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邓复习材料精编.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762248 上传时间:2023-02-22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29.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毛邓复习材料精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毛邓复习材料精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毛邓复习材料精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毛邓复习材料精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毛邓复习材料精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毛邓复习材料精编.docx

《毛邓复习材料精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毛邓复习材料精编.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毛邓复习材料精编.docx

毛邓复习材料精编

大家请注意:

这是在0753班同学整理的总结基础上,再由咱班李张斯斯总结的毛邓资料,请大家注意的是这份资料是综合两个老师的重点进行总结的,但由于时间仓促,而且在勾画重点时可能会有遗漏之处,请大家结合自己的理解、课上标记并参考其他材料进行复习。

为了让我们的资料更加完善,请大家发现疏漏和不当之处时,及时联系李张斯斯。

同志们加油背哈~~~~~革命尚未成功,同志还需努力啊!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

(毛泽东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是重点)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背景和主要内容(单选)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两个重要阶段)

1938年10月,党的六届六中全会,毛泽东明确提出了“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的思想。

1941~1945.5.七大,刘少奇,通过《中国共产党章程》,在总纲中确定,以马克思列宁的理论和中国革命的实践之统一的思想----毛泽东思想,做为我们党一切工作的指针,自此地位确立。

进 程(内容)

(1)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创立了毛泽东思想。

(2)以邓小平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创立了邓小平理论。

(3)以江泽民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创立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4)以胡锦涛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创立了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思想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实质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起来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涵可以归结为三个方面

(1)一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

(2)二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

(3)三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3、什么是毛泽东思想(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

(1)概念: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2)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

概括地说,有六个主要方面: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政策和策略的理论、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党的建设理论。

同时,“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是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关于中国资产阶级的分析和统一战线的政策;关于中国武装斗争的特点和作用;关于中国共产党本身的建设;关于中国革命夺取全国胜利的道路)——毛泽东思想成熟的主要标志

三大法宝:

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和党的建设

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创造性地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提出人民民主专政理论,丰富了无产阶级专政的学说,提出社会主义建设的十大关系,创造性地提出两类矛盾学说和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理论)

革命军队建设、军事战略和国防建设的理论(系统地解决了建设新型人民军队的问题,系统地提出了建设人民军队的思想,提出了人民战争的思想,制定了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的原则,提出了建设和发展现代化国防技术的重要思想)

小题看书P13~16

政策和策略的理论(精辟地论证了革命斗争中政策和策略问题的极端重要性,在统一战线中提出了许多重要的政策和策略思想)

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思想政治工作是其它一切工作的生命线;发展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实行百花齐放、推陈出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方针;关于知识分子应当与工农相结合的思想;强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艰苦奋斗,不怕牺牲)

党的建设的理论(从思想上建党;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正确方针;创造了通过批评和自我批评进行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教育的整风形式;要继续保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艰苦奋斗的作风)

一个活的灵魂

群众路线实事求是(核心和精髓)独立自主

4、区别毛泽东思想和毛泽东的思想?

区分毛泽东思想和毛泽东个人思想的区别&联系,正确评价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毛泽东思想的历史指导和指导意义)

(两个凡是与全盘否定的观点都是错误的)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

2.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

3.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

毛泽东思想不等于毛泽东个人的思想;

毛泽东个人的思想既有正确、也有错误成份,需要区别对待;

毛泽东思想是指“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毛泽东的个人思想中包括毛泽东在晚年所犯的一些严重的错误,这些错误是由于他违反了自己主张的实事求是原则造成的,不能代表毛泽东思想。

大跃进、文化大革命都是阶级斗争扩大化的结果。

就他的一生而言,他的功绩是第一位的,错误是第二位的,功大于过。

要将毛泽东晚年所犯的错误同经过长期历史考验形成为科学理论的毛泽东思想区别开来,我们要完整、准确地理解毛泽东思想。

5、邓小平理论产生的时代背景(单选)

首先,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是邓小平理论产生的时代根据之一。

其次,世界突飞猛进的科技革命是邓小平理论产生的又一时代根据。

6、三个代表是否仅仅局限于这三句话?

(并不构成一个体系)

“三个代表”是指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三句话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集中概括,但不仅仅是那三句话,还在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各个方面提出了一系列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邓小平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集中起来就是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

提出三大规律:

共产党的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

(三个代表是统一的整体,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发展先进生产力,是发展先进文化的基础,是实现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前提;发展先进文化是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重要思想保证,实现先进文化和生产力,归根结底都是为了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而人民群众则是创造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主体,也是实现自身利益的根本力量。

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核心在坚持党的先进性,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

7、科学发展观和以往的理论比较,其创新之处在于什么?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科学发展观与以往的理论比较创新之处在于其核心是以人为本,独特之处在于发展是为了人,发展要依靠人民。

突出了人的地位与作用。

科学发展观继续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问题,使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

科学发展观涵盖自然科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广泛领域,涉及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各个方面,贯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以丰富的思想内涵和严密的内在逻辑构成了一个系统的科学理论,同时也是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科学理论。

8、科学发展观的内容和核心观点是什么?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以人为本”的内涵:

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这个“人”是人民群众,这个“本”,是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以人为本,就是一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点。

第二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1、各个思想路线对中国都产生了什么指导意义?

