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人教版地理一轮阶段检测4第四五章.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762149 上传时间:2023-02-22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03.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人教版地理一轮阶段检测4第四五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高考人教版地理一轮阶段检测4第四五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高考人教版地理一轮阶段检测4第四五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高考人教版地理一轮阶段检测4第四五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高考人教版地理一轮阶段检测4第四五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人教版地理一轮阶段检测4第四五章.docx

《高考人教版地理一轮阶段检测4第四五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人教版地理一轮阶段检测4第四五章.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人教版地理一轮阶段检测4第四五章.docx

高考人教版地理一轮阶段检测4第四五章

阶段检测(四) (第四、五章)

(教师用书独具)

一、选择题

(2019·安徽四校模拟)徐霞客曾不辞辛苦,长途跋涉来到腾冲,亲自登上打鹰火山,发现“山顶之石,色赭赤而质轻浮,状如蜂房,为浮沫结成者,虽大至合抱,而两指可携”。

下图为打鹰火山地质剖面图,据此回答1~2题。

1.“山顶之石”属于(  )

A.侵入岩       B.喷出岩

C.沉积岩D.变质岩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岩石1质地致密且密度较大

B.火山形成前此地为向斜构造

C.在岩石2中可能找到古生物化石

D.石灰岩c的形成早于石灰岩d

1.B 2.D [第1题,由材料信息可知“山顶之石”属于岩浆岩,但岩浆岩又分为侵入岩和喷出岩,根据“山顶之石”的颜色(赭赤,指红褐色)、密度(质轻浮)、外观(状如蜂房)可知,“山顶之石”属于喷出岩。

第2题,由上题分析可知,岩石1为喷出岩,质轻浮,密度较小,排除选项A;火山形成前,此地岩层向上拱起,为背斜构造,排除B;岩石2紧邻侵入岩,属于变质岩,不可能找到古生物化石,排除C;在背斜构造里,中部岩层老,两翼岩层新,因此石灰岩c的形成早于石灰岩d,故选D。

]

(2019·广州模拟)蓝洞是地球罕见的自然地理现象,它是地质历史时期在碳酸盐岩地层中发育形成的四壁陡直、敞口朝天的有水洞穴,有的在海洋中,有的在陆地上。

海洋蓝洞(如下图所示)表现出与周边水域不同的深蓝色,仿佛是大海的瞳孔,呈现出深邃、神秘、诡异的自然景观。

据此完成3~5题。

世界著名蓝洞分布示意图

3.形成海洋蓝洞的最主要地质作用是(  )

A.地震B.火山喷发

C.断层下陷D.溶蚀和侵蚀

4.地质时期中,形成该类洞穴的地理环境特征是(  )

A.地壳活动B.高温多雨

C.冰川广布D.风沙频繁

5.海洋蓝洞现象揭示的地理意义是(  )

A.海平面升降变化B.气候不断变暖

C.火山、地震频繁D.人类对地球的影响

3.D 4.B 5.A [第3题,碳酸盐岩容易受到流水的侵蚀,结合材料“它是地质历史时期在碳酸盐岩地层中发育形成的四壁陡直、敞口朝天的有水洞穴”,可知溶蚀和侵蚀是形成海洋蓝洞的主要地质作用。

第4题,溶蚀和侵蚀是形成海洋蓝洞的主要地质作用,高温多雨的环境下水的溶蚀和侵蚀作用强,有利于海洋蓝洞的形成;从图中可以看出海洋蓝洞分布于纬度较低的近海地区,因而其形成时期的地理环境不可能为冰川广布、风沙频繁。

第5题,碳酸盐岩一般是在海洋沉积环境中形成的,海洋蓝洞的形成是由海水的溶蚀、侵蚀作用形成,因而海洋蓝洞现象反映了海平面升降变化。

]

(2019·福州市一模)古湖堤的形成是河流、湖泊共同作用的结果。

下图是吉兰泰盐湖古湖堤示意图,古湖堤呈线状或条带状分布,实测宽度在5~100米不等。

某考察队在其中一条古湖堤上道口梁处钻孔取样发现淡水螺贝等化石。

据此完成6~8题。

6.推测古河流最可能经过(  )

A.甲地附近B.乙地附近

C.丙地附近D.丁地附近

7.推测道口梁所在古湖堤形成时图示区域(  )

A.气候总体温暖湿润

B.地壳抬升运动强烈

C.湖泊盐度增加快速

D.风力堆积作用显著

8.推测古湖堤钻孔取样的样品(  )

