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临床三中医儿科学点题3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724019 上传时间:2023-02-22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25.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临床三中医儿科学点题3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中医临床三中医儿科学点题3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中医临床三中医儿科学点题3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中医临床三中医儿科学点题3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中医临床三中医儿科学点题3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医临床三中医儿科学点题3版.docx

《中医临床三中医儿科学点题3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临床三中医儿科学点题3版.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医临床三中医儿科学点题3版.docx

中医临床三中医儿科学点题3版

1、提出小儿“稚阴稚阳”理论的著作是()   

A:

《诸病源候论》

B:

《颅囟经》

C:

《小儿药证直诀》

D:

《景岳全书》

E:

《温病条辨》

答案:

E

解析:

第一单元-中医儿科发展简史,细目二-著名儿科专著,第十部专著《温病条辨•解儿难》提出“小儿稚阳未充、稚阴未长者也”的生理特点。

2、新生儿体重约为()kg

A:

1

B:

2

C:

3

D:

4

E:

5

答案:

C

解析:

第二单元-小儿生长发育,细目二-生理常数,体重正常值及临床意义-新生儿体重约为3kg。

3、小儿“纯阳之体”的含义是:

()

A:

纯阳无阴

B:

阳常有余

C:

阳亢阴亏

D:

发育迅速

E:

阳气充沛

答案:

D

解析:

第三单元-小儿生理、病因、病理特点,细目一-生理特点,二-“稚阴稚阳”与“纯阳”学说的意义-我国现存最早的儿科专著《颅囟经•脉法》说:

“凡孩子3岁以下,呼为纯阳,元气未散。

”这里,“纯”指小儿先天所禀之元阴元阳未曾耗散,“阳”指小儿的生命活力,如旭日之初生,草木之方萌,蒸蒸日上,欣欣向荣的生理现象。

“纯阳”学说概括了小儿在生长发育、阳充阴长过程中,生机蓬勃、发育迅速的生理特点。

纯阳,是我国古代医家关于小儿生理特点的学说之一。

不能将“纯阳”理解成正常小儿为有阳无阴或阳亢阴亏之体。

4、小儿易产生感冒、咳喘,原因主要是()

A:

脾常不足

B:

肺脏娇嫩

C:

肾常虚

D:

稚阳未充

E:

稚阴未长

答案:

B

解析:

第三单元-小儿生理、病因、病理特点,细目三-病理特点,小儿病理特点对临床认识儿科疾病病因、疾病谱、证候变化及预后的意义-肺本为娇脏,难调而易伤。

小儿肺常不足,包括肺的解剖组织结构未能完善,生理功能活动未能健全,加之小儿寒温不能自调,家长护养常有失宜,故形成易患肺系疾病的内因、外因。

肺为呼吸出入之门,主一身之表,六淫外邪犯人,不管从口鼻而人还是从皮毛而人,均先犯于肺。

所以,儿科感冒、咳嗽、肺炎喘嗽、哮喘等肺系疾病占儿科发病率的首位。

5、看指纹的适用年龄是()

A:

3岁以内

B:

3-5岁

C:

5-8岁

D:

8-12岁

E:

12-18岁

答案:

A

解析:

第四单元-四诊概要,细目二-望诊,小儿指纹诊查的方法及临床意义

6、学龄儿童中药用量应为成人用量的()

A:

1/6

B:

1/3

C:

1/2

D:

2/3或等量

E:

1/3-1/2

答案:

D

解析:

第五单元-儿科治法概要,细目一-中药内治疗法,二-中药用量-为方便计算,可采用下列比例用药。

新生儿用成人量的1/6,乳婴儿为成人量的1/3,幼儿为成人量的1/2,学龄儿童为成人量的2/3或接近成人量。

7、治疗滞颐,研粉敷于足底涌泉穴的中药是()

A:

麻黄

B:

附子

C:

车前子

D:

西河柳

E:

吴茱萸

答案:

E

解析:

第五单元-儿科治法概要,细目二-中药外治疗法,二-常用外治法举例,

(二)涂敷法是将新鲜的中草药捣烂,或用药物研末加入水或醋调匀后,涂敷于体表的一种外治法。

如用鲜马齿苋、大青叶、青黛、紫金锭等,任选一种,调敷于腮部,治疗流行性腮腺炎;用吴茱萸粉涂敷于足底涌泉穴,治疗滞颐。

8、关于孕妇饮食,下列说法中可取的是()

A:

大冷之物

B:

大热之物

C:

甘肥粘腻

D:

辛辣炙爝

E:

营养丰富

答案:

E

解析:

第六单元-儿童保健,细目一-胎儿期保健,养胎护胎的主要内容-

(一)饮食调养,胎儿的生长发育,全赖母体的气血濡养。

孕妇气血充养,依靠脾胃仓廪化源充盛。

孕妇的饮食,应当富于营养,清淡可口,易于消化,进食按时、定量。

胎儿正常生长发育所必需的最重要的营养素是蛋白质、矿物质和维生素,必须保证供给。

禁忌过食大冷、大热、甘肥粘腻、辛辣炙爝等食物,以免酿生胎寒、胎热、胎肥等病证。

9、全脂奶粉调成乳汁,奶粉与水的体积比应为()

A:

1:

1

B:

1:

2

C:

1:

4

D:

1:

8

E:

1:

10

答案:

C

解析:

第六单元-儿童保健,细目三-婴儿期保健,(五)人工喂养的方法-1.乳制品。

全脂奶粉是由鲜牛奶灭菌、浓缩、喷雾、干燥制成。

按重量1:

8(30g奶粉加240g水),或按体积1:

4(1匙奶粉加4匙水)加开水调制成乳汁,其成分与鲜牛奶相似。

10、胎怯儿肌肉不生,手足如削,其病机主要在()

A:

肝虚

B:

心虚

C:

脾虚

D:

肺虚

E:

肾虚

答案:

C

解析:

第七单元-胎怯,细目二-病因病机,二-胎怯的主要病机-胎怯儿先后天肾脾两虚,则各脏腑无以滋生化育,其形态、功能均不成熟。

五脏禀气未充,全身失于涵养,如肺气不足,则皮薄怯寒,毛发不生;心气不足,则血不华色,面无光彩;脾气不足,则肌肉不生,手足如削;肝气不足,则筋不束骨,关节不利;肾气不足,则骨节软弱,身形矮小。

11、硬肿症的病变脏腑为:

()

A:

心肾

B:

肺肾

C:

脾肾

D:

肝肾

E:

肝脾

答案:

C

解析:

第八单元-硬肿症,细目二-病因病机,二-硬肿症的病机-硬肿症病变脏腑在脾肾。

12、治疗硬肿症阳气虚衰型的首选方剂是:

()

A:

四逆汤

B:

当归四逆汤

C:

参附汤

D:

通脉四逆汤

E:

小建中汤

答案:

C

解析:

第八单元-硬肿症,细目三-辨证论治,一-阳气虚衰证的症状、治法、主方-症状:

全身冰冷,僵卧少动,反应极差,气息微弱,哭声低怯,吸吮困难,面色苍白,肌肤板硬而肿,范围波及全身,皮肤暗红,尿少或无。

唇舌色淡,指纹淡红不显。

治法:

益气温阳,通经活血。

方药:

参附汤加味。

13、胎黄伴肝脏进行性肿大,大便灰白,黄疸逐渐加深。

多因()

A:

肠腑阻结

B:

寒湿内蕴

C:

脾运失职

D:

肝失疏泄

E:

气滞血瘀

答案:

E

解析:

第九单元-胎黄,细目一-病因病机,二-胎黄的主要病机-(三)瘀积发黄-此因气机不畅,肝胆失常,络脉瘀积而致,其黄色晦暗,伴肚腹胀满,右胁下结为痞块。

14、治疗小儿风热感冒的首选方()

A:

荆防败毒散

B:

银翘散

C:

桑菊饮

D:

新加香薷饮

E:

小青龙汤

答案:

B

解析:

第十单元-感冒,细目三-辨证论治,一-风寒感冒证、风热感冒证、暑邪感冒证、时邪感冒证的症状、治法、主方-(四)时邪感冒-症状:

起病急骤,全身症状较重,高热,恶寒,无汗或汗出热不解,头痛、心烦,目赤咽红,肌肉酸痛,腹痛,或有恶心呕吐,舌红苔黄,脉数。

治法:

清热解毒。

方药:

银翘散合普济消毒饮加减。

15、小儿外感风寒咳嗽的主要特点是

A:

咳嗽频作,痰白稀薄

B:

咳嗽不爽,痰黄粘稠

C:

咳而无力,痰白清稀

D:

干咳少痰,痰稠不易咳出

E:

咳嗽痰多.喉中痰鸣

答案:

A

解析:

第十一单元-咳嗽,细目二-辨证论治,一-风寒咳嗽证、风热咳嗽证的症状、治法、主方-

(一)风寒咳嗽-症状:

咳嗽频作,咽痒声重,痰白清稀,鼻塞流涕,恶寒少汗,或有发热头痛,全身酸痛,舌苔薄白,脉浮紧,指纹浮红

16、小儿气虚咳嗽的主要特征是

A:

咳嗽频作,痰白稀薄

B:

咳嗽不爽,痰黄粘稠

C:

咳而无力,痰白清稀

D:

干咳少痰,痰稠不易咳出

E:

咳嗽痰多.喉中痰鸣

答案:

C

解析:

第十一单元-咳嗽,细目二-辨证论治,二-痰热咳嗽证、痰湿咳嗽证、气虚咳嗽证、阴虚咳嗽证的症状、治法、方药、加减-(三)气虚咳嗽-症状:

咳而无力,痰白清稀,面色苍白,气短懒言,语声低微,喜温畏寒,体虚多汗,舌质淡嫩,脉细少力。

17、治疗风热咳嗽首选()

A:

银翘散

B:

桑菊饮

C:

沙参麦冬汤

D:

清金化痰汤

E:

麦味地黄丸

答案:

B

解析:

第十一单元-咳嗽,细目二-辨证论治,一-风寒咳嗽证、风热咳嗽证的症状、治法、主方-

(二)风热咳嗽-症状:

咳嗽不爽,痰黄粘稠,不易咯出,口渴咽痛,鼻流浊涕,伴有发热头痛,恶风,微汗出,舌质红,苔薄黄,脉浮数,指纹红紫。

治法:

疏风解热,宣肺止咳。

方药:

桑菊饮加减

18、小儿肺炎喘嗽痰热闭肺证的治法是()

A:

辛温宣肺,化痰止咳

B:

辛凉宣肺,化痰止咳

C:

开肺化痰,止咳平喘

D:

清热涤痰,开肺定喘

E:

清热解毒,泻肺开闭

答案:

D

解析:

第十二单元-肺炎喘嗽,细目三-辨证论治,三-痰热闭肺证的症状、证候分析、治法、方药、加减-症状:

发热烦躁,咳嗽而喘,呼吸困难,气急鼻煽,喉间痰鸣,口唇发绀,面赤口渴,胸闷胀满,泛吐痰涎,舌质红,舌苔黄,脉象弦滑。

治法:

清热涤痰,开肺定喘。

方药:

五虎汤合葶苈大枣泻肺汤加减。

19、小儿肺炎喘嗽毒热闭肺证的治法是()

A:

辛温宣肺,化痰止咳

B:

辛凉宣肺,化痰止咳

C:

开肺化痰,止咳平喘

D:

清热涤痰,开肺定喘

E:

清热解毒,泻肺开闭

答案:

E

解析:

第十二单元-肺炎喘嗽,细目三-辨证论治,二-风寒闭肺证、风热闭肺证、毒热闭肺证的症状、治法、主方-(三)毒热闭肺-症状:

高热持续,咳嗽剧烈,气急鼻煽,甚至喘憋,涕泪俱无,鼻孔干燥如烟煤,面赤唇红,烦躁口渴,溲赤便秘,舌红而干,舌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

清热解毒,泻肺开闭。

主方:

黄连解毒汤合三拗汤加减。

20、治疗小儿肺炎喘嗽风寒闭肺型的首选方剂是:

()

A:

麻杏石甘汤

B:

麻黄汤

C:

华盖散

D:

定喘汤

E:

三黄石膏汤

答案:

C

解析:

第十二单元-肺炎喘嗽,细目三-辨证论治,二-风寒闭肺证、风热闭肺证、毒热闭肺证的症状、治法、主方-

(一)风寒闭肺-症状:

恶寒发热,无汗,不渴,咳嗽气急,痰稀色白,咽不红,舌质不红,苔薄白或白腻,脉浮紧,指纹浮红。

治法:

辛温宣肺,化痰止咳。

主方:

华盖散加减

21、下列各项,不属于哮喘的临床特征的是:

()

A:

发热

B:

喘息气促

C:

喉间痰鸣

D:

呼气延长

E:

甚则紫绀

答案:

A

解析:

第十三单元-哮喘,细目二-诊断标准-1.常突然发作,发作之前,多有喷嚏、咳嗽等先兆症状。

发作时喘促,气急,喉间痰鸣,咳嗽阵作,甚则不能平卧,烦躁不安,口唇青紫。

2.有反复发作的病史。

发作多与某些诱发因素,如气候转变、受凉受热、进食或接触某些过敏物质。

3.可有婴儿期湿疹史或家族哮喘史。

4.肺部听诊:

发作时两肺满布哮鸣音,以呼气时明显,呼气延长。

哮喘如有继发感染可闻及湿啰音。

5.血象检查:

一般情况下,支气管哮喘的白细胞总数正常,嗜酸性粒细胞可增高;伴肺部细菌感染时,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可增高。

22、寒性哮喘证的治法是()

A:

温肺散寒,化痰定喘

B:

温肺平喘,补肾纳气

C:

宣降肺气,化痰平喘

D:

健脾化痰,止咳平喘

E:

补肺健脾,止咳平喘

答案:

A

解析:

第十三单元-哮喘,细目三-辨证论治-一-发作期热性哮喘证、寒性哮喘证的症状、证候分析、治法、方药-

(二)寒性哮喘症状:

咳嗽气喘,喉间哮鸣,痰多白沫,形寒肢冷,鼻流清涕,面色淡白,恶寒无汗,舌淡红,苔白滑,脉浮滑。

治法:

温肺散寒,化痰定喘。

方药:

小青龙汤合三子养亲汤加减。

23、治疗小儿外寒内热哮喘的首选方剂是

A:

五虎汤合葶苈大枣泻脾汤

B:

麻杏石甘汤和苏葶丸加味

C:

小青龙汤

D:

大青龙汤

E:

射干麻黄场合三子养亲汤

答案:

D

解析:

第十三单元-哮喘,细目三-辨证论治-二-外寒内热证、肺实肾虚证的症状、治法、主方-

(一)外寒内热-症状:

喘促气急,咳嗽痰鸣,鼻塞喷嚏,流清涕,或恶寒发热,咯痰粘稠色黄,口渴,大便干结,尿黄,舌红,苔白,脉滑数或浮紧。

治法:

解表清里,定喘止咳。

方药:

大青龙汤加减。

24、治疗口疮虚火上浮证的首选方别是()

A:

右归丸

B:

大补阴丸

C:

六味地黄汤加吴茱萸

D:

六味地黄汤加肉桂

E:

六味地黄汤加附子

答案:

D

解析:

第十五单元-口疮,细目二-辨证论治-(三)虚火上浮证-症状:

口舌溃烂,周围色不红或微红,疼痛不甚,反复发作或迁延难愈,神疲颧红,口干不渴,舌红,苔少或花剥,指纹淡紫,脉细数。

治法:

滋阴降火,引火归原。

方药:

六味地黄汤加肉桂

25、患儿,1岁。

体重10kg,身长65cm,前囟近闭,乳牙7个,不会摆放积木。

其中不正常的是()

A:

体重

B:

身长

C:

前囟

D:

乳牙萌出

E:

精细运动

答案:

B

解析:

第二单元-小儿生长发育,细目二-生理常数,体重(kg)=8+2×年龄,身长(cm)=70+7×年龄,前囟应在生后12-18个月内闭合。

通常出生后4-10个月开始出乳牙。

乳牙20个约于2-2.5岁出齐。

动作发育12-15个月学会用勺,乱涂画;18个月能摆放2-3块积木;

26、患儿,5个月。

前囟、后囟均未闭合。

其囟门闭合情况评价为()A.均正常B.均不正常  C.前囟正常,后囟不正常  D.前囟不正常,后囟正常  E.需要联系头围情况确定患儿,5个月。

前囟、后囟均未闭合。

其囟门闭合情况评价为()

A:

均正常

B:

均不正常

C:

前囟正常,后囟不正常

D:

前囟不正常,后囟正常

E:

需要联系头围情况确定

答案:

C

解析:

第二单元-小儿生长发育,细目二-生理常数,前囟应在生后12-18个月内闭合。

后囟部分儿童在初生时已闭合,其余也应在生后2-4个月内闭合。

27、患儿,半岁。

骤闻异声后,夜里啼哭1个月,每夜发作3-5分钟。

其病因是()

A:

感受外邪

B:

伤乳因素

C:

惊恐因素

D:

环境污染

E:

胎产因素

答案:

C

解析:

第三单元-小儿生理、病因、病理特点,细目二-病因特点,细目三-病理特点。

小儿疾病的发病原因,与成人有同有异,具有儿科自身的特点。

小儿外多伤于六淫及疫疠之邪,内多伤于乳食,先天因素致病是特有的病因,情志失调致病相对略少,意外性伤害和医源性伤害需要引起重视。

28、患儿,4岁。

平素喜食生冷瓜果。

容易损伤()

A:

肝阴

B:

脾阳

C:

肺气

D:

肾气

E:

肾阴

答案:

B

解析:

第三单元-小儿生理、病因、病理特点,细目三-病理特点,二、小儿病理特点对临床认识儿科疾病病因、疾病谱、征候变化及预后的意义。

1.小儿发病容易,突出表现在易于发生肺、脾、肾三系疾病及时行疾病方面。

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

小儿脾常不足,包括脾胃之体成而未全、脾胃之用全而未壮,乳食的受纳、腐熟、传导,与水谷精微的吸收、转输功能均显得和小儿的迅速生长发育所需不相适应。

加之小儿饮食不知自调,家长喂养常有不当,就形成了易患脾系疾病的内因、外因。

饮食失节、喂养不当、食物不洁,病从口人,犯于脾胃,则发生呕吐、泄泻、腹痛、食积、厌食、疳证等脾系疾病,这类病证目前占儿科发病率的第二位。

29、患儿,2岁,发热2天,两颊黏膜有针尖大小的白色小点,周围红晕。

其诊断是()

A:

口疮

B:

鹅口疮

C:

麻疹

D:

痄腮

E:

发颐

答案:

C

解析:

第四单元-四诊概要,细目二-望诊,三、审苗窍的要点及临床意义,(四)察口-主要观察口唇、口腔、齿龈、咽喉的颜色、润燥及外形变化。

两颊黏膜有针尖大小的白色小点,周围红晕,麻疹黏膜斑。

30、患儿,6岁,睡中遗尿,每夜1-2次,甚则数次,醒后方觉,伴面色苍白,神疲乏力,肢凉怕冷,腰腿酸软,下肢无力,小便清长,舌质较淡。

其治法是()

A:

益气固摄

B:

补肺健脾

C:

培元补肾

D:

健脾益气

E:

固摄小便

答案:

C

解析:

第五单元-儿科治法概要,细目一-中药内治疗法,四-常用内治法,(十)培元补肾法-主要适用于小儿胎禀不足、肾气亏虚及肾不纳气之证。

如解颅、五迟、五软、遗尿、哮喘等。

常用六味地黄丸、调元散、参蛤散、金匮肾气丸等。

31、患儿,出生1天,面目红赤、多啼声响、大便秘结。

最可能的原因是()

A:

胎毒

B:

胎怯

C:

胎惊

D:

五硬

E:

胎寒

答案:

A

解析:

第六单元-儿童保健,细目二-新生儿期保健,(三)祛除胎毒-胎毒,指胎中禀受之毒,主要指热毒。

胎毒重者,出生时常表现为面目红赤、多啼声响、大便秘结等,易于发生丹毒、痈疖、湿疹、胎黄、胎热、口疮等病证,或造成以后好发热性疾病的体质。

32、患儿,出生1天。

啼哭无力,多卧少动,皮肤干皱,肌肉瘠薄,四肢不温,吮乳乏力,呛乳溢乳,哽气多哕;腹胀腹泻,甚而水肿,指纹淡。

其证候是()

A:

肾精薄弱

B:

肝脾两虚

C:

肺气虚弱

D:

脾肾两虚

E:

心脾不足

答案:

D

解析:

第七单元-胎怯,细目三-辨证论治,二、脾肾两虚证征候、治法、主方-证候:

啼哭无力,多卧少动,皮肤干皱,肌肉瘠薄,四肢不温,吮乳乏力,呛乳溢乳,哽气多哕;腹胀腹泻,甚而水肿,指纹淡。

33、患儿,出生10天。

身长43cm,体重2300g,囟门3cm×3cm,头发稀黄,耳壳薄软、贴于两颞,啼哭时唇口紫绀,四肢不温,多卧少动,指纹淡。

其治法是()

A:

健脾益肾,温运脾阳

B:

益气活血,补精充髓

C:

益精充髓,补肾温阳

D:

益气健脾,养心安神

E:

活血化瘀,益精充髓

答案:

C

解析:

第七单元-胎怯,细目三-辨证论治,一、肾精薄弱证征候、治法、主方-证候:

体短形瘦,头大囟张,头发稀黄,耳壳软,哭声低微,肌肤不温,指甲软短,骨弱肢柔,或有先天性缺损畸形,指纹淡。

治法:

益精充髓,补肾温阳。

主方:

补肾地黄丸加减

34、患儿,出生8天,出生时体重2000g,啼声细弱无力,全身冰冷,僵卧少动,面色苍白,肌肤板硬而肿,范围达60%,皮肤暗红,少尿,指纹色红不显。

治疗方法为:

()

A:

益气养心,活血化瘀

B:

通经活络,利水消肿

C:

益气温阳,通经活血

D:

益气温阳,利水消肿

E:

温经散寒,益气活血

答案:

C

解析:

第八单元-硬肿症,细目三-辨证论治,一-阳气虚衰证的症状、治法、主方-症状:

全身冰冷,僵卧少动,反应极差,气息微弱,哭声低怯,吸吮困难,面色苍白,肌肤板硬而肿,范围波及全身,皮肤暗红,尿少或无。

唇舌色淡,指纹淡红不显。

治法:

益气温阳,通经活血。

方药:

参附汤加味。

35、患儿,出生26天,黄疸未退,皮肤发黄无光泽,精神萎靡,四肢欠温,大便溏薄色灰白,舌质淡,苔白腻。

其治法是()

A:

利水渗湿

B:

化瘀消积

C:

清热利湿

D:

温中化湿

E:

疏肝利胆

答案:

D

解析:

第九单元-胎黄,细目三-辨证论治,二、寒湿阻滞证、瘀积发黄证的症状、治法、主方-

(一)寒湿阻滞证-症状:

面目皮肤发黄,色泽晦暗,持久不退,精神萎靡,四肢欠温,纳呆,大便溏薄色灰白,小便短少,舌质淡,苔白腻。

治法:

温中化湿。

方药:

茵陈理中汤加减。

36、患儿,出生30天,黄疸持续不退,面目皮肤发黄,晦暗无光泽,右胁下痞块渐大,腹部胀满,唇色暗红,辨证为淤积发黄证,最主要的辩证依据为()。

A:

腹部胀满

B:

黄疸持续不退

C:

全身黄疸

D:

黄疸晦暗

E:

右胁下痞块

答案:

E

解析:

第九单元-胎黄,细目三-辨证论治,二、寒湿阻滞证、瘀积发黄证的症状、治法、主方

(二)瘀积发黄证-症状:

面目皮肤发黄,颜色逐渐加深,晦暗无华,右胁下痞块质硬,肚腹膨胀,青筋显露,或见瘀斑、衄血,唇色暗红,舌见瘀点,苔黄。

37、患儿,出生10天,面目皮肤发黄,色泽鲜明,烦躁啼哭,口渴唇干,大便秘结,小便深黄,舌质红,苔黄腻。

其病机是()

A:

脾胃湿热

B:

寒湿内蕴

C:

脾气虚弱

D:

肝失疏泄

E:

气滞血瘀

答案:

A

解析:

第九单元-胎黄,二、胎黄的主要病机-胎黄的病变脏腑在肝胆、脾胃。

其发病机理主要为脾胃湿热、寒湿内蕴,肝失疏泄,胆汁外溢而致发黄,久则气滞瘀积。

(一)湿热郁蒸-由于孕母素蕴湿盛或内蕴湿热之毒,遗于胎儿,或因胎产之时,出生之后,婴儿感受湿热邪毒所致。

,热为阳邪,故黄色鲜明如橘皮。

热毒炽盛,黄疸可迅速加深,而湿热化火,邪陷厥阴,则会出现神昏、抽搐之险象。

若正气不支,气阳虚衰,可成虚脱危证。

38、患儿,9岁。

发热半日,伴见恶风,少汗,头痛,鼻塞,流浊涕,咳嗽,咽红肿痛,舌质红,苔薄黄,脉浮数。

治疗首选方()

A:

荆防败毒散

B:

银翘散

C:

桑菊饮

D:

新加香薷饮

E:

葱豉汤

答案:

B

解析:

第十单元-感冒,细目三-辨证论治,一-风寒感冒证、风热感冒证、暑邪感冒证、时邪感冒证的症状、治法、主方-

(二)风热感冒-症状:

发热重,恶风,有汗或无汗,头痛,鼻塞,流浊涕,喷嚏,咳嗽,痰稠色白或黄,咽红肿痛,口干渴,舌质红,苔薄黄,脉浮数或指纹浮紫。

治法:

辛凉解表。

方药:

银翘散加减。

39、患儿,2岁,发热1天,症见高热,恶寒,无汗,鼻塞,惊惕哭闹,夜卧不安,大便干结,小便短黄,舌红,指纹紫达于气关。

其治法是,应在解表的基础上加用().

A:

清心开窍

B:

清肝熄风

C:

清热镇惊

D:

清肺化痰

E:

清热解毒

答案:

C

解析:

第十单元-感冒,细目三-辨证论治,二、夹痰、夹滞、夹惊兼证的症状、治法、用药,(三)夹惊-症状:

感冒兼见惊惕哭闹,夜卧不安、磨牙,甚则惊厥抽风,舌红,脉弦。

治法:

解表兼以清热镇惊。

方药:

在疏风解表的基础上,加用镇惊丸加减。

常加用钩藤、蝉蜕、僵蚕清热镇惊,另服小儿回春丹或小儿金丹片。

40、患儿,3岁,咳嗽7天,症见,咳嗽痰多,痰黄粘稠,难咯,喉间时有痰鸣,发热口渴,尿少色黄,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治疗首选方是()

A:

黄连解毒汤

B:

桑菊饮

C:

沙参麦冬汤

D:

清金化痰汤

E:

麻杏石甘汤

答案:

D

解析:

第十一单元-咳嗽,细目二-辨证论治,二-痰热咳嗽证、痰湿咳嗽证、气虚咳嗽证、阴虚咳嗽证的症状、治法、方药、加减-

(一)痰热咳嗽-症状:

咳嗽痰多,色黄粘稠,难以咯出,甚则喉间痰鸣,发热,口渴,烦躁不宁,尿少色黄,大便干结,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指纹色紫。

治法:

清肺化痰止咳。

方药:

清金化痰汤加减。

常用药:

桑白皮、前胡、款冬花肃肺止咳,黄芩、栀子、鱼腥草清泄肺热,桔梗、浙贝母、橘红止咳化痰,麦冬、甘草润肺止咳。

41、患儿,5岁,咳嗽发热3天,症见,发热,38℃,头痛,咳嗽频作,咽痒声重,痰白清稀,鼻塞流涕,恶寒少汗,舌苔薄白,脉浮紧,其治法()

A:

疏风散寒,宣肺止咳

B:

疏风解热,宣肺止咳

C:

清热化痰,宣肺止咳

D:

清热化痰,养阴润肺

E:

清热涤痰,肃肺止咳

答案:

A

解析:

第十一单元-咳嗽,细目二-辨证论治,一-风寒咳嗽证、风热咳嗽证的症状、治法、主方-

(一)风寒咳嗽-症状:

咳嗽频作,咽痒声重,痰白清稀,鼻塞流涕,恶寒少汗,或有发热头痛,全身酸痛,舌苔薄白,脉浮紧,指纹浮红。

治法:

疏风散寒,宣肺止咳。

方药:

金沸草散加减。

42、患儿,2岁,起病2天,鼻塞流清涕,喷嚏时作,咳嗽频频,咳声较重,舌质正常,舌苔薄白,指纹浮红,其证候是()

A:

风寒咳嗽

B:

风热咳嗽

C:

痰热咳嗽

D:

气虚咳嗽

E:

阴虚咳嗽

答案:

A

解析:

第十一单元-咳嗽,细目二-辨证论治,一-风寒咳嗽证、风热咳嗽证的症状、治法、主方-

(一)风寒咳嗽-症状:

咳嗽频作,咽痒声重,痰白清稀,鼻塞流涕,恶寒少汗,或有发热头痛,全身酸痛,舌苔薄白,脉浮紧,指纹浮红。

治法:

疏风散寒,宣肺止咳。

方药:

金沸草散加减。

43、患儿,5岁,症见发热烦躁,咳嗽而喘,呼吸困难,气急鼻煽,喉间痰鸣,大便干燥,小便黄少,舌质红,舌苔黄,脉滑数。

其征候是()

A:

风寒闭肺

B:

风热闭肺

C:

痰热闭肺

D:

痰热咳嗽

E:

肺脾气虚

答案:

C

解析:

第十二单元-肺炎喘嗽,细目三-辨证论治,三-痰热闭肺证的症状、证候分析、治法、方药、加减-症状:

发热烦躁,咳嗽而喘,呼吸困难,气急鼻煽,喉间痰鸣,口唇发绀,面赤口渴,胸闷胀满,泛吐痰涎,舌质红,舌苔黄,脉象弦滑。

44、患儿,4岁,高热3天,持续不退,咳嗽剧烈,气急鼻煽,烦躁不安,忽见神昏谵语,四肢抽搐,两目上视,舌红绛,指纹达命关,其治法是()

A:

辛温宣肺,化痰止咳

B:

平肝熄风,清心开窍

C:

养阴清肺,润肺止咳

D:

清热涤痰,肃肺平喘

E:

清热解毒,泻肺开闭

答案:

B

解析:

第十二单元-肺炎喘嗽,细目三-辨证论治,五、心阳虚衰、邪陷厥阴的症状、证候分析、治法、方药,

(二)内陷厥阴-症状:

壮热烦躁,神昏谵语,四肢抽搐,口噤项强,两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