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松经济开发区产城一体化发展规划编制工作方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734169 上传时间:2023-02-22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53.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宿松经济开发区产城一体化发展规划编制工作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宿松经济开发区产城一体化发展规划编制工作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宿松经济开发区产城一体化发展规划编制工作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宿松经济开发区产城一体化发展规划编制工作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宿松经济开发区产城一体化发展规划编制工作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宿松经济开发区产城一体化发展规划编制工作方案.docx

《宿松经济开发区产城一体化发展规划编制工作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宿松经济开发区产城一体化发展规划编制工作方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宿松经济开发区产城一体化发展规划编制工作方案.docx

宿松经济开发区产城一体化发展规划编制工作方案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宿松开发区“产城一体化”规划

(初稿)

一、破题

1.1“开发区”与“新型城镇化”

2012年12月中央经济会议提出“城镇化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任务,也是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所在”。

新型城镇化的一个重要理念是要“协调”——与工业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相协调;与人口、经济、资源和环境相协调;大、中、小城市与小城镇相协调;人口积聚、“市民化”和公共服务相协调。

安徽省开展新型城镇化建设试点,确定了32家开发区作为推进产城一体化试点园区。

开发区是新型城镇化的重要载体和突破口。

1、城镇化的基本内容

产业发展是城镇化的第一基础。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工业发展对城镇化的边际效应逐渐减弱,第三产业成为城镇化新的推动力。

人口聚集是第二个基础。

城镇化的主体是“人”,人的规模化聚集是基础。

基础设施建设是建设基础。

全面提升交通、通信、供电、供热、供气、供排水、污水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水平,是城镇化的建设核心。

住宅建设是居住的前提。

随着农村人口向非农产业城镇人口的转变,必然需要增加相应的城镇化住宅。

关心、研究农民住房问题是化解目前城乡住房二元结构矛盾的重要内容,它直接关系到城乡一体化统筹发展。

公共服务配套是城镇的核心。

公共服务配套包括学校、医院、银行、商场等等生活服务设施,以及公安、工商、市政等政府公共管理服务机构。

这是城镇化最大的社会公共成本与社会发展基础。

没有公共服务,就不能称其为城镇。

2、新型城镇化“新”在何处?

(1)以新兴战略型产业为支撑。

以低污染、高就业、高附加值、本地资源优化、产业集群化作为标准,选择支撑产业。

(2)就地城镇化。

构建更加合理完善的城镇体系,农民可实现在家门口就业。

(3)生态文明的城镇化。

实现"污染防治—清洁生产—生态产业—生态基础设施—生态政区"五同步。

(4)产城一体的城镇化。

形成人口聚集,配套公共服务、商业,形成区域城镇化发展的整合。

(5)城乡统筹的城镇化。

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6)公共服务公平充足的城镇化。

外来人口享受与本地城镇居民平等的公共服务待遇,真正实现农民的"市民化"。

3、需解决的四大问题

(1)市民化问题。

新型城镇化必须解决好“农民”变“市民”的问题。

(2)城乡统筹问题。

新型城镇化要着力破解城市内部二元结构难题,带动内需扩大和就业增加。

(3)生态文明下的城镇化问题。

十六大以来,在科学发展观指引下,生态文明建设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十八大报告首次专章论述生态文明,必须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位置。

(4)就地城镇化问题。

新型城镇化要解决好农业产业、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发展农村社会事业等“三农”问题。

4、新型城镇化发展方向

(1)产业是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基础;

(2)“产城一体化”是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高效路径;

(3)环境资源集约化是新型城镇化的本质要求;

(4)城镇体系结构合理化是新型城镇化的典型特征。

5、新型城镇化建设目标

以科学发展贯穿始终,以人为本,城镇功能上实现产城一体化,资源环境上实现集约化可持续发展,打造新型城镇体系结构,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和谐社会,最终达到城乡统筹发展与人民生活幸福指数的提升。

1.2“产城一体化”

以开发区产城一体化先行示范是我省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举措。

产城一体化,在于利用产业形成的基础,推进土地开发、交通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形成人口聚集,配套发展公共服务,结合发展商业化服务,形成区域城镇化发展的整合,实现产城一体化发展。

1、创新思路,科学规划是园区产城一体化发展的基本保障

(1)处理好“两个产城关系”是开发区规划首先需要关注的重点问题。

(2)产城一体化“三种类型”:

独立新区型、产业主导型、综合功能型。

综合功能型位于城市边缘,规划时应根据城市总体规划确定园区定位。

(3)产城一体化的标准如何确立?

