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运营模式.docx
《企业运营模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企业运营模式.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企业运营模式
一、运营模式概念
企业运营模式是指对企业经营过程的计划、组织、实施和控制,是与产品生产和服务创造密切相关的各项管理工作的总称。
从另一个角度来讲,运营管理也可以指为对生产和提供公司主要的产品和服务的系统进行设计、运行、评价和改进。
过去,西方学者把与工厂联系在一起的有形产品的生产称简单来说就是经营方法。
二、运营管理的对象
运营管理的对象是运营过程和运营系统。
运营过程是一个投入、转换、产出的过程,是一个劳动过程或价值增值的过程,它是运营的第一大对象,运营必须考虑如何对这样的生产运营活动进行规划、组织和控制。
运营系统是指上述变换过程得以实现的手段。
现代运营管理涵盖的范围越来越大。
现代运营的范围已从传统的制造业企业扩大到非制造业。
其研究内容也已不局限于生产过程的计划、组织与控制,而是扩大到包括运营战略的制定、运营系统设计以及运营系统运行等多个层次的内容。
把运营战略、新产品开发、产品设计、采购供应、生产制造、产品配送直至售后服务看作一个完整的“价值链”,对其进行集成管理。
另外,有两个运营名词值得注意:
一是“首席运营官(COO)”。
首席运营官(COO)的职责主要是负责公司的日常营运管理,辅助CEO的工作。
一般来讲,COO负责公司职能管理组织体系的建设,并代表CEO处理企业的日常职能事务。
如果公司未设有总裁职务,则COO还要承担整体业务管理的职能,主管企业营销与综合业务拓展,负责建立公司整个的销售策略与政策,组织生产经营,协助CEO制定公司的业务发展计划,并对公司的经营绩效进行考核。
二是“资本运营”。
所谓资本运营,就是对公司所拥有的一切有形与无形的存量资产,通过流动、裂变、组合、优化配置等各种方式进行有效运营,以最大限度地实现增值。
从这层意义上来说,我们可以把企业的资本运营分为资本扩张与资本收缩两种运营模式。
三、运营模块(子系统)
一个公司的运营模式可细分为:
战略运营模式、战术运营模式、公司组织运营模式、人力资源运营模式、产品运营模式、营销运营模式等。
把运营模式细分为若干模块(子系统)以利于管理和实效评估。
当今大多数企业的内部运营模式具有相近的特点,不论是国资还是私企或是合资、股份企业,其趋同性说明这种结构模式有其存在的优势,研究这种模式无疑对企业的良性发展会有很大的帮助。
(一)主要结构
从结构上看大致可分为五个主要部分:
行政管理层面。
销售层面。
生产层面。
技术层面。
资金管理层面。
(二)基本职能
其基本职能体现为:
1、行政管理层——企业的“大脑”和“中枢”,其主要职责为:
(1)企业的规划、决策、管理、监督、考核。
(2)人员聘用与任免以及相关的人事管理。
(3)公关与企业形象推广、相关社会活动。
(4)建设和形成企业精神和文化。
2、销售层——企业的“龙头”,其主要职责为:
(1)产品销售——企业生存和资金流通的原动力。
(2)市场开发新产品推广——企业发展的原动力。
(3)情报收集——提供给技术部门处理。
是企业信息收集的主要渠道,也是领导决策的主要依据。
(4)形象推广——配合行政管理部门,推广、树立企业的良好形象,逐步建立品牌效应,引领企业良性发展。
(5)产品监测——监督生产环节,进一步保证出厂产品的质量。
(6)库品管理——库存产品的保管和规划,企业生产调度的主要依据。
(7)用户服务——与生产部门、技术部门协作,做好售后服务、信息反馈,维护企业良好形象。
3、生产层——企业的“核心”,其主要职责是:
(1)设备采购、使用和管理。
(2)原料采购、使用和管理。
(3)生产组织、管理。
(4)生产人员管理和考核。
(5)生产成本管理、考核。
(6)库品管理。
(7)外协加工管理、检测。
(8)产品检测、质量保证、数量清点。
其追求的理想目标是:
质量效率成本安全创新。
质量——产品、管理。
效率——生产、管理、质量。
成本——材料、人员、生产、质量、安全。
安全——人员、设备。
创新——生产、管理。
4、技术层——企业的“发动机”,其主要职责是:
为生产提供技术支持和保证。
为销售提供技术支持和保证。
情报收集、分析、处理、解析。
技术创新、新产品开发。
生产过程和生产产品的质量监测。
人员技术培训。
5、资金管理层——企业的“润滑剂”,其主要职责是:
常规财务工作。
资金使用的管理、监督、指导、考核、预警
融资、引资。
生产经营成本的核算、考核。
(三)基本特征
1、具有相对完整的基本经济社会结构
(1)行政管理层——相当于政府及相关职能机构。
(2)生产层——相当于生产企业、生产领域。
(3)销售层——相当于经销商、流通领域。
(4)技术层——相当于科研和教育机构。
(5)资金管理层——相当于银行及相关金融机构。
2、运营方式具有典型的计划经济特征
(1)销售部门根据用户和市场的需要,向生产部门提出“订货合同”。
(2)生产部门根据“订货合同”,购置材料,组织生产,交付合格产品。
(3)技术部门负责提供技术支持和保障并监督生产过程。
(4)资金管理部门负责提供所需的资金和相关流通操作,负责成本、利润的核算和考核,同时监督资金的使用。
(5)行政管理部门负责监督、指导、协调、考核。
3.需求具的单向性(不可选择性)和相互依赖性特征
例如:
销售和生产之间、销售和财务之间、生产和财务之间就是处于这样的关系状态。
4、交易过程具有高度的透明性和开放性特征
各部门之间信息透明度高
5、运营调节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快速灵活性。
可以根据需要快速调整生产和人员安排、改变生产计划。
利弊双向分析
1、这种有计划、有目的、可控制的生产方式,具有明显的运营优势。
有利于形成程序化规范管理和程序化流水线作业模式。
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提高资金的使用率、减少损耗等。
有利于规模化生产的形成。
有利于企业的整体扩张。
——(企业的机器)
2、对管理者的管理思想、管理水平、管理方式、管理艺术要求较高。
制度化管理、质量效率管理、工作负荷管理、工时考核管理、任务承包管理、责任承包管理、工作时间管理、信仰精神管理、“突击队式”管理等各种有针对性的管理方式应运而生。
管理的科学性、有效性、针对性、及时性将显得尤为重要。
同时,开展人性化管理,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利用好人的趋同性和依赖性,形成良好的企业文化,树立企业精神和信仰,也会对企业可持续发展产生重要和积极的影响。
(金钱不是唯一的有效手段,认同和信仰、信任和依赖才是最高境界)
——企业的灵魂
3、根据不同的市场需求,生产调度调整反应较快,人员调整、调动相对较容易。
(不需要合同,一张文书,一纸调令,甚至一个电话就可解决问题)。
即由需求的产生,到转化为生产过程(操作),到产生成品(结果)的效率相对较高。
——企业的自由度
4、有利于内部形成小型的高质量的专业化的团体(组),以及最优化的团体组合。
有利于产生生产精英,即生产能手、业务骨干、标兵、劳模。
这些对生产过程、生产质量、生产效率都将非常有利。
这些对企业的发展,特别是高质量、规模化的持续有效发展至关重要。
一个人、一个团队决定一个企业、集团的发展和命运的事例在世界范围内屡见不鲜。
——企业的精灵
5、多数成员对外界的市场变化不敏感,仅仅关心自身利益和身边环境变化。
企业应对市场变化以及在这种变化中的竞争能力往往把握在少数人手中,他们的思想、能力、工作热情和方法等往往决定着企业的命运。
即关键部门对个人能力的依赖性较强,是应对能力相对集中的节点,有一定的脆弱性。
权利相对集中,容易造成重大的管理和决策失误。
合理有效的监督方法和机制,重大决策的科学审定等是所有现代规模化企业的重要课题。
——企业的核弹
6、个体发展空间受到一定的限制,可能导致个体的灵活性不强,竞争性不强,主动性不强,容易造成人浮于事。
