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理念下物理低成本实验的开发研究.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628971 上传时间:2023-02-22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246.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课程理念下物理低成本实验的开发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新课程理念下物理低成本实验的开发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新课程理念下物理低成本实验的开发研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新课程理念下物理低成本实验的开发研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新课程理念下物理低成本实验的开发研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课程理念下物理低成本实验的开发研究.docx

《新课程理念下物理低成本实验的开发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程理念下物理低成本实验的开发研究.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课程理念下物理低成本实验的开发研究.docx

新课程理念下物理低成本实验的开发研究

新课程理念下物理低成本实验的开发研究

[文章摘要]为适应新课程理念,改变现实教学中存在的实验教学问题,为体现学科特色,提升教学质量,以及培养学生的思维和创造能力,应该注重低成本实验的开发研究,尤其是开发高智慧、高技术和高教育的低成本实验。

本文收集了一些开发的案例,以及陈述了这过程对老师和学生多方面能力培养和提高作用的深刻体会。

[关键词]新课程物理低成本实验

[正文]

一、低成本实验的开发应提到日程上来

(一)中学物理实验教学现状与新课程标准之间存在着差距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对课程目标、课程基本理念、科学内容、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等,都提出了全新的理念。

新教材贯彻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课改理念,新课程中对许多知识点作了简化,增加了实验内容,对低成本实验有了新的认识和要求。

中学物理实验是学生学习、研究物理的基础,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提高创新能力的不可替代的实践环节。

然而在中学物理实验教学中却存在着一些问题:

其一,重理论轻动手。

由于中考、高考中实验内容采用笔试,或因学校的实验仪器设备条件不完备,有的教师用教师演示实验代替学生动手实验,甚至引发了“做实验不如讲实验”,“讲实验不如背实验”的荒谬作法。

加之多媒体进人课堂,使得部分教师过分追求和迷恋多媒体的模拟实验,让学生看看了事,不重视让学生看实物和实际操作。

这样严重影响了学生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发展。

其二,只动手不动脑。

有的教师为了赶进度舍不得在实验上花时间。

在学生实验中让学生盲目地照课本或教师讲的步骤按部就班,机械操作。

更有甚者教师预先印发实验报告让学生照“实验报告”逐条操作,填写数据,这样学生做完实验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同样影响了学生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发展。

(二)教师能力有待提高

教师整体趋于年轻化,教师开发和设计实验的能力有待提高。

在低成本物理实验设计过程中也是教师训练能力过程,对于每个设计项目,设计者都要搜集资料,设计方案和对实验安装调试,同时还要将实验装置和教材结合起来。

这些要求促使每位研制人员不断拓宽知识面,在实践中增长才干,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技术水平,研究能力也会明显增强。

低成本实验的研制体现教师的团体协作精神。

因为很多实验不是靠一两个人能设计成的,而是要集思广益,让大家多提供意见,这样设计出来的实验装置既全面又实用。

(三)国内与国外相比较对低成本实验重视不够

1、国外重视低成本物理实验开发

在日本和欧美等发达国家中,现代教育技术水平较高,但仍热衷于低成本实验的研究。

因为他们认识到理科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和实验技能的培养是无法单靠黑板或屏幕来达到的,创新能力的培养更有赖于实践。

在日本,就有一大批热心物理低成本自创实验的教师,他们本着求真、求实、求新的精神,自创了许多高智慧的低成本物理实验。

在国际物理教师学术交流会上带来了从简明教具到高级火箭的一系列精彩自制的低成本实验装置,在大会上进行表演,连北京大学赵凯华教授都情不自禁地在实验表演会上奋力去拉一拉由透明材料制成的马德堡半球。

在美国,非常重视低成本实验,电视节目上经常制作一些趣味的低成本实验指导学生。

加州大学长滩分校的乔治教授和戈特伯教授精于低成本光学演示实验。

在英国当教师要接受制作和表演低成本实验的技能培训。

在桂林国际物理教师学术会上,欧美的许多物理教师,随手拿来就可以做许多实验,常让发展中国家的教师自叹不如。

国外代表在自创低成本教具方面,可以说是精品荟萃、高手云集。

当今在物理教学改革中,都对物理教师自己设计和制作的教具和低成本实验非常感兴趣,提倡利用低成本实验来激励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动手实践能力,激发创新思维已成为一种共识。

