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改实训基地建设申报表整合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710152 上传时间:2023-02-22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26.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修改实训基地建设申报表整合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修改实训基地建设申报表整合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修改实训基地建设申报表整合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修改实训基地建设申报表整合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修改实训基地建设申报表整合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修改实训基地建设申报表整合版.docx

《修改实训基地建设申报表整合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修改实训基地建设申报表整合版.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修改实训基地建设申报表整合版.docx

修改实训基地建设申报表整合版

 

附件

产教融合示范点项目申报书

校企合作基地名称:

重庆市行知职业技术学校印刷技术专业岗位技能实训产教融合实训基地

申报院校名称:

重庆市行知职业技术学校

合作企业:

重庆宏劲印务有限公司

学校负责人:

吴安鸣

申报日期:

2016.1.11

 

填表说明

一、《申请书》是申请单位向教育厅申请省级校企合作

人才培养基地的申报材料标准格式,由申请单位组织填制,

一式份,报省教育厅高教处。

二、“实训覆盖专业”系指基地所支持开展实习实训教

学的专业全称,支持多个相近专业实习实训教学的可同时填

写多个专业全称。

三、“实训基地名称”应当按照规范的用语表述。

即学

校名+专业(群)+具体名称。

四、“申请学校”必须填写单位全称。

 

一、基本情况

学校名称

重庆市行知职业技术学校

学校性质

详细地址

重庆市长寿区校园路30号

邮政编码

401220

网址

Http:

申请产教融合示范点名称:

重庆市行知职业技术学校印刷技术专业岗位技能实训产教融合实训基地

该基地所覆盖的

专业

专业名称

学制

人数

模具设计及制造

3

101

数控技术

3

160

印刷技术

3

149

所属实训(验)室

地点

仪器设备总值

年服务学生数

金工实验室

行知学校

公差实验室

行知学校

计算机房

行知学校

力学实验室

行知学校

CAD/CAM

数控仿真实训室

行知学校

液压实验室

行知学校

机械拆装实训室

行知学校

轴系结构实训室

行知学校

机构组合创新实训室

行知学校

模具拆装实训室

行知学校

印刷实训室

行知学校

色彩管理实训室

行知学校

数字创意实训工作室

行知学校

学校基地负责人

黄涛

胡帧美

孙旭凡

联系电话

 

企业基地负责人

 

二、基地条件

企业简介(包括企业规模、企业在行业的优势、社会信誉、技术能力、管理制

度、等方面)《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等都明确指出要密切产教融合、形成校企合作长效机制。

机电专业群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在上述意见指导下,确立了“引企入校打造校内实训基地、校企深度合作建设校外实训基地”的指导思想。

通过引进玉溪和盛精密机械加工厂、云南佳裕印刷有限公司进校办厂,及昆明中铁大型养路机械集团公司等企业建设校外实训基地,不断探索校企合作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1、玉溪和盛精密机械加工厂

玉溪和盛精密机械加工厂,成立于2006年,现有员工20余人,固定资产260余万,有高精度的现代化加工设备。

和机电学院共建了包括教授、多名技师在内的强大的研发团队,技术力量雄厚,管理制度规范,主要加工高精度的军工、烟机、模具等机械零件产品,熟练掌握并应用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计算机辅助制造(CAM)、测绘等核心技术,真正实现了现代化无图纸加工。

现已接纳了600余学生的实习实训,参及组织云南省数控大赛并取得了数控车第一名、CAD设计第一名的优异成绩,学生得到了用人单位的欢迎。

2、云南佳裕印刷有限公司

云南佳裕印刷有限公司成立于1998年,现有员工60余人,固定资产总额上千万元。

公司拥有先进的CTP制版机、单/双色胶印机、印后装订折页机等设备,可以满足彩色、单色产品的大批量和短版印刷品生产的需求,并形成比较完善的生产体系、管理体系和服务体系,于2007年通过了IS9001质量体系认证,是上海光华印刷机械有限公司云南地区示范企业。

公司具有包括印前设计制作、工艺设计及机械操作等专业技术人员,和学院专业教师共组教学团队,开展课程理实一体化教学、工学交替教学和顶岗实习。

2011年6月和我校签署引企入校协议,共建“包装印刷生产性实训基地”,共同申报“云南省印刷包装人才培养基地”项目并于2012年7月入选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改革发展项目库重大新闻出版公共服务项目。

已经完成09级、10级、11级、12级和13级印刷技术专业共计263名学生的理实一体化教学、工学交替教学和顶岗实习教学,提高了学生的技能水平,学生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麦可思数据有限公司所做的“云南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社会需求及培养质量年度报告”(2012)中印刷技术专业的就业率达100%。

