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龙点晴 精心拟题.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740365 上传时间:2023-02-22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6.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画龙点晴 精心拟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画龙点晴 精心拟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画龙点晴 精心拟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画龙点晴 精心拟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画龙点晴 精心拟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画龙点晴 精心拟题.docx

《画龙点晴 精心拟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画龙点晴 精心拟题.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画龙点晴 精心拟题.docx

画龙点晴精心拟题

第一讲画龙点晴精心拟题

 

第一讲画龙点睛精心拟题

知识要点:

1、标题是作文的眼睛。

如果文章拥有一双迷人的“眼睛”,读者对本文便会一见钟情。

2、“题好一半文”。

3、从内容上看,文章的题目要力求新颖脱俗,使人一见有为之一震的感觉。

4、从立意上看,要“求真求细”“量体裁衣”,力求让拟定的题目能概括文章的主要精神。

考试说明:

近几年来,无论是高考,还是中考,作文命题的思路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命题者为考生提供一个开放性的话题,提供了“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写作自由。

那么,话题作文如何为自己的“文章”巧施“脂粉”,使其呈现富有表现力的清新面孔呢?

1、巧用修辞修辞能增强说服力和感染力,能够生动鲜明地把意思表达出来。

如:

(1)比喻《我渴望老师的“阳光”》(四川成都)以“阳光”喻暖人的关爱,简洁含蓄,如将喻体换成“热情帮助”之类,则索然无味。

又如《我发现女孩也可以做“太阳”》(江苏南通)、《家,我们成长的避风港》(山西长治),这些设喻佳题也都富于文学色彩。

(2)借代辽宁大连一位考生紧扣母亲乌黑发丝中的白发展开叙写,揭示岁月无情、母爱无价这一真谛,给文章拟题目《黑白债》,借色彩代本体,又亮出线索,寄托深情。

又如《人生需要掌声》(安徽合肥),这一标题借“掌声”代“鼓励”,也很有创意。

(3)层递《好读书?

?

读好书?

读书好》(浙江温州)读书的兴趣、方法和作用在递进中表达得简练生动。

(4)比拟《小树又快活了》(江苏盐城)《读水千遍真有趣》(陕西西安)前者运用拟人辞格让小树具有人的感情,后者把“水”拟作能“读”之物,用的是拟物辞格。

(5)对偶《朋友最真,友情最贵》(吉林长春)、《读智慧之书,做有用之才》(浙江温州)这两例都将文旨浓缩在整齐对称的句子中,体现出考生善于推敲的语言功夫。

(6)对比《躺着读书,站着做人》(浙江温州)“躺着”与“站着”形成姿势上的对比,使得标题包含哲理,令人回味。

(7)双关《我最需要一剂良药》(安徽庐江)文中“良药”既能治腿疾有能治心病,一语双关,内蕴丰富。

(8)设问《错?

对!

》(江苏南京)先问后答,以简驭繁,又穿插标点,构思巧妙。

(9)反问《中国的教育家,您难道还没发现吗?

》(河北唐山)反问中饱含着摆脱应试教育重负的强烈愿望,观点鲜明,言辞恳切。

(10)顶真《读书乐乐读书》(浙江温州)《活读书书读活》(同上)这两例运用顶真兼回环辞格,风趣地展示读书之趣、读书之乐和读书之法。

(11)反语《我发现了家中的“贼”》(河北石家庄)家中几次“失窃”,“作案者”原来是瞒着别人给灾区寄钱的一家人的三个成员,题中用“贼”,贬词褒用,凸现一家人的高尚品德,幽默风趣。

(12)仿拟《我是服务的小行家》(湖北武汉)《读书就是爱自己》(江苏徐州)前者仿歌词“我是卖报的小行家”,后者访广告语“爱你就是爱自己”,鲜活生动,点明主题。

(13)引用《腹有诗书气自华》(浙江温州)、《风物长宜放眼量》(内蒙古呼和浩特)前者形象地表现读书的作用,后者揭示消除“代沟”的思想方法,引用名句作题目,能较好地体现考生的文学积累和修养,给人耳目一新之感。

(14)反复《“我”为我服务》(湖北武汉)前面的“我”为克隆人,两个“我”重复,设置悬念,新颖醒目。

(15)通感《绿色可听》(青海西宁)作者沟通视觉和听觉,“听”出了窗外绿色世界的欣欣向荣,视觉独特,别出心裁。

2、善于引用

(1)引用诗词古典诗词有着丰富的象征意义和内涵底蕴,用它们来作题目,一是不落俗套,二是读者喜闻乐见,富有亲切感。

台湾作家三毛的小说《蓦然回首》用的就是宋代词人辛弃疾《青玉案?

