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限空间事故专项应急预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735245 上传时间:2023-02-22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59.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有限空间事故专项应急预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有限空间事故专项应急预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有限空间事故专项应急预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有限空间事故专项应急预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有限空间事故专项应急预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有限空间事故专项应急预案.docx

《有限空间事故专项应急预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有限空间事故专项应急预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有限空间事故专项应急预案.docx

有限空间事故专项应急预案

有限空间事故专项应急预案

1事故类型和危害程度分析

1.1事故类型

事故类型:

中毒窒息事故。

主要危险场所:

破碎机、磨机、原料仓、除尘器、地下电缆沟、下水道等。

1.2事故可能发生的季节

有限空间中毒窒息事故在春夏季较多,春季多潮湿天气,气压较低,空气中有毒有害含量过高,使吸入气氧分压下降,引起缺氧窒息。

1.3危险程度分析

在有限空间、有毒气体挥发泄漏区域、高温火灾易发区域、扬尘严重区域、入磨作业等位置,由于通风不良、高温、颗粒物堵塞等引起作业环境中严重缺氧、呼吸困难、有毒气体急剧增加等问题,并导致作业人员昏倒、急性中毒、窒息伤害等。

此类事故具有不可预见性,一人出现中毒窒息情况,若未能及时重视和采取措施,则可能导致人员的伤亡。

通过预先危险性分析,其危险等级是危险的,事故涉及的人员主要是主述区域内的作业员工。

2应急处置基本原则

根据本公司实际,坚持以下原则:

(1)及时抢救原则:

各级管理人员,遵照“先到先指挥”原则,力所能及的调集救助力量,迅速控制事态发展,以及组织自救、互救工作;

(2)以人为本原则:

先抢救遇险员工,迅速组织切断危险源和灾害链,防止事态扩大,后抢救生产设施;

(3)预防为主原则:

做好事故预警和预报工作,做好应急队伍演练工作、应急装备完善、定期维护等工作;

(4)重视善后原则:

积极妥善处理善后事宜。

根据有关政策、法规,结合实际情况,采取“一对一”的保护安抚等措施,有效维护社会稳定;

3组织机构及职责

本预案的组织机构及职责与本公司《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综合预案的第三章相同,由公司应急管理办公室负责应急预案的管理和维护。

4处置程序

4.1处置预警

当生产巡检人员、中控室人员、值班人员发现发生有限空间事故时,发出警报预警,按照下列程序进行处置:

(1)公司内三级响应:

最早发现者应立即向值班长报告,值班长通知相关人员立即安全撤离,及时向本单位负责人及公司安全值班人员报告,启动公司内三级响应,并采取一切办法切断事故源。

公司领导接到报警后,应根据事故的级别,决定启动响应程序。

(2)公司二级响应,经理任总指挥,各应急小组全部参与应急行动。

由现场抢险组组长任现场指挥;警戒、疏散组负责警戒和疏导工作;救护组负责受伤、中毒人员的抢救;通讯保障组负责应急器材、工具的后勤保障;通讯、联络组负责应急救援的通讯和向外报警求援联络。

一旦发生火灾、爆炸、中毒事故,公司应急指挥部根据事故发生地点及火灾事故严重程度启动本应急救援预案相应响应级别,如事故不能有效处置,或者有扩大、发展的趋势,或者影响到公司周边社区时,应急指挥部应扩大应急响应,向社会救援机构、政府单位求援。

(3)一级应急响应。

当公司应急力量不能控制时,立即向平罗县政府应急指挥部报警,请求上级政府单位(平罗县应急指挥部、平罗县消防队等)应急救援。

事故应急响应程序图如下

 

 

4.2预警行动

4.2.1事故预警的条件

(1)员工工作期间,感觉精神状态不好,如感觉眼睛不适、流涕、呛咳、胸闷或头晕、头痛、恶心、耳鸣、视力模糊、气短、呼吸急促、四肢软弱乏力、意识模糊、嘴唇变紫、指甲青紫等。

(2)有刺激性气味和高浓度粉尘,空间出现雾气。

(3)作业人员未佩戴安全防护用具或照明不足情况下进入有限容器。

(4)工作监护人离开工作现场,且没有指定能胜任的人员接替监护任务。

工作成员工作随意,不听工作负责人和监护人的劝阻。

存在以上预兆时,人员应该立即发出预警信号,并向外部预警。

(1)值班人员接到预警信息,应立即向单位负责人及公司安全值班人员报告。

单位负责人和公司安全管理单位负责人立即向公司主管经理汇报,主管经理必须第一时间赶赴事故现场,同时按照综合应急预案程序决定是否启动应急救援指挥部和启动综合应急预案。

