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074879 上传时间:2022-10-16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2.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对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对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对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对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对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对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ocx

《对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对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对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ocx

对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对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对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

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指出,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发挥后发优势,实现社会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

这是党中央顺乎世界信息化之潮流,总结我国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为实现邓小平同志提出的第三步战略目标而作出的重大战略抉择。

笔者认为其意义十分重大深远,并结合实际工作认真学习、调研和思考,谈一管之见,如有欠妥,敬请指教。

一、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客观必然性

笔者认为党中央之所以作出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重大决策,绝不是偶然的,而是有充分的科学依据的,即有其客观必然性。

具体表现:

首先,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是信息时代大潮所趋。

放眼世界,信息化的潮流汹涌澎湃,正不可阻挡地渗透到人类社会的各个方面,成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

由于信息化的深入发展,以微电子、计算机等各种信息技术及新兴信息技术为主导的产业群如雨后春笋般产生,并引发了第三次技术革命,它极大优化了产业结构,极大改变了生产经营方式,极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标志着生产力发展进入了崭新的阶段。

今后,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历程必然是信息化的历程;工业化历程也定是信息化历程,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已成为信息时代不可逆转的大趋势。

其次,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是邓小平发展是硬道理理论的必然要求。

为振兴中华,加速我国的经济发展,依据我国的国情,邓小平同志提出了发展是硬道理的伟大理论。

也就是说,从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寻求一个符合实际的速度,使国民经济能隔几年上一个新台阶,这样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以速度求发展,这才是硬道理。

这是邓小平同志对马列主义发展理论的重大发展,也是对我国经济建设的卓越贡献。

但是,邓小平同志侧重提出发展是硬道理,强调一定要发展,而且一定要快速发展。

要如何发展,要如何才能快速稳定发展呢?

这是摆在全党全国人民面前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也是要求我们不懈探寻的艰巨任务。

党中央提出的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使我们喜出望外找到了实现快速发展的道路。

发展是硬道理理论也得到了丰实和完善。

这样,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是邓小平发展是硬道理理论的必然要求,也显而易见了。

第三,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是两者存在相辅相成关联的原由。

工业化和信息化都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

工业化和信息化绝不是相互对立的,而是存在着极为密切的依存关系。

信息化带动工业化,除了要发展信息技术、信息生产和信息服务等信息产业本身外,还包括两层涵义:

一方面,信息化可以加快工业化进程;另一方面,信息化要以工业化为基础。

对于工业生产而言,信息化主要体现为过程信息采集、反馈和过程优化的控制系统。

信息系统虽然本身不生产产品,但通过系统的优化和信息的传播,可导致工业生产过程新的极大的飞跃。

同时,信息化的发展又不能脱离工业经济,信息产业本身也需要优质的半导体材料、光导纤维、智能机器人等基础条件的支撑。

此外,信息产业的发展,传统产业信息化改造等也要以工业化为后盾。

可见,信息化也离不开工业化。

简而言之,信息化和工业化存在相辅相成的紧密关联度,表明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可能性和必然性。

为此,我们一定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将信息化和工业化融为一体,闯出一条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新路。

第四,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是实现我国生产力跨越式发展的必由之路。

生产力跨跃式发展,实际上就是发展中国家在追赶发达国家过程中,借助科学技术的助推力,实现超常规发展,从而缩短与发达国家的差距,甚至超越。

从经济发展的历史来看,每一个国家的工业化过程都是与时代紧密相联的,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历史证明,成功的工业化都是吸收和应用当时最先进技术的结果。

我国还处在工业化中期,在人类进入信息时代今天,我国要实现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必然要求决不能走一些国家产业梯度转移技术环节,而应该吸收信息时代技术革命的创新成果。

加快技术和体制创新,尤其要十分重视信息化在工业化发展过程中产生的倍增和催化作用。

在工业化进程中广泛应用信息技术,大力改善产业技术和管理水平,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

总之,只有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才能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才能优化产业结构,才能保持经济的长期稳定快速发展,才能缩短工业化时间,才能实现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

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是实现我国生产力跨跃式发展的必由之路,亦众人皆知了。

最后,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是城市化的需要。

城市化是工业化的产物,没有工业化便没有城市化。

只有工业化进程加快,城市化的水平才能不断提高。

21世纪是城市的世纪,也是城市化的世纪。

如何才能实现城市和城市化世纪绚丽憧憬呢?

其上乘之策就是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工业化带动城市化,形成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工业化带动城市化的最新城市化发展模式。

只有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才能加速工业化进程,才能为提高城市化水平提供充分的资金、物质条件和优良的环境。

可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是城市化需要,便不言而喻了。

二、新余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新余是一个新兴工业城市。

几十年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工业生产快速发展,产业结构日臻合理,综合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工业化水平不断提高。

但是,新余的工业化仍存在困难和问题。

面临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的21世纪,尤其面对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新形势,新余存在机遇和挑战,即有利和不利条件。

有利条件主要是:

其一,我国信息化水平提高迅快。

目前,信息产业已成为发达国家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和巨大推动力,信息化水平也成为各国综合国力和竞争力的重要标准。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近十年来,我国政府适应国际发展形势,提出了加快发展信息产业的战略目标,使我国信息产业得到快速发展,信息化水平有较明显提高。

据国家统计局统计,1998年我国信息化水平总指数为25.89%,1995—1998年我国信息化水平总指数提高了70%,每年平均提高

20.1%。

1998年江西省信息化水平总指数也达26.38%,位居全国31个省(市)的17位。

上述情况对我市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显然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

