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技术的安全性和伦理问题.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722312 上传时间:2023-02-22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52.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物技术的安全性和伦理问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生物技术的安全性和伦理问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生物技术的安全性和伦理问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生物技术的安全性和伦理问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生物技术的安全性和伦理问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生物技术的安全性和伦理问题.docx

《生物技术的安全性和伦理问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物技术的安全性和伦理问题.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生物技术的安全性和伦理问题.docx

生物技术的安全性和伦理问题

生物技术的安全性和伦理问题

专题4生物技术的安全性和伦理问题

4.1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

『课标解读』

1、知识方面:

举例说出对转基因生物安全性问题的不同观点及论据。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

关注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问题,认同对生物技术安全性问题讨论的必要性。

形成对待转基因生物安全性问题的理性、求实的态度。

3、能力方面:

在互联网上查阅和收集相关信息,在课堂上就问题展开充分讨论,能够对不同的观点运用生物学知识加以理解和辨析。

『知识网络体系』

1)利用重组微生物进行基因制药等

转基因成果2)转基因家畜、家禽:

生长迅速,营养品质优良,中含营养物质、珍贵药物或人类所需蛋白

3)转基因植物:

具有抗虫、抗病、抗除草剂、抗逆等性状。

种植面积最大的国家有美国、阿根廷、、中国。

种植最多的转基因植物有和,棉花和油菜次之。

一方观点:

不能对转基因食物安全性掉以轻心

理由:

①反对“”,②担心出现滞后效应,③担心出现新的过敏源,④担心营养成分改变,⑤担心会侵犯宗教信仰者或素食者的权益

一方观点:

转基因食物潜在的安全隐患可在技术上进行克服

理由:

①“实质性等同”是对安全性评价的起点,不是终点;②多环节、严谨性评价,③科学家的负责态度可防止过敏蛋白出现,④至今未发现转基因食物

安全性影响健康的实例,⑤采取,防止贻误技术发展

争论

一方观点:

转基因植物可能会对生物多样性构成潜在的风险和威胁

理由:

①转基因植物扩散到种植区外变成野生种或杂草,②转基因植物竞争能力强,可能成为“”,③转基因植物的外源基因与细菌或病毒杂交,重组出有害的病原体,④可能使杂草成为有的“超级杂草”

一方观点:

转基因农作物不大可能对生物多样性构成威胁

理由:

①转基因农作物扩散到种植区会很快死亡,②转基因农作物表现出新性状必须具有一定条件和种植技术,③存在,很难与其他植物杂交,④农作物传粉距离有限,⑤存活时间有限

一方观点:

转基因生物会对生态系统稳定性和人类生活环境造成破坏

理由:

①转基因植物打破自然物种的原有界限,可能破坏生态系统稳定性;②重组微生物产生的可能造成二次污染,③重组DNA与微生物杂交是否会产生有害病原微生物,④转基因植物花粉中的有毒蛋白可能通过进入生物

一方观点:

不必对环境安全问题做出过度反应,有的转基因生物有利于环境保护

理由:

①转基因生物移入的是已存在的外源基因,不会破坏生态系统稳定性;②抗虫农作物可减少,保护了环境;③种植抗除草剂农作物的农田,管理容易,保护其土壤环境;④某些新闻报道不实

正确做法:

,而不能

理性看待转基因技术1)制定政策和法规,如《基因工程安全管理办法》

采取措施2)遵守科学研究道德

答案:

奶加拿大大豆玉米实质性等同举证排除法入侵的外来物种抗除草剂基因生殖隔离花粉中间产物食物链农药使用量趋利弊害因噎废食

『重难点归纳』

一、我国为了保证转基因食物的安全性,都采取了哪些监控和预防措施?

(1)立法是监控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的有力措施。

例如,中国已制定了《农业生物基因工程安全管理实施办法》、《转基因农产品安全管理临时措施》和《农业转基因生物标识管理办法》等法规。

(2)多环节监控。

转基因农作物研究、从实验室走向大田试验各阶段,以及产品商品化都有相应法规或规定进行严格的监控,只有在每一阶段试验获得认可证书后,才可进入下一阶段。

比如,大田试验就分为:

①中间试验阶段,②环境释放阶段,③生产试验阶段。

(3)安全评价内容具体而严格。

食物安全性评价内容:

营养成分是否改变?

