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地铁接触网施工方案.docx
《深圳地铁接触网施工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深圳地铁接触网施工方案.docx(7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深圳地铁接触网施工方案
1.3.2接触网工程主要施工工艺
1.3.2.1接触网工程施工程序
接触网工程施工程序如下图所示:
施工准备
施工测量
拉线坑开挖
基础坑开挖
拉线基础浇制、养护
基础浇注、养护
钢柱立杆、整正
数据采集、微机处理
支柱装配
硬横跨安装
链形悬挂调整
路肩恢复
侧沟改移
拉线、下锚装置安装
隧道
弓形
腕臂及定位
安装
隧道打眼及锚栓安装
隧道底座安装
隧道内下锚
装置
安装
车辆段内简单悬挂架设
车辆段内链形悬挂架设
隧道内链形悬挂架设
隧道内
架空地线及馈线
支架安装
隧道内架空地线
及
馈线架设调整
隧道外架空地线及馈线架设调整
简单悬挂调整
设备安装及调试
电连接、接地安装
限界检测、冷滑试验
绝缘测试、短路试验、热滑、送电开通
机场段下部工程、预留螺栓检查
门型梁安装
图1.3.2.1接触网施工流程图
1.3.2.2施工测量
施工测量的准确度是确保接触网安装标准的首要保证,施工之前必须进行精确测量,将测量误差严格控制在允许范围内。
深圳地铁1号线续建工程接触网分为隧道内和隧道外两部分,施工之前应分别进行施工测量。
(1)隧道外接触网施工测量
深圳地铁1号线续建工程接触网隧道外施工测量主要包括H型钢柱单支柱(中间柱、道岔柱)基坑位置测量、门型梁支柱基坑位置测量、下锚拉线基坑位置测量,测量方法如下:
1)隧道外接触网施工测量流程图
测量记录
施工测量
横向测量
纵向测量
测量记录
寻找起测点
支柱跨距测量
标明位置、支柱号和类型
基坑中心点测量
侧面限界标明
道岔定位测量
基面标高测量
线路干扰及交通情况记录
复测
图1.3.2.2-1隧道外接触网施工测量流程图
2)隧道外测量人员、主要测量工具及要求
隧道外测量组一般由6人组成,同时按有关要求应邀请业主代表、驻地监理工程师和设计工程师参加。
由项目经理部测量工程师任组长,在测量现场负责看图纸,并指导测量人员测量;1名技术员负责记录测量结果;2人负责测量;1人在钢轨上做测量标记,1人负责打基坑中心桩及辅助桩。
测量组成员在测量现场应统一由测量工程师指挥,测量工程师在指挥测量的同时应认真看图,注意核对图纸与现场是否相符,作标记人员应把测量确定的基坑定位点准确清晰地作出标记,测量人员应认真负责,正确使用测量工具。
所有测量用仪器、仪表必须经具有国家级检验资质的检测机构检测,贴有“检验合格证”,并在有效期内。
没有检测的仪器不得进入施工现场,确保测量精度。
具体测量人员及主要测量工具如下表:
表1.3.2.2-1隧道外测量人员及主要测量工具表
序号
测量人员或测量工具名称
数量
备注
一
测量组人员
1
测量工程师
1人
负责指挥测量及看图纸
2
记录员
1人
负责做好测量数据记录
3
标记员
1人
负责在钢轨上标记测量定位点
4
标桩员
1人
负责打基坑中心桩及辅助桩
5
测量员
2人
负责用测量工具进行测量
二
测量用工具
1
经伟仪
1台
用于门型梁、硬横跨等测量
2
钢卷尺(5m、10m、50m)
各1把
用于跨距、限界等测量
3
毛笔、红油漆、标桩
若干
用于标记测量定位点
3)测量方法
A)接触网纵向测量
根据接触网平面布置图中标出的起测点,用50m钢卷尺沿轨道正线丈量,直线区段沿定位支柱侧钢轨进行丈量,当线路为曲线时,应沿着曲线外侧的钢轨进行丈量。
测量起点一般选在车辆段与正线交叉的1#道岔处,其标准道岔定位一般设计在岔尖两交叉轨间距180~200mm处(以设计文件为准)。
