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单元过关检测卷含答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725445 上传时间:2023-02-22 格式:DOCX 页数:62 大小:278.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单元过关检测卷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2页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单元过关检测卷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2页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单元过关检测卷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2页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单元过关检测卷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2页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单元过关检测卷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单元过关检测卷含答案.docx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单元过关检测卷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单元过关检测卷含答案.docx(6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单元过关检测卷含答案.docx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单元过关检测卷含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单元过关检测卷(含答案)

第1单元过关卷

时间:

100分钟满分:

120分

一、积累与运用(24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元勋(xūn)奠基(diàn)澎湃(bài)鞠躬尽瘁(cuì)

B.挚友(zhì)迭起(dié)咳嗽(sou)鲜为人知(xiān)

C.卓越(zhuó)校对(xiào)薪金(xīn)气冲斗牛(dǒu)

D.硕果(shuò)草率(shuài)悠然(yōu)潜心贯注(qián)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3分)

A.选聘 深宵 至死不懈 契而不舍

B.调羹绞肉马革裹尸妇儒皆知

C.谣言昼夜慷慨淋漓目不窥园

D.小楷吩咐一反即往深恶痛绝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对这一转变做出了巨大贡献的,有一位长期以来鲜为人知的科学家——邓稼先。

B.在上下五千年的沧桑岁月中,荆楚大地上叱咤风云的政治家、博学睿智的科学家不断涌现。

C.爱出风头的他经常夸夸其谈,与别人争吵时锋芒毕露。

D.耶鲁大学毕业的秦玥飞,毅然回国担任大学生村干部,六年来奋战在脱贫攻坚一线,成了当地家喻户晓的人物。

4.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3分)

①回顾那些伟大的科学家、思想家、文学家、艺术家、政治家、宗教家等等数不清的杰出人物,他们终其一生,孜孜以求,将自己最重要的精神力量,都凝聚在自己的作品中,为人类的精神史建造了一座又一座辉煌的宫殿。

②凡是走进这宫殿,一件件认真观赏这精神产品的人,必然会被这光辉所映照,会在这光辉中获得光明与力量。

③读优秀的书,能使我们的精神变得广阔、深邃、博大。

④这宫殿与物质的宫殿最大的不同之处,是那宫殿中的每一件作品,都不是僵死的存在,而是在时间的大幕中,悄悄地燃烧着、永不休止地散发着精神的光辉。

⑤因为优秀的书,不仅是知识的结晶,更是人类情感与思想的结晶,是人类精神的花朵与果实。

A.③⑤①④② B.③⑤①②④ C.①②④⑤③ D.①④②③⑤

5.请你参加以“新时期最可爱的人”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完成后面的题目。

(8分)

12月10日上午,在西安市凤城五路世纪金花商场与沃尔玛超市两楼之间,一女子从11楼坠落,正在巡查的世纪金花商场保安李国武急忙冲上前,想要徒手托接此女子,不幸被砸身亡,坠楼女子也当场身亡。

李国武同志的英雄事迹感动了所有西安人,他被未央区授予见义勇为先进个人称号。

同时,全国各大媒体纷纷报道,对李国武舍己救人的义举进行了广泛宣传,弘扬品质西安的正能量。

【活动一:

积极推荐】同学们准备推荐李国武为陕西“新时期最可爱的人”,请你根据他的事迹,写一段推荐词。

要求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100字左右。

【活动二:

网上跟帖】一人坠楼,却造成两个家庭的破碎,这是谁也不愿意看见的沉痛悲剧。

李国武救人身亡的行为在网络上引起了诸多争议。

下面是两位网友发布在某论坛的言论,请你跟帖,反驳他们的观点。

云天外:

李国武人挺善良,就是缺乏常识,不知道高空坠物的势能有多大。

暮雪纷纷:

高空徒手接人能有多大成功率?

不仅人没救到,还牺牲了自己。

智商欠费,他真是徒有其勇的莽夫!

