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第四章生态系统的稳态章末总结学案苏教版必修3整理.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709427 上传时间:2023-02-22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162.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生物第四章生态系统的稳态章末总结学案苏教版必修3整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高中生物第四章生态系统的稳态章末总结学案苏教版必修3整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高中生物第四章生态系统的稳态章末总结学案苏教版必修3整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高中生物第四章生态系统的稳态章末总结学案苏教版必修3整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高中生物第四章生态系统的稳态章末总结学案苏教版必修3整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生物第四章生态系统的稳态章末总结学案苏教版必修3整理.docx

《高中生物第四章生态系统的稳态章末总结学案苏教版必修3整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生物第四章生态系统的稳态章末总结学案苏教版必修3整理.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生物第四章生态系统的稳态章末总结学案苏教版必修3整理.docx

高中生物第四章生态系统的稳态章末总结学案苏教版必修3整理

2018-2019版高中生物第四章生态系统的稳态章末总结学案苏教版必修3

编辑整理:

 

尊敬的读者朋友们:

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8-2019版高中生物第四章生态系统的稳态章末总结学案苏教版必修3)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8-2019版高中生物第四章生态系统的稳态章末总结学案苏教版必修3的全部内容。

第四章生态系统的稳态

章末总结

知识建网

要语必背

1.生产者都是自养生物,包括绿色植物和硝化细菌等。

消费者都是异养生物,主要是动物和营寄生生活的生物。

分解者都是异养生物,主要是营腐生生活的细菌、真菌和一些营腐生生活的动物,如蚯蚓、秃鹫和蜣螂等.

2.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成分、食物链和食物网。

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即食物链和食物网,同时也是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渠道.

3.能量流动的起点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全部太阳能。

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4.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是指组成生物体的C、H、O、N、P、Ca等元素不断进行着从无机环境到生物群落,又从生物群落到无机环境的循环过程.物质循环的特点是全球性、循环性。

5.温室效应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化石燃料短时间内大量燃烧使大气中CO2含量迅速增加,打破了生物圈碳循环的平衡。

6.缓解温室效应的措施:

(1)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

(2)植树造林。

7.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

物质循环是能量流动的载体,能量流动是物质循环的动力。

8.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有:

(1)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作用;

(2)生物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的传递;(3)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整合一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1.生态系统各功能类群能量来源

(1)生产者

(2)消费者:

能量来自食物方的“活体”中的有机物(捕食或寄生)。

(3)分解者:

能量来自动植物遗体或粪便及排泄物中的有机物(腐生)。

2.生态系统各环节能量去向

理解流入每一营养级的能量去向可从以下两个角度分析

(1)定量不定时分析:

流入某一营养级的一定量的能量在足够长的时间内的去路可有三条:

①自身呼吸散热消耗;②流入下一营养级;③被分解者分解利用。

但这一定量的能量不管如何传递,最终都以热能的形式从生物群落中散失,生产者源源不断地固定太阳能,才能保证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正常进行.

(2)定量定时分析:

流入某一营养级的一定量的能量在一定时间内的去路可有四条:

①自身呼吸散热消耗;②流入下一营养级;③被分解者分解利用;④未被自身呼吸消耗,也未被下一营养级和分解者利用,即“未利用”。

如果是以年为单位研究,第④部分的能量将保留给下一年(如图所示)。

3.能量传递效率的相关计算

(1)能量在食物链中传递的计算

①在一条食物链中若某一营养级的总能量为n,则最多传到下一营养级的能量为0。

2n,最少为0。

1n。

②在一条食物链中,某一营养级的能量为n,需要前一营养级的能量至少为n÷20%=5n,最多为n÷10%=10n。

(2)能量在食物网中传递的计算

①若一食物网中,已知最高营养级增加能量为N

a.求最多消耗第一营养级多少能量时,按最长食物链,最低传递效率计算;

b.求至少消耗第一营养级多少能量时,按最短食物链,最高传递效率计算。

②若一食物网中,已知第一营养级能量为M

a.求最高营养级最多获得多少能量时,应按最短食物链,最高传递效率计算;

b.求最高营养级最少获得多少能量时,应按最长食物链,最低传递效率计算。

(3)在已知高营养级求需要低营养级最值时,若高营养级有多种食物来源,要注意高营养级食物来源有没有具体分配,若有就不能选最短或最长的食物链,而要按分配情况逐一计算,然后相加.

