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历史与社会知识点.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762718 上传时间:2023-02-22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45.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上历史与社会知识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七年级上历史与社会知识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七年级上历史与社会知识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七年级上历史与社会知识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七年级上历史与社会知识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七年级上历史与社会知识点.docx

《七年级上历史与社会知识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上历史与社会知识点.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七年级上历史与社会知识点.docx

七年级上历史与社会知识点

七年级上历史与社会复习资料

第一单元

1.1我的家在哪里

1、地图三要素

含义

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又叫缩尺)

公式

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

实地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

图上距离=实地距离*比例尺

表示方式

数字式:

1:

100000或1/100000

文字式:

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1千米

线段式:

01km

比例尺大小的比较

分子一定,分母愈小,比值愈大,即比例尺愈大;分母愈大,比值愈小,则比例尺愈小。

相同图幅情况下,比例尺越大,表示的地区实地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比例尺越小,表示的地区实地范围越大,内容越简略。

一般定向法

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指向标定向法

指向标朝向北方

经纬网定向法

经线指示南北,纬线指示东西

图例与注记

图例

地图上用来表示各种地理事物的符号

注记

地图上用来表示各种地理事物的文字和数字

常见图例(P6)

2、在社区中生活

社区的

概念

有一定数量的人口,居民具有共同的区域身份、某些共同的看法、相关的利益和比较密切的交往。

这样一个社会生活的共同体,通常被称为社区。

社区的

功能

经济功能:

例如社区超市等与商品经济行为活动相关的

政治功能:

例如政府会议,选举等一些政府的行为

文化功能:

例如老年大学,一些文体娱乐活动和健身设施等

管理功能:

社区巡逻队,安保队以及特别要注意“组织”、“管理”等字词

1.2乡村与城市

1、聚落:

人们集中地居住的场所。

分为乡村聚落和城市聚落。

一般先有乡村,后有城市。

乡村聚落:

即村落,是乡村地区人们的居住场所,也是人们进行生产和社会活动的场所。

按生产活动的不同,可分为农村、渔村、林场和牧村

城市聚落:

在乡村聚落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2、乡村景观与城市景观的主要差异

乡村聚落

城市聚落

自然景观

以农田为主

高楼林立,交通发达

建筑物

低、稀疏

高、密集

公共设施

设施不完善,交通不便

设施完善,交通便利

人口

人口数量少,密度小,从事农林牧渔

数量多、密度大、从事工商业、服务业

*乡村景观与城市景观的差异原因:

劳动生产方式的差异

3、聚落形成的条件:

地形平坦,水源充足,交通便利,资源丰富等。

在平原地区,聚落数量多,规模大,呈团状分布;在山区,聚落数量少,规模小,沿河谷呈带状分布。

4、乡村聚落的房屋体现了当地自然环境的特点

云南傣族(热带季风气候):

高脚楼,通风防潮

西亚沙特阿拉伯(热带沙漠气候):

墙厚、窗小,炎热、昼夜温差大

5、由于各地区的自然条件不同,物产也有所不同。

为了满足人们物质生活多样化的需求,各区域之间就会发生练习,实现优势互补。

其实,不同区域之间的联系,不仅限于物产方面,还包括经济、文化、信息、技术和人才等各个方面。

综合探究一

1、等高线疏密程度:

等高线稀疏的地方,表示地势起伏和缓,为缓坡(爬山的最佳选择);等高线密集的地方,地势比较陡峭,为陡坡。

2、不同地形的等高线表示状态

高地(山峰):

等高线中间高四周低呈封闭曲线处。

山脊:

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出的地方。

山谷:

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出的地方。

(可能有河流经过,河流流向与等高线突出方向相反。

鞍部:

两个相邻山顶之间呈马鞍形的部位。

峭壁(陡崖):

等高线重叠处。

3、分层设色地形图:

绿色表示平原;黄色表示高原、山地、丘陵;褐色表示高山;白色表示雪线以上部分;浓淡不同的蓝色表示海洋的不同深度带。

4、按照不同的用途,选择不同比例尺和不同类型的地图。

第二单元

2.1大洲和大洋

1、地球上海洋占据了71%,而陆地只占据了29%。

因此,地球被称为“蓝色的星球”。

2、七大洲(按面积从大到小排):