是否存在抗营养因子?

是否存在毒性、过敏性蛋白等。

环境安全评价内容:

转基因植物是否变得易得病?

对周围植物有什么影响?

是否可能变成杂草?

会不会把外源基因转移给其他生物等。

二、转基因生物会不会影响生态系统中原有的动态平衡?

加剧环境污染?

危害其他动植物?

可能性不大,但要提高警惕。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发现这类危险似乎不大,因为科学家转入的仅是有限的一种或几种基因;而转入的基因是否可能会对其他生物或环境造成危害,都是经过认真分析、实践的,一旦发现有害后果,科学家就会停止实验;转基因生物从实验室到自然界释放,都要经过一系列安全评价、审批。

此外,还有相关法规监控。

但是,为了对公众健康负责、对社会负责,我们对于转基因生物可能影响生态系统中的原有动态平衡,或者加剧环境污染,或者危害其他动植物、人体的健康的危险,仍要提高警惕。

三、何谓外来物种入侵?

为什么外来物种入侵会造成严重的危害?

外来物种入侵是指有意或无意的人类活动,将某物种从一个地区引入其他地区,给当地的生态系统和社会经济造成明显的损害。

外来物种入侵的危害有:

(1)外来物种进入新的生态系统之后,由于没有天敌,极易造成生长失控,破坏生态系统的结构。

比如,外来的植物疯长,可以对本地一年生和多年生植物的结构比例造成严重影响,通过对植被的生长和结构的影响,从而造成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改变。

又如,外来的动物种类,由于它们的选择性觅食和破坏,也会造成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改变。

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改变会对生态系统造成严重破坏,比如,有人将美洲食人鲳引入,这一入侵物种就可能会对当地生态系统造成长久性的破坏。

(2)外来物种在新的生态系统中,通过与当地物种竞争营养或食物、分泌释放化学物质、形成大面积单优势群落等方式,直接影响本地物种的生存,加速某些生活力较弱的物种的消失。

在全世界濒危植物名录中,大约有35%~46%是由外来物种入侵所造成的。

即入侵的外来物种可能会造成生物多样性减少。

(3)外来物种进入新的生态系统后,作为掠夺者、寄生者或病原体,会使受害者和寄主的数量发生变化。

尤其是外来物种在适宜的生态和气候条件下,往往会对当地的农业或林业带来严重的损害,即所谓的爆发生物灾害。

(4)有些外来植物产生的花粉,是当地居民从未接触过的物质,从而可能成为对人类健康造成威胁的新过敏源。

比如,日本引种的杉树,大面积栽种后,杉树产生的花粉已经成了日本人产生过敏反应的重要过敏源。

又如豚草,它已在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国家泛滥成灾,而豚草的花粉是重要的过敏源。

豚草花粉引起的过敏反应称为“枯草热”,它已给许多国家人民的身体健康带来了严重的危害。

『复习策略』

本节内容要注重于学习的过程,过程比单纯获得现成的结论更重要。

通过学习,不仅要加强对转基因生物安全性多层面多角度的关注,而且能以科学的态度予以思考,在态度取向上,“应该趋利避害,而不能因噎废食”──理性地看待转基因技术。

『题型训练』

一、基础训练:

1、“转基因动物”是指()

A.含有可利用基因的动物B.基因组中插入外源基因的动物

C.本身具有抗体蛋白类的动物D.能表达基因信息的动物

2、想要获得既高产又抗病毒、抗寒、抗旱、抗除草剂等多重优点的农作物,以下哪种方法能做到()

A.细胞融合技术B.转基因技术C.组织培养技术D.人工诱变

3、转基因抗虫棉可以有效地用于棉铃虫的防治。

在大田中种植转基因抗虫棉的同时,间隔种植少量非转基因的棉花或其他作物,供棉铃虫取食。

这种做法的主要的是()

A.维持棉田物种多样性B.减缓棉铃虫抗性基因频率增加的速度

C.使食虫鸟有虫可食D.维持棉田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

4、关于转基因技术的应用,不正确的是()

