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受热过程教案设计三篇.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754823 上传时间:2023-02-22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1.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气受热过程教案设计三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大气受热过程教案设计三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大气受热过程教案设计三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大气受热过程教案设计三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大气受热过程教案设计三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大气受热过程教案设计三篇.docx

《大气受热过程教案设计三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气受热过程教案设计三篇.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大气受热过程教案设计三篇.docx

大气受热过程教案设计三篇

  大气受热过程教案设计1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必修一第二章第一节前部,主要内容是大气的受热过程中的能量的传递流动及其带来的影响和效应。

本节内容在教材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与前一章宇宙中的地球及太阳对地球的影响等相呼应,又对后面的大气运动、大气环流、气压带和风带、天气和气候等的形成提供了基础和铺垫的作用。

大气的受热过程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能量传递过程,教材对于这部分内容所呈现的资源非常少,只有两段文字和一幅图。

仅用教材的资源学生很难理解大气的受热过程,要合理补充。

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够运用大气保温作用及基本原理,分析具体的地理现象,解释具体地理问题等。

  二、学情分析

  由于本节内容对于高一同学们来说是比较陌生的,而且专业名词较多(如地面反射、大气逆辐射、长波辐射、短波辐射等)这对于高一学生来讲是一个难点,所以不宜以平白直叙讲解的方式来教授。

可以将复杂的过程分解为几个简单的过程分别图示讲解,这样同学们比较容易接受。

又由于本节内容主要是比较抽象的空间能量传递的过程,所以用图示法和演示法来教授是很好的方式

  。

另外高一同学的思维主要以形象思维为主,所以可以用拟人或者比喻的方式来解释引导。

如可以讲太阳、地球、大气比作小人,将能量的传递和吸收比作吃饭获得能量。

另外要与生活实际相结合,让同学们对于新知识“看的着”、“摸得到”。

  三、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生通过学习大气的受热过程,能画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

  

(2)学生能说出太阳辐射、地面辐射与大气受热过程之间的关系,明确地面才是大气的直接热源。

  (3)学生能够利用本节知识解释一些简单的自然现象和生活现象。

  过程与方法:

(1)利用图表法引导学生利用大气受热示意图等图表进行识图和绘图,培养学生图形分析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2)通过拟人、比喻等形象生动的讲解法,学生能从新的角度对地理事物进行从新认识和体会。

  (3)运用理论结合实践的方法,通过学习本节内容,学生能够解决一些常见的自然现象和生活现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本节课的对于大气受热过程的学习,同学们初步了解全球温室效应及其对地球的影响。

培养了学生的环保、低碳意识。

  

(2)通过对大气受热过程的生动形象学习,学生从探究和学习地理事物和现象中获得乐趣,陶冶豁达、积极的情操。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大气受热过程本身就是一个重点。

  

(2)由于与后面的热力环流等知识相呼应,故地球表面不同区域对太阳辐射的吸收的差异性及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是重点。

  (3)明确地球表面是大气的主要和直接热源及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是重点。

  教学难点:

  

(1)由于高一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读图能力欠缺,故学生真正理解大气受热过程的空间环节是难点。

  

(2)由于本节内容牵涉到物理学知识,学生对能量的传递理解较吃力,故能量传递机理是难点。

  五、课时安排

  1课时

  六、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中结合PPT演示和板书

  【导入】相信同学们都知道天气预报总会播报每天的气温是多少度,如今天气温大概28℃,我们知道温度是能量的一种表征,那么大气的能量是来自哪里呢?

噢,我听到有的同学说这还不简单吗不就是太阳晒热的吗?

那么事实是这样吗?

下面我们来看这样一个小实验。

  【老师】首先我们在炎炎烈日下放四块摞起来的面包,那么太阳晒一段时间后是最上面的一块面包热一些还是最下面面包热一些呢?

