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咕咚》精选教案部编版2.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695965 上传时间:2023-02-22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4.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咕咚》精选教案部编版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咕咚》精选教案部编版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咕咚》精选教案部编版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咕咚》精选教案部编版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咕咚》精选教案部编版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咕咚》精选教案部编版2.docx

《《咕咚》精选教案部编版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咕咚》精选教案部编版2.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咕咚》精选教案部编版2.docx

《咕咚》精选教案部编版2

《咕咚》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部编本人民教育出版社,一年级下册第八单元20课

【教学目标】

1、认识“咕、咚”等12个生字;会写“吓、怕”等7个字。

2、通过图画、形声字或联系上下文的方式猜字、认字,把故事读正确、读流利。

3、借助连环画课文特点,读懂故事内容;能根据课后问题找出相关信息进行推断

4、初步懂得遇事要学会思考,不盲目跟从

【教学重难点】

借助图画、形声字特点、联系上下文等方式猜字、认字;能根据课文内容作简单推断。

【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板贴、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我们生活的大自然非常奇妙,土里能长出嫩芽,花朵会散发清香……瞧,它还会发出各种声音呢!

风声,谁来模拟一下风声?

雨声,谁来?

2、湖边种着一棵木瓜树,又香又甜的木瓜熟了,一阵风吹来,(咕咚)这两个字怎么读?

你是怎么认识它们的?

看,我们用形声字的方法猜出了“咕咚”两个字的读音,这种方法叫猜读。

板书猜读。

3、我们来学习第20课咕咚,板书课题,齐读。

二、猜读生字,识学字词

导言:

就是这个声音曾经吓跑了森林里的好多动物呢!

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请大家轻轻翻开课本先看图,这是一篇连环画课文,每幅图都有相照应的段落。

谁还发现了这篇课文与我们学过的课文有什么不同?

遇到不认识的字又没有拼音的帮忙怎么办?

(我们可以用到上册《小蜗牛》一课学的猜读,通过看图读句子、观察字形去猜一猜生字的读音),现在请同学们自己读课文,要是遇到不认识的字圈出来,然后想办法认识它,谁完成了就用端正的坐姿告诉老师。

各自读课文。

(一)它讲了一个有趣的故事,谁来接着讲,睢!

出示句子:

木瓜熟了,一个木瓜从高高的树上掉进湖里。

1、出示生字卡片:

熟,偏旁是什么?

和什么有关?

在古代“熟”是指用火把东西煮熟,这是果实成熟,你还知道什么熟了?

你还知道哪些四点底的字。

2、掉:

怎么记住它?

组词

(二)谁来接着讲?

出示第2自然段,指名读

出示:

、吓人、拦住、领着。

(自读,指名读)

1、出示词卡:

吓。

谁来说说怎么认识这个字?

(一个字可以用不同的识记方法)

(三)接下来发生了什么呢?

谁来接着讲?

指导名读第3、4自然段。

1、看图猜读生字“鹿”

2、“逃”这个字怎么读?

这个字跟我们以前学过的三个字长得非常像,看看老师找出了谁?

(跳用什么跳?

)、(挑用什么挑?

)、(桃子长在哪?

)睢!

我们的汉字多有趣呀!

哪个小魔术师把这三个字换成“逃”?

(四)故事接着讲,我请两个同学合作读第5自然段

1、“野”这个红色的字读?

卡片,除了野牛还有什么野什么?

组词

2、“拦”怎么记住它?

(不同的字可以用不同的识字方法)

3、“象”看课件,最早的甲骨文是我们的祖先照着大象的样子画出来的,这是它的鼻子,这是它的身体,后来又历经了金文、小篆,最后是我们所学的楷书。

(1)、指导书写象

生观察字形(中间是个扁口,位于横中线的上方,第六笔撇是从扁口中穿过,三撇距离要均匀,中间一撇最短,弯钩的运笔在竖中线上,小象要站穏,弯钩很重要!

(2)、评价:

书写工整规范

卷面干净整洁

占格位置准确

(五)接着讲故事吧!

领,组词说一句话

总结:

看这些字都是形声字,以后遇到这样的形声字我们可以根据偏旁猜猜它的意思。

让我们再来读好它们。

三、借助插图学习课文

1、哪个小动物听到了“咕咚”声?

兔子听到咕咚声怎么做的?

出示句子:

兔子吓了一跳,拔腿就跑。

兔子一边跑一边叫:

“不好了,‘咕咚’可怕极了!

