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新版下册教案部编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707026 上传时间:2023-02-22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28.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年级新版下册教案部编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一年级新版下册教案部编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一年级新版下册教案部编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一年级新版下册教案部编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一年级新版下册教案部编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一年级新版下册教案部编版.docx

《一年级新版下册教案部编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年级新版下册教案部编版.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一年级新版下册教案部编版.docx

一年级新版下册教案部编版

一年级新版下册教案(部编版)

一、激发学生兴趣,歌舞创境1、听歌曲《我爱北京天安门》2、教师讲解,导入新课这首歌曲是唱给我们伟大的祖国和敬爱的毛主席的(出示主席画像)。

人物简介:

毛主席是一位杰出的领袖,他的一生都在为领导中国的革命事业披肝沥胆,更为中国人民的解放呕心沥血。

他的光辉事迹数不胜数,人们唱给他的歌更是不绝于耳。

今天,我们一起来看看瑞金市沙洲坝的老乡们是怎样怀念这位伟人的,好吗?

二、板书课题、理解认字。

1、齐读课题问:

看到课题后,你们有话要说吗?

(自由发展)(设想:

部分同学可能不理解“吃水”的意思,这时,教师可以让他们请教一下别的同学或者自己先来猜一猜,鼓励学生想出办法弄明白)2、认识生字“忘、挖、井。

”3、你知道课文中的“挖井人”是谁?

“不忘挖井人”的人又是谁吗?

说说自己的理由。

(设计意图:

让学生根据前面情境大胆猜,培养思维的创新性)

三、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学生看视频《吃水不忘挖井人》听课文范读,再自由读课文。

之前先说说初读课文的要求,读完后找出或检验上面问题的答案,体会自主学习的快乐。

2、师讲毛主席为乡亲们挖井的故事。

认识“战士、时刻、想念。

”意图:

在故事情境中识字,降低了识字难度。

3、同桌互相读词,说出对方的优点和不足。

设计意图:

同桌合作学习,给学生提供交流的机会,可互相取长补短。

4、出示生字卡片。

词:

谁来当今天的小师傅(唐僧)用你喜欢的方式来考考悟空们的认字情况呢?

设计意图:

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自主空间,使他们继续保持朗读的热情。

5、小组成员相互交流自己的方法。

四、再读课文,感悟文章。

1、生自由读课文,争取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2、你想请几名同学来读课文,为什么?

(目的是明确文中的自然段);你希望他们怎么读?

(目的是使朗读的同学能发扬优点,发现不足)三名同学读课文,教师相继范读学生们容易读错的字、词、句,起示范、正音的作用。

3、想象、扩展为什么要挖这口井?

他们在挖井的过程中会遇到一些什么事?

乡亲们为什么在井旁立一块石碑?

学生自由组合小组a、可以分角色(即:

主席、士兵、乡亲)把题目表演出来;b、也可以用语言表述出来;比一比谁是优秀的小演员。

(教师必须参与各小组的表演中去,做一些必要的指导)设计意图:

调动全员参与意识,培养创新思维,在情境中懂得“饮水思源”的道理。

4、再读课文,把你体会到的通过读表现出来。

五、练习书写“忘、想、念”1、说说这几个字在字型上有什么特点。

2、写好每个字最关键的地方在哪里?

谁还有不同意见?

(学生边说,老师边范写“忘”字)3、学生独立写其余2个字,随时进行指导。

以上过程结合动画课件《吃水不忘挖井人:

生字学习》辅助进行教学。

六、总结、作业小朋友们,毛主席是伟大的,人们世世代代歌颂他、赞美他,因为他的一生中有很多光辉事迹。

把你们搜集到的有关毛主席的图片、资料、小故事或小节目等准备好,从多方面认识这位伟人,领略他的风采!

2我多想去看看教学目标:

1、认识13个生字。

会写“广、升、足、走”4个字。

认识2个偏旁“心、方”。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热爱北京、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激发学生热爱北京、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具准备:

生字、生词卡片,布置学生课前收集有关北京风光的图片,去过北京的小朋友找出自己在北京旅游时的照片。

课时安排:

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1、认识13个生字。

会写“广、升、足、走”4个字。

认识2个偏旁“心、方”。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激发学生热爱北京、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揭题(出示天安门图片)师:

小朋友,认识吗?

(指名读、齐读词语:

天安门)北京在哪儿?

(指名读,齐读词:

北京)北京是什么地方?

