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课堂倾听行为的观察报告.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755261 上传时间:2023-02-22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42.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生课堂倾听行为的观察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学生课堂倾听行为的观察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学生课堂倾听行为的观察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学生课堂倾听行为的观察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学生课堂倾听行为的观察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生课堂倾听行为的观察报告.docx

《学生课堂倾听行为的观察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生课堂倾听行为的观察报告.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生课堂倾听行为的观察报告.docx

学生课堂倾听行为的观察报告

学生课堂倾听行为的观察报告

学生语文课堂倾听行为的观察报告

小教134薛姣2012212697

【摘要】通过课堂观察发现:

低年级更会倾听;教师讲解时更会倾听;课堂首尾更不容易倾听;不倾听的原因更多来自发呆。

倾听对于一个人的学习生涯意义非凡,教师应注重对学生倾听能力的培养与强化,关注每一个学生,调动课堂气氛,指导正确地倾听方法。

【关键字】小学语文;课堂倾听;习惯;能力

一、观察背景

据教育心理学家研究发现:

在人们交往的各种方式中,听占45%,说占35%,读占11%,写占9%。

从这些数字可以看出,听乃是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之一,同时对一个人社会交往的能力也有直接影响。

而对学生而言,听课,是学习的中心环节,是学生接受知识的重要途径。

美国语文教学研究会主张用一个更大的社会概念“倾听”来代替简单的“听课”一词。

会长丹尼斯认为“从小学到大学,大多数人的学习主要是通过课堂倾听来进行的,语文教师首先教给学生的学习技巧应该是课堂倾听”。

在课堂教学中,不外乎老师讲、学生讲、师生互讲、讨论,但这些活动都离不开“听者”的用心倾听。

倾听是一种良好的习惯,倾听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技能,倾听可以有效地获取外界的信息,一堂高效的课堂离不开学生有效地倾听。

倾听对于一个人的学习生涯意义非凡,教师应注重对学生倾听能力的培养。

课堂倾听,就是学生在课堂上静静地、细心地、认真地听,不急不躁、不打断,不忙于下结论性判断。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

要培养学生“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

力,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

”并且在不同的学段有不同的要求:

第一学段要求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努力了解讲话的主要内容;第二学段要求学会认真倾听,能就不理解的地方向人请教,就不同的意见与人商讨;第三学段听人说话认真、耐心,能抓住要点,并能简要转述。

本次课堂观察,旨在观察小学生语文课堂倾听行为的现状,根据新课标对现状进行思考,提出一些可行性建议。

二、观察设计

1.观察对象:

杭州市育才外国语学校低段、中段和高段随机各选一个班

级。

二年级(4)班38名学生,四年级(4)班39名学生,五年级

(1)班39名学生。

2.观察内容:

学生在语文课堂上的倾听行为表现(表1内容),课文随机。

表1学生倾听行为课堂观察表

教师讲解时

学生发言或交流时

注意力不集中人次

所占比例

做小动作

人次

说悄悄话

人次

发呆人次

做小动作

人次

说悄悄话

人次

发呆人次

导入环节

新课环节

拓展环节

巩固环节

合计

3.观察方法:

主要采用两种方式,一种是课堂现场观察,利用课堂观察

表(表一)记录数据,了解课堂上学生倾听行为的实际状况;二是通过必要的师生访谈,进一步佐证观察分析。

三、结果与分析

此次课堂观察共完成3份《学生课堂倾听行为观察表》,每个年级1份。

对这3份观察记录表进行整体分析,观察结果如下:

(一)低年级学生更会倾听

从表2、表3、表4可以看到,二年级的注意力不集中人次为61,四年级

注意力不集中人次为70,五年级注意力不集中人次为108。

年级越高,学生越有自己的想法,自己的心思,故在课堂上就容易越有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

