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思考.docx
《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思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思考.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思考
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思考
小学生正处于语文阅读积累时期,语文群文阅读具有重要意义。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让学生阅读多篇文章,进行群文阅读,能够有效地改善教师实施阅读教学的效果,弥补传统阅读教学模式的不足,扩大学生的阅读面,增加阅读量,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小学语文教师要充分认识到群文阅读的意义,不断优化群文阅读的策略,全面提升小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
一、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概述
群文阅读是指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以阅读多篇相关文章为主要形式的阅读方式。
群文阅读最显着的特点是以多篇文章为阅读形式,阅读资源更加丰富,阅读思维更丰富。
“它不是只把文章按人文内涵组合在一起,而是更深入文本内部,关注文章的表达形式、内部结构、核心观点、承载信息。
”群文阅读不是几篇文章的简单组合,教师要精心设计群文阅读,才能使群文阅读更好地促进学生阅读能力发展。
具体来说,群文阅读要具有创新意识,使学生在群文阅读过程中,发展语文思维;群文阅读要具有强烈的目标意识,要紧紧围绕发展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目标;群文阅读还要具有发展性思维,做到以点带面,突破单篇静态阅读现状,凸显群文阅读优势。
二、小学语文课堂中实施群文阅读的价值
1.提升学生的阅读数量
在群文阅读教学当中,教师应做好辅助指导工作,指导学生阅读与教学相关的文章,并通过多文章的阅读来实现知识的有效积累,这一点得到了众多一线教师的认可。
小学语文教师也十分重视阅读教学这部分,但是,目前的小学语文教材当中,12册教材中大约有360余篇阅读课文,每篇阅读文体大约500字,以此来计算,小学语文阅读教材文本总计15万字,这对于小学阶段来说是原因不足的,因此,鼓励小学语文课堂中实施群文阅读,对于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以及语文知识的储备能力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教学中也应该控制学生的阅读数量,控制阅读的质量。
2.提升学生的阅读速度
现代时代,信息知识大爆发,每天人们都经历着大量知识的出现,要想掌握更多的有效信息,这就需要我们有着一个快速的阅读速度,但平时课堂阅读教学中,一篇500字文章需要花费2个课时来教学的情况却时候出现,显然这不利于学生练好阅读习惯的形成,而通过群文阅读学生要在一个课时内完成5片文章的阅读,大幅度的要求学生快速的阅读,获取有效的信息内容,这对于学生良好阅读技能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3.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良好习惯
在当前的小学语文阅读课堂中,很多教师设计通过一个课时来讲授一篇课文,但是学生则需要很短时间便可以阅读完全文,并能够基本掌握课文的大意,而教师只能在剩余的实践中不断的提问、讲解,学生也只能被动的回答,听讲,主客体关系十分明确,课堂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不利于学生阅读兴趣的生成,而实施群文阅读的教学中,学生的自由度更高,同时学生可以随意发表自身阅读的感受,发表自己通过阅读获知了什么,教师则成为了倾听者,有助于学会说呢过阅读积极性的发展,同时有助于学生阅读兴趣的形成。
4.通过群文阅读来丰富学生的阅读内容,强化学生的阅读技巧
新课标对语文阅读教学提出的建议是进一步加强阅读方法的指导,强化学生的精读、略读和浏览等阅读能力,通过群文阅读,能够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并能够让学生阅读到不同风格的作品,并通过比较、归纳、分析、综合等方式来实现阅读的多样化,使略读和默读也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为提高学生阅读水平、进行深入阅读提供了可能。
三、小学语文课堂实施群文阅读的策略
1.抓关联点,以点带面
群文阅读要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必须要寻找群文之间的关联点,搭建起多篇文章之间的桥梁,做到以点带面。
那么群文阅读过程中,多篇文章的关联点有哪些呢?