(北京是我国的首都)小朋友们,你们想不想去首都北京亲眼看看天安门呢?

有一个农村的孩子,他家住在大山里,他也和大家一样,非常想去北京亲眼看看天安门。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11课我多想去看看。

(板书课题:

齐读课题)

二、学生自由初读课文师:

请小朋友们朗读课文,注意读准每个字的字音,遇到你认为比较难读的字或容易读错的字做个记号。

三、学生互相提醒容易读错的字如:

升、能,注意是后鼻音;告诉的“诉”地轻声等等。

四、检查字音和认字情况

1、开火车拼读生字。

2、开火车读生字组成的词语。

3、师生共同评议,纠正字音。

五、指名分句朗读课文:

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读后评议六、同桌一起读课文,理清主要讲什么

1、师:

(出示课文中的插图)在“我”家的门前,我和妈妈正说着话呢!

妈妈告诉我什么?

我对妈妈说了什么?

请同桌两个同学一起来读课文,找到妈妈告诉了我什么和我对妈妈说了什么,同桌两个同学对读。

2、指名一对同学对读,学生评议。

七、指导朗读、背诵

1、师:

妈妈告诉了我什么?

(出示第一句:

妈妈告诉我,沿着弯弯的小路,就能走出大山。

指导学生朗读第一句要读得慢一些,舒缓一些。

“告诉”、“弯弯”的小路,“走出大山”注意连起来读,不要读得一字一顿。

2、师:

妈妈还告诉我什么?

(出示第二句:

遥远的北京城,有一座天安门,广场上升旗仪式非常壮观。

)师:

沿着弯弯的小路,走出大山后,还要坐上好几天的火车才能到达北京。

可见这个孩子的家离北京远吗?

很远很远就是“遥远”。

(最吸引孩子的就是北京的天安门)(朗读时,注意把“遥远”、“天安门”读得重一些、慢一些。

)(学生练读,指名读,齐读)师:

天安门广场上有一根高高的旗杆,每天都要举行升旗仪式,你们想不想看看天安门的升旗仪式?

(播放天安门广场升旗仪式录像片)看了以后,觉得广场上升旗仪式怎么样?

学生从雄伟的场面中领悟“壮观”的意思。

指导朗读“广场上升旗仪式非常壮观”这一句,注意“仪式”以后稍停一下,“非常壮观”读重一些。

3、学生朗读第一、二句。

自由练读、指名读、齐读。

(师再次提醒语速舒缓,体现出“我”沉浸在遐想之中。

)八、课间休息(学生唱《我爱北京天安门》)九、交流收集的图片或照片

1、师:

老师请同学课前收集北京风光的照片,去过北京的同学把自己在北京照的照片带来,都带来了吗?

好,请小朋友四人为一小组交流以下,说说自己带的这张图片是北京的什么地方?

去过北京的同学介绍介绍自己这张照片是在哪里照的?

2、学生小组交流。

3、指名全班交流,用投影片看几名学生的图片、照片,说一说这是被京的什么地方?

我多想去看看教学设计教案。

、激发学生热爱北京的情感师:

是的,这个农村的孩子也跟我们一样非常想去北京看看。

(第三句:

我对妈妈说,我多想去看看,我多想去看看。

)谁能读读这句话,要把自己非常想去北京看看得情感读出来?

指名读,自由读,齐读。

一、作业布置:

回家收集关于北京的资料。

二、板书设计:

我爱北京

三、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热爱北京、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激发学生热爱北京、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指导朗读、背诵诗歌

1、(看书上插图)教师引背。

2、学生同座位互背。

3、全班同学齐背。

二、指导写字

1、学生看书,自己说一说“广”字怎么记?

自由记住“广”在田字格的位置。

2、学生在书上练习书写。

3,学生再看书,说一说“升”字怎么记?

演示“升”和“开”的比较,自由记忆“升”在田字格的位置。

4、学生练习书写。

三、扩展练习。

出示北京的风景图片,当地的风景图片说话训练:

我多想()。

四、练习

1、想一想,连一连。

告走北升城广路京旗门场诉

2、比一比,组词。

听()走()北()开()诉()足()比()升()

五、作业布置:

画一画,把你心目中天安门和五星红旗的样子画下来。

六、板书设计:

听()走()北()开()诉()足()比()升()3一个接一个课前预习:

1、初读课文,读通读顺,了解课文大意。

2、圈出文中的生字,标记不理解的词语,读准生字的字音,想想词的意思。

3、留心观察平时自己都在做哪些事情。

4、提出预习中遇到的问题。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教学目标:

1、认识“接、觉”等13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生活中的高兴和不高兴。

3、初步感知诗歌的韵律美,喜爱读诗歌。

教学重点:

认识“接、觉”等13个生字。

教学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生活中的高兴和不高兴。

教学过程:

一、师生交谈,引入新课

1、师生交谈你每天都做过哪些事?