”(谁来读这个句子)

(1)“拔腿就跑”是什么意思?

(出示图片)谁来看图给大家说说。

(动作迅速,跑的很快)找学生演示动作。

(2)兔子为什么拔腿就跑?

(内心害怕慌张)

谁来当这只受了惊吓的小兔子,读读这两句话。

注意后面有叹号,我们应该重读这句话,谁再来当这只小兔子,读出心里的害怕慌张。

我们一起来当这只小兔子,齐读。

3、小猴子、狐狸、山羊、小鹿大象听到兔子的叫喊声,他们是怎么做的?

请大家看看第二幅图画,再读一读2-4段画出描写他们的句子。

(1)出示句子:

谁来读描写小猴子的句子?

小猴子一听就跟着跑起来,他自己有没有思考一下,兔子说的是真的吗?

(没有)所以他也跟着兔子大叫起来。

猴子的心情怎样?

(害怕)谁来当这只害怕的小猴子?

读一读猴子的话。

(太吓人了,听了你的朗读我心里也害怕了,听了你的朗读我都要跟着你跑了)

(2)狐狸、山羊、小鹿、听到叫声又是什么样?

会说什么呢?

看!

大象跟着小鹿,小鹿跟着山羊,山羊跟着狐狸…这就是(一个跟着一个)

谁来读这个句子:

狐狸呀,山羊啊,小鹿哇,一个跟着一个

跑起来。

大伙一边跑一边叫“快逃命啊,咕咚来了!

(3)出示词卡:

逃命,怎么记住这两个字?

从这两个字中你体会到小动物们内心什么感受?

(你能读出他们内心的害怕慌张吗),齐读。

咕咚声让大家都很害怕。

(4)咱们再来看小动物们的叫喊。

后面都有什么标点符号?

(说明小动物们都受到了惊吓,慌慌张张的逃跑)哪位同学来读一读这三句话。

“不好了,‘咕咚’可怕极了!

“不好啦,不好啦,‘咕咚’来了,大家快跑哇!

“快逃命啊,咕咚来了!

(5)下面女同学当兔子,男同学当猴子,剩下的这句话大家一块读。

老师做旁白。

过渡:

就这样很平常的咕咚声,被动物们越传越厉害,直到遇见了野牛。

4、野牛是怎么做的?

(1)出示:

野牛拦住大象,问:

“‘咕咚’在哪里,你看见了?

”大象说:

“没看见,大伙都说‘咕咚’来了。

”谁来读?

出示词卡:

野。

这个字还能组什么词?

点红:

拦住,谁来做这个动作?

做动作读词语。

(拦住指伸出手臂阻挡)

(2)现在老师要采访一下这三个动物。

随机找三位同学问。

师:

咕咚在哪里,你看见了?

大家都说没看见,那最后我来问问兔子吧,谁来当兔子回答我。

你觉得野牛是个怎样的小动物?

(很冷静)

5、让我们跟着兔子一块去看看这吓人的“咕咚”吧。

谁来读最后两段。

6、知道了真相以后,大伙为什么笑了?

学完这篇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遇事会思考,不盲从)

小结:

你看,兔子没弄清楚咕咚是什么撒腿就跑,猴子、山羊、小鹿、大象也没看见,只是听虽人喊也跟着跑起来,结果呢?

唉!

嘘惊一场,我们以后遇到事情我们要独立思考,在学习上也要独立思考,不能只听别人说。

7、出示儿歌,齐读。

四、总结拓展,推荐书目。

出示图片,总结:

孩子们这篇课文还是一个民间故事,像这样的民间故事在这本书里还有很多,感兴趣的同学课下可以自己读一读。

《咕咚》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咕、咚”等12个生字;会写“象”这个字。

2.通过图画、形声字或联系上下文等方式猜字、认字,把故事读正确、读流利。

3.借助连环画课文特点,读懂故事内容。

4.会借助图片简单复述故事。

教学重点:

借助图画、形声字或联系上下文等方式猜字、认字。

教学难点:

读懂课文内容,会复述故事。

教学过程:

一、吸引学生,揭示课题。

1、课件播放多种声音,让学生听听是什么声音,然后出示相应图片。

2、出示课题:

20咕咚师领读两遍。

3、师:

咕咚,这是一个成熟的木瓜掉进湖里发出的声音,就是这声音,曾经吓跑过许多种动物呢。

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让我们一起去听一个有趣的故事。

故事的名字就叫《咕咚》。

二、听故事,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1、边听故事边在课文中标注自然段序号,并圈出故事中出现的动物名称。

2、填空,检查反馈。

全文共有()个自然段,讲了()听到“咕咚”的声音,没有弄明白,拔腿就跑,后来()、()、()、()()也跟着跑,只有()没有跟着跑。

帮助大伙弄清了真相的故事。

三、自读课文,学习生字。

1、自由读课文,借助图画、形声字或联系上下文等方式来猜认你不熟悉的字。

2、多媒体出示生字。

(1)出示:

咕咚拦吓领

先认咕咚,分析字的特点,再指导学生利用形声字的特点来认其他字。

(2)出示:

鹿象

师:

这两个可不是形声字,你能借助图片,猜出它们的读音吗?

指名领读

(3)出示:

掉逃

师:

你们还能借助图片,看清图意,猜出这两个字的读音吗?

(4)出示:

命熟野(带拼音)

师:

你能借助拼音读准这些字吗?

读准字音后生领读并对应出示伞、热、也,进行对比记忆。

3.摘苹果认字游戏。

(苹果上写了生字,认对了,苹果就会掉下来。

师:

我们来开火车读,如果他读对了,大家跟着读三遍,如果读错了,大家帮他纠正过来,他要跟大家读三遍。

听明白了吗?

(开两三组火车。

师:

你们的火车开得是又快又稳,真是太厉害了!

更大的挑战在后面呢。

4、指导书写“象”。

(1)出示田字格中的“象”;

(2)边电脑书写笔顺边跟着书空;

(3)师范写(提醒:

以竖中线为中心,起笔撇写在竖中线的左边一点,第二笔横撇,“口”字写得扁一点,第六笔撇从扁口中斜出,下部三个撇有长短,间距要匀称,最后一笔捺要舒展。

(4)生描一个,写两个。

(5)展示两个书写优秀的。

四、学习课文。

师:

看到同学们表现这么棒,小兔子都迫不及待地想跟你们交朋友呢。

瞧!

它来啦!

(粘贴:

兔子图片)它要邀请我们上它的森林王国去玩,想去吗?

那就让我们随着兔子一起走进森林王国看看吧!

不巧,刚到湖边,就有一个成熟的木瓜掉进湖里。

咕咚!

听到这声音,胆小的兔子吓得——

(一)

1、出示:

“拔腿就跑”

请一生表演动作,理解“拔腿就跑”。

2、出示:

“不好啦,‘咕咚’可怕极了!

3、听录音,指导朗读。

(害怕、紧张)

(二)

出示小猴子反应的段落。

(小猴子一听,就跟着跑起来。

……)随机贴:

猴子

指导朗读:

“不好啦,不好啦,‘咕咚’来了,大家快跑哇!

师:

小猴子的叫声震动了整个森林,狐狸呀,山羊啊,小鹿哇(随机贴图:

狐狸山羊小鹿)都听到了它的叫声,看看它们的反应。

(三)出示:

第四自然段(这下可热闹了。

……)

反复引读“快逃命啊,‘咕咚’来了!

师:

这是太可怕了,就连这么庞大威武的大象看见了,也跟着跑起来。

(随机粘贴:

大象)

(四)出示:

“不好啦,‘咕咚’可怕极了!

“不好啦,不好啦,‘咕咚’来了,大家快跑哇!

“快逃命啊,‘咕咚’来了!

1、师引读:

看来这话是越传越严重,兔子只认为咕咚很可怕,于是就叫————————;猴子却认为咕咚已经追来了,于是大叫——————;到了大伙这就认为咕咚要吃它们了,于是喊—————————。

2、指导学生对比分角色朗读。

(五)表演读

请学生带头饰上台加动作表演读。

(六)师小结:

就这样,很平常的“咕咚”声,由于动物们的误解、误传,它成了可怕的怪物,吓坏了森林中的许多动物,他们一个跟着一个跑起来,就连大象这么庞大的动物也跟着跑起来,只有谁没有跑?

(随机贴野牛)它是怎么做的?

