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苞鸢尾知识.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762033 上传时间:2023-02-22 格式:DOCX 页数:48 大小:645.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苞鸢尾知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大苞鸢尾知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大苞鸢尾知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大苞鸢尾知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8页
大苞鸢尾知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大苞鸢尾知识.docx

《大苞鸢尾知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苞鸢尾知识.docx(4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大苞鸢尾知识.docx

大苞鸢尾知识

大苞鸢尾

牧草科名

鸢尾科

牧草科拉丁名

Iridaceae

牧草科英文名

IrisFamily

牧草属名

鸢尾属

牧草属拉丁名

IrisL.

牧草属英文名

Iris

天然牧草

大苞鸢尾

牧草学名

IrisbungeiMaxim.

牧草英文名

LargebractIris

牧草图片

地理分布

大苞鸢尾(别名彭氏鸢尾、本氏鸢尾)该种在中国内蒙古东起锡林郭勒盟西部,西至阿拉善盟东部均有分布,在宁夏中部沙滩地、甘肃省也有分布;蒙古也有分布。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

根状茎短而粗壮,须根多数,黄褐色。

植株基部有棕色或棕褐色纤维状枯死叶鞘,长7~15厘米;基生叶,多数,条形,坚韧,长15~45毫米,宽1.5~3.5毫米;茎生叶2枚,条状披针形,比基生叶短,下部变宽,鞘状抱茎,边缘膜质,向上渐窄。

花葶高15~30厘米,苞片3枚,膨大,宽披针形,渐尖,具纵脉而无横脉,边缘膜质,白色;每苞有花2朵,花被片6,内外轮各3枚,外轮花被浅蓝色,有脉纹,先端倒卵形,内轮花被片紫色,直立,与外轮近等宽,矩圆形,先端有裂口,基部渐狭;花柱分枝3,花瓣状,先端2裂,裂片条形,钝尖,花药为花丝长的1.5~2倍;花梗长0.5~3厘米,花冠筒细长,约4厘米。

蒴果矩圆形,先端具喙,有6条纵棱,果长(包括喙)9~12厘米(喙长4~6厘米),果梗长2~3厘米,种子卵圆形或近圆锥形,黑褐色。

生物学与生态学特性

在宁夏灵武县沙地上观察,大苞鸢尾春季萌发较早,生育期较短,4月上、中旬返青,4月下旬至5月中旬开花,盛花期在5月10日左右,5月中、下旬结果,6月中旬果实成熟,生育期约60天。

果实成熟后,有一段很长时间的果后营养期,10月下旬开始枯黄,因而生长期较长,约190天左右。

大苞鸢尾的种子千粒重18.5~21.3克。

大苞鸢尾自萌发至开花,约20~30天时间,这段时间,是其生育期中生长最快的时期,平均每日生长1厘米左右。

进入开花期,株高几乎不再增长,大多数叶片顶端开始出现不同程度的干枯,约1~3厘米。

果熟后,若有一定降雨或其他水分供应,株丛中便有新叶片生长。

否则,株丛中的老叶片维持绿色状态直至枯黄。

大苞鸢尾有比较发达的须根系,粗壮而分枝少,更新芽周围被紧密包围的残枯叶鞘所保护,单位分蘖丛的基部往下长2~3条须根。

平均单株丛根数36(9~63),根长68.5(52~85)厘米,主根分布在15~50厘米深的土层中,个别可入达100厘米左右。

根幅约140厘米左右。

大苞鸢尾为强旱生多年生草本植物,主要生长在我国草原带向荒漠带的过渡地段。

以荒漠草原地带为多见,为荒漠草原特征种,有时在强旱生小灌木的草原化荒漠也有分布。

大苞鸢尾喜生于地表有浮沙或小砾石的平坦固定沙地、滩地或丘间平地、湖盆边缘,在荒漠草原的沙地上常形成群落的建群种或优势种。

作为建群种组成的群落,分布于宁夏中北部,鄂尔多斯高原边缘地区。

海拔1240~1360米,年均降雨量200~250毫米,土壤为灰钙土,群落组成简单,覆盖度一般在30%~55%,该群落平均每公顷产鲜草2172千克,最高达3492千克,最低784.5千克。

主要伴生植物有短花针茅(Stipabreviflora)、牛枝子(Lespedezadavuricavar.Potaninii)、甘草(Glycyrrhizauralensis)、红砂(Reaumuriasoongorica)、银灰旋花(Convolvulusammannii)、兔唇花(Lagochilusilicifolium),并有多量的夏雨型一年生植物。