我的跟帖:

6.下列有关文学常识和课文内容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4分)

A.邓稼先,我国研制和发展核武器的重要技术领导人,为我国成功研制原子弹、氢弹和新型核武器做出了重要贡献。

B.《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结构严谨,开篇总领全文后,先表现闻一多“学者的方面”,后表现闻一多“革命家的方面”,在上下两部分之间,用总承上文和总起下文的句子,使文章衔接紧密,过渡自然。

C.在《回忆鲁迅先生(节选)》一文中,作者通过对她所知道的鲁迅先生的一些生活琐事的描写,向世人展现了一个与人们眼中的形象不同的,更和蔼、更随和、更真实的鲁迅,并借此来抒发自己对鲁迅先生的怀念之情。

D.《孙权劝学》选自北宋司马光主持编纂的编年体断代史《资治通鉴》。

本文以对话表现人物,孙权劝学,先一语破的,向吕蒙指出“不可不学”;继而现身说法,指出“学”“大有所益”,使吕蒙无可推辞,“乃始就学”。

二、阅读探究(46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12分)

【甲】初,权谓吕蒙曰:

“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

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蒙曰: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孙权劝学》)

【乙】濮州刺史庞相寿坐贪污解任,自陈尝在秦王幕府。

上怜之,欲听还旧任。

魏征谏曰:

“秦王左右,中外甚多,恐人人皆恃恩私,是使为善者惧。

”上欣然纳之,谓相寿曰:

“我昔为秦王,乃一府之主;今居大位,乃四海之主,不得独私故人。

大臣所执如是,朕何敢违!

”赐帛遣之。

相寿流涕而去。

(《唐太宗不徇私》)

7.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

(4分)

(1)及鲁肃过寻阳(     )

(2)濮州刺史庞相寿坐贪污解任(     )

(3)不得独私故人(     )

(4)相寿流涕而去(     )

8.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2分)

恐人人皆恃恩私,是使为善者惧。

9.文中吕蒙与唐太宗有什么相同的品行?

能反映这种品行的历史故事还有不少,试举一例。

(3分)

10.【甲】文“结友而别”与【乙】文“相寿流涕而去”各有什么妙处?

(3分)

(二)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18分)