例1

 如图是某人工鱼塘生态系统能量流动过程中部分环节涉及的能量相对值.试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图中①代表的生理过程是____________,图中②代表的能量主要以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形式储存.

(2)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________________固定的.

(3)能量从该生态系统的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传递的效率约为________________.

(4)试分析图中植食动物、肉食动物和顶位肉食动物随营养级的升高需要的有机物输入越来越多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呼吸作用 (有机物中)稳定的化学能

(2)生产者 (3)12。

7% (4)能量流动逐级递减以及维持各营养级较高的能量输出量

解析 ①代表生物的呼吸作用,②为动植物体中有机物含有的化学能,这些能量都来自生产者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

第三营养级生物(肉食动物)从第二营养级生物(植食动物)获得的能量为2.1+5.1+0.05+0。

25-5=2。

5。

生产者传递给第二营养级的总能量为4+9+0。

5+2.5-2=14,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为23+70+3+14=110,能量从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传递效率为

×100%≈12。

7%.能量流动是逐级递减的,要维持高营养级生物的能量输出,就需要为高营养级提供更多的物质和能量.

整合二 生态系统中某种生物减少对其他生物数量变化的影响

1.食物链中,若处于第一营养级的生物数量减少,直接使以其为食物的第二营养级的生物因食物缺乏而数量减少,又会引起连锁反应,致使第三、第四营养级的生物数量依次减少。

2.一条食物链中处于“天敌"地位的生物数量减少,则被捕食者数量变化是先增加后减少,最后趋于稳定。

3.复杂食物网中某种群数量变化引起的连锁反应分析

若某种群处于复杂食物网的某中间环节,其数量减少对其他生物类群的影响状况应视具体食物链而定,大体遵循如下思路:

(1)生产者相对稳定原则,即消费者某一种群数量发生变化时,一般不考虑生产者数量的增加或减少。

(2)最高营养级的生物种群相对稳定原则,即当处于最高营养级的生物种群其食物有多种来源时,若其中一条食物链中断,该种群的数量不会发生较大变化。

(3)实例:

如图所示的食物网中,蚱蜢突然减少,则以它为食的蜥蜴减少,蛇也减少,蛇减少则鹰就更多地吃兔和食草籽的鸟,从而导致兔及食草籽的鸟减少。

在这里必须明确蛇并非鹰的唯一食物,所以蛇减少并不会造成鹰的减少,它可依靠其他食物来源而维持数量基本不变。

例2

 下图是食物关系图,分析并简要回答下面的问题:

(1)该图是一个简单的________,含有________条食物链.

(2)图中的初级消费者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蛇是________消费者,属于________营养级。

鹰同时占有________个营养级。

(3)图中的兔和蚱蜢两者是________关系,而蜥蜴和蚱蜢是________关系.

(4)如果蚱蜢突然减少,蚯蚓的数目将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该食物网中不含有生态系统中的哪种成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食物网 3 

(2)兔、蚯蚓、蚱蜢 三级 第四 3 (3)竞争 捕食 (4)先增加后减少,最终趋于稳定

(5)非生物成分及分解者

解析 食物网是指在一个生态系统中,许多食物链彼此相互交错连接成的复杂营养结构。

此图符合食物网的概念,是一个食物网的图解,共有3条食物链。

营养级从生产者算起,绿色植物是第一营养级,初级消费者是第二营养级,次级消费者是第三营养级,依此类推。

消费者级别从初级消费者算起,分析时要数全食物链,仔细识图,如鹰在3条食物链上分别属于次级、三级、四级消费者,同时占有第三、第四、第五3个营养级。

兔与蚱蜢都以绿色植物为食,属于竞争关系,蜥蜴和蚱蜢是吃与被吃的关系,属于捕食关系.蚱蜢突然减少,以蚱蜢为食的蜥蜴减少,蛇随之减少,鹰就要多吃兔和相思鸟以获得足够的能量。

蚯蚓由于天敌减少,食物充足而数量增加,使种群密度增加,随之种内斗争加剧又使种群数量下降,故蚯蚓数量将先增加后减少,最终趋于稳定。

生态系统的成分包括非生物成分、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该食物网中不含有生态系统中的非生物成分及分解者。

