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行业分析分析报告文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761562 上传时间:2023-02-22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32.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钢铁行业分析分析报告文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钢铁行业分析分析报告文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钢铁行业分析分析报告文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钢铁行业分析分析报告文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钢铁行业分析分析报告文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钢铁行业分析分析报告文案.docx

《钢铁行业分析分析报告文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钢铁行业分析分析报告文案.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钢铁行业分析分析报告文案.docx

钢铁行业分析分析报告文案

 

钢铁行业分析报告

一、行业主管部门、监管体制、主要法律法规及政策

1、行业主管部门及行业监管体制

我国钢铁行业的主管部门是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其主要负责研究拟订并组织实施钢铁行业的发展战略、规划和其中重点领域的专项规划(含基地规划),提出总量平衡、结构调整目标及产业布局;审核钢铁行业的重大项目以及大型企业集团的投资规划,协调重大问题;研究拟订、修订钢铁行业的产业政策,起草法律、法规及配套的规章、制度并监督实施;提出钢铁行业的体制改革、技术进步、投融资、利用外资、金融、贸易、财税政策建议及专项消费政策和配套措施。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是由中国钢铁行业的企业、事业单位、社团组织和个人为会员自愿组成的非盈利性、自律性的行业管理组织,主要负责制定行业的行规行约,建立行业自律机制;依法开展钢铁行业统计、调查、分析和上报等项工作;参与拟定行业发展规划、产业政策法规;组织加工出口专用钢材监管工作,代表或协调企业反倾销、反补贴;代表我国钢铁行业参加国际同业组织的有关活动。

2、行业主要法律法规及政策

我国钢铁行业在法律、法规及政策方面,除了依据国家定期发布的《当前国家重点鼓励发展的产业、产品和技术目录》、《鼓励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工商领域制止重复建设目录》外,国家还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涉及钢铁工业的宏观调控措施及相关政策,国家还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涉及钢铁工业的宏观调控措施及相关政策,主要有:

(1)2003年11月,国家下发《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制止钢铁电解铝水泥行业盲目投资若干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3]103号文),要求各地区、各部门对各地钢铁、电解铝、水泥的盲目投资、低水平重复建设项目进行清理;

(2)2004年4月,国务院下发《国务院关于调整部分行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资本金比例的通知》,规定钢铁项目资本金比例由25%及以上提高到40%及以上;

(3)2005年5月,商务部、海关总署联合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总署公告(2005年第26号)》,规定2005年5月19日起,铁矿石、生铁、废钢、钢坯、钢锭、稀土原矿、磷矿石等30个税则号的产品被列入加工贸易禁止类商品目录;

(4)2005年7月,经国务院批准,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颁布《钢铁产业发展政策》,提出了我国钢铁产业发展总体目标、产品结构调整、组织结构调整、产业布局调整目标以及技术经济指标等具体要求;

(5)2005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05年本)》,规定了钢铁行业的鼓励类、限制类及淘汰类的具体项目;

(6)2006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产能过剩行业结构调整的通知》(国发[2006]11号),要求加快推进钢铁、电解铝、电石、铁合金、焦炭、汽车、水泥、煤炭、电力、纺织等行业的结构调整;

(7)2006年6月14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国土资源部、国家环保总局、海关总署、国家质检总局、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联合发布了《关于钢铁工业控制总量淘汰落后加快结构调整的通知》,指出在“十一五”期间,淘汰约1亿吨落后炼铁生产能力,2007年前淘汰5500万吨落后炼钢能力的目标;

(8)2006年10月27日,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发布《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关于调整部分商品进出口暂定税率的通知》,对铁合金、生铁、钢坯等30项钢铁及铁合金初级产品实施10%的出口暂定税率。

二、行业竞争格局及市场化程度

1、国际钢铁行业的竞争格局及市场化程度

钢铁产品是人类社会主要的不可替代的结构材料和产量最大、覆盖面最广的功能材料,广泛应用于能源、交通、建筑等行业。

目前,全球钢铁工业的大部分产能主要集中在中国、日本、美国、俄罗斯、韩国以及欧盟。

2005年粗钢产量最大的国家是中国,为34,936万吨,其次分别为:

日本11,247.7万吨、美国9,389.9万吨、俄罗斯6,614.6万吨、韩国4,764万吨。

目前欧盟、日本、美国等工业发达国家钢铁生产趋于平稳,近年来该类工业发达国家的投资重点主要在环保、节能以及高附加值产品方面。

在未来几年,世界钢铁生产能力的扩张主要集中在亚洲和南美洲,中国、印度和巴西是钢铁生产设备扩张规模最大的国家。

至2005年中国钢产量已连续10年据世界第一位,行业产品结构得到明显改善,行业竞争力有了较大提高。

目前全球钢铁业的整合尚在继续,跨国公司兼并重组、构建战略联盟谋求扩大企业规模已成为当今钢铁业的发展趋势。

2、国内钢铁行业的竞争格局及市场化程度

我国的钢铁工业布局,在新中国成立以前,约有80%~90%产能集中在东北地区。

建国以后,为了改变这种不合理的布局,我国提出了钢铁工业建设实行大、中、小相结合的方针,并制定了“三大、五中、十八小”的方案,即在建设好既定的鞍山、武汉、包头三大钢铁基地的同时,在北京、山西、安徽、湖南、四川5省市各发展一个中型钢铁厂,再在河北、江苏、广东、四川、新疆等共18个省、区各发展一个小型钢铁厂。

上世纪60年代,我国从加速“三线”建设的角度出发,在西南、西北地区重点建设了攀枝花钢铁厂,扩建或新建了重庆钢铁厂(本公司控股股东前身)等14家钢铁厂。

至此,我国钢铁工业的布局又进行了一次较大规模的调整。

改革开放以后,受钢材市场需求变化的影响,我国钢铁工业发展重心逐渐由北向南转移,东北地区钢产量占全国钢产量的比重相应下降,西南、华北、华东地区钢产量占全国钢产量的比重明显上升。

长期实行计划经济体制以及上世纪50年代的“三大、五中、十八小”和60年代的“三线建设”,使我国的钢铁工业布局十分分散,目前全国除西藏外,每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都有钢铁企业。

与世界钢铁工业相比,我国钢铁工业的产业集中度较低,国内69家重点统计企业钢产量占全国总量的79.81%;国内最大的钢铁企业——上海宝钢集团公司2005年的产钢量为2,273万吨,仅占全国总量的6.51%。

国内钢铁企业竞争主要集中线材、型材、中板、板带材等建筑用钢和加工业用钢。

三、钢铁行业内的主要企业和主要企业的市场份额

1、世界钢铁行业的主要企业和主要企业的市场份额

2005年世界钢铁企业粗钢产量的前10位企业排名如下:

2、国内钢铁行业的主要企业和主要企业的市场份额

2005年我国大陆地区年产1,000万吨粗钢以上的企业(按钢铁企业集团的总产量排名,下同)有8家,即上海宝钢集团公司、武汉钢铁集团公司、鞍山钢铁集团公司、江苏沙钢集团有限公司、首钢集团、济南钢铁集团总公司、莱芜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唐山钢铁集团有限公司。

2005年年产500万吨~970万吨粗钢的企业有10家,年产300万吨~500万吨粗钢的企业有16家。

与日本、韩国、美国以及欧洲的一些国家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集约化程度仍然较低。

四、进入钢铁行业的主要障碍

1、资金壁垒

钢铁行业属于资本密集型行业,生产所需的固定资产投资数额巨大,并且需要数额较大流动资金维持正常的生产周转,我国产业政策还要求建设炼铁、炼钢、轧钢等项目,企业自有资本金比例必须达到40%及以上。

因此,钢铁行业具有较高的资金壁垒。

2、人员和技术壁垒

钢铁行业作为传统行业,虽然大部分生产工艺的技术比较成熟,但是该类工艺技术需要针对不同企业的生产装备以及原材料供应的特点等进行磨合调试,才可达到生产要求。

此外,钢铁企业还需要大量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生产工人,该类人员在企业的沉淀、磨合需要一个较长时间。

