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法制史习题集及参考答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723845 上传时间:2023-02-22 格式:DOCX 页数:79 大小:85.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法制史习题集及参考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9页
中国法制史习题集及参考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9页
中国法制史习题集及参考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9页
中国法制史习题集及参考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9页
中国法制史习题集及参考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法制史习题集及参考答案.docx

《中国法制史习题集及参考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法制史习题集及参考答案.docx(7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国法制史习题集及参考答案.docx

中国法制史习题集及参考答案

中国法制史习题集及参考答案

第一章中国奴隶制法概述

一、填空题

1、我国奴隶社会法律规范的两种基本形式是()和()。

2、宗法制度是在原始社会后期的父权家长制基础上演变而来的一种以()为纽带、以()统治为核心的综合性的社会制度。

3、据商代资料,商代中期以后,主要是实行兄终弟及或父死子继,并出现了()继承制。

  二、判断题

1、夏礼和殷礼无论在内容和形式上都以神为核心。

()

2、中国法起源于贵族与平民的斗争与妥协。

()

3、中国奴隶制时代的礼起源于原始氏族的祭祀活动。

()

   三、简答题:

1、试述西周的宗法制度。

2、简述西周的继承制度。

第二章中国奴隶社会的立法

一、填空题

1、春秋时期正式公布的成文法有郑国()、晋国()和邓析的竹刑。

2、中国法制史上第一部正式公布的成文法典,是郑子产所铸的()。

3、第一次礼法之争的焦点是为国以礼还是()的问题。

二、名词解释

1、铸刑书2、铸刑鼎3、竹刑

三、简答题

试述春秋时期成文法的公布及意义。

第三章中国奴隶制时代的法律制度分论

一、判断

1、所谓“三不去”包括有所取无所归不去、前贫贱后富贵不去、与更三年丧不去。

()

2、三不去制度的立法精神,是为了保护妇女的权益。

()

3、奴隶制五刑包括自由刑。

()

4、西周的民本思想是以人为本。

()

二、名词解释

1、以德配天2、明德慎罚3、出礼入刑4、五刑

5、六礼6、同姓不婚7、五过之疵8、五声听狱讼

三、简答题

1、简述西周礼与刑的关系。

2、怎样理解“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

3、简述西周的婚姻制度。

4、简述西周诉讼审判制度的主要内容。

第四章中国奴隶制时代重要法制人物点评

简答题

1、简述周公在中国法制史上的地位。

2、论孔子的法律思想在中国法制史上的地位。

第五章      中国封建制法概述

一、填空题

1、礼与法的关系问题的实质,是儒家所提倡的()法律规范与法家所倡导的()法律规范的矛盾与协调问题。

2、西汉时代的“引经决狱”打开了法律儒家化的开端,东汉时代的以经注律开辟了法律儒家化的新途径,魏晋时代的()完成了法律儒家化的过程。

3、在法律精神上,战国至秦时期的法制,体现了法家的()精神。

在司法上,体现了法家的()原则。

4、两汉至魏晋南北朝时期,在立法指导思想上,实现了由()思想向()思想的转折。

5、中国传统儒家哲学是以()为基础的,而法家哲学是以()为基础的。

二、判断题

1、《唐六典》的产生是我国立法史上律典分野的界石。

()

2、中华法系的法典体系在战国和秦这一时期基本上得以奠定。

()

3、在《晋律》中“八议”被首次正式载入律典。

()

4、中国古代立法史上由繁就简的代表作是《晋律》。

()

5、《魏律》将前朝的“刑名”、“法例”两篇合为“名例”篇列在篇首,确立了封建法典体例。

()

三、简答题:

1、中国封建社会法律的儒家化过程是如何完成的?

2、中国封建法律儒家化的原因。

第六章中国封建社会的立法

一、单项选择题

1、《法经》在中国法律制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下列有关《法经》的表述哪一项是不准确的?

A.《法经》为李悝所制定

B.《盗法》、《贼法》两篇列为《法经》之首,体现了“王者之政莫急于盗贼”的思想

C.《法经》的篇目为秦汉律及以后封建法律所继承并不断发展

D.《法经》系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成文法典

2、关于公元前359年商鞅在秦国变法,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商鞅取消郡县制,实行分封制,剥夺了旧贵族对地方政权的垄断权

B.商鞅"改法为律",突出了法律规范的伦理基础

C.商鞅推行"连坐"制度,鼓励臣民相互告发奸谋

D.商鞅提出"轻罪重刑",反对赦免罪犯,认为凡有罪者皆应受罚

二、多项选择题

1、《唐律疏议》又称《永徽律疏》,是唐高宗永徽年间完成的一部极为重要的法典。

下列关于《唐律疏议》的表述哪些是正确的?

