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银行学知识点总结.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775300 上传时间:2023-02-22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6.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央银行学知识点总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中央银行学知识点总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中央银行学知识点总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中央银行学知识点总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中央银行学知识点总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央银行学知识点总结.docx

《中央银行学知识点总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央银行学知识点总结.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央银行学知识点总结.docx

中央银行学知识点总结

!

!

~中央银行的产生主要为解决:

(中央银行产生的原因:

1.银行券发行问题,统一发行银行券

2.票据交换问题,帮助商业银行促进其业务运作

3.支付保证(最后贷款人)问题,提供支付保证

4.金融管理问题,代替一国政府进行金融管理,更专业

5.政府财政问题,为政府提供融资——政治上,最现实、最具决定性的理由。

中央银行形成标志:

垄断货币发行权;

形成和发展历程:

形成标志:

货币兑换商→(贷款)→商业银行→(统一货币发行)→中央银行(NFL芬兰)

*中央银行鼻祖:

英格兰银行(1694成立,晚于瑞典银行)1844年《皮尔条例》的颁布为其独占货币发行权奠定基础。

[是否独占货币发行权是中央银行的判断标准]*)

*世界成立最早银行:

瑞典银行(前身:

斯德哥尔摩银行)

**发展历程——各时期的央行共同特点:

初创期(1844-1913):

1由普通银行自然演进2逐步集中货币发行3对商业银行提供服务

扩展时期(1914-1945):

1适应客观需要而设立2活动中心在稳定货币3集中银行准备金成为稳定金融的手段

强化时期(1945-):

1国有化成为设立中央银行的重要原则2维持物价稳定的同时追求经济增长与就业

3货币政策法制化、规范化、工具多样化4金融监管不断完善

5国际合作加强BIS(1930)/WORLDBANK(1946)/IMF(1947)成立

**最新发展趋势:

1.中央银行体制类型的多样化,欧洲央行与欧元区出现

2.1990年代以后,央行经营目标简化为维持物价稳定与支付健全

3.重视央行治理,强调货币政策独立性,提高其专业性、可行度、透明度以及责任性。

中国央行的发展:

**1905年户部银行(萌芽)——大清银行——1912中国银行(袁世凯)——中央银行(1924孙中山提出;1928蒋介石政府)——1935法币银行(3个)

1932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毛泽民)

***1948年中国人民银行(华北银行+北海银行+西北农民银行)成立并发行第一套人民币

***法币集团:

1中央银行2交通银行3中国银行

**中国人民银行:

1.“大一统”的银行体制(1948-1978)只有一家银行,一身二任

2.“群龙无首”的银行体系(1979-1983)出现专业银行等,仍一身二任

3.全能制的中央银行得到强化(1984-1998)

A1986.9国务院《关于中国人民银行专门形式中央银行职能的决定》

B1984.1.1中国工商银行成立

C1995.3《中国人民银行法》颁布

4.职能的调整变化(1998至今)

A职能监管的分离:

1992证监会成立、1998保监会成立、2003银监会成立

B分支机构改革

C成立中央及金融工委(1998-2003)

D分行货币政策权利取消

中央银行的性质:

一二

1、具有国家机关的性质

1政府所有或控股,人事任命(国家主席任命)

2代表国家管理金融业、调控宏观经济(间接经济手段)

3不同于一般行政机关:

a具有银行的业务特征,经营可以盈利(存放汇业务)

b通过经济手段进行宏观调控

c在政策制定上有一定独立性

2、具有金融机构的性质

1仍然是银行,办理“存放汇”业务

2有收入、利润

3不同于普通的金融机构:

a业务对象(不直接对接居民企业)和内容(存放汇业务)

b经营目的(宏观调控目标,不以盈利为目的)

c地位和作用(核心、是“银行、发行、政府的银行”、“银行的领导”)

中央银行的职能及体现:

1、发行的银行

1独占货币发行权(一些国家硬辅币由财政部铸造发行)2掌管货币发行准备

2、银行的银行

1集中存款准备金——存

2充当最后贷款人——放(中央银行—→商业银行—→企业)

