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涛混凝土施工组织设计.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734342 上传时间:2023-02-22 格式:DOCX 页数:87 大小:623.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松涛混凝土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7页
松涛混凝土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7页
松涛混凝土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7页
松涛混凝土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7页
松涛混凝土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松涛混凝土施工组织设计.docx

《松涛混凝土施工组织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松涛混凝土施工组织设计.docx(8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松涛混凝土施工组织设计.docx

松涛混凝土施工组织设计

第1章基本资料

1.1工程概况

松涛水利枢纽位于柳河干流上的松涛峡,系一级建筑物,由河床混凝土重力坝、右岸溢洪道和土坝及坝后厂房等部分组成。

枢纽主要任务是发电,共装三台机组,每台机组150×103kW,发电的最低水位为500米,相应库容19.5亿米3。

枢纽右岸适当位置布置有排砂放空洞,可满足封孔蓄水期对下游供水100m3/s流量的要求。

1.2施工条件

1.2.1工程地质条件

坝区为高山峡谷区。

狭谷由震旦纪变质岩构成,其上部为第四纪砾石岩,含砂砾石层及黄土。

柳河流向,在坝址附近转为S260°W,河谷呈弯曲形。

河谷两岸变质岩顶板出露标高,左岸约520米,右岸约515米。

在标高515米时,谷宽约135米,坝址左右岸基岩上直接为黄土覆盖。

坝址区及上下游河床覆盖层厚5-12米。

表面0.3米左右为黄土覆盖,以下均由卵砾石夹粗、中砂等物构成。

河床靠右岸有一深槽,顺河呈长条状分布,深槽处水深约10米,覆盖层厚10-12米,此深槽系河水沿构造裂隙侵蚀冲刷而成。

坝址河谷及两岸的变质岩主要由云母石英片岩和角闪岩组成,石质坚硬,相当于16级岩石分类中的第X级岩石,普氏系数f=8云母石英片岩极限抗压强度为1000~1200公斤/厘米2,角闪片岩极限抗压强度为900~1200公斤/厘米2。

