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强超值医学细胞生物学和遗传学知识点总结.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757484 上传时间:2023-01-26 格式:DOCX 页数:50 大小:57.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超强超值医学细胞生物学和遗传学知识点总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超强超值医学细胞生物学和遗传学知识点总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超强超值医学细胞生物学和遗传学知识点总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超强超值医学细胞生物学和遗传学知识点总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0页
超强超值医学细胞生物学和遗传学知识点总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超强超值医学细胞生物学和遗传学知识点总结.docx

《超强超值医学细胞生物学和遗传学知识点总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超强超值医学细胞生物学和遗传学知识点总结.docx(5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超强超值医学细胞生物学和遗传学知识点总结.docx

超强超值医学细胞生物学和遗传学知识点总结

医学生物学

第一章细胞的概述

第一节细胞的化学成分,大小和形态

一、细胞的化学成分

细胞中的化学元素分为大量元素(C、H、O、N、P、S、K、Ca、Mg等)和微量元素(Fe、Mn、Zn、Cu、B、Mo等)。

细胞中的无机物可分为水和无机盐,水有自由水和结合水。

无机盐一般是由离子状态存在细胞中,它维持细胞内外液渗透压和PH值。

细胞中有机物是有机小分子和生物大分子的形式存在,有机小分子例如:

单糖,氨基酸,核苷酸等。

生物大分子例如:

核酸,蛋白质,酶,多糖等。

这里特别提出来得是核酸是遗传物质,核酸有核糖核酸(也叫RNA)和脱氧核糖核酸(也叫DNA)两种。

二、DNA结构和功能

1953年沃森和克里克提出DNA双螺旋结构模型。

DNA的基本单位是脱氧核苷酸,脱氧核苷酸是由一分子磷酸,脱氧核糖和含氮碱基来组成。

如图:

①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碱基只有4种:

腺嘌呤(A)、鸟嘌呤(G)、胞嘧啶(C)和胸腺嘧啶(T)。

互补配对原则必须是:

A和T配对,C和G配对。

C+T+A+G=1,C=G、A=T。

②DNA分子的复制

DNA分子的复制指的是以亲代DNA分子为摸板合成子代DAN的过程。

DNA分子通过复制,使遗传信息从亲代传给了子代,从而保持了遗传信息的连续性。

1、RNA结构和功能

种类:

MRNA;指导特定蛋白质合成过程。

TRNA;转运氨基酸,参与蛋白质的合成。

RRNA;是核糖体组成成分。

RNA碱基的组成:

A,U(尿嘧啶),C,G来组成。

碱基互补原则:

A和U互补,C和G互补。

2、蛋白质

蛋白质是二十几种氨基酸排列而成。

(1)蛋白质的化学组成

蛋白质是由C,H,O,N,P,S等元素组成。

(2)蛋白质的分子结构

①一级结构:

R

|

NH2—C—COOH

|

H

②二级结构:

α螺旋和β折叠两种结构。

③三级结构:

三维空间结构。

④四级结构:

多肽链间通过次级键相互组成形成空间结构。

其中,每个具有独立三级结构的多肽链单位称亚基。

(3)蛋白质折叠的分子机制:

某一个边合成边调整结构的动态过程。

(4)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的关系

多肽链合成,形成一定的空间构象是其功能活性基础,被破坏则活性丧失,复性后,构象复原,活性也能再恢复。

(5)酶

具有催化作用的蛋白质。

酶的特点:

具有高效性,专一性和多样性。

3、糖类

细胞中主要的能源物质。

糖类有单糖,寡糖和多糖等。

第二节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

一、原核细胞

原核细胞是无真正的细胞核,无核膜,称拟核。

细菌就是属于一个原核细胞生物,它由荚膜,细胞壁,细胞膜,拟核,核糖体,质粒等组成。

荚膜:

有保护作用,由多肽和多糖组成。

二、真核细胞

有真正的细胞核,有核膜。

三、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的区别:

见下表格!