2、我国对低成本物理实验的认识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深入,越来越多的教师认识到,开发和研制低成本实验在物理教育和创新教育中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并积极地投入实验开发及对学生的指导。

如深圳华侨中学研制的教具“红外寻的枪”、“蝙蝠车”等巧妙应用了新技术、新材料,实验构思新颖,现象生动有趣。

东北师大韩长明教授用塑料瓶制作的简易教具系列,构思巧妙,制作精美,趣味性强。

南京师大刘炳升教授用装胶卷的暗盒制作物理小车、滑轮、共鸣器、万花筒等,可以做力、声、光、静电等几十种实验。

这些事例说明了我国物理教育界在低成本自创实验研究设计等方面取得成就,但因低成本自创实验在许多人的眼里感到其档次低,而对它的没有太多的关注和深入的研究。

二、概念的界定

低成本实验就其字面意义指的是价廉、花费少的实验,低成本实验可以通过:

平常生活用品、价值低廉的器材、废旧器材甚至废弃物品、身边随手可得的实验替代品、现成的非专用的仪器或器材、自制的实验器材来取代实验室专用器材进行实验。

低成本实验值得欣赏和提倡的不是实验器材的简单替代,而是实验装置的简化、实验现象的明了。

真正有价值、有生命力的低成本实验的魅力是它可以做到成本低而智慧不低、成本低而技术不低、成本低而教育价值不低。

开发高智慧、高技术和高教育的低成本实验,应该成为我们研究的重点。

三、理论依据

(一)新课标要求:

物理课程的构建应注重让学生经历从自然到物理、从生活到物理的认识过程,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实践,注重物理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融合,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二)物理课程的价值主要表现中包括:

通过科学探究,使学生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探究方法,发展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形成尊重事实、探索真理的科学态度。

(三)课程总目标包括:

使学生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具有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乐于参与和科学技术有关的社会活动,在实践中有依靠自己的科学素养提高工作效率的意识。

(四)课程实施的过程与方法其中包括:

通过参与科学探究活动,学习拟订简单的科学探究计划和实验方案,能利用不同渠道收集信息。

有初步的信息收集能力。

通过参与科学探究活动,初步认识科学研究方法的重要性,学习信息处理方法,有对信息的有效性作出判断的意识。

有初步的信息处理能力。

(五)新课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其中包括:

1、能保持对自然界的好奇,初步领略自然现象中的美妙与和谐,对大自然有亲近、热爱、和谐相处的情感。

2、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勇于探究日常用品或新器件中的物理学原理,有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的意识。

乐于参与观察、实验、制作、调查等科学实践活动。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有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决心,能体验战胜困难、解决物理问题时的喜悦。

4、有将自己的见解公开并与他人交流的愿望,认识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有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敢于提出与别人不同的见解,也勇于放弃或修正自己的错误观点。

四、研究思路

(一)研究低成本物理实验的设计及制作方法,重点研究低成本实验器材的设计。

实验的设计要遵循一定的原则:

第一、原理要正确。

这是对自制教具最基本的要求。

任何教学仪器、模型、挂图等,都不能是变戏法的工具,不能在操作过程中和演示结果上弄虚作假。

否则,不利于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第二、设计结构要合理。

在设计用材上,首先要尽量考虑用简单易得的材料或废旧材料以降低成本,同时还要顾及教具的耐用性、规范性和演示效果所要求的程度。

切勿偏求教具的经济性而忽略实用性。

其次是教具的尺寸、容量大小,既要考虑该教具用于演示实验及分组实验对可见度大小的要求,又要顾及药品、材料等的消耗量大小。

保证使用时效果明显,在科学性正确前提下,越简单越好。

要安全、可靠、耐用。

作易燃、易爆、有毒、通电(高压)实验的教具,在设计结构上和选材上应有安全保护功能。

教具的性能要稳定,保证重复演示前后效果一致。

易受机械磨损、化学腐蚀的零件,应采用耐磨、防腐材料,或设计成可更换零件的结构。

太长太宽的教具可设计成组装式以便于携带和收藏。

有一定的创新性和艺术性。

自制教具难免会带上几分土气,力争做到制作精细、结构和谐、外形美观,要注重新颖性、创造性以突出特色。

第三、遵循设计的基本方法。

a、明确目的。

广泛联系题目或课题要求测定什么物理量,或要求验证、探索什么规律,这是实验的目的,是实验设计的出发点。

实验目的明确后,应用所学知识,广泛联系,看看该物理量或物理规律在哪些内容中出现过,与哪些物理现象有关,与哪些物理量有直接的联系。

对于测量型实验,要弄清被测量通过什么规律,需用哪些物理量来定量地表示;对于验证型实验,要弄清在相应的物理现象中,怎样的定量关系成立,才能达到验证现律的目的;对于探索型实验,要弄清在相应的物理现象中,涉及哪些物理量……这些都是应首先分析的。