这个故事又告诉我们一个怎样的道理,我们下节课再继续学习。

五、复述故事。

出示课文中前两幅插图,在老师的引领下,复述前半部分故事内容。

六、作业。

试着把今天学的故事讲给别人听。

 

板书设计:

20咕咚

兔子拔腿就跑

猴子狐狸山羊小鹿大象跟着跑

野牛

《咕咚》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复习巩固咕、咚等12个生字,会写家、象两个生字。

通过图画、形声字或联系上下文的方式猜字、认字,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借助连环画课文特点,读懂故事内容;能根据课后信息找出相关信息进行推断。

初步懂得遇事要学会思考,不盲目服从。

教学重点

通过图画、形声字或联系上下文的方式猜字、认字

能根据课后信息找出相关信息进行推断。

教学难点

初步懂得遇事要学会思考,不盲目服从。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课时划分

第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课分辨声音导入新课。

老师考考大家,看谁的小耳朵听得最认真,并说出这是什么声音?

小狗汪汪叫的声音,小猫喵喵叫的声音,小溪流哗哗的流水声,咚咚敲鼓声,东西掉进水里的声音,你听的可真仔细,咕咚一声,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呢?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20课《咕咚》这篇课文,(板书:

20咕咚)请伸出小手跟老师一起写课题。

齐读课题

一、复习字词

1.喜欢吃草莓吗?

把生字读正确,就能吃到美味的草莓哟。

齐读

这是一篇连环画,上节课我们在独立阅读课文的过程中肯定会遇到一些没有拼音又不认识的生字,谁说说你是怎样认识这些生字的?

像“象、鹿”这样的象形字,大多可借助图画来猜字,这确实是一种好方法。

谁还想分享?

看来利用形声字来猜字也是一种好方法。

2.老师奖励大家做读词语摘木瓜的游戏,我们开两列小火车。

三、图文对照,初读感知

1.范读课文:

同学们想不想听老师读课文?

请看听读要求:

注意老师读课文的语气和停顿。

思考:

看看文中写了哪些动物?

读文。

交流:

文中写了哪些小动物呢?

2.全文共几个自然?

几幅图画?

请同学们图文对照,仔细观察每一幅图画,看看分别包括哪些自然段呢?

(粘贴四幅图,完成板书。

四、借助插图,学习课文。

(一)看图学习1、2段

我们跟着小兔子一起来到湖边,看看发生了什么事呢?

1.仔细观察第一幅图,用自己的话说说你从图上看到了什么?

2.齐读请留意红色的停顿符号

3.小兔子听到咕咚一声后有什么反映呢?

(1)学生交流,出示句子:

(2)突然拍桌子,学生发愣,微笑着说:

吓了一跳吧。

小兔子也吓了一跳,拔腿就跑。

(3)看图理解“拔腿就跑”那“拔腿就跑”什么意思呢?

借助图画理解了这个词语的意思,这是一种好方法。

(4)那我们带着动作、表情读第一个句子。

(5)谁来读这个句子?

(6)我们都是一只只害怕的小兔子,把这两句话连起来,男女生进行对抗赛女生读男生读。

胆小的女生很害怕,就连勇敢的小男生也感觉咕咚太可怕了。

(二)看图学习3、4段。

1.小猴子听见了又是怎么做?

怎么说的呢?

请大家看第二幅图发挥想象,猜一猜小猴子的反应。

用自己的话说说。

2.谁想展示读3段

3.师生合作读4段

“逃命”这个词语什么意思呢?

结合图画,联系上下文来理解很不错。

带着这种理解读给同桌听。

4.分组指导入情入境带动作表演读:

同学们请看2、3、4段,我们分两组来表演读:

一大组读红色字体表示动作的词句,二大组读黑色字体表示小动物语言的感叹句。

全体起立,第一组和第二组接读完整的句子。

5.这不,他们的喊叫也引来了其他一群小动物,包括天上飞的,地上爬的等等。

请选择其中一个小动物用上一边......一边......这样的句式说一说。

小动物们慌乱成了一团,这时就连庞然大物大象看见了,也跟着跑起来.野牛是不是也跟着跑起来了呢?

我们小组合作学习第5段。

(三)小组合作学习第5段

1.组长组内分角色朗读。

2.讨论:

野牛为什么没跟着跑?

他是怎么做的?

1.这段出现了几个角色?

我们按照以往要求组长分工并组织好角色朗读。

留意野牛是怎么说怎么做的?

读完之后讨论:

野牛为什么没跟着跑。

每组选出1人代表发言。

2.小组合作(分角色朗读讨论)老师巡视

3.交流展示前,老师扮演野牛,采访一下被咕咚吓坏的小动物们为什么要逃命呢?

