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放水设计终稿.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765329 上传时间:2023-02-22 格式:DOCX 页数:35 大小:240.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探放水设计终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探放水设计终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探放水设计终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探放水设计终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探放水设计终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探放水设计终稿.docx

《探放水设计终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探放水设计终稿.docx(3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探放水设计终稿.docx

探放水设计终稿

大竹县隆源煤业有限公司

 

编制:

大竹县隆源煤业有限公司

2014年3月

地形地质及电法勘查水患异常分布图

电法探水勘查剖面图

前言

近年来,我国煤矿水害事故多发,造成了极大的人员死亡和经济损失及不良的社会影响。

为了搞好和加强煤矿安全生产工作,避免和杜绝水害事故的发生,严格贯彻和执行《关于加强煤矿水害防治工作的指导意见》(安监总煤矿【2006】98号),认真按照文件要求,提高对矿井水害防治工作重要性的认识,落实矿井水害防治责任制,切实加强矿井水害防治的各项技术管理基础工作,结合本矿井的水文地质和井下水害实际情况,特编制本矿井探放水设计。

 

第一章矿井概况及安全条件

第一节井田概况

一、地理概况

桂花村煤厂位于大竹县城342°方位,直距约14km处的大竹县中华乡桂花村6社境内,地处华蓥山矿区华蓥山背斜东翼。

矿区地理坐标:

东经107°10′00.5″,北纬30°50′50″。

矿山有运距约17km公路至大竹县城接210国道及达渝高速公路,矿区交通较方便。

2、地形、地貌

本矿区所处地理位置为华蓥山山脉东坡,属北西较高南东较低中山侵蚀、剥蚀切割地貌。

区内最高点位于矿区3号剖面西端南侧,海拔高程857.9m,最低点位于矿区风井口附近,海拔高程380m,高差约477.9m。

区内地形坡度较陡,一般坡度25°~45°,局部可达45°~55°。

区内无大的地表水体,地表有三条由西向东展布的幼年期的“V”字型横向冲沟,流出矿区后进入大竹东柳河在达县木头乡附近流入州河,属渠江水系。

3、河流

本矿区所处地理位置为华蓥山山脉东坡,属北西较高南东较低中山侵蚀、剥蚀切割地貌。

区内最高点位于矿区3号剖面西端南侧,海拔高程857.9m,最低点位于矿区风井口附近,海拔高程380m,高差约477.9m。

区内地形坡度较陡,一般坡度25°~45°,局部可达45°~55°。

区内无大的地表水体,地表有三条由西向东展布的幼年期的“V”字型横向冲沟,流出矿区后进入大竹东柳河在达县木头乡附近流入州河,属渠江水系。

4、气候

该矿位于大竹县境内,据大竹县气象站观测资料:

年平均气温15.8~17.1℃,最高40.2℃,最低-4℃;年降水量840.9~1476.6mm,平均1175.5mm,最大日降水量171.5mm,主要降水量均在每年的5月至10月;有霜期主要集中在12月至次年2月,年累计有霜日最多有37天;年平均蒸发量901.9mm,最高1042mm,最低763mm,潮湿系数1.25,属湿度充足带。

综上所述,本区属冬无严寒夏有酷暑、雨量充沛的温暖湿润的亚热带气候区。

5、地震

本区挽近期地壳运动以间歇性大范围抬升为主,属四川盆地弱活动构造区,其断裂活动与地震活动均较弱。

据四川省地震观测资料,震中位于达州市境内的地震最大震级为3.1级。

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工作区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值为0.35s,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地震基本烈度Ⅵ度,区域稳定性好。

2008年5月12日,四川省西部汶川发生震级为8级的强烈地震,大竹县距震源中心直距约320Km,虽有强烈震感,但地表山体、房屋、道路和电力设施等没有造成重大破坏,地震影响较小。

二、主要自然灾害

区内主要自然灾害有洪涝、干旱、大风、寒潮、低温、冰雹、暴雨、雷电、地震等。

三、邻近生产矿井及井田内老窑

1、井田内老窑

本区煤层露头一带多有小煤窑(老窑)分布,当时都是在煤层露头处采掘,沿煤掘进,开采浅部煤层。

在矿区范围内有老窑采空区存在,均为平硐开拓,积水沿平硐水沟流出地面。

四、电源及通信

电源:

矿井为10kV双电源双回路供电。

一回电源线路接自大竹城区供电所10kV母线,供电距离9km;另一回电源线路接自杨家供电所10kV母线,供电距离7km。

接自大竹城区供电所的电源线路采用LGJ-240型10kV架空输电线路,接自杨家供电所的电源线路采用LGJ-150型10kV架空输电线路,两电源线路分别接入本矿井变电所10kV不同母线段,以此构成双电源供电。

大竹城区供电所和杨家供电所已并入当地地方电网,电源可靠。

通信:

(1)地面通信

据当地通信网的现状,从变电所拉电网到矿区,该片区已形成了由光缆的通信网,其通信系统均已实现程控化,具备将全片区的行政通信系统纳入公用网的条件。

故本矿井不再单独设行政交换机,行政电话纳入附近通信支局,采用虚拟网方式由附近支局接入电信公共本地网。

本设计拟选用数字程控调度交换机KTJ3-60型,容量为60门,该调度机可与公用网及上级交换机组网。

地面主要通风机房、空压机房、矿井10kV变电所、矿长室、生产管理部门、主斜井井口、救护小队、安全监察部门等设生产调度电话,与调度交换机相连。

地面移动通信利用中国移动通信和中国联通网络完成。

(2)井下通信

为了提高紧急状态下,井下各生产场所通讯的及时性、准确性和可靠性,保持井下与地面指挥系统、安全救援系统及时、快捷、便利的通讯联系,在井下采煤工作面上下口,各掘进工作面、变电所、采区车场、消防材料库等处设生产调度电话,并与地面调度室等部门直通。

下井的通讯干线选用两根MHY32-2(20×2×1.0)型通讯电缆,敷设于行人暗斜井井筒的不同间隔内,相互间设有联络电缆,当任一条电缆出现故障时,可迅速转接,保证井下主要电话用户的通信,接至调度电话机的支线选用MHYVR-1×2×1.0型通讯电缆。

井下通过安全栅成为本安型通信,井下和地面的重要部门可设置成直通

第二节安全条件

一、地层

矿区地层由老至新依次为三叠系上统须家河组(T3xj)、侏罗系下统珍珠冲组(J1zh)和侏罗系中下统自流井组(J1-2z),现分述如下。

1、三叠系上统须家河组(T3xj)

为区内的含煤地层,总厚约540m。

由灰、浅灰色巨厚层状细粒砂岩、中粒砂岩与深灰色粉砂质泥岩、泥岩、煤层互层组成。

依据岩性组合和旋回结构,将该组划分为七个岩性段。

自下而上,其中第一、三、五、七段为含煤段,其中第七段不稳定,第二、四、六段为砂岩段。

第三、五段为矿区主要含煤段,分别称下煤组和中煤组,见插图1-2-1。

2、侏罗系下统珍珠冲组(J1zh)

以灰色泥岩和粉砂质泥岩为主,上部有少量灰绿、紫红等杂色泥岩。

泥质岩中夹多层厚度不等的粉砂岩和细粒砂岩,底部3~10m为灰白色中粒砂岩。

一般厚度160m。

3、侏罗系中下统自流井组(J1-2z)

该组地层下部为深灰色泥岩夹薄层介屑灰岩,底部为粉砂岩,含介壳化石;中部为灰色泥岩、粉砂质泥岩夹粉砂岩;上部为深灰色泥岩夹介屑灰岩、石灰岩及少量粉砂岩。

一般厚约200m。

二、煤层及煤质

矿区含煤地层为三叠系上统须家河组第五段(T3xj5)和第三段(T3xj3),俗称“中煤组”和“下煤组”。

分别含可采煤层内正连和三夹连,现分述如下:

(1)内正连煤层

位于须家河组第五段(T3xj5)含煤段中上部,上距须家河组第六段(T3xj6)底部砂岩约20~25m。

该煤层为单一结构,厚0.22~0.41m,平均厚度0.35m。

该煤层在矿区北部约700m薄化不可采,属大部可采煤层。

(2)三夹连煤层

该煤层位于须家河组第三段(T3xj3)上部,距第四段(T3xj4)砂岩约10~25m。

煤层结构较复杂,一般2~3个分层,夹矸多为炭质泥岩和泥岩,局部夹粉砂岩,夹矸石厚度0.03~0.70m,平均厚度0.50m。

煤层总厚度为0.33~0.63m,平均厚度0.41m。

由于上部2~3个分层多为煤线,且夹矸总厚大于煤分层总厚,故该煤层有益厚度一般为最低部的分层,该分层厚0.20~0.27m,平均0.26m。

该煤层在矿区北部薄化不可采,属大部可采煤层

煤层

名称

煤层厚度(m)