坝址右岸距河边480米处,有一天然冲刷的鞍状地形,溢洪道即建此处,该处系古河道的遗址,两侧有大小冲沟数条,与它成70°~80°交角。

此坝址处水文地质情况,地下水属裂隙补给水,数量很少,主要在构造裂隙及局部破碎带内。

在坝区变质页岩中还有裂隙承压水,稳定水位432~446米,单宽涌水量一般为3升/分,最大为120升/分,随岩石裂隙发育程度、连通情况和深度而变化。

松涛是地震波及区,据上级主管部门提出的松涛水利枢纽地段的地震基本烈度为7度。

坝址上、下游均有砂石材料。

特别是坝址下游藏量丰富,开采运输比较方便,质量一般皆符合要求,只有砂质土尚未找到理想的产地,必要时可以采用两岸的黄土代替。

1.2.2施工场地及运输条件

1.2.2.1施工场地

坝址距下游的仙州市河道长约100公里,直线距离约50公里,坝址附近皆为高山峡谷地区。

松涛峡长约12公里,上下游均有比较平坦的山间盆地,可作为施工场地。

枢纽选定坝址位于峡谷尾部,距峡谷出口约1.7公里,坝区河床两岸山坡陡峻,成V字形。

左岸坡度45°~80°,陡缓相间;右岸坡度60°~85°,两岸山顶均为黄土覆盖。

坝址河床高程一般为410米,枯水季一般水位为418米,河面宽50~60米,深槽偏右岸,最深约10米。

坝址左岸山峰起伏高出河面约150米以上。

右岸坝头附近为一狭小丘陵阶地,高出河面约110米左右。

与坝区阶地相连的就是地形平坦面积宽阔的李家台四级阶地,高程560~580米。

自峡谷出口起,两岸地势逐渐开阔,呈狭长的二级阶地,高程约430~440米,沿柳河右岸距坝址约8公里的旧镇,附近有宽阔平坦的二级阶地。

坝内河谷两岸有很多冲沟,左岸主要有坝址下游200米处的滑沟;右岸主要有坝址上游150米处的红柳沟,下游的刘家沟、金沟和银沟等。

这些冲沟切割既深且短,均系沿断层及节理裂隙发育而成,与河谷多成70°~80°的交角。

由于这些冲沟的切割,使坝区地形变得非常复杂,给施工场地布置造成一定困难。

坝区附近可供施工场地布置的地段,有右岸李家沟,峡谷出口下游右岸的明坝和左岸的易家湾等阶地。

1.2.2.2运输条件

仙州到松涛的公路线为六级公路,已建成通车,路线全长约50公里。

对于水路交通,因柳河上游为峡谷,河窄水急,不能通行船只。

有国家铁路干线通过仙州市,可沿柳河岸边进工地。

1.2.3水文气象

1.2.3.1流量

柳河的年最小流量多发生在1、2月份,3月份上游开始融雪化冰,流量渐增,6月份以后即进入汛期。

年最大流量一般发生在7~9月间。

坝址区实测最大流量为5640米3/秒,最小流量为205米3/秒,多年平均流量为830米3/秒;河水含沙量最大达5公斤/米3(7~9月),最小为0.01公斤/米3(1~2月)。

峡内流速最大为7米/秒,最小为0.8米/秒。

1.2.3.2气温

本区为大陆性气候。

多年平均温度为9.6℃,月平均最高温度为22.9℃,最低为-6.5℃;绝对最高为39.1℃,绝对最低为-23.1℃,日最小变幅1.3℃。

坝址附近历年气温观测统计资料,如表3所示。

本地区雨量稀少,年平均降水量为330.1毫米,最大达471.9毫米,其中60~70%集中在7~9月,最大日降雨量为71.8毫米。

最长一次降水延续时间4昼,最大一次降雨量为21毫米。

暴雨常在下午或晚间出现。

降雪一般于11月下旬开始,最大一次为20毫米,积雪最大厚度为6厘米,积雪日期一般从11月下旬到次年3月上旬,年平均积雪日数为21.6日,土壤冰结深度约1米。

1.2.3.3冰期

每年11月底或12月初行凌,12月底封冻,次年2月底或3月初解冻。

冰冻期约2~3个月。

冬季行凌初期,多为针状,薄片状冰化闭。

流冰速度最大为1.45米/秒,最小为0.95米/秒。

春季流冰多为坚硬冰块,冰厚一般为0.2米,最厚可达1米。

流冰期一般无过大冰块下泄。

1.2.3.4风向及风速

本地区春季多风,最大风速为17米/秒,风向多为东北向。

第2章施工导流设计

2.1导流方式方案的选择

2.1.1导流方式的选择

分段围堰法。

亦称为分期围堰法,即用围堰将水工建筑物分段、分期维护起来进行施工的方法。

所谓分段,就是在空间上将永久建筑物分为若干段进行施工;所谓分期,就是在时间上将导流分为若干时期。

分段围堰法一般适用于河床宽、流量大、工期较长的工程,尤其适用于通航河流和冰凌严重的河流。

全段围堰法。

即在河床主体工程的上下游各建一道围堰,使水流经河床以外的临时或永久泄水道下泄。

主体工程建成或接近建成时,再将临时泄水道封堵。

此工程的河流属于山区河流,河宽较窄,并且在施工期没有通航要求。

故选择一次拦断,即全段围堰法。

2.1.2导流方案的选择

2.1.2.1过水围堰

即基坑允许过水,其挡水工作情况下的设计标准,一般以枯水期不过水为原则。

并且在这个施工时段内,必须完成基坑开挖、处理等事项,还应浇筑一定厚度的混凝土层以保护基础。

如采用此方案,则围堰工程量较小,导流建筑物的费用也较小。

但是淹没损失较大。

其中包括:

基坑排水及清淤费用;围堰及其他建筑物、道路、线路的修理费用;施工机械撤离和返回基坑所需费用;劳动力和机械的窝工损失等;有效施工期缩短而造成的劳动力、机械设备、生产企业规模、临时房屋等多方面费用的增加;以及可能产生的延期投产损失等。

因此,根据技术经济比较之后,认为采用过水围不比高水围堰有明显的优势。

另外,因本河流为多砂河流,其泥沙问题还需专门研究。

2.1.2.2不过水围堰

分为挡枯水期洪水和挡全年洪水。

挡枯水期洪水不过水围堰,即基坑内的主体建筑物可以在一个枯水期内抢修至拦洪高程以上,围堰仅在枯水期内运用。

故高度可降低,经济效益显著。

表2.1不同施工期各种频率的最大流量(m3/s)

时段

频率

1%

2%

5%

10%

20%

11.1~5.31

2050

1920

1750

1610

1450

11.16~5.10

1340

1270

1170

1090

997

10.1~6.30

4710

4290

3710

3260

2790

10.16~6.15

2840

2670

2430

2240

2020

首先粗略估计施工进度和工期为:

上游围堰填筑时间:

15天;下游围堰填筑时间:

10天;基坑排水时间:

5天(排水速度:

0.5—1.5m/天);基坑开挖时间:

3个月(按4m/月计算,同时上下游围堰加高培厚以及部分地基处理);后续全面地基:

3天。

综上所述,在混凝土浇筑之前用去施工时间为4个月。

初选时段10.16~6.15,则将坝体浇筑至拦洪高程以上的时间为三个多月,此时间过于紧迫。

所以,为保证施工质量和安全,该方案不可取。

②挡全年洪水不过水围堰,能保证整个基坑全年干地施工。

如果采用此方案,则需要增加导流建筑物费用。

但是它没有淹没损失费用。

围堰全年挡水,保证主体建筑物全年干地施工,有效工期长,可连续施工,施工进度干扰小。

经多方面的比较考虑,决定采用挡全年洪水不过水围堰。

2.2导流标准的选用

2.2.1导流建筑物级别的选用

参考导流建筑物级别的划分(SL203-2004)所列各项指标确定。

(1)保护对象为Ⅰ级永久建筑物,对应级别为4级。

(2)失事造成较大经济损失,对应级别为4级。

(3)使用年限估计为2.5年,在1.5~3年之间,对应级别为4级。

(4)围堰工程规模为堰高估计为40m,对应级别为4级,库容大于1.0×108m3,对应级别为3级。

综合考虑各因素,确定导流建筑物的级别为4级。

2.2.2洪水标准

参考导流建筑物洪水标准划分(SL203-2004)所列各项指标确定。

导流建筑物的级别为4级,围堰为土石围堰,查得对应的洪水重现期为20~10年,鉴于导流建筑物级别划分中属于本级别上限值,选定重现期为20年。

设计洪水流量由该处或附近洪水频率曲线获得。

对于重现期为20年,其洪水频率为5%,查得对应的最大流量为5130m3/s,即为设计洪水流量。

2.3初步确定导流方案

2.3.1泄流建筑物的选择

此工程坝址处主河道为一“V”形深槽,设计流量为

=5130

/s。

如果采用明渠导流,取渠底与河槽底齐平,则渠深需100m左右,还需开挖两岸边坡,则明渠开挖量巨大,不足取。

如采用涵管导流,因涵管过多对坝身结构不利,其尺寸也不宜过大,且泄流量也小,不足取。

该处坝址区两岸变质岩主要由云母石英片岩和角闪片岩构成,石质坚硬,极限抗压强度900—1200kg/

普氏系数f=8,从地质条件来看,采用隧洞导流方案最佳。

隧洞的断面型式主要取决于地质条件及设计流态。

在本枢纽工程中,地质条件较好,无大的裂隙发育,地下水亦不发育,数量很少。

另外,本设计中,隧洞工作条件复杂,围堰为不过水围堰,隧洞的流态变化复杂,运行时间长。

故采用城门洞形隧洞比较合适。

从国内外的运行实践来看,城门洞形也是较好的。

导流方式选择双洞导流,这样隧洞的尺寸不至于过大,洞型为城门洞型,顶拱圆心角为120°。

因为考虑到上游围堰的布置,隧洞若布置在右岸,其进水口不好布置,且洞长将更长,导流洞的布置选择双洞都布置在左岸。

2.3.2挡水建筑物(围堰)型式选择

由设计原始资料可知:

坝址上下游均有砂石材料,而且开采运输方便,质量一般皆符合要求。

虽然砂质土未找到理想产地,必要时可用两岸黄土代替。

故围堰采用心墙式土石围堰最为合适。

其断面尺寸确定,考虑到堰高超过20~30m,堰顶宽度取为6m。

围堰坡度一级坡取为1:

2.0,据顶部20m高处设马道,宽2.5m,二级坡坡度取为1:

2.3。

2.3.3尺寸初步确定

初步估算时不考虑上游围堰库容调洪能力,水流全部通过隧洞导流。

通过水力计算,初拟三个方案:

方案一:

11m×14m导流洞+Hu=46.9m高围堰;

方案二:

12m×14m导流洞+Hu=42.5m高围堰;

方案三:

12m×15m导流洞+Hu=39.0m高围堰。

对三种组合,计算各方案上游围堰填筑量和隧洞开挖量,计算其总工程量:

其中估算时可认为隧洞开挖量1方相当于围堰填筑量5方。

表2.2工程量统计表

方案

围堰填筑量(m³)

隧洞开挖量(m³)

挖方折算量(m³)

总方量

(m³)

方案一

373422.7

266110

1330550

1703973

方案二

292661.4

284180

1420900

1713561

方案三

237088.3

302900

1514500

1751588

在施工过程中,戗堤进占采用隧洞开挖材料。

合龙闭气之后,上下游围堰的加高培厚也可采用隧洞开挖料和基坑开挖料。

由表2.2的计算分析可得:

方案一的总工程量最小,但是开挖量和填方量相差较大;方案一和方案二的工程量相差不大,并且方案二的开挖量与填方量相差小,且围堰高度低,隧洞开挖断面在当前技术可以达到的范围之内。

通过综合分析,选择方案二最为合适。

则隧洞的尺寸定为12m×14m。

导流洞进口底板高程取枯水位以下5m,则高程为H1=413m。

纵坡取2‰,则出口处底板高程H2=413-650×2‰=411.7m。

2.4具体确定导流方案

2.4.1导流洞泄流能力计算

对于有压流,为简化计算,假定两条隧洞泄流能力相同。

通过水力计算得有压流上游水位与泄流量的关系见表2.3。

对于明流,为简化计算,也假定两条隧洞泄流能力相同。

通过水力计算得明流上游水位与泄流量关系见表2.4。

表2.3有压流上游水位与泄流量关系表

泄流量q(m3/s)

4000

4500

5000

5500

上游水位H上(m)

435.83

444.54

449.55

454.75

表2.4明流上游水位与泄流量关系表

泄流量q(m3/s)

250

500

1000

1500

2000

上游水头H(m)

5.28

6.49

9.15

11.99

14.52

上游水位H上(m)