有时也可根据线路中的标志性建筑(如涵洞、站台、站房、洞口等)里程点作为接触网起测点。
在进行纵向测量过程中,要使用平面图中标志性里程点进行复核测量的准确性,如发现不重合时,需立即重测。
当遇有支柱位置位于涵洞上,或影响立杆的架空电力线路和通信线路下时,应在标准允许范围内适当调整跨距,若需较大调整时,应调整多档跨距分摊。
而需要变更设计,应按变更设计程序办理。
无论是否构成变更设计,应将调整情况详细记录,经业主、监理、设计和施工单位共同签字确认,作为施工的依据。
B)接触网横向测量
纵向测量后,要定出接触网支柱基坑实际位置,还需要进行横向测量。
横向测量主要是测定接触网支柱侧面限界,支柱侧面限界应严格按设计要求,施工误差严格控制在允许范围内。
测定侧面限界后,即可确定H型钢柱基础中心桩。
为防止基坑在开挖过程中移位,一般设置辅桩,确保施工精度。
具体方法如下图示:
侧面限界+钢柱宽面长/2
H型钢柱基础
基础中心线
线路中心线
辅助桩
辅助桩
中心桩
b
a
c
d
e
f
钢轨
图1.3.2.2-2接触网横向测量示意图
a点为纵向测量所得钢柱基础位置,沿钢轨a点两侧等距离测得b、c两点,即ab=ac,然后用等腰三角形法则使bd=cd,同时测量ad的距离,当ad=侧面限界+钢柱宽面长/2时,d点即为钢柱基础的中心桩位置,在ad的延长线上取一点f作为中心桩的横向辅桩,利用经纬仪或等腰三角形法在中心桩纵向取一点e作为纵向辅桩。
记录de、df的距离,确保在施工中基础不发生移位。
在测量ad的距离时应用经纬仪观测,保证两点在同一水平面上。
C)拉线坑测量
支柱拉线与接触网终端锚支相对应,拉线坑中心线在接触网终端下锚线的延长线上。
测量方法如下图:
线路中心线
悬挂中心线
接触网下锚支
接触网锚柱
拉线基础
锚支延长线
a
b
c
图1.3.2.2-3拉线坑测量示意图
在接触网锚支悬挂定位处测定悬挂中心点a,再测定接触网锚柱中心点b,ab即为接触网锚支下锚连线,沿着ab的延长线可找到点c,bc的距离应保证拉线与地面的夹角为45°。
点c即为拉线坑中心点。
D)门型梁基础测量
门型梁支柱应按同组支柱分别进行测量,同组门型梁支柱测量方法如下:
A
B
C1
正线
基坑
C2
C3
门型梁长度
图1.3.2.2-4门型梁基础测量示意图
应用上述H型钢柱等腰三角形法测量基础中心,测定门型梁一侧的基础中心桩,利用经纬仪对同组门型梁另一侧钢柱基础中心进行测量。
将经纬仪置于基坑中心C2,在垂直于正线方向上对门型梁另一支柱基坑中心进行测量,确定另一根支柱中心点C3,其中心连线与正线应垂直,偏差夹角不得大于20(如右图);
根据门型梁的设计长度对同组门型梁支柱的中心点连线距离进行测量,同组门型梁两钢柱基础的间距应与门型梁长度相符合;
根据门型梁的设计安装高度,应测量出门型梁钢柱基础面与正线轨面的高差,以免安装后低于设计高度。
同组门型梁基础标高应相等,相对误差不得超高50mm。
(2)隧道内施工测量
本工程大部分为地下线路。
隧道内接触网含接触悬挂、辅助馈线和架空地线。
隧道内施工测量含弓型腕臂底座、吊柱底座、馈线及架空地线底座测量。
1)隧道内施工测量流程图
隧道内施工测量流程图如下:
测量记录
施工测量
横向测量
纵向测量
测量记录
寻找起测点
隧道跨距测量
标明悬挂号和装配类型
测量隧道净空
隧道类型、安装方式及影响施工情况
复测
测量隧道线路中心线情愿
测量隧道悬挂底座中心
测量馈线及地线底座中心
图1.3.2.2-5隧道内接触网施工测量流程图
2)隧道内测量人员和主要测量工具
隧道内测量分成两个小组测量,一组进行跨距测量,一组进行底座位置测量。
跨距测量组由测量工程师和3名组员组成,底座位置测量组由接触网工程师和5名组员组成,2人负责行车防护,配梯车一台。