细胞壁(主要

成分)

细胞膜

细胞质

细胞核

真核细胞

肽聚糖

荚膜

有很多的细胞

有核膜

原核细胞

纤维素

细胞膜

只有核糖体

无核膜

课后作业:

1、蛋白质的化学组成及结构?

2、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的区别?

第二章细胞膜

细胞膜:

由原始非细胞生命形式演化为细胞的主要标志又称质膜。

第一节细胞膜的化学组成

一、膜脂

真核细胞的膜中主要有三中膜脂,它们是磷脂,胆固醇,糖脂。

1、磷脂

有亲水的头部和两条长短不一样的疏水尾部组成。

2、胆固醇

调节膜的流动性。

3、糖脂

位于膜的外面,是大分子受体,与细胞识别及信息传导有关。

磷脂,胆固醇,糖脂具有亲水性。

二、膜蛋白

作为酶,受体,载体和泵等执行着重要的生物学功能。

膜蛋白由外在膜蛋白和内在膜蛋白组成。

内在膜蛋白又包括贯穿于其中的跨膜蛋白。

膜蛋白的作用是支持及物质运输,能量传递,神经传导,信息传递等。

三、膜糖类

以低聚糖或多聚糖链的形式结合于膜蛋白或膜脂上。

膜糖类的作用:

与细胞间粘着,细胞免疫,细胞的识别有密切关系。

第二节细胞膜的分子结构与特性

一、细胞膜的分子结构模型

1、单位膜,模型

特点:

磷脂双分子层构成膜的主体,其极性头部向外,蛋白质通过静电作用与磷脂极性端结合于内外两侧即两“暗一明”的头板式结构。

缺点:

不能解释生物膜所执行的复杂的生理功能。

2、液态镶嵌模型

特点:

脂子双分子层,为连续主体,球性膜蛋白分子以不同形式与膜脂分子结合,流动性和不对称性。

缺点:

不能说明具有流动性的脂膜是怎样保持其相对稳定性和完整性的。

3、晶格镶嵌模型

特点:

膜脂处于无序和有序的相变过程之中,膜蛋白对脂类运动有限制作用既组成膜中晶格流动的膜脂成小片状或点状。

可见流动性是局部的,膜具有流动性又具有完整性。

缺点:

还是不能代表所有生物膜的结构特点。

4、板块模型

脂质双分子层是一种连续的动态平衡结构,使膜各部分流动性处于不均于状态变化而发生转化,赋予膜更复杂生理功能。

二、细胞膜特性

细胞膜具有流动性和不对称性特性。

1、流动性

(1)膜脂的流动性:

脂质由液晶态转为晶态的温度称相变温度,相变温度以上膜脂总是处于不断的运动之中,有侧向移动,旋转运动等。

(2)膜蛋白的流动性:

也具有旋转和侧向运动。

(3)影响膜流动性因素:

①胆固醇影响。

②脂肪酶链的长短和不饱和程度影响。

③卵磷脂和鞘磷脂比值影响。

④膜蛋白对膜流动性影响。

2、细胞膜的不对称性

(1)膜脂的不对称性。

(2)膜蛋白的不对称性。

(3)膜糖类的不对称性。

第三节物质的跨膜运输

一、小分子和离子的跨膜运输

有两种运输:

主动运输和被动运输。

1、被动运输:

(1)单纯扩散:

O2,CO2,乙醇,尿素等。

(2)协助扩散:

葡萄糖,氨基酸就是载体蛋白介导通过结合位点,构象变化,运入细胞。

Na+,K+,Ca2+,Ce-等由通道蛋白介导,中央亲水性孔道开放离子由高向低流。

2、主动运输:

常见的主动运输:

钠,钾,泵具有载体和酶的活性。

钠,钾,泵的作用过程是通过ATP驱动泵

构向变化来完成的。

首先,细胞内钠离子结合位点——激活ATP酶活性使ATP分解——ATP产生高能磷酸根与酶结合——酶构象变化——钠离子结合位点转向膜外侧——酶对钾离子亲合力增加,排钠离子,亲钾离子——钾离子与酶结合后促ATP酶去磷酸化——酶构象恢复原状,钾离子转到细胞内(每秒1000次)。