因此,该行业具有较高的人员和技术壁垒。

3、国家产业政策壁垒

2005年7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的《钢铁产业发展政策》,对进入钢铁行业的企业资质、规模、技术装备等提出了具体的准入标准,明确提出,“原则上不再单独建设新的钢铁联合企业、独立炼铁厂、炼钢厂,不提倡建设独立轧钢厂,必须依托有条件的现有企业,结合兼并、搬迁,在水资源、原料、运输、市场消费等具有比较优势的地区进行改造和扩建。

”对于外资进入我国钢铁行业领域,《钢铁产业发展政策》明确规定,“境外钢铁企业投资中国钢铁工业,须具有钢铁自主知识产权技术,其上年普通钢产量必须达到1,000万吨以上或高合金特殊钢产量达到100万吨。

投资中国钢铁工业的境外非钢铁企业,必须具有强大的资金实力和较高的公信度,提供银行、会计事务所出具的验资和企业业绩证明。

境外企业投资国内钢铁行业,必须结合国内现有钢铁企业的改造和搬迁实施,不布新点。

外商投资我国钢铁行业,原则上不允许外商控股。

”因此,我国钢铁行业具有较高的国家产业政策壁垒。

五、钢铁行业市场供求状况及变动原因

1、国际钢铁市场的供求状况及变动原因

(1)国际钢铁的需求状况及变动原因

近年来,世界钢材表观消费量持续稳定增长,2002年、2003年及2004年世界钢材表观消费量分别为81,902万吨、90,450万吨和97,742万吨,2005年已突破10亿吨。

从钢材消费的地域分布情况来看,亚洲、欧盟、北美为世界钢材消费的主要地区,2004年中国钢材表观消费量为31,246万吨,占世界钢材表观消费量的32%;美国为11,892万吨,占12.17%;日本为7,121万吨,占7.29%;韩国为4,592万吨,占4.7%。

国际钢铁协会预测,全球钢材需求短期内将继续走强,预计2007年增长5.8%,达到11.5亿吨(资料来源:

《冶金管理2006第5期》)。

影响全球需求稳步较快增长的原因主要有:

一是中国等发展中国家的钢材消费需求快速增长,二是欧盟、美国和日本经济的恢复导致了钢材消费需求的增长。

全球经济的同步持续增长,使世界钢铁需求保持了稳定增长的市场消费格局。

(2)国际钢铁市场的供应情况及其变动原因

近年来,世界粗钢产量一直呈上升趋势,2003年、2004年及2005年世界粗钢产量分别为96,774万吨、105,568万吨和112,936万吨。

从国家分布情况来看,中国、日本、美国、俄罗斯、韩国、德国为世界的产钢大国,2004年世界各主要产钢国家的粗钢产量从高到低依次是:

中国为27,246万吨,占世界粗钢产量的25.8%;日本为11,272万吨,占10.7%;美国为9,968万吨,占9.4%;俄罗斯为6,429万吨,占6.1%;韩国为4,752万吨,占4.5%;德国为4,630万吨,占4.4%(数据来源:

《中国2005年钢铁工业年鉴》)。

影响全球粗钢产量快速增长的原因主要是中国自身钢产量高速增长;同时受中国钢材自身供应量与需求量缺口扩大、进口增长的影响。

2000~2005年,世界粗钢产量增加2.818亿吨,而中国增加了2.209亿吨,占全球粗钢增量的78.4%。

未来几年,全球主要钢铁生产国家(或地区)钢铁生产设备将均有不同程度的扩张。

从地区来看,2005年至2008年期间与2004年年底相比的钢铁生产能力增长率为:

亚洲增长49.9%,南美增长30.2%,欧洲(主要是东欧国家)增长13.2%,非洲增长4.0%,中东增长2.4%,北美增长0.2%(数据来源:

《中国2005钢铁工业统计年鉴》)。

2、国内钢铁市场的供求状况及其变动原因

(1)国内钢铁的需求状况及其变动原因

近年来,我国钢材表观消费量呈现较快增长趋势。

2001年~2003年,受投资拉动影响,我国钢材表观消费量增长迅速,年度增幅均保持在20%以上;2004年~2005年,我国钢材表观消费量继续保持增长势头,但受宏观调控影响,增幅开始回落,年度增幅下降到14%左右。