3全国的资金清算中心——汇

3、政府的银行

1代理国库,代理发行政府债券

2为政府融通资金

3代表政府管理国内外金融事务:

a制定执行货币政策b监督管理金融业

c掌管黄金外汇储备d代表政府参加国际金融活动、会议

中央银行制度类型:

1.单一式中央银行制度

a一元式(单独的中央银行机构)

b二元式【美联邦储备体系】(中央机构+地方机构)

2复合式中央银行制度【马尔代夫】(集中央银行和存款货币银行于一身)

3准中央银行制度【香港、新加坡】(商业银行+类似中央银行的机构)

4!

跨国中央银行制度【a西非国家中央银行(1962)、殖民地,相邻小国家

b中非国家银行(1973)、

c东加勒比中央银行(1965,1983)

d欧洲中央银行(1998)

***中央银行的资本结构:

——(体现独立性:

资产负债表没有所有者权益)

1全部资本为国家所有(中英法挪印埃)

2全部资本为私人所有(美意瑞士)

3公私混合所有(日墨比)

4多国所有(欧洲中央银行)

5无资本(韩国)

*权利结构决策、执行、监督权力的分配

1三权统一(美中)2三权分离(日银行政策委员会)

中国人民银行分支结构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分行(31个)—中心支行(300个)—支行

*相对独立性的内容:

垄断货币发行权、目标独立、工具独立

中央银行的独立性含义(20世纪20年代提出)

1实质:

中央银行与政府保持相对独立

2不可能独立于司法、立法

3与行政、政府只能相对独立

为什么央行一定要保持独立性?

1受到政治压力的中央银行,可能导致偏向通货膨胀的货币政策

2货币政策具有较高的专业性和技术性,不能交给政治家们去做

3中央银行应该富有社会性责任,不能为政客服务

为什么央行的独立性只能是相对的?

1货币政策目标不能背离国家总体经济目标

2货币政策应与其他宏观政策相配合

3央行通常是政府机构,领导人由政府任命

独立性分析的维度:

1.隶属关系(国会——独立性最强/政府/财政部)(中国央行隶属于国务院)

2.法律授权

3.与财政部的资金关系

4.中央银行的人事任命

5.决策机构的组成(有无政府代表)(中国央行理事会组成:

货币政策委员会)

*中央银行业务活动原则(一般原则),与商业银行的经营原则有何不同:

1非盈利性【一切业务活动不以盈利为目的,但有盈利结果】

2流动性【资产业务需要保持流动性,负债高】

3主动性【资产负债业务需要保持主动性,宏观调控】

4公开性【定期向社会公布业务与财务状况】3.4是央行独有的,区别于其他银行。

*商业银行的经营原则:

盈利性、流动性、安全性。

***商业银行:

负债决定资产;

中央银行:

资产决定负债

央行:

资金负债表。

**中央银行的资产业务与其货币政策操作有何关系(复习题):

资产

负债

1.国外资产*

%储备货币

2.对政府债权#

#政府存款

3.对其他存款性公司债券%

发行债券

对其他金融性公司债券

*国外负债

对非金融部门负债

自有资金

其他负债

¥基本关系:

资产=负债+自有资本

储备货币=货币发行+准备金

和货币政策的关系:

货币政策:

买入有价证券、再贷款

 

*业务活动一般分类:

1银行性业务a资产负债业务b中间业务

2管理性业务a调查统计b审计、稽核c监督检查

货币当局的四种货币投放形式(应保持总量不变,有增必有减)负债的增加=减

1向财政部门借出款项或允许其透支(现在不能透支[透支会导致双增加,总量增加])

2货币当局以再贷款或再贴现等形式向商业银行授信

3货币当局买入外汇资产(再投入等量基础货币)

4货币当局经由公开市场业务买入有价证券(央行先买后卖——逆回购)

 

第三章:

央行负债业务

1.准备金存款业务2.货币发行业务3.其他负债业务

1.准备金存款业务

***在我国的区别:

【准备金存款<存款准备金】:

准备金存款(比例较大)+库存现金+法定准备金+超额准备金=存款准备金

**规定可作为存款准备资产的项目:

1商业银行的库存现金(大多数国家)——我国

2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英国、美国1960年起)

3具有高度流动性的资产[包括国库券、地方政府债券、可在中央银行贴现的商业票据等]法**规定存款准备金比率:

1统一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2差别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我国

法定存款准备金=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缴存机构存款余额

专栏:

中国的差别存款准备金率制度2004.4.25实行

内容:

金融机构适用的存款准备金率与其资本充足率、资产质量状况等挂钩,资本充足率越低、不良贷款比率越高,适用的存款准备金率就越高,反之亦然)

作用:

实行这一制度可以制约资本充足率不足且资产质量不高的金融机构的贷款扩张

*法定存款准备金的计提方法

1计提基础:

商业银行存款余额:

日平均余额、期末余额(我国现行双平均考核办法)

2基期(结算期)商业银行存款时限:

当期准备金账户制、前期准备金账户制

**中国人民银行法定存款准备金计提双平均考核办法:

(考核期内一般存款及上季度境外参加行人民币存放日终余额的算术平均)

**准备金存款的利息1不付利息2付息(中国)

2.货币发行业务货币发行含义1货币从央行发行库经商业银行业务库流到社会

2货币从央行流出的数量大于从流通中回笼的数量

货币发行的原则1.垄断发行2信用保证3适度弹性

现在大多数国家都支持货币经济发行:

央行发行的刚好是经济发展中刚好需要的量。

——标志:

物价稳定

而不是财政发行:

央行印货币给政府花。

****货币发行准备的构成(两大准备)

1现金准备:

黄金、外汇

2证券准备:

政府债券、合格票据(股票不能作为发行准备)

香港的联系汇率制度

1.特许发行:

属信用发行,其发行额有限制(15000万港币)

2.超额发行:

需有等额的准备金存放于“外汇基金”

港币发行程序:

(发钞银行:

汇丰>渣打>中国银行)

外汇基金—→债务证明书—→发钞银行—→港元—→持牌银行

←等值美元←←等值美元←

【发钞银行:

80%汇丰15%渣打5%中国

——共同行使中央银行的职能,只要发行将等值美元存到外汇基金里】

美国的保证准备制度

a.1980实行,通过联邦储备银行发行的联邦储备券必须有100%质量合格的有价证券作为发行抵押

b.可作为发行抵押的证券:

黄金证券、美国联邦政府债券、经审查合格的州政府债券、经审查合格的商业票据、抵押票据、银行承兑票据等。

中国的货币发行制度:

边际增量约束制度

由货币当局规定一个边际增量,作为发行银行在计划年度内现金发行的依据。

计划期现金发行增量=计划期现金支出-计划期现金收入

(净投放量)=(投放)总额-(回笼)总额

发行基金:

人民银行各级发行库保管的尚未发行的货币。

=原封新券+回笼券

*(未出发行库,不具购买力)发行基金不等于现金(市场流通,具有购买力)

其他负债业务:

发行中央银行债券(目的:

回笼基础货币);

对外负债;(目的:

平衡国际收支、稳定汇率、应对危机)

资本业务;【中央银行的资本形成】

对外负债:

1.向国外银行借款2对国外发行的中央银行债券3向国际金融机构借款4对外国中央银行的负债。

中央银行的资本金来源:

1政府出资2地方政府或国有机构出资3私人银行&部门混合出资

央行的资产业务:

再贴现、再贷款。

基础货币的构成:

流通中的现金+商业银行?