作为亚优势种,大苞鸢尾往往在丛生小禾草一旱生杂类草荒漠草原及小灌木荒漠草原群落中出现,作为群落伴生种,大苞鸢尾在红砂十珍珠(Salsolapasserina)荒漠或猫头刺一红砂荒漠中出现。

另外,在内蒙古乌兰察布高原和鄂尔多斯高原中西部地区的戈壁针茅(Stipagobica)草原、内蒙古西北部的沙砾质波状高平原和鄂尔多斯高原西部棕钙土地带的沙生针茅(Stipaglareosa)草原中,大苞鸢尾也是最常见的伴生种。

饲用价值

大苞鸢尾为密丛型植物,株丛由多数基生叶组成。

在萌发阶段,羊喜食;花期,花及少量嫩叶上端也被放牧的绵、山羊乐食,生长后期则不食。

其他各类家畜对青鲜状态的叶片极少采食或不食。

秋霜以后以至整个冬季,叶片保留良好,适口性大大增加,为羊、骆驼喜食;马、驴、牛乐食,成为荒漠草原地带的良好冬牧场,被牧工称之为“度荒草”。

另外,分布区的群众在秋霜之后刈割大苞鸢尾调制干草,成为优良的枯草季补饲贮备饲草,用来饲喂孕期或哺乳期的母羊和羊羔。

大苞鸢尾具有良好的营养价值,据分析,果后期的蛋白质含量可达18.98%,各生育期的粗纤维含量与多年生的禾本科牧草相当。

中国西北三种鸢尾属植物的花卉生物学研究

郭冰冰 

【摘要】:

中国鸢尾属植物野生资源丰富,将野生鸢尾资源应用到园林中的前提是了解其生物学特性,了解它们的生长发育规律和繁殖方式。

本研究运用花卉生物学方法,对从西北地区野外引种的鸢尾(Iristectorum)、大苞鸢尾(I.bungei)和细叶鸢尾(I.tenuifolia)进行了种子萌发特性、个体发育节律、开花及传粉特性、根叶解剖结构、光合特性研究和核型分析,研究结果如下:

1.鸢尾种子不存在休眠,20℃下种子发芽率达到91.4%。

大苞鸢尾和细叶鸢尾种子存在深休眠,赤霉素处理和低温沙藏均不能打破种子休眠,2种种子经浓硫酸酸蚀60min,20℃下可使种子的发芽率由1.1%和0.5%提高到45.5%和51.4%。

3种种子的最适萌发温度均为20℃-25℃。

2.三种鸢尾的种苗均为子叶留土萌发型。

一年生苗地上部分的快速生长期为8-10月,这3个月的生长量之和占全年生长量的70%-90%。

三种鸢尾的成年植株地上部分的营养生长主要集中在花后,6-8月份生长迅速。

3.鸢尾在9月初生长锥已经增大,10月期间花芽迅速分化;11月初花器官形成。

大苞鸢尾在6月初生长锥已经增大,6-7月茎尖生长锥继续增大;8月期间花芽迅速分化;9月初花器官形成。

鸢尾为自交亲和植物,其花器官的特殊结构限制了自花授粉。

传粉昆虫为蜂类。

垂瓣对于鸢尾花的授粉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如果去除垂瓣,昆虫将不能进行授粉。

4.鸢尾为浅根系,根系呈水平分布;大苞鸢尾和细叶鸢尾为深根系,根系呈垂直分布。

鸢尾为12原型木质部,大苞鸢尾为10原型木质部,细叶鸢尾为9原型木质部。

鸢尾的叶肉细胞无栅栏组织与海绵组织的分化,大苞鸢尾和细叶鸢尾的叶肉细胞分化为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

5.三种鸢尾的净光合速率(Pn)在9月初的日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呈现“双峰”曲线。

鸢尾、大苞鸢尾和细叶鸢尾的光饱和点(LSP)分别为383.9、593.1、684.81μmol·m~(-2)·s~(-1),光补偿点(LCP)分别为21.9、28.4、37.9μmol·m~(-2)·s~(-1)。

鸢尾的光饱和点和光补偿点较低,属耐半荫植物;大苞鸢尾和细叶鸢尾的光饱和点和光补偿点均较高,属喜光型植物。

6.鸢尾的核型公式为2n=30=12m(2SAT)+16sm(4SAT)+2t,核型分类属2B型;大苞鸢尾的核型公式为2n=32=30m+2sm,核型分类属1B型;细叶鸢尾的核型公式为2n=14=6m+8sm(2SAT),核型属3A型。