人员及主要测量工具详见下表:
表1.3.2.2-2隧道内测量人员及主要测量工具表
序号
测量人员或测量工具名称
数量
备注
一
测量组人员
1
测量工程师
1人
负责指挥跨距测量及看图纸
2
接触网工程师
1人
负责指挥底座中心测量
4
记录员
1人
负责做好悬挂底座测量数据记录
5
标记员
2人
负责在隧道壁(顶)上标记悬挂位置
6
测量员
3人
负责用测量工具进行测量
7
推梯车人员
2人
负责推测量组梯车
8
防护人员
2人
负责行车防护
二
测量用工具
1
激光测量仪
1台
用于测隧道悬挂及馈线底座位置
2
钢筋探测仪
1台
用于隧道壁内钢筋布置的探测
3
钢卷尺(5m、10m、50m)
各1把
用于跨距、限界等测量
4
测量梯车
1台
用于隧道顶壁测量
5
测量模板(悬挂及馈线底座)
各1套
用于底座各螺栓孔测量
6
水平尺、线坠
各1套
用于隧道悬挂测量
7
手电筒
10把
用于测量照明
8
白粉笔、毛笔、红油漆
若干
用于标记测量定位点
9
防护用具
2套
用于行车防护
3)测量方法
与隧道外测量相似,隧道内测量也可分为纵向测量和横向测量,纵向测量主要是根据隧道平面图中设计跨距,确定每组悬挂的纵向位置。
横向测量是将每组悬挂的悬挂底座和辅助馈线底座的中心点测出。
A)纵向测量
纵向测量时用钢卷尺进行测量,一般以隧道口第一个悬挂点或准确里程标记为起测点,当线路为曲线时,沿曲外钢轨丈量。
测出各悬挂点位置后,用红油漆在钢轨侧面作出明显清晰的标记,并在悬挂底座位置侧隧道壁上用红油漆画1cm宽15×15cm的“+”字,并标明悬挂点号、安装类型、拉出值、悬挂底座及馈线底座安装高度等信息。
在车站时,要考虑所标信息不会被其他专业施工覆盖,且不能损坏车站墙壁和站台的装饰工程。
测量过程中,要随时进行复核测量结果,防止产生积累误差。
当悬挂点遇到隧道伸缩缝、连接缝、盾构隧道管片接缝、渗水及漏水部位时,应避开。
但最大位移不能超过±500mm,且保证不超过最大设计跨距,相邻两跨距的跨距比不大于1:
1.25的设计标准。
道岔和交叉渡线处不能移位,需特殊移位时报请监理工程师联系设计单位解决。
道岔定位和交叉渡线定位应严格按设计要求的位置安装,尽可能用标准定位。
如与设计图不符时,应报请驻地监理工程师联系设计单位解决。
隧道内隔离开关位置测量时,应复核侧面限界是否符合车辆限界要求。
如不能满足隔离开关安装的要求时,应报请驻地监理工程师联系设计单位解决。
在测量过程中,应记录每个悬挂点处的隧道类型、隧道净空、曲线外轨超高、设计安装方式等,核实设计装配方式是否正确。
B)横向测量
使用激光测量仪进行定位测量,激光仪设在道尺上,可在道尺槽内滑动。
将道尺卡在轨面上,横向垂直于悬挂处轨道中心线,此时道尺的中心线与受电弓中心线重合,在道尺上滑动激光仪,激光束垂直于两轨面连线,偏差不大于1‰。
根据设计限界数据和道尺刻度即可在隧道顶找到受电弓中心点、悬挂中心点以及各种底座(悬挂定位底座、中心锚结下锚底座、馈线及其下锚底座、架空地线及其下锚底座)安装中心点,中心点用φ1cm的圆点外加φ10cm圆圈标记。
同时测出隧道净空、导线高度和拉出值,激光测距精度可达1mm。
梯车上人员使用钢筋探测仪,在所测点上探测是否有隧道主钢筋分布。
如遇有钢筋,需将钻孔位避开钢筋位置,但孔位只能纵向移动(≤500mm),不能横向移动,横向移动会导致设计限界改变。
对于盾构隧道管片区,钢筋分布很有规律,可制作钢筋分布标尺。
两孔以上底座使用底板模型,模型孔位与底座相同,并标有中心线。
在所测底座中心点上划出中心线,将模型板中心线与其对齐,通过模板孔位确定钻孔位。
复测并记录各底座位置与受电弓中心的距离、导线高度、隧道净空及悬挂点高度,用于核算隧道结构高度,并作为下一步悬挂定位安装选择材料的依据。