煤层实际厚度(m)

层间距(m)

顶板岩性

底板岩性

可采性

容重

(t/m3)

煤层倾角(º)

内正连煤层

0.25~0.32

0.28

0.4

110~120

深灰色

泥岩

深灰色

泥岩

大部可采

1.40

30~34

三夹连煤层

0.25~0.26

0.26

0.6

钙质泥岩

炭质泥岩、粉砂质泥岩

大部可采

1.40

30~34

2、煤质

1、煤类

内正连、三夹连煤层宏观上的物理性质差别不明显,为疏松碎块(偶见致密块状者)及叶片状、粉末状结合体,节理裂隙发育。

颜色为灰黑色色,条痕褐黑色,玻璃光泽,断口以锯齿状为多。

煤岩组分以暗煤为主,次为亮煤,煤岩类型为半暗型煤。

2、煤质分析

根据四川省煤炭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站对三夹连和内正连煤层测试成果见表2-1-3。

表2-1-3原煤煤质分析结果表

煤层

灰份

Ad(%)

水分(%)

挥发份

(%)

全硫

St,d(%)

固定炭

(%)

发热量(MJ/kg)

工业分类

用途

三夹连煤层

41.09

0.92

16.03

0.92

42.88

20.33

高灰、低硫、中热值1/3焦煤

电煤和生活用煤

内正连煤层

35.06

0.95

17.12

0.80

47.82

29.07

中高灰、低硫、特高热值1/3焦煤

电煤和生活用煤

3、煤种及工业用途

根据上述煤质指标,结合区域资料,按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及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2004年10月1日实施的煤炭质量分级标准(GB/T15224.1~3-2004),按动力用煤分级,内正连煤层属低灰(LA)、低硫(LS)、高热值(GQ)煤,三夹连煤层属高灰(HA)、低硫(LS)、低热值(LQ)煤。

按中国煤炭分类国家标准(GB5751—86),区内煤层均属1/3焦煤(1/3JM、数码35),是良好的民用及火力发电用煤。

五、水文地质

该区地下水主要靠大气降水补给。

年平均降水量虽达1175.5mm,但雨期集中,雨时短,降水强度大。

同期蒸发量也大,加之矿区呈西高东低的顺向斜坡地形,有利于地表水排泄。

对地下水补给不利;地下水沿裂隙向位置较低的地方运移,主要以矿坑水的形式排泄。

区内最高点位于矿区3#地质勘探结西端南侧,海拔高程857.9m,最低点位于矿区风井口附近,海拔高程380m,高差约477.9m。

区内地形坡度较陡,一般坡度25°~45°,局部可达45°~55°,地表有三条由西向东展布的幼年期的“V”字型横向冲沟,流出矿区后进入大竹东柳河在达县木头乡附近流入州河,属渠江水系。

地形坡度与岩层倾向基本致,坡度较大,有利于地下水的排泄,溪沟水受大气降雨之控制,随季节变化而变化。

主要含(隔)水层特征

1、含、隔水层划分

对内正连煤层开采有充水影响的是须家河组第六段(T3xj6)砂岩裂隙含水层,该含水层薄,厚约80m,在地表呈宽条带分布在斜坡地带,地表调查泉、井出露少。

地下水水质为重碳酸盐钙镁型水,PH值7.8~8.0,矿化度0.16~0.19克/升。

另外须家河组第五段(T3xj5)的砂岩含水层影响较小,局部有影响。

对三夹连煤层开采有充水影响的是须家河第四段(T3xj4)砂岩裂隙含水层,厚约100m。

矿井主要隔水层以深灰色薄层状泥岩为主,夹炭质泥岩和透镜状泥灰岩。

2、含水层富水性

根据储量核实报告,矿井各含水层富水性均弱。

矿井水文地质条件

根据储量核实报告,矿区属以砂岩裂隙含水层和老空区水为主,水文地质条件简单的矿床。

井田邻近矿井和小窑涌水以及废弃矿井、小窑老塘积水情况

本区煤层露头一带多有小煤窑(老窑)分布,当时都是在煤层露头处采掘,沿煤掘进,开采浅部煤层。

在矿区范围内有老窑采空区存在,均为平硐开拓,积水沿平硐水沟流出地面。

地表水体

矿区内无大的地表积水体,仅有三条由西向东展布的幼年期的“V”字型横向冲沟,因汇水面积小,沟水流量较小,地表迳流条件较好。

沟水主要受大气降水补给流出矿区后进入大竹东柳河在达县木头乡附近流入州河,属渠江水系。

矿井涌水量

矿井+252m正常涌水量为700m3/d,最大涌水量为1300m3/d。

现开采至+100m水平时正常涌水量约为1576m3/d;最大涌水量约为2926m3/d,预计开采±0m水平时正常涌水量约为2341m3/d,最大涌水量约为4600m3/d。

