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分析示范.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777099 上传时间:2023-02-22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2.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案例分析示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案例分析示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案例分析示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案例分析示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案例分析示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案例分析示范.docx

《案例分析示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案例分析示范.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案例分析示范.docx

案例分析示范

 

国家职业资格全国统一鉴定

心理咨询师文章

(国家职业资格二级)

 

文章类型:

案例报告

文章题目:

一例一般心理问题的咨询案例报告

 

姓名:

身份证号:

准考证号:

所在省市:

河北省石家庄市

所在单位:

石家庄市第三医院

 

一例一般心理问题的咨询案例报告

姓名

摘要:

本文是一例一般心理问题的心理咨询案例报告。

求助者是一名医生,因工作失误被领导批评而引发心理问题。

求助者情绪焦虑,伴有失眠、上班精神不集中,工作效率下降。

咨询师根据她的情况采用了合理情绪疗法,经4次咨询,求助者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认知达到消除紧张焦虑和恐惧心理的目的。

经过两个月五次咨询治疗,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三个月后随访,求助者的焦虑恐惧症状消失,情绪稳定,睡眠问题解决,咨询效果明显。

关键词:

一般心理问题焦虑合理情绪疗法心理咨询案例报告

一、一般资料

求助者,孙某,女,24岁,汉族,本科文化程度,未婚,医生。

二、主诉与个人陈述

主诉:

一月来心情极度痛苦烦躁,睡不着觉,反复想被领导批评的事。

个人陈述:

孙某于一年前北京某医科大学毕业后分配到石家庄某医院工作,工作后对自己要求严格,力求尽善尽美。

一月前因病历书写出现错字问题,被科领导批评工作态度不认真,自觉委屈,没有面子,觉得科里其他人也犯过类似的错误,为什么只批评她,认为领导否定了她的全部努力,有意和她过不去。

工作时惴惴不安,反复检查自己的书写病历后仍感到不放心,唯恐哪里出现错误,会被领导抓住成为反面典型。

下班后也处于紧张状态,回想自己一天的工作,担心自己哪里出现错误,以致睡眠质量下降,难以入睡,睡着后经常做噩梦,有时被惊醒,白天工作没精神,每看到同事窃窃私语就认为同事在嘲笑她工作态度不认真,出现如此低级的错误。

看到领导紧张不安,害怕和领导说话,领导和她说话时不敢直视领导。

近一周来出现心慌、出汗等症状,孙某非常苦恼,为了改变这种现状,前来咨询求助。

三、咨询师观察和了解到的情况

1.咨询师观察到的情况:

求助者装扮很普通,衣着整齐,举止得体,愁眉苦脸,神疲乏力,面容显憔悴。

说话时思维条理清晰,说到伤心处情绪激动,偶尔有哭腔。

求助者在叙述领导批评时,情绪反应强烈,反复强调自己的委屈。

在咨询过程中,对答切题,语速慢,语音低,能叙述自己所遇到的问题,自知力完好,有求治愿望,未见明显的精神病性症状。

2.咨询师了解到的情况:

(1)既往史:

既往体健,无重大器质性疾病史,无手术史,无传染病史、无输血过敏史、无高热抽搐及外伤昏迷史,感知觉、记忆及思维未见异常,躯体医学检查正常,身体无疼痛也无不适感,无家族精神病史及遗传史。

(2)个人史:

出生农村家庭,在家排行老大,足月顺产,自幼身体健康,父母均为农民,家庭和睦。

从小学习成绩非常优秀,听父母的话,对自己要求严格。

毕业于北京某医科大学,于石家庄市某医院工作。

平时人际交往较少,与同事关系一般,朋友不多,没有特别的兴趣、爱好。

未婚。

四、心理测验结果

1、EPQ:

E48;P56;N69;L38;显示求助者为内向性格,抑郁质。

2、SAS:

标准分64分,为中度焦虑。

五、评估与诊断

1、根据临床资料的收集,综合其相关因素,对求助者初步诊断为:

一般心理问题。

2、诊断依据如下:

(1)根据区分心理正常与心理异常的心理学原则,该求助者主客观世界统一,精神活动内在协调、一致,人格相对稳定,对自己的心理问题有自知力,有主动求医行为,无逻辑思维的混乱,无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根据精神活动正常与异常的三原则判断,因此,可排除精神病性问题。

(2)求助者对被领导批评出现的焦虑情绪,与所处环境相符,为常形冲突,可排除神经病性问题。

(3)求助者的主导症状是焦虑情绪,且仅限于工作状况,尚未泛化,可排除严重心理问题。

(4)求助者的情绪症状由现实因素引发,为近期发生,反应内容未泛化,不良情绪持续一月,社会功能没有明显受损,

据此,初步诊断为一般心理问题。

3、鉴别诊断:

1.与精神病相鉴别:

根据心理正常与异常“三原则”,精神病的特点是患者的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不统一,知、情、意不协调一致,无自知力,一般不主动求医,常表现出幻觉,妄想等。

而该求助者的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是统一的,知、情、意是协调一致的,个性相对稳定,对自己的心理问题有自知力,主动求医,无幻觉妄想等症状,可以排除精神病。

2.与严重心理问题相鉴别:

严重心理问题的初始反应强烈,反应会泛化,对社会功能造成较严重的影响,病程大于2个月。

而该求助者情绪反应能在理智控制之下且没有泛化,没有对社会功能造成严重影响,持续的时间也较短,因此可以排除严重心理问题。

3.与焦虑症相鉴别:

焦虑症是“以广泛性焦虑或发作性恐怖状态为主要临床相的神经症”,是一种内心紧张不安,预感到似乎将要发生不利情况而难于应付的不愉快情绪,常伴有头晕、胸闷、呼吸困难、出汗和运动性不安等。

而该求助者虽然也以焦虑为主要症状,但是在现实事件的刺激下产生的情绪反应,没有破坏病与非病的三原则,没有严重影响社会功能,心理冲突未变形、没有泛化,而且持续时间只有1个月,因此可以排除焦虑性神经症。

4、对该求助者的资料进行整理,得出该求助者产生问题的原因分析:

(1)生物因素:

该求助者系女性,24岁。

(2)社会因素:

存在负性现实生活事件(病历书写错误被领导批评,感觉自尊心受伤害,认为领导有意针对她);与同事关系一般,缺少社会支持系统的帮助。

(3)心理因素:

1)存在明显认知错误:

领导批评他说明领导有意针对她;认为“我对自己要求挺严格的,就因为病历错了个字,批评我、否定我。

”2)缺乏有效的解决问题行为模式,焦虑失眠、效率降低却不知如何解决。

3)求助者对自己要求严格,性格内向,家教传统,缺少和领导的沟通,追求完美。

六、咨询目标的确定

根据以上的评估与诊断,经与求助者协商,初步确定如下咨询目标:

1、具体目标与近期目标:

A、帮助求助者接受病历书写错误被领导批评的事实,降低情绪反应,改善睡眠;

B、帮助求助者理清思路,正确处理与领导的关系;

2、最终目标与长期目标:

完善求助者的个性,学会面对和处理工作中的失误,且不再苛求自己,增强其社会适应能力。

七、咨询方案的制定

1、主要咨询方法与适用原理:

合理情绪疗法

这种疗法旨在通过纯理性的分析和逻辑思辨的途径,改变求助者的非理性观念,以合理的思维方式代替不合理的思维方式,以合理的信念代替不合理的信念,以改变认知为主的治疗方式来帮助来访者减少或消除他们已有的情绪障碍。

本案例求助者的心理问题表面上似乎是由于遭受领导批评后,才导致了高强度的痛苦、紧张、焦虑的情绪,实际上真正原因是来自求助者本身对事情的不合理认识和评价所引起的,比如,求助者可能存在“我已经很认真了”,“被领导批评是一件很丢脸的事情”,“他不应该因一个错字批评我”等一些“绝对化要求”,对生活事件过分概括--虽然只是被领导批评书写不认真却认为是领导对她工作的全面否定,导致了她的自我挫败感。

因此,运用合理情绪疗法,帮助求助者以合理的思维方式代替不合理的思维方式,以合理的信念代替不合理的信念,帮助求助者减少或消除情绪困扰及行为障碍。

2、双方各自的特定责任、权利与义务

(一)求助者的责任、权利和义务:

(1)责任:

A、向咨询师提供与心理问题有关的真实资料;

B、积极主动地与咨询师一起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C、完成双方商定的作业。

(2)权利:

A、有权利了解咨询师的受训背景和执业资格;

B、有权利了解咨询的具体方法、过程和原理;

C、有权利选择或更换合适的咨询师;

D、有权利提出转介或中止咨询;

E、对咨询方案的内容有知情权、协商权和选择权。

(3)义务:

A、遵守咨询机构的相关规定;

B、遵守和执行商定好的咨询方案各方面的内容;

C、尊重咨询师,遵守预约时间,如有特殊情况提前告知咨询师。

(二)咨询师的责任、权利和义务

(1)责任:

A、遵守职业道德,遵守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

B、帮助求助者解决心理问题;

C、严格遵守保密原则,并说明保密例外。

(2)权利:

A、有权利了解与求助者心理问题有关的个人资料;

B、有权利选择合适的求助者;