采访两位

4.哪组展示汇报:

为什么我这头野牛没跟着跑呢?

我们继续跟着小兔子去湖边看看事情的结果是怎样的。

(四)读第6、7段,仔细观察图画,

谁来读这段?

指名读其他同学一边听一边思考这两个问题。

1.结合第1段,说说“咕咚”究竟指什么?

大家一起说(“咕咚”是熟透了的木瓜从高高的树上掉进湖里所发出的声音)

2.它们为什么都笑了?

3.这时候,如果你就是那只小猴子,会想些什么呢?

(诱导学生进行合理想象。

我以后要向野牛学习,遇事不慌张,多动脑思考,弄清事情真相)

五、总结:

到这里,我们学完了这个故事,你认为谁最聪明?

为什么?

同桌可交流一下,板书:

独立思考其实我们生活中经常遇到类似的事情。

今后遇到事情一定要动脑思考。

六、看图戴头饰表演故事再班内交流

现在请同学们,一边仔细观察黑板上四幅图画,一边回忆课文内容。

老师请咱班可爱的小动物上来表演故事好不好?

需要哪些角色呢?

还有一个旁白,让两人解说,咱们其他同学当小评委。

小评委们说这些小动物们表演得怎样?

惟妙惟肖,快成咱班小演员了。

我们学会了朗读课文,还会表演了故事,那我们的字写的怎样呢?

 七、指导书写:

家、象

1.出示家、象,笔画书空,一看结构,二看占位,三看笔顺,“象”: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注意压线笔和易错笔,谁想给大家提个醒?

口要扁,向里收,撇从口里写出,三撇要匀称,弯钩写在竖中线上,最后一笔捺舒展。

自学“家”:

这个字很有意思,宝字盖表示房子,下面读豕,表示小猪,在古代,在房子里养猪就表示家的意思。

请注意点在横中线上,横不要太长。

2.指导书写“象”家。

3.学生练写两学生上黑板写。

4.反馈评价。

评价黑板上的同桌互评把不好的地方圈出来,自己再对黑板改正。

八、你收获了什么?

快乐的时光总是这么短暂,马上要下课了,谁说说你收获了什么呢?

九、这节课大家表现很棒,收获这么大,昨晚老师写了一首小诗送个大家,拍手读读放松一下心情。

十、布置作业:

1.讲一讲故事给家长听。

2.演一演课本剧。

3.看一看同名动画片。

    20.咕咚    

教学目标:

   1.能借助汉语拼音和插图,读懂课文。

   2.理解课文,知道遇事要弄清事实真相,先问为什么,不要盲目地跟着别人跑的道理。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把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

教学重点难点:

   本课教学的重点是弄明白“咕咚”到底是什么东西,以及兔子听到“咕咚”声拔腿就跑,许多动物也跟着瞎跑的原因,最后野牛怎样给大家解除了误会。

   难点是理解故事所揭示的道理:

做什么事,不应该盲目地跟着别人跑,而要问为什么,弄清事实真相。

教具准备:

    课文插图、配乐录音、小卡片。

教学思路:

    先借助汉语拼音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接着指导学生带着问题逐段阅读课文,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故事所揭示的道理。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新课。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们知道“咕咚”是什么?

  2.这篇课文讲了什么事情,它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呢?

下面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二、阅读课文一、二自然段。

  1.(课件出示挂图1)这幅图讲了什么?

(小兔听到木瓜掉进湖里发出的“咕咚”声,吓了一跳,拔腿就跑)

  2.小兔为什么跑?

(它认为咕咚可怕极了)

  3.它有没有仔细看一下?

(没有)

  4.木瓜从高高的树上掉进湖里,发出“咕咚”一声,这声音太响了,胆子很小的兔子听到这个声音会怎么样?

(害怕)

  5.从哪儿可以看出来?

(吓了一跳、拔腿就跑、边跑边叫)(随机理解:

拔腿就跑)

  6.它边跑边叫,对谁叫?

叫什么?

(对小猴叫:

“不好了,‘咕咚’可怕极了。

”理解:

这里的“咕咚”是指一种东西的名称)

  7.指导朗读:

“不好了,‘咕咚’/可怕极了!

”(注意停顿、重音、语气)

三、阅读课文三、四自然段。

  1.(课件出示挂图2)这幅图讲了什么?

(听了兔子的叫喊,小猴、小鹿、狐狸、山羊也跟着跑起来了。

  2.小猴为什么也跟着跑?