A.《唐律疏议》是由张斐、杜预完成的法律注释

B.《唐律疏议》引用儒家经典作为律文的理论依据

C.《唐律疏议》奠定了中华法系的传统

D.《唐律疏议》对唐代的《武德律》等法典有很深的影响

2、下列有关我国唐宋时期法制的表述哪些是正确的?

A.《永徽律疏》不仅是中华法系的代表性法典,也是中国封建法制的最高成就

B.《宋刑统》不仅是一部具有统括性和综合性的法典,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刊印颁行的法典

C.自首、类推、化外人、区分公罪与私罪等原则都是唐律中重要的刑罚原则

   D.唐代和宋代在中央司法机构的设置上是一致的,即在皇帝以下设置大理寺、刑部、御史台三大司法机构,分掌中央司法审判职权

   3、魏晋南北朝时期法律发生了许多发展变化,对后世法律具有重要影响。

下列哪些表述正确揭示了这些发展变化?

   A.《北齐律》共12篇,首先将刑名与法例律合为名例律一篇

   B.《魏律》以《周礼》“八辟”为依据,正式规定了“八议”制度

   C.《北周律》首次规定了“重罪十条”

   D.《北魏律》与《陈律》正式确立了“官当”制度

4、关于《明大诰》,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A.《明大诰》是朱元璋在位时,为防止"法外遗奸"而制定的

B.《明大诰》强调"重典治吏",其中多数条文是专为惩治贪官污吏而定

C.《明大诰》对《大明律》中原有的罪名,一般都加重了处罚

D.《明大诰》在当时家喻户晓,是中国法制史上空前普及的法规

5、下列关于中国古代法制思想和法律制度的说法,哪些是正确的?

A.“礼法结合”为中国古代法制的基本特征

B.夏商时代的法律制度明显受到神权观念的影响

C.西周的“以德配天、明德慎罚”思想到汉代中期以后被儒家发挥成为“德主刑辅、礼刑并用”的策略

D.清末修律使中华法系“依伦理而轻重其刑”的特点没有受到冲击

三、名词解释

1、约法三章2、九章律3、傍章律4、决事比5、泰始律

6、北齐律7、开皇律8、贞观律9、永徽律疏10、《宋刑统》

11、编敕12、《大元通制》13、《元典章》14、《大明律》

15、明大诰16、《大清律例》

四、简答题

1、试述《法经》的结构、内容及特点。

2、试述商鞅法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3、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礼法结合进一步发展表现在哪些方面?

4、试析唐律的特点。

5、试析唐朝法制与中华法系的关系。

  

6、试析唐律在中国古代法制发展史上的地位。

7、元朝法制的民族特色表现在哪些方面?

8、清律的哪些内容反映了封建社会晚期法制的特点?

第七章    中国封建社会的社会身份法律制度

简答题

1、简述中国古代贵族阶层的种类及其法律地位。

2、简述中国封建社会平民阶层及其法律地位。

3、简述中国封建社会贱民阶层的种类及其法律地位。

第八章  中国封建社会刑法制度

一、单项选择题

1、汉代曾发生这样一件事情:

齐太仓令获罪当处墨刑,其女缇萦上书请求将自己没为官奴,替父赎罪。

这一事件导致了下列哪一项法律制度改革?

A.汉高祖规定“上请”制度B.汉文帝废除肉刑

C.汉文帝确立“官当”制度D.汉景帝规定“八议”制度

2、秦始皇时期,某地有甲乙两家相邻而居,但积怨甚深。

有一天,该地发生了一起抢劫杀人案件,乙遂向官府告发系甲所为。

甲遭逮捕并被定为死罪。

不久案犯被捕获,始知甲无辜系被乙诬告。

依据秦律,诬告者乙应获下列哪种刑罚?