第二章矿井防治水

1、根据储量核实报告及相关图纸分析,矿井浅部沿煤层露头一带分布有大片老采空区,老采空区积水是影响矿井采掘工程主要水患威胁,矿山企业应定期收集、调查和核对矿井范围内以及相邻煤矿采空区分布情况,并在井上、下对照图上标出其具体位置、开采范围、开采年限、积水情况等,对影响采掘老采空区积水采取积极探放措施,并留设采空区隔离煤(岩)柱。

2、矿井采用斜井开拓,井下涌水流至各水平水仓后,由水泵排至地表,水泵房、水仓、水沟、排水管路等排水系统应确保足够的排水能力。

3、区内尚未发现断层,但井下可能有隐伏断层,对巷道开拓及回采可能遇到的断层进行提前探水,查明断层主要水文地质要素,经技术经济比较采取留设断层防水煤柱、注浆堵水、疏放等措施。

4、利用矿井井下可能揭露的出水点以及主井口涌水量等,对主要含水层建立地下水动态观察系统,进行地下水动态观测、水害预报,并制定相应“探、防、堵、截、排”综合防治措施。

5、配备足够数量的探放水设备及注浆堵水设备。

6、主要巷道尽量布置在隔水层或弱含水层中。

7、对矿井采掘所影响到的各含水层、断层破碎带、局部裂隙富水带,必须做出水文地质评价,进行提前预报,以便采取相应的防治水措施。

8、采掘工作面或其他地点发现挂红、挂汗、空气变冷、出现雾气、水叫、顶板淋水加大、顶板来压、底板鼓起或产生裂隙出现渗水、水色发浑、有臭味等突水预兆时,必须停止作业、采取措施,立即报告矿调度室,发出警报,撤出所有受水威胁地点的人员,至安全地点后,再通过各安全出口到达地表。

9、浅部以及矿井边界附近煤层开采、巷道施工前,要详细调查周边采空区分布情况,采空区积水范围、水量、水压等基本参数并及时反映在采掘工程平面图上,据此确定探水线、警戒线,雨季时积水范围可能发生较大变化,探水线、警戒线等也应作相应调整,在探水线附近作业时,必须严格执行探水措施,严禁在缺乏水文地质基础资料前提下进行采掘作业,防止发生老采空区突水事故。

防治水煤(岩)柱的留设

留设防水安全煤岩柱的原则是:

在有突水威胁但又不宜疏放的地段采掘时,必须留设防水煤(岩)柱;留设防水煤(岩)柱必须与当地的地质构造、水文地质条件、煤层赋存条件、围岩的物理力学性质等自然因素密切结合,与采煤方法、开采强度、支护形式等人为因素相适应。

根据防水煤(岩)柱所处的位置,可以分成不同的种类。

根据矿井实际情况,需留设老空积水区防水煤(岩)柱、采区边界隔离煤(岩)柱以及断层防水煤(岩)柱。

老采空区积水防水隔离煤(岩)柱

在老空积水区下掘进时,巷道与水体之间最小距离不得小于巷道高度的10倍,根据矿井实际情况,即不得小于25m。

在老空积水区下同一煤层中开采时,先查明积水区边界,然后利用下式计算防水煤柱宽度:

(煤层倾角较大时)

式中:

——顺层防水煤柱宽度(m);

——煤厚或采高(m);

——煤的抗张强度(MPa);

——水头压力(MPa);

——安全系数,一般取1~2.5;

