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卷02备战中考物理全真模拟卷重庆专用解析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728281 上传时间:2023-02-22 格式:DOCX 页数:37 大小:530.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黄金卷02备战中考物理全真模拟卷重庆专用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黄金卷02备战中考物理全真模拟卷重庆专用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黄金卷02备战中考物理全真模拟卷重庆专用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黄金卷02备战中考物理全真模拟卷重庆专用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黄金卷02备战中考物理全真模拟卷重庆专用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黄金卷02备战中考物理全真模拟卷重庆专用解析版.docx

《黄金卷02备战中考物理全真模拟卷重庆专用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黄金卷02备战中考物理全真模拟卷重庆专用解析版.docx(3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黄金卷02备战中考物理全真模拟卷重庆专用解析版.docx

黄金卷02备战中考物理全真模拟卷重庆专用解析版

黄金卷02-【赢在中考·黄金20卷】备战2021中考

物理全真模拟卷(重庆专用)

(全卷共四个大题,满分80分,与化学共用120分钟)

姓名:

________学校:

________班级:

________分数:

________

注意事项:

全卷g=10N/kg,ρ水=1.0×103kg/m3。

一、选择题(本题共8个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每小题3分,共24分):

1.下列数据中最接近实际的是(  )

A.教室讲桌高度约为1.8mB.学生正常体温约为37℃

C.一支2B铅笔质量约为100gD.一盏日光灯的电功率约为1000W

【答案】B

【解析】此题考查对生活中常见物理量的估测,结合对生活的了解和对物理单位的认识,找出符合实际的选项。

解:

A.中学生的身高在160cm左右,讲桌的高度略大于中学生身高的一半,在100cm=1m左右。

故A不符合实际;

B.正常情况下,人的体温在37℃左右,变化幅度很小。

故B符合实际;

C.一枚一元硬币的质量约6g,一支2B铅笔质量略大于此数值,约为10g。

故C不符合实际;

D.家用电风扇的功率约为40W,一盏日光灯的功率与此差不多,在40W左右。

故D不符合实际。

故选:

B。

2.中国的传统节日往往和美食有关,如图所示。

下列对应各种美食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煮饺子时锅中冒出大量的“白气”,是锅里的水汽化成的水蒸气

B.煮汤圆的汤沸腾后继续用猛火加热,锅中汤的温度仍保持不变

C.粽子出锅时会闻到浓浓的粽香,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D.烤箱将电能转化为内能,使烤箱内的月饼被烤熟

【答案】A

【解析】

(1)“白气”是水蒸气上升过程中遇冷液化成为小水滴;

(2)水沸腾的特点:

不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

(3)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4)用电烤箱将食品烤熟,通过电流做功,把电能转化为内能。

解:

A.煮饺子时锅中冒出大量的“白气”,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故A错误;

B.煮汤圆的汤沸腾后继续用猛火加热,温度保持不变,故B正确;

C.粽子出锅时会闻到浓浓的粽香,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故C正确;

D.烤箱将电能转化为内能,使烤箱内的月饼被烤熟,故D正确。

故选:

A。

3.如图是2020年6月21日出现的日环食现象,下列图中的光现象成因与此相同的是( )

A.雨后“彩虹”B.山的“倒影”

C.水中“折筷”D.“手影”游戏

【答案】D

【解析】

(1)光在同种、均匀、透明介质中沿直线传播,产生的现象有小孔成像、激光准直、影子的形成、日食和月食等;

(2)光线传播到两种介质的表面上时会发生光的反射现象,例如水面上出现岸上物体的倒影、平面镜成像、玻璃等光滑物体反光都是光的反射形成的;

(3)光线在同种不均匀介质中传播或者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就会出现光的折射现象,例如水池底变浅、水中筷子变弯、海市蜃楼等都是光的折射形成的。

解:

发生日食时,太阳、月球、地球三者都在同一直线上,日环食是由于月球处于太阳和地球之间,不能完全遮住太阳光线而形成的,属于光的直线传播的应用;

A.雨后“彩虹”,是光的色散现象,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故A不合题意。

B.山的“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故B不合题意;

C.水中“折筷”,是光线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发生折射的缘故,故C不合题意;

D.“手影”游戏,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D符合题意。

故选:

D。

4.商场和超市出口处的报警器由检测天线、检测门、检测器构成。

营业员在结账后,会将贴在商标上具有磁性的软标签消磁。

若商品的软标签未经消磁而经过检测通道,检测天线便检测到商品上标签的磁性,从而将机械运动转化为电流,显示在仪表上。

由此可见,报警器的原理与下列图中原理相同的是(  )

 

【答案】D

【解析】闭合电路中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电路中就有感应电流产生,该现象称为电磁感应现象,该过程中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分析选项中各图的工作原理,找出与报警器工作原理相同的图即可。

解:

根据题意“从而将机械运动转化为电流,显示在仪表上”可知,该过程是有感应电流产生,所以报警器的工作原理为电磁感应现象;

A.该实验是奥斯特实验,说明通电导线周围有磁场,故A不符合题意;

B.图中导体通电后能在磁场中运动,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反映了电动机的工作原理,故B不符合题意;

C.该实验说明了同名磁极相互排斥,故C不符合题意;

D.话筒中的线圈振动时会切割磁感线,有感应电流产生,是电磁感应现象,与报警器工作原理相同,故D符合题意;

故选:

D。

5.中央电视台《是真的吗》某期节目中,有这样一个实验:

将一根绳子穿过内壁和端口光滑的空心圆筒,绳子上端系一个金属球,下端与装有皮球的网袋连接。

转动空心圆筒,使金属球转动(如图)。

随着转速加大,网袋由静止开始向上运动。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金属球转动速度越大,惯性越大

B.金属球转动过程中,运动状态保持不变

C.网袋静止时,它对绳子的拉力和绳子对它的拉力是一对平衡力

D.网袋开始向上运动,说明所受到的拉力大于它的重力

【答案】D

【解析】

(1)惯性是指一切物体都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惯性的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

(2)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包括速度的改变和运动方向的改变;

(3)二力平衡的条件:

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

(4)加速运动的方向与合力的方向的相同。

解:

A.惯性的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的有关,与速度无关,故A错误;

B.金属球转动过程中,运动方向在不断改变,所以运动状态发生改变,故B错误;

C.网袋对绳子的拉力与绳子对网袋的拉力作用在两个物体上,所以不是一对平衡力,故C错误;

D.当网袋开始向上加速运动时,说明此时网袋受到的合力方向向上,即所受拉力大于重力,故D正确。

故选:

D。

6.工人利用滑轮组吊起重为2400N的路灯杆(质量分布均匀)。

如图所示,这是路灯杆一端刚被匀速拉起的简图。

路灯杆离地后被匀速提升1m,绳端拉力F=1000N.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路灯杆一端刚被匀速拉起时,相当于费力杠杆

B.路灯杆离地后,受到的拉力小于2400N

C.路灯杆离地后,绳端拉力F做的功为1000J

D.路灯杆离地后,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80%

【答案】D

【解析】

(1)动力臂大于阻力臂的杠杆叫省力杠杆。

(2)处于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物体,受到平衡力作用。

(3)由图可知承担物重的绳子段数n=3,则绳子移动的距离s=3h,再根据W总=Fs可得出F做的总功。

(4)根据W有=Gh求出有用功,再根据机械效率的公式求出机械效率η。

解:

A.路灯杆一端刚被匀速拉起时,阻力为路灯杆的重力G,作用点在重心上,绳子对路灯杆的拉力是动力F,支点为路灯杆的左端,可见,动力臂大于阻力臂,所以路灯杆相当于省力杠杆,故A错误。

B.路灯杆离地后被匀速提升,杆受到的拉力与重力是一对平衡力,则拉力为:

F拉=G=2400N,故B错误。

C.由图可知承担物重的绳子段数n=3,路灯杆离地后被匀速提升1m,

则绳子自由端移动距离为:

s=3h=3×1m=3m,

绳端拉力F做的功为:

W总=Fs=1000N×3m=3000J,故C错误。

D.路灯杆离地后,所做有用功为:

W有=Gh=2400N×1m=2400J,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

η

100%=80%,故D正确。

故选:

D。

7.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

当开关S1闭合、S2和S3断开,滑片P移到中点时,R3消耗的功率为P3;当开关S1和S2闭合、S3断开,滑片P移到最右端时,电流表A1的示数为I1;当开关S1、S2和S3都闭合,滑片P移到最右端时,电流表A1的示数为I1',R3消耗的功率为P3',电流表A1和A2的示数之差为0.2A.已知滑动变阻器R1的最大阻值为30Ω,I1:

I1'=1:

3,P3:

P3'=1:

9.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电源电压是9V

B.R2的阻值是10Ω

C.电流表A1的示数I1'是1.8A

D.R3消耗的功率P3是3.6W

【答案】C

【解析】

(1)当开关S1、S2和S3都闭合,滑片P移到最右端时,R1、R2、R3并联,电流表A1测R2和R3支路的电流之和,电流表A2测干路电流,根据并联电路的电流特点结合电流表A1和A2的示数之差为0.2A得出通过R1的电流,根据并联电路的电压特点和欧姆定律求出电源的电压;

(2)当开关S1和S2闭合、S3断开,滑片P移到最右端时,电路为R3的简单电路,电流表A1测电路中的电流,根据并联电路的特点结合I1:

I1'=1:

3求出通过R2、R3的电流之比,根据并联电路的电压特点和欧姆定律求出两电阻的阻值关系;当开关S1闭合、S2和S3断开,滑片P移到中点时,

R1、R2、R3串联,根据P=I2R结合P3:

P3'=1:

9求出通过R3的电流之比,根据电源的电压不变得出等式即可求出R2、R3的电阻值;

(3)根据并联电路的电压特点和欧姆定律求出电流表A1的示数I1'的大小;

(4)当开关S1闭合、S2和S3断开,滑片P移到中点时,根据电阻的串联和欧姆定律求出电路中的电流,再根据P=UI=I2R求出R3消耗的功率。

解:

当开关S1闭合、S2和S3断开,滑片P移到中点时,等效电路图如图1所示;

当开关S1和S2闭合、S3断开,滑片P移到最右端时,等效电路图如图2所示;

当开关S1、S2和S3都闭合,滑片P移到最右端时,等效电路图如图3所示;

A.因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且图3中电流表A1和A2的示数之差为0.2A,

所以,通过R1的电流IR1=0.2A,

因并联电路中各支路两端的电压相等,

所以,由I

可得,电源的电压:

U=IR1×R1=0.2A×30Ω=6V,故A错误;

B.因并联电路中各支路独立工作、互不影响,

所以,图2和图3中,通过R3的电流不变,

由I1:

I1'=1:

3可知,I1:

IR2=1:

2,

,即R3=2R2,

因图1和图3中,P3:

P3'=1:

9。

所以,由P=I2R可得,

,即

因电源的电压不变,

所以,

解得:

R2=5Ω,R2=2R2=10Ω,故B错误;

C.图3中,电流表A1的示数:

I1'

1.8A,故C正确;

D.因串联电路中总电阻等于各分电阻之和,

所以,图1中的电流:

I

0.2A,

R3消耗的功率:

P3=I2R3=(0.2A)2×10Ω=0.4W,故D错误。

故选:

C。

8.在水平桌面上放有一薄壁柱形容器,底面积为100cm2,将一个重力为2.5N,底面积为40cm2,高为10cm柱形玻璃杯A漂浮于水面,底部连接有一个实心金属块B,B的密度为2×103kg/m3,细线未拉直,如图甲所示。

然后向容器中注水,细线拉力随时间变化图象如图乙所示(容器无限高,g=10N/kg),最后A、B两物体在水中处于静止状态(B未与底部紧密接触,细线不可伸长且质量体积忽略不计),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注水前,玻璃杯A所受浮力的大小2.5N

B.注水前,水对玻璃杯A底部的压强大小625Pa

C.向容器中注水时,t1时刻到t2时刻加水的体积为50cm3

D.B物体的重力为2N

【答案】C

【解析】

(1)根据漂浮时浮力与重力相等即可求出玻璃杯A所受浮力;

(2)由于玻璃杯A处于漂浮,根据浮力产生的原因水对玻璃杯A底部的压力与浮力相等,利用p

求出底部受到的压强;

(3)由图乙可知浮力的变化,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即可求出玻璃杯A排开水增加的体积,然后根据玻璃杯A的底面积求出水升高的高度,利用V=Sh即可求出加水的体积;