A.死刑B.迁刑C.城旦舂D.笞一百

3、关于唐律中五刑,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笞刑、羞辱刑、流放刑、经济刑、死刑

B.笞刑、徒刑、流放刑、株连刑、死刑

C.笞刑、杖刑、徒刑、流刑、死刑

D.杖刑、徒刑、流刑、肉刑、死刑

二、多项选择题

1、下列中国古代法律制度,哪些是直接受儒家思想的影响而形成的?

A.汉代的《春秋》决狱B.明代的“九卿会审”

C.《魏律》规定的“八议”制度

D.《晋律》和《北齐律》确立的“准五服制罪”制度

2、永徽四年(公元653年),唐高宗李治的妹夫房遗爱谋反案发犯"十恶"罪。

依《永徽律疏》的规定,对房遗爱应作何处置?

A.可适用"八议"免于死刑B.应被判处死刑C.可以赦免D.不适用自首

三、名词解释

1、重罪十条2、准五服以治罪3、十恶4、八议5、官当

6、折杖法7、刺配8、凌迟9、充军

四、简答题

1、试析汉初文景帝的刑制改革。

2、简述唐律五刑制度的主要内容。

3、试述明初重典治吏的主要规定。

第九章      中国封建社会的行政法制度

简答题

1、简述秦汉时期的三公九卿制。

2、论隋唐时期的三省六部制。

3、论中国古代行政法的特点。

第十章 中国封建社会的婚姻家庭法律制度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哪一选项不属于我国西周婚姻制度中婚姻缔结的原则?

A.一夫一妻制B.同姓不婚C.“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D.“七出”、“三不去”

2、关于中国古代婚姻家庭与继承法律制度,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的?

A.西周时期"七出"、"三不去"的婚姻解除制度为宗法制度下夫权专制的典型反映,然而"三不去"制度更着眼于保护妻子权益

B.西周的身份继承实行嫡长子继承制,而财产继承则实行诸子平分制

C.宋承唐律,但也有变通,如《宋刑统》规定,夫外出3年不归、6年不通问,准妻改嫁或离婚

D.宋代法律规定遗产除由兄弟均分外,允许在室女享有部分的财产继承权

3、南宋时,富人甲去世,妻已亡,家中有继子乙及在室女丙。

关于甲的遗产继承,依当时法律,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乙享有全部财产继承权,丙没有继承权

B.丙享有全部财产继承权,乙没有继承权

C.乙享有1/4财产的继承权,丙享有3/4财产的继承权

D.乙、丙都没有继承权,财产收为官府所有

二、多项选择题

中国南宋规定户绝指家无男子承继。

按照南宋的继承制度,若出现户绝,立继承人的方式有哪些?

A.“立继”B.“祖继”C.“嗣继”D.“命继”

第十一章 中国封建社会的司法制度

一、单项选择题

1、西汉末年,某地一男子偷盗他人一头牛并贩卖到外乡,回家后将此事告诉了妻子。

其妻隐瞒未向官府举报。

案发后,该男子受到惩处。

依照汉代法律,其妻的行为应如何处理?

A.完全不负刑事责任B.按包庇罪论处

C.与其丈夫同罪D.按其丈夫之罪减一等处罚

2.南宋庆元年间,某地发生一桩“杀妻案”。

死者丈夫甲被当地州府逮捕,受尽拷掠,只得招认“杀妻事实”。

但在该案提交本路(路为宋代设置的地位高于州县的地方行政区域)提刑司审核时,甲推翻原口供,断然否认杀妻指控。

提刑司对本案可能做出的下列处置中,哪一种做法符合当时“翻异别勘”制度的规定?

A.发回原审州府重审B.指定本路管辖的另一州级官府重审

C.直接上报中央刑部审理D.直接上报中央御史台审理

3、汉武帝时,有甲、乙二人争言相斗,乙以佩刀刺甲,甲之子丙慌忙以杖击乙,却误伤甲。

有人认为丙"殴父也,当枭首。

"董仲舒引用《春秋》事例,主张"论心定罪",认为丙"非律所谓殴父,不当坐"。

关于此案的下列哪种评论是错误的?

A."论心定罪"是儒家思想在刑事司法领域的运用

B.以《春秋》经义决狱的主张是旨在建立一种司法原则

C."论心定罪"仅为一家之言,历史上不曾被采用

D."论心定罪"有可能导致官吏审判案件的随意性

4、唐朝开元年间,旅居长安的突某(来自甲国)将和某(来自乙国)殴打致死。

根据唐律关于"化外人"犯罪适用法律的原则,下列哪一项是正确的?