整合三 信息传递与能量流动、物质循环的比较

项目

能量流动

物质循环

信息传递

特点

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循环流动、反复利用

往往是双向的

范围

生态系统中各营养级

生物圈

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

途径

食物链和食物网

多种

地位

生态系统的动力

生态系统的基础

决定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方向和状态

联系

同时进行,相互依存,不可分割,形成统一整体

【例3】 (2017·毕节模拟)如图表示生态系统各组成成分之间的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及信息传递过程,则图甲、乙、丙可依次表示(  )

A.能量流动、碳的循环、信息传递

B.能量流动、信息传递、碳的循环

C.碳的循环、能量流动、信息传递

D.信息传递、能量流动、碳的循环

答案 C

解析 图甲是可以循环的,且生产者和无机环境之间是双向箭头,故表示碳的循环;图乙是单向流动的,故表示能量流动;图丙是双向的,故表示信息传递。

1.关于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生产者不一定都是植物,植物也不一定都是生产者

B.专门营腐生生活的细菌也不一定是分解者,还有可能是生产者或消费者

C.因为动物都是靠捕食获取食物,所以都是消费者

D.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非生物成分、生产者、消费者及分解者

答案 A

解析 生产者不一定都是植物,如硝化细菌,植物也不一定都是生产者,如菟丝子属于消费者,A项正确;专门营腐生生活的细菌一定是分解者,B项错误;有些动物如蚯蚓、蜣螂等属于分解者,C项错误;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食物链、食物网,D项错误。

2.(2018·榆林质检)下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的3种生物的二氧化碳释放量的曲线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a曲线代表的生物可能是消费者或分解者

B.b、c可以说是生态系统的基石

C.a、b、c都有可能是细菌

D.b曲线代表的生物可能是任何一种生产者

答案 D

解析 a曲线表示只释放二氧化碳,不吸收二氧化碳,所以代表的生物可能是消费者或分解者,A项正确;b、c曲线表示的生物都能吸收二氧化碳,b曲线与光照有关,属于光能自养型,则c曲线属于化能自养型,所以b、c都属于生产者,可以说是生态系统的基石,B项正确;a可能是异养型细菌,b可能是光合细菌,c可能是进行化能合成作用的细菌,如硝化细菌,C项正确;b曲线代表的生物只能是光能自养型生物,D项错误。

3.(2018·连云港一中高二月考)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能量及其生态学原理运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最高营养级生物所同化的能量不会再提供给其他生物

B.分解者可以通过分解消费者的粪便,从而获得该消费者所同化的能量

C.为提高作物的产量,可多给作物施用有机肥,实现能量的循环利用

D.可通过增加食物链提高人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以减少病虫害

答案 D

解析 食物链中只包含生产者和消费者,食物链中的最高营养级生物所同化的能量不会再提供给其他消费者,但能提供给分解者,A错误;由于消费者粪便是消化后没有吸收的能量,所以不属于消费者同化的能量,粪便中的能量属于消费者上一个营养级的能量,所以分解者从粪便中获取的能量属于消费者上一个营养级的能量,B错误;能量只能单向流动,不能循环利用,C错误;可通过增加食物链提高人工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以减少病虫害,这是利用了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原理,D正确.

4.下图是某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过程。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该生态系统中草食昆虫属于初级消费者

B.该生态系统中能量的最终来源是太阳能

C.该生态系统中的能量传递是不循环的

D.该生态系统中的第一营养级是太阳能

答案 D

解析 草食昆虫为植食性动物,是初级消费者;太阳能是生态系统能量的最终来源;生态系统中的能量只能从第一营养级依次流向下一营养级,不能循环流动;该生态系统中的第一营养级是生产者即水稻、红萍、藻类、杂草。

5.某同学画出3幅表示生态系统部分碳循环示意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碳元素在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之间传递时,只有生产者与无机环境之间的传递是双向的,其他成分都是单向的。

因此,3幅图中生产者都是A

B.图1中C能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C.图2中A、B、D、E构成群落,碳在其中流动的形式是有机物

D.若使图1、图2、图3完整地表示碳循环,需补充化石燃料燃烧产生CO2

答案 A

解析 在碳循环中,生产者能通过光合作用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能通过呼吸作用向大气中释放二氧化碳,而其他生物只能通过呼吸作用向大气中释放二氧化碳,图3中E是生产者,A是无机环境,A错误;图1中C是消费者,能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B正确;图2中A是生产者、B和D是消费者、E是分解者,它们共同构成群落,在生物群落内部碳以有机物的形式流动,C正确;图中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来源只有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呼吸作用,缺少化石燃料的燃烧,D正确。