自主创新的动力不强,容易满足现状。
责任心不强,容易造成事不关己的现象,(这些现象的形成往往与人性的固有弱点有关)。
如果管理引导不利,将产生极为不利的负面影响。
因而需要较强的宏观调控、指导和监督(即行政干预和制度约束)
(四)发展趋势
1、优化“大脑”,增强智慧。
优化行政管理层,聘用优秀人才,特别是关键人物如总经理或常务副总经理。
让“精灵”变成“精神领袖”,成为公司这一庞大社会体系有效运转的强有力的动力。
即一个特殊的领导者,决定一个特殊企业的前途和命运。
2、“政企”分开,各负其责
公司的最高行政管理是董事会和监事会,相当于“政”。
主要由出资人、股东组成,是公司利益的最大受益者。
他们拥有公司的全部财产,以分红的形式享有公司的利润。
他们有权决定公司的发展和走向,决定关键人物的任免,是公司的政策“灵魂”。
最高执行机构是执行局和总经理,相当于“企”。
由董事会聘用的总经理,以及由其建议聘用的各副总经理、部门主要领导组成。
他们决定着企业的日常经营状况和效益,也关系到企业的未来和发展,是公司的运营“灵魂”。
“政”和“企”一定要分开,要各负其责。
3、练好“铁头功”
以销促产,以销定产,是现有大多数公司所采用的基本策略。
因而销售环节不约而同的就成为各公司、企业的运营“龙头”,是否有一支强劲有效的销售队伍,直接关系到公司的经营和效益,影响着公司的发展和未来。
4、拥有一个强有力的“心脏”
企业的根本归根结底是生产。
生产的组织管理、员工的素质和对企业的情感、生产设备的合理配置是三个重要的基本要素。
5、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技术是发展的“动力”,技术是运营的“保障”,技术是公司的“未来”。
6、资金是企业的“血液”
资金是公司生存的“血液”,是生产经营的“润滑剂”。
现代企业、公司是实体经济和金融经济的共同体
7、企业的精神和文化是企业内部的“粘合剂”和“乳化剂”
要让员工对企业产生足够的信任,并逐步上升为依赖,愿意把生存和事业交给本企业,这才是企业管理的最高境界。
8、企业形象和影响是企业对外的“名片”。
商业模式是一个非常宽泛的概念,通常所说的跟商业模式有关的说法很多,包括运营模式、盈利模式、B2B模式、B2C模式、OTO模式、C&M(鼠标加水泥)模式、广告收益模式等等,不一而足。
商业模式是一种简化的商业逻辑。
用最直白的话说:
商业模式就是公司通过什么途径或方式来赚钱?
简言之,饮料公司通过卖饮料来赚钱;快递公司通过送快递来赚钱;网络公司通过点击率来赚钱;通信公司通过收话费赚钱;超市通过平台和仓储来赚钱等等。
只要有赚钱的地儿,就有商业模式存在。
商业模式可分为运营性商业模式和策略性商业模式两大类:
1、运营性商业模式。
重点解决企业与环境的互动关系,包括与产业价值链环节的互动关系。
运营性商业模式创造企业的核心优势、能力、关系和知识,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主要内容。
产业价值链定位:
企业处于什么样的产业链条中,在这个链条中处于何种地位,企业结合自身的资源条件和发展战略应如何定位。
赢利模式设计(收入来源、收入分配):
企业从哪里获得收入,获得收入的形式有哪几种,这些收入以何种形式和比例在产业链中分配,企业是否对这种分配有话语权。
2、策略性商业模式。
策略性商业模式对运营性商业模式加以扩展和利用。
应该说策略性商业模式涉及企业生产经营的方方面面。
业务模式。
企业向客户提供什么样的价值和利益,包括品牌、产品等。
渠道模式。
企业如何向客户传递业务和价值,包括渠道倍增、渠道集中/压缩等。
组织模式。
企业如何建立先进的管理控制模型,比如建立面向客户的组织结构,通过企业信息系统构建数字化组织等。
企业运营模式就其本身本身来讲,没有那个模式好,那个模式就不好之说,而且企业运营模式也在不断发展,创新。
企业采用什么样的运营模式,要根据你公司的类型来进行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