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临沂市兰陵县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722983 上传时间:2023-02-22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63.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临沂市兰陵县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山东省临沂市兰陵县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山东省临沂市兰陵县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山东省临沂市兰陵县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山东省临沂市兰陵县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东省临沂市兰陵县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docx

《山东省临沂市兰陵县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临沂市兰陵县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山东省临沂市兰陵县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docx

山东省临沂市兰陵县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山东省临沂市兰陵县2021-2022学年

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

一、选择题

1.《秦律十八种·田律》规定,春二月,毋敢伐材木山林及雍(壅)堤水。

不夏月,毋敢夜草为灰,·····毋毒鱼鳖,置?

罔(网),到七月而纵之。

这一规定说明

A.秦朝有保护生态意识B.秦朝律法十分严苛

C.秦朝较重视农业生产D.秦律违背自然规律

2.《汉书·武帝纪》记载,元鼎三年(前114年)冬,“徙函谷关于新安,以故关为弘农县”,这次迁徙是将其东移约三百里上下。

《汉书·文三王传》记载,汉廷徙代国于清河之后,恒山以西,便统统纳入汉廷直辖之下。

其主要用意是

A.根除割据势力B.强化中央集权C.削减诸侯封地D.完善区划设置

3.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称为进士。

如表1为唐宋时期科举进士的录取情况。

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宋代

A.提倡文官制度B.完善了科举制度C.重视文学发展D.加强君权的需要

4.《文献通考》记载:

王安石改革后的熙宁十年(1077年),国家税收剧增到52101029石,即使与治平时相比也增长了4倍。

中央积蓄的钱粟,“数十百巨万”,作为户部的经费,“可以支二十年之用”,这说明王安石变法

A.使北宋的经济实力空前增强B.使北宋彻底摆脱了财政危机

C.一定程度上扭转了积弱局面D.解决了北宋存在的内部危机

5.《大清一统志》,是清朝官修地理总志。

从康熙到乾隆,先后三次纂修。

它测绘、制作青海、西藏、新疆地区的地图,编写《西域图志》等边区的图书,并动员各省官员收集、整理、上交有关所需的资料。

这主要反映了清代

A.具有浓郁的边患危机意识B.近代国家主权观念的兴起

C.测绘制作地图水平特别高D.政府致力于巩固一统局面

6.《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第十六条规定“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

”;第三十三条规定“临时大总统得制定官制官规,但须提交参议院议决。

”。

上述条文

A.保证了人民享有民主权利B.充分体现了民主自由原则

C.体现了民主进程的曲折性D.意在防止权力的过度集中

7.图1为2018年七旬老人国凤义手绘的主题为《我家这四十年的漫画。

该作品可用来说明

A.改革开放改变了人民的生活面貌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取得丰硕成果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实现D.农村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彻底胜利

8.1912年10月16日,北洋政府公布《中央行政官官等法》。

废除了古代9品18级制,采用文官等级品位分类制,实行官、职合一。

官名仅表示为官者的职务而不再表示其身份,也不再表示着特权。

这样做的意义在于

A.消除了官位崇拜的价值观B.有利于近代平等观念形成

C.实现了官员非特权化原则D.说明了考试面前人人平等

9.西方国家文官制度具有一些共同特点,凡是文官要在资产阶级各政党之间严格保持中立,不得公开参与政治活动。

但我国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努力实现干部工作的科学化、民主化、法制化、现代化,坚持服务于民的宗旨。

造成我国干部制度与西方文官制度不同的主要原因是

A.两极格局和冷战思维的影响B.西方文官制度存在重大缺陷

C.东西方社会制度和国情不同D.中国干部制度更加科学合理

10.中共十九大以来,中国领导人进行了一系列频繁密集的外交活动、包括与俄罗斯、美国等大国领导人进行会晤,出访越南、老挝等周边国家,以及出席亚太经合组织会议、东亚合作领导人系列会议等重大会议,大力推动联合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核心作用。