七张纸条

①暴风雪袭来时,卡车却在茫茫戈壁滩中抛锚。

天地间霎时昏暗混沌,只剩下狂风、雪尘与彻骨的寒冷。

似乎连空气都冻成冰刃,嘶嘶叫着,从每个人的脖子上划过去。

七个人缩在狭窄的车厢里瑟瑟发抖,血和呼吸仿佛早已凝固。

死神一步步迫近,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了恐惧。

②这是一个很小的剧团,要去戈壁滩的深处慰问一支驻扎部队。

七个人里,年纪最大的四十二岁,是团长;年纪最小的十八岁,是剧团新成员。

他们是一对父子。

③七个人在暴风雪里坚持了一天一夜。

周围除了风雪,连飞鸟都见不到一只。

天气越来越恶劣,死神近在咫尺。

④又熬过一天。

风雪仍然肆虐,世界只剩一辆被埋起半截的卡车。

所有人都知道,假如黄昏以前仍然没有人发现他们,他们将会被无声无息地冻死在夜的戈壁滩。

⑤终于决定让一个人离开,徒步走进暴风雪中寻找救援。

这是他们最后的希望。

假如运气好的话,那个人可以找到救援队并顺利返回,这样他们就能够得救。

团长宣布完这个决定,静静地看着所有的人。

⑥没有人主动站出来。

谁都知道一旦离开车子,生命会脆弱得如同高空中落下的鸡蛋。

留在车厢里生还的机会,远比一个人在风雪中独行要大得多。

可是必须有人走出去——或者找到救援。

⑦车厢里死一般寂静。

每个人都面无表情。

团长看看儿子,儿子急忙低下头——他的身体是七个人里最好的,是寻找救援的最好人选。

⑧“那么大家写在纸上吧,票数最多的人走出去。

”他掏出一张纸,撕成大小均匀的七张纸条。

他将纸条分别递到其他六个人手里。

大家用冻得僵硬的手在纸条上郑重地写下一个名字,然后将纸条小心地折好,交给团长。

⑨团长将七张纸条依次打开,表情越来越严峻。

纸条全部看完,他长叹了一口气,把纸条递给他的儿子。

他说,大家的意思,改不了。

⑩儿子从父亲手里接过纸条,一张一张慢慢地看。

看完抬头,看父亲一眼,再看其余每个人一眼,然后推开车门走了出去。

他没说一句话。

他的眼睛里饱含泪花,表情很是悲壮。

他深知走出车厢意味着什么。

狂风裹挟着雪尘刹那间涌进车厢,车厢里的温度骤然变得更低。

再寻找他,风雪里只剩一个越来越小的暗灰色影子——他在瞬间将自己淹进雪的海洋。

⑪他们还是得救了。

不是因为团长的儿子领回了救援人员,而是因为暴风雪终于过去。

救援直升机在空中发现了他们抛锚的卡车。

又在三个小时以后,在雪地里找到了团长的儿子。

他走出去很远,那绝对是别人不能够达到的距离。

他努力了,可是没有用。

他不是神,他只是一位十八岁的少年。

人们没能将他救活。

⑫整理遗物的时候,有人在他的口袋里发现七张对折的小纸条。

七张纸条上,写着七个不同的名字……

1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篇文章的内容(不超过50字)。

(4分)

12.第①段画线句是____________描写,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

13.文中写到各种不同的“表情”,联系上下文分析其原因。

(4分)

(1)第⑨段中父亲“表情越来越严峻”,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⑩段中儿子“表情很是悲壮”,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下列对本文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小说赞美了父亲勇于自我牺牲的伟大精神。

B.艰苦恶劣的环境能考验出每个人的品质。

C.十八岁的儿子不应该去做这种无谓的牺牲。

D.儿子虽没有完成任务,但撑起了精神支柱。

15.小说结尾又提到“七张纸条”,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4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16分)

我是吴宓教授

①每天早上七点半,《欧洲文学史》教授吴宓准时来到教室,开始在黑板上书写。

很快,讲义抄了满满一黑板,详细写着参考书、著者、出版社、出版年代等。

学生上前偷看,发现他所写的,竟全凭记忆。

②课堂上的吴教授,常穿一袭灰布长袍,一手拎布包袱,一手拄手杖,戴一顶土棉纱睡帽就走上讲台。

打扮虽然古板,讲的却是纯英文诗歌。

而且开讲时,笔记或纸片看都不看一眼,所有内容均脱口而出,讲到得意时,还要拿起手杖,随着诗的节律,一轻一重地敲着地面。

③课堂上这番潇洒,是吴宓花了苦功夫才换来的。

半夜时分,别人都睡下了,室友钱穆经常看见他埋头备课,抄写小纸条。

第二天一早,别人还没醒,他已经在“室外晨曦微露中”反复诵读。

④当他任教东南大学时,清华大学四年级学生梁实秋曾旁听他的课,回校后半是羡慕半是嫉妒地抱怨:

内容丰富,井井有条,学校未能罗致,“宁非憾事哉”。

⑤他像一座钟。

他给学生批改作业,字迹工整,写下的外文字母及数字,笔画粗细,好像印刷的一样整齐。

一次,有个青年教师不小心把上课用的教科书丢了,吴宓要求他上课前必须找到。

当晚,宿舍熄灯睡觉,吴先生前来敲门,高声问:

“教科书找到没有?

”这名不耐烦的教师只好骗他:

“找到了,吴先生,请放心吧。

”这才过关。

⑥这位老师,给学生们留下的印象是“认真、负责、一丝不苟”,“上课像划船的奴隶那样卖劲”。

这些学生中,许多人后来大名鼎鼎:

钱锺书、曹禺、吕叔湘、李赋宁……与他们相比,老师吴宓一度不那么出名。

⑦比起课堂上的严谨,学生们更爱回忆吴宓课下的关爱。

一次,他和学生们一起走在街上,对面开来一辆汽车,他连忙举起手杖,一面挡住车,一面催着女学生们一字排站在人行道上,这才让开道路。

⑧类似的故事口耳相传,让古板的吴教授在后人记忆里鲜活起来。

在他曾任教的清华大学学生BBS上,不久前一个女学生略带羡慕地提到,当年在清华课堂上,看见有女生站着听课,吴先生总是会跑出去替她们找来凳子坐。

又有人追忆起吴先生点名,点到“金丽珠”这个名字,情不自禁地说:

“这个名字多美。

”全班大笑。

⑨这位教授经济并不宽裕,他身上的长衫年岁太久,磨损得布纽扣都要掉了,也舍不得换。

但他却很舍得请学生吃饭。

每次在小馆子里坐下,他都神情严肃地拿过菜单,用正楷在小纸片上写下要点的菜及价格,一笔一笔算清楚,估量口袋里的钱够用,这才交给跑堂的。

⑩学生李廷先最难以忘怀的,是与老师“月下湖畔、吟咏啸傲”的往事。

而钱锺书也把老师课堂上的风采学了几分。

正如学者江弱水所言,除了老师这个身份,怎么来描画吴宓其实都不到位。

从东南大学,到西南师院,数也数不清的讲堂上,作为“老师”的吴宓“划过了动荡不已的时代,也划过了他的一生”。

⑪可惜,到这一生要结束的时候,他已经不能当老师了。

1976年,因身体原因吴宓回到陕西老家,听说一些中学因为没有外语老师而不开英语课,便急切地问:

“他们为什么不请我啊?

我还可以讲课。

⑫没有人记得他的教授身份,除了他自己。

据说,弥留之际,他不停地喊着:

“我是吴宓教授。

(选文有删改)

16.第④段中,加点词语“嫉妒”的正确读音是(    ),在文中的具体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

17.本文记叙的是吴宓教授的事迹,却在第⑥段写他大名鼎鼎的学生钱锺书、曹禺、吕叔湘、李赋宁,这运用的是____________手法,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分)

18.阅读全文,完成下表。

(4分)

吴宓教授的特点

具体表现

(1)

讲课时不看资料,所有内容脱口而出

勤奋

(2)

(3)

批改学生作业,字迹工整

关爱学生

(4)

19.请你阅读全文,分析文章结尾画线句子的作用。

(5分)

三、作文(50分)

20.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文章。

生活中难免会发生一些难过的事,被忽视、被误解、被伤害。

但也总有一些人、一些事,让你觉得相遇一场,是命中注定的幸运。

嗨,别沮丧啊!

人生,总会有不期而遇的温暖。

请以《不期而遇的温暖》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不少于600字;②有真情实感,不得抄袭;③不限文体(诗歌除外),文体特征鲜明;④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

答案:

第一单元过关卷

一、1.D 点拨:

A项“湃”应读pài;B项“鲜”应读xiǎn;C项“校”应读jiào。

2.C 点拨:

A项“契而不舍”应为“锲而不舍”;B项“妇儒皆知”应为“妇孺皆知”;D项“一反即往”应为“一反既往”。

3.C 点拨:

“锋芒毕露”指锐气和才干全都表现出来,用在此处不合语境。

4.A

5.【活动一】示例:

当危险来临时,他毫不畏惧勇往直前;当他人遇到困难时,他毫不犹豫伸出救援之手;当生命安全受到威胁时,他仍义无反顾。

作为一名保安,他以职业的使命感保一方平安,将人性闪耀的光辉照亮到最后。

【活动二】示例:

对于那些伸手去接坠楼者的人,无论他们是出于本能忘记危险,还是明知危险却能克服对危险的恐惧,我们都只能给予敬重。

因为他们的行为绽放出最美的人性光芒,任何一个活着的人都没有资格去贬低一个舍己救人的人。

6.D 点拨:

《资治通鉴》是编年体通史,不是断代史。

二、

(一)7.

(1)到,等到

(2)犯……罪

(3)偏爱

(4)离开

8.(我)担心每个人都依仗您的偏袒(枉法),这足以让那些行为端正的人恐惧。

9.相同:

都善于虚心听取他人的正确意见。

示例:

战国时齐王听取邹忌的建议,出现各诸侯国“皆朝于齐”的局面。

 鲁庄公听取曹刿的建议,取得“长勺之战”的胜利。

10.都是侧面描写,起到衬托的作用。

鲁肃与吕蒙“结友”,是为吕蒙的才略所折服而愿意与其深交,进一步从侧面表现了吕蒙才略的惊人长进。

“相寿流涕而去”是因为唐太宗没有帮他官复旧职,以他离开时的失望痛苦,反衬唐太宗虚心听取劝谏、不徇私枉法的深明大义。

(二)11.在被暴风雪吞噬的戈壁滩上,卡车抛锚了,父亲设法让儿子去寻找救援,结果大家得救了,儿子却牺牲在风雪中。

12.环境 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情境,渲染了气候的恶劣,引出下文父亲让儿子冒死离车寻找救援的故事

13.

