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村小学家庭教育问题及对策.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706833 上传时间:2023-02-22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1.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农村小学家庭教育问题及对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浅谈农村小学家庭教育问题及对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浅谈农村小学家庭教育问题及对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浅谈农村小学家庭教育问题及对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浅谈农村小学家庭教育问题及对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浅谈农村小学家庭教育问题及对策.docx

《浅谈农村小学家庭教育问题及对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农村小学家庭教育问题及对策.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浅谈农村小学家庭教育问题及对策.docx

浅谈农村小学家庭教育问题及对策

浅谈农村小学家庭教育问题及对策

内容摘要:

家庭教育作为孩子通向社会的第一座桥梁,对孩子的个性、品质和健康成长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小学生正处于人生的关键时期,所走的每一步对他们以后的人生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在努力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今天,农村家庭教育的内容、途径和方式方法以及对家庭教育的认识还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大多数的农村小学生家庭教育中存在着许多问题,严重影响着农村小学生的身心健康,不利于农村小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因此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不容忽视。

关键词:

农村小学生家庭教育问题对策

目录:

序言:

一个孩子的成长和发展,是由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构成的,教育的成效主要是这三种教育合力的结果。

而在这三种教育里“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所学校”,“父母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孩子在家庭中受到的教育在很大上决定了其今后学校教育的方向和结果,甚至决定其一生的人生走向和命运。

无论是人口数量还是家庭数量或者中小学生数量农村都占绝大多数。

从这一点来看家庭教育的重点在农村。

另外从城乡建设的差别和家长的素质差异来看家庭教育的难点也在农村。

社会经济的发展,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渐渐都意识到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随着我国对农村基础教育投资力度不断加大,农村学校教育水平及办学条件有了明显改善,农村家庭教育越来越被社会各界所重视。

然而,对于物质、文化生活都相对落后的广大农村地区来说,孩子的家庭教育还存在相当多的问题。

部分农村家庭能够把握家庭教育的主流方向,比较注重孩子的德智体全面发展,但很多农村家庭教育仍然存在着许多令人忧虑的问题。

从整个社会的发展需求与现实状况来看,目前农村的家庭教育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与城市小学生相比,农村家庭教育的“先天不足”,已使他们输在了起跑线上,远远跟不上社会发展的需要。

如何缩小城乡家庭教育的距离,提高农村家庭教育整体水平,让农村孩子享受到与城里孩子一样的优质教育资源和先进的家庭教育理念、方法,这是教育全域城市化的一个首要目标,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发展农村小学教育也就成了实现农村现代化教育的当务之急。

一、农村家庭教育的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尽管目前社会各界及部分农村家长意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认为良好的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健康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家庭教育中存在着种种不容忽视的问题值得研究与迅速改进。

具体表现在:

(一)家庭教育意识和观念滞后,缺少科学的家教观

1)放任自流,重养轻教不少农民家长不能正确认识家庭教育的作用,认为教育是学校、老师的责任,自己的责任是将孩子抚养成人,只负责孩子的吃、穿,能否成才就看孩子自己。

因而对孩子的教育就顺其自然,没有明确的要求,认为“儿孙自有儿孙福”,“树大自然直”,孩子自己能发展到哪个层次就到哪个层次,能学到什么程度就学到什么程度,学不了就不学,让孩子读书只是因为教育的强制性。

或者因为经济原因,觉得即使孩子将来考上了大学家里也是供不起,又见现在大学生就业不太容易,所以就对孩子放任自流,不管不问。

不渴求孩子上大学,也不奢望孩子靠读书学知识发家致富。

让孩子读书只是例行“公事”,用不少父母地话来说是“还债”,让孩子读完9年义务教育,就还清“债”。

,甚至希望子女快点长大,初中毕业了就可以外出打工挣钱,养家糊口了。

(2)望子成龙,重智轻德。

部分学生家长普遍把教育看成一种“跳龙门”的功利行为,从而忽视了教育本身的价值取向,农村家庭缺少对孩子正确的劳动教育,对孩子期望值太大,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现象严重,希望子女能够好好读书,将来念大学,靠脑力劳动获得较高经济收入。

故只关注孩子“成才”而不是“成人”,过度看重学习成绩的好坏、名次的位臵,忽视了对孩子品德修养和心理素质的教育,忽视了健全人格、优良品德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家庭教育目标的偏离,使不少家长落入“重身体轻心理,重智育轻德育,重物质满足轻精神需求,重智力因素轻非智力因素”的误区。

