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版九年级下学期中考模拟化学试题I卷.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716176 上传时间:2023-02-22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85.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版九年级下学期中考模拟化学试题I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人教版版九年级下学期中考模拟化学试题I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人教版版九年级下学期中考模拟化学试题I卷.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人教版版九年级下学期中考模拟化学试题I卷.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人教版版九年级下学期中考模拟化学试题I卷.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版九年级下学期中考模拟化学试题I卷.docx

《人教版版九年级下学期中考模拟化学试题I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版九年级下学期中考模拟化学试题I卷.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版九年级下学期中考模拟化学试题I卷.docx

人教版版九年级下学期中考模拟化学试题I卷

人教版2019版九年级下学期中考模拟化学试题(I)卷

姓名:

________班级:

________成绩:

________

一、单选题

1.将下列各组物质放入烧杯中,加入适量水搅拌,待充分反应后过滤,在滤纸上留下两种金属的是()

A.Zn、NaCl、CuCl2(过量)

B.Fe(过量)、Cu(NO3)2、AgNO3

C.Fe(过量)、KNO3、CuCl2

D.Cu(过量)、FeCl2、HCl

2.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实质是

A.分子间隔发生变化

B.物质状态发生改变

C.分子本身发生变化

D.物质颜色发生变化

3.下列现象的产生,与空气中的水蒸气无关的是()

A.酥脆的饼干放置在空气中变软

B.从冰箱里取出的雪糕冒“白气”

C.冬季的早晨看到窗户的玻璃上有“冰花”

D.久置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4.常温下,对100mL氯化钠饱和溶液进行图示实验。

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实验1后,甲、乙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B.实验2后,乙中比甲中氯化钠的溶解度大

C.实验2后,甲中溶液为氯化钠的不饱和溶液

D.实验2后,甲、乙中溶液所含溶质质量相等

5.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分子可以分成原子,原子不能再分

B.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C.带电的粒子不一定是离子

D.质子数相同的粒子不一定属于同种元素

6.从化学的角度看下列分析或做法,错误的是

A.洗涤剂清除油污利用了乳化功能

B.煤矿矿井、面粉加工厂、加油站等场所应严禁烟火

C.在金属表面刷漆的目的是隔绝氧气和水,防止锈蚀

D.不慎碰倒了酒精灯,酒精在桌面燃烧,用水来灭火

7.2011年3月11日下午,日本宫城县发生里氏9.0级大地震,致使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发生严重的核辐射泄漏,日本政府向核电站附近居民发放碘片(碘-127),以降低放射性碘对人体的伤害。

已知放射性碘(碘-131)的核电荷数为53,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核裂变是一种化学变化

B.碘原子和放射性碘原子属于同种元素

C.碘131原子的中子数为131

D.碘127原子和碘131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相同

8.鉴别与除杂是化学实验的重要内容,下列设计的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鉴别硬水与软水

加入肥皂水振荡,观察产生泡沫情况

B

除去CO2中混有的少量CO

通入过量氧气,点燃

C

除去氮气中混有的少量氧气

将混合气体缓慢通过灼热的铜网

D

除去CuO粉末中混有的少量C粉

在氧气流中加热

A.A

B.B

C.C

D.D

9.下列反应属于分解反应的是:

()

A.2H2O

2H2↑+O2↑

B.H2+CuO

Cu+H2O

C.C2H5OH+3O2

2CO2+3H2O

D.4Al+3O2

2Al2O3

10.对下列各组物质的鉴别分析错误的是  ()

A.黑色粉末:

FeO、Fe、CuO、C   只用一种试剂即可鉴别

B.无色溶液:

KOH、H2SO4、CuCl2、NaNO3    只用一种试剂即可鉴别

C.无色溶液:

Na2CO3、AgNO3、BaCl2、HCl    不用其他试剂就可以鉴别

D.无色溶液:

Ba(OH)2、Na2CO3、BaCl2、HNO3    不用其他试剂就无法鉴别

二、填空题

11.用化学符号和数字填空:

①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    ;

②2个氢分子    ;

③P2O5中P元素的化合价为           ;

④摩托罗拉公司研发了一种由甲醇为原料的手机电池,其容量是锂电池的10倍,可连续使用一个月才充电一次.甲醇电池的反应原理为:

2CH3OH+3x+4NaOH═2Na2CO3+6H2O,其x的化学式     .