6.下列现象中不能体现“信息能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这个观点的是(  )

A.蝙蝠通过自身发出的声波,对被捕食者进行“回声定位”

B.水稻和稗草争夺阳光

C.当光照时间达到一定长度时植物才能开花

D.云杉根的分泌物使玫瑰不能很好地生长

答案 C

解析 光照时间对植物开花的影响,体现了生物和无机环境之间的信息传递关系,并非生物的种间关系,故C项符合题意;其他三项均为不同生物之间进行信息传递,体现了生物之间的种间关系,A项为捕食关系,B、D项为竞争关系。

7.为了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有些地区将大面积自然林开发成单一树种经济林,而林产品的长期单一化,会使生物资源的可持续发展面临困境,这是因为(  )

A.这样做不能提高森林生态系统的抵抗力

B.森林生态系统结构的变化造成其功能的变化

C.不利于使能量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D.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减弱,易爆发病虫害

答案 D

解析 从自然林开发成单一林,使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变简单,生物种类减少(尤其是鸟类),易导致病虫害发生,从而破坏林木,使生物资源的可持续发展面临困境。

8.下图是我国北方处于平衡状态的某森林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示意图,其中箭头表示碳的传递方向,字母表示碳传递途径。

则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碳从植物体流入动物体的主要形式是有机物

B.a途径是通过光合作用实现的,b、d、g途径是通过呼吸作用实现的

C.碳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主要以二氧化碳的形式进行

D.如果图中的字母表示碳元素传递的数量,植物正常生长,则夏季a、b、c、e之间的关系可表示为a=b+c+e

答案 D

解析 碳从植物体内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被动物摄食,并使得能量流入动物体内,A项正确;由图形分析可知,a表示植物的光合作用,b表示植物的呼吸作用、d表示动物的呼吸作用,g表示分解者的分解作用(呼吸作用),B项正确;碳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主要是以二氧化碳的形式进行的,在生物群落内部主要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进行,C项正确;如果图中的字母表示碳元素传递的数量,植物正常生长,则夏季a、b、c、e之间的关系可表示为a〉b+c+e,D项错误。

9.下面是一水域生态系统在一年之内的能量流动情况资料[能量单位:

kJ/(m2·a)]。

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________kJ/(m2·a)。

(2)该系统的能量传递效率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之间,能量传递效率如此之低,是因为大部分能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另有一部分能量流向了________.

(3)按图中的能量传递效率,若肉食动物增重1kg(有机物干重),则需要消耗生产者约______________kg(有机物干重).

(4)人类对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进行调查研究,其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20810 

(2)5。

5%~16。

2% 被各营养级自身呼吸作用消耗掉了 分解者 (3)54。

1 (4)帮助人们合理地调整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解析 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是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能量的传递效率是相邻营养级同化量的百分比,由题图可知,该系统的能量传递效率在5。

5%~16。

2%之间。

食肉动物增重1kg,则需消耗的生产者为1/(11。

4%×16。

2%)≈54。

1kg。

人类研究能量流动的目的是为了更有效地利用能量。

10.贝克是英国一个农场的经营者,他在农场种植了一些粮食作物,栽培了多种果树,同时还饲养着优质的家禽、家畜等。

他通过各种措施来提高自己农场中各类农畜产品的产量。

以下是他采取的一系列增产措施:

①根据植物的光周期特性和经济利用部分的不同,人工控制光周期使作物达到早熟、高产。

②释放过量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使雄虫无法辨认雌虫的方位,从而干扰害虫的正常交尾活动,达到消灭害虫的目的。

③家禽饲养,在增加营养的基础上延长光照时间,提高产蛋率。

④用一定频率的声波处理蔬菜、谷类作物等的种子,可以提高发芽率,获得增产。

⑤在稻田中竖立人工扎成的稻草人,风吹稻草人转动,起到驱赶鸟类的作用。

请据此回答问题:

(1)上述增产措施中,涉及的信息依次为:

①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④________;⑤________。

(2)请根据以上措施,总结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物理信息 化学信息 物理信息 物理信息 行为信息

(2)①提高农产品或畜产品的产量 ②对有害动物进行控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