元宵》中“众里寻他千XX,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词句;又如鲁光的《中国姑娘》中,有一段写袁伟民训练女排姑娘时近乎残酷无情的内容,小标题为《道是无情却有情》,就是活用唐代诗人刘禹锡的诗句。

运用古诗词或成语典故来作标题,还可以显示出作者浑厚的文学素养和不同一般的写作功底因此,常用的一种拟题方法。

(2)引用歌词现在的流行音乐中,不少歌曲的歌名、歌词非常优美,借用它们作文章的标题,既显得活泼风趣,又容易把读者带入文章所创设的情境。

如一位同学在中考作文时自拟的题目是《因为爱你》,见到这个题目,读者一定会惊讶不已,想不到考场里还有这样大胆的学生!

可当你阅读时,发现作者记叙的原来是一段与网络有关的故事,结尾时他又巧妙地引用歌曲里“因为爱你,更珍惜我自己”的歌词,全文可谓浑然天成;《女孩四重奏》讲述的是女生寝室里令人啼笑皆非的故事;《晴天?

阴天?

雨天》讲述的是自己一天的几次误会。

3、借用符号

(1)标点符号属无声的语言,用之拟写文题,清新活泼,形象生动,往往给人留下广阔的思维空间。

如2000年浙江一考生所拟文题为“人生,丰富多彩!

”,作者以感叹号为题,语势铿锵有力,形象地表明“人生没有固定的格式”,并点出只要“把握好手中的生活之舵,人生将丰富多彩”这一主旨。

(2)将数学符号引进标题,借以昭示所要表达的主旨,具有直观、醒目、富有哲理、吸引人等特点,往往收到出奇制胜之效。

近年来正悄悄兴起于全国各类报刊,话题作文的拟题亦不妨借用之。

2000年江苏一考生以“10-1=……”为题,巧用数学符号组成等式,设置悬念,为读者留下广阔的想象空间,对生活中的“10减1”现象作了多层次多角度的诠释,可谓言有尽而意无穷。

4、其他形式

(1)转换角度有时我们还可以从反面,或是从侧面来拟题。

如《下周我不回家》这个题目就很有吸引力,写的是作者和爸爸消除误会之后,决心少回家,以认真的学习态度回报父母的故事;《第四号戒令》从侧面来写老师对学生的过分约束,读时令人忍俊不禁,读后发人深思。

(2)故设悬念文章的题目最忌“千人一面”。

在标题里设置悬念,把文章一波三折的情节含蓄地展现出来,才能紧紧地抓住读者的心,这种方法简单、易学。

同时,一个富有悬念的题目,也会让你觉得有话可说。

如《女生传来的纸条》这个题目就很典型:

这位女生为什么要给男生写纸条呢?

纸条上都写了些什么话呢?

结局又会如何?

读者一看题目,便有了这么多要弄明白的问题,自然会产生读下去的强烈愿望。

又如新闻标题《当列车驶来》也属于这一类。

[1—1]一位小学老师要学生在方格本上写一个“a”字,要求把这个字写满。

结果有一个孩子写了一个大大的“a”字。

这个字几乎占满了全篇。

老师很生气,严厉地批评了他偷懒、胡闹。

根据上述材料,请同学们谈谈自己的看法,并把看法浓缩成论点型标题。

导思:

这是一道拟题训练题。

角度很多。

1、你可以就事论事,如:

有的同学说:

“从小偷懒胡闹,大了怎么得了?

”有的同学批评老师布置作业交代不清,标题拟为:

“说话要力求准确,无歧义”。

有的批评老师教育方法不对,过于严厉,拟题为“要有利于孩子身心发展”。

还有的说老师布置作业太烦琐,拟题为“干嘛非写满全篇?