再贴现和再贷款的重要性(对央行)

1是央行履行“最后贷款人”职能的具体手段

2是中央发行基础货币的重要渠道

3帮助一国进行经济结构调整

再贴现:

是中央银行对金融机构持有的未到期已贴现商业汇票予以贴现行为

(银行-央行)

再贷款(期限短、流动性原则):

中央银行对金融机构的贷款,即再贷款

是我国中央银行的重要货币政策工具

再贷款所占基础货币的比重逐步下降,结构和投向发生重要变化。

新增再贷款主要用于促进信贷结构调整,引导扩大县域和三农信投放

【中国人民银行根据执行货币政策的需要,可以决定对商业银行贷款的数额、期限、利率和方式、但贷款期限不得超过一年】

//对商业银行贷款1贷款种类---信用贷款、质押贷款2.贷款期限---3个月以内;20天以内;7天以内3.限额控制---指令性管理(1998.1.1前)4授权管理---分行、省级中心支行20天以内;其他中心支行7天以内。

//

中央银行买卖证券的目的:

1影响基础货币a.能动性:

改变基础货币;b.保卫性:

保持基础货币稳定

2影响利率水平和结构

a.影响利率水平:

证券市场供求/货币供给

b.影响利率结构:

买卖不同期限的证券

央行公开市场业务的作用机制:

1数量机制:

调节基础货币

2价格机制:

改革利率水平结构

我国央行的公开市场业务

操作对象(证券种类):

国债、政策性金融债券、中央银行票据

交易主体:

中央银行/一级交易商(1996年17家;2016年48家)

交易方式:

1回购:

a.正回购---央行卖出债券,回笼流动性;

B.逆回购---央行买入债券,投放流动性

2现券买卖:

a.从二级市场买入,一次性投放流动性;

B.现券卖断---在二级市场卖出,一次性回笼流动性

3发行中央银行票据:

a.发行---回笼流动性;b.到期兑付---投放流动性

(课后题)****我国公开市场业务的操作的对象:

有价证券---短期的政府债券

基本方式a.长期性储备调节:

单向性的买或卖;

b.临时性储备调节:

双向性的买或卖(回购,逆回购,释放流动性)

国际储备的内容:

黄金、外汇、特别提款权、在IMF储备头寸

中央银行保管国际储备的意义a.稳定币值b.稳定汇率c.调节国际收支

2015.8.11央行宣布调整人民币对美元中间报价机制

————参考上日银行间外汇市场收盘汇率,向中国外汇交易中心提供中间价报价,作用:

这一调整使得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报价机制进一步市场化。

支付清算体系

结算与清算(两种实现债权债务清偿和货币资金转移的行为)

a.清算(专业性。

参与者主要是银行及清算机构——银行同业间的)

b.结算(广泛社会性):

现金结算、转账结算

支付清算体系的重要性

1作为国家金融基础设施的核心(支付清算体系顺畅才能使其他顺畅)

2金融稳定(高效发达的支付清算体系可以促进金融稳定)

3货币政策(发达的支付清算体系有利于政策执行)

4经济效率(有利于提高经济效率)

中央银行参与支付体系的程度和性质(央行在支付清算体系中的角色)

1作为支付体系的使用者a.自行交易b.代表客户进行支付

2作为支付服务的提供者

3作为公共利益的保护者

4作为结算的担保者(应该避免)

//中国支付清算系统1中国现代化支付系统:

a.大额实时支付系统、b.小额批量处理系统2银行业金融机构行内系统3票据支付系统:

a.同城票据交换系统、b.全国支票影像交换系统4银行卡支付系统5外币支付系统【以中国人民银行现代化支付系统为核心,以行业金融机构行内支付系统为基础,票据支付系统、银行卡支付系统和外币支付系统为重要组成部分的支付清算体系】中央银行对支付系统风险控制的主要措施:

对大额支付系统透支进行限制2对私营大额支付系统进行监控3引用实时全额结算系统(RTGS)4对小额零售支付系统进行监控5对银行结算业务进行监督6加强支付清算领域的规则建设6加强支付系统现代化建设与安全防护中央银行的支付清算运作:

全额清算&净额清算(双边、多边)//

支付系统风险种类:

信用、流动性、系统、法律、其他

货币政策框架1货币政策工具:

一般性工具、选择性工具、补充性工具2操作指标:

基础货币、准备金、短期利率3中介指标:

货币供应量、长期利率、货款量

货币政策的功能目标(5点):

币值稳定、充分就业、经济增长、国际收支平衡、金融稳定

/货币政策:

中央银行为实现一定的经济目标,运用各种工具调节和控制货币供给量和利率等中介指标,进而影响宏观经济的方针和措施的总和/货币政策内容:

功能(目标)政策工具--中介指标--政策目标--传导机制--政策效果/

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选择(各目标之间的矛盾):

1稳定物价与充分就业之间的矛盾(两者互为替代、此消彼长)

短期菲利普斯曲线:

(画出来)

体现:

失业率与通胀率此消彼长、相互替代。

2稳定物价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矛盾:

三种观点:

①只有物价稳定才能保持经济正常增长②轻微的物价上涨能刺激经济增长③经济增长能使物价稳定

3稳定物价与国际收支平衡之间的矛盾(94年之后的国情):

国内物价稳定,但其他国家发生通货膨胀【固定汇率制度下通货膨胀的国际传递】——(固定汇率制度下)本国出口商品价格相对↓、出口↑进口↓、顺差、外汇储备↑、投放↑、本币↑、物价↑

4经济增长与国际收支平衡之间的矛盾:

①经济增长——国内有效需求↑、进口↑、经常项目逆差

②经济增长——吸引外资↑、资本项目顺差(是货币学派反对相机学派的点)

5充分就业与国际收支平衡之间的冲突:

①就业人数↑、工资总额↑、有效需求↑、进口↑、逆差

②通胀↑,名义利率↑债券收益↑债券价格下降(YTM)

**目标的选择:

三种理论:

1单目标轮:

、经济增长、物价稳定

2双目标论:

兼顾物价稳定与经济增长

3多目标论——中国实质上

通货膨胀目标制的出现:

(最早出现在新西兰)

1放弃使用中间目标,直接瞄准最终目标

2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由政府和中央银行公开宣布一个通货膨胀目标区域

3不是一个简单的规则,而是一个货币政策框架

基本要求:

1中央银行的独立性地位和自由选择政策工具的权力

2良好的财政状况和稳定的宏观经济形势

3政策透明度和公众对政策效果的可预测性

4央行没有维持其他变量尤其是汇率目标的义务

我国货币政策目标:

保持我国货币币值的稳定(最重要),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

中间目标的选择:

a.选择标准:

1相关性、2可测性、3可控性、4抗干扰性

Eg:

.利率/货币供应量[不能同时选择作为中介目标(选择一个,监测另一个)]

画图加解释:

不可同时选择的原因。

解释:

 

一般原则(考虑最终目标):

1物价稳定----货币供应量2经济增长----利率

我国现行货币政策的中间目标:

M2、M1、M0;贷款规模(1998年取消)

操作指标(中国的操作指标是基础货币+超额准备金)

可供选择的操作指标:

1短期利率(美国)2基础货币3准备金(合称货币供应量)

操作目标的选择原则(考虑中间目标)①货币供应量----MB、R②利率---同业拆借利率

货币政策工具概览:

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

存款准备金率、再贴现率、公开市场业务(三大法宝)

选择性工具:

消费者信用控制、不动产信用控制、证券市场信用控制

直接控制:

信用分配、直接干预、流动比率、利率上限

间接控制:

道义劝告、窗口指导、金融宣传

三大法宝(基本政策工具)作用机制(数量机制、价格机制、预告机制)

一、法定存款准备率政策——“巨斧”

①调控机理:

调整法定准备金率→货币乘数变动→M

②作用:

a.提高法定存款准备率→收缩信用规模

b.降低法定存款准备率→扩张信用规模

③评价:

a.优点:

作用力强b.缺点:

缺乏伸缩性

④改革趋势:

a.固定化倾向b.降低或取消

二、再贴现政策——“小刀”

①调控机制:

对商业银行借入资金的成本发生影响

②作用:

a.提高再贴现率→收缩信用规模b.降低再贴现率→宽松信号

三、公开市场业务

——不仅仅可以改变利率水平,还可以改变利率结构(通过扭转操作,买长买短)

①调控机制:

买入债券:

A.商业银行【准备金↑、库存现金↑】

B.公众【存款↑--准备金↑、手持现金↑】

两者总体B↑

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

有针对性地对某些特殊领域的信用加以调节和影响,从而对货币供应量与信贷投向进行结构性调节

①消费者信用控制:

最低付现比率、最高偿还期

②证券市场信用控制(证券交易保证金比率)

③不动产信用控制④优惠利率

直接信用控制工具:

中央银行依据有关法令,对商业银行创造信用业服务加以各种直接干预的总称

①信用配额管理②直接干预③流动性比率④利率控制

间接信用控制工具:

1道义劝告(中央银行利用其特殊的声望和地位,对商业银行和其他融机构经常发出通告、指示或与金融机构的负责人面谈,劝告其遵守和贯彻中央银行政策)

2窗口指导(贷款增量指导性计划)3金融宣传

我国货币政策工具

1公开市场业务2再贷款、再贴现及信贷政策3法定存款准备率

4利率政策5窗口指导6创新型货币政策工具

**建立公开市场每日操作常态化机制的原因:

1当前影响银行体系流动性供求与市场利率变化的因素更复杂

2满足银行体系随着货币信贷扩张自然增长的流动性需求

3货币政策从数量型调控向价格型调控的内在需求

4合理引导市场预期,以更好实现货币政策目标

双平均:

1将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考核由每日达标改为维持期内日均-达标

2将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交存基数由每旬末一般存款余额的时点数调整为

旬内一般→存款余额的算术平均

超额存款准备金:

1金融机构存放在中央银行、超出法定存款准备金的资金2

用途:

主要用于支付清算、头寸调拨或作为资产运用的备用资金

当前超额存款准备金率下降的主要原因:

1支付体系现代化大大缩短了资金清算占用时间,降低了其他资本转换为超额存款准备金的资金汇划时间成本和交易成本

2金融市场快速发展使得商业银行有更方便的融资渠道,从而降低预防性需求

3商业银行流动性管理水平和精细化程度不断提高,先进的流动性管理系统的使用能够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4央行的制度红利(双平均考核存款准备金、SLF等)

古典经济学基本框架:

充分就业的均衡:

1经济总是接近或者达到生产可能性曲线之上2经济总是接近于劳动力的充分就业3任何产出均有需求

古典经济学的理论依据:

1撒伊定律2富有弹性的工资和价格机制3利率灵活变动性

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

货币只是实物经济的面纱【Ms↑--P↑--Y↑】

凯恩斯学派理论(与古典货币理论的基本分歧):

1摒弃乐充分就业的假定

【失业←有效需求不足←(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资本边际效率递减、灵活偏好)】

2摒弃了货币面纱观

凯恩斯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

(均解释画图)

Ms↑---①-→i↓---②-→I↑---③-→Y↑

凯恩斯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的阻塞因素

“流动性陷阱”

投资利率弹性

投资乘数

图示:

 

解释

 

降到不能再降,央行在怎么降低i也不会对利率有什么影响

1未充分就【I↑→Y↑】2接近充分就业【I↑→Y↑P↑】

3.达到充分就业【I↑→P↑】

 

必考内容:

!

!

~中央银行的产生主要为解决:

(中央银行产生的原因:

***法币集团

***1948年中国人民银行(华北银行+北海银行+西北农民银行)成立并发行第一套人民币

中央银行的性质:

一二

中央银行的职能及体现:

为什么央行一定要保持独立性?

为什么央行的独立性只能是相对的?

***独立性分析的维度:

央行公开市场业务的作用机制

操作对象、交易主体、交易方式:

【买卖有价证券是央行的负债业务。

——错!

是资产业务。

【发行央票是负债业务。

——对!

**中国人民银行法定存款准备金计提双平均考核办法

支付清算体系的重要性!

央行在支付清算体系中的角色(4个)

【我国未实现实时清算:

X,实现了】

【净额清算节省流动性资源比起全额清算,但风险更大】

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

存款准备金率、再贴现率、公开市场业务(三大法宝)

三大法宝的作用机制。

中间目标的选择标准(利率和货币供应量不能同时选择的原因[画图+解释])

凯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图表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