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

3、四大洋(按面积从大到小排列):

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4、海拔最高的洲为南极洲,最低的为欧洲。

跨经度最广的洋为北冰洋,最广的洲为南极洲。

(均为360度)

5、明确洲与洋的位置。

被欧洲、北美洲、亚洲所包围的洋是北冰洋。

被亚洲、非洲、大洋洲、南极洲所包围的洋是印度洋。

被欧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所包围的洋是大西洋。

被亚洲、大洋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所包围的洋是太平洋。

6、重要纬线穿越的洲

赤道:

非洲、亚洲、大洋洲、南美洲

北回归线:

非洲、亚洲、北美洲

北极圈:

欧洲、亚洲、北美洲

南回归线:

非洲、大洋洲、南美洲

南极圈:

南极洲

7、半球与洲的关系(洲的主要部分)

东半球:

亚洲、欧洲、非洲、大洋洲

西半球:

北美洲、南美洲

北半球:

亚洲、欧洲、北美洲

南半球:

非洲、大洋洲、南美洲、南极洲

8、各洲间的分界线

亚非:

苏伊士运河(沟通地中海和红海)

亚欧:

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脉、土耳其海峡

南北美:

巴拿马运河(沟通太平洋和大西洋)

亚洲与北美洲:

白令海峡(沟通太平洋和北冰洋)

欧非:

直布罗陀海峡(沟通地中海与大西洋)

9、马六甲海峡:

位于东南亚地区,沟通印度洋和太平洋

10、海洋对人类的影响:

为人类提供了不可缺少的淡水资源;海洋为人类提供鱼盐之利、能量之源;人们还可以修筑运河,开辟海上交通航线,促进世界各地之间的物资交流;人类在沿海地带填海造陆,不断扩大生存空间。

2.2自然环境

1、地形特征表

地形类型

海拔高度

主要特征

山地

500米以上

地面峰峦起伏,坡度陡峻,山脉排列有序、脉络分明

平原

200米以下

地面平坦或起伏较小,主要分布在大河两岸和濒临海洋的地区,是人口集中分布的地方。

高原

在500米以上

地表起伏不大,但边缘较陡峭

盆地

无一定标准

四周被群山环绕

丘陵

500米以下

坡度和缓,连绵起伏(适宜开梯田,种果树、茶树)

2、世界重要地形区

山脉:

落基山脉(北美洲)、安第斯山脉(南美洲)、阿尔卑斯山脉(欧洲)、阿特拉斯山(非洲)、喜马拉雅山脉(亚洲)

高原:

巴西高原(南美洲)、东非高原(非洲)、南非高原(非洲)、青藏高原(亚洲)

平原:

亚马孙平原(南美洲)、东欧平原(欧洲)、西西伯利亚平原(亚洲)

盆地:

刚果盆地(非洲)

3、一个地区的地形特点,一般可以从海拔、地面起伏、地形种类和分布三个方面来描述。

如:

亚洲地形:

地形种类多样,以山地、高原为主,地面起伏大,地势中间高,四周低,河流呈放射状分布。

(河流流向由地势高低决定)

4、亚洲主要河流

长江(东海、太平洋);黄河(渤海、太平洋);勒拿河(北冰洋);鄂毕河(北冰洋);叶尼塞河(北冰洋);恒河(印度洋);印度河(印度洋);湄公河(南海、太平洋)

5、天气:

是指瞬时或短时间内风、云、降水、气温等气象要素综合显示的大气状况,具有短时、多变的特点。

6、气候是指一个地区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具有长期、稳定的特点。

两个主要要素是气温和降水。

7、气温受纬度位置和地势的影响。

一般,纬度越低,气温越高;纬度越高,气温越低。

地势(海拔)越高,气温越低;每升高1000米,气温下降6℃。

8、降水受海陆位置和季风的影响。

沿海地区降水丰富,温差小;内陆地区降水稀少,温差大。

9、季风:

一年中盛行风向随着季节发生明显变化的风。

风类

风源

风向

特点

冬季风

大陆→海洋

偏北(西北、东北)

寒冷干燥、势力强

夏季风

海洋→大陆

偏南(东南、西南)

温暖湿润,势力弱

10、世界气候(各气候气温曲线图和降水柱状图见书本P34)