这体现了新时代中国外交的特点是

A.致力于谋求地区性和平发展B.积极开展全方位多边外交

C.重点搞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D.彻底放弃“不结盟”外交

11.斯巴达的国家机构由国王、公民大会、长老会议和监察官组成。

国王世袭,垄断了军事统帅权;公民大会由年满30岁的斯巴达男子组成,有讨论权和表决权。

一切国家大事先由长老会议讨论决定,然后交公民大会通过,长老会议又是最高司法机关;监察官由公民大会一年一选,一般不得连任。

这说明

A.公民大会把握一切军政大权B.斯巴达实行了直接民主政治

C.监察官可以由国王直接任命D.长老会议和国王的权力较大

12.近代西方国家法律制度强调保护个人权利。

在司法实践过程中,坚持公正和无罪推定。

并且建立了律师制度和陪审团制度。

这说明近代西方法律制度

A.真正做到了保障人民的合法权利

B.成为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斗争武器

C.力求保证司法程序的规范和公正

D.推动了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到来

13.欧洲中世纪的通行文字是拉丁文,但到了13世纪,以伦敦方言为基础形成的英语就出现在英国官方文件中,16世纪法语成为法国的官方语言。

这一现象

A.导致欧洲陷入四分五裂

B.沉重的打击了天主教会统治

C.推动了民族国家的形成

D.体现了民主平等的启蒙思想

14.联合国大会在1970年一致通过了《国际法原则宣言》,宣布了禁止非法使用威胁或武力;和平解决国际争端;不干涉内政;国家合作;各民族享有平等权利与自决权;各国主权平等;履行依宪章所承担义务等七项基本原则。

这说明国际法

A.得到了世界各国的认同和遵守B.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

C.主要体现某些西方大国的利益D.阻止了现代战争爆发

15.如表2为世界大事年表(部分)。

此表可以用来说明

A.世界货币体系的演变B.和平发展的潮流C.资本主义国家的变化D.国际秩序的重塑

二、非选择题

16.(12分)“中央集权”在我国拥有悠久的历史和认同。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国是灾害多发国,地域面积广阔,分散型经济居主要地位。

传统农业对水利有着更多的依赖,从大禹治水到清代多次治理黄河,无不集中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这是靠一家一户的小农无法实现的······——摘编自《凤凰网》

材料二汉武帝强化中央集权,至东汉末,全国百余郡,实施统一制度、法令。

汉朝盛时“编

户齐民”有5900多万人,儒家倡导的忠义孝悌等伦理,成为民众日常行为的规范。

汉朝境内的百姓,不复以“燕人”“齐人”“秦人”相区别,而是“某郡某县”人,他们虽方言有异,却使用着统一的不因语言差异而改变的文字。

经历两汉四个多世纪的统治,统一的观念深入人心,“书同文、车同轨、人同伦”,在先秦以来华夏融合的基础上,汉朝境内的人们逐渐被称为“汉人”。

——据《汉书》后汉书》等整理

材料三唐朝安史之乱后,肃宗、宪宗着力恢复三省、消除地方军镇;宋太祖鉴于唐朝中后

期的割据局面,"杯酒释兵权”,收回军权,这样就使得军事力量能够在国内不断加强。

这对于稳定国内环境,镇压叛乱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对于外来的入侵也因为军事力量的聚集,从而有了更多的回旋余地。

另一方面,强大的军事力量还便于开拓周围的疆土,增加版图。

——摘编自《新华网》

据材料,从不同角度说明古代中央集权制度对推动中国历史发展所起的作用。

(12分)

 

17.(15分)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不同历史时期颁布了一些文件,进行了多项制

度的探索(如表3),从而赢得了胜利。

根据材料并结合中国革命和建设时期的史实,以“制度的胜利”为题写一则历史短文。

(要求:

表述成文,立论正确,逻辑严密,思路清晰)

 

18.(16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两汉对百姓的管理,实行编户制度。

那些被正式编入政府户籍的自耕农、佣工、雇农等,称为编户齐民。

编户齐民具有独立的身份,依据资产多少承担国家的赋税和徭役、兵役,资产多的,要多纳税。

编户齐民对封建国家的义务有田租、算赋或口赋(人口税)、徭役、兵役等。

——摘自文渊:

《你不可不知的历史典故》,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材料二

材料三两税法实施后的一千多年中,按资产收税,收取货币,成为赋税变化的主流。

这也是明代“一条鞭法”等制度的主要内容。

土地占有量是核定资产、征收赋税的首要依据,清代康熙帝时实行“摊丁入亩”,以康熙五十年的人丁数作为征收丁税的固定丁数,以后“滋生人丁,永不加赋”。

——摘编自李剑农《中国经济史稿》

(1)材料二的“银饼”出现在哪一朝代?

通过研究它,我们可以得到哪些历史信息?

(4分)

 

(2)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中国古代赋役制度的演变。

(12分)

 

19.(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中世纪的英国,宫廷和政府之间没有明确界限,官员主要由国王遴选,并被视为国王的仆人。

资产阶级革命爆发后,文官开始出现。

光荣革命后,国王和权贵行使有封建特权色彩的官职恩赐权来任用官员。

私人关系和个人感情成为获取官职的关键因素。

工业革命催生了英国近代文官制度,1853年政府有关部门提出《关于建立常任英国文官制度的报告》,建议实行公开竞争考试录用制。

1870年枢密院关于文官制改革的命令规定,多数重要文官职位必须按照文官制度委员会的要求,通过公开竞争考试,择优录用。

——摘编自净阎照祥《英国政治制度中》等

材料二“文官常任,不与执政党共进退。

文官终身任职,非犯大错不能解雇”。

——摘自美国《文官制度条例》1883年1月

材料三资产阶级议会制的国家的全部历史表明,更换部长意义极小,因为实际的管理工作掌握在一支庞大的管理队伍手中。

这支队伍被资产阶级关系的气氛所笼罩,他们呼吸的就是这种空气,他们摆脱不了这种空气,这支队伍的上层分子完全成为金融资本的奴才,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它的代理人,它的利益的代表者和影响的传播者。

——摘编自(苏)列宁《革命的一个根本问题》,《列宁全集》第三十二卷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西方文官制度的认识。

(12分)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5ABDAD6-10DABCB11-15DCCBA

二、非选择题

16.(12分)从政治角度:

政权稳定、开拓疆域、增加版图,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巩固和发展,国家统一与领土完整等;

从经济角度:

大规模的生产活动和经济建设;救灾行动,社会经济的发展等;

从军事角度:

稳定国内环境、镇压叛乱,抵御外来侵略等;

从民族关系角度:

各民族的融合、交流与发展;

从文化意识角度:

民族认同、文化认同、统一的价值观等;

从国家治理角度:

创立了中国古代治国理政的基本模式等。

(其他角度也可,至少答出4个角度,言之有理即可,12分)

17.(15分)制度的胜利

中国共产党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采取不同的制度、措施,保证了革命和建设的胜利。

在抗日战争时期,通过“三三制”原则推行的抗日民主制度,它调动了各阶层抗日的积极性,

巩固了抗日根据地,加强了抗日民主政权的建设。

(3分)

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实行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它保障了人民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力,推动了

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促进了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的顺利进行。

(3分)

在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不断完善,维护了国家的统一,保障了少数民

族合法权益,巩固发展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

(3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完善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它具有强大的生命

力和优越性,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人民幸福、社会稳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等提供了有力保障。

(3分)

中国共产党能够根据中国的实情,采取灵活的政策,建立与之相适应的制度,体现了灵活

性、创新性;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人民利益;中国共产党的导是中国革命和建设走向胜利的保证等。

(3分)

18.(16分)

(1)唐代。

(1分)唐朝的地方行政管理情况;唐代赋役制度的情况;出现了地方向中央交税

的税银等。

(3分)

(2)评价:

结合材料的信息和所学知识,可从其改革促进社会发展、促进商品经济发展、减轻人身依附关系、促进农业发展、减轻百姓负担、增加收入等多角度概括。

示例:

赋役制度重大变革基本顺应了社会经济发展的趋向;征税标准的演变有利于农产品的商品

化、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成长;徭役规定的演变有利于保证农时、促进农业生产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人民负担;人身控制的演变弱化了对人民对国家依附关系、利于人口的流动;人头税的演变有利于统计人口的增长;商税地位的演变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入,也影响了商业发展等。

(答出四个角度即可,12分)

19.(12分)从形成的背景的角度:

过去官员选拔方式落后,官僚体系紊乱;代议制的发展和完善;工业革命后,工业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人们要求平等参与政府工作的愿望强烈等。

(4分)

进步性:

坚持公平性、择优性、中立性等原则,提高了官员的行政素质,提高了行政效率,有利于政府工作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等。

(4分)

局限性:

是资产阶级统治的工具,容易滋生官僚习气和僵化现象,加重政府负担,出现争权

夺利现象等(4分)

山东省临沂市兰陵县2021-2022学年

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

一、选择题

1.《秦律十八种·田律》规定,春二月,毋敢伐材木山林及雍(壅)堤水。

不夏月,毋敢夜草为灰,·····毋毒鱼鳖,置?

罔(网),到七月而纵之。

这一规定说明

A.秦朝有保护生态意识B.秦朝律法十分严苛

C.秦朝较重视农业生产D.秦律违背自然规律

2.《汉书·武帝纪》记载,元鼎三年(前114年)冬,“徙函谷关于新安,以故关为弘农县”,这次迁徙是将其东移约三百里上下。

《汉书·文三王传》记载,汉廷徙代国于清河之后,恒山以西,便统统纳入汉廷直辖之下。

其主要用意是

A.根除割据势力B.强化中央集权C.削减诸侯封地D.完善区划设置

3.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称为进士。

如表1为唐宋时期科举进士的录取情况。

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宋代

A.提倡文官制度B.完善了科举制度C.重视文学发展D.加强君权的需要

4.《文献通考》记载:

王安石改革后的熙宁十年(1077年),国家税收剧增到52101029石,即使与治平时相比也增长了4倍。

中央积蓄的钱粟,“数十百巨万”,作为户部的经费,“可以支二十年之用”,这说明王安石变法

A.使北宋的经济实力空前增强B.使北宋彻底摆脱了财政危机

C.一定程度上扭转了积弱局面D.解决了北宋存在的内部危机

5.《大清一统志》,是清朝官修地理总志。

从康熙到乾隆,先后三次纂修。

它测绘、制作青海、西藏、新疆地区的地图,编写《西域图志》等边区的图书,并动员各省官员收集、整理、上交有关所需的资料。

这主要反映了清代

A.具有浓郁的边患危机意识B.近代国家主权观念的兴起

C.测绘制作地图水平特别高D.政府致力于巩固一统局面

6.《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第十六条规定“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

”;第三十三条规定“临时大总统得制定官制官规,但须提交参议院议决。

”。

上述条文

A.保证了人民享有民主权利B.充分体现了民主自由原则

C.体现了民主进程的曲折性D.意在防止权力的过度集中

7.图1为2018年七旬老人国凤义手绘的主题为《我家这四十年的漫画。

该作品可用来说明

A.改革开放改变了人民的生活面貌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取得丰硕成果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实现D.农村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彻底胜利

8.1912年10月16日,北洋政府公布《中央行政官官等法》。

废除了古代9品18级制,采用文官等级品位分类制,实行官、职合一。

官名仅表示为官者的职务而不再表示其身份,也不再表示着特权。

这样做的意义在于

A.消除了官位崇拜的价值观B.有利于近代平等观念形成

C.实现了官员非特权化原则D.说明了考试面前人人平等

9.西方国家文官制度具有一些共同特点,凡是文官要在资产阶级各政党之间严格保持中立,不得公开参与政治活动。

但我国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努力实现干部工作的科学化、民主化、法制化、现代化,坚持服务于民的宗旨。