  【学生】上面的。

  【老师】好,现在中国和日本的关系很紧张,那么相信同学们肯定听过日本有一座美丽的山叫做富士山。

富士山是什么特点呢?

大家一起来看看这张图片,可以看到富士山山顶白雪皑皑,山脚下绿树如茵、鸟语花香、、、

  、、、(学生肯定发现了)那就奇怪了,按照刚才的逻辑,富士山顶应该被太阳晒的更热一些才对,现在情况却正好截然相反、大相径庭。

难道这不奇怪吗?

好,同学们先带着这样的疑问,待今天的课学完以后我们就能解释它啦!

  大气的受热过程[板书]

  【老师】我们知道能量在自然界中传播方式有很多种,如传导、对流。

今天和同学们介绍另一种传递能量的方式—辐射。

同学们都听过哪些辐射呢?

  【学生】电脑辐射、手机辐射、核辐射、、、、、、

  【老师】其实我们今天说讲的太阳、地球和大气传递能量的主要方式也是辐射。

辐射是通过电磁波的方式来传播的,我们知道波都是有波长的,波有短波、长波之分,相应的辐射方式就有短波辐射和长波辐射。

那么太阳是长波辐射还是短波辐射呢?

太阳表面的温度高不高啊?

  【学生】那肯定很高了。

  【老师】太阳表面温度大概6000K,连钢铁都能瞬间变成蒸汽。

[下面边写板书]太阳的能量高,单位时间内释放的能量就多,也就是频率很高,由物理知识知道频率与波长成反比,频率高所以电磁波是短波,所以太阳辐射是什么辐射?

  【学生】短波辐射

  雷同说明地表辐射和大气辐射是长波辐射。

  【老师转承】下面我将学习今天最最重要的一部分内容,在学习最最重要的内容之前呢先聊一聊比较轻松的话题:

不知道同学们偏不偏食?

  【学生】偏食、我也偏食、、、、

  【老师】其实老师我呢也偏食,老师我是怎么偏食的呢?

我吃饭喜欢吃肉不喜欢吃蔬菜,喜欢喝饮料不喜欢喝白开水。

其实我和大气蛮像的,也可以说大气和我蛮像的。

  【学生】笑。

  【老师】那大气怎么和我像的呢?

大气呢喜欢吸收长波辐射,不怎么吸收短波辐射,也就是说大气喜欢吃长波辐射,不喜欢吃短波辐射,呵呵。

  【学生】哈哈哈。

  【老师切入】呵呵呵,那么我们来看看今天最最重要的内容,大气的受热过程示意图。

大气受热过程是一个比较复杂的系统,那么我们将它分为三个相对简单的过程来学习。

  【老师】第一个过程,太阳开始向地球进行短波辐射,首先到达大气,那大气一看是短波辐射他会怎么办?

  【学生】肯定不吃啦

  【老师】同学们真聪明,大气讲我才懒得吃你短波辐射,所以短波辐射就这样透过大气到达了地面。

地面一看短波辐射,对大气说你不吃我吃,就这样地表吸收的太阳主要的短波辐射,地球吸收了辐射温度升高了。

地面想想说,我这样吃掉是不是有点独吞了,不行我也要向外辐射,于是就进入了第二个过程。

  【老师】首先地表向大气进行辐射,地球的辐射是什么辐射啊?

  【学生】地表的辐射是长波辐射。

  【老师】大气这次高兴了,大气一看到好多长波辐射会怎么样啊?

  【学生】大气肯定想吃啊。

  【老师】那么大气这次开心地把主要的地表长波辐射吃掉了,大气获得了能量温度也升高了。

大气想了想说:

地表兄弟你真够义气,我也不能忘恩负义,我也要报答你。

于是大气又向地面进行辐射,这就进入了第三个过程。

那大气辐射是什么辐射呢?

