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九年级科学上册第二章《物质转化与材料利用》.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076038 上传时间:2022-10-16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65.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教版九年级科学上册第二章《物质转化与材料利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浙教版九年级科学上册第二章《物质转化与材料利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浙教版九年级科学上册第二章《物质转化与材料利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浙教版九年级科学上册第二章《物质转化与材料利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浙教版九年级科学上册第二章《物质转化与材料利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浙教版九年级科学上册第二章《物质转化与材料利用》.docx

《浙教版九年级科学上册第二章《物质转化与材料利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教版九年级科学上册第二章《物质转化与材料利用》.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浙教版九年级科学上册第二章《物质转化与材料利用》.docx

浙教版九年级科学上册第二章《物质转化与材料利用》

浙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二章《物质转化与材料利用》

姓名:

________班级:

________成绩:

________

一、选择题

1.从2010年4月1日始,《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记分分值》将在全国统一正式施行。

按照以前的旧规则醉酒后驾驶机动车才会记12分,而新规则规定只要饮酒后驾驶机动车就将一次性扣12分,这是自“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以来,交管部门进一步强化了对司机酒后开车的监控处罚力度,新记分办法对于酒后驾车的处罚严格化,也有助于减少驾驶员这种危害自己和他人生命行为的发生。

所以倡议,酒后不开车,开车不喝酒,不做“酒司机”。

而交警常用装有重铬酸钾的仪器检测司机是否酒后开车,因为乙醇分子等可以使橙红色的重铬酸钾变为绿色的硫酸铬。

重铬酸钾(K2Cr2O7)和硫酸铬[Cr2(SO4)3]中,铬元素的化合价依次为()

A.+6,+3

B.+3,+6

C.+3,+5

D.+5,+3

2.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

A.硅

B.铁

C.铝

D.氧

3.将等容积、等质量(含瓶塞、导管、燃烧匙及瓶内少量的细砂)的两个集气瓶置于灵敏天平的左右两盘,并调至平衡,然后同时迅速放入点燃的等质量的白磷和木炭(如图所示)使两者充分燃烧后冷却至室温,打开止水夹后,此时的天平()

A.指针偏向右

B.指针偏向左

C.仍处于平衡状态

D.指针先向左后向右偏

4.下列四个图像中不能正确反应其对应实验操作的是

A. 向等质量的铝粉和镁粉中分别滴入质量分数相同的足量的稀盐酸

B. 向一定量的氢氧化钡溶液中不断加入稀硫酸

C. 等质量的块状石灰石和粉末状石灰石分别与质量分数相同的足量的稀盐酸反应

D. 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至恰好完全反应

5.实验室有以下两种途径制取铜:

假设每步反应都完全,要制得等质量的铜,两个途径相比较,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A.消耗等质量的H2SO4

B.生成等质量的ZnSO4

C.消耗等质量的CuO

D.所有反应的条件相同

6.“接龙”是化学扑克(和普通扑克相似牌面标注的化学式)的一种游戏,其规则是:

当上家出牌时,下家跟出的牌所标注的物质必须能与上家的反应。

某局游戏中,甲到戊五人各有一张不同的牌,牌面标注有“CuSO4”、“H2SO4”、“NaOH”、“Fe”、“Fe2O3”,若甲的牌是“Fe2O3”,且每人按甲→乙→丙→丁→戊依次出牌时能满足规则的,则丁的牌一定是()

A.NaOH

B.CuSO4

C.H2SO4

D.Fe

7.酸、碱、盐与生活密切相关,以下观点正确的是

A.烧碱可以用来改良酸性土壤

B.用稀盐酸除去铁制品表面的锈

C.人体代谢产生的CO2如不能及时排出,会使血液pH增大

D.“加碘盐”是在食盐中加入适量碘单质,食用“加碘盐”对健康无益

8.下列各组化合物中,所含原子团化合价不同的一组是()

A.Ca(OH)2、KNO3

B.KNO3、KClO3

C.CaCO3、Na2SO4

D.KMnO4、K2MnO4

9.如图是一瓶刚开启的可乐饮料,其成分中属于有机物的是

A.只有②

B.只有④

C.②④

D.②③④

10.下列物质中属于酸的是()

