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3.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733102 上传时间:2023-02-22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51.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管理学3.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管理学3.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管理学3.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管理学3.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管理学3.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管理学3.docx

《管理学3.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管理学3.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管理学3.docx

管理学3

第三章管理的基本原理

(一)管理原理的特征

一、管理原理的主要特征

1.客观性:

管理原理是对管理的实质及客观规律的表述,因此,它与管理工作中所确定的原则有严格区别

2.概括性:

管理原理是对包含了各种复杂因素和复杂关系的管理活动客观规律的描述,或是说,是在总结大量管理活动经验的基础上,舍弃了各组织之间的差别,经过高度综合和概括得出的具有普遍性、规律性的结论;

3.稳定性:

管理原理能够被人们正确认识和利用,从而指导管理实践活动取得成效;

4.系统性:

管理的实质,就是在系统内部,以人为本,通过确定责任,达到一定的效益。

二、研究管理原理的意义

1、有助于提高管理工作的科学性,避免盲目性。

2、有助于掌握管理的基本规律;

3、有助于迅速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手段。

(二)系统原理

一、系统的概念:

是指由若干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部分组成,在一定环境中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就其本质来说,系统是“过程的复杂体”。

二、系统的特征

1、集合性:

系统是由各个要素结合而成的(构成系统的子系统成为要素),这是系统最基本的特征。

2、层次性:

系统的结构是有层次的,构成一个系统的子系统和子子系统分别处于不同的地位。

3、相关性:

系统内各要素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

三、系统原理要点

1、整体性原理:

是指系统要素之间相互关系及要素与系统之间的关系一整体为主进行协调,局部服从整体,使整体效果为最优。

实际上就是从整体着眼,部分着手,统筹考虑,各方协调,达到整体的最优化。

当整体利益和局部利益发生矛盾时,局部利益必须服从整体利益。

2、动态性原理:

系统作为一个运动着的有机体,其稳定状态是相对的,运动状态则是绝对的。

研究系统的动态规律,可以使我们预见系统的发展趋势,树立起超前观念,减少偏差,掌握主动,使系统向期望的目标顺利发展;

3、开放性原理:

对外开放是系统的生命。

在管理工作中,任何试图把本系统封闭起来与外界隔绝的做法,都只会导致失败。

明智的管理者应当从开放性原理出发,充分估计到外部对本系统的种种影响,努力从开放中扩大本系统从外部吸入的物质、能量和信息;

4、环境适应原理:

环境可以施加作用和影响于系统,系统也

可施加作用和影响于环境。

作为管理者既要有勇气看到能动地改变环境的可能,又要冷静地看到自己的局限,才能实事求是的做出科学的决策;

5、综合性原理:

是把系统的各部分各方面和各种因素联系起

来,考察其中的共同性和规律性。

系统的综合性原理包括的含义,一方面是系统目标的多样性与综合性;一方面是系统实施方案选择的多样性与综合性,还要由综合而创造。

管理者即要学会把许多普通的东西综合为新的构思、新的产品、创造出新的系统,又要善于把复杂的系统分解为最简单的单元去解决。

(三)人本原理

一、概念:

人本管理就是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思想。

这是管理理论发展到20世纪末的主要特点。

二、人本管理的主要观点

1、职工是企业的主体。

这个认识过程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1)要素研究阶段

2)行为研究阶段

3)主体研究阶段

2、有效管理的关键是职工参与;

实现有效管理的途径有两个:

1)高度集权,从严治广,依靠严格的管理和铁的纪律,重奖重罚取得企业目标统一,行动一致,从而实现较高的工作效率。

2)适度分权,民主治广,依靠科学管理和职工参与,使个人利益与企业利益紧密结合,使企业全体职工为了共同的目标而自觉的努力奋斗,从而实现高度的工作效率。

两条途径的根本不同之处在于:

前者把企业职工视作管理上的客体,职工处在被动被管的地位;后者把企业职工视作管理上的主体,使职工出于主动的参与管理的地位。

当企业职工受到饥饿和事业的威胁时,或受到政治与社会的压力时,前一种管理方法可能是有效的;而当职工经济上已比较富裕,基本生活已得到保证,就业和流动比较容易,政治和社会环境比较宽松时,后一种方法就必然更为合理、更为有效。