(4)对物体B受力分析,列等式算出物体B的体积,根据GB=ρBgVB算出B的重力。

解:

(1)由于玻璃杯A处于漂浮,则受到的浮力F浮=GA=2.5N,故A正确;

(2)玻璃杯A处于漂浮,根据浮力产生的原因可知:

水对玻璃杯A底部的压力F=F浮=2.5N;

则玻璃杯A底部受到的压强p

625Pa,故B正确;

(3)由图乙可知t1时刻到t2时刻浮力的变化为:

△F浮=1N﹣0.5N=0.5N,

由F浮=ρ水gV排得玻璃杯A增加的浸没水中体积:

△V浸=△V排

5×10﹣5m3=50cm3,

水面升高的高度△h

1.25cm,

则加水的体积△V水=(S﹣SA)△h=(100cm2﹣40cm2)×1.25cm=75cm3,故C错误;

(4)物体B处于静止状态,受重力、浮力、拉力,由图知拉力最大为1.0N,即ρBgVB=ρ水VBg+F,

代入数据得:

2×103kg/m3×10N/kg×VB=1×103kg/m3×10N/kg×VB+1.0N,

解得:

VB=10﹣4m3,

B物体的重力为:

GB=ρBgVB=2×103kg/m3×10N/kg×10﹣4m3=2N,故D正确。

故选:

C。

二、填空作图题(本题共6个小题,作图题每图1分,其余每空1分,共12分):

9.国庆节期间,小明坐客车去旅游,当客车行驶到高速公路保持车距标识牌0m处时,恰好后面一辆小汽车行驶到客车旁,此时客车上速度计显示为80km/h.当客车匀速行驶到标识牌100m处时,小汽车匀速行驶到标识牌200m处,小汽车  (选填“已经”或“没有”)超速;以小汽车为参照物,客车是向  (选填“前”或“后”)运动的。

(此高速路段限定小汽车最高速度为120km/h)

【答案】已经;后。

【解析】

(1)利用速度公式求出小汽车的速度对比限速作出判断;

(2)如果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不变则物体是静止的,如果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不断变化,则物体是运动的。

解:

由v

得:

客车行驶时间为:

t

h;

则小汽车的速度为:

v

160km/h>120km/h;故小汽车超速了;

以小汽车为参照物,客车向后运动。

故答案为:

已经;后。

10.标准大气压下完全燃烧0.042m3的煤气放出的热量是  J.若50%的热量被水吸收,能使质量为2.5kg初温为25℃的水升高  ℃.[q煤气=4.0×107J/m3,c水=4.2×103J/(kg•℃)]

【答案】1.68×106;75。

【解析】

(1)已知煤气的热值和体积,可利用公式Q放=Vq计算完全燃烧0.042m3的煤气放出的热量;

(2)根据Q放×50%=c水m(t﹣t0)变形求出水的末温,水在标准大气压下沸点为100℃,由此判断水升高的温度。

解:

(1)0.042m3煤气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

Q=vq煤气=0.042m3×4.0×107J/m3=1.68×106J;

(2)煤气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的50%被水吸收,

即:

Q放×50%=Q吸=c水m(t﹣t0)

所以水的末温:

t

t0

25℃=105℃,

因为水在标准大气压下沸点为100℃,所以水吸热后温度能升高到100℃,

则水升高的温度:

△t=100℃﹣25℃=75℃。

故答案为:

1.68×106;75。

11.如图所示,甲、乙为两个质量均匀的圆柱体,放置在水平地面上,它们的底面积之比是2:

3,高度之比也是2:

3,它们对水平地面的压强相等;那么甲、乙的密度之比ρ甲:

ρ乙=  ,如果将甲、乙分别沿水平方向截去相同高度,并将截去部分叠放在对方剩余部分上,最终甲、乙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之比p甲:

p乙=  。

【答案】3:

2;1:

1。

【解析】

(1)物体对水平面的压力和自身的重力相等,均匀圆柱体对水平地面的压强p

ρgh,结合高度关系和压强关系得出甲、乙的密度之比;

(2)将甲、乙分别沿水平方向截去相同高度,并将截去部分叠放在对方剩余部分上,根据G=mg=ρVg=ρShg表示出最终甲、乙对水平地面的压力,利用p

求出最终甲、乙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之比。

解:

(1)因物体对水平面的压力和自身的重力相等,

所以,均匀圆柱体对水平地面的压强p

ρgh,

则甲、乙的密度之比:

(2)将甲、乙分别沿水平方向截去相同高度△h,并将截去部分叠放在对方剩余部分上,

由G=mg=ρVg=ρShg可得,最终甲、乙对水平地面的压力分别为:

F甲=G甲剩+G乙截=ρ甲S甲(h甲﹣△h)g+ρ乙S乙△hg

ρ乙

S乙(

h乙﹣△h)g+ρ乙S乙△hg

ρ乙S乙h乙g,

F乙=G乙剩+G甲截=ρ乙S乙(h乙﹣△h)g+ρ甲S甲△hg

=ρ乙S乙(h乙﹣△h)g

ρ乙

S乙△hg=ρ乙S乙h乙g,

则F甲:

F乙

ρ乙S乙h乙g:

ρ乙S乙h乙g=2:

3,

最终甲、乙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之比:

故答案为:

3:

2;1:

1。

12.如图,电源电压恒定,闭合S,S1,S2,移动滑动变阻器R2的滑片到a点(图中未标出),电流表A1和A2的示数分别为I1和I2;保持滑片位置不动,断开S1、S2,闭合S,此时电压表的示数为U1,R2的功率为P1,灯泡恰好正常发光;再将滑片移动到最右端,此时电压表示数为U2,电流表A2电流为0.4A,R2的功率为P2.已知R1=6Ω,I1:

I2=3:

2,U1:

U2=5:

6,P1:

P2=25:

18.则电源电压为  V,小灯泡的额定功率为  W,(小灯泡电阻不变)

【答案】12;2.67。

【解析】分析开关在不同情况下电路的连接方式,根据并联电路特点求出滑片在a点时变阻器Ra的值,再由P=UI求出电流之比,根据串联电路的特点和电源电压恒定列式解题。

解:

闭合S、S1、S2,移动滑动变阻器R2的滑片到a点时(即接入电路电阻为Ra),由图可知,Ra与R1并联接入电路,电流表A2测通过R1的电流,电流表A1测干路电流,

已知此时电流表A1和A2的示数分别为I1和I2,即干路电流为I1,通过R1的电流为I2,

由并联电路的电流特点可得:

I1=Ia+I2,又I1:

I2=3:

2,所以可得Ia:

I2=1:

2,

由欧姆定律可得:

,所以Ra=2R1=2×6Ω=12Ω;

保持滑片位置不动,断开S1、S2,闭合S,此时Ra与L串联,电压表测变阻器的电压U1,电路中的电流为I串1;

再将滑片移动到最右端,即变阻器全部接入电路,此时电压表示数为U2,电路中的电流为I串2=0.4A,

已知前后两次变阻器R2消耗的功率分别为P1、P2,且P1:

P2=25:

18,U1:

U2=5:

6,

由P

可得Ra与变阻器最大阻值R的比值为:

可得变阻器的最大阻值R=2Ra=2×12Ω=24Ω,

因电源电压不变,所以由欧姆定律可得:

U=I串1(Ra+RL)

(12Ω+RL)﹣﹣﹣﹣﹣﹣﹣﹣①

U=I串2(R+RL)

(24Ω+RL)﹣﹣﹣﹣﹣﹣﹣﹣﹣②

由①②解得:

RL=6Ω,

电源电压:

U=I串2(R+RL)=0.4A×(24Ω+6Ω)=12V;

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流:

I串1

A,

灯泡电阻不变,则灯泡的额定功率即正常发光时的功率:

P额=I串12RL

6Ω≈2.67W。

故答案为:

12;2.67。

13.Colinfurze是英国一名普通水管工,没上过大学,16岁起成为学徒帮人家修水管,从小对手工制作特感兴趣。

最新发明,HoVerbike﹣﹣悬浮自行车,如图。

造型很奇怪?

那就对了,因为它能飞!

起!

来!

