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故事二.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71373 上传时间:2022-10-16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9.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唐诗故事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唐诗故事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唐诗故事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唐诗故事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唐诗故事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唐诗故事二.docx

《唐诗故事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唐诗故事二.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唐诗故事二.docx

唐诗故事二

唐诗故事

(二)

唐诗故事

(二)

陈友冰

破镜重圆

镜与人俱去,镜归人不归。

无复嫦娥影,空留明月辉。

——徐德言今日何迁次,新官对旧官。

笑啼俱不敢,方验作人难。

    ——乐昌公主

  这就是成语典故“破镜重圆”中两位主人公徐德言和乐昌公主对咏的两首诗。

徐德言是南朝著名的才子,飘泊在北方时曾写过一首著名的《长安听百舌诗》,抒写他对故乡的怀念:

“万里风烟异,一鸟忽相惊。

那能对远客,还作故乡声”。

乐昌公主是陈朝后主陈叔宝的大妹,名叫陈贞。

为人不仅体态婀娜,端庄秀美,而且工诗词、精乐礼,是一位才貌双全的美丽公主。

才子佳人自然宜其室家,陈后主便将乐昌公主下嫁徐德言,并将徐提拔为中书舍人,夫妇二人互敬互爱,夫唱妇随。

但好景不长:

北方的杨坚取代北周建立了隋朝后,便厉兵秣马,矛头直指南方陈朝。

眼看国势危如累卵、亡国在即。

徐德言有天拿出一面铜镜对妻子说:

“你才艺容貌冠绝当时,又出身皇族,如果陈朝灭亡,必然会被权贵之家掠去,我俩就此永诀。

假若情缘未断,我俩有重逢之日,但也会关山重重且形容改变,难以相认,必须有一件信物作证。

”说着,将手中的镜子劈为两半。

自己留下一半,将另一半递给妻子,说:

“分别以后,请你每年逢正月十五,让仆人到京城街上去卖这半面镜子。

那一天,我也一定到街上去寻找,也许那时还能见面。

”妻子含泪答应下来。

陈国灭亡后,乐昌公主随着陈国皇室被掳到北方。

根据《北史》所载,这些皇室成员有的充实后宫,如陈后主姑姑宁远长公主纳入后宫后受隋文帝宠爱,封为宣华夫人者,有的赐赠功臣贺若弼、杨素等为妾。

史籍中记载的隋文帝赐给杨素的“陈主妹”,就是乐昌公主。

杨素爱乐昌公主的容貌和才艺,对她很是宠爱。

此时徐德言饱受战乱之苦,但仍坚守信约,一路上忍饥挨饿,也来到了京城。

就在正月十五那天他依旧约来到街上。

果然,他看到一个老头,也手持半面破镜在那里叫卖,而且要价颇高,过往人均笑这老头发疯弄傻。

徐德言见状,连忙把老头叫到自己住处,拿出自己的半面镜子与之合成一面,又详细叙述了事情的始末,并题诗一首:

“镜与人俱去,镜归人不归。

无复嫦娥影,空余明月辉”。

当年镜子和人一道离去,现在分开的镜子重圆了,人却难圆。

就像天上的月亮,空见其清辉,却不见了月宫中的嫦娥。

乐昌公主见到此诗后感慨万分,哭泣得寝食俱废。

杨素见状,连忙亲自问讯,方得知这一悲哀动人的爱情盟誓。

感动之下,让人把徐德言叫来,把乐昌公主仍还给徐德言,并且赠了许多礼物,还设宴款为二人送行。

杨素知道乐昌公主颇有才华,席间让她写诗一首,乐昌公主思前想后,心中又悲又喜,既欣喜破镜重圆,回到心爱之人身边,又感激杨素磊落大度,有君子成人之美而不忍作别,真有说不出来的滋味,于是写道:

“今日何迁次,新官对旧官。

笑啼俱不敢,方信做人难”。

诗中新官是指杨素,旧官是指徐德言。

公主感叹世事变迁,现在是哭笑不得,去留皆难,真叫人难舍难分啊!