同一主题阅读。
群文阅读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围绕同一主题展开阅读,通过同一主题文章的阅读,掌握该类主题文章的阅读方法;同类体裁阅读。
教师以同一体裁为关联点,将群文按照小说、散文、诗歌等进行组合,以某一篇文章为辐射点,展开同体裁阅读,把握该类体裁阅读的阅读特点与规律;语言风格阅读,就是将风格相似或者相同的多篇文章组合起来,通过群文阅读,把握该类文章的语言特点与艺术魅力,强化学生语言品味的意识;写作方法阅读,就是将写作方法相同的文章进行组合,如将运用对比的多篇文章组合起来,强化学生对对比写法认识与运用等。
群文阅读的关联点不是一成不变的,教师要根据语篇的特点,根据教学目标,灵活地抓阅读关联点。
2.求同存异,发展思维
小学生正处于语文思维发展的关键期,群文阅读要着眼于小学生语文思维发展,不仅进行同文阅读,发展学生求同思维,还要善于引导学生求异,提升文章阅读感悟能力。
群文阅读中,求同存异将有助于进一步发展学生语文阅读思维,提升学生阅读能力。
求同巧拓展。
传统阅读视域下,阅读形式单一,学生不能举一反三,语文阅读思维不灵活。
求同思维是基于多篇阅读文章的相同点,进行巧妙的拓展阅读,实现从单篇到多篇的拓展,从课内到课外的延伸,从单篇到单元比较等。
求同巧拓展不仅有助于拓展学生阅读视野,也有助于学生强化相同文章阅读思维发展,更加全面深刻地把握同一类型文章阅读,发展学生阅读思维。
求异谋深入。
文章阅读要深入,不仅要寻求文章之间相同点,更要善于寻求多篇文章之间的不同点,求异是对求同的深入,将有助于学生进一步品味文章,做到点面俱到。
教师在引导学生求异过程中,不仅要善于从面上求异,探求多篇文章在整体上的不同之处,更要善于引导学生从点上求异,通过点上求异,分析文章局部的不同,发展学生同中求异的阅读思维。
3.读写结合,互为促进
语文教学要发展学生读、写、听、说等综合能力,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将这几者有机融合起来。
群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将读与写结合起来,做到读写相长,互相促进。
学生通过群文阅读,对文章的主题、写作方法、文体等形成鲜明的认识,如何将阅读感受与体会及时转化为实际能力,写是一种有效的手段。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群文阅读的过程中,养成写读书笔记、读书心得等习惯,将阅读感受与收获及时记录下来,强化阅读成果。
4.丰富载体,激发兴趣
开展阅读实践活动。
教师要充分发挥传统语文阅读实践活动的载体作用,积极开展阅读比赛,激发学生竟读意识;设置读书角,通过外在环境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借助读书节活动,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等。
群文阅读实践活动,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阅读,打破传统阅读时间与空间局限性,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目前,不少小学生都拥有手机、IPAD等,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微阅读,打破静态纸质阅读模式,使学生通过微阅读,将群文阅读过程中获得的感受进行有效互动,促进学生阅读素养提升。
总之,群文阅读作为一种新型阅读方式,具有自身独特优势,教师要精心指导群文阅读,使之成为课堂阅读教学的有益补充与延伸,为学生语文学习奠定基础。
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有效性探讨
新课标实施,是对当代教学方法的重大变革,语文学科作为基础课程,对学生感知能力、领悟能力、理解能力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
现阶段,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更加注重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其中,群文阅读教学方法最为有效。
群文阅读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模式,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并且受到学生的喜爱。
因此,加强群文阅读的有效性是教学目标的重要内容。
一、小学语文阅读中运用群文阅读方法的重要价值
在小学语文课堂上,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能够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加强对课文的理解,为学生情感的感知力、健全的人格等构建上具有积极作用。
群文阅读是新兴的阅读教学方法,在阅读教学中发挥着较大的价值,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利于教师的组织教学
群文阅读采用的是多篇文章的统一学习,是对传统阅读教学中一课一讲的突破,这种教学方法有利于教师统一教学课时,并组织教学。