A.可以将抗病虫害、抗除草剂等基因转入农作物使其具有相应的抗性

B.可以使用DNA重组的微生物,生产稀缺的基因药物

C.可以通过转基因技术使奶牛变成生物反应器,使它们的奶中富含某种营养物质、珍贵药材或人类所需要的蛋白质

D.将不同生物的DNA进行转移和重组,可以创造出新物种

5、科学家运用转基因技术,将苏云金芽孢杆菌的抗虫基因DXT转移到大白菜细胞中,培育出抗虫效果很好的优质大白菜,减少了农药的使用量,减轻了农药对环境的污染。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DXT基因的编码区由内合子和外显子组成 

B.DXT基因能在大自菜细胞中正常表达

C.转基因大白菜培育的过程中,可以用灭活的病毒作为运载体

D.转基因大白菜能抵抗各种病害虫

6、如果科学家通过转基因技术,成功改造了某女性血友病患者的造血干细胞,使其凝血功能全部恢复正常,那么预测该女性与正常男性结婚后所生子女的表现型为()

A.儿子、女儿全部正常B.儿子、女儿中各一半正常

C.儿子全部患病、女儿全部正常D.儿子全部正常,女儿全部患病

7、“实质性等同”是指()

A.转基因农作物中只要某种重要成分没有改变,就可以认为与天然品种“没有差别”

B.转基因农作物和天然品种没有区别

C.转基因农作物和天然品种只有细微区别,可以忽略不计,所以“没有差别”

D.转基因农作物和天然品种虽然有区别,但并没有改变其物种的任何特性,所以“没有差别”

8、在转基因生物或其产品研究过程中,必须遵循科学研究道德,其中不正确的是()

A.把重组DNA的转移仅限制在遗传上具有特定缺陷的生物上

B.对用大肠杆菌作为转基因受体的菌株,限定必须使用在42℃便会死去的菌株

C.对外源DNA要进行认真选择,避免产生对人体有害的或过敏的蛋白质

D.一旦发现转基因生物出现了安全性问题,要马上停止试验,并销毁重组生物

9、20世纪90年代,北京大学陈章良教授成功地将固氮基因整合到了小麦的DNA分子中。

他利用的生物技术是()

A.转基因技术B.克隆技术C.细胞杂交D.杂交育种

10、全球种植量最多的转基因农作物是()

A.玉米和棉花B.油菜和棉花C.大豆和玉米D.大豆和油菜

11、(多选)目前,全球种植转基因农作物的国家已经有十几个,种植面积最大的前四个国家是()

A.中国B.美国C.阿根廷D.日本E.加拿大F.荷兰

12、(多选)中国科学院院士、华中农业大学教授张启发曾指出:

“农业转基因技术可保障()

A.农业的可持续发展B.生物多样性 

C.是创造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D.是解决世界温饱问题的根本途径

二、能力提高:

1、(04北京理综)转基因抗虫棉可以有效地用于棉铃虫的防治。

在大田中种植转基因抗虫棉的同时,间隔种植少量非转基因的棉花或其他作物,供棉铃虫取食。

这种做法的主要目的是

A.维持棉田物种多样性

B.减缓棉铃虫抗性基因频率增加的速度

C.使食虫鸟有虫可食

D.维持棉田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

2、目前,市面上有一种叫食人鱼的观赏鱼,原产亚马逊河,其雄性鱼体色鲜艳,个体较小,雌性鱼体色浅黄,个体较大。

食人鱼的繁殖速度快,食性复杂,性格极为残暴,猎物一旦被它咬到,溢出血腥,它就会疯狂无比,撕咬猎物直到剩下一堆骨头。

请回答:

(1)食人鱼凶猛特性的形成是_______的结果。

(2)食人鱼雄鱼体色鲜艳而雌鱼体色浅黄,这在生理学上称为_______。

(3)你认为食人鱼一旦进入我国江河湖泊,会对当地的生态环境造成怎样的影响?