后来,乐昌公主和徐德言一起回到江南,两人白头偕老。

  夫妻分离,破镜为凭,这则传说最早见于托名西汉东方朔的《神异经》。

《神异经》在说到为何在铜镜的背后铸上一只喜鹊时解释道:

“昔有夫妇将别,破镜,人执半以为信。

其妻与人通,其镜化鹊飞至夫前,其夫乃知之。

后人因铸镜为鹊安背上,自此始也。

”此时的铜镜是作为背叛盟誓的警戒物。

但自隋初徐德言与乐昌公主破镜重圆的故事发生后,唐代诗人对这类题材的处理由负面变成正面,皆是咏歌二人的爱情坚贞,被迫分离的无奈和对盟誓的坚守,如中唐诗人元稹长诗《古决绝词》就引用这个故事作为例证,写有“我自顾悠悠而若云,又安能保君皑皑之如雪。

感破镜之分明,睹泪痕之馀血。

幸他人之既不我先,又安能使他人之终不我夺”等句,其中既有对徐德言和乐昌公主坚守盟誓、破镜重圆的感慨,也有移情它恋的担忧,仍才残留有《神异经》故事的影子。

但到了晚唐杜牧的《破镜》诗,已成为专门咏歌两人信守盟誓、爱情坚贞了。

诗云:

佳人失手镜初分,何日团圆再会君。

今朝万里秋风起,山北山南一片云。

  宋词基本上秉承杜牧等唐代诗人对此的基调,且更多借破镜分离来抒发自己爱情遭遇中的伤感和思念,如北宋词人赵令畤的《蝶恋花》:

“镜破人离何处问,路隔银河,岁会知犹近。

只道新来消瘦损,玉容不见空传信。

弃掷前欢俱未忍,岂料盟言,陡顿无凭准。

地久天长终有尽,绵绵不似无穷恨。

”;南宋宰相、词人吴潜(1195-1262)的《蝶恋花》:

“野树梅花香似扑。

小径穿幽,乐意天然足。

回首人间名利局。

大都一觉黄粱熟。

别墅谁家屏簇簇。

绮户疏窗,尚有藏春屋。

镜断钗分何处续。

伤心芳草庭前绿。

”;南宋末年著名词人张炎的《渡江雪》:

“锦香缭绕地,深灯挂壁,帘影浪花斜。

酒船归去後,转首河桥,那处认纹纱。

重盟镜约,还记得、前度秦嘉。

惟只有、叶题堪寄,流不到天涯。

惊嗟。

十年心事,几曲阑干,想萧娘声价。

闲过了、黄昏时候,疏柳啼鸦。

浦潮夜涌平沙白,问断鸿、知落谁家。

书又远,空江片月芦花。

”类似者还有吴潜的《永遇乐·祝告天公》、《水调歌头·过了中秋后》和《满江红·楼观峥嵘》,赵长卿的《一丛花·阶前春草乱愁芽》、《蓦山溪·满城风雨》等。

  北宋词人秦观有《调笑令》10首,模仿调笑转踏歌舞曲诗词结合的形式,咏叹10位女子。

其中第二首即是“乐昌公主”。

这首调笑转踏,可说是在北宋时期,集合叙事和抒情手法来演绎“乐昌分镜”故事最完整的一种。

  其诗曰:

  金陵往昔帝王州,乐昌公主最风流,一朝隋兵到江上,共抱凄凄去国愁,越公万骑鸣萧鼓,剑拥玉人天上去,空携破镜望红尘,千古江枫笼辇路。

  其词云:

  辇路,江枫古,楼上吹萧人在否?

菱花半襞香尘污,往日繁华何处?

旧欢新爱谁是主?

啼笑两难分付。

  词中提到的德言分镜、乐昌去国、越公(杨素封为越国公)纳宠几乎与孟棨《本事诗》前半段情节相同,词作最后两句“旧欢新爱谁是主?

