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粤教版必修二讲义第四单元 文言文1 第14课 Word版含答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703259 上传时间:2023-02-22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131.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粤教版必修二讲义第四单元 文言文1 第14课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语文粤教版必修二讲义第四单元 文言文1 第14课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语文粤教版必修二讲义第四单元 文言文1 第14课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语文粤教版必修二讲义第四单元 文言文1 第14课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语文粤教版必修二讲义第四单元 文言文1 第14课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语文粤教版必修二讲义第四单元 文言文1 第14课 Word版含答案.docx

《语文粤教版必修二讲义第四单元 文言文1 第14课 Word版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粤教版必修二讲义第四单元 文言文1 第14课 Word版含答案.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语文粤教版必修二讲义第四单元 文言文1 第14课 Word版含答案.docx

语文粤教版必修二讲义第四单元文言文1第14课Word版含答案

第14课 阿房宫赋

学习目标

 1.重点掌握“一”、“爱”等实词的用法,背诵全文。

2.理解文中善用想象、对偶、比喻、排比、夸张等修辞手法的特点,并明确它们对突出主题思想的作用。

一、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1)缦回(  )     

(2)囷囷焉(  )

(3)不霁何虹(  )(4)妃嫔(  )

(5)媵嫱(  )(6)摽掠(  )

(7)辘辘(  )(8)尽态极妍(  )

(9)鼎铛玉石(  )(10)逦迤(  )

(11)锱铢(  )(12)架梁之椽(  )

(13)呕哑(  )(14)横槛(  )

答案 

(1)màn 

(2)qūn (3)jì (4)pín (5)yìnɡqiánɡ(6)piāo (7)lù (8)yán (9)chēnɡ (10)lǐyǐ (11)zī(12)chuán (13)ōu (14)jiàn

二、识记文中基础知识

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

(1)蜀山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覆压三百余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二川溶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囷囷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缦立远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弃掷逦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奈何取之尽锱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独夫之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日益骄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山高而秃,指山上树木被砍伐光了 

(2)覆盖

(3)水流缓缓的样子 (4)萦绕曲折的样子 (5)伫立,久立 (6)连绵不断 (7)极其细小。

锱、铢都是古代的计量单位,一锱等于六铢,一铢约等于后来一两的二十四分之一 (8)众叛亲离的统治者,指秦始皇 (9)骄奢顽固

2.写出下面通假字及意义

几世几年,摽掠其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通“剽”,抢劫、掠夺

通假字

通假字,泛指中国古书的用字现象之一,“通假”就是“通用、借代”的意思,即用读音相同或者相近的字代替本字。

通假字所代替的那个字我们把它叫做“本字”。

如本课中的“摽”字是通假字,它的本字是“剽”。

通假字,有广义、狭义之分。

其中广义通假字,包括古今字、异体字和通假字。

(1)古今字。

古已有之,今又造字。

新字被长期使用。

如“莫”为“暮”之古字,被“借”为否定副词“不”、“没有谁”的意思,故又造“暮”字。

“莫”和“暮”即为古今字。

(2)异体字。

是指读音、意义相同,但写法不同的汉字。

如“泪”和“涙”、“睹”和“覩”。

(3)通假字。

音同本字,“借”来一用。

如“蚤”与“早”、“当”与“倘”。

其特点是“因音通假”。

3.写出下列加点词的古义

(1)各抱地势,钩心斗角

古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

各用心机,互相排挤。

(2)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古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

一定地区里经过多年观察所得到的概括性的气象情况。

它与气流、纬度、海拔、地形等有关。

(3)明星荧荧,开妆镜也

古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

称有名的演员、运动员等。

(4)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

古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

①筹划、组织并管理;②商业、服务业出售某类商品或提供某方面的服务。

(5)可怜焦土

古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

怜悯。

答案 

(1)宫室群参差分布,彼此回环掩抱,飞檐交错连接。

(2)天气。

(3)明亮的星光。

(4)金玉珠宝等物。

(5)可惜。

4.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义

(1)一

(2)使

(3)爱

(4)为

(5)焉

答案 

(1)动词,统一/数词,表示最小的整数/副词,一旦/副词,全都 

(2)动词,让/连词,假使/名词,使者 (3)动词,喜爱/动词,爱护/动词,喜欢 (4)动词,成为/动词,做,当 (5)形容词词尾,相当于“然”/兼语词,于何,在哪里