C、本着对求助者负责的态度,有权利提出转介或中止咨询。

(3)义务:

A、向求助者介绍自己的受训背景,出示营业执照和执业资格等相关证件;

B、遵守咨询机构的有关规定;

C、遵守和执行商定好的咨询方案各方面的内容;

D、尊重求助者,遵守预约时间,如有特殊情况提前告之求助者。

3、咨询时间与收费

咨询时间:

每周1次,每次40-50分钟,咨询次数4次

咨询收费:

每次100元

心理测验:

EPQ、SAS各50元

八、咨询过程

1、咨询阶段大致分为:

A、心理诊断与咨询关系建立阶段;

B、领悟阶段;

C、修通阶段;

D、再教育阶段,即结果的巩固与结束阶段。

2、具体咨询过程:

(1)第一次咨询:

诊断评估与咨询关系建立阶段,时间:

2012年4月5日

目的:

A、了解基本情况;

B、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

C、确定主要问题;

D、探询改变意愿;

E、进行咨询分析。

方法:

合理情绪疗法、心理测验

过程:

A、填写咨询记录表,询问基本情况,介绍咨询中的有关事项与规则;

B、做心理测验;

C、摄入性谈话收集临床资料,探询求助者的心理矛盾及改变意愿;

D、将心理测验结果反馈给求助者,并作出初步问题分析;

E、确定咨询目标;

F、简单介绍合理情绪疗法的基本理论模型(ABC模型);

G、布置咨询作业强化求助者对ABC之间关系的理解;

——要求求助者,按照下列表格的模式,尝试把自己所有的问题都表示出来:

诱发事件A:

病历书写错误被领导批评

不良情绪C:

心烦、郁闷

不合理信念B:

被领导批评认为领导否定了她的全部——告诉求助者,家庭作业是咨询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自己的问题思考、检查越认真、全面,咨询的进步就会越快。

(2)第二次咨询:

心理帮助阶段,时间:

2012年4月12日

目的:

A、加深咨询关系;

B、寻找和确认求助者的不合理信念;

C、帮助求助者领悟自己的问题与不合理信念的关系;

方法:

合理情绪疗法

过程:

A、反馈咨询作业:

求助者很认真地列出了自己的许多不合理信念,但涉及此次情绪问题的不合理信念并没有完全列出;

B、求助者的情绪反应仍比较强烈,一再追问与领导的关系到底应该如何处理。

咨询师表示理解与接纳,但没有正面回答;

C、要求求助者进一步详谈这几年家庭生活情况以及与领导的关系,打破求助者心目中认为自己没有重大责任的自我中心倾向,目的是从深层次挖掘自己的不合理信念;

D、通过交谈、启发与引导,最后,帮助求助者列出与此次问题有关的容易受挫和委屈的不合理信念:

a)书写病历就错了个字,领导不应批评我工作不认真;

b)我对工作已经很认真了,领导否定了我的工作态度;

c)为什么其他人犯同类的错误没有被批评;

d)科里其他人因为这件事嘲笑我,我成了反面典型;

咨询谈话摘要:

咨询员:

“你觉得是什么原因使你一直处于目前这种情绪状态中?

求助者:

“领导看我不顺眼,处处针对我……”

咨询员:

“这些是你生活中发生的事情,我们称之为“诱发事件”,但它们可能不是直接原因。

求助者:

“哦?

那什么是直接原因呢?

咨询员:

“其实那是你对这些事的看法造成的。

人的情绪和行为的变化与对现实世界的认识、态度和看法有关,对同一事物的认识不同,其引发的情绪和行为的变化也不同,只有改变了不合理信念,才能减轻或消除你目前存在的各种症状,那样你才可能控制好自己的情绪。

求助者:

“是这样吗?

咨询员:

“举个例子,假如你迷路了,你向一个人问路,对方看了你一眼,没有回答,这时,你会是什么感觉呢?

求助者:

“我会很失望,生气。

他怎么这么没有礼貌啊。

咨询员:

“如果我告诉你他是一个聋哑人,你又会觉得怎样?

求助者:

“噢!

原来是个聋哑人,他听不到我说话,更没办法回答了。

咨询员:

“你还会觉得生气吗?

求助者:

“不会了。

反而有点同情他了。

咨询员:

“同样一件事情——他不理你,但你前后的情绪反应却截然不同。

为什么这样呢?