12.按要求从氢氧化钙、二氧化碳、氯化钾、氧气、碳酸钡、盐酸中选择合适的物质,将其化学式填写在下列横线上。

(1)可用于气割、气焊的单质是___________;

(2)能用作制冷剂的氧化物是_____________;

(3)可用于污水处理的一种碱是___________;

(4)一种难溶性的盐是___________________。

13.《2015年世界与中国能源展望》中提出,全球能源结构正在向多元、清洁、低碳转型。

下列是我国能源结构变化的调整图,请回答相关问题:

(1)化石燃料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能源,但不可再生且燃烧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和_____;

(2)从2015、2030、2050年能源结构变化看,所占比例增加最多的是_____;

(3)在新能源开发中,化学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近年,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制出一种新型多功能复合催化剂,通过下图示意的Ⅰ、Ⅱ、Ⅲ三个环节,将二氧化碳成功转化为汽油(图中c、d是最终制得的汽油中所含物质的分子结构模型)。

①在一定温度、一定压强和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环节I除生成CO外,还生成了一种化合物,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②观察图中c和d两种物质的分子结构模型,发现c和d的分子组成完全相同,但其分子结构不同,化学上将其称为同分异构体。

你认为c和d的化学性质_____(填“是”或“否”)完全相同。

14.2018年12月11日是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近年来首府南宁的城市建设在飞速地发展,城市建设和交通工具中需用到大量的金属材料。

(1)美丽的广西美术馆(如图1)内使用的物品中,属于合成材料的是______________(填序号)。

A铝镁门窗       B棉布艺座套       C塑料扶手       D展厅玻璃

(2)“夜游百里邕江”(如图2)旅游项目是旅游者感受南宁城市飞速发展的途径之一。

①游轮上很多地方都用铝制作铝箔,这是利用铝的_________________性。

常温下,铝比较耐腐蚀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解释)。

②游轮铁锚链水面以上变红棕色,这是因为铁链生锈的缘故,铁链生锈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15.中国传统医学对世界医学发展有着深远影响,中药多为植物药,也有动物药、矿物药等。

中医讲究辩证施药,谓曰:

“寒者温之、热者寒之、虚者补之、实者泻之”。

唐代中药学家陈藏器在其《本草拾遗》中记载:

“头疼欲死,鼻内吹硝石(主要成分KNO3)末,愈”。

用药简单,功效显著。

东晋著名丹家、医药学家葛洪在炼丹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的化学知识,善用化学反应,为病患解除病痛。

在葛洪所著的《肘后备急方》中有“食肉方”,原文内容为:

“取白炭灰,荻灰,等分,煎令如膏。

此不宜预作,十日则歇。

并可与去黑子,此大毒。

”结合现代化学知识,翻译文中含义大致为:

取等量的生石灰、草木灰(含K2CO3),用水煎煮、去渣浓缩。

这药不适宜提前制出来,放置十天,就失效了。

可用于去除痦子等黑点。

有剧毒。

“食肉方”原料易得,所用“荻灰”是各种柴草燃烧后的灰烬,现称草木灰,是常用的农家肥,其有效成分K2CO3的性质与Na2CO3相似。

“食肉方”巧妙地利用了反应产物的腐蚀性。

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奖者屠呦呦,也正是看到(肘后备急方)中“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才得到灵感,开始研究从青蒿中提取抗疟疾药物。

青蒿素,无色针状晶体,分子式为C13H22O3,制备熔点为156-157℃,易溶于氯仿、丙酮,可溶于乙醇、乙醚,几乎不溶于水。

因其具有特殊的过氧基,对热不稳定,易受湿、热和还原性物质的影响而分解。

根据世卫组织的统计数据,自2000年起,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约2.4亿人受益于青蒿素联合疗法,约150万人因该疗法避免了疟疾导致的死亡。

回答下列问题:

(1)草木灰属于____________(填“氮肥”、“磷肥”“钾肥”)

(2)食肉方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A.硝石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3

B.青蒿素属于有机物

C.“食肉方”不能预作的原因是氢氧化钾能与二氧化碳反应变质

D.青蒿素难溶于水

16.实验室化学试剂常需要密封保存.