(2)应急救援总指挥根据现场情况,确定预警级别后,通知应急救援指挥部统一发布预警信息,同时启动预警信号(事故警铃或手提扩音器)。

各应急组织与单位根据发布的预警级别,开展应急宣传、救援与人员疏散工作。

预警信号级别通过事故警铃和扩音器进行识别。

(3)预警发布内容:

预警信息包括事故的类别、位置、氮气泄露事故性质、预警级别、起始时间、可能影响范围、警示事项、应采取的措施和发布机关等。

5有限空间事故处置措施

5.1有限空间处置措施

(1)有限空间粉尘中毒及缺氧事故的有害人员,在能够或勉强自理的情况下,要立即选择正确的避灾路线,迎着新鲜风流的来向迅速撤离到安全地带。

(2)有限空间事故发生后,应急救援小组立即做出响应,根据自己的职责和规定权限,赶往现场,组织附近人员进行现场救护,将有伤人员移至新鲜风流处,给有伤人员解开衣服,进行人工呼吸等。

(3)应急救援小组成员到达事故现场后,要向在事故区内工作的脱险人员或在附近工作的其他人员了解事故经过、事故原因、遇难遇险人员的分布位置等情况,控制事态发展,组织开展应急救援工作,并及时向应急领导办公室汇报。

抢险人员进入现场前,必须确定危险是否解除。

(4)应急救援组到达事故现场后,如果有害气体的浓度太高,要马上安排风扇进行局部强力通风,条件允许时也可发放毛巾并湿水使用,严禁以压缩空气代替其它手段向工作面送风,直到有毒有害气体的含量已降到允许浓度时,可立即进行抢救。

(5)应急办要根据中毒窒息特征迅速判定事故根源,采取相应的急救方法进行必要的现场急救,并用应急专用车辆将伤员转移到附近医院治疗。

(6)应急办在了解事故中毒窒息的同时,启动应急预案,并立即到达现场指挥,及时有效的控制事态,进行处置。

同时向上级政府报告事故信息。

(7)医疗救护组负责安排和协助护理患病人员,如发现人数较多,治疗护理可在宿舍进行,对已确定的重病人员,负责及时安排车辆转送医院治疗。

(8)各小组要积极配合政府行政部门及上级主管部门做好事故调查,仔细向患者了解事故的经过,统计确认有伤人数。

(9)一旦发生重大事故,超出自身的控制能力时,应立即向上当地政府发出求救,请求支援。

5.2窒息事故处置措施

(1)及时有效的现场医疗救护是减少伤亡的重要一环。

一旦发生窒息事故,现场人员首先要做好自救互救。

(2)救护组到达现场后,立即先将中毒者移离至安全地点,采取人工呼吸等措施,然后根据中毒和受伤程度用救护车转送医院,转送路线应在应急救援指挥部的统一指挥下选择安全、快捷的路线,应遵循就近和专业对口原则。

(3)警戒、疏散组到达现场后,对有毒环境进行封锁,设置警戒线,疏散无关人员,撤离时应向上风侧方向疏散。

(4)现场抢险组到达现场后,用砂包对泄漏源进行堵截,防止溢流。

(5)后勤保障组应确保车辆的应急器材的供给。

(6)通信联络组,应根据指挥部的命令向120报警和医院求援。

5.3应急物资与装备保障

应配备的主要应急物资:

防毒面具、消防沙、消防铲、消防服、外伤急救药品、其它应急物资等。

重要物料装备见清单

应急物资与装备必须有专人保管,使其经常处于完好可用状态。

受限空间作业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车间:

各车间班组:

各班组岗位:

各岗位

事故

特征

危险程度

高。

易造成人员伤亡。

易发区域

建筑安装现场、清理检修作业。

事故危害

1.受限空间作业为非常规作业,空间小,导致行动不便,不利于监护,发生事故不易被发现,且施救困难。

2.场地狭窄、湿度大,易导致漏电、触电、碰伤、坍塌埋压等。

3.通风不良,易导致中毒窒息、高温中暑、火灾、爆炸等。

4.照明不良,易导致误操作、碰伤、砸伤等。

事故征兆

1.未办理相关作业证、安全手续。

2.技术措施、通风降温措施、安全防护措施办理不完善。

3.未与生产系统可靠隔绝。

4.未使用安全电压、灯具。

5.施工前,未进行有毒检测、置换、通风。

6.个体防护用品穿戴不齐全。

7.未设置监护或未实施全程监护。

易发季节

无季节性

应急组织

应急小组

组长:

车间主任

副组长:

事故区域班长

成员:

现场运行、作业人员、车间技术人员、专业电工(外协)

小组职责

1.开展专业教育、日常培训。

2.组织、指挥、实施自救行动.