如在车站风管区接触网悬挂锚栓为预埋件时,需对预埋件进行检查,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如不符合要求,需报监理工程师联系施工单位进行改移或变更。
隧道内隔离开关及操作机构位置,严格按设计要求测量定位,尽量靠近牵引变电所出线,缩短供电电缆长度,同时注意车辆限界的最低要求。
三台开关成组安装时,应使三台开关底座处在同一水平线上。
(3)注意事项
1)由于接触网工程和轨道工程几乎同期施工,交叉干扰严重,对施工测量带来较大的困难。
轨道未完全成形,直接影响接触网安装测量精度。
因此在施工测量之前,应由轨道专业共同对线路进行详细交桩。
对线岔岔心位置、轨道中心桩、轨面标高、曲线半径及曲线起止里程等进行记录,并在钢轨或隧道壁上标记清楚,确保接触网测量时的测量精度。
2)由于存在与轨道和其他专业施工的交叉干扰,测量时需要轨道专业进行交桩,施工测量的效率和进度将会大受影响,直接影响接触网工程安装的工期。
同时交桩的准确性,将是接触网工程安装精度的保证。
因此在施工测量时,心须加强与轨道专业的配合,协调轨道专业施工进度计划,积极主动请他们进行交桩,并反复进行复核,尽量减少误差。
3)接触网纵向测量时,应时刻进行复核里程,避免积累误差,产生误差应重测。
如跨距调整时,应多跨进行调整,保证每一跨的调整量控制在±500mm内。
4)由于存在多专业在施工现场施工,对测量点的标记,应充分考虑不会被其他专业施工所掩盖,且标记清晰显目。
5)隧道内测量时,应注意核算各悬挂点及馈线装配后,其带电部分与固定接地体的最小距离应不小于150mm。
1.3.2.3基础工程
在接触网施工中,基础工程是一道关键工序,它直接影响接触网安装的准确度,也是接触网工程质量好坏的关键。
因此基础工程应加强施工力量和施工管理,主动接受监理工程师的监督,确保施工质量。
其施工流程如下图:
基坑复测
基坑开挖
基坑尺寸复核、清坑
余土清理
基础浇注、养生
基础回填
监理工程师验坑
图1.3.2.3基础工程施工流程图
基础工程施工的人员及主要机具配置如下表:
表1.3.2.3基础工程施工人员及机具配置表
序号
名称
数量
职责
一
施工人员
1
组长(接触网高级技师)
1人
全面负责基坑开挖、浇制
2
副组长(接触网工程师)
1人
负责基坑位复测
3
技工/普工
15/30人
负责施工作业
二
主要机具
1
潜水泵
2台
用于水坑排水
2
载重汽车(5T)
1台
用于运输材料
3
混凝土搅拌机
1台
用于搅拌混凝土
4
发电机
2台
用于设备临时用电
5
插入式震动器
2套
用于砼振捣
6
模具(钢模和木制模型)
6套
用于基坑开挖和基础浇制
7
开挖工具(铁铲、铁镐等)及其它工具
30套
用于基坑开挖
(1)基坑开挖
基坑开挖应根据施工现场的土质情况确定。
深圳地区地表以下为流砂质,容易造成基坑塌方。
在进行基坑开挖时,应加模板进行防护,或采用“浇制护壁沉井法”防护。
1)基坑开挖前,应复核基坑尺寸,及中心桩及辅桩的位置是否与测量记录一致,防止因施工移位。
2)基坑开挖时,每组不得少于3人,其中1人负责防护,确保施工安全。
3)基坑开挖时,应注意防止污染道床,用尼龙编织布铺在道床上,以防污染轨道。
为防止道碴滑入基坑内,在基坑内缘侧用厚木板挡住道碴。
4)在实土地段开挖时,由于基坑一般不会塌方,基坑开挖尺寸与基础设计尺寸相同,适当加宽10mm。
5)遇到流砂坑时,应制作模板或采用“浇制护壁沉井法”。
基坑开挖至1m左右时,浇制护壁,采用500mm高的钢模,φ8mm的钢筋网和C7.5级混凝土一起浇注,护壁厚度不小于150mm。
浇制时应充分捣固,且坑内水要求抽干,并加入速凝剂。
待护壁凝固后,继续开挖,边开挖边将护壁沉入基坑内。
为使上下护壁连接,预制钢筋时,使竖向钢筋露出钢模100mm。