包括基地现有条件(设备、场地和师资状况等):

(一)设备、场地

1、校内实训基地

(1)实训室建设

模具设计及制造专业、数控技术专业、印刷技术专业现已建成模具拆装实训室、3D打印实训室、电工电子综合实训室、色彩管理实训室、数字创意实训工作室等15个理实一体化实训室,能保障专业课程的理实一体化教学,同时还能分模块完成对专业核心能力的训练。

实训室建设情况如下表所示。

实训室建设情况

实训室名称

主要仪器、设备

支撑课程

场地

模具拆装实训室

拆装用模具38件。

相配有拆装工具。

模具制造工艺及工装

实训楼B2-01

3D打印实训室

3D打印机2台

注塑模具设计及制造

实训楼B3-01

电工电子综合实训室

电工电子综合实训装置

电工电子技术

实训楼B4-01

金工实验室

2套金相显微镜、抛光机3台

工程材料及成型工艺

实训楼B2-03

公差实验室

立式光学比较仪3台、内径百分表3套

公差配合及测量技术

实训楼B4-09

实训楼计算机房

计算机60台

Solidworks、UG

机电楼201

CAD/CAM数控仿真实训室

50计算机50套数控仿真软件

数控加工技术

实训楼B3-14

机械拆装实训室

机械组件40套

机械设计基础

实训楼A4-08

轴系结构实训室

轴系零件的组装

机械设计基础

实训楼B2-04

电工电子综合实训室

电工电子综合实训装置

电工电子技术

机电楼304

电工电拖实训室

电力拖动综合实训装置

印刷机械电气控制

实训楼B4-08

PLC实训室

PLC综合实训装置

印刷机械电气控制

实训楼B4-10

数字创意实训工作室

ADOBE印前软件;方正飞腾排版软件;

数字化工作流程软件;服务器;

图形处理图像处理;

图文组版技术;

印刷图文处理实训;

文图制作工技能培训;

实训楼A5-10

印刷色彩管理实训室

分光光度计及色彩管理软件包;专业显示器;数码打样及色彩管理软件;纸张检测仪器;

印刷色彩;

印刷工艺实训

实训楼A5-12

变频调速实训室

频调速实验装置

变印刷机械电气控制

实训楼B4-03

传感器及测控技术实训室

传感器及测控技术实验装置印刷机械;

印刷机械电气控制;

实训楼B4-02

印刷实训室

印刷机械;放大镜;

测控条;

印刷品质量检测及控制;印刷原理及工艺;

印刷色彩;

机电楼1-05

(2)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

➢及玉溪和盛精密机械加工厂签订协议,引企入校,共建模具、数控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

➢及玉溪和盛精密机械加工厂共同投资建设“和盛模具加工中心”、“CAD/CAM集成

技术研发中心”。

➢引进云南佳裕印刷有限公司整体搬迁入校,共建印刷包装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

专业群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可开展专业课程的理实一体化教学、导师制、学徒制及工学交替教学模式的实施。

培养了4名双师教师、700余名学生,合作编写项目导向教材一本,创新了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3)机加工实习工厂

➢机加工实习工厂:

是2007年教育部、财政部立项建设的“中央职业教育数控技术实训基地”,2008年12月,机加工实习工厂被省教育厅评为“云南省高职高专示范性实习实训基地”。

2、校外实训基地建设

顶岗实习是培养职业技能的重要手段,主要通过校外实训基地开展。

专业群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以大、中型企业为主,先后及云南西仪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昆明中铁大型养路机械集团公司、云南侨通包装印刷有限公司昆明分公司建立合作关系,保证了学生顶岗实习的需要,也为师资培养提供了条件,实现教学及生产同步,实习及就业联体,形成“招生即招工、上课即上岗、毕业即就业”的模式。

2009年3月,学校及昆明中铁大型养路机械集团有限公司正式签订并实施了四个专业工种115人的订单人才培养项目,其中模具专业学生20人,推动了学校及国内知名大型国企的深度合作。

专业群校外实训基地如下表所示。

校外实训基地名称

实训项目

实训要求/生产装备条件

云南民爆集团云南包装厂

顶岗实习

机械装配

云南机器三厂

顶岗实习

机械装配、数控加工

云南昆船第一机械有限公司

顶岗实习

机械装配、数控加工

云南昆船第二机械有限公司

顶岗实习

大型落地铣镗床系列达国际先进水平

云南模具二厂

顶岗实习

模具制造、数控加工

云南模具三厂

顶岗实习

机械装配、模具制造

云南民爆集团云南燃料一厂

顶岗实习

机械装配

云南烟草机械有限责任公司

顶岗实习

数控加工

云南变压器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顶岗实习

数控加工、机械装配

云南开关厂

顶岗实习

高原开关柜达到国内领先水平、模具设计制造

云南西仪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顶岗实习

轻微型汽车发动机连杆

昆明物理研究所(211所)