钠钾泵的作用:

维持膜电位,调节渗透压,控制细胞容积和驱动糖与氨基酸主动运输起作用。

二、大分子的物质的跨膜运输

膜蛋白可以介导水溶性小分子物质通过膜,但是大分子却不能进入,大分子是通过膜泡运输完成的,需消耗能量,包括内吞和外吐两种形式。

1、细胞内吞作用

(1)吞噬作用:

被摄取的是细菌,细胞碎片,大分子复合体之后与细胞内初级溶酶体结合,将其分解。

如:

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等。

(2)吞饮作用:

又称胞饮作用,是摄取细胞外液及其中溶质过程,之后与容酶体结合,将吞入物降解,保证液体物质不断进入细胞而满足需要。

(3)受体介导的内吞作用:

是受体介导中的高度特意性的,与膜上受体识别后形成小窝转成小泡,从而将细胞外物质摄入细胞内提高内吞效率,激素,转换蛋白,低密度脂蛋白却是依次途径进入细胞的。

2、细胞外吐作用

固有分泌:

真核细胞的内质网上合成分泌蛋白,合成后转到高尔基复合体经加工后外排,外排后蛋白作为信号分子或营养物扩散到细胞外液。

受调分泌:

具有特殊功能的分泌细胞中存在。

如:

神经细胞,只有当细胞接受到细胞外信号刺激时,囊泡才移到膜处排出。

第四节细胞连接与细胞表面

一、细胞连接

1、紧密连接:

是一种将相邻细胞网状嵌合在一起的连接方式。

存在于各种上皮管腔面细胞顶端,将连接处间隙封闭。

作用:

封闭上皮细胞的间隙,防止细胞无选择地进行物质交换。

2、锚定连接:

是由一个细胞的骨架成分与另一个细胞的骨架成分相连接粘着连接和桥粒连接。

桥粒连接:

是由肌动蛋白丝介导的锚定连接形式。

粘着连接的位于上皮细胞紧密连接的下方,相邻质膜并不融合,而是粘占着。

粘着斑:

由跨膜连接糖蛋白作介导,把细胞内肌动蛋白丝与细胞外基质纤粘连蛋白连接起来形成的。

粘着斑形成与解离,对细胞的贴附铺展或迁移运动有意义。

桥粒:

是由中间纤维介导的锚定连接形式,广泛分布于皮肤,心肌等处,有较强的抗张,抗压作用,

3、缝隙连接:

存在于除骨骼肌细胞和血细胞之外的所有动物细胞中。

除连接细胞外,主要功能是偶联细胞通讯。

二细胞表面及其特化结构

1、细胞外被

膜上糖蛋白和糖脂暴露于脂质

双层的糖链部分,又有糖萼之称。

细胞外被的糖萼因排列顺序,种类,数目,不同而储存极大信息成为细胞识别,通讯联络免疫,应答等分子基础。

如:

人红细胞表面ABO血型抗原,不同就是膜上糖基的差异此外,糖链接触延伸,抑制细胞生长和增殖。

2、胞质溶液

粘滞透明的胶态物质称为胞质溶液对维持细胞的形态和运动有重要的作用。

3、细胞表面的特化结构

微绒毛,纤毛,鞭毛等。

是细胞运动器官。

第五节细胞膜受体与细胞识别

一、细胞膜受体

受体是一种蛋白质,或于膜上,或于细胞内。

受体所接受的外界信号统称为配体,包裹神经递质,生长因子,光子,某些化学物质及其他细胞外信号。

1、细胞膜受体类型

(1)生长因子类受体:

与其结合的配体有胰岛素,类胰岛素生长因子,血小板生长因子,表皮生长因子和集落刺激因子等。

(2)离子通道受体:

某些神经递质的受体本身就是一种离子通道或与离子通道相偶联。

(3)具有高度保守性和同源性,把细胞外信号传递到细胞内。

2、细胞膜受体的生物学特性

(1)特异性:

受体与陪体结合是专一的。

(2)高亲和性:

具较强亲和力,不以配体浓度而改变此特性。

(3)可饱和性:

受体数量有限,因此与配体相结合是可以饱和的。

(4)可逆性:

受体与配体相结合化学键是非共价键,可解离,再结合。

二、细胞识别

是指细胞对同种或异种细胞及对异种物的认识。

细胞识别是有种属特异性和组织特异性。

本质是细胞表面识别分子的相互作用。

如:

巨噬细胞吞噬衰老的红细胞,因为其糖链末端半乳糖暴露,从而被识别。

课后作业:

1、膜质的种类及功能?

2、细胞膜的亚显微结构及特性?

3、细胞膜对小分子物质和离子的运输方式?

4、钠、钾、泵的作用过程?

5、细胞连接的方式有几种?

存在于哪种细胞种类?

6、细胞膜受体基本类型?

生物学特性?

第三章核糖体

非膜性结构,除哺乳动物的成熟的红细胞外,核糖体几乎存在于所有细胞内,此外,也存在于线立体和叶绿体中。

第一节核糖体的类型与结构

一、基本类型与成分

细胞内有两种核糖体:

70S和80S(S为沉降系数单位)。

70S,80S均由大小不同的两个亚单位构成。

分别为大亚基和小亚基,核糖体上存在多个与肽链形成密切相关的功能火星部分。

(1)供体部位:

也称P位,位于小亚基。

(2)受体部位:

也称A位,位于大亚基。

(3)转胎酶结合部位,位于大亚基上,其作用是在

胎链合成过程中催化羧合反应。

(4)GTP酶活性部位:

分解GTP分子,将肽酰由A位转到P位。

第二节核糖体功能

多聚核糖体,形成蛋白质合成的功能单位。

分为三个阶段:

起始,延伸,和终止阶段。

起始阶段:

在各种起始因子作用下,核糖体大小亚基tRNA,mRNA装配成核糖体起始复合物过程。

延伸阶段:

分进位,成肽和转位三个阶段。

氨酰进入A位,转位酶使P位与A位上形成肽键,P位空载,A位上形成二肽,转位是使A位上肽键进入P位,A位留空,于是下一个氨基酸进入A位。

终止阶段:

A位出现终止密码,UAA,UAG,UGA,三者之一时没有相应氨酰与之结合,肽键合成便终止。

游离核糖体合成细胞内基础性蛋白,附着核糖体合成细胞的分泌蛋白和膜蛋白。

课后作业:

1、核糖体的基本类型与成分?

2、在核糖体上进行的蛋白质合成过程分为几个阶段?

具体过程?

第四章细胞的内膜系统

内膜系统:

由于这些细胞器在结构,功能及发生上有一定联系,相对于细胞膜而言,将它们统称为细胞的内膜系统。

内膜系统为细胞提供足够面积的膜,大大提高细胞的代谢效率。

内膜系统的主要功能是完成蛋白质的加工,运输和分泌。

第一节内质网

内质网是真核细胞的重要的细胞器。

1、化学组成

微粒体:

从细胞均浆中分离出来的内质网碎片,由脂类蛋白质组成,内质网具有大量的酶。

2、内质网的形态结构与类型

电子显微镜下内质网是有相互连接的小管,小泡和扁囊结构构成的三维网状膜系统。

内质网是细胞内执行多种功能的细胞器,所以在功能旺盛的细胞中十分发达,在分泌大量抗体的浆细胞中,充满内质网。

内质网有粗面型内质网和滑面型两种。

粗面型内质网:

合成分泌蛋白和各种膜蛋白。

滑面型内质网:

肝细胞中与有毒物质的解毒作用有关。

肌细胞中释放和回收Ca2+调节肌肉收缩。

脂质代谢的细胞中,是脂质合成场所。

二、内质网的功能

1、粗面形内质网

(1)蛋白质的合成

1975年Blobel提出蛋白质合成的信号假说,认为凡是能合成信号肽的核糖体都能在信号肽的多肽链中若没有信号肽,则留在细胞质基质中完成多肽链的合成。

(2)蛋白质的修饰与加工

蛋白质进入内质网腔后立即被修饰,主要的化学修饰作用有糖基化,羟基化,酰基化与二硫键的形成等。

(3)蛋白质的折叠与装配

蛋白质折叠需要内质网腔内可溶性驻留蛋白的参与。

如:

蛋白二硫键异构酶,但本身并不参与最终产物形成称分子伴侣。

(4)脂类合成:

构成膜的膜脂成分大部分在粗面内质网上合成。

2、滑面内质网

部分细胞中比例大。

如:

肝细胞中滑面内质网丰富,与糖原的合成和分解有关,还有解毒作用。

第二节高尔基复合体

1898年意大利学者高尔基首次发现。

一、高尔基复合体的化学组成

60%是蛋白质,40%是脂类。

二、高尔基的形态结构

在不同的细胞中有很大的差异。

三、高尔基复合体的功能

主要功能是将内质网合成的多种蛋白质进行加工,分类与包装,然后分门别类地运送到细胞特定的部位或分泌到细胞外。

1、分泌蛋白的加工与修饰

在蛋白质糖基化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2、蛋白质的分选和运输

执行分拣功能的部位是反面高尔基网络。

3、溶酶体的形成

溶酶体中几十种酸性水解酶类,在内质网中合成后进入高尔基复合体内加工和修饰可,再分选和运输。

4、细胞内膜的交通

从蛋白质在细胞内的运输和排出过程来看,由内质网形成的含有分泌蛋白质的运输小泡流向顺面高尔基网络,形成新的膜囊,与此同时,反面高尔基网络不断形成分泌泡向细胞膜移动,最后与膜融合,将分泌物排出,膜的这种交通也称为膜流。

膜流不仅在物质运输上起重要作用,而且还使膜性细胞器,膜成分不断得到补充和更新。

第三节溶酶体

因溶酶体中含多种酸性水解酶,能分解各种内源性或外源性物质,故又称细胞内的消化器官。

一、溶酶体的形态结构与组成

多呈球形,单位膜包围,大小不一,0.2----0.8微米之间。

内含多种高浓度的酸性水解酶。

二、溶酶体的类型

1、内体性溶酶体

水解酶绝大部分为糖蛋白。

2、吞噬性溶酶体

(1)自噬性溶酶体:

包括细胞内衰老或崩解的细胞器等。

(2)异噬性溶酶体:

底物是一些被摄入到细胞内的外源性物质,如:

细菌,红细胞,血红蛋白等。

3、残余小体

未被水解酶的活性降低,还残留一些为被消化和分解的物质,形成残余或胞

吐作用排出,或长期蓄积在细胞内,如脂褐质,含铁小体,多泡体,骨髓样结构。

三、溶酶体的功能

1、对细胞内物质的消化。

2、对细胞外物质的消化。

3、自溶作用与器官的退化。

4、溶酶体与激素分泌的调节,甲状腺激素在溶酶体参与下形成的。

四、溶酶体与疾病的关系

1、先天性溶酶体病

由于缺少一些酶的缺乏造成不能分解底物的代谢性疾病,脑苷脂沉积病,神经鞘磷脂沉积病,泰一萨氏病(黑朦性白痴)患者表现为渐进性失明,痴呆和瘫痪。

2、溶酶体与矽肺

矽肺形成的原因是溶酶体的破裂,矽尘被吸入肺组织后,被巨噬细胞吞下形成吞噬小体,后者再与内体性溶酶体融合形成吞噬性溶酶体。

在其中形成矽酸,能与溶酶体膜上的受体产生氢键,使膜变质而破裂,以至大量矽酸和水解酶流入细胞质内,引起巨噬细胞死亡。

诱导成纤维细胞的增生并分泌大量的胶原物质,使肺组织局部出现胶原纤维结节,降低肺的弹性,形成矽肺。

3、溶酶体与类风湿性关节炎

溶酶体膜脆性增加,使其释放出胶原酶,能侵蚀软骨细胞,使患者表现出临床症状,吲哚美辛和糖皮质激素具有稳定溶酶体膜的作用,用来治类风湿关节炎。

4、溶酶体与恶性肿瘤

致癌物质引起的细胞功能障碍可能与细胞受到损伤后溶酶体释放出来的水解酶有关。

第四节过氧化物酶体

结构:

单层膜包裹的卵圆形或圆形小体。

膜内含有极细的颗粒状物质,称类核体,化学本质是尿酸氧化酶结晶。

功能:

氧化多种底物,同时使氧还原为H202,而过氧化氢酶将H202还原成水,从而清除H202,防止其在细胞内积聚。

课后作业:

1、内膜系统是什么?

其主要的功能是什么?

2、内质网的结构和功能?

3、高尔基复合体的形态结构和功能?

4、溶酶体的形态结构和功能?

5、过氧化物酶的形态结构和功能?

第五章线粒体

1894年,德国生物学家,Altmann在动物细胞中发现线粒体。

第一节线粒体形态结构

粒状,干状,线状,在不同环境下发生改变。

动物细胞中比植物细胞的多,新陈代谢旺盛的不同细胞中分布不同。

1、外膜:

单位膜。

2、内膜:

向内折叠形成山脊。

3、膜间腔:

是内外膜间封闭的腔隙,内充满酶等。

4、基质:

内膜内,胶状物,PH,渗透压。

三、线粒体的化学组成及酶定位

线粒体的化学组成:

主要是蛋白质和脂类。

线粒体的蛋白质分为可溶性和不溶性两类。

可溶性蛋白大多数是基质中的酶和外周蛋白。

不溶性蛋白包括膜的镶嵌蛋白,结构蛋白和部分酶蛋白。

第二节线粒体的功能和生物发生

一、线粒体的功能

为细胞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线粒体中能量的产生过程:

1、三羧酸循环

在线粒体基质内进行,消耗氧气,放出二氧化碳和水,又称细胞呼吸。

小分子有机物在细胞质中经过降解作用,形成丙酮酸和乙酰乙酸,进入线粒体基质,进一步形成乙酰辅酶A参与到三羧酸循环中。

三羧酸循环在线粒体基质内进行。

三羧酸循环中脱下的氢,经线粒体内膜上的电子传递链,最后传递给氧,生成水产生能量贮于ATP中。

2、氧化磷酸花

在线粒体内膜上存在有关氧化磷酸化的脂蛋白复合物,它们是传递电子的酶体系。

由一系列能可逆接受和释放电子或H+的化学物质组成在内膜上相互关联的有序排列,称电子传递链或呼吸链。

二、线粒体的生物发生

一种称内共生起源学说:

起源于原始真核细胞内共生细菌。

另一种称非内共生起源学说:

认为真核细胞前身是一个进化上比较高等的好氧细菌,细胞膜内陷形成。

第三节线粒体的半自主性

复制时间不同于细胞核DNA复制,布局限于间期(S)而是贯穿于整个细胞周期,有自己的蛋白质翻译编码,但大数量酶或蛋白质仍由核基因编码,是一种半自主性的细胞器。

课后作业:

1、线粒体的形态结构?

功能?

2、三羧酸循环的进行部位和过程?

3、线粒体起源的两种学说?

第六章细胞核

第一节细胞核的形态

一、细胞核的形态:

细胞周期的不同时期,核形态变化很大。

细胞核的位置:

多数位于细胞中央,少数在底侧或一侧。

细胞核的数目:

通常一个,横纹肌细胞的核可达几十个,破骨细胞的核可达100个,也有的细胞无核。

二、核质比:

NP=Vn/(Vc-Vn)。

Vn,细胞核体积。

Vc,细胞体积。

第二节核被膜

一、外核膜:

与粗面内质网相连续,形态相似。

二、内核膜:

其内有核纤层,对核内膜有支持作用。

三、核周隙:

内外膜之间腔隙,充满液态不定型物质,含多种蛋白质和酶。

四、核孔复合物:

是物质运输的通道。

核孔:

哺乳动物细胞核膜上有3000—4000个核孔。

五、核纤层:

位于内核膜下的纤维状蛋白网,在细胞分裂期通过对核膜的崩解和重组起调控作用。

第三节染色质与染色体

一、染色质化学成分

1、DNA,2、蛋白质:

组蛋白和非组蛋白,3、RNA

二、染色质的组装

1、核小体,2、螺线管,3、超螺线管,4、染色单体。

从线形DNA分子到染色单体,DNA共压缩了8400倍。

三、常染色质与异染色质

常染色质:

活跃地进行转录或复制。

异染色质:

间期核中结构紧密染色质,转录不活跃。

第四节核仁

周期性消失和重现,生长旺盛细胞中,趋于核边缘,靠近核膜,有利于把核仁合成物质运到细胞质中。

一、核仁的化学组成和功能

1、核仁的化学组成

RNA,DNA,蛋白质,脂类。

2、核仁结构

没有被膜包裹,由细纤丝等多种成分构成的海绵状,结构,核仁由纤维中心,致密纤维成分,颗粒成分组成。

二、核仁功能

核糖体的装配场所。

第五节核基质

核基质是指真核细胞核内除核被膜,染色质,核纤层,核仁以外的精密网架结构系统。

核基质参与DNA包装和染色体的构建,对间期核内DNA空间构型起着维系和支架作用。

课后作业:

1、细胞核的组成结构?

2、核质比的意义?

3、染色质的组装成分?

4、核仁的功能?

第七章细胞骨架

由微管,微丝和中间纤维组成。

第一节微管

一、微管的化学组成

1、微管蛋白:

是一种球形酸性蛋白质,分α和β微管蛋白。

2、微管结合蛋白:

既MAP,主要功能是调节微管的特异性并将微管连接到特异的细胞器上,不同的微管结合蛋白在细胞有不同的分布区域,执行特殊功能。

二、微管的结构与组装

微管分布于中心粒和纤毛基体中。

微管的极性两端在进行组装的同时又发生去组装,从而使微管的结构维持着一种动态平衡状态。

三、微管的功能

1、维持细胞的形态

微管在大多数真核细胞内参与细胞形态的维持。

微管具有一定刚性,在保持细胞外形方面起支撑作用,

2、构成纤毛,鞭毛和中心粒等细胞运动器官,参与细胞运动。

3、维持细胞器的位置,参与细胞器的位移。

4、参与细胞内物质运输。

5、参与染色体的运动。

调节细胞分裂。

6、参与细胞内信号的转号。

四、微管与疾病的关系

啊尔茨海默病又称老年痴呆病,患者胸神经细胞里大量扭曲变形的微管,造成微管的聚集缺陷,引起轴浆阻塞,及神经元包含体形成,使神经信号传递。

第二节微丝

微丝是真核细胞中由肌动蛋白组成的细丝。

一、微丝的化学组成

1、肌动蛋白

微丝的主要组成蛋白是一种球状肌动蛋白;另一种为纤维状肌动蛋白,可以相互转换。

2、微丝结合蛋白

是一种控制着微丝的结构和功能的蛋白质。

二、微丝的结构和组装

是一种实心结构,电镜下,单根的微丝呈双螺旋结构,具有极性。

三、微丝的功能

1、构成细胞的支架,维持细胞的形态。

2、参与肌肉收缩。

3、参与细胞分裂。

4、参与细胞运动。

5、参与细胞内物质的运输。

6、参与细胞内信号转导。

四、微丝与疾病关系

1、镰状贫血病,微丝网发生改变,红细胞变形。

2、微丝与创伤的愈合有重要关系。

3、转化细胞中微丝减少,细胞粘性降低,细胞浸润转移。

微丝可作为抗癌药靶位,细胞松弛素可与微丝正端结合,抑制其聚合,导致微丝解聚,依赖于微丝运动受抑制,有抗肿瘤潜能。

第三节中间纤维

一、中间纤维的化学组成

有角蛋白纤维,波形蛋白纤维,结蛋白纤维,神经蛋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