(1)没有出现票数最多的人,选择异常艰难,只能让儿子去面临生死考验

(2)愿意接受父亲的重托,为了全车人脱离险境,必须挺身而出,冒死一战

14.D

15.照应前文,揭示真实情况;突出父子甘为他人作出牺牲的品质;赞扬了车上其他人的自我牺牲精神,具有令人回味的艺术效果。

(三)16.jídù 表达了作者对吴宓教授发自内心的钦佩之情

17.侧面烘托 突出吴宓教授学识之渊博、教学之严谨

18.

(1)潇洒

(2)半夜备课,早起诵读

(3)一丝不苟

(4)为学生拦车,为女生找凳子,请学生吃饭

19.吴宓教授弥留之际反复强调“我是吴宓教授”体现了他内心对教育事业的渴望之情,对于无法从事教学的不甘,作者用该句作为全文的结尾,表达了他对吴宓的同情和赞美之情。

三、20.思路点拨:

这是一道命题作文。

根据材料中的“总有一些人、一些事”,可知这是典型的记叙文题目,带有较浓的文学味道。

“不期而遇的温暖”意味着意外带来的别样的惊喜和感动,平常之中带着新意。

如何选取角度,要从生活的细微之处入手,以小见大,突出“温暖”对心灵的震撼,由此带来的意外之喜。

“温暖”可以理解为生活中的鼓励、他人的关爱、善意的提醒等。

带来“温暖”的对象还可以是大自然给予的启示,比如盛开的百合、街边的杨柳、石缝里的小草等给人温暖,催人奋进。

例文略。

第二单元过关卷

时间:

100分钟满分:

120分

一、积累与运用(32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屏障(zhànɡ)  澎湃(pài)  哺育(fǔ)  狂澜(lán)

B.嗥鸣(háo)怪诞(dàn)默契(qì)蚱蜢(zhà)

C.祈祷(qí)哽住(ɡěnɡ)崎岖(qū)金柝(tuò)

D.山巅(diān)亘古(ɡèn)老叟(sǒu)污秽(huì)

2.下列词语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项是(  )(3分)

A.懊诲 字帖 回环曲折    B.斑谰 戎尺 九曲连环

C.田笼 镐头 扑朔迷离D.摩损 体魄 一泻万丈

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他们二人配合默契,终于赢得了这场双打比赛的冠军。

B.看到浩浩荡荡的长江一泻千里,气势磅礴,我们的心胸变得更加开阔。

C.古有替父从军,今有背母求学,孝顺的美德重蹈覆辙,引发了人们对传统美德更深层的思考。

D.虽然这个特大传销集团的案情扑朔迷离,但警察明察秋毫,终将传销团伙一网打尽。

4.下面语段中标序号的句子都有语病,没有改正确的一项是(  )(3分)

从2017年5月10日起,“蓝鲸一号”开始试采可燃冰。

沉睡海底不知多少年代的“冰”,穿透厚达200米的泥质粉砂地层,①变为天然气被输送到大约1200米以上的海平面上,②这不但是全球首次,而且也是我国首次对可燃冰成功实现试采。

③连续187个小时的稳定产气,让我国成为全球第一个实现了在海域可燃冰试开采中获得连续稳定产气。

④这是中国人民实现世界科技高峰的又一标志性成就。

A.句子①删去“大约”

B.句子②“全球”与“我国”互换位置

C.句子③在结尾处加“的国家”

D.句子④把“实现”改为“推进”

5.依次填入下面横线上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黄河,中华民族的母亲河。

五千多年的华夏文明史与黄河有着血肉相连的关系,黄河流千古,流出了______________,流出了______________,流出了______________。