5.掌握下列加点词语的活用类型,并写出其含义

(1)六王毕,四海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辞楼下殿,辇来于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复道行空,不霁何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奈何取之尽锱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数词用作动词,统一 

(2)名词作状语,乘辇车

(3)名词用作动词,出现虹 (4)名词用作动词,一炬,放火;焦土,化为焦土 (5)动词用作名词,指金玉珠宝等物

(6)形容词用作动词,取尽 (7)意动用法,以……为鉴 (8)名词用作动词,鼎,把宝鼎当作……;玉,把美玉当作……;金,把金子当作……;珠,把珍珠当作……

6.写出下列特殊句式的类型

(1)明星荧荧,开妆镜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朝歌夜弦,为秦宫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秦人不暇自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戍卒叫,函谷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判断句,“也”表判断 

(2)判断句,“……者……也”表判断 (3)判断句,“为”表判断 (4)介宾短语后置句,“于南亩之农夫多” (5)宾语前置句,“哀自”

(6)被动句,“举”有被攻占之意

7.翻译下列文中的句子

(1)六王毕,四海一。

蜀山兀,阿房出。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长桥卧波,未云何龙?

复道行空,不霁何虹?

高低冥迷,不知西东。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六国灭亡,天下统一。

蜀郡的山林被砍光了,阿房宫出现了。

(2)长桥横卧在水面上,没有云彩怎会有龙飞起?

(多层)通道跨越天空,不是雨过初晴怎会有彩虹出现?

高高低低令人迷蒙,分辨不清是西还是东。

三、名言警句

课内名句

1.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

2.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也;渭流涨腻,弃脂水也;烟斜雾横,焚椒兰也。

3.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4.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

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

5.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6.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一、作者简介

杜牧(803—853),字牧之,唐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著名诗人、文学家,唐宰相杜佑之孙。

唐文宗太和二年(828)进士,授弘文馆校书郎。

在地方和中央都曾任职。

晚年居住在长安城南的樊川别墅,后世因此称他为“杜樊川”。

杜牧工诗、赋、辞,而以诗歌创作成就最高,在晚唐诗坛独树一帜。

人们将他和杜甫相比,称他为“小杜”;他又和同时代的李商隐齐名,并称“小李杜”。

其散文气势雄浑,多针砭时弊;诗歌语言清丽而又风味清新,风格激荡雄浑而又情致婉约。

著有《樊川文集》。

二、背景展示

本文写于唐敬宗宝历元年(825)。

杜牧在《上知己文章启》中谈到本文的写作缘起时说:

“宝历大起宫室,广声色,故作《阿房宫赋》。

”唐敬宗李湛16岁继位,好声色,兴土木,游宴无度,不理朝政,在位三年便为宦官刘克明所杀。

作者借此赋表面铺写阿房宫的兴废,实则用秦骄奢致亡的故事,规劝本朝当政者,以古为鉴,明兴亡大道,表现出一个正直文人忧国忧民的情怀。

三、文学知识

“赋”是古文中介于韵文与散文之间的一种特殊文体。

它是由《诗经》、《楚辞》发展起来的,到汉代就形成了一种特定的文学体裁。

它的特点:

铺陈文采,描写事物,以抒写情志。

重视辞藻和押韵,以铺陈、对比、对偶、夸张等传统技法为主,文章显得整齐和谐、清新流畅而又具有磅礴的

气势。

唐宋“古文运动”兴起,一些文人用古文的方法写赋,使之由骈俪趋向散文化,称为“文赋”。

杜牧的《阿房宫赋》被视为初期文赋的典范之作。

四、文化常识

1.妃嫔媵嫱:

“妃”,皇帝的妾,或太子、王侯的妻;“嫔”和“嫱”,都是古代宫廷中一种女官,实即皇帝的妾,地位比“妃”要低;“媵”,古代统治阶级嫁女时随嫁的人(陪嫁的侍女),也可能成为嫔、嫱。

2.锱铢:

古代计量单位,一锱等于六铢,一铢约等于后来一两的二十四分之一。

锱、铢连用,极言其细微。

课堂导语

这是怎样的一座宫殿啊,唐人说了宋人谈,元人议了明人评。

覆压三百余里的气势,没能打破秦王朝大厦将倾的危局;满宫的珍宝美女,没能满足秦王奢侈荒淫的贪欲。

谁能忘记项羽那一把熊熊烈火,烧焦了秦,燃着了汉,警醒了唐、宋、元的历代君主。

听,有人还在低声吟哦:

“骊山四顾,阿房一炬,当时奢侈今何处?