A.适用当时甲国的法律

B.适用当时乙国的法律

C.当时甲国或乙国的法律任选其一

D.适用唐朝的法律

5、乾隆年间,四川重庆府某甲"因戏而误杀旁人",被判处绞监候。

依据清代的会审制度,对某甲戏杀案的处理,适用下列哪一项程序?

A.上报中央列入朝审复核定案B.上报中央列入秋审复核定案

C.移送京师列入热审复核定案D.上报中央列入三司会审复核定案

二、多项选择题

关于明清时期的司法制度,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A.明清时期各中央司法机构的职能与隋唐时期相反,刑部负责审判,大理寺负责复核

B.明朝的廷杖之制是根据皇帝意志而形成的法外用刑惯例

C.明清会审制度是慎刑思想的反映,但是导致多方干预司法,使实际执法与法律制度日益脱节

D."申明亭"为明代法定的基层调解机构,对维护社会秩序有一定积极作用

三、不定项选择题

《疑狱集》载:

"张举,吴人也。

为句章令。

有妻杀夫,因放火烧舍,乃诈称火烧夫死。

夫家疑之,诣官诉妻,妻拒而不认。

举乃取猪二口,一杀之,一活之,乃积薪烧之,察杀者口中无灰,活者口中有灰。

因验夫口中,果无灰,以此鞫之,妻乃伏罪。

"下列关于这一事例的哪些表述是不成立的?

A.作为县令的张举重视证据,一般用猪来作为证据

B.张举之所以采取积薪烧猪的方法来查验证据,乃因当时的法律没有规定刑讯的程序

C.该案杀人者未受刑而伏罪,因其符合当时法律规定禁止使用刑讯的一般条件

D.张举在这个案件中对事实的判断体现了当时法律所规定的"据状断之"的要求 

四、名词解释

1、公室告与非公室告2、上请3、亲亲得相首匿4、疑狱奏谳

5、春秋决狱6、录囚7、三司推事8、三司会审

五、材料分析题

素材一:

中国古籍《幼学琼林》载:

"世人惟不平则鸣,圣人以无讼为贵。

"《增广贤文》也载:

"好讼之子,多数终凶。

"中国古代有"无讼以求"、"息讼止争"的法律传统。

素材二:

1997年3月11日,时任最高人民法院院长任建新在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作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时指出,1996年全国各级人民法院共审结各类案件520多万件,比上年上升约16%。

2007年3月13日,最高人民法院院长肖扬在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作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时指出,2006年各级人民法院共办结各类案件810多万件。

根据所提供的素材,请就从古代的"无讼"、"厌讼"、"耻讼"观念到当代的诉讼案件数量不断上升的变化,自选角度谈谈自己的看法。

答题要求:

1.观点明确,论证充分,逻辑严谨,文字通顺;

2.不少于500字。

第十二章中国封建社会法制名人点评

问答题

1、简述孟子的“仁政”法律思想。

2、简述董仲舒的法律思想。

第十三章 中国封建社会法制名案点评

问答题:

1、简述汉代张释之的司法思想。

2、简述汉代的春秋决狱。

 

第十四章 中国封建社会法制名事点评

问答题

1、简述商鞅变法在中国法制史上的地位。

2、简述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对中国法制的影响。

第十五章 中国封建社会法制名言点评

材料分析题

1、行罚,重其轻者,轻者不至,重者不来,此谓以刑去刑,刑去事成。

罪重刑轻,刑至事生,此谓以刑致刑,其国必削。

这段话体现的法律价值是什么?

2、所谓壹刑者,刑无等级。

自卿相将军以至大夫庶人,有不从王令,犯国禁,乱上制者,罪死不赦。

有功于前,有败于后,不为损刑。

这段话体现的法律价值是什么?