另一个原因,低年级老师会更加注意对学生倾听能力的培养,在课堂上会时刻提醒学生注意倾听。

比如二年级的老师常常会说“我请最会倾听的小朋友来回答问题”,“老师最喜欢会倾听的孩子”等等,时刻强调倾听这个行为。

而到了高年级,教师更加注重课文知识的传授,对倾听能力已经很少提及。

表2204班学生倾听行为课堂观察表

教师讲解时

学生发言或交流时

注意力不集中人次

所占比例

做小动作

人次

说悄悄话

人次

发呆人次

做小动作

人次

说悄悄话

人次

发呆人次

导入环节

3

4

3

5

3

18

30%

新课环节

2

4

3

4

2

4

19

31%

拓展环节

2

3

2

8

5

20

33%

巩固环节

2

2

4

6%

合计

7

10

11

11

10

12

61

100%

表3404班学生倾听行为课堂观察表

教师讲解时

学生发言或交流时

注意力不集中人次

所占比例

做小动作

人次

说悄悄话

人次

发呆人次

做小动作

人次

说悄悄话

人次

发呆人次

拓展环节

2

4

4

5

4

19

18%

巩固环节

4

5

7

6

8

30

28%

合计

14

16

14

23

20

21

108

100%

(二)教师讲解时更会倾听

从表5中可以看出,无论哪个年级,教师讲解时注意力不集中人次所占比

都要比学生发言或交流时注意力不集中人次所占比低,由此可以发现,学生在教师讲解时更会倾听。

其实这也很容易理解,教师代表着一种权威,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教师说的话,学生当然更会有意地去听,更愿意,也更听得进去。

而每当有学生发言或交流时,学生会把这当做是一个短暂的休息时间,做做小动作,和同桌聊会儿天,发发呆。

另一个原因是当有学生在发言时,教师的注意力更加指向那一个学生或者那一片区域的学生,而关注不到所有学生,所以学生就会觉得不在教师视线范围内,开始钻空子进行自己的活动,注意力不集中起来。

在我观察的404班,坐在后排的四位学生因为很多时候不在教师视线范围内,所以在学生发言和交流时全程都在讲悄悄话。

表5不同情况下注意力不集中人次所占比例

班级

教师讲解时

注意力不集中人次所占比例

学生发言或交流时

注意力不集中人次所占比例

204

46%

54%

404

39%

61%

501

41%

59%

(三)课堂的首尾更不容易倾听

语文课的导入环节和巩固环节时间一般比较短,不会超过10分钟,然而,

在这短暂的时间里,注意力不集中人次却是非常的多。

从表6来看,这两个环节总占比例几乎达到50%。

究其原因,和学生的注意力习惯有关。

一般,在课堂的开始,学生的状态还未从下课的放松状态扭转过来,还未完全进入上课的状态,所以做小动作和发呆人次较多。

一般要等三分钟,学生才能慢慢进入上课状态。

而在课堂末尾,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时间已达到极限,越来越多的学生开始注意力不集中,而在这注意力不集中的骚动环境下,加之对下课的期待等,更多的学生开始注意力不集中。

所以这两个环节的倾听行为是最差的。

表6不同环节注意力不集中人次所占比例

班级

导入环节

注意力不集中人次所占比例

巩固环节

注意力不集中人次所占比例

204

30%

6%

404

13%

33%

501

25%

30%

(四)不倾听的原因更多来自发呆

从表7可以看出,三个班级发呆人次所占比例较做小动作和讲悄悄话人次

所占比例更高。

据本次观察,做小动作和讲悄悄话的人比较固定,有些学生可能半节课就拿着纸或笔或其他文具在那儿玩,而讲悄悄话的也无非就是那么几个人。

但是发呆的人数就显得广多了,一半的同学都有可能发呆,可能几秒,可能几分钟,可能大半节课。

学生不倾听的原因更多的也是来自发呆。

表7不倾听原因所占比例

班级

做小动作人次

所占比例

讲悄悄话人次

所占比例

发呆人次

所占比例

204

29%

33%

38%

404

27%

29%

44%

501

34%

33%

33%

四、反思与建议

(一)教师的培养与强化

通过观察已发现,低年级学生更会倾听是因为教师对倾听习惯的重视与培

养。

学生认真倾听的习惯不是一朝一昔养成的,而即使中高段的学生已经养成这样的习惯,教师没有很好的强化,学生的倾听能力依旧会弱化。

因此,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重视学生倾听习惯的培养,让孩子明白倾听的重要性。

孩子们从心里明白了学会倾听是学习的第一步后,从心底里就想要做到,那么良好的习惯就容易养成了。

然后善于捕捉教育契机适时引导,就能使学生逐步养成倾听老师讲解、倾听别人意见的良好习惯。

同时,教师适时将一些一般性要求固定下来,形成学生的课堂行为规范并严格监督执行,不仅提高课堂管理效率,而且一旦学生通过自我评价,适应了这些规则后,会成为学生的行为习惯,就可以长久地发挥作用,产生积极的教学效益。