A.NaCl

B.KOH

C.MgO

D.HNO3

11.下列各组物质中,能相互反应且反应前后溶液总质量保持不变的是()

A.铝和硫酸铜溶液

B.稀硫酸和烧碱溶液

C.氧化铁固体和盐酸

D.碳酸钾溶液和硝酸钠溶液

12.2010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用于表彰首次剥离出单层石墨的科学家。

单层石墨称为石墨烯(化学式为Cn),这种“只有一层碳原子厚的碳薄片”的石墨烯,被公认为目前世界上已知的最薄、最坚硬、传导电子速度最快的新型材料,应用前景十分广阔。

下列关于石墨烯的叙述正确的是()

A.石墨烯是碳单质

B.石墨烯是一种有机物

C.石墨烯中碳原子的化合价为+3

D.石墨烯可导电,说明它是金属

13.安全生活离不开化学,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工业酒精中含有甲醇等有害物质,不能饮用

B.工业用盐亚硝酸钠对人体有害,不能用于烹饪

C.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干涸的深井和深洞前,要做灯火实验

D.发现煤气泄漏,应立即打开排气扇电源开关进行排气

14.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关系的是()

A.用等质量、等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在有、无催化剂条件下制取氧气

B.向含有少量NaOH的Na2CO3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

C.一定温度时,向一定量的饱和石灰水中加入生石灰

D.向等质量、等浓度的稀硫酸中分别加入过量的Zn和Fe

15.“暖宝宝”主要成分活性铁粉、碳粉、氯化钠等,通过氧化反应放热取暖。

取部分混合粉末润湿,并按图连好实验装置。

下列关于该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A.红色的水缓慢进入锥形瓶

B.实验过程中锥形瓶底部发热

C.该实验可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D.食盐水可加速铁生锈

二、填空题

16.我们的生活用品,大都是由金属材料制成的。

 

(1)某地研发出7μm超薄铜箔,该项技术全国领先。

铜能加工成铜箔是利用铜的________。

(2)将一定量的锌粉加入到硫酸亚铁、硫酸铜的混合溶液中,一段时间后过滤,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观察到有气泡产生,则滤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有________。

17.根据下面部分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回答:

已知:

①X+H2SO4 =XSO4+H2↑;②Y+2ZNO3 = Y(NO3)2+2Z;③Y与稀硫酸不反应。

则符合要求的X、Y、Z分别是_________(填字母);

A.Cu、Hg、Ag

B.Fe、Cu、Ag

C.Mg、Zn、Fe

18.实验室用含有杂质的10克锌粒(杂质既不溶于水,也不参与反应)和100克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

实验结束后,容器内已无气泡产生,但还有少量固体物质剩余。

    

(1)反应后溶液中一定有的溶质是___________;(用化学式)

(2)用下述方法证明反应后的溶液中是否有硫酸,其中错误的是:

___________(填序号)。

①往容器内再加锌粒,如有气泡产生,则溶液中一定有硫酸

②往容器内加氯化钡溶液,如有沉淀生成,则溶液中一定有硫酸

③往容器内再加稀盐酸,如有气泡产生,则溶液中没有硫酸

④将剩余固体加人到硫酸铜溶液中,如有红色固体生成,则溶液中没有硫酸

19.铁是应用最广泛的金属.

(1)工业上用一氧化碳和赤铁矿炼铁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

(2)新型材料纳米级Fe粉能用作高效催化剂.实验室采用还原法制备纳米级Fe粉,其流程如图所示:

①纳米级Fe粉在空气中易自燃.实验中通入N2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写出Ⅱ中H2还原FeCl2置换出铁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017年5月18日,我国在南海海域试采可燃冰获得成功,我国成为全球第一个在海域可燃冰试开采中获得连续稳定产气的国家。

(1)可燃冰被科学家誉为“21世纪能源”,可燃冰中,水分子形成一种空间笼状结构,CH4和少量N2、CO2等分子填入笼内的空隙中,无固定的组成,因此可燃冰属于_____(选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2)沼气、天然气的主要成份也是甲烷,充分燃烧1000g天然气和煤所产生的CO2和SO2气体的质量如图甲所示,根据图示和已有知识分析,天然气被誉为城市清洁能源的原因有_______(答两条即可)。