6)开挖过程中,应通过基坑辅助桩进行复核基坑中心,以防开挖使中心偏移,当基坑开挖至2m左右时,应在基坑上搭枕木或厚木板,保证坑上提土时的安全。
7)在开挖过程中,如发观地下埋设物或土质与设计资料不符时,应认真作好记录,会同业主、设计、监理工程师研究处理。
(2)基础浇制
基础开挖完毕后,由技术员复核基坑尺寸,报监理工程师验坑,核对基坑是否达到设计深度,侧面限界是否为设计限界。
监理工程师确认基坑无误后,进行基础浇制。
1)基础浇制前,请监理工程师到场进行质量监督。
没有监理工程师监督浇制的基础按不合格处理。
2)在基坑上安装基础木模或钢模箱。
木模或钢模箱的尺寸与设计基础外露尺寸相同,并保证基础模型箱在基坑正上方,且稳固。
同时复核基础模型箱中心是否与基础中心吻合,以及侧面限界是否与设计限界相同。
3)布置基础地脚螺栓和钢筋网。
钢筋网的预制应符合设计要求,钢筋接点应用点焊或细铁丝绑扎。
地脚螺栓固定在钢模(按基面大小和螺栓布置位置制作的钢模型)上,并调整水平或预留基面坡度后,将钢模固定在基础模型箱上,固定要稳固,防止移位。
要求地脚螺栓与基础模型箱的间隙不少于75mm,基面外露长度符合设计要求。
同时应将螺纹部分涂油,并用布包扎,防止螺纹在基础浇制过程中沾污损坏。
4)按设计要求配制混凝土,砂石用量用磅称进行称量,要求使用搅拌机搅拌混凝土。
5)向基坑内注入混凝土时,要注意不能移动支模,每隔一段时间,应复核尺寸,防止浇制移位。
当注入混凝土的落差较大时,应使用滑槽,使混凝土的落差保证小于2m。
6)混凝土每浇注300mm进行一次充分捣固,使用插入式震动棒进行捣固,每次需插入至下一层混凝土,保证混凝土密实、无气泡产生。
进行震捣时,注意不要碰撞地脚螺栓,以保证地脚螺栓不移位。
7)混凝土每浇注50m3,就需制作一组试验块,试验块的养护条件与基础相同,并标出抽样的基础号、浇制的日期。
试验块养生28天后进行强度试验。
8)根据天气情况不同,基础浇注完6~24小时后,视情况可拆模。
拆模后,应派专人用清水进行养护。
并设警示标志,防止行人和其他施工单位人员误损坏。
基础达到一定强度后,经驻地监理工程师检查、认可、填好隐蔽工程记录,并由驻地监理工程师和现场施工负责人签字后,进行基础回填。
(3)施工注意事项
1)由于深圳地铁1号线续建工程接触网的基础工程,主要集中在前海车辆段内。
根据业主施工进度计划,接触网基础施工时,有可能部分轨道未完全成形,给基础施工的准确性带来困难。
车辆段内将有轨道、通信、信号等多家施工单位在施工作业,施工干扰很大,对基础施工影响较大,可能使施工进度不能达到预期的要求,影响工期。
同时,多单位同时施工,容易使刚浇制好的基础受损。
为使基础工程按期优质地完成,施工过程中,应加强与监理工程师的配合,多方协调,创造施工条件,同时反复测量,保证施工准确性。
在已施工的基础上做明显警示标志,并派专人进行已施工基础的养护和监看。
2)在进行基坑开挖时,应注意不能破坏地下管线,并及时改移水沟,保证水沟畅通。
3)加入基础的片石不能过大,片石尺寸不超过所在基础横截面最大尺寸的1/3,且片石与片石间距要求大于100mm,片石与基础边缘应有150mm的混凝土保护层。
4)基础浇注完后,应根据天气情况进行2~3周时间的养护。
5)用于浇注基础的水泥标号不小于325#,砂子含泥量不超过5%,粒径在0.38~0.8mm之间。
石子采用料径为20~28mm的清洁碎石,不得使用风化石。
6)基础浇注前,应先进行配合比设计,并将结果报监理工程师存档。
7)基础地脚螺栓和拉线拉杆在安装前,需进行防腐处理,一般刷防腐漆。
1.3.2.4H型钢柱安装及整正
根据业主各专业施工进度安排,部分站前工程与站后工程同步进行,尤其是铺架作业对接触网立杆作业干扰较大。
根据施组安排,接触网H型钢柱安装,采用机械立杆,特殊情况辅以人工立杆。
交通车辆可到达的地段,采用汽吊立杆。