举例来说,要测定地球表面附近的重力加速度,我们就应检索:

在所学知识范围内,哪些内容涉及到重力加速度,它与其他物理量有何定量关系,并一一罗列出来:

(1)在静力学中,静止物体对竖直悬绳的拉力或对水平支持物的压力大小就等于重力,即T=N=mg。

若T(或N)和m能测出,则重力加速度g可测定。

(2)在超重或失重(但不完全失重)系统中,测定g值。

(3)让物体在斜面上下滑由s=

求g值。

(4)由自由落体求g值。

(5)用重力加速度测定仪测定。

(6)在平抛运动中,竖直方向在连续相等的时间内位移之差△y=gt2。

若△y和t可测,重力加速度g同样可以测出.(7)在斜抛运动中,水平射程可以表示为x=v02sin2θ/g。

若x、v0和θ可测出,则重力加速度g也可测出。

(8)用单摆测g值。

(9)在焦耳测定热功当量的实验中,若能测出水的质量和升高的温度,算出水增加的内能,再测出重物的质量和下落的高度,同样可测定重力加速度。

(10)带电粒子在的匀强电场平行板电容器中平衡时,mg=qU/d.若U、d和带电粒子的荷质比(q/m)可测定,则g可测出。

(11)假设一物体在地球表面附近绕地球做圆周运动,mg=GMm/R2,g=GM/R2,求g值等。

b、选择方案

对于每一个实验目标,都可能存在多条思路、多种方案。

教材中关于某个实验目标的实验方案,也只是众多方案中的一种,不一定是最好的一种,可能只是较可行的一种。

那么在众多实验方案中,我们应如何选择呢?

一般来说,选择实验方案主要有三条原则:

a、简便性原则。

即要求所选方案原理简单、操作简便,各量易测,应尽量避免实施那些原理复杂、操作繁琐和被测量不易直接测量的实验方案;b、可行性原则。

实验方案的实施要安全可靠,不会对人身和器材造成危害;所需装置和器材不能脱离实际,也不能超出现有条件;c、精确性原则。

不同的实验方案,其实验原理、所用仪器以及实验重复性等方面所引入的误差是不同的,在选择方案时,应对各种可能的方案进行初步的误差分析,尽可能选用精确度高的实验方案。

以上三原则通常要综合考虑。

在前述方案中,方案

(1)中常用的测力计误差较大;

(2)中F⊥和a⊥均不易测定;(3)中θ、t和μ均不易测定;(4)中若用秒表计时人为因素较大,若用打点计时器计时,纸带受振针阻力与通常小物块所受重力相比不能忽略;(5)中仪器先进但一般中学没有;(6)中若用闪光照像技术则是一种好方案,但设备和技术都达不到要求,若用平抛运动的研究方法误差较大;(7)中θ和v0的测量难度较大;(8)中相对而言较切合中学实际;(9)中需测定的物理量多且很难采取绝热措施;(10)中学阶段不易测定荷质比;(11)只是一个思想实验,无法付诸实践,但可估算,代入数据得g=9.857m/s2,与标准值9.81m/s2只相差4.8‰。

综上所述,中学阶段通常采用单摆法测定重力加速度。

c、确定整个实验需要哪些器材

依据方案,考虑该方案需要哪些装置,被测量与哪些物理量有直接的定量关系,这些物理量分别需用什么仪器来测定,从而确定整个实验需要哪些器材。

在“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的实验中,是利用单摆装置来进行实验的,故需铁架台、细线和摆球等来组装单摆。