省住建厅的研究结果显示:

产城一体化的园区规划,其产业用地只能占到总用地的40%至50%左右,居住服务用地占总用地的20%至30%左右,道路交通用地占到总用地的15%左右,绿化及其他用地占15%左右。

保持这一比例才能保证开发园区良性发展。

(4)由省发改委将牵头组织开展32家试点开发区的总体发展规划、产业发展规划、功能配套规划的修编工作,配合省住建部门做好开发区产城一体化建设规划的修编工作。

(5)省住建厅要求创新规划编制、规划管理和规划监督。

不仅要编制总体规划、控规、修规等法定规划,根据需要编制其它规划作为技术支撑和实施计划。

1.3“产城一体化”规划

产城一体化规划,关键是要解决好产业选择、产业链延伸发展模式、产业聚集模式、产业集群化发展路径与战略,并同时形成城市土地规划、基础设施规划、城市公共服务规划、拆迁安置居住、新进人口居住、商业业态发展与商业地产开发、休闲度假地产开发等等,构建起产业运营与城市建设的统一蓝图。

(1)产城一体化规划,首先是产业的发展规划,提高城镇经济发展水平。

(2)产城一体化规划,是城镇建设规划,配套生活与服务功能。

(3)产城一体化规划,是整合规划,需要协调产城、城乡、非建制管理。

二、愿景

2.1目标

依托开发区带动宿松县城北部地区发展,提升城乡统筹水平,撬动新型城镇化,最终形成和谐发展的北部新城。

创建国家级开发区。

总体发展目标

1、活力新区:

持续发展的产业之城。

2、魅力新区:

舒适愉悦的生活之城。

3、生态新区:

有机生长的绿色之城。

4、示范新区:

和谐发展的综合新城。

经济发展目标

奋力把宿松北部地区建成“招商引资的平台、发展工业的基地、扩张城市的载体、对外开放的窗口、财政增收的支柱”,建成设施配套、分区合理、体制健全、功能完善和以纺织服装业、农产品深加工、新兴加工业为主导,产业特色鲜明的开发区,建成宿松县域经济增长极。

到2020年,基本建成北部地区20平方公里(含破凉组团),引进内外资累计50亿元以上;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100家,产值5亿元以上企业达1-3家以上,2亿元企业达8-10家以上,超亿元企业10-15家,工业现价总产值达到150亿元,税收达到5亿元以上。

2.2范围与规模

北至破凉镇先觉、对桥、雪镇村,南至孚玉西路、纱帽山,西至京九铁路、二郎河,涉及破凉镇先觉村、孚玉镇小湾村,东至现状山体。

控制面积50平方公里。

积聚人口20万人以上。

2.3与县城协调发展

未来城市空间结构:

“一城两翼、组团递进、景观融入”。

一城:

 老城区、东北新城区形成主城, 体现高品质城市形象。

两翼:

以县城北部地区产业为主的产业新城和西部五里片区的高尚居住组团。

组团递进,景观融入:

以山体、水系等自然资源作为划分组团的依据, 形成若干发展组团, 形成相对独立而又有机联系的城市功能单元。

三、路径

推进产城一体化需要对区域的发展进行整体规划,其中涉及到产业项目、生活设施、交通配套等各个方面。

这种规划本身应该是多层次、综合性的,要满足综合需求。

产城一体化要理顺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管委会等产业区模式的管理,不能仅仅局限在产业发展,还要开展社会管理,比如文化、教育等;同时,人才、技术、资金、信息等创新要素的交流也需要在新区内部顺畅进行。