顶岗实习

材料处理

昆明中铁大型养路机械集团有限公司

顶岗实习

国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大型铁路养路机械成套设备的国内市场占有率多年来高达80%。

云南铜业股份有限公司

顶岗实习

数控加工

昆明机床股份有限公司

顶岗实习

大型落地铣镗床系列达国际先进水平

昆明云内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顶岗实习

国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

昆明市轻工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顶岗实习

机械装配、数控加工

云南南天电子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

顶岗实习

机械装配

云南白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顶岗实习

机械装配

德胜钢铁有限公司

顶岗实习

机械装配

云南大为化工装备制造有限公司

顶岗实习

机械装配

云南曲靖越钢集团有限公司

顶岗实习

机械装配

云南侨通包装印刷有限公司昆明分公司

顶岗实习

印前制作、印刷机械、印刷品质量检验仪器。

云南创新新材料股份有限责任公司

顶岗实习

印前制作、印刷机械、印刷品质量检验仪器。

红河雄风印业有限公司

顶岗实习

印前制作、印刷机械、印刷品质量检验仪器。

昆明颜之灵精美数码印刷有限责任公司

顶岗实习

数码印刷机,数字印刷流程和计算机制版设备。

雅昌印务富新春印刷厂

顶岗实习

印前制作、印刷机械、印刷品质量检验仪器。

(二)师资队伍

专业群拥有包括省级教学名师罗骥教授在内的62人的专、兼职教师队伍,其中教授4人,占教师总数的6.5%;副高级职称22人,占教师总数的35.5%;“双师型”教师46人,占教师总数的74.2%。

博士、硕士研究生和硕士学位(含在读)18人,占教师总数的29.1%。

(三)技术服务能力

基地通过研发、技术合作等形式提升各专业服务产业能力。

成立了研发中心,在搞好教学的同时,为教师提供科研平台,同时也为学生开展课外创新能力提供了平台。

研发中心由五人组成,研发中心主任由省级教学名师罗骥教授担任,成员中有两名副教授,一名高级工程师,一名高级实验师,一名研究生,科研队伍实力比较雄厚。

基地还积极承担省、市和国家各级研究项目,同时展开校企合作,为企业解决各种技术问题。

➢青年教师叶选林立项省科技厅项目“基于烟机搓接鼓逆向建模及数控加工集成应用研究”。

➢青年教师叶选林立项省教育厅项目“基于Solidworks/mastercame卷烟机搓接鼓工艺规划及夹具设计研究”。

➢及云南佳裕印刷有限公司共同申报“云南省印刷包装人才培养基地”项目于2012年7月入选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改革发展项目库重大新闻出版公共服务项目(项目号:

OO20120659)。

➢及大理远东传动机械有限公司合作的云南省创新基金项目“高原型重型载货汽车传动轴研发”,已立项,项目编号为:

2014SC087。

➢及昆明台工精密机械有限公司合作的昆明市科技计划项目“系列线性导轨钻削加工中心”已立项;项目编号为:

2014-04-A-G-04-3068。

➢和云南佳裕印刷有限公司正在共同申报两个专利:

“一种印刷机油墨恒温装置”、“一种针对较大孔隙承印材料的输送装置”。

➢及云南福保彩印包装股份有限公司、云南省机械研究设计院和我校签定了三方产学研技术合作协议。

➢及云南腾达机械制造有限公司、云南省机械研究设计院和我校签定了三方产学研技术合作协议,此外,已和大理力帆汽车有限公司、昆明百威啤酒有限公司达成意向协议,2015年将及其合作相关的项目。

➢为企业开展在职员工培训。

2014年6月为云南创新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培训员工120名;2014年12月为昆明颜之灵精美数码图文印刷有限公司培训员工20名;2012年模具和数控专业为西仪公司培训了80名员工,2013模具和数控专业为西仪公司培训了100名员工。

基地使用情况(包括实训项目开发、实训开出率、顶岗实习情况等):

一、实训项目开发

机电专业群以实体及虚拟结合的方式进行实训项目开发,在教学中推进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解决了学校实验设备有限、设备购置经费不足等难题,并成为了学校教师进行科研课题、教学研究和实践项目设计开发的重要平台。

