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炒法》word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718787 上传时间:2023-02-22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6.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药炒法》word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中药炒法》word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中药炒法》word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中药炒法》word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中药炒法》word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药炒法》word版.docx

《《中药炒法》word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药炒法》word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药炒法》word版.docx

《中药炒法》word版

第一章概述

一、定义

将净制或切制过的药物,筛去灰屑,大小分档,置炒制容器内,加辅料或不加辅料,用不同火力加热,并不断翻动或转动使之达到一定程度的炮制方法,称为炒法。

二、分类

根据炒法的操作及加辅料与否,可分为清炒法(单炒法)和加辅料炒法(合炒法)。

清炒法又根据加热程度不同而分为炒黄、炒焦和炒炭。

加辅料炒法也是根据所加辅料的不同而分为麦麸炒、米炒、土炒、砂炒、蛤粉炒和滑石粉炒等法。

三、历史沿革

炒法是中药炮制中应用历史最悠久、最基本的方法。

汉代《神农本草经》中即有露蜂房等药“火熬之良”的炮制记载。

熬即今之炒法。

炒法在唐代以后广泛地用于药物的炮制,并根据不同药物有微炒、炒出汗、炒香、炒黄、炒熟、炒焦、炒黑之分。

加辅料炒法多在宋代以后得到广泛应用。

四、基本概念

火力:

即炮制使用火力的大小,包括文火、中火及武火。

火候:

反映药物炮制程度、加热时间及火力大小的综合概念。

五、操作方法

1、手工炒:

手工炒的用具有铁锅、铁铲、刷子等。

主要操作步骤如下:

首先锅要倾斜300~450,利于搅拌和翻动;炒前一般要先将锅预热,防止种子类药物炒成“僵子”;然后投入大小分档的药物,贵重药物要先试投;快速搅拌使药物炒制均匀,防止粘锅焦糊;炒至所需程度后要求迅速出锅,以防炒过。

2、机器炒:

主要有平锅式炒药机和滚筒式炒药机等。

平锅式炒药机适用于种子类药材的炒制;滚筒式炒药机则适用于大多数药物的炒制。

3、自动化(电脑程控)炒药机,使炒药由机械化转向了自动化。

该机器可以自动和手动,能保证炒制品程度均一,质量稳定。

特别是采用烘烤与锅底“双给热”方式炒制,保证受热均匀,缩短炒制时间。

第二章 清炒法

1、定义

不加任何辅料的炒法称为清炒法。

2、分类

根据火候及程度的不同又分为炒黄、炒焦和炒炭。

3、目的

(1)增强疗效 如王不留行、决明子、麦芽、山楂等。

(2)降低毒性或副作用 如牵牛子、苍耳子、莱菔子等。

(3)缓和药性 如芥子、葶苈子。

(4)增强或产生止血作用 如地榆、槐花、荆芥、干姜等。

 

(5)保证疗效,利于贮存 如槐米、牛蒡子、苦杏仁等。

4、注意事项

(1)药物必须大小分档,选择适当火力;

(2)炒前锅要预热;

(3)搅拌要均匀,出锅要迅速。

一、炒黄(包括炒爆)

1、定义

炒黄是将净制或切制过的药物,置炒制容器内,用文火或中火加热,并不断翻动或转动,使药物表面呈黄色或颜色加深,或发泡鼓起,或爆裂,并逸出固有气味的方法。

炒黄主要适合于果实种子类药物。

除个别药物用中火外(王、苍、决),其余药物均用文火。

2、程度判定

炒黄的操作虽然简单,但炒制程度却较难判定,因为很多药物表面就是黑色或灰色的,根据经验,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判定:

对比看 炒制时与生品比较,颜色加深即可。

听爆声 一般在爆鸣声减弱时即已达到炒制程度。

闻香气 种子类药材炒制过程中有固有的香气逸出时,也就炒好了。

看断面 种子断面呈淡黄色时即达到了炒制程度。

这是判定标准中最关键的一条,炒黄的程度体现多数情况下就是断面的颜色。

王不留行

【处方用名】王不留行、王不留、留行子、炒王不留行、炒王不留。

【来源】本品为石竹科植物麦蓝菜的干燥成熟种子。

【炮制方法】 

1.王不留行  取原药材,去净杂质,洗净,干燥。

2.炒王不留行 取净王不留行,投入已用中火烧热的锅内,迅速拌炒至大部分爆花即可。

【炮制作用】

王不留行性味苦,平。

归肝、胃经。

具有活血通经,下乳消肿的功能。

生品长于消痈肿,用于乳痈或其他疮痈肿痛。

如王不留行散。

炒后质地松泡,利于有效成分煎出且走散力较强,长于活血通经,下乳,通淋。

多用于产后乳汁不下,经闭,痛经,小便不利。

如通乳四物汤。

【炮制研究】

王不留行主要含微量元素、氨基酸、类脂和脂肪酸、三萜皂苷、单糖等。

王不留行爆花程度是影响水浸出物含量的重要因素。

实验证明,水溶物的增加与爆花程度有关,爆花率越高,水溶性浸出物愈高。

完全爆花者较生品增加1.1倍,刚爆花者增加0.6倍,未爆花者增加0.2倍。

根据爆花率与水浸出物含量的关系及实际生产中的可能性,认为炒王不留行爆花率达80%以上为宜。

   正交实验优选炒王不留行的工艺,结果以120~130℃,用文武火,投250~500g,炒5~7分钟为宜。

爆花率达95%以上。

用红外线烘箱烤制法所得成品爆花率比传统清炒法爆花率高得多,可达98%。

【贮存】贮于干燥容器内,密闭,置通风干燥处。

莱菔子

【处方用名】莱菔子、萝卜子、炒莱菔子。

【来源】本品为十字花科植物萝卜的干燥成熟种子。

【炮制方法】 

1.莱菔子 取原药材,除去杂质,用时捣碎。

2.炒莱菔子 取净莱菔子,置炒制容器内,用文火加热,炒至鼓起,爆鸣声减弱,手拈易碎,断面浅黄色,有香气逸出时即可。

用时捣碎。

【炮制作用】 

莱菔子性味甘、辛,平。

归肺、脾、胃经。

具有消食除胀,降气化痰的功能。

生品能升能散,长于涌吐风痰。

以本品为末,温水调服,可以宣吐风痰。

莱菔子炒后变升为降,改变了涌吐痰涎的副作用,长于消食除胀,降气化痰。

炒后缓和了药性,并利于粉碎和煎出。

如用于食积腹胀(保和丸),气喘咳嗽(三子养亲汤)。

【贮存】贮于干燥容器内,密闭,置通风干燥处。

防蛀。

苍耳子

【处方用名】苍耳子、炒苍耳子。

【来源】本品为菊科植物苍耳的干燥成熟带总苞的果实。

【炮制方法】 

1.苍耳子 取原药材,除去杂质,用时捣碎。

2.炒苍耳子 取净苍耳子,置炒制容器内,用中火加热,炒至焦黄色,刺焦时即可,碾去刺,筛净。

用时捣碎。

【炮制作用】

苍耳子辛、苦,温;有毒。

归肺经。

具有散风除湿,通鼻窍的功能。

苍耳子的毒性:

苍耳毒性表现为上腹胀闷、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头痛烦躁等。

苍耳子毒性物质常损害肝、心、肾等内脏实质细胞,出现黄疸、心律不齐、蛋白尿。

尤以损害肝脏为甚,能引起肝昏迷而迅速死亡,即便治愈,也易留下肝肿大后遗症。

生品消风止痒力强,多用于皮肤病。

如治白癜风和麻风,可用苍耳子煎汤内服。

炒后可降低毒性,偏于通鼻窍,祛风湿止痛。

如用于风湿痹痛,鼻渊头痛的苍耳子散。

【贮存】贮于干燥容器内,密闭,置通风干燥处。

二、炒焦

炒焦是将净选或切制后的药物,置炒制容器内,用中火或武火加热,炒至药物表面呈焦黄或焦褐色,内部颜色加深,并具有焦香气味。

炒焦的目的主要是增强药物消食健脾的功效或减少药物的刺激性。

山楂

【外方用名】山楂、炒山楂、焦山楂、焦楂、山楂炭。

【来源】本品为蔷薇科植物山里红或山楂的干燥成熟果实。

【炮制方法】

1.山楂 取原药材,除去杂质及脱落的核及果柄,筛去碎屑。

2.炒山楂 取净山楂,置炒制容器内,用中火加热,炒至颜色加深,取出晾凉,筛去碎屑。

3.焦山楂 取净山楂,置炒制容器内,用中火加热,炒至外表焦褐色,内部焦黄色,取出晾凉,筛去碎屑。

4.山楂炭 取净山楂,置炒制容器内,用武火加热,炒至表面焦黑色,内部焦褐色,取出晾凉,筛去碎屑。

【炮制作用】

山楂性味酸、甘,微温。

归脾、胃、肝经。

具有消食健胃,行气散瘀的功能。

生品长于活血化瘀,如用于血瘀经闭(通瘀煎),产后瘀阻,心腹刺痛,疝气疼痛,以及高脂血症(降脂通脉饮)、高血压病、冠心病。

炒山楂酸味减弱,可缓和对胃的刺激性,善于消食化积。

用于脾虚食滞,食欲不振。

焦山楂不仅酸味减弱,且增加苦味,长于消食止泻。

用于脾虚食积痢疾,如治疗食积的保和丸。

山楂炭其性收涩,具有止血、止泻的功效。

可用于胃肠出血、或脾虚腹泻兼食滞者。

【贮存】贮干燥容器内,密闭,置通风干燥处。

防蛀。

栀子

【处方用名】栀子、山栀、黄栀子、炒栀子、焦栀子、栀子炭。

【来源】本品为茜草科植物栀子的干燥成熟果实。

【炮制方法】

1.栀子 取原药材,除去杂质,碾碎。

2.炒栀子 取栀子碎块,置炒制容器内,用文火加热,炒至深黄色,取出晾凉。

3.焦栀子 取栀子碎块,置炒制容器内,用中火加热,炒至焦黄色,取出晾凉。

4.栀子炭 取栀子碎块,置炒制容器内,用武火加热,炒至黑褐色,喷淋少许清水熄灭火星,取出晾干。

【炮制作用】

栀子性味苦,寒。

归心、肺、三焦经。

具泻火除烦,清热利尿,凉血解毒的功能。

栀子生品长于泻火利湿,凉血解毒。

常用于温病高热烦躁(栀子仁汤),湿热黄疸(茵陈蒿汤),淋症,疮疡肿毒;外治扭伤,用栀子研末与面粉、黄酒调敷。

栀子苦寒之性甚强,易伤中气,且对胃有刺激性,脾胃较弱者服后易呕吐,炒后可除此弊。

炒栀子与焦栀子功用相似,二者均有清热除烦的功用。

炒栀子比焦栀子苦寒之性略强,一般热较甚者可用炒栀子,脾胃较虚弱者可用焦栀子。

栀子炭善于凉血止血,多用于吐血、衄血、崩漏下血等各种出血证。

如十灰散。

                                                                                         

【贮存】贮干燥容器内,密闭,置通风干燥处

三、炒炭

1、定义

炒炭是将净选或切制后的药物,置炒制容器内,用武火或中火加热,炒至药物表面焦黑色或焦褐色,内部呈棕褐色或棕黄色。

2、炒炭的目的

经炒炭炮制后可使药物增强或产生止血、止泻作用。

3、有关“炒炭存性”

炒炭药物只能部分炭化,不能灰化,未炭化部分保存药物固有气味;花、叶、草等炒炭后仍可辨别原形。

“炒炭存性”是为了满足中医临床对炭药的特殊要求和保证药物产生或增强止血作用。

因为中医临床用炭药治疗出血症时,对于不同病因引起的出血症,使用不同性味功能、不同归经的炭药。

如内热有瘀,便中带血用大黄炭以凉血化瘀止血;湿热腹泻,肠风便血用黄芩炭以清热止血;血热出血诸证多用茅根炭、槐花炭等以凉血止血;只有做到炒炭存性,保证原药大部分或部分固有性味归经功能,才能满足中医临床辨证施治,选择用药的需要。