气候类型

基本特征

分布地区

自然景观

动物

 

热带雨林气候

终年高温多雨

赤道附近地区

热带雨林景观

大象、猩猩

热带草原气候

终年高温,分干湿两季

热带雨林气候区的南北两侧

热带草原景观

长颈鹿、斑马

热带季风气候

终年高温,夏季多雨,分旱雨两季

亚洲的印度半岛、中南半岛和海南岛

热带沙漠气候

终年炎热干燥

南北回归线附近的大陆西部和中部地区

热带荒漠景观

骆驼、鸵鸟

 

亚热带季风气候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

南北纬30°—40°大陆东岸(我国秦岭-淮河以南地区)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景观

地中海气候

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南北纬30°—40°大陆西岸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景观

温带海洋性气候

冬季温和,夏季凉爽,全年降水均匀,全年温和多雨

南北纬40°—60°大陆西岸,欧洲西部和北部分布最广

温带落叶阔叶林景观

温带季风气候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亚洲东北部(我国东部秦岭—淮河以北)

温带落叶阔叶林景观

梅花鹿

温带大陆性气候

冬寒夏热,降水稀少且集中于夏季

温带大陆内部,主要分布在欧亚大陆和北美大陆的内部

温带荒漠景观、温带草原景观、亚寒带针叶林景观

苔原气候

全年严寒

北极圈附近,北冰洋沿岸

寒带苔原景观

驯鹿、北极熊、南极企鹅

冰原气候

全年酷寒

南极洲和格陵兰岛

寒带冰原景观

高原高山气候

气候寒冷,很多地方终年冰雪覆盖

我国青藏高寒地区

垂直变化

牦牛

*植物和动物对当地的气候具有一定的指示作用,尤其是植物。

11、河流:

大地的动脉湖泊:

大地的明珠

*湿润地区河湖众多,干旱地区河湖稀少且多季节性河流。

对人类的重要意义:

供给人们生活和工农业生产用水;航运、发电、灌溉、养殖、旅游

12、

河流

流向

所在大洲

流入哪儿

尼罗河

自南向北

非洲

地中海

多瑙河

自西向东

欧洲

黑海

刚果河

自东向西

非洲

大西洋

亚马孙河

自西向东

南美洲

大西洋

2.3世界大家庭

1、世界人种

人种

外貌特征

分布地区

白色人种

肤色白,头发弯而金黄,鼻梁高,嘴唇薄

欧洲、北美洲、南美洲、大洋洲的东部、南部、非洲北部、亚洲西部

黄色人种

肤色黄,乌黑通直的头发,脸庞扁平

亚洲东部、北美洲北部、南美洲西北部

黑色人种

皮肤黝黑,头发乌黑卷曲,脸庞平,嘴唇厚

非洲中部和南部、大洋洲的西北部,北美洲

2、世界人种分布的特点:

既有大范围的集中,又有小范围的散布

3、人口密度:

指平均每平方千米内居住的人口数。

(单位:

人/千米2)

4、世界人口分布

分布地区

分布规律

自然原因

人口稠密地区

亚洲东部、南部

欧洲

北美洲东部

北半球

中低纬度

近海平原地区

平原面积广阔

气候温暖湿润

自然条件优越

人口稀疏地区

撒哈拉大沙漠

澳大利亚西部沙漠

亚马孙平原

亚洲、北美洲北冰洋沿岸

青藏高原

沙漠地区

雨林地区

高纬度地区

高原、山区

极端干旱

极端潮湿

终年严寒

地势高峻

*四疏:

沙漠地区;雨林地区;高纬度地区;高原山地

四密:

亚洲东部;亚洲南部;欧洲;北美洲东部

5、联合国的正式语言:

汉语、英语、俄语、法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

*使用最广泛的语言是英语,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是汉语

6、世界三大宗教

发源地

经典信奉神创始人

建筑

分布地区

基督教

亚洲西部

《圣经》上帝耶稣

教堂

(尖顶)

欧洲、美洲

大洋洲

伊斯兰教

阿拉伯半岛

《古兰经》真主安拉穆罕默德

清真寺

(圆顶)

