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第二十四篇大中亚地区.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761266 上传时间:2023-02-22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718.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4第二十四篇大中亚地区.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24第二十四篇大中亚地区.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24第二十四篇大中亚地区.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24第二十四篇大中亚地区.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24第二十四篇大中亚地区.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24第二十四篇大中亚地区.docx

《24第二十四篇大中亚地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4第二十四篇大中亚地区.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24第二十四篇大中亚地区.docx

24第二十四篇大中亚地区

第二十四篇大中亚地区——伊朗高原行政划分原因解析(插播〈中印边境“楚玛尔”冲突探究〉)

作者:

鄙视抢沙发的 回复日期:

2009-09-02 14:

45:

27 

 

  大家可能都关注了最近的新闻,印度指责中国最近曾26次"越境"渗入,最极端的案例是“两次向印度境内的"喜马拉雅山东南方向的<楚玛尔镇>的荒地空投罐装食物。

”当然中国对侵入所谓印度领土是一概否认。

官方回答是“中方边界巡逻从来都严格遵守有关规定,不会越境进入他国领空和领土。

”请注意,这里使用的是“他国领空和领土”,而不是实际控制线。

中国在使用外交用语上是十分精确的(有政治审核的),这句话表明的信息是,中国事实上是进入了中国认为可以要求主权的地区。

而这一地区的实际控制权是在印度手上。

所以双方的说法都没有错,只是立场不同。

  

  最初的报道提到了“楚玛尔镇”我个地名,当然我们需要先把这个地方找出来。

我刚看到这一事件的报道时,首先想到的冲突地点应该在“班公湖”——“巴里加斯”地区。

因为我在解读这两个地区时曾经说过,喀喇昆仑山在这一带出现了两个大的断层,这两个断层也就构成了印度经克什米尔(拉达克)进入西藏的主要通道。

而中方在1963年的那场战争中并没有在这一带推进到令人满意的分水岭上,或者说没有占据有利的制高点。

因此北京方面加强在这一地区的活动是可以理解的。

  

  不过在这一敏感地区,你不能指望从中国的地图上得到准确的信息。

好在我手边有一张精确的英文版印度地图,在网上找到了“楚玛尔镇”的英文名——Chumar后,所需要做的就是在这张地图上检索了。

好在我之前对它方位有一个预判,这一地点很快找到了。

  先上图

作者:

鄙视抢沙发的 回复日期:

2009-09-02 14:

46:

34 

 

  大家可能都关注了最近的新闻,印度指责中国最近曾26次"越境"渗入,最极端的案例是“两次向印度境内的"喜马拉雅山东南方向的<楚玛尔镇>的荒地空投罐装食物。

”当然中国对侵入所谓印度领土是一概否认。

官方回答是“中方边界巡逻从来都严格遵守有关规定,不会越境进入他国领空和领土。

”请注意,这里使用的是“他国领空和领土”,而不是实际控制线。

中国在使用外交用语上是十分精确的(有政治审核的),这句话表明的信息是,中国事实上是进入了中国认为可以要求主权的地区。

而这一地区的实际控制权是在印度手上。

所以双方的说法都没有错,只是立场不同。

  

  最初的报道提到了“楚玛尔镇”我个地名,当然我们需要先把这个地方找出来。

我刚看到这一事件的报道时,首先想到的冲突地点应该在“班公湖”——“巴里加斯”地区。

因为我在解读这两个地区时曾经说过,喀喇昆仑山在这一带出现了两个大的断层,这两个断层也就构成了印度经克什米尔(拉达克)进入西藏的主要通道。

而中方在1963年的那场战争中并没有在这一带推进到令人满意的分水岭上,或者说没有占据有利的制高点。

因此北京方面加强在这一地区的活动是可以理解的。

  

  不过在这一敏感地区,你不能指望从中国的地图上得到准确的信息。

好在我手边有一张精确的英文版印度地图,在网上找到了“楚玛尔镇”的英文名——Chumar后,所需要做的就是在这张地图上检索了。

好在我之前对它方位有一个预判,这一地点很快找到了。

作者:

鄙视抢沙发的 回复日期:

2009-09-02 14:

48:

26 

 

  不好意思!