啼笑两难分付。

”也是从乐昌公主诗“笑啼俱不敢,方验作人难。

”引申而来,当强调的仍是分离相思之苦。

北宋末年还出现一首大曲《新水令》,更加详细地记述徐德言与乐昌公主相见、相爱到相分、相合的整个过程:

  冒风连骑出金城,闻孤猿韵切,怀念亲眷。

为笑徐都尉,徒夸彩绘,写出盈盈娇面。

振旅阗阗,与睹同讶阆苑神仙,越公深羡。

骤万马、凌凌转盼。

感先锋,容放镜,收鸾鉴。

一半归前陈。

惨怛切,同陪元帅恣欢恋。

二岁偶尔,将军沉醉连绵,私令婢捧菱花,都市寻遍。

新官听说邀郎宴。

因命赋悲欢,孰取,做人甚难。

梅妆复照,傅粉重见。

  词中带有调笑的意味,反映了宋代歌舞大曲喜插科打趣的市民倾向,但他以中心事件作领的叙事手法已经和接近明清传奇相当接近。

南宋朱翌《猗觉寮杂记》卷下曾提到:

“宣和末,京师盛歌《新水》”并具体说到“大曲新水歌乐昌公主与徐德言破镜复合事”。

陈元靓的《岁时广记》第十二卷“尚公主”条目下亦记载记载了这首《新水令》,更指出这是宋人“作词嘲之(徐德言)”。

可见徐德言和乐昌公主破镜重圆故事已在文人和市民间广泛流传。

  但孟棨《本事诗》的价值在于:

他在赞美两人信守盟誓、爱情坚贞之外,又加上“杨素还妻”、君子“成人之美”的主题,不但使情节更为丰富,而且在爱情盟誓之外增添了作者的人文理想。

宋元话本小说、传奇故事和戏曲基本上都是按《本事诗》的基调来发展丰富的,如宋代李昉辑纂的大型类书《太平广记》中,即按《本事诗》增修文句,并收录在第一百六十六卷“气义”类,小标题也改成“杨素”。

  据周德清《中原音韵》、《永乐大典》中的戏文著录以及徐渭的《南词叙录》考证,我们知道乐昌公主破镜重圆故事在宋代已改编成戏曲。

收录在1956年编纂的《宋元戏文辑佚》中就有宋代南戏《乐昌公主破镜重圆》,其情节就是在《本事诗》的基础上加以拓展。

根据现存残曲的内容,可以分作6个主要情节:

嫁娶后夫唱妇随四时游赏,祸乱之中夫妻分镜盟誓述怀,徐德言村店相思、描画妻容,乐昌公主村店被抓北去,德言元宵京城买镜,杨素畏妻不犯乐昌。

宋代戏文之后,又有元杂剧沈和甫的《徐驸马乐昌分镜记》。

明传奇方面,则有佚本《破镜重圆》,见录于徐渭《南词叙录》。

另外《曲品》和《南词新谱》则分别著录有《合镜记》和《新合镜记》。

万历年间,凌虚子(清余居士)编选的曲集《月露音》,其卷三“愤”集收录的〔四朝元〕以下七支曲子,就是选自《合镜记》。

胡文焕的《群音类选》有《合镜记》六出共三十九支曲子选入“官腔”。

以邪初刻和二刻《拍案惊奇》闻名于世的凌蒙初编选的《南音三籁》、《旧编南九宫谱》和《增定南九宫曲谱》也有选录《新合镜记》曲子。

可见,《新合镜记》以及上述入选的相关曲子在万历年间非常流行。

因该剧已经失传,但再从《群音类选》选出的曲文内容来看,其主要情节是:

徐德言娶公主;两情相悦,徐德言赐镜定情;逃难在即,乐昌分镜以志后约;元宵破镜再合;杨素向乐昌探问前事;徐德言乐昌公主夫妇团圆。

  破镜重圆这一题材,还对一些小说、戏剧的人物、情节产生影响:

  杜光庭所著的唐人传奇《虬髯客传》中,有一侠女叫红拂。

杨素府中家妓,因手持红拂而得名。

她不但武艺高强而且富有政治远见。

他看到隋末天下即将大乱,杨素虽居高位,不过是“尸居余气”,便跟着后来成为唐朝开国功臣的李靖私奔。

但到了张凤翼著的明代传奇《红拂记》之中,手持红拂深受杨树才宠爱的却变成乐昌公主。

冯梦龙的《墨憨重定女丈夫传奇》则用乐昌故事润色关目。

宋人话本《宋小官团圆破毡笠》,通过描写宋小官与刘宜春感情上的坎坷挫折,但最终有情人终成眷属的故事,赞扬了刘宜春对宋小官坚贞不渝的爱情。

其中主要道具便是一顶破毡笠,颇类乐昌公主故事中的“铜镜”,也许就是受了“破镜重圆”故事的启发。

红叶题诗

一入深宫里,年年不见春。

聊题一片叶,寄与有情人。

      ——宫女花落深宫莺亦悲,上阳宫女断肠时。

帝城不禁东流水,叶上题诗欲寄谁。

          ——顾况

  这就是传奇故事《红叶题诗》中一位宫女所写的诗。

反映的是整日闭锁深宫中宫女的寂寞与悲哀。

盛唐诗人王昌龄也写过一首宫词:

“奉帚平明金殿开,且将团扇暂徘徊。

玉颜不及寒鸦色,犹带昭阳日影来。

”盛唐时代是被千百年来历史学家和政治家们无保留称颂的“开元盛世”,但这首《红叶题诗》和王昌龄的《长信宫词》却证明,这些幽闭深宫宫女们的痛苦和不幸,并不比“路有冻死骨”的市井和荒村稍轻。

  《红叶题诗》的故事最早见于孟棨的《本事诗》中“情感第一”。

一共有两则,一则说的是:

  中唐诗人顾况在洛阳时,闲暇时与三诗友在宫廷苑囿内游玩。

看到流水从宫墙内飘来一片大梧桐树叶,上面写有一首诗:

“一入深宫里,年年不见春。

聊题一片叶,寄与有情人”。

顾况第二天走到流水的上游,也题了一首诗在叶上,诗曰:

“花落深宫莺亦悲,上阳宫女断肠时。

帝城不禁东流水,叶上题诗欲寄谁”,让它顺着水流入宫墙内。

过了十多天,有人到苑中踏春,又在红叶上得到一首诗,拿来给顾况看。

红叶上写着:

“一叶题诗出禁城,谁人酬和独含情。

自嗟不及波中叶,荡漾乘春取次行”。

  顾况(约725—约814),字逋翁,号华阳真逸,晚年自号悲翁,苏州海盐恒山人(今在浙江海宁境内),唐代诗人。

唐肃宗至德二年进士,曾任校书郎、著作郎等职,亦曾任润州刺史、镇海军节度使韩滉幕府判官但在仕途上并无大的建树。

晚年隐居茅山,“炼金拜斗,身轻如羽”。

著有《华阳集》3卷,辑入《四库全书》。

《全唐诗》编录其诗4卷,其中就有《叶上题诗从苑中流出》。

另有《宫词》亦是抒写禁闭深宫宫女的哀怨。

《全唐文》编录其文3卷。

事迹见《旧唐书》本传﹑《唐诗纪事》和《唐才子传·顾况》,但并无红叶题诗这段故事,可见是小说家言。

  另一则说的也是宫女题诗,但情节人物均有所改变。

说的是盛唐时代开元年间,玄宗下诏赏给边塞守军军袍,让宫中宫女们缝制。

一位边塞守兵士在短袍中发现一首诗,上面写着:

“沙场征戍客,寒苦若为眠。

战袍经手作,知落阿谁边。

畜意多添线,含情更著绵。

今生已过也,重结后身缘”。

这位士兵不敢隐蒙,上报边帅,边帅又呈报朝廷帅进之。

玄宗下令将此诗拿给六宫嫔妃宫女们看,并宣告说:

“作此诗者只要坦白出来,我不降罪于她。

”有一宫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