  【学生】是长波辐射啦

  【老师】对,大气辐射是长波辐射,因为这支大气辐射是返向地面进行辐射的,所以我们将这支长波辐射称作大气逆辐射。

  那么我们回头看可以将这三个过程看成一个大写的“倒N”字型。

第一条线是由太阳指向地球,地球被太阳加热,所以我们将这个过程形象地称为“太阳暖大地”。

第二条线是由地球指向大气,大气被地球加热,这个过程我们形象地称为“大地暖大气”。

第三条线是由大气指向大地,以至于大地温度降低的不多,这个过程我们形象地称为“大气返大地”。

  【老师】刚才我们讲的这三个过程呢就是大气受热过程中能量的主要流动方向。

那么还有少量的能量是到哪里去了呢?

首先,我们来看第一个过程,当太阳经过大气时大气中的云层会反射一部分太阳辐射。

另外大气虽然不喜欢吃短波辐射但还是会吸收少量的太阳辐射。

其次,当大地向大气进行长波辐射时也有一小部分的地面长波辐射没被大气吸收,跑到了宇宙空间里去了。

最后,大气在进行大气辐射的同时与大气逆辐射相反的方向会有少部分大气辐射跑到了宇宙空间去了。

  这就是我们今天所学的大气的受热全过程!

  那我们来看这样几个小问题:

  1、太阳和地表哪个才是把大气加热的直接热源?

  【学生】哦,是地球表面

  2、大气受热过程中主要能量流动是从__到___,再从___到什么___,再从___到什么___?

  【学生】先从太阳到地面,再从地面到大气,最后从大气到大地。

  3、大气受热过程中少部分的能量是怎么流动的?

分别从三个过程来讲。

  【学生】。

(转载于:

Www.dyhzdL.cn:

大气受热过程教案设计三篇)。

  4、下面给同学们5分钟的时间来画画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马上请几名同学上黑板来画画。

  【学生】画画中。

老师下去指导。

  ……

  这部分结束

  【首尾呼应】同学们还记得课开始时的那个小实验吗?

  【学生】记得

  【老师】那同学们知道原因了吗?

  【学生】知道啦

  【老师】那请XX同学来解释下。

  ……

  本部分结束

  【老师】这节课就上到这,同学们课后好好复习,完成练习

  作业,然后互相讨论交流以下几个问题:

  1.夜晚大气受热过程是如何进行的?

  试着分析大地的温度的收支状况,得出什么结论?

  2.月球上大气很稀薄,试解释为什么月球表面昼夜

  温差较地球很大?

  3.太阳直射点周年在赤道附近移动,但赤道温度较

  赤道附近的低纬地区却不是最高的,试分析其原因。

  4.课下合作探究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

  大气受热过程教案设计2

  学习目标运用图表说明大气的受热过程。

  一、大气的受热过程

  1.根本热源:

①__________。

  2.地球大气接收与转化太阳辐射能的环节:

太阳辐射穿过②________―→太阳辐射到达地表―→地面吸收太阳辐射增温,同时把热量传给③______。

  二、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1.不同层次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不同,具体表现如下:

  代号

  削弱作用

  成因或特性

  a反射作用

  大气中的云层和较大的尘埃对④________的作用

  b散射作用

  大气中的⑤__________或细小尘埃对可见光的作用

  c吸收作用

  具有⑥______性:

⑦______强烈吸收紫外线;水汽和二氧化碳主要吸收⑧________

  2.影响:

使到达地表的太阳辐射由低纬度向两极⑨______。

  三、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1.大地暖大气:

上图中d为⑩__________,几乎全部被大气中的?

______和二氧化碳吸收。

所以,?

______是大气的主要的直接热源。

  2.大气暖大地:

上图中e为?