请分析说明。

三、创新设计:

1、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自1984年第一例转基因鱼在我国诞生以来,转基因鱼研究取得长足进步。

如转入生长激素(GH)基因的鱼生长速度快,饵料转化率高。

但鱼类易于逃逸、扩散,因此转基因鱼的生态安全性问题是很值得研究的问题,需研究转基因鱼对生态系统的压力及外源基因的扩散问题。

最近,我国科学家只是将三倍体的转基因鱼投入自然系统。

(1)转基因鱼成功的物质基础是。

(2)已知人的GH是一个含有191个氨基酸的蛋白质,若将人的GH基因转移到鱼体内,则转基因鱼增加的脱氧核苷酸数至少是。

(2分)

(3)转基因鱼通过较高的能量转化效率取得较高的特定生长率,以至生长高于非转基因鱼,蛋白质转换效率也显著高于非转基因鱼。

其可能的原因是。

(2分)

(4)鱼类易于逃逸、扩散,因此转基因鱼的生态安全性问题是很值得研究的问题,试分析引起生态安全性问题的原因是。

(2分)

(5)多倍体鱼类对控制过度繁殖是有效的,刘筠等最近培育成功的三倍体“湘云鲫”,其形成过程是,试从保障生态安全性问题分析只投放三倍体鱼的原因是。

(2分)

4.2关注转基因技术的伦理问题

『课标解读』

1、知识方面:

简述克隆人、试管婴儿、基因检测等生物技术在应用中可能和已经带来的利与弊。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

认同对生物技术伦理问题讨论的必要性。

通过讨论、阅读、查找资料等活动,关注上述问题可能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影响,形成自身的心理准备和理性的思考。

3、能力方面:

面对来自媒体和他人关于转基因技术的伦理问题的不同观点,能够运用已有的生物学知识进行辨析,初步形成客观的科学的评价能力。

『知识网络体系』

概念性克隆:

指利用克隆技术产生特定细胞和组织(皮肤、神经或肌肉等)用于治疗性移植。

生殖性克隆:

指将克隆技术用于生育目的,即用于产生。

克隆人1)有人认为:

社会应该允许科学家研究克隆人,伦理道德观念可以改变

2)伦理学家:

克隆人,是克隆技术的滥用;是在人为制造不健全的人

争论3)生物学家:

克隆技术尚不成熟,可能克隆出严重的孩子

4)坚持做克隆人的科学家:

技术性问题可通过、基因诊断和等得到解决

5)中国政府:

禁止,坚持四不原则(不赞成、、不支持、任何生殖性克隆人实验),不反对克隆人。

概念:

是指体外受精形成的胚胎在植入母体孕育,根据人们的需要,将胚胎的一个胞取出,进行某些。

当检测结果符合时,再把胚胎植入母体孕育。

____试管婴儿

1)有人认为:

把试管婴儿当作人体零配件工厂,是对生命的不尊重;抛弃或杀死配型不合适的胚胎无异于“谋杀”。

2)很多人认为:

这符合人类伦理道德,体现了父母强烈的爱子之心;是救治患者最好、最快捷的方法之一;提供骨髓中不会对试管婴儿造成损伤。

概念:

把个人的致病基因和易感基因检测出来,记录在磁卡上,做成个人基因身份证。

基因身份证1)人类对基因结构及基因相互作用尚缺乏足够认识,通过基因检测达到预防疾病的目的困难;多基因病与基因、环境和生活习惯都有关;正常基因在

反方加工或修饰中出现错误而致病;许多遗传病还没有有效治疗办法。

争论2)个人基因资讯泄露会造成,导致失业、婚姻困难、人际关系疏远等

正方1)通过基因检测可及早采取预防措施,适时治疗,挽救患者生命

2)对于基因歧视可通过正确的科学知识传播、伦理道德教育和立法得以解决

答案:

治疗人类个体严重违反人类伦理道德生理缺陷胚胎分级染色体检查生殖性克隆人不允许不接受治疗性设计前基因检测人们需要造血干细胞基因歧视

 

『重难点归纳』

一、伦理学家和科学家看待克隆人的角度的区别:

伦理学家主要是从伦理学、社会学和心理学角度看问题,而科学家更多的是从科学的可行性和科学意义的角度看问题。

二、为什么捐出一部分骨髓救治他人,不会给捐献者的身体健康造成损伤?

所谓捐献骨髓,实际上只是从你的骨髓中分离出一部分造血干细胞供移植。

因为造血干细胞在人的骨髓中相对较多,而在外周血液中却很少。

干细胞的一个重要特点是自我更新能力很强,被分离走的那部分造血干细胞,很快就会被“补齐”。

因此捐献骨髓不会影响捐献者身体健康。

医生只是在医学公认的安全条件下,分离出捐献者有限数量的造血干细胞,而且整个抽取、分离过程,都是在设备良好的大医院中进行的,一般不会对捐献者造成意外伤害。

三、为解决不孕夫妇的生育问题而出现的试管婴儿,“设计试管婴儿”有何区别?