成立北部新城建设指挥部。

抽调专人集中办公,按照统一制定政策、统一规划管理、统一配套建设、统一产业布局、统一进行监管的原则,围绕“一年打基础、三年大变样、五年出规模”的目标,强力推进北部新城建设。

3.1总体思路

“科学规划,扩大规模,壮大产业,完善功能,提升品位,加快发展”。

 

一是在规划上突破。

围绕的未来定位,进行高起点规划。

二是在产业发展上突破。

立足现有产业基础,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吸引一批大企业、大集团入区落户。

在做大做强龙头骨干企业,发挥优势产业辐射和带动作用的同时,尽快形成一批为中小企业集群,建设各具特色的工业组团;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

三是在基础设施建设上突破。

在争取国家和省上资金支持的同时,充分利用市场机制经营城市,多方吸引社会资本投入,加快建设步伐,全面改善水、电、路、气和垃圾、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条件,加强城市管理,彻底改变脏乱差的现状,强化载体服务功能。

四是在生活服务和生态建设上突破。

加强保障性住房和居住社区建设,高标准建设商业等公共配套设施,改善环境质量。

五是在管理体制上突破。

突破北部地区是宿松县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要全力以赴,举全县之力支持支持北部地区的规划、开发和建设,加速资源整合,推动北部地区实现超常规、跨越式发展。

产业—就业—居住—商业协调发展,产城一体,宜业宜居。

3.2完善规划体系,优化空间布局

按照空间上产城一体、布局上功能分区、产业上三产融合的发展理念,建立完善统一协调的开发区规划体系,将开发区发展融入全县的整体发展规划,努力实现开发区总体发展规划的土地、空间、产业、人口的“四规合一”。

推动开发区优化空间布局,开展整合试点,鼓励进行托管,支持合作共建,完善城市功能,实现融合发展,促进产城一体,加快形成与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互促共进的城镇化空间布局。

3.3完善园区功能,提升集聚能力

开发区作为城市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要进一步突出经济、人居、生态复合功能,推动开发区功能现代化、产业高端化。

围绕开发区产城一体,优化功能布局,完善城市金融、物流、信息等综合服务功能,合理规划建设学校、医院、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设施。

加强开发区与城区基础设施对接,实现一体化布局和联动发展。

强化园区公共服务功能,实现产业就业创业相统一,生产生活生态相协调,努力增强开发区资源配置能力和集聚辐射功能。

3.4转变发展方式,提高集约水平

以开发区建设为载体,加快构建城镇特色产业体系,推动传统产业新型化,新兴产业规模化,培育壮大主导产业,打造区域特色产业集群,促进形成分工有序、错位竞争、联动发展的城镇产业发展格局。

加强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提高单位土地投资强度,鼓励开发区建设多层厂房。

鼓励开发区创新闲置土地盘活方式,依法采取协议或定向转让、拍卖等多种方式回收闲置土地。

树立绿色、低碳发展理念,严格执行国家环保法律法规,严格落实建设项目污染防治设施“三同时”制度。

大力推进节能减排,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走可持续城镇化发展道路,建设低碳生态环境友好型园区,促进开发园区集约发展。

3.5创新体制机制,促进产城一体

研究制定促进开发区产城一体化若干意见,按照开发区产城一体化的要求,坚持与时俱进,调整不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土地、建设、环保、财税、金融等政策,构建产城一体的政策框架。

建立政府、开发区、国家开发银行联席会议等组织协调和工作推进机制;创新城镇化和开发区产城一体化投融资机制,加快构建以财政资金为引导,贷款融资为主体,基金、债券、担保为补充的系统性融资模式;建立高效的要素资源配置机制;加快户籍制度改革,建立健全跨区域人口自主转移机制;建立和完善开发区拆迁安置和社会管理机制;修订和完善安徽省开发区考核评价暂行办法和实施细则,将开发区产城一体化纳入全省开发区考核,努力促进开发区产城一体融合发展,助推新型城镇化建设,为建设美好安徽、实现富民强省提供重要支撑。

四、行动计划

4.1规划引领,建设宜居宜业的现代新城

(1)编制产业发展规划(含老区升级改造研究)