A.砾石磨圆度都很差

B.岩性都坚硬致密

C.都有淡水生物化石

D.都具有层理构造

6.A 7.A 8.D [第6题,甲地附近的一条古湖堤上道口深处钻孔取样发现淡水螺贝等化石,说明甲地附近曾经存在淡水环境,最有可能是古河流经过的地方。

第7题,道口梁所在古湖堤距离现在吉兰泰盐湖较远,说明道口梁所在古湖堤形成时吉兰泰盐湖面积比现在大很多,可推测当时气候比现在总体温暖湿润,流水作用显著,湖泊盐度增加缓慢,A对,C、D错;古湖堤越靠近吉兰泰盐湖,海拔越低,除了气候变干、蒸发加剧外,也有可能是地壳下沉运动造成的,B错。

第8题,古湖堤沉积物中既有外力搬运作用形成的沉积物,也有盐类物质沉积形成的沉积物,因而砾石磨圆度不一定都很差,岩性不一定都坚硬致密,A、B错;古湖堤上钻孔取样发现淡水螺贝等化石是古河流流经造成的,而没有古河流经过的盐湖古湖堤钻孔取样的样品应为咸水生物化石,C错;古湖堤是河流、湖泊等流水沉积作用形成的,钻孔取样的样品应具有沉积岩的特征,具有层理构造,D对。

]

(2019·江西南昌一模)地质工作者对某河流的一个断面开展科学考察,并借助现代技术推测出该断面河流水位及地层(沉积岩)的上升过程。

由于流水的侵蚀作用,地层上升过程中河流水位保持相对稳定。

下图是根据推测结果绘制的坐标图,其中实线表示河流水位随时间的变化,虚线表示甲、乙、丙三个连续地层上表面高度随时间的变化。

据此完成9~11题。

9.造成该断面附近地层上升的主要作用是(  )

A.岩浆活动B.地壳运动

C.堆积作用D.变质作用

10.该断面上,甲地层比乙地层(  )

A.形成早,厚度小B.形成早,厚度大

C.形成晚,厚度小D.形成晚,厚度大

11.当前,该断面地貌类型是(  )

A.V型谷B.河漫滩

C.冲积扇D.三角洲

9.B 10.C 11.A [第9题,岩浆活动形成岩浆岩,而该地岩层是沉积岩,A错;地层上升的动力最有可能是地壳的缓慢上升,B对;地层上升是内力作用的结果,且堆积作用会使顶部地层增厚,不会改变底部地层,C错;变质作用会形成变质岩,而图中未出现变质岩,D错。

第10题,沉积岩层中,下面的沉积层形成早,上面的沉积层形成晚。

该断面上,甲地层在上面,形成的时间比乙地层晚。

从图中可以看出,甲地层厚度比乙地层厚度小。

第11题,当前,该断面岩层持续上升,说明该地以流水侵蚀作用为主,地貌类型是V型谷。

河漫滩、冲积扇、三角洲均以流水沉积作用为主。

]

(2019·湖南衡阳八中一模)土层深厚的土壤具有和水库类似的存蓄、调节水分的功能,常常将潜水位以上的土层定义为土壤水库。

土壤水库蓄水量受土壤质地、降水量、蒸发量及植被覆盖度等因素影响。

下图为我国某流域上游不同地表植被类型的土壤水库蓄水量随季节变化示意图。

据此回答12~14题。

12.图中a、b、c对应的地表植被类型分别为(  )

A.裸地、次生灌木林、杉木林

B.杉木林、裸地、次生灌木林

C.次生灌木林、杉木林、裸地

D.杉木林、次生灌木林、裸地

13.该流域可能位于(  )

A.黄土高原B.山东丘陵

C.松嫩平原D.浙闽丘陵

14.与5月相比,7月份该流域土壤水库蓄水量差异明显主要是因为该地(  )

A.土壤蒸发加剧

B.受副热带高压控制

C.植物蒸腾旺盛

D.植被覆盖度降低

12.C 13.D 14.B [第12题,图中a土壤水库蓄水量最大,b次之,c最小。

土壤水库蓄水量受土壤质地、降水量、蒸发量及植被覆盖度等因素影响。

植被覆盖度高,有利于地表水的下渗,土壤水库蓄水量大;地质疏松有利于蓄水;降水量大于蒸发量的地区,土壤水库蓄水量大。

次生灌木林分布海拔低,土层厚,土壤水库蓄水量大;杉木林分布的海拔高、坡度大,土层薄,土壤水库蓄水量小于次生灌木林;裸地植被少,地表水下渗少,土壤水库蓄水量最小,由此可判断,a、b、c对应的地表植被类型分别为次生灌木林、杉木林、裸地。

