得不相信自己身处一个并不存在的世界。

对此,游戏玩家有一种非常生动的比喻——就像把脑袋探入虫洞,钻到了另外一个世界。

就在不久前,奥酷拉思公司的首席科学家MichaelAbrush甚至表示,我们对于这个世界的体验,本身就是一个幻觉——我们一直生活在自己的大脑所投射的“虚拟现实”里,而不是真正的“现实”里。

人们也许会生活在这样一个世界:

鲨鱼在办公室里游来游去,大象在你手心打盹,恐龙在天空飞翔。

也许在不远的将来,无论机场、地铁,人们将不再拿着手机指指划划,而是一个个套了虚拟现实头盔在那儿摇头晃脑。

到那时,如何从这种欺骗了大脑的娱乐中重返现实,或许会成为人们新的苦恼。

13.文章开头从人们对未来的畅想写起,有什么作用?

(2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文章,将横线①处的小标题补充完整。

(2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学校邀请专家举行“虚拟现实”的讲座,讲座安排了向专家提问的环节,请你围绕“虚拟现实”这一新技术,向专家主教一个问题。

(2分)

(二)阅读《我的母亲》,完成第16-19题。

(共14分)

我的母亲

老舍

①母亲生在农家,勤俭诚实。

为我们的衣食,母亲要给大家洗衣服,缝补衣裳。

在我的记忆中,她的手终年是鲜红微肿的。

白天,她洗衣服,洗一两大盆。

她料理家务永远丝毫也不敷衍,就是屠户们送来的黑如铁的布袜,她也给洗得雪白。

晚间,她抱着一盏油灯,还要缝补衣服,一直到半夜。

她终年没有休息,可是在忙碌中她还把院子屋中收拾得清清爽爽。

桌椅都是旧的,柜门的铜活久已残缺不全,可是她的手老使破桌面上没有尘土,残破的铜活发着光。

院中,父亲遗留下的几盆石榴,永远会得到应有的浇灌与爱护,年年夏天开许多花。

②从这里,我学到了爱花,爱清洁,守秩序。

这些习惯至今我还保存着。

③有客人来,无论手中怎么窘,母亲也要设法弄一点东西去款待。

舅父与表哥们往往是自己掏钱买酒肉食,这使她脸上羞得飞红,可是殷勤地给他们温酒作面,又给她一些喜悦。

到如今我的好客的习性,还未全改,因为自幼看惯了的事情是不易改掉的。

④母亲活到老,穷到老,辛苦到老。

可是,母亲并不软弱。

那时有多少变乱啊!

有时候兵变了,有时候内战了,城门紧闭,铺店关门,昼夜响着枪炮。

这惊恐,这紧张,再加上一家饮食的筹划,儿女安全的顾虑,岂是一个软弱的老寡妇所能受得起的?

可是,在这种时候,母亲的心横起来,她不慌不哭,要从无办法中想出办法来。

她的泪会往心中落!

这点软而硬的性格,也传给了我。

在做人上,我有一定的宗旨与基本的法则,什么事都可将就,而不能超过自己画好的界限。

我怕见生人,怕办杂事,怕出头露面;但是到了我非去不可的时候,我便不敢不去,正像我的母亲。

从私塾到小学,到中学,我经历过起码有二十位教师吧,但是我的真正的教师,把性格传给我的,是我的母亲。

母亲并不识字,她给我的是生命的教育。

⑤当我小学毕业的时候,亲友一致地愿意我去学手艺,好帮助母亲。

我晓得我应当去找饭吃,以减轻母亲的困苦。

可是,我也愿意升学。

我偷偷地考入了师范学校——制服、饭食、书籍、住处,都由学校供给。

只有这样,我才敢对母亲说升学的话。

入学,要交十元的保证金。

这是一笔巨款!

母亲作了半个月的难,把这巨款筹到,而后含泪把我送出门去。

当我由师范毕业,被派为小学校的校长,母亲与我都一夜不曾合眼。

我只说了句:

“以后,您可以歇一歇了!

”她的回答只有一串串的眼泪。

新年到了,正赶上倡用阳历,不许过旧年。

除夕,我请了两小时的假,由拥挤不堪的街市回到请炉冷灶的家中。

母亲笑了。

及至听说我还须回校,她愣住了。

半天,她才叹出一口气来。

到我该走的时候,地递给我一些花生说:

“去吧,小子!

”街上是那么热闹,我却什么也没看见,泪遮迷了我的眼。

⑥生命是母亲给我的。

我之能长大成人,是母亲的血汗灌养的;我之能成为一个不十分坏的人,是母亲感化的。

她一世未曾享过一天福,临死还吃的是粗粮。

唉!

还说什么呢?

心痛!

心痛!