重力加速度可表示为g=4π2l/T2,周期需用秒表测定,摆长l是从悬点到摆球中心的距离,因此需用米尺和游标卡尺分别测定摆线长度l和摆球直径d。

从实验原理表达式可以看出,实验与摆球质量无关,故毋需使用天平。

当然,从实验方便性和精确性角度考虑,还需对所选器材作进一步要求,尽量把系统误差降到最小,如上述器材中,摆线的伸缩性和质量应较小,摆球的质量应较大。

摆线伸缩性大,其长度会随拉力变化而变化,摆球与摆线质量相差越小,系统(摆线和摆球)质心偏离摆球中心越远,误差就越大,为了便于观察,摆球振动的路径宜长,但又要确保单摆做简谐振动,故摆线宜长些,常取1米左右。

d、拟定步骤

实验之前,要做到心中有数:

如何组装器材,哪些量先测,哪些量后测,应从正确操作和提高效率的角度拟定一个合理而有序的实验步骤.对一些可直接测量的物理量,可先行测量。

对需通过实验装置才能测定的物理量,须先组装器材,再进行实验、观察和测量。

在“利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的实验中,原理表达式g=4π2l/T2中的l和T分别为单摆的摆长和单摆做简谐振动的周期,因此应先组装单摆,再测定摆长,最后让单摆做简谐振动,测定周期T,根据所测数据计算出重力加速度g的值。

e、反复调试

f、数据处理,误差分析

常用的数据处理和误差分析的方法设计实验时也应予考虑。

(二)研究低成本物理实验的资源开发,重点研究日常用品在实验项目中的应用。

低成本实验立足生活实际,体现科学原理,研究日常用品在实验项目中的应用非常有必要,具体可有实验的设计来选择身边的物品,或由物品来设想可做的实验。

如随处可见的矿泉水瓶就是非常好的物理、化学实验材料,可以做很多实验;如光盘中看上去的彩光,其实包含着干涉、衍射、色散等原理;如可用锗三激管可作光敏、热敏电阻;如金属球熏黑后放入水中可观察全反射现象;如用喷雾嘴水壶在阳光下喷水观察彩虹;如用镜子可使遥控信号反射等等。

(三)研究低成本物理实验内在教育价值,重点研究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课程新标准明确要求重视学生的科学探索能力、创新意识以及科学精神的培养。

物理课程的构建应注重让学生经历从自然到物理,从生活到物理的认识过程,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索实践。

物理课程必须改变过分强调知识传统和继承的倾向,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索过程,改革以书本为主、实验为辅的教学形式,提倡多样化教学,培养学生终身探索的乐趣,形成科学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因此,我们的教学过程不能只让学生学习科学知识,也不能只让学生进行机械实验操作,可利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碰到的重点、难点、疑点等问题来开发一些低成本实验,让学生在掌握好知识的同时,感受科学来源于自然,存在于生活之中,通过探索使他们学到“活的科学知识”,启发他们的创造灵感。

(四)研究低成本物理实验的评价标准。

优秀的低成本物理实验,应具备以下八个方面:

1、教育性。

紧密联系学校教学和学生生活实际,符合新课标的精神、新课改的理念。

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有利于提高实验教学的质量和师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对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有切实的帮助。

2、科学性。

无科学性错误,能正确揭示科学原理和规律,能体现科学知识、方法和过程的统一,有利于学生学习科学知识,掌握科学方法,感悟科学过程,树立科学意识和提高实验操作技能。

3、可操作性。

操作简便,易学易用,有利于普及推广。

4、可视性。

便于学生观察,造型美观。

5、实用性。

取材容易,结构简单,性价比高,成本低或能够一物多用。

易于操作,性能稳定,通用性好,安全可靠,便于自制推广;有助于环保和可持续发展。

6、先进性。

教具设计新颖,构思巧妙,与同类教具或学具相比,在设计、制作、使用等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

7、启发性。

有利于启发学生联想,为学生和其他教师进一步的设计和实践提供借鉴的思路。

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互动、合作交流

8、创造性。

在整体或局部的某些设计、制作上填补了现有产品或原有教具、学具的某些空白。

体现新方式、方法和内容;应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在信息技术与传统实验的整合方面有所创意。

五、开发策略

(一)为突出教学重点,进行低成本实验的开发。

一般理解而言,重点是指教材中最重要、最基本的知识和技能,它在整个教材中处于主导地位,是学生所必须掌握和理解的内容。

成功的教学,必须要突出重点。

在物理教学中,为突出重点可开发一些低成本实验,让学生在掌握重点的同时,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也能得到一定培养。