第13题,该流域土壤水库蓄水量较大,且在5月土壤水库蓄水量达到最大;10月土壤水库蓄水量最小;7月受降水的影响,土壤水库蓄水量小,可能与伏旱有关,判断该地应是浙闽丘陵;黄土高原、山东丘陵、松嫩平原的多雨期在7月左右,7月土壤水库蓄水量应较大。

第14题,该地5月土壤水库蓄水量大,主要是受降水影响;7月受副热带高压控制,降水少,蒸发旺盛,土壤水库蓄水量减小。

]

(2019·洛阳模拟)叶面积指数是指单位土地面积上,植物叶片总面积占土地面积的倍数,它可以有效地反映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叶面积大小、植被冠层结构、植被健康状况及其环境效应。

下图为我国30°N附近叶面积指数变化示意图(其中,数值均为27.5°N~32.5°N纬度范围内数据的平均)及海拔、年降水量和年平均气温变化曲线图。

据此完成15~16题。

15.图中①曲线为年降水量,②③④曲线依次为(  )

A.年平均气温、海拔、叶面积指数

B.叶面积指数、海拔、年平均气温

C.年平均气温、叶面积指数、海拔

D.海拔、年平均气温、叶面积指数

16.据图分析,造成我国110°E附近东、西两侧植被叶面积指数差异的最主要因素是(  )

A.土壤B.降水

C.光照D.海拔

15.B 16.B [第15题,在我国30°N附近自西向东,海拔呈下降趋势,与图中③相近;年平均气温呈上升趋势,与④相近;自西向东,降水的增多和气温的升高,使叶面积指数呈增加趋势。

第16题,从图中可以看出在我国110°E附近东、西两侧植被叶面积指数的变化趋势与年降水量基本一致,因而降水是造成差异的主要因素。

]

(2019·晋城模拟)读安第斯山西坡不同地带垂直景观略图,完成17~18题。

17.甲、乙、丙代表的景观分别是(  )

A.雨林 常绿硬叶林 荒漠或半荒漠

B.雨林 常绿硬叶林 草原

C.雨林 落叶阔叶林 草原

D.雨林 落叶阔叶林 荒漠或半荒漠

18.图示山麓自然带中,导致丙自然带所跨纬度广的主要因素是(  )

A.纬度位置B.海陆位置

C.洋流D.地形

17.A 18.C [第17题,赤道附近是热带雨林气候,对应的景观是热带雨林,因此甲是雨林;南、北纬30°~40°大陆西岸是地中海气候,对应的景观是常绿硬叶林,因此乙是常绿硬叶林;回归线附近是热带沙漠气候,对应的景观是荒漠或半荒漠,因此丙是荒漠或半荒漠。

第18题,由上题可知,丙自然带景观为荒漠或半荒漠。

由于受秘鲁寒流的影响,荒漠、半荒漠向南北延伸,所跨纬度较广。

]

(2019·潍坊模拟)等物候线是指同一日期出现同一物候(如桃花始开)的地点连成的线。

到了秋季树叶中的叶绿素因为降温而分解,绿色褪去,而呈黄色。

下图示意银杏叶全部变色日期等物候线分布。

据此完成19~20题。

19.广西银杏叶全部变色日期等物候线向南发生弯曲的原因(  )

A.地处内陆B.纬度低

C.地势高D.降水多

20.11月10日银杏叶已全部变色的城市是(  )

A.武汉B.南宁

C.海口D.台北

19.C 20.A [第19题,广西地处云贵高原,较东部同纬度地区海拔高、气温低。

因此银杏叶全部变色日期应比东部同纬度地区提前,等物候线向南发生弯曲。

第20题,南宁、海口、台北三城市均位于银杏叶全部变色日期等物候线11月28日附近及以南,说明其银杏叶要全部变色必须在11月28日及以后的时间。

而武汉位于11月28日银杏叶全部变色日期等物候线以北地区,纬度更高,降温更快,同时间气温应比南宁、海口、台北三城市更低,银杏叶全部变色的时间应提前,在11月28日之前。

因此11月10日银杏叶已全部变色的城市最可能是武汉。

]

二、非选择题

21.(2019·河北唐山一模)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一队登山运动爱好者某年5月1日从秘鲁古城库斯科(图b)出发,乘车沿崎岖山路花费近5小时到达威尼坎加国家公园,然后开始徒步登山。