以为没发出去,发了两遍。

曾经有一次写了很多,结果没发出去,白写了。

现在都会先复制一下备份了。

  现在即使你手边只有新华书店买的《中国地图》,你其实也可以找到“楚玛尔镇”的位置。

它就在克什米尔的最下面,也就是中国地图在那里向上突起的那个尖上。

其实在整个阿克赛钦——班公错湖——巴里加斯地区,也就是“西线”中国虽然在1963年将国防线大大推进了,但还是不能令人完全满意。

换句话说也就是没能将实际控制线建立在“喀喇昆化山脉”的分水岭上。

  现在的情形,对实际控制区做大的改变是很难的了。

但这并不妨碍中国对实际控制线附近的一些高地做争夺。

事实在在中印的这次谈判中,双方交换的各自实际控制区地图是有一定出入的。

这些出入就包括北部的“喀喇昆仑山口”和南部的“三角高地”

作者:

鄙视抢沙发的 回复日期:

2009-09-02 15:

26:

20 

 

  喀喇昆仑山口前面那块区域中国并没有明显的分水岭作防线,这一点在阿赛克钦那节已经讲到了。

在战术上中国更多的需要依靠“喀喇昆仑山口”做为侧应已保卫这一地区的安全。

因此在中方提供的地图上,如果将防线在一点上向西推进至山口附近是可以理解的。

  而在班公错湖和巴里加斯这两条通道(也可以说三条),由于存在的三个山口,因此这些三口左右的四个制高点就变得非常重要了。

  应该说这四个制高点目前都未能掌握在中国手中。

由于我们在班公错湖尚能在正面构筑防线,因此这一带的安全会更有保障些(当然在这一地区双方仍希望再向对方的防线推进一些,因此依然有争议)。

  而南边进入巴里加斯的那两个通道,我们就很难从下面构筑防线了。

这一点在巴里加斯那一节有详细的解读。

这时这四个制高点当中最南面的那个就起着很重要的作用了。

  这块地方被称作“三角高地”,也就是我们今天重点所要讲的楚玛尔镇”的南侧。

其实大家在地图上也能清楚的看到这一区域,大至就是中国的边境线突出的那一小块。

作者:

cpafang 回复日期:

2009-09-02 15:

27:

17 

 

  作者:

鄙视抢沙发的 回复日期:

2009-09-02 14:

46:

34 

    大家可能都关注了最近的新闻,印度指责中国最近曾26次"越境"渗入,最极端的案例是“两次向印度境内的"喜马拉雅山东南方向的<楚玛尔镇>的荒地空投罐装食物。

”当然中国对侵入所谓印度领土是一概否认。

官方回答是“中方边界巡逻从来都严格遵守有关规定,不会越境进入他国领空和领土。

”请注意,这里使用的是“他国领空和领土”,而不是实际控制线。

中国在使用外交用语上是十分精确的(有政治审核的),这句话表明的信息是,中国事实上是进入了中国认为可以要求主权的地区。

而这一地区的实际控制权是在印度手上。

所以双方的说法都没有错,只是立场不同。

  —————————————————————————————

  

  梁光烈最近到了成都军区,不知他的着重点,是印度方向还是缅甸方向?

作者:

jiter007 回复日期:

2009-09-02 15:

36:

47 

 

  啊!

惊喜呀!

地板?

作者:

鄙视抢沙发的 回复日期:

2009-09-02 15:

39:

45 

 

  而在班公错湖和巴里加斯这两条通道(也可以说三条),由于存在的三个山口,因此这些三口左右的四个制高点就变得非常重要了。

  应该说这四个制高点目前都未能掌握在中国手中。

由于我们在班公错湖尚能在正面构筑防线,因此这一带的安全会更有保障些(当然在这一地区双方仍希望再向对方的防线推进一些,因此依然有争议)。

  而南边进入巴里加斯的那两个通道,我们就很难从下面构筑防线了。

这一点在巴里加斯那一节有详细的解读。

这时这四个制高点当中最南面的那个就起着很重要的作用了。

  这块地方被称作“三角高地”,也就是我们今天重点所要讲的楚玛尔镇”的南侧。

其实大家在地图上也能清楚的看到这一区域,大至就是中国的边境线突出的那一小块。

  对于“三角高地”的范围双方有着不同的理解。

这很正常,因为谁也不可能真的对这块地方划个三角形的框。

印度认为目前中方完全控制的那块就是“印藏协议”中所说的“三角高地”了。

而中方出于战略安全的考虑,认为这块高地应该再向北延伸,甚至希望能包括高地下面的半个河谷地区。

也就是“楚玛尔镇”的南侧。

也许中国方面并不真的认为可以拿到河谷地区,但最起码希望能将整个高地的制高点掌握在手中。

  如果“三角高地”的所有制高点都在中国控制范围内,那么印度通过巴里加斯西侧这两条通道向新藏民公路发动有可能的军事行动将变得不那么容易。

从这上点上看,三角高地和喀喇昆仑山口的战术作用类似。

都是在正面无法构筑防线的情况下,插在进攻路线侧翼的一个钉子。

  上张图,好让大家更加清楚这块高地目前的情况和战略地位

作者:

鄙视抢沙发的 回复日期:

2009-09-02 15:

56:

57 

 

  不好意思!