若将炭药全部灰化,有效成分就会损失殆尽,丧失中医治病的物质基础,止血效果不但不会增强,反而会降低甚至没有止血作用。

4、注意事项

(1)操作时要适当掌握好火力,即达到“炒炭存性”的要求。

(2)药物炒炭至一定程度时,易出现火星,须喷淋适量清水熄灭,以免引起燃烧。

(3)炒炭后饮片必须摊开晾凉,经检查确无余热后再收贮,避免复燃。

蒲黄

【处方用名】蒲黄、生蒲黄、炒蒲黄、蒲黄炭。

【来源】本品为香蒲科植物水烛香蒲、东方香蒲或同属植物的干燥花粉。

【炮制方法】

1.蒲黄取原药材,揉碎结块,除去花丝及杂质。

2.蒲黄炭取净蒲黄,置炒制容器内,用中火加热,炒至棕褐色,喷淋清水少许,熄灭火星,取出晾干。

【炮制作用】

蒲黄味甘,性平。

归肝、心包经。

具有止血,化瘀,通淋的功能。

蒲黄生品性滑,以行血化瘀,利尿通淋力胜。

多用于瘀血阻滞的心腹疼痛,痛经,产后瘀痛,血淋涩痛。

如治疗产后恶露不行或月经不调、少腹急痛的失笑散。

炒炭性涩,能增强止血作用。

常用于吐血、衄血、尿血、便血、崩漏及外伤出血。

如蒲黄丸。

【贮存】贮干燥容器内,密闭,置通风干燥处。

荆芥

【处方用名】荆芥、荆芥炭。

【来源】本品为唇形科植物荆芥的干燥地上部分。

【炮制方法】

1.荆芥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抢水洗净,稍润,切段,干燥,筛去碎屑。

2.蒲黄炭取净蒲黄,置炒制容器内,用中火加热,炒至棕褐色,喷淋清水少许,熄灭火星,取出晾干。

【炮制作用】

荆芥辛,性微温。

归肺、肝经。

具有解表散风,透疹的功能。

荆芥生品辛散力较强,具有祛风解表的功效。

用于感冒,头痛,麻疹,风疹,咽喉不利,疮疡初起。

如用于风寒感冒或疮疡初起的荆防败毒散,用于风热感冒,头痛发热的银翘散。

炒炭后辛散作用极弱,具有止血功效。

用于衄血、便血、崩漏等出血证和产后血晕,如加味荆芥散。

【炮制研究】

荆芥主要含挥发油、黄酮等类成分。

荆芥炒炭后,挥发油含量显著降低,而且挥发油中所含成分也产生了质的变化。

荆芥炭中有8种成分未检出,但另检出了9种新成分。

以止血、凝血实验为指标,正交试验优选出荆芥炭的最佳炮制条件为:

180℃,加热5分钟。

【贮存】贮干燥容器内,密闭,置通风干燥处。

 

 第三章加辅料炒

净制或切制后的药物与固体辅料同炒的方法,称为加辅料炒法。

加辅料炒的主要目的是降低毒性,缓和药性,增强疗效和矫臭矫味等。

同时,某些辅料具有中间传热的作用,能使药物受热均匀,炒后的饮片色泽一致,外观质量好。

常用的加辅料炒法有麸炒、米炒、土炒、砂炒、蛤粉炒、滑石粉炒等。

一、麦麸炒

   将净制或切制后的药物用麦麸熏炒的方法,称为麸炒。

   麦麸炒所用的麦麸未制者称净麸炒或清麸炒;麦麸经用蜂蜜或红糖制过者则称蜜麸炒或糖麸炒。

   麦麸为小麦的种皮,主含淀粉、蛋白质及维生素等。

其性味甘平,具有和中益脾的作用。

适用于补脾胃或作用强烈及有腥味的药物的炮制。

  

(一)麸炒的目的

   1.增强补脾作用 如山药、白术等。

   2.缓和药性 如枳实具强烈的破气作用,经麸炒后药性缓和,不致耗气伤阴。

   3.矫臭矫味 如僵蚕。

  

(二)麸炒的操作方法

   用中火或武火将锅烧热,将麦麸均匀撒入热锅中,至起烟时投入药物,快速均匀翻动并适当控制火力,炒至药物表面呈黄色或深黄色时取出,筛去麦麸,放凉。

   麦麸的用量一般为:

每100kg药物,用麦麸10~15kg。

  (三)注意事项

   1.辅料用量要适当。

麦麸量少则烟气不足,达不到熏炒要求;麦麸量多则造成浪费。

   2.麸炒一般用中火,并要求火力均匀;锅要预热,以“麸下烟起”为度。

烟起即可投药。

   3.麸炒的药物要求干燥,以免药物粘附焦化麦麸。

4.麸炒药物达到标准时要求迅速出锅,以免造成炮制品发黑、火斑过重等现象。

苍术

【处方用名】苍术、茅苍术、炒苍术、焦苍术。

   【来源】本品为菊科植物茅苍术或北苍术的干燥根茎。

   