出现家庭道德教育空白的现象,导致未成年人人格的缺失,阻碍孩子的健康成长。

更有一些家长为了让孩子有更多的时间专心读书以取得更好的学习成绩,不仅在家里不让孩子做家务劳动,还往往暗示孩子少参加集体活动,少承担班级集体工作,使孩子变得自私、冷漠、不关心集体。

这种“重智轻德”的后果十分严重的,一些孩子“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教科书”,胸无大志,缺乏理想和人生追求,没有把“学会做人”当作自己的首要任务,不能严格要求自己加强思想道德的修养,思想品德素质较差。

更有甚者,因孩子学习成绩好而对不良行为视而不见,任其发展。

正如2001年江苏某市一暴力犯罪的高中生所说:

“只要学习好,我犯什么错误都不是错,父母都不会责怪我”。

(3)溺爱娇惯,重爱轻导以前农村家家户户都是兄弟姐妹好几个,父母农活又忙,根本都顾不上孩子,大多任其自由发展了。

现在每家的孩子都较少,一家就一个,最多两个,他们是家庭的“希望”。

对其溺爱娇惯就在所难免。

往往父母省吃俭用也要千方百计满足孩子的需要,造成孩子任性、自私、虚荣心强,有时甚至会超出界限,出现“三过”现象:

“过分宠爱,过多照顾,过度卫护”。

这种“三过”现象,不仅易养成孩子“自我中心”、极度依赖”、“蛮横放纵”的心理行为,而且也对孩子的教育增加了难度。

准确的说,“三过”现象本身就削弱了对孩子的教导。

现在农村家庭中父母都在外地打工的情况较为普遍,这样教育子女的任务就落在的祖辈家长的身上,有些祖辈们在带孙子孙女时担心出差错,所以对孩子百依百顺,孩子要什么,老人就给什么,当孩子哭闹时,大多数老人对孩子是无原则地满足其非分要求。

过分的溺爱和迁就使孩子产生了“自我中心”意识,遏制了孩子的独立能力和自信心的发展,影响孩子个性和优秀品质的形成。

(4)注重结果,轻引导。

受应试教育的制约,大部分家长只注重学习成绩,在他们眼中,分数代表着一切,在学生口中,也流传这样一句顺口溜:

“考考考,老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

”受多年升学体制的影响,在我们一些教育发展相对落后的农村,依然用分数评价教师的教学质量。

教师又把这种分数观念传递给家长,导致了大部分家长依然用分数来衡量孩子学习的好与坏。

许多父母眼中,只有分数,分数考得高,就是好孩子,分数考低了,就丢父母的脸。

对分数过高的期望,也忽视了对孩子学习过程的指导。

(5)家长无力承担自己的教育责任,过分依赖学校。

农村的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似乎责任不清,一方面教师承担着学校教育的义务,另一方面农村的家长们又将家庭教育的部分职能推脱给学校。

家长们由于常年在外打工根本没时间教育孩子,而对孩子的教育,临时负责管教的长辈们的教育理念又无法满足孩子成长的需要,因此,学校就成了他们的“救护站”、“110服务台”。

当孩子犯错误后大多数家长选择了立即向老师寻求帮助,而不是自己想方设法解决。

大部分家长认为孩子的教育是老师的事,与己无关,把教育子女的责任完全推给了学校,孩子出了问题就怪学校和老师,一味感叹孩子没遇上好老师,甚至指责学校误人子弟。

农村学生家长真正认识到自己对子女教育负有责任,并能较好地担当起这一责任的农村家庭只占少数,大多数的农村家庭认为只要让孩子衣食不缺就可以了,而教育的责任在老师、在学校。

有的家长和代理监护人甚至说:

“孩子在学校,家长出钱学校管,自己还操什心?

”这种教育理念和教育思想大大增加了学校对这样的学生的教育难度。

在矫正学生不良行为的习惯中,由于学校单方面施教,往往收效甚微。

6.读书无用,放弃教育。

近年来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造成了“毕业即失业”的严酷现实,使得一些家长认为读书无用。

更要命的是一些家长直接对孩子说:

“读书多有什么用,学习好又怎么样啊?