”这些标题都是从材料中提取出来的,但都只作了表面文章,十分浅俗,很难给人以启迪。

2、你也可以透过现象看本质,进一步挖掘它的深意。

如:

有些同学经过深入分析思考拟定了以下标题,如“拒绝框框!

”“敢于破‘矩’,标新立异”“冲破束缚,锐意创新”“鼓励创造,发展个性”“独辟蹊径,大胆创新”“刻板僵化的教学模式该废止了”“规矩——扼杀个性的枷锁”“开启智慧的大门”“谁扼杀了我们的想象力?

”“是培养人才还是庸才”“不要扼杀个性的萌芽”“这个‘懒’偷的好”“标新立异‘好’”“妹妹你大胆地往前走”等等,都有一定的深度和新意,确能给人一定的启迪。

相信你能拟出有一定深度、一定新意的论点型标题来。

[1—2]秋天,北京大学新学年开始了。

一个外地学生背着大包小包走进了校园。

实在太累了,他就把包都放在路边。

这是,正好一位老人迎面走过来,年轻学生走上去说:

“您能不能替我看一下包呢?

”老人爽快地答应了。

那位新生于是轻装地去办理各种入学手续。

一个多小时以后回来了,老人还尽职尽责地完成着自己的使命。

年轻学子谢过老人,两人各自走去。

几天之后,北大开学典礼,这位年轻学子惊讶地发现,主席台上就坐的北大副校长季羡林先生正是那一天替自己看行李的老人。

请根据上述材料,拟一个论点型标题。

导思:

这道拟题训练题的角度也颇多。

1、如果就事论事,做表面文章,则拟题为:

“助人为乐”“平易近人,以身作则”“一诺千金,负责到底”“谦逊为人,长者风度”。

2、如果稍稍挖掘一下,则可拟题为:

“开学第一课”“北大第一课”“人间自有真情在”“渊博的学识,高尚的人格”。

3、如果再深一层,则可拟题为:

“己所欲,施于人”“不以善小而不为”“可敬的赤子之心”“质朴无华见纯真”“自然心——最高的境界”“金子般的平常心”“难能可贵的平常心”“呼唤平等与博爱”“超凡脱俗境界高”。

这些标题赞颂季先生平凡中的伟大是真正的伟大。

4、还可以从赞扬或批评学子的角度立意:

“人的尊严与平等”“留住诚信”“没有大人物与小人物之分”“人与人只须平视”“不必仰视,不可俯视”“不必‘惊讶’”,这些都有相当的新意,这类标题能给人以新鲜、深刻的启迪和教育。

《第一次抱母亲》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苏教版课标本四年级下册

江阴市西郊实验小学 费敏伟

本课分两课时完成。

第一课时:

学习生字词,读懂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及“我”第一次抱母亲的情感变化;学习课文第1自然段。

第二课时:

重点学习课文第2、3、5的自然段;总结全文,升华情感。

第二课时

设计理念:

  本教案注重学生读的实践,悟的过程,根据教材特点创设情境,搭建平台,为学生提供感悟、体验、表达的机会,不断加强学生的语言积累,点燃学生的情感,放飞学生的心灵,达到“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说出自己的感受”这一具体目标,从而使学生在学习情境模块设计中提升语文素养,达到人性的升华。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对关键词句的细细品读,体会母爱的无私、伟大。

3、感受“我”第一次抱母亲的情感变化,领悟由第一次抱母亲给我们带来的启迪:

关爱母亲,懂得感恩。

重点难点:

感受“我”第一次抱母亲的情感变化,在看似平常的母亲的言行中,体会母爱的无私与伟大。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音乐、图片、文字、歌曲)

教学过程:

一、情感导入

这节课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去认识一位平凡而伟大的母亲,去感受无私的母爱,一起读课题。

二、品味“母爱”

1、总以为抱母亲是很平常的事情,可是作者第一次抱母亲却抱出了许多的感慨。

请同学们快速地阅读1、2、3自然段,划出表示作者心情的句子。

2、交流。

(母亲竟然这么轻,我心里很难过。

我愧疚地望着母亲那瘦小的脸。

3、同学们,我们先来读这一句。

(出示:

母亲竟然这么轻,我心里很难过。

)“我”为什么心里很难过?