沿途景致优美,附近可见高耸的雪山,徒步约10千米后到达海拔5050米的彩虹山(图a),一名队员站在蓝天白云下享受被“彩虹”包围的感动,且面向正北拍照留念。

a          b

(1)简述彩虹山地貌景观近年来才被人们发现的原因。

(2)指出彩虹山的地质构造,并推测该地貌景观的形成过程。

(3)判断登山队员拍照时当地的大致时刻,并说明理由。

[解析] 第

(1)题,依据图中经纬网可判断,彩虹山处于南美洲安第斯山脉中,位置偏僻,人迹罕至,不易被发现;海拔5050米,气温低,早期被冰雪覆盖,未曾露出;近年来气候变暖明显,冰雪融化后才露出来。

(2)题,据图a可知,岩层上拱,可判断为背斜。

该地貌景观的形成应从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两个方面去考虑。

砂岩属于沉积岩,可推测当地早期为沉积环境,堆积了较厚的不同颜色的砂石;接着受内力作用,挤压形成褶皱并抬升为山地;最后受外力作用剥蚀,出露地表。

第(3)题,该队员面向正北拍照留念,可判断图中影子朝向东南,则可确定太阳方位为西北。

材料中提到拍照日期为5月1日,该日太阳直射北半球,当地正午影子应朝南;正午之后3小时左右影子朝向东南,因此可判断拍照的时刻为15时左右较为合理。

[答案] 

(1)位置偏僻,交通不便,人类活动较少;(海拔高)曾被冰雪覆盖;受气候变暖影响,近年来冰雪融化后才被发现。

(2)褶皱(背斜)。

当地早期为沉积环境,堆积了较厚的不同颜色的砂石;接着受内力作用挤压形成褶皱并抬升为山地;最后受外力作用剥蚀,出露地表。

(3)当地时间大约为15时。

通过游客的影子确定太阳方位为西北,拍照日期为5月1日,当地正午影子应朝南;正午之后3小时左右影子朝向东南,故判断时刻大约为15时。

22.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要求。

巴塔哥尼亚位于南美洲大陆的最南端,北起南纬38度,南至与南极大陆相望的合恩角。

巴塔哥尼亚高原第四纪(下限年代距今258万年)冰川地貌和现代风蚀、风积地貌广布,气候凉冷、干燥,且多焚风性强风,年降水量不足300mm。

巴塔哥尼亚水文状况独特,虽然荒漠广布但内流区域狭小。

下图为巴塔哥尼亚地区等高线和巴塔哥尼亚高原分布图。

(1)分析巴塔哥尼亚南部海岸线曲折的原因。

(2)分析巴塔哥尼亚高原内流区域狭小的原因。

(3)简述巴塔哥尼亚高原冰川地貌和风蚀、风积地貌广布的形成条件。

[解析] 第

(1)题,巴塔哥尼亚南部海岸线破碎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因处于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岩层破碎,易遭受外力侵蚀;由于位于西风带,风浪大,海浪侵蚀明显;由于地处西风带的迎风坡降水丰富,流水侵蚀作用强;由于所处纬度较高,冰川作用强。

(2)题,南美大陆南端东西狭窄,且巴塔哥尼亚高原地势西高东低,河流大多能向东流入海洋。

第(3)题,冰川地貌形成的主要条件是气温低和冰川广布,风积地貌形成的主要条件是气候干旱、降水少、风力大。

[答案] 

(1)位于板块交界处,岩石破碎;纬度高,冰川侵蚀作用强;地处西风带,沿岸风浪大,海水侵蚀作用强。

(2)南美大陆南端大陆面积狭窄;巴塔哥尼亚高原地势西高东低,缺少封闭程度较高的盆地,西部冰雪融水和湖泊水补给较丰富,河流水量较大,易发育成外流河。

(3)该地区纬度较高,气温较低;地质时期冰川面积广,冰川作用强烈;气候干旱,降水少;地处西风带,多焚风性强风,风力作用强。

2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地处我国西部干旱、半干旱区的祁连山,海拔4000米以上的山地面积占整个山区的三分之一,发育着不少的冰川和河流,山间有很多水草丰美的宽谷盆地,祁连山像是伸向荒漠的一座湿岛,从祁连山发源的河流滋养着河西走廊的绿洲。

下图为祁连山冰川及河流水系图和祁连山两侧垂直自然带示意图。

(1)指出由东向西河西走廊自然景观的变化及主要影响因素。

(2)比较祁连山脉两侧自然带谱的差异及其形成原因。

(3)分析祁连山像是伸向荒漠的一座湿岛的原因。

[解析] 第

(1)题,由东向西河西走廊距海越来越远,降水更少,由此推断自然景观的变化。

(2)题,根据垂直自然带谱找出差异,从海拔、相对高度、水分差异等角度分析其原因。

第(3)题,结合图文信息,按照“祁连山冰川、山地降水—植被、水系—河西走廊绿洲”的线索分析回答。

[答案] 