____________,对地面起到保温作用。

  3.影响

  基础达标练

  考查点1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1.下列地理现象和形成原因,按其内在联系叙述正确的是()

  a.日出前的黎明和日落后的黄昏天空仍然明亮——大气的反射作用

  b.早春和晚秋多云的夜晚不会有霜冻——大气逆辐射作用

  c.夏季天空多云时,白天不会太热——大气的散射作用

  d.城市上空的雾比郊区多——空气中的水汽多

  2.各国交通部门都规定“红灯停,绿灯行”,其科学依据是()

  a.与大气对不同波长的散射有关

  b.与大气逆辐射有关

  c.与大气对不同波长的光的反射有关

  d.与大气对不同波长的光的吸收有关

  考查点2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3.下图中a、b、c、d四地,昼夜温差最小的是()

  4.霜冻多出现在晴朗的夜晚,主要是因为()

  a.大气辐射增强

  b.大气逆辐射增强

  c.大气逆辐射减弱

  d.地面辐射增强

  方法技巧练

  方法一图示法理解太阳辐射能是地球上的能量源泉

  下图中甲、乙两地的纬度相同,a、b两地海拔高度相同。

读图完成1~2题。

  1.a处气温比近地面气温低的主要原因是()

  a.地面是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

  b.太阳辐射是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

  c.a处大气的散射作用比近地面强

  d.a处的太阳辐射比近地面弱

  2.b处气温比同纬度平原地区低的主要原因是()

  ①到达b处的太阳辐射少②b处的地面辐射弱③b处大气吸收的地面辐射少④b处大气的保温效果差

  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④

  方法技巧

  方法二图解法分析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3.下图为“昼夜太阳辐射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b是____________作用,d是__________辐射。

  

(2)白天多云时,由于云层对太阳辐射的__________作用增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强度__________,所以地面温度比晴天时________(高或低)。

  (3)夜间多云时,由于云层__________地面长波辐射,并使大气的____________作用增强,所以地面温度比晴天时要________(高或低)。

  (4)若北京5日一天24小时都多云,4日一天24小时晴朗,则全天温差小的是________日。

  方法技巧

  教材p32探索

  用白炽灯照射两个烧杯,水和沙的温度都在升高,但沙的温度升得快,温度高,水的温度升得慢,温度低。

关掉白炽灯后,水和沙的温度都在降低,但沙的温度降得快,温度低,水的温度降得慢,温度高。

上述现象说明吸收或放出同样的热量,水的温度比沙变化慢,幅度小。

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水的热容量比沙的大,因而水的温度变化慢,幅度小。

  教材p34阅读

  火山喷出的颗粒物飘浮在大气中,增强了大气的反射、散射作用,使到达地面的蓝色光线进一步减少,因而使日出和日落时的太阳变得更红。

  教材p35思考

  晴朗的夜晚,大气逆辐射弱,大气保温作用差,气温较低;多云的夜晚,云能增强大气逆辐射,气温较高,故晴朗的早晨比阴天的早晨寒冷一些。

  参考答案

  知识清单

  ①太阳辐射②大气层③大气④可见光⑤空气分子⑥选择⑦臭氧⑧红外线⑨递减⑩地面辐射?

水汽?

地面?

大气逆辐射?

缩小?

温度

  基础达标练

  1.b[a选项为大气的散射作用;c项为大气的反射作用;d选项为空气中的凝结核较多。

]

  2.a[由于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具有选择性的特点,空气中的尘埃等细小颗粒容易散射蓝光、紫光,红光不易被散射,所以醒目。

]

  3.c[与海洋比,陆地热容小,吸热和放热均快,白天温度高,晚上温度低,昼夜温差大(转载于:

www.DyhzdL.cn:

大气受热过程教案设计三篇)。

海洋上空有云时,白天云层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强,气温低,晚上大气逆辐射强,保温作用强,气温高,昼夜温差小。

]

  4.c[晴朗的夜晚,空气稀薄,大气逆辐射作用弱,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弱,地面降温幅度大,易出现霜冻。

]

  方法技巧练

  1.a2.b[第1题,地面是大气的直接热源,对流层中离地面越远,气温越低。

第2题,b处由于地势较高,大气较为稀薄,因此对地面辐射的吸收作用弱;保温效果差。

]

  3.