……”

下面是本文结构思维导图,请阅读课文并回答图后问题。

(1)本文第一、二段运用铺陈手法从三个方面写了阿房宫,请结合内容概述,在图中①②③处填出相应的四字词语。

(2)本文第三、四段为议论性段落,从两个方面总结了秦亡的教训,请根据内容概括,在图中④⑤处填写秦国灭亡的两个教训。

答案 

(1)①建筑之奇 ②美女之多 ③珍藏之富

(2)④摽掠浪费 ⑤不爱人

1.本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极力描写阿房宫的?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从三个方面:

建筑之奇,宫女之众,珍宝之多。

2.本文既是借古讽谏时弊,为何开头要以六国覆灭起笔?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作者讽谏时弊,以秦王朝灭亡为借鉴;写秦朝覆灭,又以六国衰亡为铺垫。

六国灭亡,是不能爱民的结果。

“六国”因不爱民而“毕”其统治;秦如吸取教训,“复爱六国之人”,那就不致迅速灭亡。

然而“蜀山兀,阿房出”,秦王朝由此又走上了六国灭亡的老路。

开头12个字既在广阔的历史背景中引出阿房宫的修建,又起到了笼盖全篇、暗示主题的作用。

3.第二段中“明星荧荧……焚椒兰也”四句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明星荧荧,开妆镜也”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以璀璨闪亮的“明星”来比喻纷纷打开的“妆镜”。

“绿云扰扰,梳晓鬟也”也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以纷纷扰扰的“绿云”比喻宫女们的发髻。

“渭流涨腻,弃脂水也”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说丢弃的脂水可以使“渭流涨腻”,可以看出梳洗的宫女之多。

“烟斜雾横,焚椒兰也”也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写焚烧椒兰可以让“烟斜雾横”。

(2)这四个句子字数相等,运用比喻、夸张的修辞手法揭露了秦朝统治者的奢侈生活,让我们感受到“赋”所体现出的艺术魅力,同时,这样的铺排也为后文的议论做了很好的铺垫。

4.本文是一篇骈体赋,在描写和议论上采用了什么样的手法?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本文前两段以描写为主,后两段以议论为主。

前面的描写是为后面的议论做铺垫的。

无论是描写还是议论,都大量采用了铺排的手法,叙事言情,极尽其致,气势夺人,令人耳目一新。

5.本文运用对比与烘托的手法达到了怎样的艺术效果?

请举例说明。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本文在铺叙中有对比,有烘托,从而造成强烈的反差,讽刺了统治者的骄奢淫逸以及他们必然灭亡的可悲下场,震撼人心,在艺术上达到了既形象生动又深刻的效果。

如:

精美绝伦、气势非凡的宫殿与“楚人一炬”后的“焦土”形成鲜明的对比,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宫女的“一肌一容,尽态极妍”“缦立远视,而望幸焉”与“有不见者,三十六年”的悲苦命运形成鲜明的对比,给读者以巨大的心灵震撼,一句“有不见者,三十六年”饱含了真切地同情和深刻地揭露!

阅读下面所引《史记》中的一段文字,与本文第一段描写阿房宫的语句进行比较,看看两者在内容和表达上的异同点,体会赋文铺陈夸张的语言魅力。

先作前殿阿房,东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上可以坐万人,下可以建五丈旗。

周驰为阁道,自殿下直抵南山。

表南山之巅以为阙。

(《史记·秦始皇本纪》)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从描写的内容看:

两者同样突出阿房宫的雄伟,但《史记》主要是从整体上介绍说明,而《阿房宫赋》则是从不同的角度来突出宫殿的壮丽。

《阿房宫赋》首先写阿房宫的外在形势,“覆压三百余里”到“流入宫墙”,表现了阿房宫占地之广、楼阁之高、依山傍水的非凡气势。

接着写阿房宫的主体构筑:

“五步一楼”到“不知西东”,先写重楼叠阁、长廊高檐,细致精巧,不计其数;再以长桥如龙、复道似虹映衬宫宇之宏伟、楼阁之奇丽。

最后深入宫殿内部,写歌舞生活,这既是以歌舞之纷繁衬托宫殿之众多,又为下文写美女充盈宫室做铺垫。

(2)从描写的手法看:

《史记》平实记叙了阿房宫的基本情况,而《阿房宫赋》则运用了各种艺术手法再创了阿房宫的辉煌。

如“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用夸张的手法突出了宫殿的广与高,“长桥卧波”两句用比喻兼疑问的手法突出了长桥、复道的壮美,等等。

《阿房宫赋》的第一段文字,由远及近,由外及里,多角度、全方位地渲染了阿房宫,再加上大量对偶排比句式和夸张比喻手法的运用,使得阿房宫雄伟奇丽的盛态显出于读者眼前,这也体现了赋文善于铺陈的本色。

(3)两文的目的也不同:

《史记》是史书,重在历史事实的记述,所以语言平实;而《阿房宫赋》是文学创作,重在文学艺术的想象和夸张,而且作者借阿房宫来表现秦皇宫廷生活的奢侈,所以极尽赋体铺陈之能事来表现宫殿之壮丽。

铺 陈

《阿房宫赋》中的前半部分,由外到内,由建筑到人物,运用铺陈的手法,大笔墨地描写了秦始皇的荒淫生活。

首先,作者先描写阿房宫工程浩大,宏伟壮丽。

“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长虹卧波,未云何龙?

复道行空,不霁何虹?

”这字字句句,无一不表现了阿房宫的宏伟气势。

这是写“外”,主要描写楼台建筑,如此的建筑之内,人们的生活又是怎样的呢?

接着,文章自然而然地进入了第二个层次,描写阿房宫内的人物活动。

“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也;渭流涨腻,弃脂水也;烟斜雾横,焚椒兰也。

”如此奢华的生活,除了皇宫内的妃嫔媵嫱,又有何人能够享受得起呢?

然而,这些人也有自己的痛苦,她们“一肌一容,尽态极妍,缦立远视,而望幸焉。

有不见者,三十六年”。

通过这些描写,作者淋漓尽致地表现出了秦始皇时期奢靡、腐朽的宫廷生活。

技巧点拨

铺陈是辞赋的基本创作方法。

散布式、段落式、递进式、并列式为辞赋的四种铺陈方法。

1.散布式的铺陈方法是指把同一内容的诗句或诗节,散布在整篇作品中。

2.段落式的铺陈方法是指作品中用一个诗段或自然段落描绘某一个主题。

3.递进式的铺陈方法是指整篇作品或整个段落在铺陈时,采取层层递进、步步深入的描述方法,具有纵向性。

4.并列式的铺陈方法是指全篇作品或整个段落从各个不同的方位、方面进行描绘的方法,使描绘的对象具有横向性。

迁移运用

请运用铺陈的手法写一段精彩文字。

(不少于300字)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示例)郑屠右手拿刀,左手便要来揪鲁达;被这鲁提辖就势按住左手,赶将入去,望小腹上只一脚,腾地踢倒在当街上。

鲁达再入一步,踏住胸脯,提起那醋钵儿大小拳头,看着这郑屠道:

“洒家始投老种经略相公,做到关西五路廉访使,也不枉了叫做‘镇关西’!

你是个卖肉的操刀屠户,狗一般的人,也叫做‘镇关西’!

你如何强骗了金翠莲?

”扑的只一拳,正打在鼻子上,打得鲜血迸流,鼻子歪在半边,却便似开了个油酱铺,咸的、酸的、辣的一发都滚出来。

郑屠挣不起来,那把尖刀也丢在一边,口里只叫:

“打得好!

”鲁达骂道:

“直娘贼!

还敢应口!

”提起拳头来就眼眶际眉梢只一拳,打得眼棱缝裂,乌珠迸出,也似开了个彩帛铺,红的、黑的、紫的都绽将出来。

两边看的人惧怕鲁提辖,谁敢向前来劝。

郑屠当不过,讨饶。

鲁达喝道:

“咄!

你是个破落户!

若只和俺硬到底,洒家倒饶了你!

你如今对俺讨饶,洒家偏不饶你!

”又是一拳,太阳上正着,却似做了一个全堂水陆的道场,磬儿、钹儿、铙儿一齐响。

(《鲁提辖拳打镇关西》)

一、课本素材

点击文本

得人心者得天下

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运用示例

 

历史的“教训”告诉我们,大至一个朝代的政权,小至一个政府的官员,与人民群众的关系是否融洽和谐,能否得到人民的支持和拥护,是关系到自身生死存亡的重要因素。

甚至连帝王李世民也深谙“得人心者得天下,失人心者失天下”的道理,所以他说:

“天子者,有道则人推而为主,无道则人弃而不用,诚可畏也。

”现实的惨痛教训也同样验证了上述道理。

改革开放以来,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相继落水没顶的一批批贪官污吏,他们的蜕化变质和违法犯罪,多半都是从脱离人民开始的,直至走向人民的对立面,遭遇“覆舟”的灭顶之灾!