(1)由东向西逐渐由荒漠草原过渡到荒漠。

水分。

(2)差异①:

东北坡(或北坡)垂直自然带的数目比西南坡(或南坡)多。

原因:

西南坡(或南坡)基带海拔高、相对高差较小、带谱简单;东北坡(或北坡)基带海拔低、垂直高差大、带谱丰富。

差异②:

东北坡(或北坡)有针叶林带,而西南坡(或南坡)缺失。

原因:

东北坡(或北坡)为东南季风迎风坡,多地形雨,降水比西南坡(或南坡)多;东北坡(或北坡)为阴坡,太阳辐射弱,气温较低,蒸发较小。

(3)地处干旱、半干旱地区,多荒漠景观;祁连山高大的山体发育着诸多冰川;地处季风的迎风坡,多山地降水;在山区草原、森林广布;冰川融水和山区降水形成祁连山水系,滋养着河西走廊的绿洲。

24.(2019·福建福州期末)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植物物候变化对全球气候响应的研究已成为国内外气候变化研究领域的热点。

胡杨是干旱大陆性气候条件下喜光、抗热、抗旱、抗盐碱、抗风沙的树种。

科学家以胡杨年生长季始于春季日均温稳定≥5℃,止于秋季日均温稳定≤5℃的标准,确定胡杨年生长季的起始日、终止日,并根据胡杨的展叶始日、叶黄始日的变化,研究植物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近56年来,中国绿洲胡杨年生长季起始日提前、终止日推迟的趋势明显。

下图是中国绿洲胡杨年生长季起始日、终止日的空间变化图。

(1)说出中国绿洲胡杨年生长季起始日的空间分布规律。

(2)说出中国绿洲胡杨年生长季变化的特点并推测原因。

(3)比较和田与格尔木胡杨年生长季长短差异,并分析原因。

(4)试推测中国绿洲胡杨展叶始日、叶黄始日与年生长季起止日显著相关,但并不吻合的原因。

[解析] 第

(1)题,图中实线表示胡杨年生长季起始日,西南(西)部为3月11日,东北(东)部为3月24日,可知胡杨年生长季大致由西南(西)向东北(东)推迟;东部局部地区较周边早。

(2)题,由材料“近56年来,中国绿洲胡杨年生长季起始日提前、终止日推迟的趋势明显”说明胡杨生长季变长。

原因仍需从“近56年来”这一时间段来考虑。

最直接的原因是全球气候变暖,气温升高,积温增加。

第(3)题,图中和田胡杨在2月27日到3月11日之间开始生长,格尔木胡杨在3月24日之后开始生长;和田胡杨年生长季终止日在11月6日以后,格尔木胡杨年生长季终止日在10月24日之前,由此得知,和田胡杨的年生长季比格尔木胡杨长。

影响生长季长短的因素是气温,影响气温的因素可从地形、海拔、下垫面等方面来分析。

格尔木位于柴达木盆地,海拔高气温低,和田位于塔里木盆地,海拔低气温高;和田北部有高大的天山山脉,对冷空气阻挡作用强。

第(4)题,由材料“科学家以胡杨年生长季始于春季日均温稳定≥5℃,止于秋季日均温稳定≤5℃的标准,确定胡杨年生长季的起始日、终止日”可知,胡杨年生长季起止日只考虑气温;胡杨展叶始日、叶黄始日除了受气温影响,还受土温、水温、水分、光照、盐碱、风沙等因素影响。

[答案] 

(1)最早的地区出现在西部,最晚的地区出现在东部;由西南(西)向东北(东)推迟;东部局部地区较周边早。

(2)变长。

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该地区气候也呈变暖趋势,气温升高,积温增加,年生长季起始日提前、终止日推迟,胡杨年生长季变长。

(3)和田胡杨年生长季比格尔木胡杨长。

和田地处塔里木盆地,格尔木地处柴达木盆地,和田海拔较低;和田北部的天山等高大山脉对冷空气的阻挡。

因此和田的积温高于格尔木,胡杨年生长季较长。

(4)胡杨展叶始日、叶黄始日主要受气温影响,同时也受土温、水温、水分、光照、盐碱等因素影响;胡杨年生长季起止日只考虑气温,因此中国绿洲胡杨展叶始日、叶黄始日与年生长季起止日显著相关,但并不吻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