在群文阅读中,通过多篇文章的分析和感悟,加强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能力。
(二)利于学生阅读习惯的养成
教师在运用群文阅读方法时,可以从多篇文章中引申出教学目标,对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内容进行教学设计。
学生在进行文章学习时,可以对不同的文章进行比较与总结,从而加深理解教学内容。
这种阅读方式可以及时对学生的阅读方法进行纠正,扩大阅读量,让学生的阅读习惯能够在阅读训练逐渐养成。
(三)利于学生阅读兴趣的激发
在群文阅读中,学生能够涉及到更多的知识。
在某一层面的知识需求达不到满足时,学生便会通过自主阅读的方式来强化这一层面的知识,使学生的主体性得以发挥。
这样,学生的阅读兴趣被充分激发,同时有效提高其阅读能力,使学生的高效学习具有坚实的基础。
二、小学语文阅读中运用群文阅读方法的有效措施
群文阅读方法被教师普遍运用,在取得教学效果的同时,也存在很多问题。
部分教师对群文阅读缺乏透彻的理解,使教学目标不够清晰、课堂的秩序较为混乱,这些都会阻碍到教学活动的有效进行。
具体的教学实施可以从以下几点进行改善:
(一)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
群文阅读教学是引导学生同时进行几篇文章的阅读,通过文章间的对比和总结来掌握教学内容。
群文阅读不同于一节课一篇文章的方式,因此,加大了学生的学习难度,进而影响到教学进度。
为此,教师应该积极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
首先,在家庭作业的布置上应加入预习所学课文这一项内容,并要求家长签字。
其次,教师必须明确学生的预习内容,并督促学生搜集文章的相关资料。
例如,在《开天辟地》的预习内容中,需要对神话的产生背景、相关人物、寓意等进行资料搜集,让学生初步了解到文章的重点。
最后,群文阅读需要学生掌握较多的生字、生词和知识量,教师通常情况下会用较多时间讲解这部分内容,影响课程的整体进度。
教师可以在预习作业布置时,要求学生利用查资料、字典的方式自主解决文章中的难题。
比如在《古诗两首》预习中,学生可以先将生字词查明,也可以先对诗人简介进行了解。
(二)合理选择文章
群文阅读的重点是文章选择,因此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爱好和具体情况来选择文章,还需注意所选文章必须与教学目标保持一致。
同时,要选择主题一致的相关文章,主题的跳跃性不宜过大,这样选择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在阅读时找出相同与不同点,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教师不可以在文章选择完成后交由学生自主学习,而要依据教学规律合理的编排所选文章的学习和讲解顺序,便于教师去组织课堂,能够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引导学生进行自主阅读
新课标中有关于“翻转课堂”的要求,即实现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辅助者。
因此,在群文阅读中,应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进行自主阅读,但前提是教师的积极引导。
例如课文《母亲的恩情》的学习,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阅读文章《地震中的父与子》、《精彩极了、糟糕透了》。
引导学生阅读过后对这几篇文章的相同与不同之处进行比较。
其中,教师的指导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对于阅读能力较差的学生需要一对一的进行引导,对于阅读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提出一些开放式问题,拓宽他们的视野。
小学语文“群文阅读”特色课程建设
小学语文作为一门基础性学科,是每个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语文,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在语文学习中,阅读教学一直伴随其始终,在近几年兴起的“群文阅读”教学中,阅读更是重中之重,教师在把握语文课程改革和发展趋势的情况下,还要各方面进行试验、调整,让“群文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发挥它的作用。
1.“群文阅读”概述
“群文阅读”是近几年出现在语文教育中的新词语,“群文”一词最早由台湾学者赵镜中提出的,“群文阅读”指的是,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和学生可以围绕一个或多个主题选择一组文章,进行集中阅读、学习,最后教师和学生通过学习探讨,达成共同认识的语文教学形式。
“群文阅读”既是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尝试,也可以说是一种阅读方法的总结。
由于之前的语文课堂教学以单篇文章教学为主,而“群文阅读”则是同一题材或同一类型文章的教学,课堂教学比较集中,也具有概括性。