3、使人性得到最完美的发展是现代管理的核心;

1)世上并不存在绝对善或恶的人性。

人性是受后天环境影响而形成的,是可塑造和改变的。

2)不同的时代,人性都不可避免的打上历史的烙印。

3)任何管理者都会在管理过程中影响下属人性的发展。

4、服务于人是管理的根本目的。

尊重人、依靠人、发展人、为了人是人本管理的基本内容和观点。

 

(四)责任原理

一、明确每个人的职责------是挖掘人的潜能的最好办法

1、职责界限要清楚;

2、职责中要包括横向联系的内容;

3、职责一定要落实到每个人。

二、职位设计和权限委授要合理——取决于三个要素:

1、权限:

实行任何管理都要借助于一定的权利。

2、能力:

管理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

科学知识、组织才能和实践经验这三者构成了管理能力。

3、利益:

任何管理者都自觉

不自觉的要对风险权限利益

与收益进行权衡。

***职责、权限、利益是

三角形的三个边,它们是

相等的,能力是等边三角职责

形的高,根据具体情况,(责权利三角定理)

它可以略小于职责。

这样,

就使得工作富有挑战性,从而能促使管理者自觉的学习新知识,注意发挥智囊的作用,使用权限也会慎重些,获得利益时还会产生更大的动力,努力把自己的工作做得更好。

三、奖惩要分明、公正而及时

简答题:

分工明确,职责是否也会明确?

要注意哪几点?

答:

一般说来,分工明确,职责也会明确。

但实际上两者的对应关系并不这样简单。

这是因为分工一般只是对工作范围作了形式上的划分,至于工作的数量、质量、完成时间、效益等要求,分工本身还不能完全体现出来。

所以,必须在分工的基础上,通过适当方式对每个人的职责,做出明确规定:

1、职责界限要清楚;

2、职责中要包括横向联系的内容;

3、职责一定要落实到每个人。

(五)效益原理

一、概念

1、效益:

是与效果和效率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概念。

是有效产出与投入之间的一种比例关系,可从社会和经济这两个不同角度去考察,即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2、效果:

是指由投入经过转换而产出的成果,其中有的是有效益的,有的是无效益的。

3、效率是指单位时间内所取得的效果的数量,反映了劳动时间的利用状况。

与效益有一定的联系。

 

问答题:

何谓效果、效率和效益?

人类一切活动为何要遵循效益原理?

答:

效益是与效果和效率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概念。

效果是指由投入经过转换而产出的成果,其中有的是有效益的,有的是无效益的。

效率是指单位时间内所取得的效果的数量,反映了劳动时间的利用状况。

与效益有一定的联系。

但在实践中,效益与效率并不一定是一致的。

效益是有效产出与投入之间的一种比例关系,可从社会和经济这两个不同角度去考察,即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管理者应把讲求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有机结合起来。

效益是管理的根本目的。

管理就是对效益的不断追求。

二、效益的评价:

可由不同主体从多个不同角度去进行,没有一个绝对的标准。

1、首长评价:

有一定的权威性,影响大,全局把握,但不够细致和具体;

2、群众评价:

较公正客观,但耗时,费用大;

3、专家评价:

细致,技术性强,但可能只注重直接效益而忽视间接效益;

4、市场评价:

其效果与市场发育程度有很大的关系。

成熟规范的市场评价较公正客观。

市场评价主要是经济效益。

三、效益的追求——效益是管理的根本目的。

管理就是对效益的不断追求。

1、在实际工作中,管理效益的直接形态是通过经济效益得到表现的。

2、影响管理效益的因素很多,其中主体管理思想正确与否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实际上,管理效益总是与管理主体的战略联系在一起的。

3、追求局部效益必须与追求全局效益协调一致。

4、管理者追求长期稳定的高效益。

5、确立管理活动的效益观。

管理有效的实质是什么?

管理者如何追求自身工作的效益?