第十六章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法律制度概述

简答题

论中国法律近代化的含义、发展过程及其结果。

第十七章  清末法律制度

一、单项选择题

1.中国清末修订法律馆于1911年8月完成《大清民律草案》。

下列有关该草案的表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A.《大清民律草案》的结构顺序是:

总则、债、物权、亲属、继承

B.日本法学家参与了《大清民律草案》的起草工作

C.《大清民律草案》的基本思路体现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精神

D.《大清民律草案》经正式公布,但未及实施,清王朝即告崩溃

2.下列有关清末变法修律和司法体制变革的表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A.清末修律在法典编纂形式上改变了传统的“诸法合体”形式,明确了实体法之间、实体法与程序法之间的差别

B.清末修律使延续了几千年的中华法系开始解体,同时也为中国法律的近代化奠定了初步基础

C.在司法机关改革方面,清末将大理寺改为大理院,作为全国最高审判机关;改刑部为法部,掌管全国检察和司法行政事务,实行审检分立

D.清末初步规定了法官及检察官考试任用制度

3.关于清末"预备立宪",下列哪一选项可以成立?

A.1908年颁布的《钦定宪法大纲》作为中国近代史上第一部宪法性文件,确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国家制度

B.《十九信条》取消了皇权至上,大大缩小了皇帝的权力,扩大了国会与内阁总理的权力

C.清末成立的资政院是中国近代第一届国家议会

D.清末各省成立了谘议局作为地方督抚的咨询机关,权限包括讨论本省兴革事宜、预决算等

4.关于《大清新刑律》,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的?

A.《大清新刑律》是中国刑法史上第一部具有近代意义的法典

B.《大清新刑律》规定刑罚分主刑、从刑

C.《大清新刑律》的内容完全属于资本主义刑法性质的内容

D.《大清新刑律》于1911年公布,但没有实施

二、多项选择题

1.清末外国在华领事裁判权制度中设有一种特殊的审判机构,即“会审公廨”。

下列关于这一机构的表述哪些是正确的?

A.会审公廨是1864年清廷与欧洲列强协议建立的

B.在会审公廨中,凡涉及外国人案件,必须有领事官员参加会审

C.在会审公廨中,凡中国人与外国人间诉讼案,由本国领事裁判或陪审

D.会审公廨设在租界内

2.下列有关清末制定的刑事法典的表述何者为正确?

A.清末刑法典修订的成果是《大清律例》和《大清新刑律》

B.《大清新刑律》结构分总则和分则两篇,后附《暂行章程》

C.《大清新刑律》完成前的过渡性法典为《大清现行刑律》

D.《大清律例》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近代意义上的专门刑法典

3、"在中国法的发展历史上,追求'民族化'显然是一个主线,形成了'尚古主义'取向的具有保守性格的中华法系。

只是到了清末出现一批主张借鉴西方法律制度的学者和政治家如沈家本之后,法的民族化受到部分冲击。

西方近代以后两大法系基本形成,两大法系的发达程度之高已被国际公认,其原因不得不归结为法的民族化与国际化的协调一致。

"基于这段引文,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无论中华法系还是西方的两大法系都包含各自的法律文化

B.中华法系具有保守性格,追求"民族化",与其他法系的文化之间没有形成交流与融合

C.西方的两大法系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逐渐实现了与国际化的协调一致,但与中华法系相比,却又失去了"民族化"特色

D.沈家本是倾向于法律移植的法学家

三、名词解释

1、《钦定宪法大纲》2、十九信条3、谘议局4、资政院

5、《大清商律草案》6、《大清民律草案》7、领事裁判权

8、会审公廨9、《法院编制法》

四、简答题

1、试析清末的预备立宪。

2、试比较《钦定宪法大纲》与《十九信条》。

3、试析清末法制变革。

4、试述《大清现行刑律》的特点。

5、试述《大清新刑律》的特点。

6、试述清末司法制度的半殖民地化。

第十八章  太平天国的法律制度

简答题

1、论《天朝田亩制度》。

2、评《资政新篇》。

3、论太平天国法律制度的特点及其历史局限性。

 

第十九章 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法律制度

一、名词解释

1、《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

2、《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二、简答题

1、试析《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内容。

2、简述《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主要特点。

 第二十章 北洋政府法律制度

一、名词解释

1、天坛宪草2、袁记约法3、贿选宪法

二、简答题

简析“袁记约法”的特点。

 

第二十一章 广州、武汉国民政府的法律制度

简答题

简述广州、武汉国民政府的施政纲领。

 

第二十二章  国民党南京政府法律制度

一、多项选择题

南京国民政府于1947年公布和实施《中华民国宪法》。

下列哪些是对这部宪法的正确表述?