2、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确立

1938年10月,毛泽东在六届六中全会上作的《论新阶段》的报告第一次使用了“实事求是”这个概念。

1945年,在党的“七大”报告中,毛泽东把理论联系实际,规定为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三大作风之一,从而实事求是为核心的思想路线在全党得到确立。

1978年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这篇讲话,标志着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

3、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

内容:

“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四句话之间的关系P44-P45

一切从实际出发,是贯彻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前提和基础;

理论联系实际,是贯彻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根本途径和方法;

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和核心;

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思想路线的标准和原则。

4、实事求是(毛泽东)解放思想(邓小平)与时俱进(江泽民)求真务实(胡锦涛)之间的关系※

(1)贡献:

毛泽东:

第一个确立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人;

邓小平:

强调解放思想(第一,恢复并重新表述了毛泽东确立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并科学地概括了实事求是在整个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理论体系中的地位,第二,突出强调了解放思想的重要性,体现了党的思想路线的时代特征,第三,邓小平对党的思想路线丰富和发展之三:

强调民主是解放思想的条件)

江泽民:

提出与时俱进(第一,明确指出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第二,明确提出了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要求,尤其是特别强调了与时俱进)

胡锦涛:

提出求真务实。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四大成果之间的关系(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P35

A.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是一个统一科学的思想体系;

B.前者为后者的发展奠定基础,后者又继承和发展了前者;

C.它们都辨证统一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中,不断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总之,是为了解决“中华民族面对着两大历史任务:

一个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一个是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

”这就是“一脉相承”的“脉”:

解决在国情特殊的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

第三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1、新民主主义革命(1919.5.4~1949.10.1)的基本纲领、社会主要矛盾

(1)主要矛盾:

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最主要的矛盾)

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2)新民主义的基本纲领即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具体奋斗目标,它包括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政治、经济、文化三大纲领。

(一)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纲领,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建立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共和国。

(二)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没收封建地主的土地归农民所有(基本(中心)内容),没收官僚资产阶级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

(三)新民主主义的文化纲领,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的内容、对象、动力、前途、性质P66

(1)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内容:

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2)对象(三座大山:

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

性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资本主义民主革命)

动力(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其中无产阶级是中国革命最基本的动力,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

领导(无产阶级及其先锋队中国共产党)

前途(是社会主义)

3、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P70很多自己好好看下

4、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P73--75(内容、历史地位、作用)

(1)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是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基本经验。

(2)统一战线问题是无产阶级政党策略思想的重要内容。

(两个联盟:

一个是工人阶级同农民阶级、广大知识分子及其他劳动者的联盟,主要是工农联盟——统一战线的基础;另一个是工人阶级和非劳动人民的联盟,主要是与民族资产阶级的联盟)

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特点和优点之一,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式。

第四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全部都是重点)

1、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社会性质

(时间: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49年-56年)

性质:

是新民主主义社会,属于社会主义范畴体系,是过渡性质的社会

Ø新民主主义社会是向社会主义转变的“不可转移的、必要的”过渡形式。

Ø它“是属于社会主义体系的和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去的过渡性质的社会”。

2、为什么说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度性的社会

(1)新民主主义社会不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而是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转变的社会形态

实质是指通过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全国政权,建立新民主主义社会,恢复国民经济,大力发展生产力,在条件成熟时对生产资料私有制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建立社会主义社会。

(2)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结果在民主革命时期就已经确定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前途是社会主义这是必然的选择。

这个社会是不稳定的,经过一定的时期后社会形态必然转变,或者是社会主义制度或者是非社会主义制度。

3、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内容(内在关系)

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简称“一化三改”或“一体两翼”

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实质:

生产关系领域的一场革命,改造私有制 

4、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有哪些?

P90(仔细看)

1、坚持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

对于在深刻的社会变革中保持社会稳定,促进生产力发展,改善人民生活,推动社会进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采取积极引导、逐步过渡的方式;

因为采取了这种方式,这场巨大而深刻的变化莫测,不仅没有对生产力的发展造成破坏,而且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3、用和平方法进行改造。

和平改造解决了诸如实现社会变革与经济发展、和平过渡与消灭剥削制度这类通常难以解决的问题。

5、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的确立(时间条件重大意义)P94

(1)1956年底我国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即“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结束,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开始。

实现了有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初步确立。

(2)1.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是我国几千年来最伟大、最深刻的社会变革2.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全面确立,是俄国十月革命以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最重大的事件。

这一胜利,极大地改变了国际政治力量的对比和世界的面貌,鼓舞了世界人民的革命斗争。

3.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开辟了道路4.对科学社会主义的伟大贡献

第五章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

1、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容,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回答(小题)

“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重要意义:

社会主义本质论是对马克思主义的重大发展,对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2、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内涵及意义(小题)P106

内容:

第一,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纳入社会主义本质。

第二,强调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意义:

第一,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了一个新的科学水平。

现在就提出“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这就是对社会主义本质新的认识和深化。

第二,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广泛探索提供理论根据。

3、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发展生产力(看目录小标题)

4、党如何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是头生产关系、上层建筑的不断完善密切地联系在一起的。

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就要使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各个方面不断体现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认识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

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就必须充分发挥全体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不断提高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劳动群众以及全体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不断提高他们的劳动技能和创造才能。

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还必须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和创新,努力实现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

第六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科学内涵,含义:

两层含义:

第一、我国社会已经进入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社会;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于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

前一层含义阐述的是初级阶段的社会性质,后一层阐明了现实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程度;

2、科学认识和准确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意义(注意理解)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是泛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会经历的起始阶段,而是特指我国在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阶段。

这个阶段,既不同于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尚未确立的过渡时期,有不同于已经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阶段。

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建设社会主义,没有离开社会主义,也不是倒退回去“补资本主义的课”,而是在脚踏实地地建设社会主义,使社会主义在中国真正活跃和兴旺起来,广大人民从切身感受中更加拥护社会主义。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

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5、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纲领:

P133

1.经济纲领: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就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人民共享经济繁荣成果。

2、政治纲领: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

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基础上,依法治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实现社会安定、政府廉洁高效、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和睦、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

3、文化纲领: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建设立足中国现实、继承历史文化优秀传统、吸收外国文化有益成果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4、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就是要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和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原则,以改善民生为重点,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

6、全面建设小康社会P138

十六大:

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有如下要求:

一、增强发展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二、扩大社会主义民主,更好地保障人民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

三、加强文化建设,明显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

四、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全面改善人民生活。

五、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

十七大:

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提出新的更高要求

第八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重点)

1、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市场经济体制与资本主义国家的市场经济的区别&联系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第一,就其联系而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都具有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和要求。

同时,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发展市场经济过程中的一切有益的作法和经验也都是值得我们借鉴和吸收的,在这一层次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是可以接轨的。

第二,就区别而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又是两种不同的社会制度与市场经济的结合,它们体现的是不同社会经济制度下的市场经济。

市场经济与不同的经济制度结合就会体现出不同的制度特征。

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制度结合,就要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坚持以实现共同富裕为目标。

离开了这些特征就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而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则不具有这样的特征。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特色体现在哪里?

P162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与市场经济相结合。

(二者结合的前提:

对市场经济本身的认识)

3、邓小平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方面的突破常规(请重点关注P161的第二自然段)

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

5、为什么要确立这样的经济制度?

怎样体现公有制主体地位?

(重要)

(1)社会主义的性质和初级阶段的国情决定的。

第一,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坚持公有制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第二,我国又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需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

第三,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的所有制形式都有可以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

(2)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量的优势)

第二,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质的优势)

6、非公有制经济

(1)成分:

包括个体经济、私营经济、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非公有制成分。

(2)性质:

不是社会主义性质

(3)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担不是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7、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

第一,经济活动的市场化。

一切经济活动都直接或间接地处于市场关系中,市场机制是配置资源的基础。

第二,经济主体独立化。

所有企业都具有独立的生产经营权利,能够自主地进行生产经营,具有独立的法人财产权利。

第三,市场竞争公平化。

市场经济活动中有多个主体独立存在,且都依靠公认的市场规则进行竞争。

第四,宏观调控间接化。

政府不直接干预企业的具体生产经营活动,对于经济的干预主要是在宏观层次,而且主要是通过经济的和法律的手段进行间接的调控。

第五,市场行为法制化。

所有生产经营活动都按一套法规体系来进行,整个经济运行有一个比较健全的法律基础。

8、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是什么,为什么实行,主体地位?

是什么:

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1)按劳分配

(2)按生产要素分配:

以劳动作为生产要素参与分配;劳动以外的生产要素所有者参与分配;管理和知识产权类的生产要素

为什么实行:

实行按劳分配原则,是由以下客观经济条件所决定的:

第一,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实行按劳分配提供了经济基础。

第二,由于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劳动还是个人谋生的手段,这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

主体地位:

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

9、如何看待收入的差距问题(重点)

积极作用的一面:

一是有利于克服平均主义。

二是有利于尊重和保护一切有益于人民和社会的劳动,保护一切佥的劳动收入和合法的非劳动收入。

三是有利于鼓励知识创新和科技创新。

四是有利于发挥多种经济成分的积极作用。

五是有利于吸引人才,留住人才。

第九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的内容(特色之处:

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

第一,党的领导是实现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

是中国社会主义的政治核心。

第二,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核心。

首先,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国家制度的本质。

其次,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决定的。

再次,人民当家作主也符合社会主义的价值取向和发展目标。

第三,依法治国是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首先,法治使人民的意志上升为法律,实现人民主权。

其次,法治能够保障民主政治制度,促进政治民主化。

再次,法治可以形成和维护民主政治秩序,促进公民文化的成长。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要求:

3个——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

2.中国共产党和其他各党的关系

我国实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这种新型政党关系不同于多党制和两党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院校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