大家一块讨论讨论。

比如:

吃饭、睡觉、做游戏……这些事情当中,哪些是你喜欢做的?

哪些是你不喜欢做的?

哪些是一开始喜欢,一会儿之后又不喜欢了?

哪些事情是你一开始不喜欢,一会儿之后又喜欢了?

2、引入课题今天我们学习一首诗,写的就是我们小朋友的事情,诗的题目叫做《一个接一个》。

听老师读一遍,说说小诗人这一天当中都是做了哪些事情?

【通过小学生自己的生活,来理解诗中小作者的生活。

让生活贴近课文,把课文拉近生活。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出示带音节的字:

接觉再做各种样梦伙伴却趣这这些字刚才老师读的时候你注意到了吗?

借助拼音,把它们读出来吧。

(1)自由读

(2)个别读(3)齐读(4)讨论识字方法

2、出示去掉音节的字:

接觉再做各种样梦伙伴却趣这

(1)开火车读

(2)齐读

3、出示词语:

月夜影子回家睡觉各种各样起床学校伙伴开心上课铃操场有趣快乐老师讲故事

(1)自由读

(2)指名读

【小学一年级学生,识字是重点,因此本环节通过多种方式进行识字。

让学生能够通过听读、拼读、练习等方法来识字、识词,培养学生养成自觉识字的习惯,反复练习,达到教学目标。

三、研读课文重点探究

1、学习第一小节。

(1)齐读第一小节。

(2)师:

这一小节里面,小作者在做什么事情?

她喜欢做吗?

还要做什么事情?

生:

踩影子睡觉板书:

踩影子睡觉多玩一会儿(3)大家想一想,在大人叫“我”回家睡觉的时候,我一开始是高兴还是不高兴啊?

从哪句话里面能够看出来?

学生体会“我好想多玩一会儿”,说一说你有没有这样的体会。

在家长的意见跟我们的想法不一样的时候,我们应该怎么做?

小作者是怎样做的?

体会“不过”的用法:

虽然小作者一开始不太高兴,但是很快想到了,听大人的话回家睡觉也有好处。

2、学习第二小节。

(1)自己读第二小节。

(2)师:

睡觉的过程中又发生了什么事情?

“我”一开始是怎么想的?

生:

大人让我起床上学,我想不上学板书:

不上学起床上学

3、学习第三小节。

(1)自由读第三小节。

(2)指名读第三小节。

(3)师:

到了学校,我做了什么自己喜欢的事情?

然后又发生了什么?

我是怎样做的?

生:

和小伙伴跳房子,然后上课铃响了。

板书:

没有上课铃上课体会:

“也”字的用法:

和小伙伴玩是很快乐很有趣的事情,听老师讲故事也是很快乐很有趣的事情。

(4)指导朗读。

4、学习第四小节。

(1)齐读第四小节。

(2)师:

读了这一小节你想说什么?

如果小作者是在问你?

你会怎样回答?

生:

我们也是这样,遇到好玩的事情就想着多玩一会儿,不想停下来,但是大人不允许的情况下,我们只好停下来,去做大人让做的事情。

然后做着做着,就觉得第二件事情也很有趣很快乐了。

【能过边读边悟的方法,让学生在读诗的过程中,理解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作者文中的“我”正是跟我们教室里的小朋友一样,贪玩、调皮、任性,但是又活泼、听话、向上。

四、再读课文深化理解

(1)学生自由朗读全诗,体会诗中的意思。

(2)默读全诗,说说诗的题目中所说的“一个接一个”是指什么?