同时,这些项目应用于企业的技能培训也得到了企业的肯定。

(一)实体实训项目开发

模具设计及制造专业根据人才培养模式特点及实训基地建设情况由企业技术骨干及我校教师组成混编教学团队,学生分组,以导师的方式在理论上、实训方面采用生产实例形成理实一体教学方法。

使学生在校期间逐步实现:

学生—学徒—技工的身份转变。

即第一年是专业学生,完成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习;第二年既是导师制的学生、又是企业现代师徒制的学徒,学习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第三年参及生产加工和职业实践,顶岗实习成为合格的技师。

具体安排如下表所示。

序号

实训项目

教学模式

采取的实践教学形式

备注

1

金工实习

集中实践

实训

课程标准

2

数控车实训

导师制及学徒制

实训

课程标准和职业标准

3

加工中心实训

导师制及学徒制

实训

4

数控铣床实训

导师制及学徒制

实训

5

模具设计

理实一体化教学

实训

课程标准

6

3D打印实训

理实一体化教学

实训

课程标准

7

顶岗实习

集中实践

实训

课程标准

印刷技术专业根据人才培养模式特点及实训基地建设情况采取“理实一体化”和“工学交替”二种教学模式和实验、实训、顶岗实习三种实践教学形式相结合,从职业素质、职业能力、职业技能和职业拓展四个方面分层次递进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具体安排如下表所示。

序号

课程类型

教学模式

采取的实践教学形式

备注

1

专业基础课

理实一体化

实验、实训

1、实验、实训环节考核见相关课程标准。

2、工学交替环节单独制定了考核标准。

3、顶岗实习环节单独制定了考核标准。

2

专业课

理实一体化;

实验、实训

工学交替;

3

实践环节

顶岗实习;

顶岗实习

“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为在讲解项目知识点基础上,利用生产性实训基地完成实训项目,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并训练学生操作技能。

“工学交替”教学模式把学生分为两个组:

“工”组:

带着实训任务参及生产实习,为理论学习打下基础,并训练操作技能。

“学”组:

在教师带领下采取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完成理论知识学习。

每种实践教学形式的主要目的及实施方式如下表所示。

序号

实践教学形式

主要目的

实施方式

考核依据

实施阶段

1

实验

通过实验完成相关课程的理实一体化教学。

实训基地完成验教学。

课程标准

一年级

二年级

2

实训

课程实训

根据课程知识点设置实训项目,完成理实一体化教学

在实训基地完实训教学。

课程标准;工学交替考核标准;

一年级

二年级

综合实训

根据人才培养目标设置模拟生产型综合实训,培养职业技能和完成工学交替教学。

3

顶岗实习

树立专业意识,训练专业基本能力,感受企业氛围,进一步强化职业技能培养。

根据学生意向把学生预分配至校外实训基地,在校外实训基地完顶岗实习。

顶岗实习考核准

三年级

 

(二)虚拟仿真实训教学系统开发

以校企合作的方式开发虚拟仿真实训教学系统,服务于校企联合、产学研一体化的人才培养及教育教学模式创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业创新能力,提升学校科研及教学队伍的整体水平。

➢6套机电类教学仿真系统,共计146个实训项目;

➢1套电工技术教学仿真系统和电子技术教学仿真系统,包括电工技术9个基础实训项目及10个电子技术基础实训项目;

➢1套印刷技术实训仿真系统,包括印刷行业15个典型生产项目的仿真;

二、实训开出率

专业群各专业实训教学开出率如下表所示。

专业

12级实训开出率

13级实训开出率

14级实训开出率

模具设计及制造

46%

50.8%

54.3%

数控技术

39%

48%

51%

印刷技术专业

38%

49.6%

55%

三、顶岗实习

通过校企合作,共计完成了430余人的顶岗实习教学任务。

顶岗实习的学生受到云南昆船第一机械有限公司、云南机器三厂、云南西仪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昆明云内动力股份有限公司、玉溪红塔集团、云南侨通包装有限公司、云南创新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云南红河雄风印业有限公司等用人单位的大力欢迎,供不应求,得到师生的一致好评。

2011年9月,我院2010级模具设计及制造专业学生获团省委、省教育厅、省人力资源及社会保障厅、省学联联合主办的云南省第二届大学生职业生涯导航设计大赛一等奖。

2012年6月,在第五届全国数控技能大赛暨第42届世界技能大赛云南省选拔赛中,我校模具专业学生更是取得了优异成绩,其中:

2010级模具设计及制造专业3名同学分获学生高职组数控车床比赛第一名、第二名和第五名;