(二)关注每一个学生

学生在同学发言或交流时注意力不集中人次比例更高,很大一部分原因是

他们觉得那个时候老师只是在关注那一位发言的同学,而关注不到他。

作为老师,就应该考虑到要关注每一个学生,这个关注是每时每刻都让学生感受到他在老师的视线范围内,他必须要时时刻刻认真倾听。

首先,让学生有尽可能多的回答问题的机会,促使他们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

课堂教学中如果过多地让学生被动地听教师讲授,这种听讲势必缺乏一种“我要学”的参与意识。

缺乏内在的学习动因,对于培养专心听讲的习惯是极为不利的。

只有处于积极主动学习状态下的听讲,才能真正做到专心。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必须让每一个学生有尽可能多的回答问题的机会,以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另一方面,当一位学生在发言时,教师应该耳朵听着那一位同学的话,眼睛扫视所有的同学,对有关学生的倾听行为作出正确地评价与反应,让学生时刻处于注意力集中的听课状态。

对能认真倾听别人发言并积极回答问题、作出正确评价的学生给予表扬。

对于不认真倾听的同学也要予以提醒,用肢体或口头语言让学生注意。

(三)调动课堂气氛

在一节课的首尾,学生比较容易不在状态,而整个新课讲授环节,由于时

间很长,学生也难免会有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况,这些时候,就需要教师积极调动课堂气氛。

首先,采取生动形象的课堂导入方式,让学生集中精力进行倾听。

在小学阶段,可以适当借助多媒体或者创设情境提高学生倾听兴趣。

小学生具有好奇的天性,最容易受情感因素的感染。

因此教师要顺应儿童的心理,在日常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儿童的这分天性,善于创设教学情景以激发学生倾听的欲望。

其次,教学语言力求儿语化和趣味性,激发学生认真听讲的兴奋点。

如:

教师的语速、教师提问的技巧等都是激发学生认真倾听的兴奋点。

第三,注意动静搭配,调整学生听讲情绪。

小学学生注意力集中时间有限,教师应该注意动静结合,在教学过程中,穿插小组讨论、课堂游戏等环节,让学生进行短暂的调整,这对于调整学生的听课情绪往往是大有裨益的。

学生处于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有意注意的保持时间自然增长。

(四)指导正确的倾听方法

大部分孩子是不会倾听的,他们往往只听一字半句就走神了或插上自己的

想像的翅膀神游太空了。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要告诉孩子:

听同学发言时,要求学生眼睛看着发言同学的脸,做到神情专一,如果同学的回答与自己的想法一致时,则以微笑、点头表示赞同,要让学生明白听别人讲话,不是只听“热闹”,而是带着问题去听。

在大脑中多问几个为什么?

在这个过程中同学们都认真听取同学的看法。

老师还要教给学生以找“病”为目的来听,当听同学讲话时,要让学生听一听他说的对不对,有道理吗?

“你比他说得更好。

”来激励学生倾听,会听。

同时,教给孩子们,别人还没讲完时,不要着急地发表自己的看法。

听完以后要想一想,他说的或问的是什么?

如果自己没有听清楚,可以再问一问,如果听清楚了,自己会回答,再说出自己的意见。

另外,布置作业,首先让所有的小眼睛都看着我们,然后再说清今天的作业,最后还请个别小朋友提问,以让学生在头脑中形成清晰的印象。

如此几次后孩子一定会进步的。

【参考文献】

[1]冯李琳.低段小学生语文课堂倾听能力的培养[D].四川师范大学,2013.

[2]蓝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倾听能力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4.

[3]王琨武.倾听:

语文新课堂的理想追求[J].教育实践与研究,2006,03:

31-33.

[4]王轶红,陶晓慧.低年级语文课堂倾听习惯培养的研究[J].教育科研论坛,2011,No.10901:

76-77.

[5]张浩然.论小学生课堂中良好倾听习惯的培养[J].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6,v.36;No.16701:

111-114.

[6]张海娟.语文课堂中培养小学生倾听能力的策略[J].广西教育,2013,No.80513:

26-27.

[7]陆硕海.小学生课堂倾听现状及培养倾听策略[J].新课程(小学),2010,No.17009:

5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