钢材消费增长模式开始进入需求总量规模大、增幅稳步放缓、消费总体稳定的行业经济运行阶段。

影响我国钢材市场消费需求变化的因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速度,房地产、交通等主要钢材消费行业的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的变化将在较大程度上影响钢材消费规模;二是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增长幅度,国内生产总值中第二产业的发展速度是影响钢材消费强度的另一个重要因素;三是我国钢铁产品的出口增长。

虽然我国的钢材产量和消费量大幅增长,但我国的钢铁积蓄量与其他主要产钢国相比仍处于较低水平,因此我国钢材需求量的增长将会继续保持一个较高水平:

(2)国内钢铁市场供应情况及其变动原因

近年来,在市场需求的强劲拉动下,中国钢铁工业得到了快速发展。

我国钢产量1996~2000年年均增速6.2%,2000~2005年年均增速22.15%,其中2005年粗钢产量较2004年增长24.56%,是“十五”期间粗钢产量增速最高的一年。

影响我国钢产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有两个方面:

一是新增的生产能力,新增产能的释放是影响钢产量的根本因素;二是钢铁行业利润率,随着行业利润率的提高,钢铁企业的设备利用率也将随之提高以满足扩大产量的需要,同时还会吸引部分生产成本较高的落后产能投入生产,反之亦然。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及国内生产总值的较快增长,带动了钢铁行业的快速增长。

2001~2003年,我国钢材表观消费量增长迅速,国内钢铁产品出现阶段性供给不足,钢铁产品进口也逐年增加,钢铁行业利润率开始稳步上升。

这过程中,生产成本较高的落后产能纷纷投入生产,已有的钢铁企业在提高设备利用率的同时,也加大了投资力度扩大现有产能,我国钢产量开始出现快速增长。

2004年以来,尽管国家采取一系列宏观调控措施,遏制了钢铁行业扩张势头,但由于钢铁项目投资巨大且建设工期较长,钢铁行业投资仍保持了较高增长水平,2001~2005年全行业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865亿元,是1996~2000年“九五”时期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154亿元的3.18倍。

大量的投资使我国钢铁工业生产能力迅猛增长,2005年随着该部分新增产能的释放,我国钢产量出现了进一步快速增长,该部分新增产能的释放持续到2006年。

由于我国钢产量的增长速度快于消费量的增长速度,钢铁行业利润率出现下降。

在钢材品种结构方面,长材的消费比例将逐步下降,板带材的消费量及比例将保持较强的增长势头,预计2010年板带比将会超过50%。

六、钢铁行业利润水平的变动趋势及变动原因

影响钢铁行业利润水平的要素主要有:

钢材售价、原材料成本、能源及还原剂成本、劳动力成本及管理费用、运营成本、资金成本(折旧加利息),该类要素的差异将最终影响到税前利润。

近年来,国内钢铁企业各要素成本总体呈上升态势。

由于进口铁矿石大幅涨价,原材料成本居高不下,人力成本和管理费用、能源和还原剂也呈上升趋势;资金使用成本在2004年下半年达到高点后开始回落。

上图显示,近几年来,国内钢铁企业的钢材售价与完全成本的走势基本保持一致,都于2004年下半年达到高点,于2005年上半年开始回落。

2005年上半年与2003年下半年相比,钢材售价上涨了30.75%,完全成本同期上涨了29.21%。

在上述因素的影响下,国内钢铁企业税前利润呈现上涨趋势,于2004年下半年达到高点,2005年上半年开始出现回落(如下图所示)。

2001年~2004年,受市场需求拉动影响,我国66户大中型钢铁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增长迅速,年度增幅分别为21.57%、48.45%、61.36%;与此同时,钢铁企业实现利润总额及销售利润率也呈现出快速增长趋势。

但由于2003年、2004年我国钢铁行业产能扩张速度过快,导致了2005年度钢铁生产增量和增幅过大,超过了国内市场需求增长的数量和增幅,钢材价格逐月下跌,钢材价格跌幅超过原材料、能源和还原剂的价格降幅。