(板书:

难过)

4、读好这句话。

(个别读、齐读)

5、是呀,“我”为自己不知道母亲这么轻而难过。

同学们,这么多年来“我”为什么不知道母亲这么轻呢?

请你们轻轻地读第二自然段。

划出其中的一段话,并做到边读边想象。

老师相信,你们肯定会有很深的体会。

6、刚才同学们都非常投入,几乎都找到了这一段话。

(出示:

在我记忆中……那么重的担子。

)同学们,这段话共有四句话,现在我们先来体会第一、二句话。

我们一起来读一下。

(出示:

在我记忆中……翻山越岭。

(1)同学们,“翻山越岭”(点击)这个词你是怎么理解的?

(2)你曾经翻过山吗?

能跟大家讲讲当时的感受吗?

(3)假如身上背着一百多斤的东西翻过一座座山,越过一道道岭,会怎样呢?

(4)同学们,这是一位80多斤重的母亲肩挑一百多斤的重担在翻山越岭时的一个短短的画面(屏显)。

想象一下,你从这一短短的画面中看到了什么?

仿佛听到了什么?

(5)是的,母亲无怨无悔,不管什么时候,她都一如既往地默默无闻地这样做着。

在烈日炎炎下,(男生读)母亲……翻山越岭。

在大雪纷飞中,(女生读)母亲……翻山越岭。

在贫病交加时,(一起读)母亲……翻山越岭。

(6)就这样,年复一年,年复一年,直到我们长大。

回想母亲几十年的辛劳,“我”心里怎能不难过呢?

7、现在我们再来体会这两句话。

(出示:

后来我们长大了……这么重的担子。

(1)请一位同学读一下。

(2)会读书的同学能看到字里面的意思,请你想一想,母亲肩上挑的重担仅仅是那一百多斤的东西吗?

你对这个重担(点击)是怎么理解的?

(3)是呀,透过“重担”两字,我们分明看到了一幅幅感人的画面。

(出示:

孩子饿了,母亲     ;孩子病了,母亲     ;孩子犯错误了,母亲     ;孩子外出求学了,母亲     ……

(4)同学们,这样理解“重担”的意思之后,再回过去看前面的“翻山越岭”,就仅仅是母亲翻过一座座山,越过一道道岭吗?

母亲“翻山越岭”你现在又有什么新的体会呢?

8、母亲,为了家庭,为了子女,为了生活,多少年风雨默默承受,多少年付出不求回报,多少年苦难你都经过,多少年辛酸你都尝过。

同学们,是什么使瘦弱的母亲能承受这么多?

9、对,是伟大的母爱,是无私的母爱,学到这里,作者小时候不明白的你现在明白了吧!

让我们满怀深情地来读好这段话。

(出示:

在我记忆中……担子。

三、感悟“母爱”

1、坚强的母亲,为一家操劳了一生,她病了,难以下床了。

“我”为自己的不懂事而难过,为母亲病成这样而深深地自责。

2、出示:

“我愧疚地望着母亲那瘦小的脸。

(1)谁来读。

(2)什么是“愧疚”?

(板书:

愧疚)从这个“愧疚”中你读出了什么?

(3)如果是你,母亲病重卧床,你会对她说些什么呢?

3、看得出,你们都被感动了,在一旁的护士也被感动了,她动情地说:

(齐读)“大妈,你真了不起。

”让我们也来动情地说(齐读)“大妈,你真了不起。

4、母亲笑了笑说:

(齐读)“提哪些事干什么?

哪个母亲不是这样过来的。

(1)谁再来读。

(2)从母亲的表情、语言来看,你们想想她心里会怎么想。

5、同学们,有人说,世界上最宽广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广的是天空,而我们要说,比天空更宽广的是母亲的胸怀,此时此刻,把你的感悟,把你的想法,融入朗读中去吧!