对于交通车辆无法到达,轨道车可进入的地段,采用将汽吊固定在轨道平板上进行立杆,机场段采用电气化立杆车立杆。
汽吊和轨道车均无法立杆时,采用人工立杆。
(1)H型钢柱安装及整正流程图
H型钢柱安装及整正流程图见下页:
合格
不合格
H型钢柱检查
钢柱基础复核
立杆
支柱整正
经纬仪测钢柱斜率
支柱基础帽封顶
图1.3.2.4-1H型钢柱安装及整正流程图
(2)人员组织及主要机具配置
H型钢柱安装及整正作业主要人员及主要机具配置如下表:
表1.3.2.4H型钢柱安装及整正作业主要人员及主要机具配置表
序号
名称
数量
职责
一
施工人员
1
组长(接触网高级技师)
1人
全面负责支柱安装整正
2
副组长(接触网工程师)
1人
负责基础复核及立杆指导
3
接触网技工
10人
负责施工作业
4
司乘人员
3人
轨道车、吊车驾驶操作
二
主要机具
1
轨道车
1台
用于拖轨道平板
2
汽吊(12T)
1台
用于吊杆作业
3
轨道平板(两台平板与汽吊组成安装吊车)
2台
一台装支柱,一台装汽吊
4
经纬仪
1台
用于测支柱斜率
5
电气化立杆车
1台
用于吊杆作业
6
钢丝绳、钢卷尺、撬棍等工具
2套
用于立杆整正
7
绞磨机
1台
用于人工立杆
(3)H型钢柱立杆方法
立杆作业之前,根据现场实际情况编制具体立杆作业计划和工作任务单,对接触网立杆所需要的机械设备和工机具进行详细检查,确保施工安全可靠。
其立杆的具体方法如下:
1)支柱立杆之前,对支柱进行外观检查,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H型钢柱的H型钢不得有弯曲、扭转等现象,弯曲度不应大于1/1000,型钢翼缘和腹板不能有变形。
钢柱底板螺栓孔间距符合设计要求,热浸镀锌钢柱镀层应均匀、光滑,并不得有过度酸洗造成的蚀坑、泛酸等现象。
2)立杆之前,要先对基础螺栓间距、外露尺寸、侧面限界以及基础面标高等技术参数进行复核,确认接触网基础工程施工符合设计要求。
3)钢柱在运输过程中,钢柱层间用60×80mm的垫木隔开,要确保底座板不会划伤钢柱镀锌层,钢柱堆码应整齐,上下对正,钢柱采用平板车运输时,须用车立柱绑扎牢固。
4)采用安装吊车组(由轨道平板上固定汽吊及平板拖车组成)或汽吊立杆(示意图如下),具体方法如下:
图1.3.2.4-2机械立杆示意图
A)轨道安装吊车或汽吊到达施工现场后,将吊车对准接触网“H”型钢柱基础位置;
B)人工将钢丝套套牢接触网支柱,并与吊钩连挂;
C)由地面指挥员统一指挥,缓慢、平稳地吊起支柱,禁止支柱与其它物体相碰;
D)将支柱从上至下缓缓放下,并由施工作业人员扶持支柱,使支柱底板螺栓孔对准基础螺栓缓缓落下;
E)当基础螺栓完全落入支柱底板螺栓孔内时,施工作业人员应立即将钢柱底板上一条对角线上的螺栓配戴螺帽,确保支柱稳固。
5)采用人工立杆
当采用轨道安装吊车和汽吊都无法立杆时,可考虑使用人工立杆。
人工立杆需采用绞绳、晃绳、吊绳、根绳以及抱杆等施工工机具(见下图),其具体施工方法如下:
图1.3.2.4-3人工立杆示意图
A)在支柱基础附近选择合适位置,设置绞绳、晃绳以及根绳的固定地锚角钢,角钢设置应牢固;
B)选择合适位置固定抱杆,并通过吊绳与H型钢柱相连接;
C)利用绞磨机通过绞绳将支柱缓慢吊起,使支柱慢慢向基础位置移动,启动支柱过程中用根绳和晃绳控制支柱,以免支柱移动速度过快或左右摇晃;
D)待支柱底板螺栓孔对准基础螺栓时,缓慢松动绞绳,将支柱落入基础螺栓;
E)支柱完全落入基础螺栓后,由施工作业人员立即将钢柱底板上一条对角线上的螺栓戴上螺帽,确保支柱稳固。
F)确认接触网支柱稳固后,撤除支柱上的钢丝套以及其它施工机具,准备进行下一根支柱的立杆工作;
(4)支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