3.向上级汇报事故情况,发出救援请求。

现场职责

1.组长负责全面指挥、协调应急行动。

2.组长接到事故报警后,立即组织车间应急救援队伍赶到现场。

3.组长根据事故状况向周边协议单位预警,向分厂报告。

4.副组长及现场人员要向救援队伍简单说明事故情况、已伤亡人数,指出事故危害。

5.副组长负责现场指挥疏散、引导、救护和安全防护,协助组长、技术人员制定应急处置方案。

6.副组长负责提供现场及周边全部的应急救援器材、工具的具体位置及数量。

7.若副组长不在,由组长临时指定副组长。

8.技术人员迅速弄清泄漏源的确切位置、特性、初步原因及波及范围,判断是否要全面停产。

9.小组成员根据分工,进行救助、抢险、自救和避灾。

应急处置

事故报告与

前期处置

1.事故发生后,监护人员不可盲目进入,应设法帮助内部人员迅速逃离现场,对伤者进行现场急救。

2.若伤者伤势严重,立即拨打山铝医院急救电话(4587),或迅速将伤者送往医院。

3.紧急情况下,可停下全部电源、生产设备,及采取强力通风、喷水、卸料、破坏性拆除等措施,必要时及时拨打0119请求救援。

现场处置措施

1.救护人员首先检查伤者的伤害程度,实施现场急救。

2.救援人员判明事故类型、分析现场危险性后,方可进入现场救援伤者。

3.若发生触电,确定已全部停电后,进入现场将伤者救出。

4.若发生火灾,确定全部停电后,用灭火器或水灭火,进入现场将伤者救出。

5.若发生中毒窒息,首先切断毒气源,开启强制通风,佩戴空气呼吸器、过滤式防毒面具进入现场将伤者救出。

6.若发生坍塌掩埋,增设内部照明,开启或破拆其他通道。

不确定被埋者方位时,尽量用手慢慢挖开掩埋物,大声呼唤。

已确定方位后,可以配合使用工具挖掘被埋者,注意不要伤及被埋人员。

7.伤者救出后,带离事故区域,立即清理伤者创面、伤口,进行止血、包扎等初步救治,视伤情送往医院。

8.若伤者伤势不重,让其安静休息,不要走动,严密观察。

9.若严重骨折,尽量留在原地,等待专业救援。

10.抬运伤者时,要多人平托缓缓用力。

运送时,要用木板或硬材料,不能用软质担架。

11.若呼吸及心脏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挤压或送往医院救治,途中不能终止急救。

12.保持道路畅通、实施现场警戒、引导无关人员疏散、撤离。

13.应急组长根据事故处置情况、发展态势,决定是否需要扩大应急、向分厂、周边车间(协议单位)发出预警或应急支援。

后期处置

1.险情排除后,应对现场进行认真的检查,拆除临时用电线、管线、盲板及其他防护措施,防止再次造成事故。

2.做好现场保护,为查清事故原因、分析事故做好第一手资料。

3.汲取教训、制定防范措施,保证今后的安全生产。

注意事项

1.在进入现场前,一定要切断受限空间现场的事故源,如有毒气源、电源、物料源等。

2.在帮助伤者脱离事故现场时,救护人员既要救人,也要注意保护自己,穿戴好必要的防护用具,切勿单独行动、盲目施救。

3.急救必须分秒必争,并坚持不断地进行,同时及早与山铝医院联系,争取医务人员接替救治,在医务人员未接替救治前,不能放弃现场抢救。

4.胸外按压要以均匀速度进行,每分钟80次左右,深度3~5cm每次按压和放松时间相等。

5.胸外按压与口对口(鼻)人工呼吸同时进行,其节奏为:

单人抢救时,每按压15次后吹气2次,反复进行;双人抢救时,每按压5次后由另一人吹气1次,反复进行。

6.当伤者在高处脚手架等特殊的情况下,应考虑人员防坠落措施。

7.若事故发生在夜间,应迅速解决临时照明,以利于抢救,并避免事故扩大。

应急物资

空气呼吸器、过滤式防毒面具、有毒气体检测仪、消防器材、急救药品、清水、应急灯、对讲机等。

联系方式

车间主任:

班(组)长:

医院急诊:

火警(内线):