(2)编制北部新城概念性规划及产城一体化发展规划

(3)城乡协调发展专题(含“城中村”及村庄建设和保障性住房、安置区、还建房等问题)

(4)开发区总体规划(明确定位,优化空间布局,完善功能配套)

(5)龙山修复、新耕河景观规划及重点地段城市设计

(6)防洪、竖向及排水、环卫等专项规划

(7)控制性详细规划

4.2成立机构,完善体制机制

4.3破解制约要素,争取政策及项目支持

4.4加快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和招商引资

工业化城镇化向纵深推进宿松开发区探路"产城一体"

近年来国内兴起了产城一体化的概念。

园区内的工人忙碌了一天,下班后只需走几分钟就能到家,超市、学校、医院、公园等就在家附近,购物、娱乐近在咫尺……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向纵深推进,我县产城一体化的探索也悄然起步,这个“安居乐业”的梦想正照进现实。

一、背景

1、安徽省新型城镇化建设试点。

国家开发银行与安徽省人民政府近日在北京签署《综合推进安徽省新型城镇化建设试点合作备忘录》,根据合作备忘录,2013—2015年,双方将在安徽省9市、23县启动新型城镇化建设试点,并在2020年前持续深入推进全省的新型城镇化建设。

双方将按照提高人口和要素集聚水平、促进产城一体等原则,在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等领域开展合作,努力实现互利共赢。

2、开发区应成为新型城镇化的重要载体。

(省发改委地区处杜昌秀)。

3、宿松被列入安徽省试点县之一。

二、解读

(一)新型城镇化内涵

新型城镇化建设,是中国未来5-10年发展的主旋律,新型城镇化规划,将是每一个城市即将面对的核心课题。

那么,新型城镇化规划是什么规划呢?

是城市建设规划?

还是区域发展规划?

我们认为,新型城镇化规划,是基于区域整体发展的区域综合发展战略规划,这个规划是区域经济发展规划,也是社会发展的规划,同时包含了城市建设规划。

总的来说,新型城镇化规划,是城市功能上实现产城一体化,资源环境上实现集约型可持续发展、保障体系上实现和谐社会发展,打造新型城镇结构体系的四位一体的综合型区域发展规划。

但不同于与以往的区域发展战略规划不同的是在于,新型城镇化建设是规划的战略目标,同时也是与实现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目标的核心路径,还是规划的主要内容。

新型城镇化建设以城镇化率与城镇化质量的双提升作为主线,整合有关区域发展的社会、生态、经济、人文等重大问题,实现区域社会经济的综合协调发展。

“科学发展”是新型城镇化的应有之义,贯穿始终。

(二)"产城一体"化是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路径

1、产城一体化内涵

城镇应当融合经济、金融、信息、贸易、生态、生产、生活、服务、教育、文化等多元功能,尤其是产业与生活服务功能,强化城镇在区域的产业与生活服务中心作用。

在产业集中的基础上,城镇可以集中劳动力、资本、技术、信息、交通等生产要素,并对它们进行加工整理和创新发明,形成新的生产要素、新的产品、新的生产和管理方式,再从大城市到中小城市和小城镇依次传播和辐射出去。

同时,在劳动力、产业和生产要素的集中基础上,城镇还能够为城镇居民提供良好的生产、生活和服务环境。

产城一体化,在于利用产业形成的基础,推进土地开发、交通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形成人口聚集,配套发展公共服务,结合发展商业化服务,形成区域城镇化发展的整合,实现产城一体化发展。

2、产业园区引导的产城一体化模式

无论是一般工业园区还是国家高新区都是城市发展中的一个过程性产物,其终极目标是要变成城市组团。

以上海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为例,在上世纪80年代,张江仅代表一个小小的科技园,但是现在张江已经容纳了18万人口就业,由于当时没有从“产城一体化”的高度去设计,导致今天的张江成了夜晚的“空城”。

这个案例说明,国家高新区发展到今天,应该在关注产业的同时积极地关注社会配套,必须进行“版本升级”了。

同济大学可持续发展与管理研究所所长诸大建认为:

以园区形式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是产业园区1.0版的模式。

经过20年的探索,1.0模式要进行版本升级了,走向产业园区2.0版这个过程应该需要持续二三十年。

推进产城融合需要对区域的发展进行整体规划,其中涉及到产业项目、生活设施、交通配套等各个方面。

这种规划本身应该是多层次、综合性的,要满足综合需求。

产城融合要理顺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管委会等产业区模式的管理,不能仅仅局限在产业发展方面,而要开展社会管理方面,比如文化、教育等方面;同时,人才、技术、资金、信息等创新要素的交流也需要在新区内部顺畅进行。

产业园区的城镇化发展,需要以人为本,综合配套,结合现代服务产业,特别是消费服务产业的人本关联性,从而实现产业与城镇配套的双重效应。

绿维创景认为,由于20年来中国产业园区的过度发展,产业园区的城镇化,将是中国未来20年中一个重大的题目,空间巨大。

3、泛旅游产业引导的产城一体化发展模式

绿维创景认为,以泛旅游产业主导的产城一体化建设,包括旅游综合开发区、旅游综合体、旅游小镇、休闲度假区、休闲小镇、文化创意产业区等等,完全可以打造产城一体化的产业园区3.0版本。

因为泛旅游产业与城镇化,本来就有最直接的联系。

一般工业主导的产城一体化可以概括为三步走:

工业产业发展、生活居住形成、商业服务配套;而泛旅游的产城一体化,产业中包含居住、产业中包含商业服务,因此,产业发展与城镇化交融发展,一体化规划,一体化推进,土地开发与房产开发整合,商业模式非常良性。

4、产城一体化规划

产城一体化规划,关键是要解决好产业选择、产业链延伸发展模式、产业聚集模式、产业集群化发展路径与战略,并同时形成城市土地规划、基础设施规划、城市公共服务规划、拆迁安置居住、新进人口居住、商业业态发展与商业地产开发、休闲度假地产开发等等,构建起产业运营与城市建设的统一蓝图。

(1)产城一体化规划,首先是产业的发展规划,提高城镇经济发展水平。

要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工业,重点发展高科技新兴工业;着力发展服务业,特别是泛旅游产业。

扶持规模企业,推动其发展成为城镇支柱产业的主体。

要优化流通结构,包括商品、资金、技术、信息、劳动力等流通结构,充分利用市场动力促进流通渠道多元化,规范各类市场的运行规则,增强城镇流通承载力。

要改善城镇投资环境,建立投资主体与投资效益相结合的投资机制,积极吸引社会投资。

(2)产城一体化规划,是城镇建设规划,配套生活与服务功能。

要加快城镇住房、给排水、燃气、电、交通、绿化、邮政、电信等基础设施的建设,要不断完善图书馆、体育中心、客运中心、大型商业中心、医院、市民文化广场、影院、剧院等城镇公共服务设施,以此改善城镇的生产生活环境。

产城一体化要统一规划、分步建设、统筹管理,做到科学化、集约化和规范化;筹资渠道应多元化,可通过政府投资撬动社会资金,并逐渐增加社会资金的比例。

(3)产城一体化规划,是整合规划,需要协调产城、城乡、非建制管理

产城一体化的规划,必须进行整合规划,要实现大综合,同时必须实现制度创新与管理创新。

在综合发展方面,对于产业与城镇之间的功能分隔与融合,必需整合互动,镶嵌配套,优化集约,人本协调。

对于城镇区与农村,要按照城乡统筹原则,结合新农村社区,实现整合。

其社会公共机构与设施,如何合理配套,如何管理,如何服务,需要在体制上进行改革,更需要进行管理创新。

三、《宿松县北部新区产城一体化规划(2010-2030)》

(一)项目概况:

1、项目名称:

宿松县北部新区产城一体化规划(2010-2030) 

2、项目地点:

宿松县城北部 

3、 规划面积:

50平方公里

4、规划范围:

北至破凉镇先觉、对桥、雪镇村,南至孚玉西路、纱帽山,西至京九铁路、二郎河,涉及破凉镇先觉村、孚玉镇小湾村,东至现状山体。

(二)主要内容

1.规划任务解析

2.发展条件

3.战略定位

4.产业发展规划

5.城乡发展规划

6.政策支持研究

7.城市运营研究

(三)功能定位

宿松县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的主导区、新型工业化的示范区、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先导区、现代服务业高地以及山水园林城市的样板区

(四)空间结构

双核引领、四区联动、山水绕城、轴带贯通

(五)主要思路

1、立足区域进行产业定位

2、扩大视野,依托园区,再造一个北部新城

3、用产业推动新型城镇化

4、创新园区管理体制

(六)主要举措

1、坚持规划引领,实现产城规划一体化。

2、坚持交通拉动,实现产城路网一体化。

3、坚持双向互动,实现产城服务一体化。

4、坚持和谐推动,实现产城生活一体化。

(七)核心项目:

1、民生工程及社区建设(5亿,含就业居民和群众安置);

2、核心区建设(20亿,主要突出生态、人性、滨水、现代四个特色,医院、学校、超市、金融、文化中心、科研机构、公交站等社会服务体系一应俱全,不久的将来,一个集商业、办公、研发、居住、休闲、文化娱乐等功能寓一体的城市新型社区会成为皖江源头大地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3、生态环境工程(10亿)。

内河治理、龙山修复、景观绿化、美化亮化建设

4、市政工程(20亿)。

供电、污水、道路、环卫、公交、燃气等。

5、…合计:

70-100亿。

四、关于规划引领和项目建设

1、尽快启动产城一体化规划;制定北部区域统筹规划及美好乡村建设规划;落实安置区规划;

2、编制近期建设规划及年度实施计划;

3、近期实施地段控制性详细规划和重点地段城市设计、概念性规划;

4、编制给水、排水、供热、防洪、消防、电力、电信、环卫、抗震、人防、环境保护、绿地系统、道路工程、轨道交通、城市竖向、地下空间利用等规划。

5、水系治理、龙山修复和景观规划等。

附件:

射洪县经济开发区产城一体化发展规划编制工作方案

开发区各部门:

为切实做好经济开发区产城一体化发展规划编制工作,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根据县委县府要求,结合开发区工作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任务

依据四川省产业园区发展规划指导意见、射洪县“十二五”规划和经济开发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经济开发区产城一体化发展规划。

二、工期计划

《产城一体化发展规划》编制工作计划6个月完成(2012年10月--2013年3月)。

12月底前完成调查、资料收集、提纲编写等工作;2013年2月底前完成草案撰写;2013年3月底前规划评审及文本印制等工作。

三、组织机构及工作职责

(一)产城一体化发展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

蔡诚银经济开发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

副组长:

邱明亮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

周德成经济开发区党工委副书记

文青松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

成员:

胡茜经济开发区纪工委书记

王宏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

领导小组主要职责:

负责研究解决规划编制工作重大问题。

(二)产城一体化发展规划编制工作组

组长:

文青松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

副组长:

周宗福正科级干部

成员:

刘训兰刘于洋李岚何传政陈冰

编制工作组主要职责:

负责收集材料、调查摸底、撰写提纲、衔接设计、联系评审、制作文本等工作。

四、经费预算

规划编制经费共计200万元。

其中:

(一)办公设备购置30万元;

(二)规划设计费150万元;

(三)评审工资经费10万元;

(四)文本制作费10万元。

附件:

《射洪县经济开发区管理委员会产城一体化发展规划编制工作计划》

射洪县经济开发区管理委员会

2012年10月24日

射洪县经济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办公室2012年10月24日

(共印20份)

射洪县经济开发区管理委员会产城一体化发展规划编制工作计划

时间

工作内容

责任领导

责任人

协助部门

2012年10月--12月

收集材料、调查摸底

蔡诚银

文青松

县政府办、县经信局、县发改局、县规划局、县招商局、经济开发区管委会

2013年1月--2月

撰写提纲、衔接设计

蔡诚银

文青松

经济开发区管委会

2013年3月

联系评审、制作文本

蔡诚银

文青松

经济开发区管委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