造成我国干部制度与西方文官制度不同的主要原因是

A.两极格局和冷战思维的影响B.西方文官制度存在重大缺陷

C.东西方社会制度和国情不同D.中国干部制度更加科学合理

10.中共十九大以来,中国领导人进行了一系列频繁密集的外交活动、包括与俄罗斯、美国等大国领导人进行会晤,出访越南、老挝等周边国家,以及出席亚太经合组织会议、东亚合作领导人系列会议等重大会议,大力推动联合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核心作用。

这体现了新时代中国外交的特点是

A.致力于谋求地区性和平发展B.积极开展全方位多边外交

C.重点搞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D.彻底放弃“不结盟”外交

11.斯巴达的国家机构由国王、公民大会、长老会议和监察官组成。

国王世袭,垄断了军事统帅权;公民大会由年满30岁的斯巴达男子组成,有讨论权和表决权。

一切国家大事先由长老会议讨论决定,然后交公民大会通过,长老会议又是最高司法机关;监察官由公民大会一年一选,一般不得连任。

这说明

A.公民大会把握一切军政大权B.斯巴达实行了直接民主政治

C.监察官可以由国王直接任命D.长老会议和国王的权力较大

12.近代西方国家法律制度强调保护个人权利。

在司法实践过程中,坚持公正和无罪推定。

并且建立了律师制度和陪审团制度。

这说明近代西方法律制度

A.真正做到了保障人民的合法权利

B.成为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斗争武器

C.力求保证司法程序的规范和公正

D.推动了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到来

13.欧洲中世纪的通行文字是拉丁文,但到了13世纪,以伦敦方言为基础形成的英语就出现在英国官方文件中,16世纪法语成为法国的官方语言。

这一现象

A.导致欧洲陷入四分五裂

B.沉重的打击了天主教会统治

C.推动了民族国家的形成

D.体现了民主平等的启蒙思想

14.联合国大会在1970年一致通过了《国际法原则宣言》,宣布了禁止非法使用威胁或武力;和平解决国际争端;不干涉内政;国家合作;各民族享有平等权利与自决权;各国主权平等;履行依宪章所承担义务等七项基本原则。

这说明国际法

A.得到了世界各国的认同和遵守B.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

C.主要体现某些西方大国的利益D.阻止了现代战争爆发

15.如表2为世界大事年表(部分)。

此表可以用来说明

A.世界货币体系的演变B.和平发展的潮流C.资本主义国家的变化D.国际秩序的重塑

二、非选择题

16.(12分)“中央集权”在我国拥有悠久的历史和认同。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国是灾害多发国,地域面积广阔,分散型经济居主要地位。

传统农业对水利有着更多的依赖,从大禹治水到清代多次治理黄河,无不集中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这是靠一家一户的小农无法实现的······——摘编自《凤凰网》

材料二汉武帝强化中央集权,至东汉末,全国百余郡,实施统一制度、法令。

汉朝盛时“编

户齐民”有5900多万人,儒家倡导的忠义孝悌等伦理,成为民众日常行为的规范。

汉朝境内的百姓,不复以“燕人”“齐人”“秦人”相区别,而是“某郡某县”人,他们虽方言有异,却使用着统一的不因语言差异而改变的文字。

经历两汉四个多世纪的统治,统一的观念深入人心,“书同文、车同轨、人同伦”,在先秦以来华夏融合的基础上,汉朝境内的人们逐渐被称为“汉人”。

——据《汉书》后汉书》等整理

材料三唐朝安史之乱后,肃宗、宪宗着力恢复三省、消除地方军镇;宋太祖鉴于唐朝中后

期的割据局面,"杯酒释兵权”,收回军权,这样就使得军事力量能够在国内不断加强。

这对于稳定国内环境,镇压叛乱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对于外来的入侵也因为军事力量的聚集,从而有了更多的回旋余地。

另一方面,强大的军事力量还便于开拓周围的疆土,增加版图。

——摘编自《新华网》

据材料,从不同角度说明古代中央集权制度对推动中国历史发展所起的作用。

(12分)