刚才那张图做的急了,把“楚玛尔”标成“尼玛尔”。

现在修正一下

作者:

鄙视抢沙发的 回复日期:

2009-09-02 16:

07:

42 

 

  总之中印在未正式划界之前,在很多区域都会有小的摩擦。

当然我们是决不会认为是“侵入别国领土”的,所以印度方面指责中国入侵其领土是不成立的。

  这次空投行为,印方有高级官员“善意”的解释为可能是中方导航出现问题,丢错地方了。

可能是出于缓和矛盾的目的吧,毕竟这类事情目前可能会影响印度政局。

  不过印度人天生无所谓的态度可能能理解这些都是“意外”。

但以中方目前的体制,出现这种“意外”的可能性很小,何况不止一次。

最合理的解释是中方目前的确有人员渗透进了河谷地区(印度在那里找到了空投指示标志)。

随着中印边境谈判的深入,这种小规模的卡位事件会层出不穷。

在朝鲜战场时,中美双方的政治家们谈判时,军事战场上也上演着类似的一幕(上甘岭就是一例)。

这些都是为了最终通过政治途径解决问题争取筹码。

作者:

鄙视抢沙发的 回复日期:

2009-09-02 16:

19:

15 

 

  注:

目前在中国的公开出版物上,对争议地区是看不到大比例的地图的。

因此我使用的从googleearth上截取的底图,所标明的实际控制线,更多的可能是美国人依靠印度提供的地图所标明的。

  换句话说,大的方向是没有错,但在一些关键的山口上,也许中方会将实际控制线推得更远一些。

由于这些山口的面积太小,划进去与否你无法从中国公开的地图上看出。

  至于北京方面为什么没有对谷歌提出纠正意见,也于是不想这些地区过份暴光(反正地图也也看不出)。

另外如果大家有一天发现最终的结果比我们在googleearth上所看到的要更好一些的话,也许会更有利于平息民间的对这一结果的置疑之声。

作者:

鄙视抢沙发的 回复日期:

2009-09-02 16:

21:

26 

 

  声明:

以上结论纯属个人推论,不承担任何法律及道德上的责任。

  要做点正事了,大家晚上见!

作者:

鄙视抢沙发的 回复日期:

2009-09-02 21:

37:

35 

 

  好吧!

我们回过来说中亚

  很多人可能会奇怪,既然伊朗盆地是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那为什么波斯人并没有占据全部,而是将东部地区分了部分给阿富汗和巴基斯坦。

  答案其实也不复杂。

因为欧洲开始占据这个世界的主导权后,他们已经有能力按照自己的意志瓜分世界了,这片战略位置显著的枢纽地区当然也当不会例外。

这一切都是外力造成的。

  前面有朋友觉得我没有在图上标出国境线,那么现在大家就可以清楚的看到伊朗高原的范围和这三个国家的地缘关系了。

作者:

鄙视抢沙发的 回复日期:

2009-09-02 21:

39:

57 

 

  伊朗高原行政区划图

作者:

鄙视抢沙发的 回复日期:

2009-09-02 21:

55:

38 

 

  我前面说过,伊朗高原中间是盆地,由于中间山脉的融,又可以分成东西两大块区域。

现在伊朗的范围主要集中在西边那部分,那里也是波斯人的核心区。

  对于东边这一区域(包括中间那条山脉的一部分),主要居住的民族被称为“俾路支”人,从人种和语言上来说和波斯人差不多。

出于地缘的关系,这块地区一直是波斯人进行管辖。

只是在阿拉伯人在7世纪强盛后,被阿拉伯帝国管理过三百多年,不过那时候波斯人亦已被阿拉伯人所征服。

在阿拉伯的势力消退后,它并非没有在这片高原上留下痕际。

最起码这片高原上的部族都成了穆斯林。

只不过波斯人选择了“什叶派”,而俾路支人选择了“逊尼派”。

我无法得知俾路支人选择和波斯人不一样的教派是有意为之,还是阿拉伯人刻意安排。

不管原因如何,结果都是一样的,这块地区成为了一个充满变数的地区。

作者:

sarstcp 回复日期:

2009-09-02 21:

59:

46 

 