【炮制方法】

   1.苍术取原药材,除去杂质,用水浸泡,洗净,润透,切厚片,干燥,筛去碎屑。

   2.麸炒苍术先将锅烧热,撒入麦麸,用中火加热,待冒烟时投入苍术片,不断翻炒,炒至深黄色时,取出,筛去麦麸,放凉。

   每100kg苍术片,用麦麸10kg。

   3.焦苍术取苍术片置热锅内,用中火加热,炒至褐色时,喷淋少许清水,再用文火炒干,取出放凉,筛去碎屑。

   【炮制作用】

苍术性味辛、苦,温。

归脾、胃、肝经。

具有燥湿健脾,祛风,散寒,明目的功能。

苍术生品温燥辛烈,其燥湿,祛风,散寒力强。

如用于风湿痹痛(薏苡仁汤),风寒感冒,肢体疼痛(九味羌活汤)。

   麸炒后辛燥之性缓和,气变芳香,增强了健脾和胃的作用,用于脾胃不和(平胃散),痰饮停滞,脘腹痞满。

   

焦苍术辛燥之性大减,以固肠止泻为主。

用于脾虚腹泻(椒术丸),久痢及妇女的淋带白浊。

【炮制研究】

苍术主含挥发油。

苍术挥发油对青蛙有镇静作用,并略使脊髓反射亢进。

大剂量使中枢神经抑制,致呼吸麻痹而死亡。

苍术经麸炒、米泔水制炮制后挥发油含量明显减少,起到了缓和“燥性”的作用,因此古人使用以上炮制方法是有科学道理的。

烘制最佳条件为:

700C,烘制30分钟。

 

【贮存】贮干燥容器内,置通风干燥处。

防霉,防蛀。

 二、米炒

   将净制或切制后的药物与米同炒的方法,称为米炒。

   米炒药物所用的米,一般认为以糯米为佳,有些地区用“陈仓米”,现通常多用大米。

主含淀粉、蛋白质、脂肪及矿物质等。

其性味甘平,能健脾和中,除烦止渴。

适用于补脾益胃药和有毒昆虫类药物的炮制。

  

(一)米炒的目的

   1.增强药物的健脾止泻作用,如党参。

   2.降低药物的毒性,如红娘子、斑蝥。

   3.矫正不良气味。

   

(二)米炒的操作方法

   1.将锅烧热,加入定量的米用中火炒至冒烟时,投入药物,拌炒至一定程度,取出,筛去米,放凉。

   2.将锅烧热,撒上浸湿的米,使其平贴锅上,用中火加热炒至米冒烟时投入药物,轻轻翻动米上的药物,至所需程度取出,筛去米,放凉。

   米的用量一般为:

每100kg药物,用米20kg。

  (三)注意事项

   炮制昆虫类药物时,一般以米的色泽观察火候,炒至米变焦黄或焦褐色为度。

炮制植物类药物时,观察药物色泽变化,炒至黄色为度。

斑蝥

【处方用名】斑蝥、炒斑蝥、米炒斑蝥。

   【来源】本品为芫青科昆虫南方大斑蝥或黄黑小斑蝥的干燥体。

   

【炮制方法】

1.斑蝥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或取原药材,除去头、足、翘及杂质。

   2.米炒斑蝥将米置热锅中,用中火加热至冒烟,投入斑蝥拌炒,至米呈黄棕色,取出,筛去米,除去头、足、翘,摊凉。

或者投入去头、足、翘的斑蝥拌炒,至米呈黄棕色,取出,筛去米,摊凉。

   每100kg斑蝥,用米20kg。

   注意事项:

    

1、操作间应通风。

操作者应站在上风头。

2、操作人员宜带眼罩或防毒面具进行操作,以保护眼、鼻粘膜免受其损伤,

3、每次炒药量不宜过大。

炮制所用过的米要妥善处置,不可食用。

【炮制作用】

斑蝥性味辛,热;有大毒。

归肝、胃、肾经。

具有破血消癥,攻毒蚀疮的功能。

生斑蝥的毒性:

斑蝥中的有毒物质为斑蝥素,对皮肤、粘膜有强烈的刺激性,能引起充血、发泡;口服毒性很大,表现为口咽部灼烧感、恶心呕吐、腹部绞痛、血尿及中毒性肾炎等症;斑蝥素通过肾脏代谢,引起肾功能衰竭或循环衰竭而致死亡。