有限空间作业检查表

企业名称

企业负责人

联系电话

企业安全

生产负责人

联系电话

检查人员

检查时间

序号

检查项目

检查内容

检查结果

整改情况

1

有限空间排查辨识

排查、辨识本企业的有限空间且无遗漏,并确定有限空间的数量、位置以及危险有害因素等基本情况。

建立有限空间管理台账,并及时更新。

将管理台账报送属地县级安监部门及行业主管部门。

2

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

有限空间作业安全责任制度。

有限空间作业审批制度。

有限空间作业现场安全管理制度。

有限空间作业现场负责人、监护人员、作业人员、应急救援人员安全培训教育制度。

有限空间作业应急管理制度。

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操作规程。

3

安全教育培训

开展全员安全培训,普及有限空间作业安全常识。

对有限空间作业现场负责人、监护人员、作业人员、应急救援人员(含外来劳务人员、外包单位作业人员等)进行专项安全培训,严禁教育培训不合格上岗作业。

4

安全设施

警示标识

设置警示标识于有限空间作业场所的醒目位置,警示标识必须指出主要危险有害因素,警示有限空间风险,标明严禁擅自进入和盲目施救风险。

照明灯具

有限空间作业场所的照明灯具电压应当符合《特低电压限值》(GB/T3805)等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的规定;作业场所存在可燃性气体、粉尘的,其电气设施设备及照明灯具的防爆安全要求应当符合《爆炸性环境第一部分:

设备通用要求》(GB3836.1)等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的规定。

劳动防护用品

根据有限空间存在危险有害因素的种类和危害程度,为作业人员提供符合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规定的劳动防护用品,教育监督作业人员正确佩戴与使用。

5

有限空间作业管理

环境评估

实施有限空间作业前,应当对作业环境进行评估,分析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提出消除、控制危害的措施。

作业审批

实施有限空间作业前,制定有限空间作业方案,经本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审核,负责人批准。

安全职责

明确作业现场负责人、监护人员、作业人员及其安全职责。

安全交底

将有限空间作业方案和作业现场可能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防控措施告知作业人员。

安全隔离

采取可靠隔断(隔离)措施,将可能危及作业安全的设施设备、存在有毒有害物质的空间与作业地点隔开。

清洗置换

有限空间内盛装或者残留的物料对作业存在危害时,应当在作业前对物料进行清洗、清空或者置换。

经检测符合《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一部分化学有害因素》(GBZ2.1)要求后,方可进入作业。

通风

严格遵守“先通风、再检测、后作业”的原则。

作业过程中采取通风措施,保持空气流通,禁止采用纯氧通风换气。

发现通风设备停止运转、有限空间内氧含量浓度低于或者有毒有害气体浓度高于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规定的限值时,必须立即停止作业,清点作业人员,撤离作业现场。

检测

未经通风和检测合格,任何人员不得进入有限空间作业。

检测时间不得早于作业开始前30分钟。

检测指标包括氧浓度、易燃易爆物质(可燃性气体、爆炸性粉尘)浓度、有毒有害气体浓度。

检测应当符合相关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的规定。

检测人员进行检测时,应当记录检测的时间、地点、气体种类、浓度等信息,经检测人员签字后存档。

作业过程中,应当对作业场所中的危险有害因素进行定时检测或者连续监测。

作业中断超过30分钟,作业人员再次进入有限空间作业前,应当重新通风、检测合格后方可进入。

作业过程监督

作业开始前,现场负责人应当监督作业人员按照方案进行作业准备。

作业过程中,监护人员不得离开作业现场,并与作业人员保持联系。

作业结束后,现场负责人、监护人员应当对作业现场进行清理,撤离作业人员。

其他

保持有限空间出入口畅通;作业前清点作业人员和工器具;作业人员与外部有可靠的通讯联络;存在交叉作业时,采取避免互相伤害的措施。

6

应急救援

根据本企业有限空间作业的特点制定应急预案,并配备相关的呼吸器、防毒面罩、通讯设备、安全绳索等应急装备和器材。

有限空间作业的现场负责人、监护人员、作业人员和应急救援人员应当掌握相关应急预案内容,每年至少一次进行演练,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作业中发生事故后,现场有关人员应当立即报警,禁止盲目施救。

应急救援人员实施救援时,应当做好自身防护,佩戴必要的呼吸器具、救援器材。

7

发包转包

将有限空间作业发包给其他单位实施的,应当发包给具备国家规定资质或者安全生产条件的承包方,并与承包方签订专门的安全生产管理协议或者在承包合同中明确各自的安全生产职责。

对承包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统一协调、管理,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发现安全问题的,应当及时督促整改。

对其发包的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承担主体责任。

承包方对其承包的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承担直接责任。

处理意见:

立即整改项:

限期整改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