418.28

419.49

422.15

424.99

427.52

半有压流的泄流量计算可通过有压流与明流拟合得到。

2.4.2调洪演算

采用半图解法(单辅助线法),先确定q与

之间的关系,然后绘制

的辅助曲线。

然后进行调洪演算,得到之后的设计流量为qmax=4825m3/s。

2.4.3围堰高度修正

由调洪演算得qmax=4825m3/s,对应的下游水位H下=426.89m

下游围堰高程Hd=426.89+0.5=427.39m,取Hd=427.5m。

上游围堰高程Hu=426.89+20.86+1.0+0.5=449.25m,取Hu=449.4m。

2.4.4隧洞设计

2.4.4.1尺寸设计

隧洞的尺寸定为12m×14m。

导流洞进口底板高程取枯水位以下5m,则高程为H1=413m。

纵坡取2‰。

2.4.4.2进口体型设计

隧洞闸门前的渐变段为喇叭口段,其作用是使水流平顺,减少水头损失,同时尽量避免产生空气漏斗状的漩涡,防止产生气蚀破坏。

喇喇叭口自进口最前端矩形断面处开始,在顶上和两侧沿水流方向以圆弧曲线或椭圆曲线逐渐收缩,直至与闸门井的矩形断面相接,底边仍采用平底。

事实证明:

在喇叭口段与闸门井之间采用1/4的椭圆曲线,简单而有效。

其方程为

对于洞顶曲线:

a可取为闸门处孔口高度:

取a=14m;

b可取为闸门处孔口高度的1/3:

b=4.7m。

故其方程为:

对于边墙曲线:

a可取为闸门处孔口的宽度:

a=12m;

b可取为闸门孔口高度的1/4:

b=3.5m;

故其方程为:

闸门后的渐变段,是由闸门井处的矩形断面逐渐变化到隧洞的城门洞形的过渡段,为了便于水流平顺连接,其长度一般不应小于洞径的2—3倍,取l=25m.断面具体变化情况如图所示:

图2.1隧洞进口渐变段示意图

2.4.4.3出口消能防冲设计

隧洞出流后,当单宽流量较大时,如果消能不完全,则有可能引起下游河床的严重冲刷,严重影响建筑物的安全。

因此,对于隧洞出口消能问题,应予以足够的重视。

隧洞出口的消能方式很多,本设计中采用平台扩散消能。

它由水平扩散段、衔接段、消力池等部分组成。

水平扩散段使水流在平面上扩散,以降低单宽流量,减少消力池的长度和深度;衔接段在从剖面上常做成自由射流下降的抛物线,而在平面上沿着平台扩散段继续扩散;消力池后面一般还需要做一段保护段,以保护河床免受冲刷。

2.4.4.4衬砌结构尺寸

隧洞衬砌的作用主要有:

承受围岩压力及其他荷载,或加固围岩共同承担荷载,保持隧洞安全稳定;平整围岩表面,减少糙率,提高输水能力;防止渗漏;防止水流、空气、温度和干湿变化等对围岩的冲刷和破坏作用。

在本枢纽中,围岩条件中等,水头较高,流速较大,隧洞断面较大,作用水头超过20m,采用钢筋混凝土衬砌。

衬砌的厚度应根据强度、抗渗、构造和施工要求分析确定。

一般来说,单筋的钢筋混凝土衬砌不宜小于25cm,双筋混凝土衬砌不宜小于30cm,根据工程经验,一般约为洞径或跨度的1/12~1/8,本工程取厚度为1.2m。

隧洞横截面如图2.2所示。

图2.2导流隧洞横截面图

2.4.5围堰设计

2.4.5.1材料

堰壳材料要求较低,本工程中可采用隧洞开挖后的废渣。

防渗体与堰壳之间的反滤层设计可以适当简化,一般采用1—2层粒径略加控制的沙砾石混合材料作为过渡层,以代替材料严格分级的反滤层。

防渗材料一般用粘土,本枢纽中两岸黄土储量丰富,可用黄土代替粘土。

2.4.5.2设计断面尺寸

上游围堰断面尺寸确定,考虑到堰高超过20~30m,堰顶宽度取为6m。

围堰坡度一级坡取为1:

2.0,据顶部20m高处设马道,宽2.5m,二级坡坡度取为1:

2.3。

心墙为土质心墙,心墙断面自上而下逐渐加厚,坡度一般为1:

0.2~1:

0.4,本设计选用1:

0.25。

顶部厚度不小于0.8~1.0m,考虑到水头较高,本设计选用3m。

心墙顶部应高出设计水位0.3—0.6m,本设计选用0.5m。

心墙和堰壳体之间需设置反滤层。

上游围堰横截面如图2.3。

下游围堰断面尺寸确定,堰顶宽度取为4m,围堰坡度取为1:

2.0。

心墙为土质心墙,心墙断面自上而下逐渐加厚,坡度一般为1:

0.2~1:

0.4,本设计选用1:

0.25。

顶部厚度不小于0.8~1.0m,本设计选用2m。

心墙顶部应高出设计水位0.3—0.6m,本设计选用0.5m。

心墙和堰壳体之间需设置反滤层。

下游围堰横截面如图2.4。

2.4.5.3防渗结构与地基处理

在一般覆盖层较深的河床上建围堰,防渗问题是保证基坑安全工作的关键。

本设计中,防渗体采用粘土心墙。

另外,围堰必须根据需要进行地基处理,以满足渗透稳定、静力和动力稳定,容许沉降和不均匀沉降等方面的要求,以保证围堰的安全经济运行。

参考《碾压式土石坝设计规范》(SL247-2001)的建议:

砂砾石层深度在15m以内宜采用明挖回填粘土截水槽。

因粘性土截水墙结构简单,工作可靠,防渗效果好,且本工程坝址河床覆盖层厚5~12m本设计采用粘性土截水槽。

截水槽应采用与坝体防渗体相同的土料填筑。

截水槽应直达岩基,且基岩紧密连接。

截水墙底的宽度,常根据回填土料的允许渗透坡降确定,一般不小于3m,以利于施工。

图2.3上游围堰横截面图

图2.4下游围堰横截面图

2.5导流建筑物的施工

2.5.1围堰的施工

2.5.1.1围堰填筑程序

先在河床的一侧或者两侧向河床中填筑截流戗堤,戗堤填筑到一定程度,把河床束窄,形成流速较大的龙口,最后封堵龙口即为合龙。

合龙之后,在戗堤全线上设置防渗设施,即为闭气。

然后在此基础上,对戗堤进行加高培厚,修筑成围堰。

2.5.1.2填筑方法及技术要求和措施

围堰的水上部分的施工与一般土石坝没有太大区别,通常包括铺土、平土、洒水、压实和质检等工序。

为了避免施工干扰,影响施工质量,引起窝工,造成人力设备的浪费,延误施工进度,通常采用流水作业法组织施工。

水下部分的施工比较困难。

石渣和堆石体等堰壳材料的填筑可以采用进占法进行施工,粘性防渗材料很难用这种方法。

水下材料的抛填可采用各种驳般,水下抛填的堰壳材料容重小、沉陷大,在施工时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