7.栽培中,3种鸢尾均可采用播种繁殖,秋播或春播均可,大苞鸢尾和细叶鸢尾播种前种子须经浓硫酸酸蚀60min。

鸢尾亦可分株繁殖,早春或花后立即分株,大苞鸢尾和细叶鸢尾不宜分株繁殖。

大苞鸢尾和细叶鸢尾耐旱、耐瘠薄,水肥可粗放管理。

3种鸢尾的抗病害能力均较强,病虫害方面均可粗放管理。

系统掌握植物生长发育过程和生物学特性,对园林应用、育种及扩繁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鸢尾大苞鸢尾细叶鸢尾花卉生物学

【学位授予单位】:

北京林业大学

【学位级别】:

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

2007

【分类号】:

S682.19

【目录】:

∙摘要3-5

∙ABSTRACT5-7

∙目录7-10

∙1.前言10-17

∙1.1鸢尾属植物研究进展10-15

∙1.1.1种质资源研究10-11

∙1.1.2分类学研究11-14

∙1.1.3繁殖生物学研究14-15

∙1.2研究的目的和意义15-17

∙2.实验材料和实验地概况17-20

∙2.1实验材料17-19

∙2.1.1形态特征17

∙2.1.2在我国生态分布17-18

∙2.1.3材料来源18-19

∙2.2实验地概况19-20

∙3.种子萌发特性研究20-29

∙3.1实验方法20-21

∙3.1.1果实及种子外部形态特征20

∙3.1.2种子各部位抑制物浸提液的制备及生物鉴定20

∙3.1.3种皮透水性实验20

∙3.1.4打破种子休眠的萌发实验20-21

∙3.2结果与分析21-27

∙3.2.1果实解剖特征21-22

∙3.2.2种子外部特征22-23

∙3.2.3种子的萌发特性23

∙3.2.4种子休眠原因的探讨23-25

∙3.2.5打破种子休眠方法的研究25-27

∙3.3结论与讨论27-29

∙3.3.1结论27

∙3.3.2讨论27-29

∙4.个体发育节律研究29-39

∙4.1实验方法29

∙4.1.1一年生苗生长规律29

∙4.1.2成年植株生长规律29

∙4.2结果与分析29-37

∙4.2.1一年生苗生长规律29-35

∙4.2.2成年植株生长规律35-37

∙4.3结论与讨论37-39

∙4.3.1结论37-38

∙4.3.2讨论38-39

∙5.开花及传粉特性研究39-48

∙5.1实验方法39

∙5.1.1花芽分化39

∙5.1.2花结构的观察与记录39

∙5.1.3花期的观察与记录39

∙5.1.4花粉生活力及寿命测定39

∙5.1.5柱头的可授性测定39

∙5.1.6花粉形状及大小的观察39

∙5.1.7人工授粉39

∙5.2结果与分析39-46

∙5.2.1花芽分化39-41

∙5.2.2花结构41-43

∙5.2.3开花习性43-44

∙5.2.4花粉形态44-45

∙5.2.5鸢尾传粉生物学45-46

∙5.3结论与讨论46-48

∙5.3.1结论46-47

∙5.3.2讨论47-48

∙6根、叶解剖结构研究48-57

∙6.1实验方法48

∙6.2结果与分析48-54

∙6.2.1根系形态48-49

∙6.2.2根系解剖结构49-51

∙6.2.3叶片的外部形态特征51

∙6.2.4叶片解剖结构51-54

∙6.2.5叶表皮特征54

∙6.3结论与讨论54-57

∙6.3.1结论54-55

∙6.3.2讨论55-57

∙7.光合特性研究57-63

∙7.1实验材料和方法57-58

∙7.1.1实验材料57

∙7.1.2光合速率日变化的测定57

∙7.1.3光合─光强响应特性的测定57-58

∙7.2结果与分析58-61

∙7.2.1光合日变化58-60

∙7.2.2光合速率的光响应60-61

∙7.3结论与讨论61-63

∙7.3.1结论61

∙7.3.2讨论61-63

∙8.染色体核型分析63-70

∙8.1实验材料和方法63

∙8.1.1实验材料63

∙8.1.2试验方法63

∙8.2结果与分析63-69

∙8.2.1鸢尾的核型分析63-65

∙8.2.2大苞鸢尾的核型分析65-67

∙8.2.3细叶鸢尾的核型分析67-69

∙8.3结论与讨论69-70

∙9结论与讨论70-73

∙9.1结论70-71

∙9.2讨论71-73

∙参考文献73-77

∙个人简介77-78

∙导师简介78-79

∙致谢79

 

大苞鸢尾

种中文名:

大苞鸢尾

种拉丁名:

IrisbungeiMaxim.