(3)天然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小于空气,天然气泄露后,遇明火或静电易发生爆炸,为防止因天然气泄露造成危险,可在家中安装报警器,图乙中A、B两种情况,安装位置正确的是____。

(4)若可燃冰的化学式用mCH4·nH2O来表示,则可燃冰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___。

21.从古代到现代,材料的种类越来越多,用途也越来越广泛。

请回答:

(1)早在西汉时期,我国就有湿法炼铜的记载,将铁置于硫酸铜溶液中得到铜单质,该反应属于________(填基本反应类型)。

(2)玻璃是一种常见的非金属材料,是生产玻璃的原料之一。

属于________(选填“酸”、“碱”、“盐”或“氧化物”)。

(3)未来,人类在生产材料时会更注重环境保护,将二氧化碳作为原料应用于“绿色”化学可以更好地保护环境。

人类每年因能源消费而向大气排放的200亿吨的,若这些按化学方程式“”进行反应,理论上可以转化为________亿吨甲醇(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22.如图是对生成氯化镁反应关系的归纳与整理。

 

(1)若物质A是一种碱,请写出A的化学式:

________;

(2)反应①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________反应;

(3)写出反应⑥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

三、探究题

23.某同学欲测量一根细铜丝的直径,他的实验步骤如下:

A.将细铜丝拉直,用刻度尺测出细铜丝的长度l1;

B.用刻度尺测出铅笔杆上铜丝绕圈总长度l2;

C.用铜丝的长度除以铜丝的圈数,既得细铜丝的直径d;

D.将细铜丝紧密缠绕在铅笔杆上;

A.数出缠绕在铅笔杆上细铜丝的圈n。

(1)以上步骤中,没有必要的步骤是____;错误的步骤是____,应怎样改正_________。

(2)实验步骤的合理顺序应是_______。

(3)某同学共测了三次,而每次都将铜丝重新绕过,并放在刻度尺上不同部位读数,结果三次读数都不同,产生误差的原因有哪些?

(________)

A.铜丝本身粗细不均匀     B.读数时由于粗心,小数点记错位置

C.刻度尺本身刻度不均匀   D.每次排绕的松紧程度不相同

(4)根据上图他把一根细铜丝紧密的排绕在笔杆上,一共绕了31匝。

请你帮他读出31匝的总长度为____cm,并根据上面的实验方法测量铜丝的直径为____cm。

24.今年全国人大和政协会议使用了一种含碳酸钙的“石头纸”:

为测定其中碳酸钙的含量。

小金同学用以下一套装置对样品进行分析,根据量筒中收集到的液体的体积(相当于二氧化头的体积)来计算样品中碳酸钙的含量。

(已知挥发的氯化氢气体可用以下方法吸收:

HCl+NaHCO3═NaCl+CO2↑+H2O;CO2在饱和NaHCO3溶液中溶解度很小,可忽略其溶解)

(1)在A和B两套装置中,哪一套装置更合理___(选填“A”或“B”).

(2)准确读取量筒内液体体积的方法是___.

(3)锥形瓶中原有的空气对实验结果是否有明显影响?

___(填“有”或“没有”).

(4)若实验中用的盐酸是浓盐酸,则测得的样品中碳酸钠的含量与实际值相比会___(填“偏大”或“偏小”或“不变”).

(5)在实验过程中,对取用样品的量的多少有一定要求,为什么?

___

四、简答题

25.从微观视角看物质的变化是化学特有的思维方式,如图分别表示生成氯化钠的不同的化学反应。

根据图示回答问题:

(1)图甲描述了NaOH溶液与盐酸反映的微观示意图,该反应的实质是__________。

下列物质中能验证该反应确实能够发生的是_______(填字母)。

A.Fe

B.酚酞溶液

C.

D.

(2)图乙表示的反应中涉及4种物质,其中属于氧化物的是_______。

(3)除了如图所示的两种反应外,请在写出一个生成氯化钠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