 

17.(15分)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不同历史时期颁布了一些文件,进行了多项制

度的探索(如表3),从而赢得了胜利。

根据材料并结合中国革命和建设时期的史实,以“制度的胜利”为题写一则历史短文。

(要求:

表述成文,立论正确,逻辑严密,思路清晰)

 

18.(16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两汉对百姓的管理,实行编户制度。

那些被正式编入政府户籍的自耕农、佣工、雇农等,称为编户齐民。

编户齐民具有独立的身份,依据资产多少承担国家的赋税和徭役、兵役,资产多的,要多纳税。

编户齐民对封建国家的义务有田租、算赋或口赋(人口税)、徭役、兵役等。

——摘自文渊:

《你不可不知的历史典故》,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材料二

材料三两税法实施后的一千多年中,按资产收税,收取货币,成为赋税变化的主流。

这也是明代“一条鞭法”等制度的主要内容。

土地占有量是核定资产、征收赋税的首要依据,清代康熙帝时实行“摊丁入亩”,以康熙五十年的人丁数作为征收丁税的固定丁数,以后“滋生人丁,永不加赋”。

——摘编自李剑农《中国经济史稿》

(1)材料二的“银饼”出现在哪一朝代?

通过研究它,我们可以得到哪些历史信息?

(4分)

 

(2)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中国古代赋役制度的演变。

(12分)

 

19.(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中世纪的英国,宫廷和政府之间没有明确界限,官员主要由国王遴选,并被视为国王的仆人。

资产阶级革命爆发后,文官开始出现。

光荣革命后,国王和权贵行使有封建特权色彩的官职恩赐权来任用官员。

私人关系和个人感情成为获取官职的关键因素。

工业革命催生了英国近代文官制度,1853年政府有关部门提出《关于建立常任英国文官制度的报告》,建议实行公开竞争考试录用制。

1870年枢密院关于文官制改革的命令规定,多数重要文官职位必须按照文官制度委员会的要求,通过公开竞争考试,择优录用。

——摘编自净阎照祥《英国政治制度中》等

材料二“文官常任,不与执政党共进退。

文官终身任职,非犯大错不能解雇”。

——摘自美国《文官制度条例》1883年1月

材料三资产阶级议会制的国家的全部历史表明,更换部长意义极小,因为实际的管理工作掌握在一支庞大的管理队伍手中。

这支队伍被资产阶级关系的气氛所笼罩,他们呼吸的就是这种空气,他们摆脱不了这种空气,这支队伍的上层分子完全成为金融资本的奴才,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它的代理人,它的利益的代表者和影响的传播者。

——摘编自(苏)列宁《革命的一个根本问题》,《列宁全集》第三十二卷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西方文官制度的认识。

(12分)

▁▃▅▇█参*考*答*案█▇▅▃▁

二、选择题

1-5ABDAD6-10DABCB11-15DCCBA

二、非选择题

16.(12分)从政治角度:

政权稳定、开拓疆域、增加版图,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巩固和发展,国家统一与领土完整等;

从经济角度:

大规模的生产活动和经济建设;救灾行动,社会经济的发展等;

从军事角度:

稳定国内环境、镇压叛乱,抵御外来侵略等;

从民族关系角度:

各民族的融合、交流与发展;

从文化意识角度:

民族认同、文化认同、统一的价值观等;

从国家治理角度:

创立了中国古代治国理政的基本模式等。

(其他角度也可,至少答出4个角度,言之有理即可,12分)

17.(15分)制度的胜利

中国共产党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采取不同的制度、措施,保证了革命和建设的胜利。

在抗日战争时期,通过“三三制”原则推行的抗日民主制度,它调动了各阶层抗日的积极性,

巩固了抗日根据地,加强了抗日民主政权的建设。

(3分)

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实行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它保障了人民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力,推动了

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促进了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的顺利进行。

(3分)

在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不断完善,维护了国家的统一,保障了少数民

族合法权益,巩固发展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

(3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完善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它具有强大的生命

力和优越性,为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