种别名 :

彭氏鸢尾、本氏鸢尾、查黑勒达格(蒙古族名)

科中文名:

鸢尾科

科拉丁名:

Iridaceae

属中文名:

鸢尾属

属拉丁名:

Iris

..............更多图片: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

根状茎短而粗壮,须根多数,黄褐色。

植株基部有棕色或棕褐色纤维状枯死叶鞘,长7-15cm,基生叶,多数,条形,坚韧,长15—45cm,宽1.5—3.5mm,茎生叶2枚,条状披针形,比基生叶短,下部变宽,鞘状抱茎,边缘膜质,向上渐窄。

花莛高15—30cm,苞片3枚,膨大,宽披针形,渐尖,具纵脉而无横脉,边缘膜质,白色,每苞有花2朵,花被片6,内外轮各3枚,外轮花被浅蓝色,有脉纹,先端倒卵形,内轮花被片紫色,直立,与外轮近等宽,矩圆形,先端有裂口,基部渐狭,花柱分枝3,花瓣状,先端2裂,裂片条形,钝尖,花药为花丝长的1.5—2倍,花梗长0.5—3cm,花冠筒细长,约4cm。

蒴果矩圆形,先端具喙,有6条纵棱,果长(包括喙)9—12cm(喙长4—6cm);果梗长2—3cm,种子卵圆形或近圆锥形,黑褐色,见图170—1。

地理分布:

该种在内蒙古东起锡林格勒盟西部,西至阿拉善盟东部均有分布,在宁夏中部沙滩地、甘肃也有分布,在国外,蒙古有分布.

生态特征:

在宁夏灵武县沙地上观察,大苞鸢尾春季萌发较早,生育期较短,4月上、中旬返青,4月下旬至5月中旬开花,盛花期在5月10日左右,5月中,下旬结果,6月中旬果实成熟,生育期约60天。

果实成熟后,有一段很长时间的果后营养期,10月下旬开始枯黄,因而生长期较长,约190天左右。

大苞鸢尾的种子千粒重18.5—21.3g。

大苞鸢尾自萌发至开花,约20-30天时间,这段时间,是其生育期中生长最快的时期,平均每日生长1cm左右。

进入开花期,株高几乎不再增长,大多数叶片顶端开始出现不同程度的干枯,约1—3cm。

果熟后,若有一定降雨或其他水分供应,株丛中便有新叶片生长。

否则,株丛中的老叶片维持绿色状态直至枯黄。

据对宁夏灵武县强旱生杂类草荒漠草原中的大苞鸢尾株丛进行测定,开花期株丛高度为29.5(21.5—37.5)cm,株丛直径22.3(12.5—32.0)cm,每一株丛平均有叶片68(32—104)枚。

大苞鸢尾有比较发达的须根系,粗壮而分枝少,更新芽周围被紧密包围的残枯叶鞘所保护,单位分蘖丛的基部往下长2—3条须根。

平均单株丛根数36(9—63),根长68.5(52—85)cm,主根分布在15—50cm深的土层中,个别可入土达100cm左右。

根幅约140cm左右。

其根系分布见图170—2。

作为群落伴生种,大苞鸢尾在红砂+珍珠(Salsolapasserina)荒漠或猫头刺一红砂荒漠中出现。

另外在内蒙古乌兰察布高原和鄂尔多斯高原中西部地区的戈壁针茅(Stipaobica)草原,内蒙古西北部的沙砾质波状高平原和鄂尔多斯高原西部棕钙土地带的沙生针茅(Stipaglareosa)草原中,大苞鸢尾也是最常见的伴生种。

饲用价值:

大苞鸢尾为密丛型植物,株丛由多数基生叶组成。

在萌发阶段,羊喜食,花期,花及少量嫩叶上端也被放牧的绵、山羊乐食,生长后期则不食。

其他各类家畜对青鲜状态的叶片极少采食或不食。

秋霜以后以至整个冬季,叶片保留良好,适口性大大增加,为羊、骆驼喜食,马、驴、牛乐食,成为荒漠草原地带的良好冬牧场,被牧工称之为“度荒草”。

另外,分布区的群众在秋霜之后刈割大苞鸢尾调制干草,成为优良的枯草季补饲贮备饲草,用来饲喂孕期或哺乳期的母羊和羊羔。

大苞鸢尾具有良好的营养价值,据分析,果后期的蛋白质含量可达18.98%,各生育期的粗纤维含量与多年生的禾本科牧草相当,其化学成分表170-1。

大苞鸢尾在果后营养期对牛、羊的可消化蛋白质含量很高,达145.84g/kg,约相当于禾本科植物的2倍,接近于优良豆科牧草紫花苜蓿(Medicagosativa)红豆草(Onobrychisuiiaefolia)花谢期的含量。

其可消化粗蛋白、消化能,代谢能的含量见表170—2。

大苞鸢尾富含各种必需氨基酸,尤其是谷氨酸的含量高达2.52%,另外,苏氨酸、丙氨酸、胱氨酸、缬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的含量,与优良豆科牧草相当,优于一般其他科常见牧草.其含量表见表170—3。

根据宁夏草场调查资料,以大苞鸢尾为建群种的群落,可食牧草产量为鲜草7l8.5—1686kg/ha属Ⅲ至Ⅳ等、5至7级草场,载牧量为123—29lha/羊单位,见表170-4。

经过对这些不同群落秋季草群的化学成分分析,其蛋白质含量多在9—14%左右,可消化粗蛋白质,消化能、代谢能的含量也较高。

详见表170-5,表170—6。

除饲用外,大苞鸢尾作为荒漠草原的特征植物,具有防风固沙,防止草地沙化的生态作用。

因此,在上述地带的草场中,对放牧或刈割应掌握适宜的强度,创造条件加强封育和补播,保证其正常生长,防止草场退化沙化。

 

苗木种植—大苞鸢尾

相关专题:

苗木

时间:

2011-12-1415:

03来源:

阿里巴巴农业频道

【阿里巴巴农业】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

根状茎短而粗壮,须根多数,黄褐色。

植株基部有棕色或棕褐色纤维状枯死叶鞘,长7~15cm;基生叶,多数,条形,坚韧,长15~45cm,宽1.5~3.5mm;茎生叶2枚,条状披针形,比基生叶短,下部变宽,鞘状抱茎,边缘膜质,向上渐窄。

花莛高15~30cm,苞片3枚,膨大,宽披针形,渐尖,具纵脉而无横脉,边缘膜质,白色;每苞有花2朵,花被片6,内外轮各3枚,外轮花被浅蓝色,有脉纹,先端倒卵形,内轮花被片紫色,直立,与外轱近等宽,矩圆形,先端有裂口,基部渐狭;花柱分枝3,花瓣状,先端2裂,裂片条形,钝尖,花药为花丝长的1.5~2倍;花梗长0.5~3cm,花冠筒细长,约4cm。

蒴果矩圆形,先端具喙,有6条纵棱,果长(包括喙)9~12cm(喙长4~6cm),果梗长2~3cm。

种子卵圆形或近圆锥形,黑褐色。

生物学与生态学特性  

  在宁夏灵武县沙地上观察,大苞鸢尾春季萌发较早,生育期较短,4月上、中旬返青,4月下旬至5月中旬开花,盛花期在5月10日左右,5月中、下旬结果,6月中旬果实成熟,生育期约60天。

果实成熟后,有一段很长时间的果后营养期,10月下旬开始枯黄,因而生长期较长,约190天左右。

大苞鸢尾的种子千粒重18.5~21.3g。

  大苞鸢尾自萌发至开花,约20~30天时间,这段时间,是其生育期中生长最快的肘期,平均每日生长1cm左右。

进入开花期,株高几乎不再增长,大多数叶片顶端开始出现不同程度的干枯,约1~3cm。

果熟后,若有一定降雨或其他水分供应,株丛中便有新叶片生长。

否则,株丛中的老叶片维持绿色状态直至枯黄。

  据对宁夏灵武县强旱生杂类草荒漠草原中的大苞鸢尾株丛进行测定,开花期株丛高度为29.5(21.5~37.5)cm,株丛直径22.3(12.5~32.0)cm,每一株丛平均有叶片68(32~104)枚。