2.“群文阅读”课程建设的价值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已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两大主题,信息的繁多与杂乱让人们在信息群里无法找到主要的信息线索,在信息化的时代,教育也要提供一些有价值的信息。
“群文阅读”课程的运用,有利于改变当前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少、费、差、慢”等问题,同时,它从阅读材料和阅读策略两方面着手,对语文教学进行了一次改革。
小学语文运用“群文阅读”课程教学,一方面,有利于突显学校的特色文化课程,提高校园整体文化水平;另一方面,有利于提高教师的专业文化水平,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
同时也能增加语文课堂的趣味性,开拓学生视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因此,建设“群文阅读”课程,对小学语文教学而言有其必要性。
3.小学语文“群文阅读”课程建设的途径
“群文阅读”是在语文学科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因此,语文学科是基础中的基础。
因此,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研究:
首先要建立一支高专业技能的师资队伍:
由于“群文阅读”是近几年提出的新的课堂教学方法,同时,它是一个开放性的课堂,内容包含量非常大,需要教师有开阔的眼界、丰厚的文化知识储备、以及深邃的思想和深厚的人文素养,在教学过程中要有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和先进的教学理念。
教师自身的能力和对教师对课堂内容的呈现质量密切相关,因此,教师首先要转变教学思想,除了运用传统的单篇教学方法之外,还要与学生沟通、交流,采用自主阅读教学和指导阅读教学等多种教学法,增加教学经验,提升教师对课堂的驾驭能力和对课堂的掌控能力。
其次要加强教学内容建设:
“群文阅读”教学的最大特点是“多文本”,即教师和学生围绕一个或几个主题,选择组成一组文章进行研究,选择的文章之间主题相同,写作手法相近,文章表达相似,在教师和学生的讨论下,最终对同一题材的文章形成共识,获得概括性的总结,从而促进了“群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在此同时,教师在采用“群文阅读”教学时,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定,选择与学生贴近的话题进行准备教学题材,由于学生比较熟悉,所以,在阅读大量文章后,学生能够更加深入的了解话题内涵,也有利于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和效率。
比如:
有关学生综合性学习的群文阅读课,教师以诗歌学习为题材,那么师生共同准备与诗歌有关的阅读材料,集古今中外名篇与课堂中,《诗经?
蒹葭》、《天净沙?
秋思》、《西风颂》、《白桦》等名篇,教师要运用自己的知识储备量,引导学生学习、感受东西方文化差异,以及古今诗风不同,整体领略诗歌的魅力。
“群文阅读”是近几年出现的新的语文教学方法,目前还未全面运用到小学语文教学中,“群文阅读”教学还在不断的尝试完善中,为了让学生在“群文阅读”教学中能够对语文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要求语文教师要不断的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能力,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增加知识储备量。
教师在教学中要不断尝试新的教学方法,提高自己的教学经验,为全面开展“群文阅读”教学做准备。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群文阅读”教学方法,有利于增加人们对语文的重视,也有利于小学语文课堂的改革,有利于语文教学更加贴近生活。
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初探
群文阅读作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有效的课堂组织模式,越来越受到广大教师的重视。
笔者也在这条教学之路上不断探索,让学生在不同作者相同主题、同一作者不同文本、不同文本同一内容复现的形式中进行群文阅读,旨在让学生在群文中学会阅读,在阅读中得到收获。
一、初探
1.不同作者相同主题的群文阅读
六年级下册语文第六组是综合性学习,阅读材料中有三篇是写老师的文章,我把这三篇《难忘的启蒙》《老师领进门》《新来的王老师》和第五组里的《最好的老师》,课堂作业本中的阅读材料魏巍的《我的老师》组织起来,主题是“难忘的老师”。
在连续的两节课70分钟时间里,让学生完成五篇文章的阅读,并书面完成老师的两个阅读任务:
(1)你最喜欢的老师是谁?
喜欢的理由是什么?
(2)在关于老师的记忆中,相信你也储存了许多珍宝,把你最美的记忆捧出来与大家分享。
上课过程中,老师除了开头布置阅读任务、中途巡视学生阅读情况,教室里很安静,学生们在忙碌着看书、思考、记录、答题,也可以说是两节很清冷的课。
课堂教学效果呢?