所谓“设计试管婴儿”,实际上就是指体外受精形成的胚胎(几个细胞期)在植入母体孕育前,根据人们的需要,将胚胎的一个细胞取出,进行某些基因检测。

当检测结果符合人们需要时,再把胚胎植入母体孕育。

一般我们所说的做试管婴儿,不必经过基因检测这一步骤。

四、获得一张个人基因身份证有无必要?

(1)现在要对个人所有基因进行检测不现实。

因为还有不少基因没得到确定。

即使只是对个别或少数基因的检测,也不必每人都需要。

现在西方国家对某几种致病基因进行筛检时,接受测定的人也只是有这类遗传病家族史的个人,或这类疾病的高危个人。

目的是使他们能及早采取防范措施,如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定期检查身体、适时手术等。

(2)有某种致病基因,并不一定就会患病。

患某种疾病,往往不是由单一原因引起的。

况且已知人的很多疾病是多基因病,它是由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决定的。

如果有良好的生活习惯等,往往可以使人避免患上某些遗传性疾病。

(3)有许多疾病,测定其致病基因是相当困难的。

因此科学家认为不如测定其所表达的蛋白质更为快捷、有效。

(4)基因检测给受试者造成的心理负担或压力必须考虑到。

特别是给出似是而非的结论之后,往往会使受试者无所适从。

(5)现在记录有个人某些遗传信息的“身份证”已经出现,但仅仅是试验性质的。

至于说拿着它去看病,起码在可以预见的将来是言过其实。

(6)将“基因身份证”上记录的信息和它的作用等问题弄清楚之后,才能决定要不要它。

比如,现在有的试验性基因身份证仅仅记录个人特有的某一对或某几对等位基因信息,它可能在验明正身方面起更大的作用,这类基因身份证要它也无妨。

『复习策略』

本节内容既要了解到克隆技术、体外受精和胚胎移植技术,以及基因检测技术在人类生活中的积极作用,同时还要关注它们带来的有关伦理问题。

虽然这些问题目前在一定范围内还存在争议,但若干年以后,却是同学们在未来的生活中所要面对的,并与切身利益有一定的相关性。

『例题剖析』

【例1】(99年上海)世界上第一只克隆绵羊“多利”的培育程序如下图所示。

请看图后回答:

(1)写出图中a、b所指的细胞工程名称:

a____________,b__________

(2)实施细胞工程a时,所需的受体细胞大多采用动物卵细胞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多利”面部的毛色是__________,请根据遗传学原理说明判断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继植物组织培养之后,克隆绵羊的培育成功,证明动物细胞也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举一例,说明克隆绵羊培育成功的实际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了与克隆技术相关的细胞工程知识、遗传信息的表达、细胞的全能性及克隆技术的应用等知识。

【答案】:

(1)细胞核移植,胚胎移植;

(2)卵细胞体积大,易操作,通过发育可直接表现出性状来;(3)白色,“多利”的全部细胞核基因来自白面绵羊;(4)全能性;(5)保存濒危物种、繁育优良品种、医学上克隆器官……

『题型训练』

一、基础训练:

1、关于克隆,不正确的是()

A.独立细胞繁殖系B.后代完全由一个细胞复制

C.后代会因为基因突变或染色体变异而导致表现型各不相同

D.后代具有完全相同的遗传物质

2、下列方法中不属于克隆的是()

A.同卵双胞胎B.胚胎切割

C.植物的扦插育种D.成体细胞的核移植

3、克隆的实质是()

A.胚胎分割B.胚胎移植C.核移植D.单性生殖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克隆人在理论上是可以,技术上也没有不可逾越的难关

B.在医学上,通过遗传病基因检测后,进行胎儿性别的选择也是违法的

C.治疗性克隆和生殖性克隆是一回事

D.用于器官移植时,可以克隆人

5、基因检测的好处在于()

A.及早采取预防措施,适时进行治疗B.受检者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

C.利于基因治疗D.可以预知未来

6、克隆人胚胎引发了许多关于科技与伦理的争论。

有人欢呼,科学技术的发展将改变一切,有人惊呼,它将引发道德危机,对此,我们应持的正确态度是()