读书毕业后不能找到好的工作,白白浪费几年时间,还不如早点去打工挣点钱”。

再加上现在培养一个大学生需要家庭负担很多,这对于收入不多的农村家庭来说,是一个沉重的包袱,也使许多农村家庭“因教致贫”。

这样一种高投入与低产出的不平衡现象,使得许多讲求实惠的家长产生“读书无用”的思想,降低了培养子女的热情。

7.思想观念受传统观念影响较为严重在农村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较为严重,重男轻女的现象比较普遍。

在家庭教育中,许多家长出现双重标准。

父母对男孩子比较偏爱,过于放纵溺爱,得到的关心爱护比女孩子多;而女孩子在家庭中,不仅得不到父母的关心爱护,还要承担家务受到批评。

在教育投入方面,男孩子即使家里再穷也要让他读好书,而女孩子一般到初中毕业家里便不再供其上学,而是要求她外出打工挣钱养家。

久而久之,男孩子变得懒惰、任性,女孩子则产生了自卑或反抗的心理。

部分农村家长由于儿时条件限制,放弃的理想或机遇较多,所以他们希望能让子女继续他们的理想,所以过度的注意子女的学习成绩而忽视人格、品行的塑造,总是把自己的理想和人生期望都强加于子女身上,盲目的为子女进行设计,限制子女的自由发展,限制子女的自由发展,而不去了解子女内心的想法,很少去考虑教育方法是否可行。

而是随家长主观意志包办代替,拔苗助长。

致使子女缺失决断能力或是叛逆心理以及许多本该有的快乐时光

(二)家庭教育的知识匮乏,方式不科学。

(1)教育能力欠缺,教育方式简单粗暴。

相当一部分农村家长受教育水平低,文化底蕴差,素质不高,面对养儿育女重任,他们也是一片茫然,不知所措。

他们家庭教育知识缺乏,又限于经济条件和信息的不流通等因素,也没有及时的补充家教知识,缺少必要的文化素质和教育知识,不懂得如何正确教育子女。

父母对子或娇惯溺爱,百般迁就,纵容放任,或苛刻要求,教育方法简单粗暴。

有的仅依据自己的成长经历和家族中留传下来的家庭教育经验教育孩子。

家长们认为自己能够给予孩子辅导的更多地是集中在人际关系问题、文学历史知识、作业中的一些难题等方面,而当孩子表现出心理疾病、沉迷于网络、甚至违法犯罪时就显得束手无策了,既没有相关的理论基础,又没有好的技巧方法。

有的家长只注重孩子的学习成绩而忽视了孩子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无法正确的引导子女处理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有的家长封建家长作风严重,家长至尊,不顾孩子的自尊,经常要求孩子无条件地服从自己不理解的规则。

甚至认为“棍棒下面出孝子”,“不打不成才”,信奉棍棒教育,觉得孩子是打出来的,父母打孩子天经地义,对孩子动辄打骂、训斥、体罚等,全然不顾自己的行为会给孩子带来什么样的影响。

有些孩子甚至已经被打习惯了,这个打对他们来讲已经无所谓了,对他们没有任何震慑,长此以往,孩子变得胆小、退缩、冷漠,或以攻击和敌意对待他人。

还有的对子采取物质刺激,考试取得名次或完成某件事情,均以物质奖励,乏与孩子的交流,缺少对孩子正确的思想教育,根本没有与孩子沟通的意愿。

(二)氛围影响教育。

在农村,由于经济比较落后,家长平时忙于农活,农闲时农村中健康的文化娱乐活动少,家长在农闲时沉湎与搓麻将、打扑克、喝酒等,很少有健康的文化娱乐活动,不能给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

而且现在农村家长的学历普遍较低,家长所受的教育少,文化底蕴差。

多数家长只有初中、小学文化程度,本身文化程度低,平时又不加强文化知识的学习,加上一天来“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劳作,哪还有精力顾及孩子的学习,也无法顾及孩子的健康成长。

而在忙里偷闲的工夫里,却又不知道该怎样去辅导孩子的学习。

有些家长苦于自己不能辅导孩子,所以平时里也就不多过问孩子的学习。

只是平时偶然想起来,也不过只是问几句孩子的学习怎么样了呀,成绩还行吧,上课认真听讲了吗等等。

对于农村家长来说,这已经算得上是好家长了。

而有的家长只懂得对你老师说:

“现在读书真难,孩子拿回家的作业,我们根本看不懂”农闲时就沉湎于搓麻将、打扑克及其它一些赌博活动中,对孩子的学习干脆不闻不问。

等孩子的成绩发下来,一看成绩不错就表扬几句;要是成绩不好,就把孩子打一顿,以为这样就是对孩子学习的管教了。

而且大多数学生父母外出务工后,“留守儿童”不断增多,这些学生的监护权一般都移交给了祖辈或亲朋。

父母不在身边,年迈的祖父辈或其他代理监护人文化程度普遍较低,在农村很少接触新事物,既没有教育的精力,也缺乏教育的艺术,影响了对孩子的有效教育。

还有的监护人责任心很差,多数是“看、而不管”“管而不教”或根本“管不住”,家庭教育几乎空白,形成了部分学生教育管理的盲区,孩子们长期生活在缺乏父母关爱、理解和帮助的家庭里,生活中得不到应有的关爱和及时的引导,精神、情感也得不到抚慰。

因此,在留守儿童中不同程度地存在学业失教、生活失助、心理失衡、亲情失落等比较突出的问题,从而导致其人格发展不健全、内心封闭、性格孤独、学习成绩下降、情感冷漠、缺少爱心,部分留守儿童出现了逃学厌学,沾染上了吸烟、喝酒、打架、赌博等恶习,沉溺于网吧、电子游戏场所等不良行为,有的甚至与社会上的“混混”聚在一起,逐步沾染上赌博、小偷小摸、打架斗殴等社会恶习。

有的不少家庭的老人有迷信、打牌、饮酒等行为,对孩子也产生了许多不良影响。

有些夫妻会当着孩子的面吵架甚至大打出手,有的父亲常常喝酒、打麻将等,孩子从小耳濡目染,想学不会这些不良行为都难。

还有就是言行不一,造成孩子对父母的信任缺失。

父母答应孩子的事情没有做到,这样孩子难免就会失望,次数一多,孩子就对父母失去了信任。

更有部分父母外出打工从事非法活动,影响子女健康发展,这部分家长对此心里虽然非常清楚,但他们不但没有对孩子作任何矫饰,反而认为这是生财的一条捷径;更有甚者,每当寒暑假来临时,把孩子接到所务工的城市去,让孩子耳濡目染一些非法行为,甚至让孩子直接成为自己的帮手,做着一些违法违纪的事情,这对孩子的健康成长也产生了不良影响。

(三)缺乏交流,影响教育父母与孩子心灵的沟通是实施良好的家庭教育的基础。

许多家长认为,他们的任务就是提供孩子吃穿,学习教育是学校和老师的事情。

农村家长的封建等级观念强,平等意识差,认为孩子在父母面前所需要的是服从,根本没有与子女沟通的意愿。

致使他们不了解孩子,孩子也不愿意跟他们沟通交流。

家长不知道:

要教育好孩子,首先就要了解孩子。

了解孩子最有效的途径就是学会与你的孩子如何进行沟通。

孩子需要的是指导和帮助,而不是指责和惩罚,甚至是打骂。

不知道与孩子沟通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孩子的成长。

由于历史和现实的某些原因,相当一部分家长把学习文化科学知识,看成是掌握建设本领和立足社会的基础,而把孩子的教养提升,能力培养看得很淡让家长忽视了孩子心理的发展,,因而他们非常关心孩子的考试分数,而对孩子的思想品德修养不那么关心,最多也只是要孩子别去闯祸。

这样就会使学生身上出现智能高、成绩好、思想品德差的畸形发展。

这也可以说是当代高智商犯罪猖獗的祸根之一。

也许一个充满爱心的眼神,一句鼓励的话语,就能让你的孩子感到家的温暖和父母对他的关心,从而点燃他们心头的希望。

每一个孩子在思想观点、情感感受、快乐及忧愁方面都是一个独特的世界。

可是孩子毕竟是孩子,在许多方面都不成熟,尤其是在心理上更需要家长们的帮助和开导,需要家长在精神上的鼓励和安慰。

父母和孩子的沟通不但可以增进相互之间的感情,还有助于孩子释放压力,调整心态,平和情绪。

通过密切的沟通和交流,家长及时掌握孩子的情况,采取相应的对策,发现问题及时得到解决。

不少家长也缺乏与学校的沟通,大多数家长即使与老师交流,也仅仅是局限于学业上。

因此,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不能很好地衔接,在双休日或节假日这段学生自我支配的时间里,“家庭管不好,学校管不到”,学生易受到社会不良风气侵蚀,有时学校5天的思想道德教育努力常常被2天的家庭教育化为乌有,形成了现今特色的“5+2=0”现象。