一起读三、四自然段。

6、多么朴素的一句话,多么感人的一句话,这时候“我”情不自禁地想抱母亲入睡,在护士的劝说下,母亲终于同意了。

谁来读最感人的这一段。

(出示:

“我坐在床沿上……流下来……”)(音乐)

7、同学们,让我们看看这动人的画面(出示画面),操劳了一生的母亲在儿子的怀里上流下了泪水。

这是怎样的泪水哪?

8、多少年的苦难母亲没有流泪,多少年的辛酸母亲没有流泪,多少年的重担母亲没有流泪,然而今天“我”仅仅抱母亲一次,母亲却流下了欣慰的泪水、激动的泪水、幸福的泪水,因为母亲觉得(齐读)“哪个母亲不是这样过来的?

”因为母亲默默地记着(齐读)“哪个母亲不是这样过来的?

9、同学们,母亲的什么深深地打动了你的心?

10、同学们,让我们抱着这位伟大的母亲入睡。

(音乐)(出示:

“我坐在床沿上……流下来……”)

四、学会“感恩”

1、读到这里,我们也不由自主地想起自己的母亲,朝夕相处中,母亲为我们付出了多少爱呀,现在让我们在音乐中回忆那感人的一幕幕。

(出示:

当我        的时候,母亲      。

2、同学们,母爱是春天的甘露,滋润着我们的心田;母爱是明媚的阳光,永远照耀着我们茁壮成长。

(播放阎维文唱的《母亲》)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古往今来,有多少诗人写出了一篇篇歌颂母亲的壮丽诗篇,有多少音乐家谱写了一首首脍炙人口的母亲之歌。

同学们,让我们在歌声中铭记母亲的恩情,拥有一颗感恩的心。

(板书:

感恩)

 

教后反思:

  一、进入文本角色,体验深层情感

新课程理念下的课程不仅是文本课程,更是体验课程,课程不再只是知识的载体,而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探求新知识的过程。

语文教育应该成为学生生命世界中的一片绿洲,成为学生精神世界中的一道风景,成为学生心灵世界中的一股甘泉。

当学生用情感领悟着母语的同时,母语也同时熏染着学生的情感。

《第一抱母亲》这篇文章文字朴实无华,但字里行间充满着一个字――“情”,然而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要真正地体悟“情”的深刻含义,有一定的难度。

因此,我从适应儿童的情感发展特点出发,精心创设情境,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带着积极的情绪学习。

学生在适合整个教材基调的情境中,进入文本,自主体验,由浅入深,从内心体悟母爱的无私与伟大。

结尾,在阎维文唱的《母亲》歌声中,学生更是升腾起一种对母亲的无限的爱,更主要的是学生心灵受到震撼。

相信,这是一次很有质量的感恩教育。

二、巧用教学媒体,增强教学效果

在教学中灵活运用教学媒体,动静结合,声形并茂,使学生的无意注意迅速转化为有意注意,由此使学生在情绪上受到感染,情感上产生共鸣,从而使他们轻松自如地集中注意力,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

但我认为应巧用,不应滥用。

这节课中,我很注意教学媒体选择的针对性,用上书上的两幅图。

选用比较适合文章主题的音乐,选用一首阎维文唱的《母亲》(经听多次我觉得相比较之下唱得最好)。

然后,在适当的学习情境中出现音乐、图片、歌声。

结果,学生马上进入了那种“情感场”,多种感官调动起来了,在多种感官的作用下,他们很自觉进入角色,此时他们的领悟能力特强,这充分体现出了教学媒体运用的高效性。

听后感:

情理兼浓  回味无穷

江阴市城中实验小学 吴雪霞

12月18日上午,我有幸聆听了西郊实验小学费敏伟老师的一堂语文课《第一次抱母亲》,感触颇深,至今仍感觉余音缭绕,回味无穷。

很难用什么精辟准确的语言来形容这堂课的精彩之处,只是感觉费老师的这堂课不仅让每一位学生得到了心灵的洗礼,情感的启迪,思维的发展,而且使我们听课的老师也都沉浸其中,受益无穷,不得不说这是一堂成功的语文课。

细细体味,费老师的这堂课有以下三方面值得我们借鉴与学习:

一、在情境创设中激发学生的情感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

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远的,语文教学应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

《第一次抱母亲》是一篇文质兼美,情感性很强的课文,作者的母亲为儿女无私奉献而又无怨无悔的精神令人敬佩和感动!