①摒弃现有道德规范,推动科技发展②发挥道德规范作用,限制科技的负面效应

③科技的发展必须以现有道德为准绳④调整现有道德规范,适应科技发展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

7、(多选)生物技术的发展引起了各种争论,这是由于下列哪些原因引起的()

A.政治制度和经济发展水平B.传统和伦理观念

C.宗教信仰和历史背景D.价值观

8、(多选)有的伦理学家极力反对克隆人,他们认为克隆人()

A.严重地违反了人类伦理道德B.冲击了现有的伦理道德观念

C.是心理不正常的人D.没有正常的社会关系

9、(多选)生物学家反对克隆人,他们的观点是()

A.现在就做克隆人很有可能孕育出有严重生理缺陷的孩子

B.克隆技术尚不成熟,重构胚胎成功率低,胚胎移植着床率低

C.流产率高、胎儿畸形率高、出生后死亡率高

D.不利于人类的发展和生物的进化

10、(多选)坚持做克隆人的科学家则认为,可以通过()解决以上这些问题

A.基因诊断B.基因筛选C.染色体检查D.胚胎分级

11、(多选)对于中国来说,关于生物技术的应用和发展的判断以及所立的法规,都必须()

A.符合科学发展的必然规律B.符合自己的国情,

C.符合国家的最高利益D.有利于促进国家经济的发展

12、(多选)中国政府对于克隆人的态度是()

A.不赞成、不允许、不支持B.不反对治疗性克隆

C.禁止生殖性克隆D.可以有限制的进行生殖性克隆人的实验

13、(多选)有关克隆的实际意义,正确的是()

A.生物学和医药研究

B.对濒危、珍稀的野生动物实施克隆,保护生物多样性

C.可以克隆出许多科学家、艺术家、运动健将和各类优秀人才,为社会服务

D.获得更多的优秀动物个体用于生产

14、(多选)个人基因资讯的泄露会造成的基因歧视,可能涉及的方面包括()

A.人际关系B.宗教C.婚姻D.就业

15、(多选)对于转基因生物,公众争论的焦点在以下几个方面()

A.食物安全B.生物安全C.环境安全D.伦理道德

16、(多选)公众担心转基因生物()

A.对人类后代的基因有潜在的影响B.会影响生物多样性

C.会产生过敏蛋白或毒性蛋白D.对环境造成新的污染或破坏

二、能力提高:

1、仔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20世纪90年代中期,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有一名19岁的姑娘安妮莎患了白血病,需要进行骨髓移植。

然而,安妮莎惟一哥哥的骨髓配型并不适合于她,同时在骨髓库中也找不到与她配型合适的骨髓。

在人们十分焦急的时候,安妮莎父母突发奇想:

再生一个配型合适的孩子为安妮莎提供骨髓。

然后,他们通过设计试管婴儿(植入前对胚胎进行遗传学诊断),如愿以偿地生下了一个配型适合于安妮莎的女婴,等这个女婴出生两个月后,就抽取其骨髓造血干细胞,移植给安妮莎,结果使安妮莎得救了。

2000年9月,又有一位名叫玛尼的女孩患上了一种致命的贫血病,需要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这个女孩的父母也通过设计试管婴儿的办法,生下了一位名叫安蒂姆的男婴,医生用其脐带血中造血干细胞挽救了玛尼的生命。

2002年初,英国一位名叫扎因·哈什米的3岁男孩患上了地中海贫血症,他的父母也是通过设计试管婴儿办法,用新生儿脐带血中的造血干细胞挽救了扎因的生命。

当该消息公布之后,马上又有6对夫妇提出类似申请,等待审批;另有10对夫妇对这种方法进行了咨询。

(1)“设计试管婴儿”与“试管婴儿”有何区别?

 

(2)脐带血是新生婴儿脐带在被结扎后由胎盘脐带流出的血。

采集利用新生儿脐带血,可用于挽救生命的原理是什么?

 

(3)我国首家“生命银行”——协和脐血干细胞自体储存库正式向市民开放,家长可把孩子出生时的脐血放在这里零下196℃的液氮深低温罐中保存,当孩子日后万一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