(四)农村家庭对教育投入的分配不合理农村家教无经费保障农村缺少家庭教育培训的专项经费,使现有的各种家教组织和网络有名无实,发挥的作用受到一定制约。

就如农村小学而言,虽然办起了家长学校,但苦于没有经费,不能进行专门的师资培训和开展培训活动,也就只好用家长会来代替了。

有的学校为了节约一次家长会的开支,甚至几年也难得召开一次全校性的家长会,家校教育统一也只能是一句空话。

农村家长在孩子学前和小学阶段的投入是很小的。

农村小学生家庭的私人教育成本很低,家长们把钱省下来,准备给孩子读高中、大学。

很多家长认为考大学是孩子唯一的出路,他们对学前、小学及初中的教育抱着一种无所谓的态度,有的家长甚至把幼儿园、小学看成是他们在农忙时的托儿所,从而忽视学前及小学阶段的教育投入,重视高中、大学教育投入。

(五)缺少儿童活动场所、实践基地农村普遍没有一定规模、影响力较大的少年儿童活动场所、德育基地、社会实践基地和青少年之家,许多孩子在课余时间和节假日可去之处太少,任由孩子们自己支配这些时间,这无疑为孩子向社会其他渠道寻求文化和精神上的需求留下很大的无法控制的时间和空间。

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极易迷失方向,特别不利于农村小学生的思想道德培养和健康成长。

而且部分农村家长压抑了子女的课外正常兴趣,给子女增加学习负担,导致养成撒谎或厌学的不良行为。

二、对策及建议

鲁迅先生曾说过:

“童年的情形,便是将来的命运”,古谚中也有“融四岁,能让梨,香九龄,能温席”都说明家庭教育更应从娃娃抓起。

家庭教育的成败决定孩子的一生。

那么如何提高农村父母的家庭教育水平呢?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

“家庭教育在未成年人思想

道德建设中具有特殊重要的作用。

要把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学校教育紧密结合起来。

办好家长学校,广泛开展家庭教育宣传,普及家庭教育知识,推广家庭教育的成功经验,帮助和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提高科学教育子女的能力。

”为此,从社会、学校、家庭三方面提出如下建议:

(一)社会方面

1.政府必须认识到教育的重要性,更重要的是意识到提高学生家庭教育质量对一个学生一生的影响和对祖国未来国民素质的重大影响。

首先,要大力宣传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当地教育部门应该派人深入乡里,向村民阐述家庭教育对一个孩子成长的巨大影响,印发一些关于家庭教育的最基本知识的手册免费向有孩子的村民发放,向他们普及家庭教育的知识。

其次,政府应建立向村民普及家庭教育的专项资金。

苦什么也不能苦了孩子,苦什么也不能苦了孩子。

为了孩子的明天,政府应该和家长、学校一道竭尽全力。

2.社会各职能部门要协调配合,发挥合力,大力宣传家庭教育

的重要性,营造良好家庭教育的社会氛围,利用多渠道多形式如广播、有线电视、宣传专栏、印发家教知识小册子、举办形式各异的家庭互动实践类活动,如亲子活动、家庭运动会、庭艺术节、孝敬父母好儿童、教子有方好家长报告会等等,使家庭教育实现知识性、趣味性、科学性、教育性的统一。

3.注重家庭教育组织网络的建设,形成乡镇、街道、学校的三级家教组织网络,建立家教领导小组、社区(村)家长学校、家教指导服务站、“母亲课堂”等家教组织,为深入开展家庭教育工作提供组织保证。

4.办好家长学校,大力普及科学的家庭教育知识。

有关部门要加强对家长学校的领导和管理,抓好示范家长学校建设,通过对这些示范家长学校的重点指导,总结经验,树立典型,以点带面,全面推广,使家长和学校充分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推动家长学校的兴办和发展,提高家长学校的办学水平和质量。

同时要加大对家长学校等家庭教育培训的投入,保障家长学校的培训经费,采取一定的措施,鼓励家长参加家长学校的培训,从而保证家长接受家庭教育知识,引导教育家长树立正确的成才观,关注孩子的全面成长。

5.筹措资金加大农村家庭教育的经费投入。

在农村要建立具有一定规模、影响力较大的少年儿童活动场所、德育基地和社会实践基地加大对家庭教育事业和家庭教育工作的政策支持、经费投入加强农村小学图书阅览室等场所建设等让更多的孩子在课余时间和节假日有可去可去之处。

社会各方面要努力营造健康和谐的成长氛围提供场地和各方面的条件组织开展一些健康有益、具有吸引力的道德实践活动鼓励和引导家长及学生共同参与帮助孩子搭桥铺路去接触社会、认识社会让学生参与道德实践加深道德体验提高道德修养促进孩子健康成长从而实现家庭教育和社会道德实践的有机结合。