其二,新余信息产业发展方兴未艾。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新余的信息产业迅快发展。

新余市已成为三级邮政中心,是全省邮件集散中心之一,实现了乡乡镇镇村村通电话、通广播、通电视,是全省第一个村村通电话的城市。

并已拥有数字程控电话,数字微波、光纤通讯、移动通讯等先进的通讯技术。

政府上网、企业上网、教育上网、网上通讯等正兴起热潮。

据统计,2000年末,全市电话用户已达11.87万户,比上年增长36.7%,其中住宅电话9.85万户,增长34.8%,移动电话用户5.78万户,增长1.3倍。

电话普及率及移动电话普及率每百人分别达10.89部和5.31部,比全省平均水平高1—2个百分点。

计算机联网用户达6047户,增长4.4倍。

新钢公司等大中型工业企业已建局域网络,为产新产品开发、生产经营、财务核算等服务。

我市信息产业的蓬勃发展,势必为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发展提供良好的条件。

其三,新余工业基础坚实。

几十年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新余的工业快速发展,并夯打下坚实的发展基础。

至今,已形成以钢铁工业为主体,电力、机电、纺织、化工、建材、煤炭、电力、食品等为支柱,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拥有工业企业10074家,其中大中型企业19家。

拥有一大批先进精良设备,有经过市场经济竞争机制磨炼高素质的13万多人的产业队伍,有上海和三线军工企业搬迁带来的优良作风和好的管理经验,已深深根植新余工业中。

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工业体制创新明显见效,现代企业制度建立,多种所有制工业蓬勃发展。

据统计,2000年末,全市非国有工业产值54.16亿元,比上年增长12.7%;外商和港澳台投资工业产值达到3.6亿元,比上年增长45.4%;个私工业企业达662家,已占全市全部工业总数的6%。

其四,新余工业化水平较高。

因我国工业化起步晚,衡量工业化水平的经济指标也还在探索中。

省、地(市)统计数据不全,现一般采用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和工业从业人员占全社会从业人员的比重来反映。

现在,我们可从两方面分析新余的工业化水平。

一是从全国来看:

据国家经贸委统计,目前我国沿海地区已进入钱纳里所划分的工业化中期的后半期,中部地区进入工业化中期的前半期,西部仍处工业化初级阶段。

我市处于何阶段呢?

请见下表:

1998年工业从业人员和增加值占

全部从业人员及GDP比重统计表

工业从业人员占全部从业人员比重(%)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

西部地区934

东部地区19.642.2

新余市27.337.3

全国平均水平14.940.3

从上表看出,我市工业从业人员占全部从业人员的比重比西部、东部和全国平均水平分别高出18.3个、7.7个和12.4个百分点。

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比西部高3.3个百分点,虽然比全国和东部低一些,但是,我市1994年和1993年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已高达51.3%和50.6%,其水平就已大大超过全国和东部的水平。

二是从全省来看:

据统计,1999年江西省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31.2%,工业从业人员占全部从业人员的比重为21%;同年,新余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37%,工业从业人员占全部从业人员比重的26.1%,新余工业增加值占GDP和工业从业人员占全部从业人员比重,比全省水平分别高5.8个和5.1个百分点。

可见,我市的工业化水平是比较高的。

其五,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有了新突破。

高新技术是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关键。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把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作为产业结构调整的重头戏,竭力抓好,并明显见效。

一是解放思想,开展建设“北大新余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活动。

引进北大科技含量高的科技成果,招才引智、招商引资,逐步实现产品的高技术化。

目前,与北大共同开发的“生猪血液、脏器、生物提取技术及产品开发等”生物工程,已列入省星火计划,今年可出产品。

二是积极实施技术创新示范工程。

政府拨立专款,选择以生物工程、新材料、精细化工和机电一体化为重点,集中力量扶持10个技术创新新产品示范项目。

并在“低膨胀系数蜂窝陶瓷”、“变频自动扶梯”等项目开发生产取得成效。

三是已有智能电表校验装置、光纤复合架空地线、丙稀酸汽车漆等一批高新技术产品崭露头角,充满生机,成为新余高新产业的亮点,使新余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市属工业产值的比重,从1998年的10%上升到2000年的14.5%,实现了高新产业发展的新突破。

其六,新余城市化进程快。

新余曾是全国1983年以来建市的73个中小城市中城市化速率最快的5个城市之一,曾被誉为“江西省的深圳”。

城市现代化水平较高,现代化气息浓。

据统计,新余1983年—1999年城市化速率为0.68%,1999年城镇人口44.39万人,城市化水平达42.01%。

复市以来,城市建设迅快发展,市容市貌日新月异。

新余道路宽敞整洁,建筑物新颖潮流,通讯交通四通八达,供水、电、气充足,文教娱乐设施时尚,绿化造林著名。

新余有绿草茵茵的城北人民广场,有江南最大的“新亚新”购物中心,有“三位一体”宽畅亮丽的赣新大道,有栩栩如生婷立街头的造型雕塑,有全国出名的私办渝州工学院,有全省一流漂亮的新余汽车站和火车站,有环境幽美的三星级北湖宾馆,有堪称“江西千岛湖”自然与人文景观相媲美的仙女湖旅游景区。

新余曾多年荣获“全国卫生城市、全国环境综合整治优秀城市、全国造林绿化十佳城市、全国模范拥军城”等殊荣称号。

随着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十项”改革全面推行,随着在全省率先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奋斗目标的逐步实现,新余的城市化水平必将跃上新台阶,也必将为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创造更优良的氛围和环境。

但是,新余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存在不利的因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