自行车上装有电动机,前后各有一个类似风扇的装置,当“风扇”转动速度达到一定程度,自行车就可以飞起来。

并且依靠身体前倾、后仰、左斜、右偏等动作,就能控制前进方向,还能在空中悬停。

车上还装有一个较宽的座位,可以让人坐的很舒服,不过下车的时候得小心一点,因为没有刹车,不容易“停车”。

脑洞大开的他还发明了火箭筒,并把它安到了卡丁车上,当火箭筒向后喷火时,卡丁车能快速向前,据说火力全开时速度能达到130km/h。

靠着自己奇奇怪怪的各种发明创造在Youtube频道上吸粉超过500万人,频频打破吉尼斯世界记录。

各种国际大牌更是纷纷成为他的合作对象。

请根据题中描述,写出一条与物理有关的信息,并说出涉及的物理知识。

示例:

物理信息:

风扇转动速度达到一定程度,自行车可以飞起来;

物理知识: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作答:

物理信息:

  ;

物理知识:

  。

【答案】当火箭筒向后喷气时,卡丁车能快速向前;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解析】根据题目中的信息找出相应的物理知识:

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减小压强的方法等。

解:

根据“当火箭筒向后喷气时,卡丁车能快速向前”,知道:

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根据“车上还装有一个较宽的座位,可以让人坐的很舒服”,知道:

在压力一定的情况下,增大受力面积,减小压强;

故答案为:

当火箭筒向后喷气时,卡丁车能快速向前;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14.

作图题:

(1)如图是一种活塞式抽水机的示意图,其中手柄AOB是一个杠杆。

请在图中画出手柄被扶起过程中作用在A点的最小动力F1及其力臂L1。

【答案】见解析。

【解析】杠杆平衡条件:

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F1L1=F2L2),在阻力跟阻力臂的乘积一定时,动力臂越长,动力越小。

解:

由杠杆平衡条件F1L1=F2L2可知,在阻力跟阻力臂的乘积一定时,动力臂越长,动力越小;

图中支点在O点,动力作用在A点,因此OA作为动力臂L1时最长,此时动力最小;手柄被扶起过程中,动力的方向是向上的,过点A垂直于OA向上作出最小动力F1的示意图,如图所示:

(2)在如图所示中根据电流方向标出通电螺线管的N,S极。

(如图所示)

【答案】见解析。

【解析】根据线圈的绕向和电流方向,利用安培定则可以确定电磁铁的NS极。

解:

电流从螺线管的左端流入,右端流出,结合线圈绕向利用安培定则可以确定电磁铁的右端为N极,左端为S极。

答案如下图所示:

三、实验探究题(本题共3个小题,15小题6分,17小题8分,18小题8分,共22分):

15.某学习小组“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进行了如下操作:

(1)安装并调节烛焰、透镜和光屏,使它们三者中心大致在  。

(2)通过探究,记录并绘制了物距u与像距v之间的关系图象,如图甲所示,则该凸透镜的焦距是  cm。

(3)当蜡烛放在如图乙所示位置时,调节光屏,可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  的实像,生活中的  (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就是利用这样的成像原理工作的。

(4)若将透镜的上半部分用不透明的纸板挡住,则光屏上  (选填“能”或“不能”)成完整的像。

(5)在图乙中,小明借来物理老师的眼镜将其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发现光屏上原本清晰的像变模糊了,向右移动光屏,光屏上的像又变清晰,说明老师戴的是  (选填“近视”或“远视”)眼镜。

【答案】

(1)同一高度;

(2)5;(3)缩小;照相机;(4)能;(5)近视。

【解析】

(1)为了使像能成在光屏的中心,必须使烛焰、凸透镜和光屏三者的中心放在同一高度上;

(2)凸透镜成像时,u=v=2f时,物体成倒立、等大的实像,根据这个特点求出凸透镜的焦距;

(3)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4)凸透镜成像光的折射现象,物体发出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会聚在凸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形成物体的实像;如果凸透镜的口径大,透过的光多,像就亮;口径小,透过的光少,像就暗;

(5)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能使光线的会聚点推迟延后;近视眼是远处物体的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需佩戴凹透镜。

解:

(1)根据实验的要求,让像成在光屏的中心,必须使烛焰、凸透镜和光屏三者的中心放在同一高度上;

(2)由图象可知,u=v=2f=10cm,所以f=5cm;

(3)当蜡烛放在如图乙所示位置时,物距为15cm,焦距为5cm,此时的物距大于二倍焦距,调节光屏,能在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