16.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两项是(2分)

A.母亲靠洗衣服、缝补衣裳的微薄收入来抚育“我”成人,她的勤俭令我记忆深刻。

B.“我”一直保持着爱花、爱清洁、守秩序的良好习惯,可见母亲对我影响之深。

C.“脸上羞得飞红”“又给她一些喜悦”,写出母亲招待来客时复杂的心理活动。

D.为了供“我”读书,原本贫穷的家庭更加“清炉冷灶”。

母亲晚年愈发凄凉。

17.下列判断不符合原文的一项是(2分)

A.虽然没有对“母亲”外貌集中描写,但“母亲”劳动妇女的形象很传神、很鲜明。

B.文章重点刻画“母亲”形象,侧重写她的性格,如“勤俭”“并不软弱”等。

C.文章轻描淡写了“我”的一些性格、习惯等,从侧面反映出母亲对孩子的影响之大。

D.本文调动了排比、拟人、夸张、比喻等手法塑造人物,文采斐然,使人读之难忘。

18.文章第⑤段画线处,有两次提到了母亲的泪,请分别解释母亲这两次流泪的原因。

(4分)

19.文章第④段说“母亲并不识字,她给我的是生命的教育”,联系全文,分析这种“生命的教育”的具体内容。

五、附加题(共20分)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传统美德薪火相传。

水木中学准备开展一次以“走进传统文化,传承‘孝’之美德”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

请你参与,按要求完成16-25题。

(10分)

20.【解读“孝”字】汉字是音形义的结合体,我们可以通过“形”来推知“义”、请你根据下面的文字和右面的图片,推测“孝”字的本义,下列与之最相符的一项是(1分)

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说:

“善事父母者,从老省,从子,子承老也”

A.子女扶着父母走B.子女背着父母

C.子女要孝敬父母D.子女要陪伴父母

21.【诵读“孝”言】新闻记者下面四则选自《论语》的语句,加点字读音正确的一项是(1分)

有子曰:

“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子曰:

“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孟武伯问孝,子曰:

“父母唯其疾之忧。

子夏问孝。

子曰:

“色难。

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A.dìméijízuànB.tìmójīzhuàn

C.dìméijīzuànD.tìmójízhuàn

22.【运用“孝”语】你要代表班级做关于“孝敬的重要性”的演讲,需要引用一些古今名言,下面四句名言不符合演讲主题的一项是(1分)

A.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

——《孝经》

B.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

C.我们体贴老人,要像对待孩子一样。

——(德)歌德

D.丑恶的海怪也比不上忘恩的儿女那样可怕。

——(英国)莎士比亚

23.【辨析“孝”意】《论语》的理解经常会有争议,但是也常常会几个说法都有合理性,你觉得下面四种理解完全不合理的一项是(1分)

孟伯问孝,子曰:

“父母唯其疾之忧。

A.父母只为孝子的疾病发愁,因为,孝子会把自己的其他事做好,不让父母为自己担忧。

B.父母只需为自己的疾病发愁,因为,孝子会为做好一切,不需要父母担忧别的。

C.子女如果知道了父母生病,心里就只有忧愁了。

只要有这种忧愁,也就是“孝”了。

D.孩子得了疾病,是令父母忧愁的事情,因此,孩子需要照顾好自己的身体,不让父母担忧。

24.【躬行“孝”举】《论语》中关于孝的语句,有一些对我们今天如何孝敬父母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例如这一则:

子游问孝。

子曰:

“今之孝者,是谓能养。

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这则论语说的是孝敬父母要注意区分二者关系,下面对二者关系判断正确的一项是(1分)

A.人和犬马B.今和昔C.养和敬D.自己父母和别人父母

25.【阅读“孝”文】

材料一:

我所看到的那些阴间的图画,都是家藏的老书,并非我所专有。

我所收得的最先的画图本子,是一位长辈的赠品:

《二十四孝图》。

这虽然不过薄薄的一本书,但是下图上说,鬼少人多,又为我一人所独有,使我高兴极了。

但是,我于高兴之余,接着就是扫兴,因为我请人讲完了二十四个故事之后,才知道“孝”有如此之难,对于先前痴心妄想,想做孝子的计划,完全绝望了。

“人之初,性本善”么?

这并非现在要加以研究的问题。

但我还依稀记得,幼小时候,对于父母,倒是极愿意孝顺的。

不过年幼无知,以为“孝顺”无非是“听话”,“从命”,以及长大之后,供年迈父母好好吃饭罢了。

自从得了《孝子》这一本教科书以后,才知道并不然,而且还要难到几十几百倍。

其中自然也有可以勉力仿效的,如“子路负米”,“黄香扇枕”之类的。

“陆绩怀桔”也并不难,只要有阔人请我吃饭。

“鲁迅先生作宾客而怀橘乎?

”我便跪答云,“吾母性之所爱,欲归以遗母。

”阔人十分佩服,于是孝子就做稳了,也非常省事。

“哭竹生笋”就可疑,怕我的精诚未必会这样感动天地。

但是哭不出笋来,还不过抛脸而已,到“卧冰求鲤”,可就有性命之虞了。

我乡的天气是温和的,严冬中,水面也只结一层薄冰,即使孩子的重量怎样小,躺上去,也一定哗喇一声,冰破落水,鲤鱼还不及游过来。

自然,必须不顾性命,这才孝感神明,会有出乎意料之外的奇迹,但那时我还小,实在不明白这些。

其中最使我不解,甚至反感的,是“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两件事。

——选自鲁迅《二十四孝图》

材料二:

郭巨埋儿

汉,郭巨家贫,有子三岁。

母尝减食与之。

巨谓妻曰:

“贫乏不能供母,子又分母之食,盍埋此子。

”及掘坑三尺余,得黄金一釜,上云:

“天赐郭巨,官不得取,民不得夺。

”有诗为颂,诗曰:

郭巨思供亲,埋儿为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