(1)反射大气逆

(2)反射减弱低(3)吸收逆辐射高(4)5

  大气受热过程教案设计3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大气的垂直分层并能说出各层的特点;

  2.举例说明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3.绘制并阐述大气的受热过程。

  二、课时安排:

1课时。

  三、课型:

新授课。

  四、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大气的垂直分层并能说出各层的特点;举例说明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2.教学难点:

绘制并阐述大气的受热过程。

  五、教学方法:

  1.读图分析;

  2.比较法。

  六、教学过程:

  1.导入:

地球上能够存在生命,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地球具有可供生物呼吸的大气,今天我们来共同学习大气的相关知识。

  2.看图思考问题:

  思考:

  1.地球大气共分哪几层?

依据什么?

  2.随高度而变化,对流层和平流层的气温分别如何变化?

为什么?

  3.对流层和平流层的大气运动分别有何特点?

为什么?

  4.在不同纬度、不同季节,对流层高度是否一样?

为什么?

  5.对流层和平流层大气与人类有何关系?

  表格总结大气的垂直分层及其特点:

  巩固训练:

一架飞机沿10km高空从南极飞到北极,依次穿过了哪几层?

  平流层——对流层——平流层

  3.假设太阳辐射在大气上界时能量是100%,只有47%的太阳辐射能量到达地表,

  减少了53%的太阳辐射能量哪去了?

——引出削弱作用。

  削弱作用主要包含吸收、反射、散射三种形式,用表格总结特点。

  根据所学知识解释一些生活现象:

  ①为什么晴朗的天空多呈现蔚蓝色?

——散射

  ②为什么夏季阴天的气温会比晴天低?

——反射

  ③交通信号灯规定“红灯停,绿灯行”,有什么科学依据?

——散射

  ④为什么阳光未直接进教室,教室却是明亮的?

——散射

  4.读图理解并说明大气的受热过程。

  主要分为三个环节:

太阳暖大地,大地暖大气,大气还大地。

  思考:

为什么月球表面昼夜温度变化比地球表面剧烈得多?

  地球:

白天,大气削弱了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气温不会太高;夜间,地面辐射绝大部分热量又被大气逆辐射还给地面,使气温不致降得过低。

  月球:

白天,由于没有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月面温度升得很高,气温很高;夜间由于没有大气的保温效应,月球表面辐射强烈,月面温度骤降,气温很低。

  巩固训练:

解释下列现象:

①夏季天空多云时,白天气温不会太高;②多云的夜晚通常比晴朗的夜晚温暖些。

  白天多云,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

夜晚多云,大气逆辐射作用(保温作用)强。

  5.温室效应:

“温室效应”是指透射阳光的密闭空间由于与外界缺乏热交换而形成的保温效应,又称“花房效应”,是大气保温效应的俗称。

  原理:

是太阳短波辐射可以透过大气射入地面,而地面增暖后放出的长波辐射却被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甲烷、臭氧、氯氟烃以及水汽等温室气体所吸收,从而产生大气变暖的效应。

尤其是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就像一层厚厚的玻璃,使地球变成了一个大暖房。

  危害:

地球上的病虫害增加;海平面上升;气候反常,海洋风暴增多;土地干旱,沙漠化面积增大。

  课后作业:

学生小组讨论温室效应的解决措施。

  6.影响地面辐射的主要因素之一:

纬度因素(太阳高度)

  太阳高度大——经过的大气路程短—大气削弱少——地面获热多;太阳高度大——光热集中——单位面积地面获热多。

  太阳高度小——经过的大气路程长——大气削弱多——地面获热少;太阳高度小——光热分散——单位面积地面获热少

  影响地面辐射的主要因素之二:

下垫面

  反射的越多,地面得到的越少,地面辐射的越少,大气得到的就越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