生:

是指一件又一件“我”喜欢的事情。

生:

是指一个又一个大人给“我”的命令。

生:

是指一件又一件“我”本来不喜欢的事情,后来都变成了“我”喜欢做的事情。

【通过解题,理解文章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同时也锻炼学生的思维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五、布置作业1、朗读全诗。

2、背诵全诗。

板书设计一个接一个踩影子多玩一会儿睡觉不上学起床上学不上学上课没有上课铃

4、四个太阳

一、教学内容这篇课文的作者凭着丰富的想象力和独特的创造力,画出了四个不同颜色的太阳,从课文中我们体会到作者善良的心地和美好的心愿。

二、教学目标

1、会认13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感悟作者要表达的心愿。

3、在读文中体会作者想象之美,领会愿望之美。

三、课前准备

1、制作相关课件;制作学生活动卡;准备四幅画。

(教师)

2、制作本课的生字卡片;彩笔。

(学生)

四、课时安排:

2课时。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欣赏歌曲,导入新课

1、播放歌曲《种太阳》,引导学生说一说歌曲中提到了哪些有趣的事。

2、过渡:

歌曲中的小女孩播种太阳、送太阳,让世界处处充满温暖。

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课文中,有一个可爱的小男孩,你们看他在干什么?

(课件出示课本插图)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小男孩的画,想想自己有什么话要对小男孩说。

3、小结:

小男孩为什么这样画?

让我们读课文,看看小男孩给出了怎样的答案。

二、初读课文,集中识字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画出自己不认识的字词。

可以向同桌或同组的同学请教,也可以用自己的办法解决。

2、教师示范读文,学生听读识字。

认真倾听老师的读音,同时给自己不会读的字注上拼音。

3、分段读课文,请同学们从“字音、语气、语调、声音”等方面进行评价。

4、出示学习要求,学生按要求小组合作,学习生字。

(1)依据各组学习能力情况,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生字。

①把自己认读困难的字圈画出来,在小组内重点学习。

②自学生字,对生字的音、形进行分析。

③指名读生字,并说一说你是用什么方法识记生字的。

(2)交流会认的字,按照先音、形,再组词的顺序进行介绍。

(3)认识两个新偏旁“舌”“页”。

5、全班汇报

交流识字方法。

(1)各组先说一说学习收获。

(2)认读字卡,检查小组合作学习情况。

(3)组织学生交流生字识记情况。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自由读课文,想一想:

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

用笔在段落前标出序号。

2、分段指读课文,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每段写了什么。

3、齐读课文。

注意读得流畅准确。

四、指导观察,书写生字

1、出示“因”,引导学生进行观察。

强调书写规则:

先进入,后关门。

2、强调书写要领:

“囗”的书写不能顶格,要在四边;

3、指导书写;

(1)教师范写,强调书写姿势;

(2)学生练习写,同桌交流评价;(3)评价之后,学生再练习写3~5个;(4)进行组词练习;

4、出示“阳”字并指导书写;

(1)观察“阳”字,请同学们说一说“阳”字的偏旁;

(2)强调书写规则:

从左到右;(3)教师范写,要求学生书空练习笔顺;(4)学生练习书写,同桌之间交

2、强调书写要领:

“囗”的书写不能顶格,要在四边留有余地,“囗”要写得方正。

“因”里面的“大”的捺要变成点。

3、指导书写。

(1)教师范写,强调书写姿势。

(2)学生练习写,同桌交流评价。

(3)评价之后,学生再练习写3~5个。

(4)进行组词练习。

4、出示“阳”字并指导书写。

(1)观察“阳”字,请同学们说一说“阳”字的偏旁。

(2)强调书写规则:

从左到右。

(3)教师范写,要求学生书空练习笔顺。

(4)学生练习书写,同桌之间交流评价。

(5)组词练习。

5、指导书写“太、为、片、金、秋”。

第二课时

一、回顾旧知,导入新课

1、“开火车”检查生字识记情况。

读准字音并组词,最好和前一个同学组的词不一样。

有能力的同学也可以一个字组多个词。

2、导入: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四个太阳》这篇课文。

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回忆课文讲了谁做了什么事。

3、你们有什么问题要问小男孩?

让我们带着问题走进课文,在课文中寻找答案。

4、齐读课文题目。

二、细读课文,感悟意境

1、学习第1自然段。

(1)指名读第1自然段,其他同学一边听一边数第1自然段有几句话,并思考每句话说了什么。

(2)学习第一句话。

①比较句子:

这样换行不行?

为什么?

我画了个绿绿的太阳。

我画了个绿的太阳。

②像“绿绿的”这样的词语叫作叠词,这样的词给人可爱、活泼的感觉,你们能说出类似的叠词吗?

(3)学习第二句话。

①介绍顿号。

②课文中有一个词能把“高山、田野、街道、校园”都包括在内,你们知道是哪个词吗?