从哪儿看出来的?

(小猴听了兔子的叫声,认为“咕咚”追它们来了。

从小猴子边跑边叫:

“不好了,不好了,‘咕咚’来了,大家快跑哇!

”可以看出)

  3.“咕咚”追它们来了,小猴子心里会怎样?

(非常害怕)

  4.指导朗读:

“不好了,不好了,‘咕咚’来了,大家|快跑哇!

”(注意语气、停顿、重音。

句中第二个“不好了”和“快跑哇”音要读得重一些,调要拉得长一点)

  5.小猴子那可怕的叫声,震动了整个森林。

这一下森林里可热闹了。

听!

(放第四自然段的配乐朗读录音)

  6.这一自然段中讲到了哪些动物?

它们怎么样?

“大伙儿”指谁?

(有狐狸、山羊、小鹿。

它们也跟着跑起来,边跑边叫:

“快逃命啊,‘咕咚’来了!

”“大伙儿”指狐狸、山羊、小鹿)

  7.它们为什么叫“快逃命啊”?

(它们认为“咕咚”是一种可怕的东西,要来吃它们了)

  8.比较“兔子”“小猴”“大伙儿”说的话。

它们讲的话相同吗?

不同在哪里?

(小兔子只是说“咕咚”可怕极了;小猴子认为“咕咚”追它们来了;其它的动物以为“咕咚”吃它们来了。

它们把“咕咚”越传越厉害)

  9.分角色朗读“兔子”“小猴”“大伙儿”说的话。

  10.就这样,很平常的一声“咕咚”声,由于动物们的误解、误传,它成了一种很怪的动物,吓坏了森林中的许多动物,它们一个跟一个跑起来,就连大象也怎样了?

(跟着跑起来)

四、阅读课文第五自然段。

  1.(出示挂图3)这幅图讲了什么?

(野牛拦住大伙儿问“咕咚”在哪里?

谁看见了?

  2.野牛为什么没有跑?

它是怎样做的呢?

(野牛想搞清楚“咕咚”是什么。

它拦住了大伙儿)

  3.(出示“拦住”一词)你会做“拦”的动作吗?

野牛是怎么拦的?

(让学生通过演示理解)

  4.野牛拦住了大象和大伙儿后是怎样问的?

(指导学生用“先问____,再问____、____、____、____、____,最后问____”的句式回答。

  5.分角色朗读“野牛”的问话和“大象”“兔子”的答话。

五、阅读课文六、七自然段。

  1.(出示挂图4)这幅图讲了什么?

(大伙儿知道“咕咚”的真相后,笑了)  2.知道了“咕咚”的真相后,它们都怎样呢?

(大伙儿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笑了)

 3.这里的“大伙儿”指谁?

为什么都笑了?

(“大伙儿”指:

兔子、小猴、小鹿、狐狸、山羊、大象。

它们知道了“咕咚”是木瓜掉进湖里发出的声音,弄清了事情的真相后,觉得自己刚才的行动十分可笑,所以笑了)

  4.这时候,它们会想些什么呢?

(诱导学生进行合理想象。

如:

小猴想:

我以后要向野牛学习,不再瞎跟着别人跑,而要问个为什么,弄清事情真相)

六、总结课文。

  1.这篇课文主要写了兔子听到“咕咚”的响声,没有弄明白,就边跑边叫“咕咚”非常可怕。

小猴子听了兔子的话,跟着跑起来,并且叫大家也快跑。

狐狸、山羊、小鹿听到后,一边跑一边叫大家逃命。

大象看见了也跟着跑起来。

野牛却不这样。

他拦住大家问“咕咚”在哪里,谁看见了。

最后兔子领着大家来到湖边,弄清了事情真相。

  2.在这个故事中,你喜欢谁?

不喜欢谁?

为什么?

(在这个故事中,我喜欢野牛,因为它遇到事情不慌张,能先问个为什么,不盲目地跟着别人跑。

我不喜欢兔子、小猴子、山羊、狐狸、小鹿、大象,因为它们遇事不先问为什么,别人怎么说,也跟着别人怎么说;别人怎么做,也跟着别人怎样做)

3.我们同学们以后遇到事情应怎么办?

(遇事先问个为什么,弄清事实真相)

眼见为实耳听为虚!

 

板书设计:

20.咕咚

兔子

小猴子

狐狸野牛

山羊

小鹿

大象

跑不跑

(眼见为实耳听为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