2.5.1.3所用土、砂、石料场的选定

本工程所需土、砂、石料可由坝址上、下游的富家沟、孙家沟、老虎沟及宛家沟等料场提供,运输较为方便。

2.5.1.4围堰的闭气施工措施

合龙之后,龙口部位的戗堤虽然已高出水面,但是仍有一部分河水穿过戗堤孔隙下泄,因为必须进行闭气工作,才能堵死渗透通道。

闭气施工,一般采用反滤层的铺设方法。

首先在戗堤迎水坡抛填碎石,然后在碎石层上面抛填砂、粘土或砂壤土,直到基本堵死渗透为止。

抛填各种填料时,尽量使各层铺料稳定、均匀,这是闭气成功的关键。

2.5.1.5围堰拆除措施

围堰的拆除工作,一般是在运用期的最后一个汛期过后,随着上游水位的不断下降,逐层拆除围堰背水坡和水上部分。

在拆除的过程中,必须使围堰的残留面能够继续挡水,并维持稳定,以免发生事故使基坑过早淹没,影响施工。

一般的土石围堰的拆除可用挖土机开挖、爆破开挖或人工开挖。

围堰的最后拆除工作通常是在枯水期进行的,最后残留部分的拆除多用爆破法炸开一个缺口,然后逐渐将缺口拓宽,直到完全拆除为止。

2.5.2隧洞的施工

2.5.2.1隧洞开挖

隧洞开挖采用钻爆开挖法中的正台阶法,即把隧洞断面分成2个台阶,自上而下依次开挖。

上部断面钻爆布孔与全断面法基本相同,下部台阶的钻爆因有两个临空面,爆破效果较好。

因隧洞断面尺寸较大,其下部台阶开挖可以采用露天深孔梯段爆破方法,以提高效率。

爆破后的石渣,利用装岩机铲渣,装入梭式矿车,然后由牵引机车托运矿车至弃渣料场自动卸料。

2.5.2.2隧洞衬砌

本设计中隧洞洞轴线较长,由于结构设计要求和施工能力限制,在衬砌施工时,一般沿洞轴线方向分段进行施工。

同时,在横断面上,须分块进行混凝土浇筑,即分封分块。

隧洞衬砌分块施工时,接缝一般设在衬砌结构的转折点附近,或结构内力较小的部位。

隧洞衬砌的混凝土浇筑采用架立模板的方式。

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将拱顶未充满混凝土的空隙和预留的进出窗孔予以封堵。

封拱的方法通常采用封拱盒封拱和混凝土泵封拱。

2.6其它措施说明

2.6.1度汛、过冰措施

本设计中的围堰采用不过水围堰,要求其拦断全年洪水,保证主体工程全年施工。

因此,在截流以后,就必须在下一个汛期来临之前将围堰修筑到设计高程,即拦洪高程,并靠围堰度汛。

在施工后期,导流隧洞封堵之后,则需要大坝起拦洪度汛的作用。

本设计中的河道有冰情,因此在施工期间特别是冬季,必须考虑到排冰措施。

为了减少隧洞排冰时可能出现的冰塞现象和冰块在围堰上堆积的可能性,必须考虑采取一些能够保证减少冰块厚度和强度的措施以促使冰块被破碎成便于潜入孔口中的小冰块。

2.6.2封堵蓄水

当主体工程完建或基本完建时,只有将临时导流建筑物封堵,才能及时蓄水,按期受益。

2.6.2.1封堵日期和设计流量

封堵日期与初期蓄水计划有关,封堵日期由计算出来的蓄水历时而定,但临时性导流孔洞的封堵一般均在枯水期进行。

如果求得的封堵日期在洪水期,则应进一步研究洪水期封堵的可能性和合理性。

一般来说,因洪水封堵非常困难,并且技术复杂,多改变为枯水期封堵,相应调整坝体施工进度。

由初期蓄水计算可知,本设计导流隧洞封堵选在4月1日。

封堵设计流量,一般可选为封堵期10年或20年一遇月或旬平均流量,也可根据实测水文资料分析而定。

本设计中,选用10%的月平均流量,即

2.6.2.2封堵方式及措施

目前国内外常用的封堵方式是首先下闸封孔,然后浇筑混凝土塞封堵。

①下闸封堵

常用的封堵闸门采用钢筋混凝土整体闸门,用同步卷扬机沉放。

这种方式断流快、水封好、方便可靠,特别是在库水位上升较快的工程中被广泛应用。

②浇筑混凝土塞

导流隧洞只需浇筑一定长度的混凝土塞,足以起永久挡水的作用即可。

常用的混凝土塞为楔形。

为了保证混凝土塞与洞壁之间有足够的剪力,通常采用键槽结合,同时因为本设计中隧洞断面尺寸较大,为了防止混凝土塞因体积过大而产生温度裂缝,应分段浇筑。

同时还应该设置冰却水管降温,待混凝土塞达到稳定温度后,在进行接缝灌浆。

混凝土塞的最小长度,由极限平衡条件求出。

通过计算取混凝土塞长度为32m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成人教育 > 自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