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触网检修作业标准.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698594 上传时间:2023-02-22 格式:DOCX 页数:117 大小:498.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接触网检修作业标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7页
接触网检修作业标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7页
接触网检修作业标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7页
接触网检修作业标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7页
接触网检修作业标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接触网检修作业标准.docx

《接触网检修作业标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接触网检修作业标准.docx(1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接触网检修作业标准.docx

接触网检修作业标准

第一编接触网检修作业标准

1.承力索检修作业标准

2.接触线检修作业标准

3.支持装置检修作业标准

4.定位装置检修作业标准

5.吊弦检修作业标准

6.电连接检修作业标准

7.中心锚结检修作业标准

8.隔离开关检修作业标准

9.锚段关节检修作业标准

10.线岔检修作业标准

11.绝缘子检修作业标准

12.分段绝缘器检修作业标准

13.分相绝缘器检修作业标准

14.补偿装置检修作业标准

15.软横跨检修作业标准

16.硬横跨检修作业标准

17.避雷器检修作业标准

18.附加导线检修作业标准

19.支柱、基础及下锚拉线检修作业标准

20.吸上线检修作业标准

21.接地装置检修作业标

第一编、接触网检修作业标准

1.承力索检修作业标准

一、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接触网承力索的检修周期、质量标准、准备工作、检修步骤、处理方法、注意事项、附件等内容。

适用于朔黄铁路原平分公司接触网承力索的检修。

二、编制依据《接触网安全工作规程》和《接触网运行检修规程》铁运[2007]69号文、铁道部经济规划研究院铁路工程施工技术指南TZ10208-2008、朔黄铁路发展有限责任公司企业标准。

三、准备工作

1.安全防护:

计划申报、工作票签发与审核、预想会、停电作业、作业结束等工作及安全措施,执行朔黄铁路《接触网停电作业标准》;“V'型天窗作业时注意与相邻带电线路距

离,并做好行车防护防护。

2.人员组织:

操作人员2〜3人。

作业监护、行车防护、接挂地线、地面辅助人员由工作领导人在单次作业中进行安排。

3.工、机具:

力矩扳手、紧线器、钢丝套、滑轮组、大绳、橡胶锤(木锤)、温度计、

手扳葫芦、钢锯(断线钳)、平挫、砂纸、安全用具、防护用具等。

(根据检修项目需要携带相应工、机具)。

4.材料:

吊弦和吊弦线夹、①4.0镀锌铁线、①1.6绑扎线、钢线卡子、示温片、黄油、

补强线索、承力索接头线夹、预绞式接续条、电联结线、电联结线夹等。

(根据检修项目需

要携带相应材料)。

5.技术资料:

接触网平面布置图。

四、质量标准

1.承力索的材质与截面须满足下列要求:

容许载流量大于该区段的最大电流,机械强度

安全系数符合规定。

2.承力索的张力和弛度符合安装曲线的规定。

弛度允许误差:

全补偿链悬挂为10%,弛

度误差不足15mm者按15mm掌握。

3.承力索位置

标准值:

承力索在直线区段应位于线路中心线的正上方,在曲线地段承力索与接触线之间连线应垂直于轨面连线。

安全值:

直线区段允许误差150mm曲线地段允许向曲线内侧偏移100mm

限界值:

标准值±200mm。

4.承力索的磨耗和损伤按下列规定整修或更换:

(1)承力索损伤后不能满足该线通过的最大电流时,若系局部磨耗和损伤,可以加电气补强线;若系普遍磨耗和损伤则应更换。

(2)承力索损伤后不能满足规定的机械强度时,若系局部磨耗和损伤,可以加补强线或切除损坏部分重新接续;若系普遍磨耗和损伤则应更换。

(3)承力索用钢芯铝绞线或铝包钢绞线时,其钢芯若断股,必须切断重新接续。

5.一个锚段内承力索接头、补强和断股的总数量应符合规定(不包括分段、分相和下锚接头):

(1)锚段长度在800m及以下时,安全值:

不超过4个;锚段长度超过800m时,,安全值:

不超过5个。

(2)接头距悬挂点应不小于2m,同一跨距内不允许有两个接头。

6.当用楔形线夹联结或固定各种线、索时,线、索的回头长度应为300~500mm并用绑

扎线扎紧。

一处绑扎时,绑扎宽度为100mm左右,两处绑扎时每处绑扎宽度不得小于20mm

7.使用钢线卡子进行补强线与被补强的承力索固定时,断股两侧的钢线卡子各安装3

个,且为两正一反或两反一正,严禁同侧的三个钢线卡子同方向安装;钢线卡子间距100mm,留头100mm留头中间用铝绑线绑扎20mm

五、步骤方法

1.检查内容

(1)用接触网DJJ激光测量仪(或测杆),测出定位处承力索相对于线路中心的偏移值。

仪器操作,见激光测量仪(测杆)操作手册。

(2)确认半斜链型悬挂,直线区段承力索是否位于线路中心的正上方;直链型悬挂,是否位于接触线正上方。

曲线区段承力索与接触线之间的连线是否垂直于轨面连线。

(3)磨耗及损伤程度:

检查承力索有无断股、损伤情况。

(4)锈蚀、腐蚀情况:

检查承力索及联结部件有无锈蚀、腐蚀现象。

(5)用力矩扳手对各部件螺栓按标准力矩进行紧固。

2.承力索位置超标调整

(1)腕臂柱处:

根据测量值、确定承力索调整量、在平腕臂上做好标识,通过调整承力索座位置,使承力索位置达标。

具体调整方法如下:

1直线处,作业人员将承力索从承力索座内抬出,移动承力索座到规定位置,再将承力

索放入承力索座线槽中,紧固好。

2曲线外侧区段时,在支柱上底座处搭0.75T手扳葫芦拉住承力索,紧手扳葫芦,使腕臂不受力;将承力索从承力索座内抬出,移动承力索座到规定位置、紧固好;松手扳葫芦,再将承力索放入承力索座线槽中,紧固好。

3曲线内侧时,先摘除腕臂管帽,在腕臂管插入一根带两个定位环的1米长定位管,

调整定位管的外露长度,在定位管上搭0.75T手扳葫芦拉住承力索;紧手扳葫芦使腕臂不受力后从承力索座内抬出承力索,移动承力索座到规定位置、紧固好;松手扳葫,再将承力索放入承力索座线槽中,紧固好。

最后拆除手扳葫芦、插管。

(2)软横跨处:

根据测量值、确定承力索调整量、在上部固定绳上做好标识,松开斜拉线,通过调整上部固定绳上的定位环线夹,使承力索水平投影相对于接触线偏移达标。

在曲线处调整定位环线夹时,先在上部固定绳上相邻的定位环处或在支柱上搭0.75T

手扳葫芦,使承力索卸载,然后再移动定位环线夹。

(3)在线岔、关节处调整时,要综合考虑相关的参数。

3.平腕臂悬挂点的检查调整

(1)平腕臂采用双槽承力索支承线夹(承力索支座)时,承力索应统一安装在支承线夹转角内侧的线槽中,另一线槽内安装同规格承力索线材。

(2)对于转换柱、道岔柱等非水平安装的抬高支腕臂承力索的安装,在支承(支撑)线

夹内安装长度约为800mm勺同规格承力索线材,其两端采用与线材规格线夹与承力索并沟联结。

以后如有辅助线及承力索为铜及铜合金材质时,在线槽内安装均应安装同规格的铜衬垫。

4.承力索磨耗及损伤超限整修

承力索用钢芯铝绞线或铝包钢绞线时断股数达到总股数的20%及以下(如19股时断1-3

股),用同型号、同材质的承力索对断股处进行补强处理。

钢芯断1股及以上时,应截断重

作接头。

5.采用锥套式承力索接头线夹作接头(如图1所示)

(1)旋开线夹:

对接头线夹规格型号及外观进行检查,确认与承力索型号一致,无裂纹

和损伤,旋开接头线夹取出线夹内的楔子。

(2)穿线:

将接头的承力索端部绑扎后剪成齐头,用钢锉锉平,达到光滑无毛刺;将左右两螺纹大楔套分别套入两边的承力索端头上。

用木锤轻轻垂直敲打楔套,使承力索端头向

线夹内穿绞线端部绑扎线随之向上移动,留在线夹外面。

图1铜承力素接头示意團

(3)穿楔子:

当承力索端头外露时,绞线外层自动松股散开,然后把楔子穿进承力索绞线的芯线股上去。

同时将绞线外层的每股线自然、均匀分布在内楔子四周表面上;两手配合,

一手向外拉承力索,一手顶紧大楔子,使内小楔子平端部外露于绞线端部2mm

(4)紧固:

两人配合把左、右两楔套对准线夹本体,先用手把住左、右两楔套,旋转线夹本体逐渐旋进线夹本体,直至用手旋不动为止。

用三把450mm扳手,二把分别卡住接头线夹的左、右螺纹楔套六棱上,另一把扳手卡住线夹本体,两边扳手不动,中间扳手旋转紧固;用力矩扳手复合紧固力矩,使达到标准要求力矩。

(5)接头完毕,拆除留在楔套外边绞线上绑扎线。

6.采用2套双耳楔型线夹进行接头(如图2所示)

(1)在断股处两侧各2m的位置安装紧线器,挂好手扳葫芦紧线使承力索卸载。

将断股

的承力索断点两侧绑扎后从断点处剪断。

(2)制作回头。

回头长度约500mm回头的绑扎长度为100土10mm露头20mm

(3)联结770型双环杆,拆除手扳葫芦和紧线器。

(4)安装短接电联结。

(5)检查两侧吊弦偏移,不符合要求时要按标准进行适当调整。

六、安全措施

1.检修承力索的作业过程中不得踩接触线,使用作业车时不应顶接触线。

2•作业人员不应位于线索受力方向的反侧;在曲线区段进行接触悬挂的调整时,要有防

止线索滑跑的保护措施。

3•做接头时,紧线后一定要确认手板葫芦和紧线器工作状态;接头完成后,要认真检查

线夹安装正确并牢固可靠后,方可松动手板葫芦;松动手板葫芦时,要缓慢进行,不得发生

冲击。

在松动手板葫芦的同时要注意观察线夹状态,发现异常立即停止工作并进行处理。

4.锯断断开承力索时,辅助人员一定要扶住线索,防止线断时弹起伤人。

5•做接头紧线过程中,要注意检查中心锚结和补偿器状态。

2.接触线检修作业标准

、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接触网接触线的检修周期、质量标准、准备工作、检修步骤、处理方法、注意事项、附件等内容。

适用于朔黄铁路原平分公司接触网接触线的检修。

二、编制依据《接触网安全工作规程》和《接触网运行检修规程》铁运[2007]69号文、铁道部经济规划研究院铁路工程施工技术指南TZ10208-2008、朔黄铁路发展有限责任公司企业标准。

三、准备工作

1.安全防护:

计划申报、工作票签发与审核、预想会、停电作业、作业结束等工作及安全措施,执行朔黄铁路《接触网停电作业标准》;“V'型天窗作业时注意与相邻带电线路距

离,并做好行车防护防护。

2.人员组织:

操作人员2〜3人。

作业监护、行车防护、接挂地线、地面辅助人员由工作领导人在单次作业中进行安排。

3.工机具:

作业车(梯车)、手扳葫芦、紧线器、煨弯器、导线整弯器、温度计、手锤、橡胶锤、木板、平锉、断线钳、钢锯、接触线正面器、滑轮组、钢卷尺、绝缘测杆(激光测量仪)、力矩扳手、个人工具、安全用具、防护用具等。

注:

准备测量磨耗,则工具中还应包括千分尺或游标卡尺。

4.材料:

接触线接头线夹、吊弦线夹、$4.0mm铁线、0#砂纸、锯条、黄油等。

5.技术资料:

接触网平面布置图、导线磨耗换算表。

四、质量标准

1.接触线磨耗或损伤

接触线使用张力为14.7KN及以下时局部磨耗或损伤大于20%时做接头;接触线张力大于14.7KN时,接触线允许工作张力不应超过其最小拉断力的65%,并考虑接触线因其它因

素引起的折减系数,否则应切断做接头。

2.接触线接头

(1)接头线夹底面两接触线间隙不大于1mm并且过渡平滑无毛刺;接触线接头线夹带

牙的一侧卡进接触线本线线槽内,螺栓紧固顺序为由内而外,两边对称紧固。

(2)接触线接头、补强处过渡平滑,该处接触线高度不应低于相邻吊弦点,允许高于相邻吊弦点0-10mm,必要时加装吊弦。

(3)接头距悬挂点应不小于2m,同一跨距内不允许有两个接头。

接触线接头处应平滑,不打弓,螺栓紧固,扭矩符合规定。

3.接触线高度

标准值:

区段的设计采用值;安全值:

标准值±100mm;

限界值:

小于6500mm;大于5330mm

当隧道间距不大于1000m时,隧道内、外的接触线可取同一高度。

4.接触线坡度(工作支)