答:

效益是管理的永恒主题,任何组织的管理都是为了获得某种效益,效益的高低直接影响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对效益的追求是有规律可循的。

1、在实际工作中,管理效益的直接形态是通过经济效益得到表现的。

2、影响管理效益的因素很多,其中主体管理思想正确与否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实际上,管理效益总是与管理主体的战略联系在一起的。

3、追求局部效益必须与追求全局效益协调一致。

4、管理者追求长期稳定的高效益。

5、确立管理活动的效益观。

(六)伦理原理

一、伦理的重要性

二、伦理的特性

1、非强制性

2、非官方性

3、普适性

4、扬善性

三、伦理与法律的关系

1、伦理与法律在作用上相互补充。

伦理可以引导人们遵守法律,而法律可以作为维护伦理的威慑力量。

2、伦理、法律是调节和规范非经济组织的行为的两个必不可少的手段;

3、伦理、法律、市场机制是调节和规范经济组织的行为的三个必不可少的手段。

四、伦理与效益的关系

1、企业的伦理经营意味着企业注重维护利益相关者的利益,从而需要采取行动并付出一定的成本,这使得企业牺牲了一些短期利益,但换来的却是更多的长远利益。

2、伦理与效益的关系在某种程度上得到了实证研究的支持。

尽管在伦理与效益的度量上存在一些困难,但大多数研究表明,在企业的伦理经营与长期效益之间有某种程度的正的相关关系。

3、周祖城对美国、日本、中国已被历史证明的、长期成功的优秀企业或企业家所做的个案研究表明,效益与伦理具有兼得的可能性。

4、厉以宁对效率与道德的关系有如下的看法:

“效率实际上有两个基础,一个是物质技术基础,一个是道德基础。

只具备效率的物质基础,只能产生常规效率。

有了效率的道德基础,就能产生超常规的效率。

”这说明,效率与道德可以而且应当结合在一起。

问答题:

与法律相比,伦理有哪些特征?

伦理与法律及效益的关系各是怎样?

答:

伦理是指人与人相处的各种道德准则。

而法律是指一整套前后一致的、公开的、被广泛接受的、带有强制性的普遍规则,这些规则规定人们应该或不应该如何行动。

而为了了解伦理的特性,需要对伦理与法律进行比较。

1、非强制性,伦理考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内心信念起作用,体现了自觉性和内在性。

2、非官方性,伦理是约定俗成的,不像法律那样需要通过行政命令或法定程序来制定或修改。

个人的伦理评判也无需官方的批准。

3、普适性,除了少数不具备行为意识的人,所有人都要受伦理的指导、调节和约束。

4、扬善性,伦理基指出什么是恶的、不应该的,也指出什么是善的、应该的。

它不仅对不符和伦理的行为予以批评、谴责,也对符合伦理的行为,尤其是高尚的行为,予以褒奖、鼓励。

伦理与法律不仅有前述的区别,也有一定的联系。

伦理与法律在内容上相互渗透。

伦理是不成文的法律,法律是最低程度的伦理。

伦理规范往往是法律制定、修改、废止的依据。

许多法律起初指示伦理规范,后来随着问题严重性和公众呼声的提高,这些伦理规范升格为法律。

伦理与法律在作用上相互补充。

伦理可以引导人们遵守法律,而法律可以作为维护伦理的威慑力量。

伦理可以用来防范尚未发生的违法行为,而法律可以用来制止已经发生的为发行。

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才说,伦理、法律是调节和规范非经济组织的行为的两个必不可少的手段。

企业的伦理经营不仅使出所有者之外的利益相关者(入债权人、员工、顾客、供应者、竞争对手、社区和政府等)的利益得到不同程度的增进,而且使企业自身的效益得到提高。

1、企业的伦理经营意味着企业注意维护利益相关者的利益,从而需要采取行动并付出一定的成本,这使得企业牺牲了一些短期利益,但换来的却是更多的长远利益。

2、伦理与效益的关系在某种程度上得到了实证研究的支持。

尽管在伦理与效益的度量上存在一些困难,但大多数研究表明,在企业的伦理经营与长期效益之间有某种程度的正的相关关系。

3、周祖城对美国、日本、中国已被历史证明的、长期成功的优秀企业或企业家所做的个案研究表明,效益与伦理具有兼得的可能性。

4、厉以宁对效率与道德的关系有如下的看法:

“效率实际上有两个基础,一个是物质技术基础,一个是道德基础。

只具备效率的物质基础,只能产生常规效率。

有了效率的道德基础,就能产生超常规的效率。

”这说明,效率与道德可以而且应当结合在一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