因为你对这件事的前后看法不一样。

求助者:

“……(沉默思考)是的,的确这样。

看来我的问题好像是因为我的一些想法在作怪。

E、布置咨询作业

——要求求助者对上述列出的不合理信念进行认真思考,目的是为了帮助求助者把注意从过分关注自己的情绪和诱发事件转移到自己的不合理信念上来,并领悟自己的问题与不合理信念的关系。

——要求求助者与丈夫就他们的婚姻进行沟通,帮助求助者了解丈夫眼中的家庭现状。

(3)第三次咨询时间:

2012年4月19日

目的:

A、帮助求助者修正或放弃原有不合理信念;

B、帮助求助者建立合理信念,减轻或消除情绪困扰;

方法:

合理情绪疗法

过程:

A、反馈咨询作业:

求助者与领导进行了认真交谈,得知领导眼中求助者并不像自己认为的那样糟糕,领导觉得求助者平素工作认真,但医疗行业是一个高风险的行业,所谓人命关天,加强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是对一个年轻医师的基本要求,就事论事,并没有针对她。

作为一个低年资医师应该多和上级大夫沟通,多请教上级医师,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提高自己专业素养。

科里同事反应她平时工作态度认真,希望她继续努力,与科里同事搞好关系。

求助者的情绪反应强度降低,觉得领导说的也有道理;

B、针对上次列出的不合理信念,咨询师运用“黄金规则”与求助者进行商讨与辩论,让求助者分清合理与不合理信念,并帮助她学会以合理信念代替不合理信念;

C、经与求助者进行商讨与辩论,得出如下建设性信念:

a、初恋女友不可能没有一点记忆,允许对方保留一点心理空间;

b、即使陌生人也有相遇的时刻,不能剥夺人与人之间的正常交往和联系;

c、我全心全意对他是我自愿的,他并没有要求我这样做,那我有什么理由强迫他呢?

d、我有什么证据就认为他们一直联系呢。

D、布置咨询作业

——要求求助者将原来列出的不合理信念与此次提出的建设性信念列表一一对比,并进行认真思考。

(4)第四次咨询:

结束与巩固阶段,时间:

2012年4月26日

目的:

A、巩固咨询效果;

B、结束咨询;

方法;合理情绪疗法、心理测验法

过程:

A、反馈咨询作业:

求助者对比思考了不合理信念与建设性信念,觉得自己很多想法很荒谬,了解了自己痛苦的根源不是被领导批评这件事,而是由此产生的不合理化信念让自己不断猜测、委屈,发生了自己无法摆脱的焦虑体验。

求助者情绪反应明显降低,没有太多焦虑,愿意积极面对这次被领导批评这件事;

B、在对求助者进行正面积极鼓励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导求助者将此次的认识转变扩展到生活的其他领域中;

C、鼓励求助者自己决定与领导关系的改善。

指导求助者深刻领会“人不是被事情本身所困扰,而是被其对事情的看法所困扰”的含义;

D、做SAS测验,标准分为37分,基本结束咨询。

九、咨询效果评估

1、求助者的评估:

“我的情绪已经基本平静下来了,我知道我该怎么做了”。

“我的睡眠状况已经好转,也能专心上班了”。

2、求助者领导和同事的评估:

求助者多次与领导、同事沟通后,表示对领导重建信任;情绪平稳,工作能集中注意力,

3、咨询师的评估:

经过回访和跟踪,发现咨询已经基本达到预期目标,求助者已经消除了不合理的信念,不再对自己和他人绝对化要求,工作中少了许多担心和焦虑。

咨询的近期目标基本已经达到,咨询过程完整。

4、心理测验评估:

求助者的SAS测验得分从64分降到了37分,说明焦虑情绪基本消失,求助者的心理问题基本得到了解决。

综上所述,本次咨询较好的完成咨询目标,咨询效果良好。

后记:

合理情绪理论是咨询中常用的方法之一。

“人不是为事情困扰着,而是被对这件事的看法困扰着。

”合理情绪疗法的创始人,美国临床心理学家埃利斯把这句话作为其心理治疗理论的起点。

他强调人的认知在情绪和行为中的主宰作用,认为,人们往往不快乐,是因为被“绝对化要求”、“以偏概全”、“糟糕至极”等不合理的认知束缚了心灵,导致了情绪困扰。

平时咨询中由于求助者价值观和思维水平均不同,所以存在的不合理情绪也会不同。

帮助他们从灰色的情绪中解脱出来,与自身不合理的信念做斗争,用合理认知来取代不合理认知,逐渐学会自我调节、自我缓释、自我成长,不仅是帮助求助者进行心理调整,对于他们心理水平的毕生发展也有着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郭念锋.《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北京:

民族出版社,2005年8月第1版。

(2)郭念锋.《心理咨询师(二级)》北京:

民族出版社,2005年8月第1版。

(3)郭念锋.《心理咨询师(三级)》北京:

民族出版社,2005年8月第1版。

(4)许又新.心理治疗基础.贵阳:

教育出版社,1999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