2005年,虽然66户大中型钢铁生产企业实现产品销售收入11,752亿元,较2004年上升6.40%,但实现利润总额却较2004年下降了12.73%,下降到768亿元。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66户大中型钢铁企业经营指标如下图:

目前,我国经济继续保持稳定增长,带动了钢材消费需求的持续增长,同时随着国内新增产能的逐步释放,钢铁生产增速出现回落,国内钢材市场供需关系基本平衡,2006年下半年我国钢材价格开始回升。

在当前国际钢材市场的资源供应不足和国际钢材市场与国内市场差价较大的情况下,我国钢材出口数量扩大,有效缓解了国内市场供应压力,国内市场较大差价支撑着国内钢材价格走强并为其提供了回升空间。

随着国内钢材价格的回升,我国钢铁企业的利润总额将恢复增长趋势。

七、影响钢铁行业发展的有利和不利因素

1、有利因素

(1)国家产业政策鼓励和支持钢铁行业的发展

2005年7月经国务院批准,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颁布的《钢铁产业发展政策》,是我国颁布的第一套完整的钢铁产业政策,《钢铁产业发展政策》明确提出了“使我国成为世界钢铁生产的大国和具有竞争力的强国”这一目标。

《钢铁产业发展政策》在全面分析我国钢铁行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面临的形势、挑战和任务的基础上,从产品发展方向、企业组织结构、产业布局、技术门槛、企业门槛、钢材的生产和使用全方位对行业的发展进行指导,有利于我国钢铁产业和钢铁企业的健康有序发展,促进全行业转变增长方式,提高钢铁工业整体素质,最终实现由钢铁大国向钢铁强国的转变。

(2)国际钢铁市场总体向好有利于国内钢铁市场的发展

目前,除中国经济保持快速增长势头外,印度、独联体、南美洲和中东地区也保持了较强的经济增长速度,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将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使世界经济继续保持较好的增长势头。

国外钢铁市场研究机构认为,在未来十年里,世界钢材需求前景看好,发达国家钢材需求量从2003年至2015年将年均增长1.1%,即从2003年的3.49亿吨增长到2015年的3.95亿吨,预计2010年将达到3.86亿吨;发展中国家(不包括前苏联、东欧和中国)的钢材需求量从2003年至2015年将年均增长3.9%,即从2003年的2.25亿吨增加到2015年的3.54亿吨,预计2010年将达到2.94亿吨;全球的钢材需求量从2003年至2015年将年均增长3.7%,即从2003年的9.02亿吨增长到2015年的13.95亿吨,预计2010年将达到11.93亿吨。

(资料来源:

《冶金管理》2006年第1期)

全球钢材需求旺盛,将有力的支撑国际钢材市场价格高位运行。

在当前国际钢材市场的资源供应不足和国际钢材市场与国内钢材市场差价较大的情况下,将有利于抑止我国钢铁产品的进口并扩大出口数量,缓解国内市场供应压力,支撑国内钢材价格进一步走强。

(3)我国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创造了钢铁行业良好的外部发展环境

近年来我国经济的较快增长,带动了钢铁工业的快速发展。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描绘了我国“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提出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和降低消耗的基础上,实现2010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的目标;同时还提出要实现和谐发展,共同富裕,增加中等收入者比重,这些政策的实施都将有利于扩大消费,促进经济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

今后五年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我国将加快居民消费结构升级和工业化、城镇化步伐,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基础设施建设、房地产业发展,这将为我国钢铁工业提供广阔的市场发展空间。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十一五”时期重要的工作目标。

作为世界农业大国,我国农村人口约占全国总人口的60%左右,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向广大农村的转移,以及大幅度提高农民收入,大量农民进城,将使一批批新的城镇在农村崛起,并掀起新的家用电器消费高潮,巨大的人口基数将形成很大的钢铁市场需求。