故斑蝥生品不内服,只能作外用,口服必须经过炮制。

生斑蝥多外用,毒性较大,以攻毒蚀疮为主。

用于瘰疬瘘疮(生肌干脓散),痈疽肿毒,顽癣瘙痒(顽癣必效方)。

米炒后,降低其毒性,矫正其气味,可内服。

以通经,破癥散结为主。

用于经闭癥瘕,瘰疬,肝癌,胃癌。

如治瘀血阻滞,经闭的斑蝥通经丸。

民间常用配方“斑蝥煮鸡蛋”弃斑蝥食鸡蛋,用以治疗肝癌、胃癌。

   【炮制研究】

从斑蝥素理化特性来说,以米炒为宜。

由于斑蝥素在840C开始升华,其升华点为1100C,米炒时锅温为1280C,正适合于斑蝥素的升华,又不至于温度太高致使斑蝥焦化。

当斑蝥与糯米同炒时,由于斑蝥均匀受热,使斑蝥素部分升华而含量降低,从而使其毒性降低。

其次,斑蝥呈乌黑色,单炒难以判断炮制火候,而米炒既能很好地控制温度,又能准确地指示炮制程度,说明用米炒的方法炮制斑蝥是科学的。

采用低浓度的药用氢氧化钠溶液炮制斑蝥,可以使斑蝥素在虫体内转化成斑蝥酸钠,以达到降毒增效助溶,保留和提高斑蝥抗癌活性的目的,其作用优于米炒法。

  

烘法工艺:

110℃烘制30分钟。

【贮存】贮干燥容器内,置于干燥处。

防蛀。

按毒剧药管理。

三、土炒

  将净选或切制后的药物与灶心土(伏龙肝)拌炒的方法,称为土炒。

亦有用黄土、赤石脂炒者。

  灶心土主含硅酸盐、钙盐及多种碱性氧化物,其性味辛温,能温中燥湿,止呕,止泻,适用于补脾止泻药物的炮制。

(一)土炒的目的

  药物经土炒后,增强补脾止泻的作用。

(二)土炒的操作方法

   将灶心土研成细粉,置于锅内,用中火加热,炒至土呈灵活状态时投入净药物,翻炒至药物表面均匀挂上一层土粉,并透出香气时,取出,筛去土粉,放凉。

   土的用量一般为:

每100kg药物,用土粉25~30kg。

  (三)注意事项

   1.灶心土呈灵活状态时投入药物后,要适当调节火力,一般用中火,防止药物烫焦。

   2.用土炒制同种药物时,土可连续使用,若土色变深时,应及时更换新土。

白术

【处方用名】白术、土炒白术、麸炒白术。

   【来源】本品为菊科植物白术的干燥根茎。

   

【炮制方法】

   1.白术取原药材,除去杂质,用水洗净、润透,切厚片,干燥,筛去碎屑。

   2.土炒白术先将土置锅内,用中火加热,炒至土呈灵活状态时,投入白术片,炒至白术表面均匀挂上土粉时,取出,筛去土粉,放凉。

   每100kg白术片,用灶心土25kg。

   3.麸炒白术先将锅用中火烧热,撒入麦麸(或蜜麦麸),待冒烟时,投入白术片,不断翻炒,至白术呈焦黄色,逸出焦香气,取出,筛去麦麸,放凉。

   每100kg白术片,用麦麸10kg。

【炮制作用】

白术性味苦、甘,温。

归脾、胃经。

具有健脾益气,燥湿利水,止汗,安胎的功能。

白术生品以健脾燥湿,利水消肿为主,用于痰饮,水肿及风湿痹痛(白术附子汤)。

   土炒白术借土气助脾,补脾止泻力胜,用于脾虚食少(大健脾丸),脾虚泄泻(理中丸),胎动不安。

   麸炒白术能缓和燥性,增强健脾、消胀作用。

用于脾胃不和,运化失常,倦怠乏力,表虚自汗。

如治脾气不足,中气下陷的补中益气汤。

【贮存】贮干燥容器内,置于阴凉干燥处。

防霉。

 四、砂炒

   将净选或切制后的药物与热砂共同拌炒的方法,称为砂炒。

亦称砂烫。

   砂作为中间传热体,由于质地坚硬,传热较快,温度高,故适用于质地坚硬药物的炮制。

  

(一)砂炒的目的

   1.增强疗效,便于调剂和制剂 如狗脊、穿山甲等。

   2.降低毒性 如马钱子等。

   3.便于去毛 如骨碎补、狗脊等。

   4.矫臭矫味 如鸡内金、龟甲等。

  

(二)制砂方法

   1.制普通砂一般选用颗粒均匀的洁净河砂,先筛去粗砂粒及杂质,再置锅内用武火加热翻炒,以除净其中夹杂的有机物及水分等。

取出晾干,备用。

   2.油砂制备取筛去粗砂和细砂的中间河砂,用清水洗净泥土,干燥后置锅内加热,加入1%~2%的食用植物油拌炒至油尽烟散,砂的色泽均匀加深时取出,放凉备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