西亚、南亚、中亚、非洲北部和东部

佛教

古印度

《佛经》佛祖释迦牟尼

佛塔、寺庙

亚洲东部和东南部

7、世界上有近200个国家。

国旗和国歌是一个国家的象征。

8、面积前六的国家

国家

俄罗斯

加拿大

中国

美国

巴西

澳大利亚

大洲

欧洲

北美洲

亚洲

北美洲

南美洲

大洋洲

首都

莫斯科

渥太华

北京

华盛顿

巴西利亚

堪培拉

*领土:

国界线和领海范围以内的领陆、领水和领空。

9、国界线:

人为国界:

界碑、界墙、运河等,

自然国界:

山脉、河川、湖泊等

利比亚与埃及:

经线法国与西班牙:

比利牛斯山

老挝与越南:

湄公河加拿大与美国:

纬线

10、人口大国(P50)

*中国为世界人口第一大国

11、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

分布地区

举例

发达国家

欧洲、北美洲、大洋洲、亚洲的日本

英国、法国、德国、荷兰、俄罗斯、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

发展中国家

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美国以南的美洲地区)

中国、印度、巴西、埃及、墨西哥、尼日利亚

*“金砖国家”即:

指巴西、俄罗斯、印度、中国、南非,其英文单词为“BRICS”。

12、国家与地区之间相处遵循的准则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相互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和平共处、平等互利

综合探究二从地球仪上看世界

1、经线纬线

经线

纬线

定义

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

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圆弧状况

半圆,两条相对应的经线组成经线圈

圆,每一条纬线自成纬线圈

长度

每一条经线长度都相等

每条纬线长度都不等,赤道最长,到两级逐渐缩短成点;纬度相同的线,长度相等

相互关系

所有经线都能相交于南北两极

所有纬线都互相平行

指示方向

南北方向

东西方向

2、经度纬度

经度

纬度

度数起点线

本初子午线(0°经线)

赤道(0°纬线)

划分

以0°经线为界,向东向西各分180°

以0°经线为界,向南北各分90°

0°经线以东为东经,0°经线以西为西经

0°纬线以北为北纬,0°纬线以南为北纬

分布规律

东经的度数越向东越大,西经的度数越向西越大

北纬的度数越向北越大,南纬的度数越向南越大

代号

东经(E)、西经(W)

南纬(S)、北纬(N)

3、东西半球(分界线:

20°W、160°E)

方法一:

0°—20°W和0°—160°E为东半球,20°W—180°和160°E—180°为西半球。

方法二:

东经中小于160°和西经中小于20°为东半球;东经中大于160°和西经中大于20°为西半球。

4、南北半球(分界线:

赤道)

赤道以南为南半球(南纬地区);赤道以北地区为北半球(北纬地区)

5、纬度带的划分

低纬度

中纬度

高纬度

0°-30°

30°-60°

60°-90°

6、热量带的划分

北寒带

66.5°N-90°N

北极圈以北地区

北温带

23.5°N-66.5°N

北极圈和北回归线之间

热带

23.5°N-23.5°S

南北回归线之间

南温带

23.5°S-66.5°S

南回归线和南极圈之间

南寒带

66.5°S-90°S

南极圈以南地区

7、中国的地理位置

半球位置:

北半球、东半球

纬度带:

绝大部分位于中纬度

热量带:

绝大部分位于北温带

中国东西大约跨越60°.大约相差4个小时(经度相差15°,时间相差1小时)

第三单元

3.1家住平原

1、平原主要分布在江河的中下游,大都由河流冲积而成,地势平坦或起伏较小。

2、湄公河平原和美国大平原比较

湄公河平原

美国大平原

地理位置

亚洲东南部的中南半岛,位于东半球、北半球,位于低纬度、热带,东临南海,西临泰国湾

北美洲的美国中部,位于阿巴拉契亚山脉与落基山脉之间,位于北半球、西半球,位于中纬度、北温带,南临墨西哥湾

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高温多雨,与热同期

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冷夏热,降水较少

地形

地势低平

地势低平,土地辽阔

土壤

土壤肥沃

土壤肥沃

水文

湄公河(水网密布)

密西西比河,五大湖

种植的农作物

水稻(水田农业)

小麦、大豆、玉米(旱作农业)