  大苞鸢尾有比较发达的须根系,粗壮而分枝少,更新芽周围被紧密包围的残枯叶鞘所保护,单位分蘖丛的基都往下长2~3条须根。

平均单株丛根数36(9~63),根长68.5(52~85)cm,主根分布在16~50cm深的土层中,个别可入主达100cm左右。

根幅约140cm左右。

  大苞鸢尾为强旱生多年生草本植物,主要生长在我国草原带向荒漠带的过渡地段。

以荒漠草原地带为多见,为荒漠草原特征种;有时在强旱生小灌木的草原化荒漠也有分布。

  大苞鸢尾喜生于地表有浮沙或小砾石的平坦固定沙地、滩地或丘间平地、湖盆边缘。

在荒漠草原的沙地上常形成群落約建群种成优势种。

作为建群种组成的群落,分布于宁夏中北部,特别是黄河以东的鄂尔多斯高原边缘地区。

海拔1240~1360m,年均降雨量200~250mm,土壤为灰钙土,群落组成简单,覆盖度一般在30~55%,该群落平均每公顷产鲜草2172kg,最高达3492kg,最低784.5kg。

主要件生植物有短花针茅(Stipabreviflora)、牛枝子(Lespedezadavuricavar.potaninii)、短翼岩黄芪(Hedysarumbrachypterum)、甘草(Glycyrrhizauralensis)、红砂(Reaumuriasoongorica)、银灰旋花(Convolvulusammannii)、兔唇花(Lagochilusilicifolium),并有多量的夏雨型一年生植物。

  作为亚优势种,大苞鸢尾往往在丛生小禾草一旱生杂类草荒漠草原及小灌木荒漠草原群落中出现,如短花针茅—大苞鸢尾—牛枝子群落、糙隐子草(Cleistogenessquarrosa)—大苞鸢尾—甘草群落、猫头刺(Oxytropisaciphylla)—大苞鸢尾—杂类草群落等,这些群落的总盖度在35~50%,其中大苞鸢尾的分盖度为9~10%。

群落主要伴生植物还有蒙古冰草(Agropyronmongolicum)、长芒草(Stipabungeana)、银灰旋花、远志(Polygalatenuifolia)、冷蒿(Artemisiafrigida)、兔唇花及多量的一年生杂类草植物。

  作为群落伴生种,大苞鸢尾在红砂+珍珠(Salsolapasserina)荒漠或猫头刺一红砂荒漠中出现。

另外在内蒙古乌兰察布高原和鄂尔多斯高原中西部地区的戈壁针茅(Stipagobica)草原、内蒙古西北部的沙砾质波状高平原和鄂尔多斯高原西部棕钙土地带的沙生针茅(Stipaglareosa)草原中,大苞鸢尾也是最常见的伴生种。

饲用价值  

  大苞鸢尾为密丛型植物,株丛由多数基生叶组成。

在萌发阶段,羊喜食;花期,花及少量嫩叶上端也被放牧的绵、山羊乐食,生长后期则不食。

其他各类家畜对青鲜状态的叶片极少采食或不食。

秋霜以后以至整个冬季,叶片保留良好,适口性大大增加,为羊、骆驼喜食;马、驴、牛乐食,成为荒漠草原地带的良好冬牧场,被牧工称之为“度荒草”。

另外,分布区的群众在秋霜之后刈割大苞鸢尾调制干草,成为优良的枯草季补饲贮备饲草,用来饲喂孕期或哺乳期的母羊和羊羔。

  大苞鸢尾具有良好的营养价值,据分析,果后期的蛋白质含量可达18.98%,各生育期的粗纤维含量与多年生的禾本科牧草相当。

  大苞鸢尾在果后营养期对牛、羊的可消化蛋白质含量很高,达145.84g/kg,约相当于禾本科植物的2倍,接近于优良豆科牧草紫花苜蓿(Medicagosativa)结果期、红豆草(Onobrychisuiciaefolia)花谢期的含量。

  大苞鸢尾富含各种必需氨基酸,尤其是谷氨酸的含量高达2.52%,另外,苏氨酸、丙氨酸、胱氨酸、缬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的含量,与优良豆科牧草相当,优于一般其他科常见牧草。

  根据宁夏草场调查资料,以大苞鸢尾为建群种的群落,可食牧草产量为鲜草718.5~1686kg/ha属Ⅲ至Ⅳ等、5至7级草场,载牧量为123~291ha/羊单位。

  经过对这些不同群落秋季草群的化学成分分析,其蛋白质含量多在9~14%左右;可消化粗蛋白质、消化能、代谢能的含量也较高。

其他用途  

  除饲用外,大苞鸢尾作为荒漠草原的特征植物,具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