我们来看看学生们的答案吧。
超过三分之一的学生最喜欢王老师,理由是他尊重每一个学生,心中没有“差生”的概念;近三分之一的同学最喜欢怀特森老师,理由是他教导学生应该具有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事物真伪的能力。
关于记忆中的珍宝,学生们或喜欢善良温柔、心灵手巧的赵老师,或喜欢有时严厉有时幽默却又和蔼的王老师,或喜欢循循善诱、谆谆教导的陈老师,还有学生喜欢会讲冷笑话的孟老师。
从学生对两个问题的回答看,学生完全理解了课文内容,并且根据自己的喜好选出了自己最喜欢的老师。
他们喜欢内心具有平等精神的老师,喜欢富有创新精神的老师。
学生们的语言是稚嫩的,但感情是真挚的。
他们用带有诗意的语言写出了记忆中的“珍宝”,那些教给他们真、善、美的老师,永远留在他们记忆的沙滩上。
教育心理学指出:
“学习的目的是为了迁移和运用,只有能够举一反三,方能谈得上理解。
”在这样的群文阅读课上,老师没有不停地追问,没有不停地对知识条分缕析,学生怀着对老师的思念,用各自的情怀保留了一种心境,成了一个精神丰盈的独立的个体。
2.同一作者不同文本的群文阅读
如果一开始以为群文阅读的课堂上只有静默地阅读和翻看,那想法必定有失偏颇,“教有千法,读为上策”,如何有效地运用课堂的35分钟时间,尽可能多地让学生们体会语文的魅力?
这就需要教师具有选择和组合文章的能力,将文章进行筛选、整合,让学生的学习由课内延伸到课外,由课外联系到生活。
群文阅读对学生是新的挑战,对教师更是专业素养的提升。
关于同一作者不同文本的群文阅读,我选了老舍的文章。
在人教版的教材中编者一共选取了老舍先生的七篇文章,数目可观。
包括《猫》《母鸡》《趵突泉》《草原》《林海》《北京的春节》《养花》,这些文章有写生物、写风景的,更有写风俗的,既保留了语言艺术的精华,又体现了语言风格的独特,是一笔丰厚的教学资源。
在上六年级上册《林海》一文时,我把文章进行了融合,以同样出自《内蒙风光》的《草原》入题,抓住文本中“绿色”这一意象,为学生们呈现了《风景区》《五月的青岛》《非正式的公园》《济南的冬天》等一组文字,通过反复地朗读,巧妙地把时间交给学生,感受作者独特的人生体验,感受作者悦人悦己的“乐活”情怀。
老舍先生对绿色的喜爱,正源于对生活的挚爱,那种随风灵动的色彩,将在六年级的学生心里留下重彩的一笔,为其在之后的学习中,对老舍文章主旨的把握,埋下伏笔,多一份笃定。
我想,理解作者最好的方法,不过就是让学生在更多的文字对比中感知和升腾。
周作人在《儿童的文学》中指出,小学里的正当的文学教育,其中的一个作用是:
唤起儿童以前没有的新的兴趣与趣味。
老舍语言的通俗易懂与幽默风趣把文学和儿童之间的距离缩短了,老舍语言的诗性之美就可以唤醒儿童对文学新的兴趣和趣味。
而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往往把老舍的文章当作一颗颗珍珠零散地教学,尝试从“单篇的精读”走向“群文阅读”,需要的就是老师下功夫地发掘和串联。
这样,老舍的文章便成了一条光彩熠熠的项链,成为儿童感受生活、认识母语文字之美的开始。
3.不同文本同一内容复现式群文阅读
六年级上册有一篇文学大儒季羡林先生的《怀念母亲》,同为人母,初读之,已顿生感怀,再入文本,不觉泪眼婆娑,学生又有怎样的阅读体会呢?
他们会如何感悟和表达?
是想说说不出来的伤感,还是不知从何说起的忧戚?