(1)长期敞口放置浓硫酸,因_____而导致浓度减小,因此浓硫酸常作为_____等气体的干燥剂.

(2)氢氧化钠固体不仅能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而_____,还能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3)碳酸氢铵是一种白色固体,有吸湿性,因此需要密封保存.36℃时能分解为二氧化碳、氨气(NH3)和水.试写出碳酸氢铵分解的化学方程式_____.

17.在一定条件下,氨气能和氧气反应生成水和另一单质,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基本反应类型为___________。

18.硝酸钾是初中化学常见的一种盐.请按要求填写下列有关空格:

(1)质量分数为4.04%的硝酸钾溶液可作为番茄无土栽培的营养液.该营养液_________(填“属于”或“不属于”)复合肥.硝酸钾中含有的阴离子是_________(填符号)。

(2)黑火药爆炸的反应原理是2KNO3+S+3C

K2S+3CO2↑+N2↑。

此反应的反应物和生成物中,没有涉及到下列物质类别中的_______(填序号)

A.单质

B.氧化物

C.酸

D.碱     E.盐

(3)如图为硝酸钾和氯化钠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示意图。

若要从含有少量氯化钠的硝酸钾的混合物中提纯硝酸钾,应用________________方法(填“蒸发溶剂”或“降温结晶”)。

三、实验题

19.根据下图回答问题。

(1)图1中A、B都是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其中标号①仪器的名称是______。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

(2)用图2装置收集二氧化碳气体,气体应从_______管进去(填“a”或“b”),原因是________。

(3)相对于A装置,B装置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

四、简答题

20.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查阅资料得知:

水煤气中一定含有水蒸气,可能含有H2、CO、CO2,不含甲烷等杂质。

为探究水煤气的成份,该小组设计了如下图的实验装置,并进行实验,记录实验现象。

(信息提示:

①CO燃烧能生成二氧化碳,②装置B中盛放的是浓硫酸,其作用是除去混合气体中的水蒸气。

通过对实验现象的分析,最后得出:

水煤气中含有H2、CO、CO2。

(1)装置A中盛放的试剂是____________,其中的反应现象是___________,证明水煤气中含有CO2。

(2)能证明水煤气中含有H2的现象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九年级某班的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对“氢氧化钠与稀盐酸的中和反应”进行了实验探究。

小组同学采用的是测量溶液温度变化的方法。

向一定体积10%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10%的稀盐酸,并对反应过程中溶液的温度与加入稀盐酸体积的变化进行记录,结果如图所示:

(1)据图判断a点时溶液显___性。

(2)拓展探究:

该小组同学的实验中除了温度变化,没有其他明显现象,用什么方法可以证明溶液温度达到最高时,此反应恰好完全反应呢?

请你帮助该小组同学设计一个实验方案。

(1.写出实验操作、预期现象及结论;2.采用除了测pH值以外的方法)_______

五、计算题

22.地沟油中含有一种强烈致癌物黄曲霉素B2(化学式为C17H14O6),长期食用会引起消化道癌变,请回答:

(1)黄曲霉素B2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________;

(2)黄曲霉素B2的相对分子质量为_______;

(3)15.7g黄曲霉素B2中含有氧元素的质量多少?

(写出计算过程)_______

23.随着经济发展,能源和环境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1)煤、石油和_______通常成为化石燃料,燃煤发电时,将煤块粉碎成煤粉的目的是__________。

(2)人类目前所消耗的能源主要来自化石能源,化石能源的大量使用会产生CO2、SO2、NO2、CO等气体和粉尘,其中在大气中的含量不断上升,导致温室效应增强,全球气候变暖的是________,能形成酸雨的是_________(只写出一种)。

(3)氢能是一种既高效又干净的新能源。

根据化学方程式,试计算4g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的质量是多少________?

(写出计算过程)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

2、

3、答案:

4、答案:

5、

6、

7、

8、

9、

10、

二、填空题

1、

2、

3、

4、

5、

6、

7、

8、

三、实验题

1、

四、简答题

1、

2、答案:

五、计算题

1、

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