生产方式

人工劳作,精耕细作

机械化耕作

农业生产特点

小农经营;单位面积产量高;商品率低;机械化水平低;科技水平低

地广人稀,便于大规模生产经营;交通运输便利,便于大批粮食外运;高度发达的工业和先进的科技为农业提供服务;商品性农业

农业生产优势

土壤深厚、肥沃,高温多雨,水网密布

土地面积很广,地势平坦

农业生产劣势

平原地块较小,易发生水旱灾害

劳动力不足

如何把劣势变为有利条件

修筑水渠,兴修水利,便利灌溉和排涝

大规模机械化作业,发展商品性农业

文化生活特色

高脚屋;崇尚神灵(御耕节、谷神、稻母)、团结互助、关爱弱者;水上木偶戏;饮食以大米为主,米制食品;

居住得比较分散;生活水平较高;出行都要依靠汽车等交通工具;周围没有邻居,相邻农场距离较远

聚落景观

纵横的渠道和众多的河流构成水网环绕着大片的稻田和村庄,形成独特的聚落景观。

四通八达的高速公路;靠近农舍地方,间或有粮仓和存放农业机械的库房,与大片麦田交织

人口分布

人口多而集中(劳动力资源丰富)

人口少而分散(劳动力资源缺乏)

3、美国农业的生产特点:

规模大、劳动力需求少、使用大型机械化作业、效率高、产量大、农产品商品化、储存条件好、交通发达。

4、美国中部大平原具有高度机械化的特点是由哪些因素决定的?

①土地平整,以旱地为主,适合机械化作业。

②地广人稀,农业劳动力缺乏,要依靠机械化作业。

③科学技术发达,具有先进的农用机械。

5、商品性农业的必备条件:

农业区地广人稀,使用大型机械化作业,生产效率高,产量大,剩余量大,储存条件好,交通发达。

3.2与山为邻

1、相对于平原地区,山区地表崎岖不平,土壤不够肥沃,交通相对困难,人们生存的自然条件较为艰苦。

2、安第斯山与阿尔卑斯山

安第斯山

阿尔卑斯山

国家

秘鲁

瑞士(大山之子)

评价

南美洲脊梁

欧洲最高大、最雄伟的山脉

地理位置

南美洲西部,东临太平洋,位于南半球、西半球,位于低纬度、热带

欧洲南部,位于东半球、北半球,位于中纬度、北温带

山脉走向

南北走向

东西走向

生产方式

在低海拔的山谷和山坡处,开辟梯田,种植稻米、玉米、马铃薯、小麦和大麦等,发展种植业。

在高海拔处的草原地区,以放牧驯养的羊驼、骆马为生,发展畜牧业。

旅游业:

冬季滑雪,夏季登山,温泉

手表制造业、金融保险业(瑞士银行)

特色生活

羊驼和骆马的奶和肉、皮革是衣食之源(羊驼毛被誉为“纤维上帝”);骆马是主要运输工具

保护环境

3、安第斯山脉从山麓到山顶自然景观明显变化的原因:

地势海拔的变化,使得气候差异显著。

(海拔越高,气温越低。

海拔每升高1000米,气温下降6℃)

4、5°S左右安第斯山脉东坡从山麓到山顶自然景观的变化。

热带雨林带→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高山灌木→高山草地→高山积雪

5、瑞士的自然环境

地形:

以山地为主,河谷平原面积狭小,地势起伏变化大。

气候:

阿尔卑斯山区南部属地中海气候,夏季干旱、冬季温暖湿润。

阿尔卑斯山以北地区气候具有明显的过渡性,自西向东,由温和湿润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向冬寒夏热的温带大陆性气候过渡。

6、阿尔卑斯山脉跨越的国家:

自西往东依次是法国、意大利、瑞士、列支敦士登、奥地利。

7、发源于阿尔卑斯山区的河流:

莱茵河(北海)、多瑙河(黑海)、波河(亚得里亚海)

8、阿尔卑斯山脉的高山峡谷、险峰深涧形成的原因:

河流和冰川的作用

9、瑞士的优势和劣势

劣势:

山区面积广大,耕地稀少;矿产资源奇缺;不利于发展工农业。

优势:

多样的地形;奇特的景观;古老的城镇;淳朴的乡村生活;有利于发展旅游业。

10、瑞士成为旅游热区的原因

旅游设施:

旅游内容丰富多彩,配备设施完备、精良,服务周到、细致入微;

自然环境:

海拔高,有冰川和积雪,风景优美;夏天成为观光和避暑胜地;冬天发展滑雪运动的条件十分理想;温泉资源也很丰富。

交通条件:

拥有发达的铁路和公路;游客诚火车可直接到达山峰观看冰川奇景;许多地方有电缆车直达山巅;还有直升机为遇到危险的有人提供救助。

11、阿尔卑斯山的旅游业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影响

就业:

人们就业机会多,避免外出打工的辛劳

人们的生活水平:

带来大量外汇收入,人们收入增加,生活水平提高

地区经济:

带动当地相关产业的发展,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12、为什么瑞士旅游业发展没给环境带来负面影响,反而使环境更优美?

制定了严格的法律保护环境;修建了自然保护区,为许多濒危动物提供了安全的生存地;人们对生态环境的爱护。

3.3傍水而居

1、日本包括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4个大岛和其它6800多个小岛屿,因此也被称为“千岛之国”。

日本南北狭长,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湾。

2、日本渔业发达的原因

日本四周沿海,位于著名的北太平洋渔场;沿海分布众多的渔港;造船业发达,所造渔船性能优良;发达的纺织业,织就了优质的渔网;先进的电子工业,为远洋捕捞提供了现代化的技术和装备。

3、日本的鱼文化

生产:

水产业,造船业饮食:

鱼宴、寿司、刺身

节日:

男孩节艺术:

鱼的雕塑文字:

带鱼旁的文字和谚语

4、影响日本渔业捕捞的因素

世界燃料价格的上涨,使捕鱼的成本大大增加。

世界各国对海洋资源的重视,使日本渔民只能在本国海域范围内捕鱼

填海造陆和经济发展破坏了鱼类生长和繁殖的场所

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排放污染了沿海的水质

5、为了保护渔业资源,日本采取了哪些措施?

设定休渔期,并对捕捞器具、捕捞方法做出规定。

制定海洋环保法规,限制废水排放。

发展人工养殖。

6、因水而生

修建城市最大的困难:

城市用地和排水问题

选此地建设家园的原因:

利用有利地形躲避外敌,便于防守

7、因水而兴

威尼斯原来是什么城市?

——商业港口

当时的居民以什么为生?

——商业、航海业

它一度具有怎样的地位?

——欧洲最大的商业城市

8、因水而美:

优美的水城风光;古老而璀璨的艺术文化;独特的交通方式

*公共汽车——交通船;小汽车——汽艇;专载游客——贡多拉

9、因水而忧:

海水倒灌和水位倒涨

10、因水再兴:

旅游业

11、威尼斯的建筑:

遍布教堂、宫殿和广场,城市建设有着明显的宗教特色。

12、日本与威尼斯

耕海牧渔(日本)

水上都市(威尼斯)

地理位置

亚洲东部,位于东半球、北半球,位于中纬度、北温带,东临太平洋,西临日本海,属于岛国

意大利(欧洲南部)的东北部,坐落在亚平宁半岛,位于东半球、北半球,位于中纬度、北温带,濒临亚得里亚海和地中海

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具有典型的海洋性

地中海气候

地形

山地、丘陵

产业

渔业、海水养殖业、水产品加工业

商品贸易、旅游业

3.4草原人家

1、逐水草而居(非洲马赛人)

自然环境:

位于东非高原,属于热带草原气候,终年高温,一年有明显雨季和旱季。

生活方式:

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

每年5、6月,开始向北(北半球,肯尼亚南部、基塔莱)迁移,到10月,又开始向南方(南半球、坦桑尼亚北部、多多马)迁。

生活特色:

牛是食物来源,茅草屋是家居住所。

喜穿红色披风,既能防身,又可以保护牛群。

谁拥有牛的数量越多就越富裕,越有声望。

养育牛群的草原是马赛人心目中的神灵。

2、热带草原地区的干湿季

3、

湿季:

11月—次年4月湿季:

5—10月

南半球北半球

干季:

5—10月干季:

11月—次年4月

4、澳大利亚

地理位置

大洋洲,位于南半球,东半球,绝大部分领土位于低纬度、热带

评价

世界上唯一占据整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