(到处。

)③你们能用“到处”说一句话吗?

(4)你们知道小男孩为什么要画绿绿的太阳吗?

(5)教师引读:

我画了个(),挂在()。

高山、()、()、(),到处()。

(6)全班背诵第1自然段。

2、学习第2自然段。

(1)找一名同学读第2自然段,其他同学一边听一边数这个自然段有几句话,并思考每句话都说了什么。

(2)学习第一句话。

说一说秋天有什么特点。

教师即时播放课件展示秋天的美:

(3)学习第二句话。

果园里都有什么水果,应该是怎样的景象?

你能说一说吗?

①教师举例:

A、大苹果像一个个红灯笼挂在树上。

B、大苹果的小脸蛋红红的。

②学生模仿范例,用比喻或拟人的修辞方法介绍秋天果园里的水果。

(4)学习第三句话。

①“邀请”是什么意思?

②落叶是怎样邀请小伙伴的?

(5)齐读第2自然段,说一说为什么要把金黄的太阳送给秋天。

(6)指导背诵第2自然段。

3、学习第3自然段。

(1)指名读第3自然段,其他同学一边听一边数这个自然段有几句话,并思考每句话都说了什么。

(2)学习第一句话。

①这一句话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

为什么这样读?

②读一读,比一比,看谁读得好。

(3)学习第二句话。

①你们有过“冻僵”的体验吗?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

这个词我们该怎么读?

②冬天还有什么特点?

播放课件,与同学们一起欣赏冬天,同学们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印象里的冬天。

③自由读第二句话。

比一比,看谁读得好。

(4)齐读第3自然段,想想为什么画红红的太阳送给冬天。

(5)按照老师教你们的方法试着背一背第3自然段。

(6)指名背诵第3自然段。

4、学习第4自然段。

(1)指名读第4自然段,其他同学一边听一边数这个自然段有几句话,并思考每句话都说了什么。

(2)学习第一句话。

①出示“?

”。

提问:

带问号的句子我们要怎么读?

试着读一读。

②通过读这句话你懂得了什么?

(3)学习第二句话。

①说一说从这句话中你读懂了什么。

②教师播放与春天有关的图片,与孩子们一起欣赏春天。

说一说春天是个怎样的季节。

③你同意小男孩给春天画一个彩色的太阳的做法吗?

为什么?

(4)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背诵第4自然段。

(5)指名读,背诵第4自然段。

5、出示四幅画,看着画,完成填空:

这是一个()的小男孩。

三、拓展练习,勇于创新

1、按照四幅图画的提示,进行全文背诵。

2、学了这篇课文,你想对小男孩说些什么?

3、受到小男孩的启发,你能不能画出第五个太阳?

自己试着画一画,并模仿书上的段落为你的画配上一段文字,不会写的字可以用拼音代替。

5、小公鸡和小鸭子

一、设计说明本课是一篇童话,课文饶有趣味地讲了小公鸡和小鸭子的不同习性,以及他们团结友爱、互相帮助的美德。

这篇童话语言简明易懂,学生借助图画读几遍就能了解大致内容,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走入课文所描述的情境中,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读为主,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小鸭子嘴巴扁、会游泳,小公鸡嘴巴尖、不会游泳,并从中受到要团结友爱、互相帮助的教育。

二、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懂得伙伴之间,要团结友爱,互相帮助。

2、会认12个生字,会写田字格中的7个生字,并组成词语。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三、课前准备

1、教学辅助课件。

(教师)

2、了解小鸡、小鸭相关常识。

(学生)

四、课时安排:

2课时。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图片引入,激发兴趣

1、谈话导入:

小朋友,今天我们的课堂上来了两只可爱的小动物,你们认识吗?

(出示小鸡和小鸭的图片。

)喊喊他们的名字,和他们打打招呼吧!

板书:

小公鸡小鸭子

2、结合图片,说说是怎么认出他们的。

(他们长得不一样。

嘴:

小公鸡尖嘴,小鸭子扁嘴。

脚:

小公鸡脚趾分开,小鸭子脚趾间有蹼相连。

3、继续板书“和”,揭示课题。

4、齐读课题。

“和”在题目中是什么意思?

(“和”表示事情发生在小公鸡和小鸭子之间。

那么,小公鸡是怎样对待小鸭子的?

小鸭子又是怎样对待小公鸡的?