A.该法规定了选举、罢免、创制、复决等制度

B.该法的基本精神沿袭《训政时期约法》和“五五宪草”

C.该法体现了《动员戡乱时期临时条款》的立法原则

D.该法确立的政权体制既不是内阁制,也不是总统制

二、名词解释

1、六法全书2、不干涉主义原则3、自由心证原则

二、问答题

1、试析《中华民国训政时期约法》的内容。

2、试析1947年《中华民国宪法》。

3、试述南京国民政府民法的主要内容。

4、概述南京国民政府刑法的特点。

5、试述南京国民政府诉讼审判制度的特点。

第二十三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根据地法律制度

一、名词解释

1、《陕甘宁边区宪法原则》2、二五减租3、马锡伍审判方式

二、简答题

1、试析新民主主义法制建设的基本原则。

2、试述《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的主要内容。

3、简述抗日民主政权施政纲领的主要内容。

4、简述《中国土地法大纲》的内容及意义。

5、概述民主革命时期土地立法的历史发展。

6、简述《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婚姻法》的基本内容。

7、试述抗日民主政权诉讼审判制度的发展变化。

8、试述民主革命时期人民调解制度的发展变化。

第二十四章半殖民地半封建时期法制名人、名案、名事、名言

简答题

简述沈家本在中国法制史上的贡献

参考答案

第一章  中国奴隶制法概述

一、填空题

1、礼  刑2、血缘关系   家族统治 3、嫡长子继承制

二、判断题

1、错2、错3、对

三、问答题:

1、试述西周的宗法制度

宗法制度是中国奴隶制社会影响非常大,渗透到政治、经济、文化、法律等各个领域的重要社会制度。

这是在原始社会后期的父权家长制基础上演变而来的一种以血缘关系为纽带、以家族统治为核心的综合性的社会制度。

所谓宗法是从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氏族社会的传统习惯演变而来的。

进入阶级社会以后,宗法也被改造成以血缘为纽带的,调整家族内部关系与维护家长、族长的统治地位和世袭特权的行为规范。

周朝建立以后,为了在广大统治区内巩固奴隶制的统治秩序,适应封邦建国的需要,以及确立等级从属的体制,建立了一套相当完备的宗法制度。

2、简述西周的继承制度

答:

西周的继承制度主要是宗祧继承制度。

为防止统治集团内部的内讧,确保贵族的政治统治和经济利益,维护宗法等级制度,西周于建国之初就确立了嫡长子继承制度,也称为宗祧继承制度。

该制度规定,王位或爵位的继承必须是妻生的第一个儿子,而不管他是否贤能,如果妻没有儿子,则立最贵的妾的第一个儿子,而不论其年龄如何。

由于王位或爵位的继承者同时也享有祭祀祖先的权利。

因此该制度也被称为宗祧继承制度。

这一制度规定了谁是祖先的嫡系后嗣,谁就拥有主祭权,谁也就是王位或爵位的继承者;而财产继承则要从属于王位或爵位的继承,即庶子只能由嫡长子分给其部分财产,这种制度下面妇女没有独立地位,也没有继承权。

 

第二章 中国奴隶社会的立法

一、填空题

1、刑书、刑鼎2、刑书3、为国以法

二、名词解释:

1、铸刑书:

春秋末期,公布成文法的运动首先发生于郑国。

公元前536年为巩固“作封恤”、“作丘甲”等改革成果,郑国执政子产将郑国的刑书铸于彝器上,公之于众,作为国家的常法,史称“铸刑书”。

这是中国古代第一次公布法律,次举遭到了晋国大夫叔向的强烈反对。

2、铸刑鼎:

公元前513年,晋国大臣赵鞅和荀寅领兵在汝滨筑城时,征收了民众一鼓铁,用以筑成铁鼎,将范宣子执政时期修订的刑书铸于鼎上,公布于众,史称“铸刑鼎”。

这是新兴势力在晋国取得政权后采取的一项重大措施,但遭到了孔子的反对。

3、竹刑:

公元前501年,郑国执政驷颛杀邓析而用其所著之“竹刑”。

邓析是比郑国执政子产思想更为激进的郑国大夫,因其对子产公布的刑书不满,而私自编写了一部法律,并将其刻之于竹简之上,史称“竹刑”。

“竹刑”开始并不具备法律效力,但其后经过国家的认可并向全国公布,便具备了法律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初中作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