  西面是伊拉克,东面是阿富汗,东南是巴基斯坦,高加索方向有格鲁吉亚,南面是阿联酋,看来美国已经完成对伊朗的合围,伊朗的地缘优势无法突破美国而发力啊。

作者:

Gxinming 回复日期:

2009-09-02 22:

09:

03 

 

  jihao

作者:

鄙视抢沙发的 回复日期:

2009-09-02 22:

16:

45 

 

  在阿拉伯人离开这片高原以后(7—11世纪),伊朗人还是能够保有对这片高原的影响力的。

不过随着北亚的蒙古人在欧亚大陆史无前例的扩张,伊朗高原也不可避免的成为蒙古帝国的一部分。

  按说蒙古帝国的势力消退后,做为地主的波斯人应该还是会重新掌管这块地区的。

不过在16世纪,中亚的突厥人借着蒙古人的余威向南扩张,情况又发生了些许变化。

  这些自称是成吉思汗子孙的突厥人第一次将势力伸向了南亚次大陆。

这一次他们建立了印度历史上最强大的帝国——莫卧尔王朝。

伊斯兰教也正是在这一时期在南亚次大陆上获得了大规模的发展。

有人曾经把莫卧尔王朝和清帝国做过对比,发现这两个由马上民族征服农耕文明而建立的王朝有着诸多相似之处。

比如都建立了一套独立于原有民族文化的贵族体系,但又不过份干涉原有文化的发展;都在版图上有着突破性的扩张(即将原有的边缘地区和农耕文明融合在一起);当然在西方殖民者的面前都有着相似的下场。

  如果深入对比,还能找出很多有趣的角度。

不过今天我们所要关心的是,突厥人这次将伊朗高原东部的这片山地带入了莫卧尔王朝,或着说带入了印度。

这块嫁妆就是“俾路支”地区。

当然开泊尔山口附近的那些山地也成了莫卧尔王朝的缓冲地。

作者:

鄙视抢沙发的 回复日期:

2009-09-02 22:

59:

52 

 

  不过随着大英帝国对印度的强势渗入,莫卧尔王朝逐渐丧失了他对边缘地区的控制权。

波斯人在18世纪又重新夺回了“俾路支”地区,并将他划为自己的行省。

  之所以大家都对“俾路支”地区这么感兴趣,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这块地方处在中亚和南亚的交通要道上。

这一点从图上很容易看出。

可怜的“俾路支”就这样随着不同势力的兴盛而不断的变换主人。

由于每一个停留的帝国都会留下自己种族的血脉。

以至于人类学家们已经分辩不出“俾路支”人的基因中到到底是波斯人多一点,还是阿拉伯人或突厥人多一点。

厌倦了这种任人摆布地位的“俾路支”终于决定自己建立一个国家。

不过处在周边强大势力的包围下,这注定是一个悲剧性的决定。

  就算是他们能够对抗波斯人、突厥人,但他们也绝对无法对抗如日中天的大英帝国。

收拾完印度核心地区那些土邦的英国人终于把目光投向了这片战略要地。

而这时北方的俄国也已经完成了对中亚地区的征服,双方的势力直接在这片高原上展开了交锋。

  1839年,英在完成了对阿富汗的征服后,顺手占领了俾路支斯坦,并于1891年将这一地区划归英属印度。

不过阿富汗这片复杂的山地注定是欧洲人的恶梦。

到了1893年,在进行了两次对阿战争后,英国人也对应付阿富汗的那些游击队感到力不从心。

因此英国人暂时放弃了直接占有阿富汗的想法,而是将阿富汗定位成一个抵挡俄国人南下的缓冲国。

  我们现在看到巴基斯坦西部的那片山地是成W状的,其实那是被命名为两条山脉。

南部是属于俾路支地区,而北部那个弧形地区从地缘的角度与兴都库什山脉更为接近。

所以有些地理学家会认为这块地方划为兴都库什山脉地区,会比划入伊朗高原更为合适。

  不管怎么划,北部这片山地传统上是属于阿富汗人的势力范围(主体为普拉什人)。

开泊尔山口就在这一地区的边缘。

由于这块地区对于印度河平原的安危至关重要。

英国人决定将这块地区完全划归英属印度所有(之前莫卧尔王朝也曾花费上百年的时间征服这些山地民族)。

  现在英国人出于安全的考虑把这片山地划走,那就不得不考虑在其他地区给予阿富汗人一定补偿。

于是俾路支地区成了最佳的人选。

出于拉拢伊朗对抗俄国的目的,英国人也将伊朗人列入了分配名单(虽然波斯人似乎更有权利主张对这一地区的主权)。

这种时候没有人会去考虑俾路支人的感受。

  于是勉强产国才几十年的俾路支斯坦就这样在1893年被肢解了。

这片5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英国人(后来归巴基斯坦)占了大头31万平方公里,伊朗占了19万平方公里。

