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晷探究学习.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709441 上传时间:2023-02-22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1.2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日晷探究学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日晷探究学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日晷探究学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日晷探究学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日晷探究学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日晷探究学习.docx

《日晷探究学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日晷探究学习.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日晷探究学习.docx

日晷探究学习

我国古代日晷

传统版日晷

现代版日晷

日晷桥

 

日晷百科及制作

【器材】木板、图画纸、粗铁丝、铰链。

日晷又称“日规”,我国古代利用日影测得时刻的一种计时仪器。

通常由铜制的指针和石制的圆盘组成。

铜制的指针叫做“晷针”,垂直地穿过圆盘中心,起着圭表中立竿的作用,因此,晷针又叫“表”,石制的圆盘叫做“晷面”,安放在石台上,呈南高北低,使晷面平行于天赤道面,这样,晷针的上端正好指向北天极,下端正好指向南天极。

在晷面的正反两面刻划出12个大格,每个大格代表两个小时。

当太阳光照在日晷上时,晷针的影子就会投向晷面,太阳由东向西移动,投向晷面的晷针影子也慢慢地由西向东移动。

于是,移动着的晷针影子好像是现代钟表的指针,晷面则是钟表的表面,以此来显示时刻。

由于从春分到秋分期间,太阳总是在天赤道的北侧运行,因此,晷针的影子投向晷面上方;从秋分到春分期间,太阳在天赤道的南侧运行,因此,晷针的影子投向晷面的方。

所以在观察日晷时,首先要了解两个不同时期晷针的投影位置?

怎样制作日晷模型

(1)取两块300×300(毫米2)的木板,在一块木板两面裱糊两张白色图画纸。

干后,在一张图画纸上的中心画一个100毫米半径的圆,把圆周等分为24份,自圆周上各等分点画直线至圆心。

在直线同圆周相交的地方按顺时针顺序标上1至24的数字。

在木板的背面同样画圆和24根等分线,再按逆时针顺序标上1至24的数字。

要注意两面的1时线和12时线要互相对准。

这是晷盘。

(2)取一根200毫米长的铁丝做晷针,铁丝必须笔直。

在晷盘的圆心处钻一个小孔,把晷针紧紧地插入晷盘的圆心孔中,露在晷盘两面的长度相等,这时晷针和晷盘面成直角。

(3)将另一块方木板做底座,将晷盘用铰链和底座的一边相连接,连接时注意12和24的时线垂直于底座平面,12时线在正下方。

晷盘和底座间有倾斜角,倾斜成90°—(等于本地的纬度)。

木板上端朝南下端朝北,使晷盘的12时线恰好同子午线重合,晷针指向北极星。

【使用】

(1)在阳光终日照射到的地方立一根1米高的木柱,柱顶装日晷底座。

安装时用磁针测定南北方向,使日晷针上端指向北方,晷盘和底座间的倾斜角用三角木片固定,使晷针与地平面的夹角恰好等于当地的纬度。

(2)阳光照射在日晷上,晷针的影子就落在晷盘上,随着一天中太阳在天空中位置的变化,晷针的针影就在晷盘上面移动。

观察针影在哪一根时线上,就是当地当时的时间。

但是太阳在每年春分到秋分这段时间内,是在天球赤道以北,位置较高,晷针的针影投在晷盘的正面,秋分以后到次年春分,太阳是在天球赤道以南,位置较低,晷针的针影投在表盘的背面。

因此,春分到秋分时看日晷正面的针影定时间,秋分到第二年春分时看日晷背面的针影定时间。

(3)制作的日晷是赤道日晷。

日晷的晷盘面跟赤道面平行,晷针和地轴平行。

测得的时间是当地的地方时,与北京时间不同,必须经过调整。

调整的方法可将地方时同电台播发的标准时进行比较,看相差多少,以后只要在地方时上加上或减去相差的时间,就是北京的标准时间。

摘自:

《小学教学全书──自然·劳动卷》

 

日晷原理图

 

附.日晷探究性学习教案

一、课文说明

  第10、11、12课构成本册教材的“宇宙”教学单元。

本课指导学生认识我国古代的测时仪器——日晷和圭表;在能力培养方面,属于“观察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的系列。

  本课首先指导学生认识比较容易理解的日晷,然后再认识圭表。

在讲解日晷和圭表时,都是先结合学生已有知识或经验,使学生了解与日晷、圭表有关的知识,然后再讲解日晷和圭表的构造、作用。

课文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指导学生认识日晷。

这部分内容分为三层:

  1.复习已有知识:

一天中,太阳在天空中是自东向西移动的,阳光下物体的影子是自西向东移动的。

这是理解日晷原理所必需的基础知识,也是本课的引入。

  2.讲解日晷的原理:

一天中,阳光下物体影子移动的角度是有规律的,人们根据这个规律制作了计时的仪器——日晷。

  3.讲解日晷的构造与计时方法。

日晷的种类很多,图中是保存在北京故宫中清代的赤道日晷。

  第二部分指导学生认识圭表。

这部分内容分为两层:

  1.讲解圭表的原理:

在地上立一根杆,每天正午时的影长变化是有规律的——夏季短(夏至最短),秋季中(秋分居中),冬季长(冬至最长),春季中(春分居中),这种变化每年循环一次。

这是我国人民在2000多年前发现的。

  2.讲解圭表的构造和计时方法。

圭表有各种各样的,图中是保存在南京紫金山天文台的明代圭表。

  第三部分指导学生自制一个“圭表”,用它观察阳光下直立物体影长在一天中的变化规律。

通过观察记录,希望学生能发现:

阳光下直立物体的影子,从早晨到中午逐渐变短,正午时最短,从正午到傍晚又逐渐增长。

这项活动可以激发学生像古代科学家那样探究自然变化规律,培养学生观察记录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并为下一课学习关于太阳高度的知识打下一定的基础。

这项活动需在课后进行,每天观察几次可以灵活掌握,当地正午时必须观察。

二、目的要求

  1.通过本课教学,要求学生初步知道日晷、圭表的原理及用途。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观察记录一天中阳光下直立物体影长的变化)和归纳概括能力(归纳一天中阳光下直立物体影长变化的规律)。

  3.通过讲述我国古代天文科学的成就,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三、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1.分组观察材料——圭表模型(在一块30厘米×10厘米的长方形木板上垂直钉一个大钉子,钉尖向上。

  2.挂图或投影片——日晷、圭表、古代人立杆测影长的情景。

  学生准备:

直尺。

四、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1.讲述:

在一、二年级,我们曾经观察过一天中太阳在天空中的方向变化,还观察过阳光下物体影子的方向变化。

  2.提问:

  

(1)在一天中,太阳在天空中的方向是怎样变化的?

(早晨、正午、傍晚,太阳分别在什么方向?

  

(2)在一天中,阳光下物体影子的方向是怎样变化的?

(早晨、正午、傍晚,影子分别在什么方向?

  (3)影子的方向与太阳的方向有什么关系?

(方向相反)

  (4)影子方向的变化与太阳在天空中方向的变化有什么关系?

(变化方向也相反,太阳在天空中自东向西移动,地上的影子自西向东移动。

  3.讲述:

这节课,我们要了解人们是怎样利用阳光下物体影子变化规律的。

  学习新课

  1.指导学生认识日晷

  

(1)讲解:

我国人民早在古代就已发现:

在一天中,阳光下物体的影子总是由西向东移动,而且随着时间的变化移动的角度是有规律的。

人们根据这个规律制作了计时的仪器——日晷(板书)。

  

(2)出示挂图或投影片——日晷。

  (3)讲解:

日晷由晷面和晷针两部分构成。

晷面是圆形的,石制的,有刻度,倾斜地固定在石柱上。

晷针是铁制的,安在晷面中心,与晷面垂直。

晷针的影子投在晷面上,并随着太阳在天空中移动而移动。

人们根据晷针影子在晷面上所在的刻度,确定当时的时间——×时×刻。

日晷的样子很多,课本第33页的日晷是保存在北京故宫内清代的日晷。

  (4)谈话:

你们看日晷像什么?

(钟表)

  (5)讲述:

日晷是古老的计时仪器,现代钟表的表面就是仿照日晷制造的。

  2.指导学生认识圭表

  

(1)出示挂图或投影片——古代人立杆测影长的情景。

  

(2)讲解:

早在两千多年前,我国人民就用在地上立杆测影的方法,研究阳光下物体影子长度的变化。

经过长期的观察和记录发现,在一年中,每天正午(太阳正南)时,杆影的长度是变化的,而且变化是有规律的:

夏季短、秋季居中、冬季长、春季居中,这种变化每年循环一次。

人们根据这个规律,制造出测定季节和年的仪——圭表(板书)。

  (3)出示挂图或投影片——圭表。

  (4)讲解:

圭表由两部分构成:

平卧的叫圭,立的叫表,圭和表相互垂直。

圭平卧在正南正北的方向,上面有刻度。

表立在圭面的南端,正午时表影正好投在圭面上,根据圭面的刻度,可以知道表影的长度。

用圭表测量出连续两次表影最短(或最长)之间所经历的时间就是一年。

一年中表影最长时是冬至,最短时是夏至,长短居中时分别是春分和秋分。

圭表的样式很多,课本第34页插图中的圭表,是保存在南京紫金山天文台的明代建造的圭表。

这座圭表的北端也有一个立柱,比较矮,这不是表,而是圭。

它的上面也有刻度。

冬季,表的影子很长,超过平卧的圭的长度。

这时,要靠这个立着的圭测量影长。

  日晷和圭表的发明,说明我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是很 发达的。

  巩固应用

  1.讲述: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关于日晷和圭表的知识。

  2.提问:

  

(1)日晷是用来观测什么的仪器?

由哪几部分构成?

  

(2)圭表是用来观测什么的仪器?

由哪几部分构成?

哪部分叫圭?

哪部分叫表?

  3.用圭表模型观察阳光下直立物体的影长

  

(1)讲解:

我们已经知道阳光下物体的影长在一年中的变化是有规律的,那么在一天中的变化有没有规律呢?

让我们像古代科学家那样,用立杆测影的方法来研究这个问题。

  

(2)出示圭表模型。

  (3)谈话:

这是一个用木板和大铁钉制成的圭表模型。

哪部分相当圭?

哪部分相当表?

  (4)讲解:

观测时,把这个圭表模型放在阳光下,转动木板,使钉子的影子正好投在木板上,用尺子量出钉子的影长。

  (5)分组观察:

此时阳光下钉子的影长。

(可在室外进行。

  布置作业

  1.每人用木板(或泡沫塑料板)、钉子制作一个圭表模型,用它观察一天中不同时刻钉子的影长,把观察结果记录在课本第35页的记录表中。

一天中观察的次数自定,但正午(太阳正南)时必须观测。

最好能连续观察2~3天,每天都在同一时刻观测。

  2.根据观测结果研究:

阳光下直立物体的影长,在一天中的变化有什么规律?

五、课后小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