标准值:

w3%。

;安全值:

w5%o;限界值:

w8%o

定位点两侧第一根吊弦处接触线高度应相等,相对该定位点的接触线高度允许误差土10mm但不得出现V字型。

5.接触线偏角(水平面内改变方向)

标准值:

w6°;安全值:

w12°;限界值:

同安全值。

6.接触线硬点、弓网接触力的技术要求

(1)接触线平顺性指标,见表1。

表1接触线平顺性指标

序号

项目

1类

2类

3类

1

硬点(g)

30

40

50

2

一跨内接触线咼差(mm)

-

150

200「

(2)弓网受流性能指标,见表2。

表2弓网受流性能指标

序号

项目

1级线路

2级线路

1

弓网接触力

>200N或V40N

>250N或w0N

2

离线

参考项目、不作评估

7.接触线的磨耗和损伤按下列规定整修或更换:

(1)接触线磨耗和损伤后不能满足该线通过的最大电流时,若系局部磨耗和损伤,可以加电气补强线;若系普遍磨耗和损伤则应更换。

(2)接触线磨耗和损伤后不能满足规定的机械强度时,若系局部磨耗和损伤,可以加补强线或切除损坏部分重新接续;若系普遍磨耗和损伤则应更换。

(3)接触线接头、补强处过渡应平滑。

该处接触线高度不应低于相邻吊弦点,允许高于相邻吊弦点0-10mm,必要时加装吊弦。

(4)内包钢式钢铝接触线磨耗查阅,见表3。

表3内包钢式钢铝接触线磨耗表

导线型号

磨耗量

(毫米)

钢截面(平方毫米)

铝截面(平方毫米)

总截面(平方毫米)

综合拉断力

KN

GLCN250

0

62

188

250

不小于54

1

62

178.8

240.8

55.2

2

62

167.3

229.3

54.3

3

56

160.5

216.5

49.8

5.9

34.5

134.7

169.2

33.5

GLCN195

0

55

140

195

不小于48

1

55

131.8

186.8

46.8

2

52.4

123.8

176.2

44.5

3

46.4

117.6

164

40.1

4

39.6

110.2

149.8

34.9

5I32.3101.813429.4

内包钢式钢铝接触线的磨耗说明:

1磨耗量:

磨耗量(也叫磨损量)是指由接触线底部平行向上磨耗的量。

磨耗量为0

时,其数值为标准值。

2GLCN250导线的综合拉断力W49.05KN,GLCN195导线的综合拉断力W32.68KN时,必须更换导线。

8.一个锚段内接触线接头的总数量应符合规定(不包括分段、分相和下锚接头):

(1)接触线:

锚段长度在800m及以下时,安全值:

不超过3个;锚段长度超过800m时,安全值:

不超过4个。

(2)接头距悬挂点应不小于2m,同一跨距内不允许有两个接头。

9.钢铝接触线的钢铝结合应良好,不得开裂。

10.接触线接头、分段和分相绝缘器、线夹等零部件应保证平滑过渡,其对受电弓和垂

直冲击力应小于30g;水平冲击力应小于40g。

五、检修步骤及处理方法

1.使用接触网多功能激光测量仪测量接触线高度、坡度、弛度

⑴接触线高度的测量:

轻轻的按一下主机上的测量按钮,即可在主机液晶显示屏上读出接触线高度。

(2)坡度测量:

测量相临悬挂点(定位点或吊弦悬挂点)的接触线高度和水平间距,并按如下公式进行计算。

P=(H1—H2)/LX1000%。

(单位为mm

H:

第一测量点的接触线高度

H2:

第二测量点的接触线高度

L:

两测量点水平间距

(3)驰度测量:

测量相关参数并按下例公式计算。

fx=(Hl+H2)/2-Hmin

fin:

本跨距内最小接触线高度

2.检查接触导线

(1)接触线接触面是否有麻面、硬弯、扭面。

(2)测量接触线磨耗、损伤。

用游标卡尺测量接触线磨耗和损伤数据,并换算成磨耗面积,根据面积采取措施。

(3)检查接触线既有接头线夹。

接头线夹是否裂纹,螺栓是否松动、锈蚀,接头过渡是否平滑,两接触线缝隙是否过大。

3.调整接触线高度、坡度、弛度

根据实测值和设计值计算需要调整量,确定调整范围,调整相关吊弦,使之达标;如调

节吊弦不能满足要求,对其进行更换。

具体方法见《吊弦检修工艺》。

4.对接触线本身缺陷的修整

(1)接触线接触面有麻点:

用平锉和砂纸进行打磨,直至平滑。

(2)接触线弯曲:

用直弯器(五轮校直器)进行直弯。

(3)接触线局部变形:

用局部校直机进行整正,如不能校直,切断接触线做接头。

(4)接触线扭面、偏斜、偏磨:

用扭面器扭面,步骤如下:

1用一个扭面器首先卡在接触线偏磨起始位置;用另一个扭面器卡在偏磨接触线偏磨面上距第一个扭面器200〜300mm处;

2将第一个扭面器固定不动,根据接触线偏磨方向和程度旋转另一扭面器180°左右;

3松开两个扭面器使接触线处于无外力状态,观察接触线线面情况(如果一次调整不到

位,重复步骤②直至接触线面符合要求为止);

4对接触线偏磨的另一端采取同样方法进行校正。

(5)接触线磨耗、损伤

1局部磨耗和损伤,可加补强线或切除损坏部分重新接续。

局部接触线磨耗、损伤面积w20%,若只发生在一点,在此处加一个导线接头线夹进行补强;若磨耗损伤为一个范围,在磨耗、损伤范围外两端用两个接头线夹及同材质副线进行加强。

2局部接触线磨耗、损伤面积》20%,将磨耗处导线切除,重新接续。

3普遍磨耗超标:

更换整锚段导线。

(6)接头线夹

1接头线夹裂纹:

更换接头线夹:

用紧线器、手板葫芦联结两侧接触线使线夹不受力,拆下旧线夹,换上新接头线夹。

2如螺栓松动则按照标准力矩重新紧固。

锈蚀:

更换同型号新螺栓,更换时必须用紧线

器和手板葫芦联结两侧接触线。

3接头过渡不平滑:

用平锉、砂纸对不平滑处打磨。

4两接触线缝隙过大:

用紧线器、手板葫芦联结两侧接触线使线夹不受力,松开接头线夹螺栓,对缝隙进行调整。

如果因为两接头断面不平滑导致缝隙不能缩小,则重新接头。

5接头线夹处高度低于相邻吊弦点:

调整两侧相邻吊弦,必要时加装吊弦。

5.接触线磨耗测量

(1)测量区段选择:

全面测量:

按锚段顺序测量正线(上、下行)和侧线;局部磨耗测量:

曲线部分、分段绝缘器、分相绝缘器、导线接头线夹处、线岔、跨中等;电力机车起动处,上、下坡处,进出隧道口及出站处等接触线存在硬点的处所。

(2)具体测量部位:

各种线夹10mm处(包括导线接头线夹,定位线夹等);分段绝缘器,分相绝缘器的接头线夹夹板两侧10mm处;线岔定位线夹两侧10mm处。

(3)测量方法

用千分尺测量接触线残存高度,精度为0.01mm,见图3。

磨耗测量的操作程序如下:

1检查千分尺状态是否良好(当小砧和测微螺杆并拢时,可动刻度的零点应与固定刻度的零点重合);

2调整旋钮旋出测微螺杆,将小砧和测微螺杆的面与接触线上下面接触,调整微调旋钮,直至接触良好,锁闭后将千分尺取下;

3

五、接触线接头的制作步骤及方法

1.在接触线需做接头处两端各1m处安装接触线紧线器,挂上手搬葫芦紧线使接触线卸

载,如图4。

2.用钢锯将接触线缺陷或磨耗超限的部分锯掉,接触线的锯断面应整齐。

对两个端头打

磨后紧线至两接触线头对接时做接头。

4读数。

在读数时要注意固定刻度尺上表示半毫米的刻度是否已经露出,

图4接触导线做接头示意

3.检查接触线接头安装牢固可靠后,缓慢松开手搬葫芦,确认接触线接头牢靠后,拆除

手搬葫芦。

4.安装吊弦,调整定位及拉出值符合标准,并在接头处安装一组门型电转接,使接头部位主导电回路载流良好,接头比两端定位略高20—30mm(0一10mm),检查中锚、锚段关节状态。