以下是我们在教学过程中的几个例子:

1、掌握压强与液体深度间的关系为教材中的一个重点,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让学生设计一个能定性分析压强与液体深度间的关系的低成本实验。

结果学生都踊跃发言、参与,有人提出亲自潜水去体会;有人提出把一个气球往水下压,看它的体积变化;有人提出饮料瓶灌满水后,在不同高度处戳几个洞来观察水的流速等等。

最后我们选择了第三个方案,在一个饮料瓶的上、中、下部位各开一个小孔,先用透明胶带封住,再将瓶中加满水后将三条胶带同时撕开,可观察到不同部位处水的流速不同,射程不同,说明液体中不同深度处的压强不同。

第二天,有同学带来了气球,我们也进行了第二个实验,效果也很明显。

2、重力做功与路径无关,只与始末位置有关,这也是一个重点,在教学中,我们除了让学生理论上来说明以外,还要求他们来设计一个实验方案。

这个实验有一定难度,经过老师的引导,让学生知道要保证只有重力做功和有相同的始末位置,而且做功的多少可用其他物理量来衡量。

最终师生一起设计了如下实验:

制作材料:

小铁球(直径2cm)、长方形木板A(80cm×20cm)、木板B(20cm×20cm,两块)、长方形木板C(70cm×15cm)、木板D(30cm×15cm)、宽2cm的较光滑塑料轨道1.5米(用固定电话线的线槽即可)、大水槽(里面放一些潮湿的沙子)、氯丁胶、螺丝钉、即时贴等。

制作方法:

a.将木板A、B和C用螺钉固定好,组成如图9所示的平台。

b.将木板D和E用氯丁胶粘在平台上构成斜面,斜面倾角约为20度。

c.剪取两条光滑塑料轨道,用氯丁胶分别粘在斜面E,其中轨道1在斜面上的部分为直轨道,轨道2弯做两端弧形,两条轨道起点高度相同,终点均为平台一端,在平台和斜面连接处要保持轨道的平滑。

使用方法:

a.从一个轨道的顶端某高度处(用红色即时贴做好标记),静止释放小球,确定小球落点的大致位置;

b.在落点对应的位置放上盛有湿沙的大水槽,然后从标记处释放小球,观察球从两轨道分别滑下时的落点。

说明:

可采用实物投影把水槽中的落点投影出来,这样比直接观察效果显著,也可直接在地面上铺放白纸和复写纸来记录落点。

实验结果:

球由同一高度从静止开始分别沿两个不同轨道滑下,水槽中的落点显示它们的水平射程相同。

此现象表明:

球两次从木板边缘平抛时的水平速度相同,亦平抛时的动能相同。

依功能原理可知,因为摩擦力很小,支持力又不做功,所以重力做的功一定相同。

说明重力做功与路径无关。

3、对楞次定律内容的掌握和理解,既是重点,又是难点。

在课堂教学上,我们设计了如下实验:

器材准备:

(1)做杠杆实验的两个支撑座和两根杠杆;

(2)一根条形磁铁;(3)用直径为2~3mm的铝心线或铜心线绕制两个线圈,线圈的直径在50~60cm,每个线圈绕lO~2O匝左右,要求能够很清楚的看到线圈的绕向,其中一个线圈不闭合,另一个线圈是闭合的;(3)演示灵敏电流计一个;(4)80cm长的细导线两根;(5)6cm长的小木棒两根;(6)20cm长的小方木条两根;(7)细棉线若干。

器材装配:

如图2所示,将20cm长的两根木方条用棉线分别固定在两个支座顶端,使两个支座相距60㎝(杠杆的长度);把两根杠杆用棉线分别固定到方木条的四端,搭成一个长方形木架,分别将6㎝的小木棒放入两个线圈内,用细线系着小木棒将线圈的一端离竖直支柱为5—6㎝,再用两根细线将条形磁铁也吊在木架的正中间,要求使条形磁铁保持水平,并且处在两个线圈的中心位置。

演示实验:

观察现象,得出产生电流的条件。

演示一个线圈随磁铁的摆动而摆动,另一个线圈却不随磁铁的摆动而摆动。

研究感应电流的方向。

先用旧电池判出电流计指针偏转与电流方向的关系,再把电流计与不闭合的线圈两端相连,判出磁铁运动与生成电流的关系,作好表格,通过各种情况的分析,从而来得出楞次定律的内容。