目前我国经济正处于平稳较快增长的阶段,工业化、城镇化和国际化的大局为我国钢铁工业发展建立良好的外部环境。

2、不利因素

(1)我国钢铁行业产业集中度较低

受历史原因影响,我国钢铁工业布局较为分散,产业集中度较低,这一方面导致了我国钢铁行业的工艺装备小型化、科技水平低,造成产品缺乏竞争力,产品结构不合理,档次低。

另一方面,产业集中度低加剧了企业之间的无序竞争,削弱了钢铁企业在购买原材料、能源等资源时的谈判能力,在资源比较紧张的情况下,加剧了原材料价格上涨的趋势。

此外,产业集中度低导致的无序竞争,还会引起钢铁价格的大幅波动,使钢铁价格出现暴涨暴跌,降低钢铁行业的整体竞争力。

(2)我国钢铁行业产能扩张速度较快,低水平产能所占比重较高

2001~2005年是我国钢铁工业大发展的五年,全行业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865亿元,是1996~2000年“九五”时期钢铁工业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154亿元的3.18倍。

大量投资使钢铁生产能力迅猛增长,据国家统计局统计数据和中国钢铁工业协会调研,2005年末我国粗钢产能为4.14亿吨,到2006年末将达到4.39亿吨。

我国钢铁行业的现有产能中,低水平产能占相当比重。

据国家发改委统计,在2004年末形成的4.2亿吨钢产能中,落后的300立方米及以下的小高炉能力约1亿吨,20吨及以下的小转炉和小电炉能力5500万吨,分别占总能力的27%和13.1%。

这部分落后产能,规模小、效率低、污染重、无综合利用设施,单位能耗通常要比大型设备高出10%至15%,物耗高出7%至10%。

虽然我国的钢铁产能平均利用率从2001~2005年分别为94.29%、98.91%、96.43%、93.69%、93.46%,5年均超过90%,高于美国、韩国、德国从1994~2004年的钢铁平均产能利用率(美国为84.04%、韩国为89.99%、德国为86.43%,欧美国家一般用产能利用率作为产能评价指标,正常值为79%~83%,超过90%则认为产能不足,明显低于79%则表明产能过剩。

数据来源:

冶金经济发展研究中心)。

但由于近年来我国钢铁行业产能扩张速度过快,增长速度超过了钢铁需求的增长速度,可能会导致阶段性、结构性的产能过剩。

钢铁产能过剩将造成市场供大于求有,使钢材价格大幅下跌,企业实现利润负增长;但同时也有利于淘汰落后生产能力、促进钢铁行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

(3)环保、能源消耗标准的提高将增加钢铁行业运营成本

钢铁行业是能源、水资源、矿石资源消耗大的资源密集型产业,同时又面临资源不足、环境污染的严重制约。

我国钢铁工业吨钢综合能耗比世界先进水平高15~20%,吨钢耗新水比世界先进水平高8~10吨,固体废弃物占工业排放总量的16%,废水、废气排放量占工业排放总量的14%。

《钢铁产业发展政策》把发展循环经济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并提出“最大限度地提高废气、废水、废物的综合利用水平,力争实现‘零排放’,建立循环型钢铁工厂”、“2005年,全行业吨钢综合能耗降到0.76吨标煤、吨钢可比能耗0.70吨标煤、吨钢耗新水12吨以下;2010年分别降到0.73吨标煤、0.685吨标煤、8吨以下;2020年分别降到0.7吨标煤、0.64吨标煤、6吨以下”的目标。

环保、能源消耗标准的提高将增加钢铁行业运营成本,但同时也会淘汰一部分落后产能,缓解产能扩张压力。

(4)国际市场冲击

我国钢铁工业从总量上看,是供求基本平衡,传统产品过剩,高附加值产品供不应求,结构性矛盾十分突出。

目前的竞争对手主要来自日本、韩国、俄罗斯、德国、乌克兰等国以及我国台湾省等。

与这些竞争对手相比,巨大的和增长的钢材需求是我国钢铁行业的最大优势。

但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在逐步降低关税和取消非关税壁垒的环境下,我国钢铁工业将面临更激烈的市场竞争。

八、钢铁行业的特点

1、钢铁行业技术水平及技术特点

钢铁行业的技术水平及技术特点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即:

炼铁技术、炼钢技术和轧钢技术。

在炼铁技术方面,高炉炼铁一直是传统的炼铁技术,目前世界大部分铁均由高炉生产。

为了节能、降耗、提高高炉生产率,许多公司纷纷开发了针对高炉冶炼的新技术。

同时,为了减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