2009级模具设计及制造专业4名同学分获学生高职组CAD机械设计比赛第一名、第三名;学生高职组加工中心比赛第四名;学生高职组数控铣比赛第五名。

三、基地预期建设成效

建设内容:

(一)产教融合进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及实践在学校“二三三”人才培养模式思想指导下,结合地方经济发展、地方行业特点及专业特点,在学校“二三三”教学模式的指导下,创建了模具设计及制造专业校企全程共育“3×1“人才培养模式;数控技术专业“基于生产过程、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和印刷技术专业的“433”人才培养模式。

基地建设将进一步改革并实践上述人才培养模式,为行业、企业发展培养技能型人才。

(二)教学资源建设

在地方行业技能标准指导下制定课程标准并进行课件、教学案例、网络课程资源及虚拟仿真实训系统的开发。

1、教学案例开发

开发紧密结合生产实际的教学案例,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融“教、学、做”为一体,强化学生能力的培养。

2、建设多种形式课程资源建设多媒体课件、专业核心课程网络课程资源,促进并保障教学改革。

(三)运行管理

建立校企合作机制,在市场需求调查及反馈、专业建设规划、招生及就业、实训基地建设、人才培养、科技研发及技术服务等方面进行全方面合作,以实现优势互补,校企双赢。

根据运行情况修订基地管理制度。

(四)产教融合加强双师型、服务型教师队伍建设

专业带头人培养:

通过培训、企业锻炼等形式培养3名专业带头人,提高专业带头人的专业骨干教师培养:

通过学历提升、培训、到企业实践锻炼、参加技术服务项目、参及课程及教材建设等途径培养3名骨干教师。

兼职教师聘任:

聘请国内知名院校学者担任兼职教师,带动并提高专业建设水平。

双师素质培养:

通过教师到企业参及生产实践和聘请行业、企业工程技术人员担任兼职教师等途径加强双师型、服务型教学团队建设。

(五)条件设施建设

1、材料成型实训室(注塑机2台、3D扫描仪)。

2、数字媒体技术实训室。

3、包装技术实训室。

建设进度:

本项目建设周期计划为2年,建设时间为2015~2017。

拟安排的建设进度、预期绩效目标及验收要点如下:

建设内容

预期目标

2016年验收要点

2017年验收要点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1、模具设计及制造专业完善校企全程共育“3×1“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2、数控技术专业构建完善基于生产过程、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

3、印刷技术专业完善“433”人才培养模式

1、模具设计及制造专业才培养模式初步实施情况

2、数控技术专业才培养模式初步实施情况

3、印刷技术专业才培养模式初步实施情况

1、模具设计及制造专业才培养模式实施情况

2、数控技术专业才培养模式实施情况

3、印刷技术专业才培养模式实施情况.

教学资源建设

模具设计及制造专业:

1、3个教学案例。

2、3个多媒体件。

3、1门网络公开课程资源。

数控技术专业:

1、3个教学案例。

2、3个多媒体课件。

3、1门网络公开课程资源。

印刷技术专业:

1、3个教学案例。

2、3个多媒体课件。

3、1门网络公开课程资源。

模具设计及制造专业:

1、制作教学案例1个。

2、制作多媒体课件1个。

数控技术专业:

1、制作教学案例1个。

2、制作多媒体课件1个。

印刷技术专业:

1、制作教学案例1个。

2、制作多媒体课件1个。

模具设计及制造专业:

1、制作教学案例2个。

2、制作多媒体课件2个。

3、1门网络公开课程资源。

数控技术专业:

1、制作教学案例2个。

2、制作多媒体课件2个。

3、1门网络公开课程资源。

印刷技术专业:

1、制作教学案例2个。

2、制作多媒体课件2个。

3、1门网络公开课程资源。

运行管理

建立机电专业群产教融合实训基地运行机制,制定基地

管理制度。

建立机电专业群产教融合基地运行机制,制定基地管理制度并运行。

根据运行情况修订基地管理制度。

教师队伍建设

模具设计及制造专业:

专业带头人培养1人,骨干教师培养2人,双师型教师

培养2人。

数控技术专业:

专业带头人培养1人,骨干教师培养2人,双师型教师

培养2人。

印刷技术专业:

专业带头人培养1人,骨干教师培养2人,双师型教师

培养2人。

模具设计及制造专业:

专业带头人培养1人,骨干教师培养1人,双师型教师培养1人。

数控技术专业:

专业带头人培养1人,骨干教师培养1人,双师型教师培养1人。

印刷技术专业:

专业带头人培养1人,骨干教师培养1人,双师型

教师培养1人。

模具设计及制造专业:

专业带头人培养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