并用测量仪测量接头处及定位点、中锚等达到技术标准。

5.GLCN250型接触线接头线夹安装方法

(1)在两断头处,分别用钢卷尺从端部量出90mm距离并做标记。

分别将两根接触线端头

90mm长的铝包层剥去,露出钢芯,但不允许伤及钢芯。

在距端头约70mm处将钢芯弯曲90°,

半径R10〜15,弯曲时梯形钢芯的小端面朝外。

(2)将弯曲后的两根接触线端头分别夹入线夹内,两线中心距36mm预紧螺栓。

(3)先将不锈钢垫圈穿入钢芯,靠紧夹板;再将楔套及小楔子依次套入剥去铝包层的钢

芯。

锥套紧靠垫圈,将楔子下推与锥套轴向压紧,用手锤将楔子楔紧;钢芯端头应高于楔子

大头端面2〜3mm多余部分裁剪掉。

(4)旋紧压盖。

用力矩扳手交替紧固螺母,紧固力矩为120N.m。

零件受载荷后,再次紧

固螺母、压盖,达到紧固要求。

(5)安装形式如图5。

图5接触线接头线夹安装图

六、安全措施

1.使用量具的注意事项:

(1)测量前应把量具的测量面和零件的表面都揩干净,以免因有脏物存在而影响测量精

度。

不要用精密量具如游标卡尺、百(千)分尺等,去测量锻件毛坏(刺),或带有研磨剂

的表面,这样易使测量面很快磨损而失去精度。

(2)量具在作用过程中,不要和工具、刀具(如锉刀、锤子、钻头等)堆放在一起,以

免碰伤量具,也不要随便放在容易掉下的地方。

尤其是游标卡尺,应平放在专用盒子里,以

免使尺身变形。

(3)量具是测量工具,绝不能作为其它工具的代用品。

(4)使用前应先检查量具的零位是否正确。

(5)使用百分尺时,测量开始时,可转动活动套管,当测量面接近被测工件时,应转动棘轮,直到棘轮发出吱吱声为止,且用力不得过猛。

2.检修过程中的安全措施

(1)零件上所有配件的型号标记应相同;零件型号与所用线型应相符;安装过程中严禁使用铁器或手锤击打零件。

(2)调整导高时作业过程中不应踩接触线,使用作业车时不应顶接触线。

(3)作业人员不应位于线索受力方向的反侧;在曲线区段进行接触悬挂的调整时,要有防止线索滑跑的保护措施。

(4)接触线做接头时,接触线接头完成后,要保证接头线夹不偏斜,并用正弯器消除紧

线工具造成的硬点。

(5)做接头时,紧线后一定要确认手板葫芦和紧线器工作状态;接头完成后,要认真检

查线夹安装正确并牢固可靠后,方可松动手板葫芦;松动手板葫芦时,要缓慢进行,不得发

生冲击。

在松动手板葫芦的同时要注意观察线夹状态,发现异常立即停止工作并进行处理。

(6)锯断接触线时,辅助人员一定要扶住线索,防止线断时弹起伤人。

(7)做接头紧线过程中,要注意检查中心锚结和补偿器状态。

(8)多螺栓紧固时应注意交替紧固,受力均匀,紧固过程中不能咬扣。

(9)作业过程中要严格复核受电弓动态包络线。

3.受电弓动态包络线说明见图6。

3.支持装置检修作业标准

一、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接触网支持装置的检修周期、质量标准、准备工作、检修步骤、处理方法、注意事项、附件等内容。

适用于朔黄铁路原平分公司接触网支持装置的检修。

二、编制依据《接触网安全工作规程》和《接触网运行检修规程》铁运[2007]69号文、铁道部经济规划研究院铁路工程施工技术指南TZ10208-2008、朔黄铁路发展有限责任公司企业标准。

三、准备工作

1.安全防护:

计划申报、工作票签发与审核、预想会、停电作业、作业结束等工作及安全措施,执行朔黄铁路《接触网停电作业标准》;“V'型天窗作业时注意与相邻带电线路距

离,并做好行车防护防护。

2.人员组织:

操作人员2〜3人。

作业监护、行车防护、接挂地线、地面辅助人员由工作领导人在单次作业中进行安排。

3.工、机具:

作业车(或车梯)、水平尺、力矩扳手、钢丝套、滑轮组、滑轮、大绳、橡胶锤(或木锤)、温度计、安全工具、防护用具等。

(根据检修项目需要携带相应工、机具)。

4.材料:

套管双耳、承力索座(钩头鞍子)、定位环、管帽、平腕臂、斜腕臂等。

(根据检修项目需要携带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理化生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