——煤层倾角。

由于缺乏相关实测参数,本次设计根据经验取值,在同一煤层采空区周边留设20m宽度防水煤(岩)柱。

矿井投产后应根据实际相关参数以及实测采空区边界情况,相应调整煤柱尺寸。

煤层露头防水煤(岩)柱的留设

矿井可采煤层均出露地表,风、氧化带深度为20m,矿井范围内尚未见大的地表水体切割露头线。

目前,矿井已开采至+252m水平,浅部为老窑采空区。

据调查,扣除风氧化带老窑采空区与煤层露头线间均留设有50-100m以上煤柱。

采区边界以及大巷隔离煤柱的留设

设计相邻采区之间留设20m宽度隔离煤柱。

在煤层水平运输大巷、回风大巷两侧各留设15m宽度隔离煤柱。

断层防水煤(岩)柱的留设

区内尚未发现断层,设计暂不留设断层煤柱。

封闭不良导水钻孔防水煤(岩)柱

矿区范围内无钻孔存在,设计不留设钻孔防水煤柱。

区域、局部探放水措施及设备

探放水原则

根据矿井实际条件,遇到下列情况之一时,必须探放水:

1、接近水淹或可能积水的井巷、老空或相邻矿井时;

2、接近含水层、导水断层、含水裂隙密集带时;

3、接近可能与河流相通的断层破碎带时;

4、接近未封闭或封闭不良、有出水可能的导水钻孔时;

5、接近各类防水煤柱或打开隔离煤柱放水时;

6、接近有水的采煤工作面或有稀泥的灌浆区时;

7、接近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的地段,采掘工作有突(出)水征兆或情况不明时;

8、上层采空区有积水,在下层进行采掘工作,两层间垂直距离小于回采工作面采厚的40倍或小于掘进巷道高度的10倍时。

探水前,应当确定探水线并绘制在采掘工程平面图上。

对边界位置准确、水文地质条件清楚、水压不超过0.98MPa的水体,探水线至积水区的最小距离在煤层中不得小于30m,在岩层不得小于20m;在不能确定积水区边界位置时,探水线至推断的积水区边界的最小距离不得小于60m。

老采空区积水面以下的煤岩层中的采掘工作,必须在排除积水以后进行。

正式放水前,必须进行水量、水压和煤层透水性试验,发现异常情况时,必须及时处理。

总之,矿井必须作好水文地质基础资料的收集、整理、分析工作,加强水害分析、预测,坚持“预测预报、有疑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探放水原则。

在水害威胁区域或水文地质条件复杂地段,应坚持有掘必探的原则,加强探放水工作。

矿井在探放水前,必须编制探放水专项设计。

探放水方法的确定

根据探放水对象不同,探放水前应进行不同内容的调查研究。

根据矿井实际情况,探放水主要对象有老空水、煤层顶板砂岩裂隙含水层、局部富水带(裂隙密集带)。

探水钻孔布置方式详见图7-2-1、7-2-2、7-2-3。

图7-2-1深孔、中深孔、浅孔相结合探放水示意图

图探水钻孔布置方式示意图1

图探水钻孔布置方式示意图2

图7-2-1中,超前距A1、A2利用下式确定:

式中A—安全系数,一般取2~5,本次取5;

L—巷道跨度(宽或高取其大者),取3.0m;

p—水头压力,主斜井井口标高+396m,设计最低开采标高±0m,压力取4.0MPa;

Kp——煤的抗张强度,因缺乏实测值,取相似条件矿井测试值,0.40MPa。

计算得超前距为41m,帮距一般与超前距相同,因而暂取为41m。

孔间距大小视具体情况而定,一般不得超过3m,暂取为3m。

结合本次设计选用探水设备实际参数,浅、中深、深孔深度分别暂取为40~50m、90~100m、140~150m;由于缺乏矿井实测参数,因而在实际生产过程中,测得这些主要参数以后,重新调整探放水钻孔布置形式,并且进行探放水的专项设计。

结合矿井实际情况,布置探放水钻孔应当遵循下列规定:

(1)探放老空水和钻孔水时,探水钻孔成组布设,并在巷道前方的水平面和竖直面内呈扇形。

钻孔终孔位置以满足平距3m为准。

(2)探放断裂构造水时,探水钻孔沿掘进方向的前方及下方布置。

底板方向的钻孔不得小于2个。

(3)煤层内原则上不得探放水压高于1MPa充水含水层水,如确实需要,可先建防水闸墙,并在闸墙外向内探放水。

(4)上山探水时,一般进行双巷掘进,其中一条超前探水和汇水,另一条用来安全撤人。

双巷间每隔30~50m掘1个联络巷,并设挡水墙。

(5)在同一采掘工作面施工碛头探放水钻孔群由3组钻孔组成,钻孔数≥5个,均为定向钻孔,控制空间形态为规则或不规则锥体。

终孔孔径不得大于75mm,止水套筒不得小于10mm。

探放水设备的选择

探放水设备选择必须能用于井下探水、放水、煤层注水、断层及巷道底板注浆、灭火、瓦斯抽放等钻孔及勘探地质构造孔的施工,必须防爆及获得“MA”标志。

本次设计选择的井下探水设备是TXU-75型探水钻,能满足任何方位和任何倾角位置钻孔,主要用于矿井内部各种角度的探水、探煤、抽放瓦斯、防尘注水及其它用途的钻孔。

电压660V、功率7.5kW,其主要技术参数:

钻孔深度150~200m;开孔直径89mm;终孔直径50mm;外形尺寸(1250×640×1265)mm,钻机重量520kg。

探放水时的安全措施

1、安装钻机探水前,要遵守下列规定:

(1)加强钻场附近巷道支护,并在工作面迎头打好坚固的立柱和拦板;

(2)清理巷道、挖好排水沟,探水钻孔位于巷道低洼处时,必须配备与探放水量相适应的排水设备;

(3)在打钻孔地点或其附近安设专用电话;

(4)依据设计,确定主要探水孔位置时,由测量人员进行标定。

负责探放水工作的人员亲临现场,共同确定钻孔的方位、倾角、深度和钻孔数量;

(5)在预计水压大于0.1MPa的地点探水时,预先固结套管。

套管口应安装闸阀,套管深度必须在探放水设计中规定。

预先开掘安全躲避硐,制定包括撤人的避灾路线等安全措施,并使每个作业人员了解和掌握;

(6)钻孔内水压大于1.5MPa时,采用反压和有防喷装置的方法钻进,并制定防止孔口管和煤(岩)壁突然鼓出的措施。

2、探水或接近积水区掘进前、排放被淹井巷积水前,必须编制探放水设计,并采取防止瓦斯和其它有害气体涌出危害安全措施。

3、探放老空水前,应当首先要分析、查明老空水体的空间位置、积水量和水压等。

探放水孔应当钻入老空水体,并监视放水全过程,核对放水量,直到老空水放完为止。

4、当钻孔接近老空时,预计可能有瓦斯或其他有害气体涌出的,应当有瓦斯检查员或矿山救护队员在现场值班,随时检查空气成分。

如果瓦斯或其他有害气体浓度超过有关规定,必须立即停止钻进,切断电源,撤出人员,并报告矿调度室,及时处理。

5、在探放水钻进时,发现有煤岩松软、片帮、来压或者钻眼中水压、水量突然增大和顶钻等透水征兆时,应当立即停止钻进,但不得拔出钻杆;应当立即向矿调度室汇报,派人监测水情。

发现情况危急,应当立即撤出所有受水威胁地区的人员到安全地点,经安全出口到达地表,然后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探放水时的避灾路线

设计初期开采一采区煤层资源,水害避灾路线为:

各探水点→一采区上山→+252m回风大巷→副斜井(回风平硐)→地表。

矿井在投产前以及生产过程中,必须根据矿井主要水害类型和可能发生水害事故,制定水害应急预案和现场处置方案,每年都要对应急预案和现场处置方案修订完善,并进行一次救灾演练。

疏水降压措施

根据矿井储量核实报告,未提及区内是否存在承压水,因而暂不考虑疏水降压措施。

矿井仍应做好生产水文地质工作,对矿井主要含水层,尤其是煤层顶、底板含水层,进行长期观测,对存在承压水威胁地段,及时反映在采掘工程平面图上,并有针对性地编制疏水降压专项设计。

防水闸门

矿井水文地质条件简单,主要存在的水患类型为顶板砂岩裂隙含水层、老空水。

总体上,受强含水层威胁相对较小,因此,本次设计暂不考虑设置防水闸门。

井下排水

矿井采用斜井开拓方式。

投产时期,+252m水泵房与+100m水泵房各自分别排水,即+252m标高、+100m水平的涌水分别通过各自的泵房直接排至地面。

+252m标高的涌水通过副斜井铺设的管路排至地面,+100m水平的涌水通过一级行人暗斜井、副斜井铺设的管路排至地面。

矿山开采至+100m水平时正常涌水量约为65.7m3/h;最大涌水量约为122m3/h,开采±0m水平时正常涌水量约为97.5m3/d,最大涌水量约为191.7m3/d。

各水平大巷及回风平硐水沟均按3‰流水坡度设计,水沟断面为300×300mm,查《采矿工程设计手册》,该水沟最大允许流量为86m3/h,满足矿井排水要求。

水沟中的淤泥,应及时清理,每年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