阿富汗人象征性的得了点零头。

伊朗能够获得19万平方公里更多的出于地缘上的考虑,这样波斯人能够让他的核心区都处在山地的保护当中。

英国人也无意于再花费时间在这种地区,对于他们来说能够控制中亚——南亚的通道,并为英属印度获得足够的缓冲区才是最重要的。

作者:

sarstcp 回复日期:

2009-09-02 23:

07:

25 

 

  楼主人呢?

作者:

鄙视抢沙发的 回复日期:

2009-09-02 23:

23:

32 

 

  这样英国人在对抗俄国的攻势上构筑了三道防线,第一层是缓冲国伊朗和阿富汗;第二层是俾路支地区,第三层就是从阿富汗人手中抢来的那片山地了。

  对于做英国的缓冲国,波斯人和阿富汗人有着不同的态度。

对于波斯人来说,俄国人才是最主要的敌人(在领土问题上,大家都这样认为),如果说英国人在吃肉的同时还会给你点汤喝,那么俄国人连骨头渣子都不会给你剩下。

正是认识到了这一点,在很长一段时间伊朗都是英国踏实的盟友。

在1979年伊朗什叶派穆斯林推翻巴列维王朝统治及在国内实行伊斯兰化革命之前,波斯人过得比我们想象的要现代的多。

  相比之下阿富汗人就没那么容易相处了,英国人不得不在1919年进行了第三次阿富汗战争。

不过阿富汗人同样也不原意给俄国人好脸色看。

无论是沙皇俄国还是苏联都没有在阿富汗讨到便宜。

以至于俄国人决定另辟奚径扶植俾路支人,在苏联的地图上“大俾路支斯坦”比原有的面积要大一倍,说白了也就是在在伊朗和阿富汗中间从北到南划出一条通道。

如果能够变成现实的话,俄国人下一步肯定会将它变成自己的加盟共和国。

当然随着俄国人丧失了中亚地区,这一计划现在已经不可能实现了。

不过这曾经有这样一个超级大国支持,让俾路支人重新看到了希望,因此他们现在仍然在战斗着。

感兴趣的朋友可以输入俾路支游击队S一下。

  放张伊朗伊斯兰革命前的照片让大家看看。

人家那时可比我们现在开放多了。

作者:

鄙视抢沙发的 回复日期:

2009-09-02 23:

42:

38 

 

  最后再说一下巴基斯坦的问题。

之所以今天又花了点时间在伊朗高原上,是因为这块地方在最近包括今后很长一段时间都会是国际新闻的主角。

所以希望大家能更加清楚这些问题的由来。

  

  巴基斯坦可以说靠着继承大英帝国的遗产占据了伊朗高原的东部边缘。

这块山地为它建立了足够的缓冲区,但这片地区并没有那么容易消化。

这些强悍的山地民族并不习惯于被外部势力管理,更何况平原地区的南亚次大陆人在他们眼里不够强大。

因此我们经常能在新闻中听到“巴基斯坦部落地区”。

  在南部的伊朗高原上主要是谋求独立的俾路支人,而在北部靠近兴都库什山脉的这片山地则活沃着以普什图人为主的“兴都库什山脉”系山地民族。

阿富汗人至今对这片山地被划走而耿耿于怀,而当地的部落武装根本就不服巴政府的管辖。

在他们看来,山那边的阿富汗人才是兄弟。

因此虽然巴基斯坦把这片西北山地的一部分划入他的核心区旁遮普省(和北京方面行政划分青藏高原类似),但依旧无法改变那些部落的政治取向。

  因此这一带也就自然成为基地组织和塔利班势力的一部分。

以至于美国在打击阿富汗的反美力量时,不得不取得巴基斯坦的支持。

尽管美巴双方在这一问题上达成了共识,但双方对于这些强悍的山地民族仍是头疼不已。

中国的工程师几次被绑架也是在这一地区。

也许问题终有解决的一天,不过我更看好美国步英国和苏联的后尘。

  上张巴基斯坦的行政图和山地民族分布图。

  

作者:

鄙视抢沙发的 回复日期:

2009-09-02 23:

43:

50 

 

  今天的话题就到这了,明天白天有时间再回答前面朋友提出的问题。

祝大家晚安!

强帖再次留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