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四则运算教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738711 上传时间:2023-02-22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16.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年级下册四则运算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四年级下册四则运算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四年级下册四则运算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四年级下册四则运算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四年级下册四则运算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四年级下册四则运算教案.docx

《四年级下册四则运算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下册四则运算教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四年级下册四则运算教案.docx

四年级下册四则运算教案

第一单元四则运算

第1课时加、减法的意义以及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教学内容

教科书2—3页例1

教学

目标

1.通过合作探究,理加法是减法的逆运算。

2.通过观察、分析、掌握加减法之间的互逆关系。

培养学生的推理、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并对加、减法进行验算。

教学难点

理解加、减法的互逆关系,用加法意义说明为何用减法解答。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数字卡片(814km,1142km,1956km,?

km)

一、童子功:

口算接龙。

二、课前检测:

1、根据已知算式写出两道减法算式:

2+3=58+7=15

根据减法算式,写出另外两个算式

18-7=1120-7=13

2、出示解决问题课件(见课件)

(1)、根据图中所给信息,自拟题目,并解决问题。

预设:

西宁到拉萨的铁路一共长多少千米?

814+1142=1956(千米)

(2)、修改已知条件,尝试解决问题。

预设:

已知西宁到拉萨和西宁到格尔木的距离,求格尔木到拉萨

的距离。

1956-814=1142(千米)

三、出示学习目标

1.通过交流和探究,理解乘除法的意义,理解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2.通过观察、分析、掌握加减法之间的互逆关系。

培养学生的推理、概括能力。

四、探究新知,理解归纳

1、理解加法的意义。

(1)第一题为什么用加法呢?

那怎样的运算叫做加法?

(小组讨论)

(2)小结:

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

(出示加法的意义)说明加法各部分名称:

加数+加数=和

2、理解减法的意义。

(1)第二题为什么用减法呢?

什么样的运算叫做减法?

(2)小结:

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

(出示减法的意义)说明减法各部分名称:

被减数-减数=差

3、探究、理解加法和减法之间的关系。

(1)观察上述两道算式中数字位置间关系,思考加法和减法之间的关系。

然后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讨论。

(小组讨论。

个别汇报)

(2)根据学生的汇报,师归纳并小结:

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4、加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和=加数+加数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5、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差=被减数-减数减数=被减数-差被减数=差+减数

五、巩固拓展,解决问题

1.基础题:

(p3)做一做

2.巩固题:

(P4)练习一1、2题。

3.提升题:

六、课堂总结,回顾反思

1.学生总结:

2.教师总结:

加减法之间的关系。

3.童子功:

两数合并成一数,这样运算叫加法。

两数和减一个数,这样运算叫减法

和=加数+加数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差=被减数-减数减数=被减数-差被减数=差+减数

七、课后检测

(1)、根据4000-3578=422,直接写出下面两题的得数。

4000-422=()

3578+422=()

(2)、在一个减法算式中,差是258,减数是230,被减数是()。

(3)、两个数的和是650其中一个加数是185,另一个加数是()。

达成度:

四(5)班:

92%四(6)班:

90%

问题成因:

学生对加减法之间的关系理解不够好,学生进行自学之后汇报展示时还需要具体指导。

另外计算准确度不够,今后要加强计算训练,每天课前五分钟练习口算接龙。

板书设计

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814+1142=1956(千米)

1956-814=1142(千米)

1956-1142=814(千米)

课后反思

这节课采用自主学习,用五步三查的课堂流程,开始先让学生复习前面的知识,然后让学生开始进行自主学习,自学后开始对学、群学,解决自学中存在的疑难问题,最后进行大展示。

虽然按照课堂流程走了下来,但是有的环节不太顺利。

特别是学生进行大展示时还需要具体指导。

今后教学中吸取经验教训,取长补短。

第一单元四则运算

第2课时乘、除法的意义以及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教学内容

教科书5—6页例2、3

教学

目标

1.通过交流和探究,理解乘除法的意义,理解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2.通过观察、分析、掌握加减法之间的互逆关系。

培养学生的推理、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并对乘、除法进行验算

教学难点:

教学难点

理解乘、除法的互逆关系,用除法意义说明何用除法解答。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1、童子功

两数合并成一数,这样运算叫加法。

两数和减一个数,这样运算叫减法

和=加数+加数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差=被减数-减数减数=被减数-差被减数=差+减数

二、课前检测

计算下面各题,并利用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进行验算。

370+180=760-490=

三、出示学习目标:

1.通过交流和探究,理解乘除法的意义,理解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2.通过观察、分析、掌握加减法之间的互逆关系。

培养学生的推理、概括能力。

四、探究新知,理解归纳

1、乘法的意义

(1)出示例2

(1)

(2)用加法算:

3+3+3+3=12

用乘法算:

3×4=12

(3)思考:

为什么用乘法呢?