6.加强对网吧、电子游艺等游乐场所及音像制品、出版物的管理,创作生产、推荐一批健康科学的、有利于农村小学生成长进步的图书、音像制品,努力为农村孩子提供更多更好的精神食粮,不断优化农村孩子生存、保护和发展的环境。

(二)学校方面

1.在学校建立家长学校,本着教学时间上求活、教学内容上求新、教学效果上求实的宗旨,合理安排教学时间和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搞好教学,并通过丰富多彩的家教活动普及家教知识,诸如家教知识讲座、家教经验交流会、家长园地、家长开放日、悄悄话信箱、各种竞赛和论文研讨活动。

通过专业的学校社会工作者向家长传授正确的家庭教育信息。

学校社会工作者可以通过家长会、家访、家庭教育咨询等形式开展工作,主要工作包括帮助家长树立“为国教子”的家庭教育观念;通过定期培训提高父母在子女成长方面所需的基本知识;提出关于家庭教育的建议,组织学生和班主任对家长的家庭教育进行评价;加强家长与子女之间的交流等。

充分认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配合社会各职能部门办好家长学校。

家长学校通过上述活动,使家庭、学校形成合力,真正达到普及家教知识,传授科学教子经验,优化家庭教育环境,促进少年儿童健康成长的目的。

2.建立学校与家庭互相沟通制度,适时召开家长会。

向家长通报学校的工作和班级情况,让家长了解孩子的在校表现,能加强学校与家庭、教师与家长的联系,加深家长和老师之间的理解。

通过家长会向广大家长宣传新的教育理念,提供一些科学的教育方法,提升家

长的家庭教育水平,向家长宣传学校的中心工作,让家长了解学校要求,有的放矢地指导教育孩子,做到与学校教育保持一致。

其次,学校还应开设家庭教育热线,方便家长随时咨询。

3.建立学生家庭教育信息袋,掌握学生家庭和家长的有关信息,如家中人数、每个人的姓名、出生年月、监护人或代理监护人工作单位或地址、性格特征兴趣爱好、联系方式及学生的有关成长信息等,以便能及时对症下药地向学生家长或家庭人员了解和汇报学生的有关信息。

4.建立家访制度,发挥家访的多向性作用。

家访是教师开展工作的一个重要手段,随着现代化通信技术的普及,登门家访似乎已渐渐的被人忽视了,但家访作为一项在特定环境下进行的工作,是有其不可替代作用的。

一是能及时向家长反映学生的闪光点让家长分享孩子成长的快乐;二是能及时针对学生的兴趣爱好,与家长配合帮助学生清除身上的消极因素,扬长避短,促进学生积极向上;三是能及时了解学生的家庭成长环境,针对学生成长中出现的问题,给家长提出建议,像医生治病那样“对症下药”,“救死扶伤”,将学校和家庭紧密地联系起来,使教师与家长配合,形成做学生思想工作的“合力”;四是能及时结合学生家庭教育的实际,对家长进行家庭教育知识的传播。

五:

是能让教师更全面地了解学生,使教育具有针对性;

六:

是可以增进师生感情,尤其对解决个别生的特殊问题有着独特的作用。

(三)家庭方面

家庭教育具有早期性、连续性、权威性、感染性、及时性等特点,为此家长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充分认识家庭教育的重要意义作为农民家长,在物质方面,我们提供给孩子的没法也没有必要去跟城市相比。

然而在家教方面,我们不能让孩子落后太多,输在起跑线上。

作为父母,一定要提高自身的素质,在农闲时多学一些教育类,尤其是家庭教育方面的知识,看电视时也多关注一些教育类的节目。

教育孩子是每个家长的责任和义务,父母的言行会对孩子的成长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发生着“润物细无声”的作用。

所以,必须重视和加强家庭教育,强化家长的垂范意识和责任感,不断学习家教知识,给家庭教育注入新的内涵与理念。

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必备条件,同时更是优化孩子心灵的催化剂,做为家长只有充分认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自觉地做好孩子的教育工作,尽好家长的责任与义务,才能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才能为构建和谐社会培养出合格的人才。

2.为孩子建立良好的家庭环境因为环境因素有广泛性、经常性、自然性、偶然性的特点,所以,儿童会受到种种影响。

父母应该以言传身教及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让孩子沐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