4、掌握发电机工作原理,同样既是重点,又是难点。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准备了一个玩具电动机,先把它与电源相连,电动机转了,学生都注意着,但都没有意外的感觉,我再把电动机与电源脱开,把玩具电动机的两个电极直接和一个小功率发光二极管的两端接在一起,然后用手快速转动电机,可以清楚看到发光二极管发光,此时学生都感到非常神奇。

借此氛围和求知的欲望,再来讲述发电机工作原理,效果是事半功倍。

通过这样低成本实验的开发,学生对重点知识是记忆深刻,理解透彻,同时也大大提升了学习的激情,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创造能力得到了很好的培养。

(二)为攻克教学难点,进行低成本实验的开发。

所谓难点,即是指为达到和实现目标所必须克服的障碍和困难之点,它是学生接受起来比较困难的内容,是教材中某些难于理解的知识。

教材中的难点,大部分是重点内容。

难点一般分为四种:

一是抽象性难点。

就是课程中那些抽象的内容。

突破抽象性难点的办法是,在讲授中注意使抽象的内容具体化,理论问题形象化。

可适当地利用直观教学手段,引导学生正确地理解抽象的内容;或是运用巧妙设喻,由教师对事物进行逼真的描述;亦可辅之以恰当的具体事例,然后进行抽象。

二是曲折性难点。

即教学内容中那些拐弯多的地方。

事实上每个“弯”都和某些旧课内容存在或明或暗的联系。

因此,如果首先把构成这些弯”的条件剖析清楚,在这些条件与旧课内容之间建立联系,然后再作适当的分析,就能把“弯”直过来,这种难点也就攻破了。

三是复杂性难点。

就是课程中那些复杂的内容。

这种难点,要用一种所谓“解剖”方法去攻破它。

其实,任何复杂问题都是由若干简单问题构成的,一旦将它分解成几个简单问题.这种难点便迎刃而解了。

四是生疏性难点。

这种难点就其本身来说并不难,主要是学生对其不熟悉,因此,攻破这种难点的办法,就是向学生介绍这种问题的概貌,消除他们的生疏感。

总之,解决教学中的难点,要让学生有一个从感性到理性、从量变到质变的认识过程。

同时要注意分散难点,不能使难点过于集中。

可采取各个击破的方法,在一个难点突破以后,再转到另一难点。

还要注意充分利用学生既有的知识,尽可能与已知的知识做类比或对比,或在既有知识的基础上充分酝酿,逐步地度过难关。

这样,就能使学生对新知识、新问题不觉其难,难点也就解决了。

借助物理学科的优势,对学习中的难点,可通过低成本实验来拉近与现实经验的距离,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以下是我们在教学过程中的几个例子:

1、对超重和失重本质的理解是一个难点。

其实质是看对物体的支持力或拉力与物体的重力相比较,物体的重力实际上是不变的,最后归纳为:

加速度向上为超重,加速度向下为失重。

学生接受起来有些抽象,理解不够深刻。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求学生能设计几个支持力或拉力不等于重力的实验,有同学提出在测体重时若人下蹲或起立的时候,支持力与重力就不等,有人就马上提出来了可把体重机放在观光电梯里进行实验。

经过教师提醒后,也有人提出了拉力与重力比较的例子,如用弹簧秤挂住物块后做向上或向下的加速或减速运动。

再经点拨,发现可用橡皮条来代替弹簧也能定性地进行分析,最后也有同学想到了可用一竹片来演示,做法为:

在竹片一端挂上一重物,静止时观察它的弯曲程度,然后向上或向下的加速或减速运动,再观察它的弯曲程度,把所做的运动和观察到的现象列入表格,再经分析后得出结论。

通过这样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已经比较深刻,且对物理有较深的兴趣爱好。

2、浮力产生的原因是液体或气体对物体上下面的压力之差。

一般的学生都能接受,但实际上由于实际经验的缺乏,还是或多或少有些疑问,我们在教学之前,自制了一个仪器,取一个可乐瓶,剪去下半部分,如图3所示。

我们在讲内容之前,先演示了实验:

第一次瓶口拧上瓶盖向里灌水,乒乓球上浮;第二次不拧瓶盖,向瓶内灌满水,发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