那怎样的运算叫做乘法?

(小组讨论)

(4)小结:

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

说明乘法各部分名称:

因数×因数=积

2、除法的意义

能不能试着把这道乘法应用题改编成除法应用题呢?

(1)出示例2

(2)(3)

(2)问:

与第

(1)题相比,第

(2)、(3)题分别是已知什么?

求什么?

怎样算?

列式计算:

12÷3=412÷4=3

(3)思考:

怎样的运算是除法?

(小组讨论)

(4)小结:

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除法。

说明除法各部分名称:

被除数÷除数=商

3、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观察:

第②、③与①的已知条件和问题有什么变化?

明确:

在乘法中是已知的,在除法中是未知的;在乘法中未知的,在除法中变成已知的.也就是乘法是知道两个因数求积,而除法与此相反,是知道积和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所以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4.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积=因数×因数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商=被除数÷除数除数=被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

5.想一想:

在有余数的除法里,被除数与商、除数和余数之间有什么关系?

被除数=商×除数+余数

除数=(被除数-余数)÷商

商=(被除数-余数)÷除数

6.做一做,P7-2。

7.关于0的运算。

加法:

0加任何数还得这个数。

减法:

任何数减还得原数。

乘法:

任何数和0相乘都得0。

除法:

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

0不能做除数:

①如5÷0不可能得到商,因为找不到一个数同0

相乘得5。

②0÷0不可能得到个确定的商,因为任何数同0相乘都得0。

五、练习巩固,解决问题

基础题:

巩固题:

被除数

除数

余数

225

21

18

23

6

478

13

10

变式练习:

计算下面各题,并利用乘除法之间的关系进行验算。

48×27=102×85=754÷29=876÷73=

六、课堂总结,回顾反思

1.学生总结:

2.教师总结:

3.童子功:

乘号前后叫因数,等号后面叫做积;

商乘除数加余数,得数就是被除数;

被(除数)减余数除以商,计算结果是除数。

七、课后检测

达成度:

四(5)班:

93%四(6)班:

92%

问题成因:

学生在计算三位数乘两位数时出现错误,计算基础还是要加强。

另外加强学生逻辑思维和发散思维培养上下功夫。

板书设计

乘、除法的意义以及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3×4=1212÷3=412÷4=3

被除数=商×除数+余数除数=(被除数-余数)÷商

商=(被除数-余数)÷除数

课后反思

本节课我借用各种教学手段,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是学生参与知识形成的全过程,充分让学生思考,并观察,分析,比较由乘法算式转换成乘除法算式所发生的变化,最后再通过学生的交流与讨论,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总结出乘除法的意义及各部分之间的关系,从而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以求逻辑思维的发展,能力的培养。

在教学中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以教材为本,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

如在教学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时,最后总结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来统领两种运算之间的关系。

从具体到抽象的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知识,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第一单元四则运算

第3课时带括号的四则运算

教学内容

教科书9页例4

教学

目标

1.通过计算、对比、交流等活动,理解带中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熟练计算。

2.经历混合运算的计算过程,体验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教学重点

理解带小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

理解带小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一、童子功

积=因数×因数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商=被除数÷除数除数=被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

被除数=商×除数+余数

除数=(被除数-余数)÷商

商=(被除数-余数)÷除数

二、课前检测

三、出示学习目标

1.通过计算、对比、交流等活动,理解带中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熟练计算。

2.经历混合运算的计算过程,体验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四、探究新知,理解归纳

分小组合作完成下面内容:

1.说说96÷12+4×2的运算顺序,并尝试计算。

2.说说96÷(12+4)×2的运算顺序,并尝试计算。

3.说说96÷[(12+4)×2]的运算顺序,并尝试计算。

4.总结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

展示交流

汇报:

96÷12+4×296÷(12+4)×2

=8+8=96÷16×2

=16=6×2

=12=12

96÷[(12+4)×2]

=96÷[16×2]

=96÷32

=3

2.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1)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2)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

(3)算式里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五、巩固拓展,解决问题

1.基础题:

先说一说下面各题的运算顺序,再计算。

六、课堂总结,回顾反思

1.学生总结:

2.教师总结:

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

3.童子功:

一看得数,二找相同,三替换,四加括号。

中小括号混合算,运算顺序要体现。

小括号里要优先,中括号里随后算。

括号里面全算完,中括号外最后算。

七、课后检测,

计算下面各题:

72-4×6÷36000÷75-60-10

(72-4)×6÷36000÷(75-60)-10

(72-4)×(6÷3)6000÷[75-(60-10)]

达成度:

四(5)班:

90%四(6)班:

90%

问题成因:

学生去括号时计算顺序掌握不够好,课下需要个别生补救。

板书设计

带括号的四则运算

96÷12+4×296÷(12+4)×2

=8+8=96÷16×2

=16=6×2

=12=12

96÷[(12+4)×2]

=96÷[16×2]

=96÷32

=3

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

算式里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课后反思

优点及不足:

1、将理解运算顺序与解决问题相结合

2、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对比、分析,强化小括号的作用。

3、注重培养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和策略。

不足:

1、还存在操之过急的现象。

学生在用第二种方法解决问题的时候。

有的学生出现了没用小括号计算。

这个时候应该让学生结合题来说一说,可以不可以,为什么。

2、在例5的教学中,我认为学生对这样的问题经过前面的学习应该不存在障碍。

可以是实际解决的过程中,学生的问题比较多,体现在不参与计算的数怎么办,运算顺序不清晰等等。

那么在教学过程中,虽然针对学生出现的情况进行了及时的讲解,感觉还是学生对于前面学习的知识掌握得不够扎实,我认为在教学中也应该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我的思考:

1、认真细致研读教材,不走弯路。

在备课的过程中把教材的编排意图,学生倡导“活动式”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就要给学生创设这样的机会。

2、通过教学,值得欣喜的是班级学生的质疑能力,思辩能力有了很大的提升,这就是学生思考的体现。

那么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把这些方面保持下去。

第一单元四则运算

第4课时租船问题

教学内容

教科书10页例5

教学

目标

1.经历计算、对比,体验迁移类推的方法,灵活运用有余数除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2通过合作交流、学会倾听并能合理表达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发展应用意识,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学会倾听,并能正确表达自己的想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一、童子功

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

算式里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二、课前检测

三、出示学习目标:

1、经历计算、对比,体验迁移类推的方法,灵活运用有余数除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2、通过合作交流、学会倾听并能合理表达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四、探究新知,理解归纳

分小组合作学习,完成下面内容:

1.在这个图中你都发现了什么信息呢?

2.有几种方法租船?

3.比较哪一种方法最省钱?

展示交流:

分组汇报,集体交流

方案一:

大船每个座位5元,小船每个座位6元,租大船便宜。

32÷6=5(条)……2(人)

5条大船,1条小船:

30×5+24×1=174(元)

方案二:

把小船上的2人和1条大船上的6人都安排坐2条小船,还可以省钱。

4条大船:

30×4=120(元)

2条小船:

24×2=48(元)120+48=168(元)

答:

租4条大船和2条小船最省钱

五、巩固拓展,解决问题

六、课堂总结,回顾反思

1.学生总结:

2.教师总结:

先假设,再调整,尽量不空座。

3.童子功:

小车算,大车租,尽量满座不空余。

七、课后检测,

达成度:

四(5)班95%四(6)班92%

问题成因:

学生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是有很大差别,学生都知道要利用有余数除法的知识来计算,可是在最后的“答”这一环节就出现了问题,还有学生对于安排的合理性掌握也不算好,他们不知道怎样的安排才是合理的。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我改变了以例题、示范、讲解为主的教学方式,而是让学生自己找出条件、提出问题、独立思考解决问题,并引导学生投入到探索与交流的学习活动中,使之在自主探索和合作学习相互结合的过程中,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这节课的教学中,也有许多不足,学生都知道要利用有余数除法的知识来计算,可是在最后的“答”这一环节就出现了问题,还有学生对于安排的合理性掌握也不算好,他们不知道怎样的安排才是合理的。

所以在上课还应尽量多给学生一些主动探索的空间,多设计一些练习,让学生多说出自己的想法和思考过程,这样学生的主动性可能会发挥得更好一些,体会得更深一些。

同时在小组合作中,可以采用学生提问的方式来提高小组活动的有效性。

让学生更好的融入到课堂学习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化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