A.黄皮肤人的群落 灿若明珠的黄河古文化 漫无边际的黄土地

B.灿若明珠的黄河古文化 漫无边际的黄土地 黄皮肤人的群落

C.漫无边际的黄土地 灿若明珠的黄河古文化 黄皮肤人的群落

D.漫无边际的黄土地 黄皮肤人的群落 灿若明珠的黄河古文化

6.下列对课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黄河颂》是一首反映抗日救亡主题的现代诗,这首诗以热烈的颂歌形式塑造黄河的形象,并表达了中华儿女向它学习的决心。

B.《最后一课》是德国作家都德创作的一篇短篇小说,小说以普法战争为背景,表现了法国沦陷区人民的悲痛与抗议,表现出他们对祖国的眷恋深情。

C.《木兰诗》中,木兰代父从军表现了古代劳动人民乐观勇敢的精神,以及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D.《土地的誓言》是作家端木蕻良在20世纪40年代写于“九一八”事变十周年的一篇散文,抒发了作者对沦亡国土的思念之情。

7.名句默写。

(6分)

(1)万里赴戎机,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寒光照铁衣。

(《木兰诗》)

(2)夜阑卧听风吹雨,____________________。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3)________________,我言秋日胜春朝。

(刘禹锡《秋词》)

(4)《木兰诗》中从侧面描写木兰战功显赫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8分)

材料1 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

人人亲其亲,长其长,而天下平。

材料2 人家欲兴,必由家规严整始。

人家欲败,必由家规颓废始。

材料3 中国人历来重视门楣家风的教育和传承,讲求耕读为本,诗礼传家,传统文化思想紧紧地凝固和塑造了中国民众的固有家风,形成了明礼、孝亲、忠厚、诚信、勤俭等“中国式”家风。

传统家风对人的塑造和培养,促进了人们的价值共识和道德形成,深刻地影响和培育着一个文明大国应有的“国风”。

材料4 “家训”不仅是每个家族的财富,也是社会的财富。

“家教”不仅关乎每个家族的子弟,也关乎社会整体。

良好的“家风”非常有助于构建和谐社会。

材料5

材料6 家住莆田市城厢区龙桥街道的陈汝煌照顾体弱多病的父亲的事迹,在全市被传为佳话。

父亲多年身患高血压、冠心病,陈汝煌每天清晨五点钟就起床陪父亲聊天、散步,一下班就回家陪护,经常为父亲收拾排泄物,擦洗身子。

父亲住院37天,他每天都尽心照料,一天最多睡三个小时,父亲行动不便,无法上街理发,他就自学理发。

在陈汝煌的影响下,全家人悉心照顾老人。

(1)阅读材料1到材料4,下列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家庭和睦,国家自然就安定。

B.是否建设优良家风事关一个家庭的兴衰成败。

C.“家风”能够影响“国风”,但影响不大。

D.构建和谐社会、培养高尚人格需要良好的“家风”。

(2)材料5是校刊中的一幅插图,请根据这幅图拟写一则公益广告语。

(3分)

(3)请根据材料6,为孝亲模范陈汝煌写一段颁奖词。

(50字左右)(3分)

二、阅读探究(38分)

(一)(10分)木兰诗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2分)

(1)木兰当户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旦辞爷娘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4分)

(1)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2)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11.回忆全文,思考木兰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你还知道中国古代有哪些保家卫国的巾帼英雄?

(4分)

(二)(7分)

中国的土地

刘湛秋

 

12.诗歌的第二节,怎样写出了中国人民的美丽?

(3分)

13.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4分)

A.“激流的三峡传来神女的叹息”一句表明了作者由三峡的神女峰联想到帮助大禹治水的神女传说,这既写出了祖国山川之美,又自然地暗示出中华民族历史的悠久和文化的古老。

B.作者恰当地用“微风下的湖水”和“一泻千里”的“长江”这两个喻体,概括了中国人民敦厚、顽强勇敢的性格。

C.诗人以“挂霜的葡萄下跃动着欢乐”象征中国人民饱经历史沧桑,走向幸福。

D.这首诗主要赞颂了“中国的土地”的神奇,地大物博,风景如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