二、课外素材

陕西西安拟投资380亿元打造“新阿房宫”被紧急叫停

据报道,陕西西安拟投资380亿元打造“新阿房宫”,已被中央紧急叫停。

曾作为陕西省重点招商项目、投资两亿多元的阿房宫景区,在运营13年后将面临被拆除的命运,西安计划用规模更大、耗资更多的阿房宫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取而代之。

尽管具体的数额、投资的方式尚存争议,但与近年来的“古城再造”、“老火车站重建”、“潘金莲故居”等一样,劳民伤财,更破坏了历史文化内涵,为干部群众所普遍反感。

中央叫停重建阿房宫,相信这个决定会得到西安人民的支持,也会得到全国人民的支持。

380亿,在一个富裕起来的国家可能不算什么,但是,对于西安市来说可是个大数目,若胡乱挥霍,这便是最典型的“土豪”,便是心中没有装载百姓的庸官。

选材感言

 “新阿房宫”项目被叫停,这无疑是件大好事。

利用现代工艺和技术复建阿房宫,无论建得再怎么逼真、再如何精美,也只不过是一个“山寨”版的现代建筑,它与真正的阿房宫也没什么关系。

这一项目被紧急叫停,的确是明智之举。

执政者应该引以为戒,要将人民的钱用好,真正用在百姓身上,也许,这也是中央叫停“新阿房宫”项目的良苦用心。

千古咸阳

吕平虎

这就是咸阳,就是那个历史的咸阳。

一块砖、一片瓦、一棵树,甚至一个不起眼的土堡,都依附着历史的啸叫。

渭河的水裸露着断残的河床,有小鱼在浅水间跳跃嬉戏,莫非是姜太公漏钓的几尾,从封神的故事中衍生而来,莫非是从班固漏写的史书中悄然游来。

岸边荡漾着扑面的绿荷,我不敢极目远眺,我怕被马嵬驿杨贵妃的香风击伤,怕内心被投射在残水中散碎的阳光灼烫。

并非我多情,而是千古的咸阳总让我感动,总让我从历史的尽头翻检出无尽的悲伤来。

那个力主改革的商鞅被车裂的魂魄尚未散去;《吕氏春秋》是否还悬挂于咸阳的城门,“增删或改动一字者,重赏千金”的许诺是否还能兑现;焚烧的典籍不复存在,而坑杀的460余名方士和儒生的阴魂依然游走在咸阳的原畔;浅水原李世民是否还在和西秦做着殊死决战,昭仁寺刻立的石碑是否能慰藉亡灵的魂魄?

杜甫的咸阳桥是否还行走着从军的身影?

那爷娘相送抱拥哭喊的声音还撕扯着每个痛恨战争的良心。

我一直把咸阳作为雄性的象征,这是我对一个城市的感知。

尽管缔造千古帝都的秦始皇已经作古,但他的王气却始终盘桓于古都的上空,让一排排兵俑站立于长安的天空下,给世人昭示着一代帝王的威仪,就这样站立了2000多年,从黄土地深层站在了明晃晃的阳光下。

对当世的人们来说,这是一种震慑,对今人、乃至后世都是一种彻头彻尾的震撼。

咸阳的雄性是从他骨子里透出的阳刚。

这里的阳光灼灼,这里的汉子粗豪,就连这里的戏曲也是直楞楞的吼。

有朋友说:

江南的阴柔在戏曲上体现得太明白了。

他一直的阴柔、阴柔,阴柔得连小生也需要女人来扮演。

但在咸阳,它的朴拙、它的阳刚、它的粗犷也同样体现在戏曲上,那声似洪钟的老生也需要女人来唱。

同样是女人扮演着历史,一阴柔、一阳刚却如此泾渭分明。

当我打开咸阳的历史,一股荡气回肠的感觉便被定格在扑面而来的风里,它不是被风吹散,而是被风聚拢,打着旋儿抛撒在历史的天空,一任后世沉重得喘不过气来。

西楚霸王与刘邦攻城的盟约至今也没有生效,然而,背信与阴谋却是这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