二、识记生字,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

(1)借助拼音,把课文读一读,遇到不熟悉的字画出来,多读几遍。

(生自由读课文,师巡视。

(2)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识记生字。

2、检查生字。

师:

小公鸡和小鸭子带来了一些生字朋友,你们能读准它们吗?

出示生字词:

kuirzhuōjzhyānsǐtōutōudehūshēn一块儿捉不到急得直哭淹死偷偷地忽然身边

(1)指导朗读,注意读准儿化音“一块儿”;“偷偷地”中“地”读轻声;“身边”的“身”读前鼻音。

(2)指名当小老师,带领同学读。

(3)开火车朗读。

(4)齐读。

3、趣味识字。

(1)用转转盘的方法识字:

也地。

①转盘游戏读生字。

②指导书写:

“也”是独体字。

跟着老师书空笔顺:

横折钩、竖、竖弯钩。

出示生字“他”“地”,与“也”字进行比较,找出变化。

(这两个字左窄右宽,“也”字的起笔要收,要有避让。

认识部首“”。

注意第三笔是提,不是横。

③教师范写,学生描红,教师提醒写字姿势。

④反馈、评价。

⑤组词。

(2)说说自己识记其他字有什么好办法。

(3)教师范写,学生仿写。

(4)听后评议,相机正音。

三、再读课文,了解大意

1、带着生字词再读课文,要求:

字音读准,句子读通顺。

2、指名分段读课文,其他学生边听边思考:

小公鸡和小鸭子之间发生了什么事?

3、出示填空。

(1)小公鸡和小鸭子一块儿出去玩,小公鸡在草地上__________,小鸭子__________。

小公鸡就捉虫子给小鸭子吃。

(2)小鸭子到河里____________,小公鸡也到河里,差点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救了他。

四、布置作业

1、书写生字“他、地、河、哥”。

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

1、开火车读课文词语。

2、指名朗读课文。

二、图文结合,了解内容

1、老师范读第1自然段,学生跟读,指导读好儿化音“一块儿”。

2、结合插图,学习第2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大家思考问题。

①小公鸡和小鸭子来到什么地方?

②他们一块儿做什么?

怎么样?

③谁帮助谁干什么?

(2)说说小公鸡是怎样捉虫的。

他捉到了很多虫子,心情怎样?

(高兴极了。

)(3)指导朗读,读好句子“小公鸡找到了许多虫子,吃得很欢”。

读出高兴的心情。

(4)小鸭子为什么捉不到虫子?

(5)想象:

小鸭子捉不到虫子,会有怎样的心情?

指导朗读句子“小鸭子捉不到虫子,急得直哭”。

读出着急的语气。

(6)想象对话:

小公鸡捉虫子给小鸭子吃,小鸭子会说些什么呢?

(7)有感情地朗读第2自然段。

(8)填空:

这是一只()的小公鸡。

3、学习第3自然段。

(1)指名朗读第3自然段,交流:

小公鸡和小鸭子又来到哪里?

小鸭子为小公鸡做了什么?

(2)小鸭子对小公鸡说了几句话?

都是什么意思?

(两句话。

两个意思:

①小鸭子要到河里为小公鸡捉鱼吃。

②小鸭子不让小公鸡下水。

)(3)指导朗读。

小鸭子会怎么劝小公鸡?

读出劝说的语气。

(4)小公鸡为什么捉不到鱼?

(5)出示句子:

句1:

小公鸡不信,跟在小鸭子后面,也下了水。

句2:

小公鸡不信,偷偷地跟在小鸭子后面,也下了水。

①读一读,有什么发现?

②加了“偷偷地”,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从中读出了什么?

③有感情地朗读有加点字的句子。

4、学习第4自然段。

(1)小公鸡不听小鸭子的劝告也下水了,结果怎样?

为什么会这样?

(2)小鸭子是怎样做的?

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小鸭子奋力抢救小公鸡?

(3)比较句子。

读一读,比一比。

句1:

小鸭子游到小公鸡身边。

句2:

小鸭子飞快地游到小公鸡身边。

①这两句读完后,你的感受一样吗?

你从加点字中读到了什么?

②有感情地朗读有加点字的句子。

③小鸭子捉鱼给小公鸡吃,小公鸡遇到危险时,小鸭子赶快去救。

你觉得这是一只怎样的小鸭子?

5、观察插图,想象对话。

小公鸡被小鸭子救了以后,心里会怎么想?

他会对小鸭子说什么?

小鸭子又会对小公鸡说什么?

填空:

小公鸡________地对小鸭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