群文,给予了我方向。
教学之初,我用心阅读了季老先生的《留德十年》,从中体会心有梦想的作者留德的缘起,追梦途中历经的孤独、战争和思念,《怀念母亲》正是其中的一个篇章,那种“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的伤痛,恰好在季老先生《赋得永久的悔》中也充分地流露了出来。
“世界上无论什么名誉,什么地位,什么幸福,什么尊荣,都比不上待在母亲的身边,即使她一字也不识。
”这简简单单却充满情感的内心独白,让六年级的学生充分体会到了“思母之切”,也学会了情感的表达。
一个平时淘气好动的男生不能自已地说:
“我可以什么都不要,就只要在母亲的身边就好。
”我至今仍然记得那堂课,在石进《一个人的时光》轻音乐的萦绕中,学生们读懂了母爱,读懂了一个游子内心深处对母亲的挂念和愧疚。
不同文本中的情感复现,有助于学生更深入地体会作者的内心感受,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把握文本的精神内涵,真正理解作者为什么说“一个母爱缺失的孩子,是灵魂不全的人,我怀着不全的灵魂,报终天之恨”。
这其中深切的自责和悔恨,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会关爱自己的父母,用爱的方式进行心灵的触碰。
二、收获
从课内的单元整合,以增加阅读的整体性,提升语文的教学效率,到一篇带多篇,确定核心主题的“主题阅读教学”。
再从课内到课外,引导学生走向更宽广的作者的内心、阅读世界的整本书阅读,这条路我们在旖旎中前行,沿途都是学生们学有所得的笑靥。
想到朱永新教授的两句话:
“一个人的精神发展史就是他的阅读史。
”“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取决于这个民族的阅读水平。
”我想群文阅读也因此彰显了它的魅力和意义。
1.从单篇走向整本书阅读
群文阅读就好比是一个能量巨大的磁场,它吸引着学生们踮起脚尖伸长脖颈,满是好奇心地想去作文的世界里一探究竟,比如上完《怀念母亲》,学生们被季老先生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情感所吸引,一个劲地问我:
“老师,季老先生这么想念母亲,为何还要远走他乡?
”“他在求学的时候,还有没有其他怀念母亲的文字?
”当然,最好的答案在书籍里!
我顺势把书放在讲台上,学生们便争先恐后地前来借阅了。
在这期间,他们经历的不是一个“被告知”“被接受”的过程,而是一次主动参与、寻求、探知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自我意识得到增强。
在兴趣的带动下,在个性化的阅读中,最终得到心灵的张扬,体会到阅读的成就感,这必定促使更多的学生,在阅读的道路上走得更顺更远。
长此以往,也就不难实现《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所提的要求:
“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
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
”
2.从自我感悟走向群体性分享
在班级中尝试过群文教学的老师,一定会发现,班上的学生慢慢地会更愿意把自我的感悟向同伴去倾诉和分享。
他们不再拘泥于自己狭小的空间、狭隘的品读,而是在书籍中寻求自己或者同伴的影子,随着书页的增加,学会体会他人的心智变化,自我的精神成长,读懂他人也更了解自己。
罗曼?
罗兰说:
“从来没有人为了读书而读书,只有在书中读自我,在书中发现自我,或检查自我。
”在这种阅读期盼的带动下,班级的读书会也得以更生动地开展,想起之前《城南旧事》的读书交流会,班中涌现了多少个小英子啊,他们你一言我一语地围绕着“秀贞疯不疯?
”“宋妈爱不爱栓子和小丫头?
”“藏在茅草堆里的青年是不是坏人?
”展开了激烈的讨论,你会惊讶于学生们读书的细致,那些细枝末节的线索全部逃不过他们的眼睛,并透过英子的双眸,读懂了宽容,读懂了母爱,读懂了人性,读懂了善恶之间内心的挣扎,读懂了万事万物矛盾的存在!
在群体的分享中,学会的是平时生活所不能教给他们的道理,或者说是平时生活中他们没有留意和察觉到的真谛。
在群体的分享中,他们的思想更深邃,目光更长远,书香气更浓。
3.从单一积累走向多元化创作
教学久了,就会发现从来没有单独的读,也从来没有单独的写,写作往往是在阅读积累和言语表达的基础上建构起来的。
在群文的指引下,班级学生的写作也发生了质的变化。
在《林海》一课的教学中,我出示了不同篇目中关于绿的描写片段。
比如《五月的青岛》中“连接着,交错着,变化着,波动着”。
短句的运用使得绿色富有跳跃的节奏感和语言的音韵美。
《风景区》中“河岸是绿的。
高坡也是绿的。
绿色一直接上了远远的青山”。
画面的切换,给了人无限的绿意和身临其境的感觉。
《草原》中“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比喻的方式,展现了水墨山水画一般灵动的色彩……在多篇阅读的基础上,我在最后设计了一个让学生练笔的环节,写一写自己内心深处的那一抹色彩。
跟以往单一的课堂小练笔不同,学生们学会了借鉴和积累,笔下的色彩更丰富,更有层次感。
我不禁想,群文阅读单单只是丰富了他们的文字吗?
这何尝不是在丰盈着他们的人生?
三、思考
1.群文阅读教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