然而对于如今生活无优的孩子们来说,却很难领悟到其中的情感内涵,也很难激起学习的内驱力。

为此,费老师在课堂上创设了多种情境,并以自身饱满的激情去激发学生的情感,引导学生走进一幅幅生动、真实的画面中,一步步迈向情感的高潮,从而使学生受到熏陶,得到启迪。

在课堂中,费老师一次次成功的情境创设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是一位80多斤重的母亲,肩挑的却是100多斤的重担,在她“翻身越岭”的画面中,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听到了什么?

●在炎炎烈日下,母亲总是——(男生读)

在大雪纷飞中,母亲总是——(女生读)

在贫病交加时,母亲总是——(一起读)

●透过“重担”两字,我们分明看到了一幅幅感人的画面:

孩子饿了,母亲

孩子病了,母亲

孩子犯错误了,母亲

孩子要出门了,母亲

这样的情境创设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走进了课文的情境,深入了人物世界,从学生交流的字里行间中,从学生诉说的一个个动人的镜头中,从学生声情并茂的朗读中,我们分明感受到学生们的情思在涌动,真情在流淌。

我想,这才是来自孩子心灵最真切的表白。

通过心灵与文字的碰撞,孩子们得到了什么?

对!

是母爱的伟大!

是人性的升华!

二、在平等对话中启迪学生的思维

《课标》指出: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带着自己的生活阅历、带着对文本的理解感悟,引导学生走进文本空间,引领学生一次次与文本对话,从而启迪孩子语言和思维的发展。

而且,《课标》中还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要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珍视每个学生的独特感受。

在课堂上,我们始终能感受到费老师以一颗真诚、开放的心灵自然地与学生对话,并努力去疏通学生与“文本”之间的渠道。

费老师时而引导学生抓住表面文字进行深入思考,时而专注倾听学生发表的独特见解,时而针对学生的回答及时进行点拨、引领和追问。

在这样一个民主,平等的学习氛围中,学生发自内心地主动展开与教师、文本、同学的对话,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了激发,思维得到了深入发展。

三、在咬文嚼字中培养学生的语感

新课程强调:

在阅读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潜心会文,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体会其表达效果。

的确,每一篇小语教材本身都承载着厚重的情感,深刻的道理,尤其是语言文字本身都具有独特的魅力。

因此,它就需要教师引领学生去用心品读文本,品析文字。

学生对语言的感悟越深,情感越细腻,思想才越深刻,语言素养也才能得到真正的提升。

让我印象最深的是费老师在教学“翻山越岭”这个词时,不是“浅尝辄止”,而是带领学生层层深入,挖掘其蕴藏的内涵,感悟语言的深刻。

具体来说,可以分为这样几层:

●“翻山越岭”这个词你是怎样理解的?

●你们爬过山吗?

你能讲讲自己的感受吗?

●假如身上背100多斤的重担,又要翻过一座座山,越过一道道岭,会怎么样?

●会读书的同学,会读到字里面的意思。

母亲挑的仅仅是“100多斤的重担”吗?

你是怎么理解的?

●这样理解了“重担”,再去理解“翻山越岭”,你有什么新的体会?

透过这个词语教学的片断,我们不难发现正是由于费老师对教材钻研的深入,对文本内涵把握的准确,所以才让学生感受到了文本的魅力,品出了浓浓的语文味,其间学生所体会到的学习乐趣自然也是无穷无尽的。

通过这样的教学,“翻山越岭”这个词在学生的头脑里有了鲜活的画面,而且,学生通过把一个简单的词所在的语境读深、读透,才真正体会到了语文的无穷魅力!

记得钱正权老师说过:

一堂语文课有两种趣味,情趣和理趣,有情趣,就有真情的感动;有理趣,就有深切的感悟。

有感动,又有感悟,学生的语文素养才能全面提升。

我想:

费老师的这堂语文课情理兼浓,真不愧是一曲天籁之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